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4月网上考试历史试题
2020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模拟测试历史试题(一)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广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历史试题(一)(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韩非子》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这一政治构想的是(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设置丞相主持国政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厉行文化专制政策2.在全部罗马法的内容中,“私法”部分是精华,其特点是保护私有财产和承认个人人格。
“私法”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 )A.保证人人都能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B.调节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C.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D.促进奴隶制发展3.1876年的欧洲,法、德两国的国家元首都可以做的事情是( )A.统率三军B.主宰议会C.创制法律D.任职终身4.十月革命后,列宁说:“我们有权自豪,而且我们确实很自豪,因为我们有幸能够开始建设苏维埃国家,从而开创全世界历史的新时代,由一个新阶级实行统治的时代。
”材料中的“新时代”是指( )A.无产阶级革命运动B.在俄国开辟出实现现代化的道路C.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社会主义D.不再参加帝国主义战争5.1844年,英国怡和洋行的一支满载茶叶的船队来到中国,它可以在下列哪些城市进行合法通商贸易( )A.宁波、上海B.杭州、福州C.厦门、重庆D.苏州、广州6.有学者认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真正起决定性、直接作用的是中国政府和国际环境。
对“国际环境”理解正确的是( )A.两极格局的瓦解B.中国大国身份的确立C.中美关系的改善D.日本的国际地位下降7.如图是某学生对历史教材内容的直观展示,据此理解其反映的主题是( )A.世界多极化局面已经形成B.美苏“冷战”完全抑制了多极化的发展C.不结盟运动支持欧共体、日本崛起D.“冷战”时期已出现政治多极化趋势8.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2020届4月高三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2020 届九校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24.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列国官制先后突破各国官制再次发生变化,秦国不断学习三晋,A.各国在官制上仍然遵循《周礼》C.战国统一的官僚政治雏形显现《周礼》的框架,各成系统;而到了战国时期,楚国不断面向中原。
“再次变化” 反映了( )B.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D .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下表是两汉时期有关教育的文献记载,由此可以得出两汉时期的共同结论是《汉书·儒林传》“申公归鲁,退居家教,终身不出门,复谢宾客,独王命召之乃往。
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千余人。
”《后汉书·李膺传》“膺诣诏狱考死,妻子徙边,门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锢。
”《后汉书·马融传》“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
”《后汉书·郑玄传》“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京氏易》《公羊春秋》等,又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韩诗》《古文尚A .儒学正统地位确立B.专制皇权不断加强C.教育体系逐步完善 D .私家授学发展兴盛26.儒医始称于宋代。
《宋会要辑稿》言:“伏观朝廷兴建医学,教养士类,使习儒术、通黄素、明诊疗而施于疾病,谓之儒医。
”,“道林养性”逐渐不被医家重视,医生以“儒门事亲” 自附于儒林,对于鬼神致疾说大肆批评。
儒医的出现表明( )A .古代的医术与巫术开始分离B.治国思想由道家转向儒家C.医学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现实D.传统儒家思想的不断分化27.下图是晚明时期吴县长洲社会经济地位长期变化分布状况,由此可知该地( )A .自耕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C B .地主阶级占绝对优势地位28.《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铁路设施大大破坏了传统的运输体系。
两条老的南北干线— —大运河和从汉口到北京的陆路——在与铁路的竞争中失败, 成千上万的船夫、 车夫、 客栈 29.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 中国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加, 从 1935 年的 237 亿元,增加到 1936 年的 258 亿元, 增长 8.86%。
广东省2020年高三4月联合考试文综历史(II)卷

广东省2020年高三4月联合考试文综历史(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2017·宜宾模拟)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但汉唐儒家崇奉的是《诗》、《书》等“五经”,《论语》并不在其中,直到北宋中期以后才把《论语》和《孟子》《大学》《中庸》列为“四书”,并抬高至“五经”之前,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 . 汉唐儒学与孔子思想背离B . 科举取士制度的逐渐僵化C . 现实需要借助于儒学原典D . 理学已开始成为统治思想2. (2分)唐太宗分析隋朝灭亡的教训,得出的结论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里的“水”和“舟”是指()A . 大运河和隋炀帝的龙舟B . 人民群众和封建君主C . 国家政策和经济发展D . 封建暴政和农民起义3. (2分) (2018高三上·寻乌期末) 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一览表。
据此可以推知()A . 明清政府治灾防灾能力降低B . 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环境破坏C . 明清农业生产面临严峻考验D . 农业生态治理环境逐步恶化4. (2分) (2017高三上·桂林月考) 自唐初至武后时期,主要派遣御史监军。
玄宗开始,改派宦官监军,一方面派宦官担任出征军队的都监,一方面在各藩镇设置监军使,以监护将帅,控制军队。
这一变化反映了()A . 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B . 军事指挥系统的紊乱C . 地方割据势力的削弱D . 中央权势集团的消长5. (2分) (2019高三下·于都模拟)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某次会战失利后,“通往重庆后方的水路受阻,只能改走巴东线”“日本得以展开对中国西南大后方空中作战”。
该会战是()A . 淞沪会战B . 太原会战C . 枣宜会战D . 徐州会战6. (2分) (2017高三上·浙江模拟) 1897年孙中山与日本友人宫崎寅藏的谈话中说:“余以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故于政治之精神,执共和主义。
2020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美学校高考历史模拟试卷(4月份)

2020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美学校高考历史模拟试卷(4月份)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 据《左传》记载,春秋中期,卫定公聘(出使)晋的时候,晋国欲使其会见逃亡到晋的卫臣孙林父,卫定公夫人劝卫定公会见,其主要理由便是孙林父为“先君之宗卿之嗣”。
这反映出当时()A.传统等级秩序基本崩溃B.社会转型推动人才流动C.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D.宗法制的影响依然存在2. 《史记•武安侯列传》记载:“田蚧于武帝时为丞相。
A奏事,坐语移日,所言皆昕。
”对此有学者认为:当时相权过大威胁君权。
也有学者认为:皇帝不但不想削弱宰相权力,反倒亟力放手宰相行使权力。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史料太过单一无法得出结论B.认识角度的差异影响史论C.因受时代影响不能形成结论D.历史认识都是为现实服务的3. 唐代皇帝对要官子弟任职多有限制,尤其是很多诏令都对宰相子弟进行严格限制,如谏官回避和翰林学士的任职限制主要是针对宰相子弟,选士回避中也将宰相子弟列为主要限制对象。
唐朝的这一做法()A.阻碍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提高了庶族官员的地位C.旨在维护君主的权威D.否定了宰相参与中枢4. 明代中叶《许氏世谱》巾记载:徽州歙商许某在江浙开典当四十余肆,伙计几及二千。
每处当铺都分别由各掌计(经理)掌管。
按规矩,家庭开支与铺店的财务是分开的。
这反映了明代()A.已经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B.商业市镇大规模兴起C.经营管理向近代商业演进D.江浙商品经济的繁荣5. 1864年,恰值《万国公法》汉译本面世,总理衙门曾为此专门拨付500两银子,命令将印成的300部《万国公法》分发给各通商口岸,以便对外交涉中“参酌援引”。
这是19世纪70年代前期中国人所能接触到的国际法汉译专著。
这反映当时()A.清政府盲目自大心态的消失B.《万国公法》成为国际准则C.清政府有运用国际法的意识D.西学东渐的内容发生了变化6.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为抗战做经济上的准备,开始集中国家的经济力量,为此实行了一些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
广东省普宁华美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入学考试历史试卷(一)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届广东普宁华美实验学校高三入学考试历史试卷(一)1.西周制度下,姬姓贵族与异姓贵族通过世代的婚姻关系结成亲戚。
周天子常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
这说明西周A. 亲戚成为分封制的重要依托B. 对诸侯区别对待引起了动乱C. 嫡长子继承是宗法制的核心D. 宗法制丰富内容而淡化等级【答案】A【解析】分封制是周王室巩固统治的政治制度,分封的主要对象是王族即姬姓贵族,与异姓贵族通过世代的婚姻关系结成亲戚,使得亲戚成为分封制的重要依托。
故答案为A 项。
B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信息为分封制,C 、D 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点睛: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
在分封中,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使周的亲族、姻亲和功臣在新占领地建立了一批新兴国家。
分派到地方的诸侯也可对下分封,从而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通过分封,西周诸侯与王室之间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
2.汉初刘邦以齐王韩信“习楚风俗”,将其改封为楚王,又封儿子刘肥为齐王;还规定只要老百姓能说齐地方语言,都属于齐国。
当时人称楚人“沐猴而冠”,称齐人为“齐虏”。
这些现象促使A. 齐地方文化传播B. “独尊儒术”实行C. 城市经济繁荣发展D. 地方与中央矛盾缓【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称楚人“沐猴而冠”、称齐人为“齐虏”,都是人们之间相互鄙视的心理倾向,为了推动各地区文化的进一步融合,汉武帝时期采用“独尊儒术”,统一思想文化,故B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齐地方文化传播,排除A。
材料没有涉及城市经济的信息,无法推断出城市经济繁荣发展,排除C。
材料没有涉及中央和地方的信息,无法体现地方与中央矛盾缓和,排除D。
3.葛兆光先生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就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
广东福建等省2020届4月高三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1 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学者考证,陕西岐山出土的青铜器(卫岙、卫鼎)铭文中分别记载了周共王时贵族裘卫向邦君厉买田和与矩伯进行土地交易并通过在场的执政官界定土地四至的史实。
这反映m当时A.贵族成为土地交易主体B.土地私有观念深入民间C.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D.土地商品化的社会趋势25.魏晋时期,人们不再相信所谓的“天命”,转而追求“越名教而任自然”,诗歌中训勉的内容减少了,自由抒情和绮文丽藻的成分却日益增加。
据此可知,魏晋时期A.文学创作的政教性有所减弱B.士族强化了对文化话语权的掌控C.儒家思想受到佛道思想冲击D.文学才能是评判人才的重要标准26.北宋时期,京东郓州士子,即以谤议官政而闻名全国:“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
”更有狂狷之士,敢于冒犯宰相。
据此可知,北宋时期A.普通民众参政意识较强B.君主专制遭到削弱C.重文传统影响政治氛围D.宰相权威有所下降27.下表为明清时期部分地方志的记载,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明清时期A.雇工法律地位得到提升B.劳动力交易种类细化C.亲邻之间盛行劳动互换D.自耕农经济全面衰退28.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魏源著成《圣武记》一书,该书的第二部分对练兵之法、整军之策、筹饷之法、应敌之略等内容有较为系统完整的议论。
这反映出魏源A.摆脱现实困境的经世致用之道B.希冀清朝贵族统治者改进吏治C.努力寻找清朝统治衰落的病根D.从沉迷于训诂考据中率先苏醒29. 1925年,全国学生联合总会发表通告,要求各地学联会号召民众积极发展力量,提出政治上的根本要求,推倒段祺瑞的北京政府,组织人民政府,召集国民会议废除不平等条约,惩办国贼等。
这表明A.青年学生支持国民大革命B.知识分子领导了民主革命C.反帝反封建成为时代诉求D.民众反对国民党专制统治30. 1944年,日本在上海限令各厂捐献铜铁,强令执行致使日商和华商工厂损失了许多设备,作为废铁献给了日本政府。
广东省揭阳市2020年高考历史一模试卷(I)卷

广东省揭阳市2020年高考历史一模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8高一上·柳州月考) 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的本质特征是()A . 贵族生活腐化B . 血缘色彩浓厚C . 社会等级森严D . 音乐发展迅速2. (2分)汉武帝时期兴办太学所产生的影响是()A . 使汉朝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B . 使儒学在各郡县得以推广和传播C . 大大提高儒学的地位D . 使新儒学思想体系完全形成3. (2分)(2017·成都模拟) 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
中书省此举的意图是()A . 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B . 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C . 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D . 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4. (2分)“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而且全然没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和现代变革的概念。
由此,他们的努力只不过造就了散落在一个传统国家的一些新派孤岛而已”。
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 . 太平天国运动B . 洋务运动C . 维新变法运动D . 辛亥革命5. (2分)柳亚子的《题太平天国战史》中有:“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实际上包含了作者对太平天国的态度是()A . 肯定B . 否定C . 不肯定不否定D . 上述态度都有6. (2分) (2018高一上·长春期末)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它以特有的精神魅力,不仅在中国人民心中产生了无穷尽的力量,而且成为突破时代和国界的神话,在世界上广为传扬。
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是()A . 王明“左”倾错误的领导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B . 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集中力量“围剿”红军C . 北方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易于建立革命根据地D . 红军计划北上抗日7. (2分)春联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广东省揭阳市历史高三上学期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广东省揭阳市历史高三上学期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A、夏朝建立B、商朝建立C、西周建立D、春秋战国时期2、以下哪个历史人物被称为“兵圣”?A、孙武B、诸葛亮C、曹操D、刘备3、西汉时期,哪位皇帝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地位?A. 汉高祖B. 汉武帝C. 汉文帝D. 汉景帝4、下列哪一项不是北宋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A. 实行青苗法,减轻农民负担B. 推行市易法,调整商业税收C. 颁布方田均税法,公平土地税收D. 发展海外贸易,建立海上丝绸之路5、下列关于秦朝统一六国的说法错误的是:A、秦国通过连年征战,最终灭掉了六个国家,完成了统一。
B、秦朝的统一使得中国进入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
C、秦朝的统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D、秦朝的统一导致了秦末农民起义,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6、下列关于东汉光武帝刘秀的措施,不符合其巩固政权的是:A、实行“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
B、恢复汉室制度,减轻农民负担。
C、实行“光武中兴”,加强中央集权。
D、重视教育,提倡儒学。
7、明朝中后期,哪位皇帝在位期间实施了著名的“一条鞭法”改革,试图解决当时严重的赋税不均问题?A. 明成祖B. 明孝宗C. 明神宗D. 明思宗8、下列哪一项不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A. 贾宝玉B. 林黛玉C. 孙悟空D. 王熙凤9、在以下哪个历史时期,我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A. 秦汉时期B. 唐代C. 宋代D. 元代11、下列哪一项是唐朝盛世的表现,并简要分析其原因?A. 开元盛世——唐玄宗励精图治,重视农业生产,推动了经济繁荣。
B. 贞观之治——唐太宗虚怀纳谏,推行均田制,减轻了百姓负担。
C. 康乾盛世——清朝前期社会稳定,农业、手工业得到发展。
D. 文景之治——汉朝初年休养生息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4月
网上考试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据《左传》记载,春秋中期,卫定公聘(出使)晋的时候,晋国欲使其会见逃亡到晋的卫臣孙林父,卫定公夫人劝卫定公会见,其主要理由便是孙林父为“先君之宗卿之嗣”。
这反映出当时
A.宗法制的影响依然存在B.传统等级秩序基本崩溃
C.社会转型推动人才流动D.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
2. 《史记·武安侯列传》记载:“田蚧于武帝时为丞相奏事,坐语移日,所言皆昕。
”对此有学者认为:当时相权过大威胁君权。
也有学者认为:皇帝不但不想削弱宰相权力,反倒亟力放手宰相行使权力。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认识角度的差异影响史论B.史料太过单一无法得出结论
C.历史认识都是为现实服务的D.因受时代影响不能形成结论
3. 唐代皇帝对要官子弟任职多有限制,尤其是很多诏令都对宰相子弟进行严格限制,如素官回避和翰林学士的任职限制,主要是针对宰相子弟选士,回避中也将宰相子弟列为主要限制对象,唐朝的这一做法
A.否定了宰相参与中枢B.阻碍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旨在维护君主的权威D.提高了庶族官员的地位
4. 明代中叶《许氏世谱》巾记载:徽州歙商许某在江浙开典当四十余肆,伙计几及二千。
每处当铺都分别由各掌计(经理)掌管。
按规矩,家庭开支与铺店的财务是分开的。
这反映了明代
A.商业市镇大规模兴起B.已经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
C.江浙商品经济的繁荣D.经营管理向近代商业演进
5. 1864年,恰值《万国公法》汉译本面世,总理衙门曾为此专门拨付500两银子,命令将印成的300部《万国公法》分发给各通商口岸,以便对外交涉中“参酌援引”。
这是19世纪70年代前期中国人所能接触到的国际法汉译专著。
这反映当时
A.《万国公法》成为国际准则B.清政府盲目自大心态的消失
C.西学东渐的内容发生了变化D.清政府有运用国际法的意识
6.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为抗战做经济上的准备,开始集中国家的经济力量,为此实行了一些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
一些当政的腐败势力渗入其中,把部分国家资本占据为官僚资本。
据此可知
A.民族工业面临阻力B.国民政府积极参与抗日
C.国民政府官员腐败D.官僚资本均来源于国家
7. 有学者在整理抗日战争资料时发现:1943年《泰晤士报》指出“华北是中国前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这里没有较大战争,中国军队也严重缺乏弹药,但这里却吸引了相当部分的日军人力。
”这主要说明
A.持久战是中国抗战的主要策略
B.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始变成主战场
C.中国军队战略军需物资的匮乏
D.游击战争得到部分西方媒体肯定
8. 1987年,中共中央通过《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该决定要求凡是没有进入普通高中、普通大学和职业学校的学生,都可以经过短期职业技术培训,然后就业。
这一决定
A.完善了国民教育体系B.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兴起
C.提升了高等教育质量D.促进了义务教育的普及
9. 奥古斯都在公元前18年和公元9年分别订立了《尤利法》和《巴比和波培法》,用来惩罚独身、无子女和通奸,并且对已婚和生育合法子女的罗马公民给予一定奖励。
奥古斯都曾规定“凡是生育3个合法子女的妇女都有自主权”。
这些法律条文的出台
A.说明古罗马妇女地位普遍提高
B.是基于生产生活和战争困素的考量
C.促进了罗马城邦民主政治发展
D.在适用范围上属于罗马万民法范畴
10. 17世纪下半叶,东印度公司每年给查理二世10500英镑。
正因为这样,查理二世登基次年(1662年),便扩大了东印度公司的特权:增加东印度公司可运往国外的黄金数量额,准予该公司在印度组建军队、修筑堡垒。
不久,查理二世又授予东印度公司在印度设立造币厂的权利。
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东印度公司的权利得到提升B.英国国王获得印度的统治权
C.国家力量推动早期殖民扩张D.英国王权与资产阶级的妥协
11. 美国最高法院在裁决是否允许公开所谓的“五角大楼文件”的案子时,站在报纸而不是政府一边。
美国最高法院还裁决说,新闻媒体应该受到“第一修正案”的某些保护使之不受诽谤罪威胁,从而避免媒体业主因害怕受到诉讼和财产损失而不愿意对公共事务做充分报导。
材料反映了
A.最高法院拥有媒体审核权B.最高法院拥有较高独立性
C.媒体影响最高法院的审判D.新闻自由在美同存在争议
12. 1958年7月,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访问巴黎。
他与戴高乐的会谈围绕东西方关系、法国大国地位、北约、法国发展核武器、黎巴嫩问题、最高级会谈、欧洲等众多话题展开,但总的基调是分歧大于一致。
这一状况的出现反映出A.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B.欧洲已成为美苏争霸的重点
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发生动摇D.法国利用强大的欧盟作后盾
二、材料分析题
1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起初英国的税收是由包税人收取的。
1683年,包税制被取消。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允许,借口国王特权,或供国王使用而任意征税,超出议会准许的时间或方式皆为非法”。
1713年后大多数税都是通过政府雇员征收的。
1714年,财政部又发展为财政委员会,负责监督向国库输送收入,从而实现了财政的国有化,建立起了真正的公共财政体系的雏形。
1782年形成了经济改革法案,把原先属于国王私人的财产重新界定为公共财产。
1785年,税收管理重组为两个办公室,海关和税收事务委员,前者负责关税,后者管理土地税、财产税和1799年后的所得税。
——摘编自毕竟悦《政制转型与国家税收》
材料二随着新中国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的确立,国家逐步展开了税收制度的修正与完善工作。
在1952年讨论了中国当时的税制改革问题。
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合理调整,简化合并,开辟新税,试办商品流通税在1958年之后,为了适应农村人民公社的发展和农村财贸管理体制的变化,中国在农村试行了人民公社财政包干办法,进而在部分城市试行了国营企业“税利合一”上缴办法。
由于违背了经济规律,这些做法很快以失败告终。
在整个税制改革过程中,更多地体现了中国自身的社会主义性质。
一方面改造了农业税,努力提高农民的生活状况,促进农业的发展。
——摘编自李顺求《中同税制改革的伦理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税收的变化并概括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税制改革的异同。
三、论述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7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和资本、人口、生产要素自由化不仅驱动基本政治单位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且个体、次国家、非政府组织等行为主体普遍大规模崛起,原先约束基本政治单位的主权制度或者说“国际治理”能否有效应对全新的政治经济格局仍难以定论。
与此同时,一大批非传统议题纷纷出现,例如气候环境变化、自然灾害、恐怖主义、金融危机等,这些议题越来越在同一系统内活动,全球体系出现。
——摘编自汤伟《全球治理的新变化:从国际体系向全球体系的过渡》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现代史的所学知识,围绕“全球治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展开论述。
(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四、材料分析题
15. 材料北洋政府时期,军阀混战,政局动荡,司法是此时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
北洋政府按照西方国家的司法改革要求,改革了旧有法制,设立了司法机构,但依然按照中央和地方两个层级设置司法机构。
司法体制的独立是司法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如审判机构与检察机构的分立,易受干扰的行政法院——平政院独立于立法、行政及普通法院之外,直隶于大总统。
此外,颁布的《法院组织法》中专条规定“法官不得加入任何政党组织”,强调“司法不党”。
对于法律人才的选用,强调专业化,重视法官素质,侧重于留学西方法学毕业生并在社会上素有声望的人。
北洋政府的司法改革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社会的认可,逐步建立起了审判、检察、监狱、律师等一整套近代意义上的司法体制,为南京国民政府司法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是,政局的动荡不定直接影响了北洋时期的司法改革节奏,影响到了当时司法制度的理性设计与妥当运行,特别是司法执行环节问题突出,司法判决宣判之后却得不到有效的执行。
——摘编自谢冬慧《民国时期的司法改革及其当下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北洋政府司法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北洋政府的司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