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输血科供血者血型复核制度

合集下载

检验科交叉配血核对制度

检验科交叉配血核对制度

输血科文件编号:
版序:
输血科交叉配血核对制度页码:第1页,共1页
1、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前,必须先对供血者和受血者进行一次血型复核工作;血
型与申请单或血袋上的血型必须相符合,否则不能进行交叉配血。

2、凡正常班次的血型交叉配血操作,操作人员在自行核对结果无误后,必须、
另一位同志再进行一次核对,无误后才能发出结果报告。

3、值班时间的血型交叉配血试验,操作人员必须在登记结果后,做好各项核对
工作,无误后才可发出结果报告。

4、进行核对工作的同志,负责下列的权责:
(1)核对所有文字资料,包括:
A,供血者,受血者的姓名,性别,床号,血袋编号和血型等有关资料无错误。

B,检查报告单的报告书写有无差错或不清。

C,检查是否有按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完成所有的输血检测工作。

(2)查询操作者操作过程,复核镜检结果。

(3)对有可疑或错误之处,核对者有权要求操作者作出解释,以至重新进行交叉配血操作。

(4)核对结果无误后,在报告单上签上复核者:及自己的姓名。

5、复核工作一般由本组工作人员负责,当本组工作人员不在时,操作者有权要求科
内其他同志进行复核工作,被请进行复核的同志,在无特殊情况下,不得以任何理由推卸血型交叉试验的复核工作,否则追究其不服从工作安排的责任及其他责任。

6、发现任何特殊的情况,必须及时报请上级检验人员协同处理或报请科主任处
理。

7、有标本保留一周。

输血前检查核对制度模板(3篇)

输血前检查核对制度模板(3篇)

输血前检查核对制度模板1、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检查包括血型(正反定型、rhd 三项)血常规(hgb、hct、plt等)、转氨酶、乙肝病毒五项、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检测,阳性结果必须记录并告知患者家属。

2、临床输血的核对:(1)取血者与发血者应严格执行“双查双签”制度,共同认真查对科别、姓名、住院号、血型、血类贮血量、输血日期、交叉配合结果和血液质量,以确保输血安全。

(2)输血前要严格刻对,由两名医护人员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和血标签上的内容逐一仔细核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有无凝块、变色等异常情况。

(3)确认受血者。

输血实施前,由两名医护人员面对受血者,核查受血者姓名、病案号(住院号)等资料,询问并让受血者或家属回答相关问题,以确认受血者并记录在案。

3、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一次性输血器。

4、严格执行输血的无菌操作程序。

5、从输血科取走的血液,因强烈震荡、破损、污染、放置时间过长而造成的浪费应由用血科室负责。

6、输血后,经治医师应及时填写《输血记录卡》,并与血袋、输血器具于____小时内一并送回输血科,以便进行输血疗效观察和登记。

7、为了保证输血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血液从输血科取走后,一律不能再退回输血科。

输血前检查核对制度模板(二)为加强输血安全根据国家____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本院制定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

输血前检验:一、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检查包括血型(正反定型、rh 血型)血常规(血色素)转氨酶、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检测,阳性结果必须记录并告知患者家属。

二、为了充分落实输血相容检测的管理制度,做好相容性检测试验质量管理,确保输血安全。

血库每周做室内质控一次,输血前必须复查血型,检测受血者不完全抗体情况,进行交叉配血后,都符合要求后方可发血。

临床输血的核对:一、输血申请主治医师应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逐项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科别、病室、床号等患者识别信息,准确填写患者血型,认真填写临床诊断、输血指征,准确填写既往输血史,是否孕产妇,患者主要的血液化验指标,准备输入的血液成分和输入量等。

输血前检测和核对管理制度

输血前检测和核对管理制度

输血前检测和核对管理制度第一篇:输血前检测和核对管理制度输血前检测和核对管理制度1、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检查包括血型(正反定型、RhD 三项)血常规(HGB、HCT、PLT等)、转氨酶、乙肝病毒五项、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检测,阳性结果必须记录并告知患者家属。

2、临床输血的核对:(1)取血者与发血者应严格执行“双查双签”制度,共同认真查对科别、姓名、住院号、血型、血类、、贮血量、输血日期、交叉配合结果和血液质量,以确保输血安全。

(2)输血前要严格刻对,由两名医护人员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和血标签上的内容逐一仔细核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有无凝块、变色等异常情况。

(3)确认受血者:输血实施前,由两名医护人员面对受血者,核查受血者姓名、病案号(住院号)等资料,询问并让受血者或家属回答相关问题,以确认受血者并记录在案。

3、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一次性输血器。

4、严格执行输血的无菌操作程序。

5、从输血科取走的血液,因强烈震荡、破损、污染、放置时间过长而造成的浪费应由用血科室负责。

6、输血后,经治医师应及时填写《输血记录卡》,并与血袋、输血器具于24小时内一并送回输血科,以便进行输血疗效观察和登记。

7、为了保证输血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血液从输血科取走后,一律不能再退回输血科。

第二篇:输血前检测及核对制度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为加强输血安全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本院制定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

输血前检验:一.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检查包括血型(正反定型、RH 血型)血常规(血色素)转氨酶、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检测,阳性结果必须记录并告知患者家属。

二.为了充分落实输血相容检测的管理制度,做好相容性检测试验质量管理,确保输血安全。

血库每周做室内质控一次,输血前必须复查血型,检测受血者不完全抗体情况,进行交叉配血后,都符合要求后方可发血。

输血前核对制度范本(四篇)

输血前核对制度范本(四篇)

输血前核对制度范本1、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检查包括血型(正反定型、大d 三项)血常规(血色素)转氨酶、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检测,阳性结果必须记录并告知患者家属。

2、临床输血的核对:(1)取血者与发血者应严格执行“双查双签”制度,共同认真查对科别、姓名、住院号、血型、血类、贮血量、输血日期、交叉配合结果和血液质量,以确保输血安全。

(2)输血前要严格刻对,由两名医护人员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和血标签上的内容逐一仔细核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有无凝块、变色等异常情况。

(3)确认受血者。

输血实施前,由两名医护人员面对受血者,核查受血者姓名、病案号(住院号)等资料,询问并让受血者或家属回答相关问题,以确认受血者并记录在案。

3、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一次性输血器。

4、严格执行输血的无菌操作程序。

5、从输血科取走的血液,因强烈震荡、破损、污染、放置时间过长而造成的浪费应由用血科室负责。

6、输血后,经治医师应及时填写《输血记录卡》,并与血袋、输血器具于____小时内一并送回输血科,以便进行输血疗效观察和登记。

7、为了保证输血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血液从输血科取走后,一律不能再退回输血科。

8、检验科要及时清理已溶血标本并将当天已发出血液的献血者标本,放在规定的试管架上,置4℃—2℃冰箱保留____天以便查对。

输血前核对制度范本(二)输血前核对制度是医疗机构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防止输血错误和传播血液传染性疾病的风险。

有效的核对制度能够减少输血事故的发生,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下面将对输血前核对制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输血前核对制度的意义输血前核对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患者接受到正确的血液制品,减少输血错误的发生。

它是建立在医疗安全的基础之上的重要措施,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通过核对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输血过程中的错误,保证患者的血型匹配正确,避免因输错血型而引发的严重后果。

输血前检查核对制度范本(2篇)

输血前检查核对制度范本(2篇)

输血前检查核对制度范本1、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检查包括血型(正反定型、大d 三项)血常规(血色素)转氨酶、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检测,阳性结果必须记录并告知患者家属。

2、临床输血的核对:(1)取血者与发血者应严格执行“双查双签”制度,共同认真查对科别、姓名、住院号、血型、血类、贮血量、输血日期、交叉配合结果和血液质量,以确保输血安全。

(2)输血前要严格刻对,由两名医护人员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和血标签上的内容逐一仔细核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有无凝块、变色等异常情况。

(3)确认受血者。

输血实施前,由两名医护人员面对受血者,核查受血者姓名、病案号(住院号)等资料,询问并让受血者或家属回答相关问题,以确认受血者并记录在案。

3、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一次性输血器。

4、严格执行输血的无菌操作程序。

5、从输血科取走的血液,因强烈震荡、破损、污染、放置时间过长而造成的浪费应由用血科室负责。

6、输血后,经治医师应及时填写《输血记录卡》,并与血袋、输血器具于____小时内一并送回输血科,以便进行输血疗效观察和登记。

7、为了保证输血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血液从输血科取走后,一律不能再退回输血科。

8、检验科要及时清理已溶血标本并将当天已发出血液的献血者标本,放在规定的试管架上,置4℃—2℃冰箱保留____天以便查对。

输血前检查核对制度范本(2)输血前检查核对制度是为了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减少输血风险的发生。

本文旨在探讨并介绍输血前检查核对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引言输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可以用于补充血液量、改善输血病人的病情、维持病人的生命指标等。

然而,输血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如输血不合适、输血前未进行充分的检查核对等。

为此,建立输血前检查核对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输血前检查核对制度的目的和意义1. 目的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减少输血风险的发生。

2. 意义(1)避免输血不合适。

输血核对核查制度

输血核对核查制度

输血核对核查制度核对核查是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应贯穿于输血相关的各个环节,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

1、 输血申请经治医师应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逐项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科别、病室、床号等患者识别信息,准确填写患者血型,认真填写临床诊断、输血指征,准确填写既往输血史,是否孕产妇、第几孕第几产,患者主要的血液化验指标,准备输入的血液成分和输入量等。

二、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1、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2、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和验收。

三、血型检测和交叉配血1、实验室人员按照化验单对患者身份进行识别和准确核对。

按照化验单对血样标本进行认真核对。

2、对患者的血型进行正反定型,一人当班的时候自己进行复查,两人当班时,由第二人进行复查。

确保血型定型结果准确无误,正确率100%,误差率0%。

3、交叉配血时,输血科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Rh(D)检查可进行交叉配血。

4、两人值班时,交叉配血试验由两人互相核对;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核,并填写配血试验结果。

四、血液入库核对1、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

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型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

2、输血科(血库)要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十年。

3、做好储血冰箱等的温度观察和记录,每日四次。

五、发血1、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或经培训的专门人员到输血科取血。

2、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

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

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
一、对每个输血患者都必须进行血型检验。

二、交叉配血时必须用配血标本对血型进行复检,并将结果填报到配血单上。

三、对中心血库送来的血液制品都必须进行血型复检。

四、凡需申请输血者,必须做输血前检查,检验项目为输血前九项。

急诊手术、急救用血者,留取血液标本进行输血前检验,检验结果随后贴病历保存。

五、配血前,中心血库工作人员必须认真阅读输血申请单上的内容。

凡资料不全的输血申请单,特别是缺乏输血史、已婚妇女病人缺乏妊娠史和医师未签名的申请单要退回临床科室重新填写。

输血申请单至少提前一天送中心血库(急诊例外)。

六、在输血前中心血库工作人员应做到:1、确认受血者标本;
2、了解受血者既往输血情况;
3、对受血者做ABO正反定型和RH1血型决定;
4、必要时对手血者血清进行抗体筛选和检定;
5、选择适当的ABO正反定型和RH1血型的血液;
6、交叉配血必须采用盐水介质配血法加一种不完全抗体法(抗人球蛋白实验、酶法或聚凝胺法)借以检查完全抗体和不完全抗体。

2013年12月30日。

输血前核对制度

输血前核对制度

输血前核对制度1、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检查包括血型、血常规(血色素)、转氨酶、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检测,阳性结果必须记录并告知患者家属。

2、临床输血的核对:(1) 取血者与发血者应严格执行“双查双签”制度,共同认真查对科别、姓名、住院号、血型、血类、、贮血量、输血日期、交叉配合结果和血液质量,以确保输血安全(2) 输血前要严格刻对,由两名医护人员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和血标签上的内容逐一仔细核对;检查血袋有无1. 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 血袋有破损、漏血;3. 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 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5. 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6. 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7. 红细胞层呈紫红色;8. 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3) 确认受血者:输血实施前,由两名医护人员面对受血者,核查受血者姓名、病案号(住院号)等资料,询问并让受血者或家属回答相关问题,以确认受血者并记录在案。

3、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一次性输血器。

4、严格执行输血的无菌操作程序5、从输血科取走的血液,因强烈震荡、破损、污染、放置时间过长而造成的浪费应由用血科室负责。

&输血后,经治医师应及时填写《输血记录卡》,并与血袋、输血器具于24小时内一并送回输血科,以便进行输血疗效观察和登记。

7、为了保证输血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血液从输血科取走后,一律不能再退回输血科。

8、检验科要及时清理已溶血标本并将当天已发出血液的献血者标本,放在规定的试管架上,置4C―― 2C冰箱保留7天以便查对。

交叉配血及输血记录单姓名: 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 年龄:_住院号:______________ 科室:_____________ 床号:ABO血型:Rh(D)血型:____________ 血液成分:_____________ 血量:__________输血性质:备用口常规口紧急口需血时间:_________ 年月___________ 日时申请医生: ____________ 主治医师:___________ 标本收到时间:__________ 月________ 日时输血不良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请仔细填写不良反应回报单送输血科)注意事项:(本单须存放与病历中,排序在检查单前)1、血液制剂要求轻拿轻放,输血前检查血液制剂包装是否完好无损,血液制剂外观是否正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科供血者血型复核制度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十五条之规定,输血科对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和RhD血型建立复核管理制度,本制度适应于输血科所有技术操作人员。

1、血型复核类型:全血及红细胞制品应复核ABO血型(正、反定型),血浆、冷沉淀、血小板应复核ABO血型(反定型);
2、复核标本的采集:剪取供血者血袋上端贴有条形码标签的血辫采集检测标本。

3、血型复核方法:盐水试管法;
4、血型复核结果的处理:
4.1供血方提供的所有血液及血液成分血型复核结果与血袋标识血型一致方可进行临床发放。

4.2若血型复核结果与血袋标识血型不符时,应再行复核或用另一种方法进行复核,并分析原因,如检测操作有无不当、标本采集是否有误,所用试剂有无质量问题、室内质控是否在控等;如仍不符,应及时做好登记,并与供血方联系,对供血者血液作退库处理,填写血液退库处理记录表。

5、供血者复核标本的保存与处理:按输血科标本管理制度及标准化操作规程处理。

6、供血者血液未经血型复核的一律不能对临床发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