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稠油资源分布新编

合集下载

稠油—油气资源勘探新方向

稠油—油气资源勘探新方向

地球科学新进展
四月
由中石油、加拿大阿尔伯达省政府、中石化、中海油 和中化集团公司主办,中国石油学会协助支持,中加阿 尔伯达石油中心和DMG世界媒体有限公司(DMG World Media)具体承办的“首届世界稠油大会” 于 2006年11月在北京举行。
一、大会主题:“稠油——全球能源的未来” 二、大会宗旨:在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形势下, 重新评估稠油资源的战略地位;促进全球范围内经济、 环保地开发利用稠油资源;推进稠油科技进步及先进技 术共享;共同展望稠油发展的前景。 国际石油界在重油勘探、开发炼制与综合利用、以及 环境保护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加强世界 重油生产国对重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及合理利用,关系到 全球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月
中国稠油资源比较丰富,陆上稠油、沥青资源 约占石油资源总量的20%以上,预测资源量198亿 吨,其中最终可探明的地质资源量为79.5亿吨, 已探明稠油地质储量20.6亿吨,可采资源量为19.1 亿吨,已动用地质储量13.59亿吨,剩余为动用地 质储量7.01亿吨。
目前中国稠油油藏深度大于800m的稠油储量 约占已探明储量的80%以上,其中约有一半的油 藏埋深在1300~1700m。吐哈油田的稠油油藏埋 深在2400~3400m,塔里木油田的轮古稠油油藏 埋深在5300m左右。
地球科学新进展
四月
原油生物降解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现象认识: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研究多集中在 生物降解作用及其对原油物理化学性质的改造等现象的描 述和分析上。通过这些分析,石油地质工作者认识到,伴 随着生物降解作用的发生,首先造成了正构烷烃,包括无 环类异戊二烯类姥鲛烷和植烷的消耗,并形成具有分子量 大,不能分辨的复杂混合物(UCM,或“鼓包”) ,且 随生物降解程度的增加而增大;它不可避免地导致原油的 密度和粘度增大,对原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产生重大改变; 探讨了饱和烃和芳烃生物标记化合物的抗生物降解能力及 同位素变化特征;建立了生物标记化合物抗生物降解序列 ; 根据不同烃类的相对丰度,建立了评价石油遭受生物降解 程度的尺度。

稠油

稠油

稠油第一节稠油油藏基本特征我国的稠油油藏分布广泛,按储层时代,从中元古代至第三纪均有分布,其中大部分稠油油藏分布在中新生代地层中。

相对于常规油油藏而言.稠油油藏具有以下特点。

(1)油层埋藏浅,地层压力及温度低。

稠油油藏的埋藏深度范围分布很广,埋藏深的可以达到4000多米,多数稠油油藏埋深小于2000m。

埋藏浅的离地表仅几米、几十米,有的甚至就在地表上。

由于稠油油藏埋藏浅,因此,其地层压力及温度一般较低。

例如准噶尔盆地。

西北缘稠油油藏埋深小于600m的储量约占88%,地层压力一般为1.8~4.0MPa,地层温度为16~27℃。

(2)气油比低,饱和压力低。

由于稠油油藏在形成过程中产生了生物降解作用和氧化作用,并在次生运移过程中天然气和轻质组分溢散,所以一般稠油油藏具有饱和压力低,气油比低的特点(见表2-1)。

(3)油层胶结疏松。

世界上,绝大部分稠油分布在砂岩油藏中。

我国已发现的稠油油藏几乎全部为砂岩油藏。

内于稠油油藏一般埋藏浅,成岩作用差,因此,一般稠油油藏具有胶结疏松的特点。

如泌阳拗陷井楼油田,稠油油藏埋深一般小于500m,钻井取心时,油层岩样似“古巴糖”状,基本上无成形岩心。

(4)油层物性好。

由于稠油油藏埋藏浅,成岩作用差,胶结疏松,因此,稠油油藏一般具有孔隙度高、渗透率高和含油饱和度高的特点。

如表2-l所示,井楼油田油层孔隙度为29.6%-34.0%,平均为31.7%;渗透率为1.630-4.020μm2,平均为2.642μm2;原始含油饱和度为61.8%-74.8%,平均为66.6%。

第一节稠油的基本性质一、稠油的一般性质我国发现的稠油油藏分布很广,类型很多,埋藏深度变化很大,一般在10~2000m之间,主要储层为砂岩。

中国稠油特性与世界各国的稠油特性大体相似,主要有以下特点。

(1)稠油中轻质馏分很少,而胶质沥青含量很多,而且随着胶质沥青含量增加,原油的相对密度及同温度下的粘度随之增高。

据统计,大多数稠油中轻质倡分在10%以下,一般仅5%左右。

稠油开采技术

稠油开采技术

2、稠油油藏的基本特点
(1) 油藏大多埋藏较浅 (2) 储集层胶结疏松、物性较好 (3) 稠油组分中胶质、沥青质含量高,轻质馏分 含量低 (4) 稠油中含蜡量少、凝固点低 (5) 原油含气量少、饱和压力低
3、稠油的分类标准
稠油分类不仅直接关系到油藏类型划分与评价,也 关系到稠油油藏开采方式的选择及其开采潜力。为此,许 多专家对稠油分类标准进行了研究并多次举行国际学术会 议进行讨论。联合国培训研究署(UNITAR) 推荐的稠油 分类标准如表所示:
4.4、出砂冷采
1、 出砂冷采的机理
(1)大量出砂形成蚯蚓洞 油层大量出砂后沿射孔孔道末端在高孔隙度区域形成蚯蚓洞,然后 继续沿储层内相对脆弱带向外延伸,形成蚯蚓洞网络。 (2)稳定泡沫油流动 由于气泡与流体一起流动,因此在冷采井中不会形成连续的气体通 道,因而在油藏内部没有能量消耗,压力不会迅速衰竭,气油比在多年 内都将保持一常数。
蒸汽的蒸馏作用 热膨胀作用
脱气作用
油的混相驱作用 溶解气驱作用 乳化驱作用
2、蒸汽驱适用的操作条件
(1)注汽速度 随着注汽速度的增加,蒸汽驱的采收率也会增加。但是当注汽速度达到 某一临界值后,采收率对注汽速度则不太敏感。 (2)注采比
蒸汽驱中注采比存在一个临界值,当注采比小于临界注采比时,蒸汽驱 采收率非常低,且对注采比不敏感;当注采比大于临界注采比时,蒸汽驱可 取得好效果,临界注采比一般干度越低,开发效果越差。 但注汽干度也存在一个临界值,当蒸汽干度大于此值时,蒸汽驱采收率对蒸 汽干度不敏感,都能取得好效果。临界注汽干度一般经验值为0.4。
3、 蒸汽驱的技术特点
(1)选择合适的试验井组 试验区应有连续的泥岩隔层,尽可能减少目的层垂向上的蒸汽窜流; 砂岩不宜过厚;砂体的顷角不要太大;砂岩应该较纯。

7.10 我国油气资源分布特点

7.10 我国油气资源分布特点

第七章油气聚集单元及分布规律7.10 我国油气资源分布特点一、平面分布特征东部油区:裂谷盆地,以断陷—坳陷型为特色, 岩浆活动频繁, 地温梯度高,约为3.5-4.5℃/100m。

中部气区:克拉通型盆地,既有挤压机制,又有拉张机制,地壳厚度、地温梯度居中,2.0-3.0℃/100m。

西部油气区:造山带挤压型盆地,地壳厚度大, 地温梯度低,2.0℃/100m。

(据李国玉等,2005)●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在我国形成数量众多、类型较全的含油气盆地。

●在燕山-喜山运动作用下,接受了巨厚中—新生代陆相沉积,成为我国目前最重要的一些含油气区域。

全国油气资源的地理分布表(据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2010)地区石油,×108t 天然气,×1012m3远景资源量地质资源量可采资源量远景资源量地质资源量可采资源量东部418.14 324.41 100.25 4.64 2.77 1.47 中部120.63 86.48 20.23 18.04 10.11 6.37 西部270.78 175.13 47.87 15.85 11.60 7.46 南方 3.26 2.02 0.40 1.77 0.76 0.44 青藏121.26 69.61 14.00 2.86 1.69 1.03 近海151.50 107.36 29.27 12.72 8.10 5.26 全国1085.57 765.01 212.03 55.89 35.03 22.03我国石油资源主要分布于东部、西部、近海及中部,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于西部、中部及近海。

●石油可采资源在平原区与浅海、戈壁、黄土源和沙漠等复杂地形区几乎各占一半;平原区,占52%;复杂地形区,占48%。

●天然气可采资源主要分布在浅海、山地、沙漠、平原和戈壁,占全国的74%;平原区,占12%;复杂地形区,占62%。

二、纵向分布特征●海相与陆相生(储)油气层系在我国都很发育,在中—新生界陆相沉积之下,还有古生界及中—新元古界海相地层,构成多时代生(储)油气层系重叠的多层结构。

中国已开采油田分布图及简介

中国已开采油田分布图及简介

中国已开采油田分布图及简介我国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72亿吨,占全国的81.13%;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8.4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83.64%。

从资源深度分布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有80%集中分布在浅层(<2000米)和中深层(2000米~35 00米),而深层(3500米~4500米)和超深层(<4500米)分布较少;天然气资源在浅层、中深层、深层和超深层分布却相对比较均匀。

从地理环境分布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有76%分布在平原、浅海、戈壁和沙漠,天然气可采资源有74%分布在浅海、沙漠、山地、平原和戈壁。

从资源品位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中优质资源占63%,低渗透资源占28%,重油占9%;天然气可采资源中优质资源占76%,低渗透资源占24%。

截至2004年底,我国石油探明可采储量67.91亿吨,待探明可采资源量近144亿吨,石油可采资源探明程度32.03%,处在勘探中期阶段,近中期储量发现处在稳步增长阶段;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2.76万亿立方米,待探明可采资源量19.24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可采资源探明程度仅为12.55%,处在勘探早期阶段,近中期储量发现有望快速增长。

自上世纪5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先后在82个主要的大中型沉积盆地开展了油气勘探,发现油田500多个。

以下是我国主要的陆上石油产地。

大庆油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处哈尔滨、齐齐哈尔市这间。

油田南北长140公里,东西最宽处70公里,总面积5470平方公里。

1960年3月党中央批准开展石油会战,1963年形成了600万吨的生产能力,当年生产原油439万吨,对实现中国石油自给自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1976年原油产量突破5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大油田。

目前,大庆油田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使原油产量仍然保持在5000万吨以上。

根据中国石油资源分布表(分5类地区),请你撰写一份文档。

根据中国石油资源分布表(分5类地区),请你撰写一份文档。

根据中国石油资源分布表(分5类地区),
请你撰写一份文档。

根据中国石油资源分布表(分5类地区)
根据中国石油资源分布表,中国的石油资源分为五类地区,分别是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

下面将对各个地区的石油资源情况进行简要介绍。

1. 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是中国石油资源的重要产区之一。

该地区的主要油田有大庆油田、吉林油田和辽河油田等。

这些油田储量丰富,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发源地之一。

2. 华北地区:
华北地区是中国石油资源的另一个重要产区。

该地区的主要油田有胜利油田、河北油田和大同油田等。

这些油田在石油产量和储量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3. 华东地区:
华东地区是中国石油资源的重要产区之一。

该地区的主要油田有鲁南油田、华北油田和胜利油田等。

这些油田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石油资源丰富。

4. 西南地区:
西南地区也是中国石油资源的重要产区之一。

该地区的主要油田有川西油田、渝北油田和贵州油田等。

西南地区的石油资源分布广泛,涵盖多个省份。

5. 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是中国石油资源的另一个重要产区。

该地区的主要油田有鄂尔多斯油田、塔里木油田和吐哈油田等。

这些油田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石油资源储量巨大。

以上就是根据中国石油资源分布表对五类地区的石油资源情况的简要介绍。

通过了解各个地区的石油资源情况,可以更好地进行资源开发利用和能源规划。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数据请参考相关权威出处以核实。

稠油资源分布

稠油资源分布

稠油资源分布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我国有丰富的稠油资源,探明和控制储量已达16×108t,是继美国、加拿大和委内瑞拉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稠油生产国。

重点分布在胜利、辽河、河南、新疆等油田。

我国陆上稠油资源约占石油总资源量的20%以上,探明与控制储量约为40亿吨,目前在12个盆地发现了70多个稠油油田。

胜利油田地质储量约15000万吨,中原油田约为3200万吨,克拉玛依油田约6660万吨,国内每年稠油产量约占原油总产量的10%。

中国尚未动用的超稠油探明地质储量为×108t。

辽河油田辽河油田公司2007年重新计算确定探明储量中的难动用和未动用储量为4亿吨,目前原油年开采能力1000万吨以上,天然气年开采能力17亿立方米。

辽河油区稠油油藏,油层埋藏深度变化较大:最浅小于600m,最深达1700m,一般在700~1300m之间。

按埋藏深度统计,超过1300m的深层稠油油藏,其储量占探明储量的42.92%,900--1300m的中深层油藏,储量占41.39%,600--900m的中浅层占15.69%。

由上述统计不难看出辽河84.3%储量油藏埋藏深度在900m以上。

塔河油田塔河油田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亿吨,塔河油田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超深超稠碳酸盐岩油藏 ,埋深 5 350~6 600m, 80%的储量为特超稠油 ,稠油产量占总产量 57% 。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作为我国石油战略接替区的塔里木盆地的油气产量正逐年上升,2002年该地区两大油田生产原油约751万t,发展势头较猛。

同时,沿塔里木河一带的稠油探明储量为3.35亿t,可采储量为4500万t。

2002年产出稠油约270万t,占塔里木原油产量的36%。

比例相当可观.这部分资源开发对今后塔里木石油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该稠油性质极差(目前中国最差),属于高硫、高残碳、高金属、高密度、高黏度、高沥青质含量的”六高”原油,运输困难,一般的已有的炼油工艺很难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因此必须采用一种新的工艺对其进行轻质化加工处理。

稠油开采方法

稠油开采方法

稠油的性质
(4)稠油中含硫量低。 (4)稠油中含硫量低。 稠油中含硫量低 在我国已发现的大量稠油油藏中,稠油中的含 硫量都比较低,一般小于8%。
11
稠油的性质
(5)稠油中含蜡量低。 (5)稠油中含蜡量低。 稠油中含蜡量低 我国的大多数稠油油田(如南堡)原油中含蜡量在 4.5%左右。
12
稠油的性质
13
稠油的性质
(7)稠油凝固点较低。 (7)稠油凝固点较低。 稠油凝固点较低 大多数稠油油藏属于次生油藏,由于石蜡的大量脱损, 大多数稠油油藏属于次生油藏,由于石蜡的大量脱损, 以及前部氧化作用强烈,因此, 以及前部氧化作用强烈,因此,稠油性质表现为胶质 沥青含量高、 沥青含量高、含蜡量及凝固点低的特点
稠油的性质
稠油的一般性质 (1)稠油中轻质馏分很少,而胶质沥青含量很多, (1)稠油中轻质馏分很少,而胶质沥青含量很多, 稠油中轻质馏分很少 而且随着胶质沥青含量增加,原油的相对密度及 而且随着胶质沥青含量增加, 同温度下的粘度随之增高。 同温度下的粘度随之增高。 常规油中沥青质含量一般不超过5%,但稠油中 常规油中沥青质含量一般不超过5%,但稠油中 沥青质含量可达10%~30%, 沥青质含量可达10%~30%,个别特超稠油可达 10% 50%或更高。 50%或更高。
19
稠油油层处理技术
1、基本概念 吞吐周期 又名吞吐轮次,是指蒸汽吞吐生产阶段, 又名吞吐轮次,是指蒸汽吞吐生产阶段,从注汽开始 到阅井、开并生产直到极限产量关井为止的全过程。 到阅井、开并生产直到极限产量关井为止的全过程。 蒸汽干度 指湿蒸汽气相质量与湿蒸汽总质量(气相十液相)的比值。 指湿蒸汽气相质量与湿蒸汽总质量(气相十液相)的比值。 它是衡量蒸汽质量的重要指标。 它是衡量蒸汽质量的重要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有丰富的稠油资源,探明和控制储量已达16×108t,是继美国、加拿大和委内瑞拉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稠油生产国。

重点分布在胜利、辽河、河南、新疆等油田。

我国陆上稠油资源约占石油总资源量的20%以上,探明与控制储量约为40亿吨,目前在12个盆地发现了70多个稠油油田。

胜利油田地质储量约15000万吨,中原油田约为3200万吨,克拉玛依油田约6660万吨,国内每年稠油产量约占原油总产量的10%。

中国尚未动用的超稠油探明地质储量为7.01×108t。

辽河油田
辽河油田公司2007年重新计算确定探明储量中的难动用和未动用储量为4亿吨,目前原油年开采能力1000万吨以上,天然气年开采能力17亿立方米。

辽河油区稠油油藏,油层埋藏深度变化较大:最浅小于600m,最深达1700m,一般在700~1300m之间。

按埋藏深度统计,超过1300m的深层稠油油藏,其储量占探明储量的42.92%,900--1300m的中深层油藏,储量占41.39%,600--900m 的中浅层占15.69%。

由上述统计不难看出辽河84.3%储量油藏埋藏深度在900m以上。

塔河油田
塔河油田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7.8亿吨,塔河油田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超深超稠碳酸盐岩油藏,埋深5350~6600m,80%的储量为特超稠油,稠油产量占总产量57%。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作为我国石油战略接替区的塔里木盆地的油气产量正逐年上升,2002年该地区两大油田生产原油约751万t,发展势头较猛。

同时,沿塔里木河一带的稠油探明储量为3.35亿t,可采储量为4500万t。

2002年产出稠油约270万t,占塔里木原油产量的36%。

比例相当可观.这部分资源开发对今后塔里木石油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该稠油性质极差(目前中国最差),属于高硫、高残碳、高金属、高密度、高黏度、高沥青质含量的”六高”原油,运输困难,一般的已有的炼油工艺很难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因此必须采用一种新的工艺对其进行轻质化加工处理。

塔里木油田
塔里木盆地可探明油气资源总量为160亿吨,其中石油80亿吨、天然气10万亿立方米。

在寒武系顶部4573.5~4577 m获得少量稠油,粘度2698mPa·s。

河南油田
已累计找到14个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亿吨及含油面积117.9平方公里。

胜利油田
已投入开发68个油气田,动用石油地质储量33.34亿吨。

目前原油生产能力2644.8万吨,已累计生产原油7.46亿吨。

胜利油区探明稠油地质储量4.41×108t;已动用储量3.05×108t,未动用储量1.36×108t。

胜利油区未动用稠油储量主要以超稠油油藏及薄层稠油油藏为主,其中原油粘度超过100000mPa·s的超稠油储量5159×104t,占未动用稠油储量的38%,是胜利油田主要的未动用资源之一。

吐哈油田
深层稠油和三塘湖盆地浅层稠油探明储量9814×104t。

图1我国稠油资源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