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热采

合集下载

稠油热采工艺技术应用及效果分析

稠油热采工艺技术应用及效果分析

稠油热采工艺技术应用及效果分析稠油热采是指采用加热方法将低温、高粘度稠油加热达到减低粘度、增加流动性的目的,使其在地层中被驱移至井眼,然后通过管道输送到加工厂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稠油热采工艺技术是在稠油开采过程中应用的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本文将从工艺技术及应用效果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常见的稠油热采工艺技术常见的稠油热采工艺技术主要包括:蒸汽驱动技术、电加热技术、火烧技术和微波加热技术等。

目前,其中蒸汽驱动技术应用最广泛。

此外,也有一些新型的稠油热采技术被开发,如太阳能热能利用技术、地热热采技术以及地层在矿井周围热交换技术等。

稠油热采工艺技术主要应用于低温、高粘度稠油藏中。

稠油热采具有采油率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加拿大、委内瑞拉、俄罗斯等国家。

稠油热采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有助于缓解全球能源压力,提高油气资源的利用效率,成为全球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稠油热采工艺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稠油的流动能力,增强储层渗透性,提高采油率,同时还能提高工业生产效益和环保效益。

1、提高采收率稠油采收率低,而采用稠油热采技术后,因为稠油在高温下粘度变小,流动性增强,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采收率。

研究表明,稠油热采技术可以将采收率从50%提高至70%以上。

加拿大的阿尔伯塔省依靠稠油热采技术,大大提高了油资源的开采利用率,并成为加拿大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2、提高环保效益传统的开采方式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有毒物质,严重污染环境,而稠油热采技术可以大大减少废弃物和有毒物质的产生,从而提高环保效益。

此外,热采过程中产生的CO2可以被永久性注入地下储层,有利于减少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

3、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由于稠油热采技术可以提高采收率,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提高资源利用率,因此能够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例如,稠油资源利用的增加将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稠油热采工艺技术是一种可持续的能源开发方式,对优化能源结构和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稠油热采开发技术(ppt)

稠油热采开发技术(ppt)

稠油资源分布
稠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北美 的加拿大、中国、委内瑞 拉、俄罗斯等地。
稠油资源储量
全球稠油资源储量巨大, 但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 加拿大的阿尔伯塔省和中 国的克拉玛依油田。
热采开发技术的定义与特点
热采开发技术定义
热采开发技术是一种利用热能将 稠油资源转化为可流动状态,然 后进行开采的技术。
热采开发技术特点
率的稠油开采方法。
原理
火烧油层法通过向油层注入空气 或氧气,并点燃油层中的轻质组 分,使燃烧反应持续进行。燃烧 过程中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
原油流向生产井。
适用范围
火烧油层法适用于粘度高、油层 厚度大、渗透率较高的稠油油藏。 该方法可以提高采收率,但开采 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火势和燃烧
条件。
热水驱法
投资回报低
由于技术难度和开采效率问题,稠油热采项目的 投资回报率较低。
市场风险
受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稠油热采项目的经济效 益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
环境挑战
排放控制
稠油热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水,需要严格的排放控制 措施。
生态保护
稠油热采活动可能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生态 保护措施。
案例二:某油田的蒸汽驱项目
蒸汽驱是一种更为先进的稠油热 采技术,通过向油藏注入高温蒸 汽,将稠油驱赶到生产井,进一
步提高采收率。
某油田的蒸汽驱项目实施过程中, 通过优化注汽参数、改善井网布 置等方式,提高了蒸汽驱的开发
效果和经济性。
该项目的成功实施表明,蒸汽驱 技术适用于大规模稠油油藏的开 发,为类似油田的开发提供了有
其降粘并提高流动性。
采收和运输
通过采油树和采油管线将稠油 采出地面,并进行必要的处理

稠油热采工艺技术应用及效果分析

稠油热采工艺技术应用及效果分析

稠油热采工艺技术应用及效果分析
稠油热采工艺技术是一种通过加热稠油使其降低黏度,以方便开采的方法。

稠油热采
工艺技术主要包括蒸汽吞吐、电加热、电阻加热、焦耳加热、微生物采油等。

本文将对稠
油热采工艺技术的应用及效果进行分析。

蒸汽吞吐工艺是稠油热采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工艺。

蒸汽吞吐工艺通过注入高温高压
蒸汽到井筒中,使稠油受热而降低黏度,从而使其能够被抽采。

蒸汽吞吐工艺具有成本低、采油效果好的特点,适用于具有一定温度的稠油油层。

经过实践证明,蒸汽吞吐工艺可以
使稠油的采收率提高20%以上。

电加热工艺是一种通过电流加热稠油的方法。

在电加热工艺中,通过在地下注入电极
并通电,产生高温从而加热稠油。

电加热工艺适用于具有低温稠油油层,其优点是可以局
部加热,提高采收率。

电加热工艺的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电力供应,因此在实际应用中
受到一定的限制。

微生物采油是一种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来改变稠油性质以方便开采的方法。

微生物采油
工艺主要通过注入特定的微生物群体,改变原油中的组分和性质,从而降低黏度,提高可
采性。

微生物采油工艺具有环境友好、低成本的特点,但目前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稠油热采工艺技术应用广泛且效果显著,可以提高稠油开采的可行性和效率。

不同的
工艺技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油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工艺
技术。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稠油热采工艺技术将会进一步完善,为稠油资源的开
采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稠油热采技术是一种针对油砂、重油等高粘度油藏开采的方法,通过供热使原油降低粘度,提高流动性,从而实现油藏的高效开发。

稠油热采技术包括蒸汽吞吐、蒸汽辗转、蒸汽驱等多种方法,下面将对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详细分析。

稠油热采技术的现状:1. 蒸汽吞吐技术:蒸汽吞吐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稠油热采技术,通过注入高温高压蒸汽使原油粘度降低,从而提高采收率。

蒸汽吞吐技术具有简单、成本较低的特点,适用于高温高压区块。

由于蒸汽吞吐技术存在注汽周期长、水汽云难以控制等问题,使得其效果受到限制。

2. 蒸汽辗转技术:蒸汽辗转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稠油热采技术,通过在油藏中形成蒸汽辗转的气体流动,使原油流动起来。

蒸汽辗转技术相比蒸汽吞吐技术具有注汽周期短、大面积覆盖等优势,适用于较大底水厚度的高粘度油藏。

目前,蒸汽辗转技术已在国内外一些油田中得到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3. 蒸汽驱技术:蒸汽驱技术以蒸汽为驱动剂,通过驱替作用将原油推向井口,实现油田的高效开发。

蒸汽驱技术具有可控性强、适应性好的特点,适用于不同地质条件的油藏。

目前,蒸汽驱技术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的重油油田中,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

稠油热采技术的发展趋势:1. 温度控制技术的发展:随着稠油热采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油田需要用到高温蒸汽进行开采,因此温度控制技术变得尤为重要。

发展更加精确、高效的温度控制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稠油热采过程中的热能利用。

2. 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稠油热采技术需要配套的供热、注汽、电力等设备,将来的发展方向是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在设计上更加合理地组合各个设备,实现能量的互通与优化利用。

3. 非常规能源的应用:随着能源的紧缺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非常规能源作为替代能源的一种,未来在稠油热采技术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比如生物质能源、太阳能、地热能等。

4.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模拟复杂的油藏开发过程并进行优化,可以实现稠油热采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

稠油热采技术探析或者浅谈稠油热采技术

稠油热采技术探析或者浅谈稠油热采技术

稠油热采技术探析或者浅谈稠油热采技术摘要:依据稠油油田的特点,采取加热的方式,降低稠油的粘度,提高油流的温度,满足稠油油藏开发的条件。

热力采油技术措施是针对稠油油藏的最佳开采技术措施,经过油田生产的实践研究,采取注蒸汽开采,蒸汽吞吐采油等方式,提高稠油油藏的采收率。

关键词:稠油热采;工艺技术;探讨前言稠油热采工艺技术的应用,解决稠油油藏开发的技术难题,达到稠油开采的技术要求。

稠油热采可以将热的流体注入到地层中,提高稠油的温度,降低了稠油的粘度,达到开采的条件。

也可以在油层内燃烧,形成一个燃烧带,而提高油层的温度,实现对稠油的开发。

为了满足油田生产节能降耗的技术要求,因此,稠油开采过程中,优先采取注入热流体的方式,达到预期的开采效率。

1稠油热采概述稠油具有高粘度和高凝固点,给油田开发带来一定的难度。

采取化学降粘开采技术措施,应用化学药剂的作用,降低了油流的粘度,同时也会导致油流的化学变化,影响到原油的品质,因此,在优选稠油开采技术措施时,选择最佳热采技术措施,进行蒸汽驱、蒸汽吞吐等采油方式,并不断研究热力采油配套技术措施,节约稠油开发的成本,才能达到预期的开采效率。

2稠油的基本特点2.1稠油中胶质与沥青含量比较高,轻质馏分含量少稠油含有比例极高的胶质组分及沥青,轻质馏分比较少,稠油的黏度和密度在其中胶质组分及沥青质的成分增长的同时也会随之增加。

由此可见,黏度高并且密度高是稠油比较突出的特征,稠油的密度越大,其黏度越高。

2.2稠油对温度非常敏感稠油的黏度随着温度的增长反而降低。

在ASTM黏度-温度坐标图上做出的黏度-温度曲线,大部分稠油油田的降黏曲线均显现出斜直线状,这也验证了稠油对温度敏感性的一致性。

2.3稠油中含蜡量低。

2.4同一油藏原油性质差异较大。

3稠油热采技术的现状针对稠油对温度极其敏感这一特征,热力采油成为当前稠油开采的主要开采体系。

热力采油能够提升油层的温度,稠油的黏度和流动阻力得到了降低,增加稠油的流动性,实现降黏效果,从而使稠油的采收率变高。

稠油热采工艺技术应用及效果分析

稠油热采工艺技术应用及效果分析

稠油热采工艺技术应用及效果分析稠油热采工艺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稠油开采方法,通过注入高温热媒使稠油流动性增加,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本文将对稠油热采工艺技术的应用及效果进行分析。

稠油热采工艺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蒸汽驱动、蒸汽辅助重力排水、蒸汽辅助提高采程、电加热和微波加热等。

蒸汽驱动是最常用的稠油热采工艺技术,通过注入高温高压蒸汽,提高稠油温度和压力,使其流动性增加,从而实现稠油的开采。

蒸汽辅助重力排水是在低温下稠油开采后,再注入高温蒸汽,通过降低稠油粘度和温度,增加重力排水效果。

蒸汽辅助提高采程则是在已经开采过程中注入蒸汽,提高稠油温度和压力,进一步推进采程。

电加热和微波加热则是通过电能和微波辐射使稠油加热,从而提高其流动性。

稠油热采工艺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稠油开采的效果。

稠油热采可以提高稠油的流动性,使其更易于开采。

通过注入高温高压蒸汽,可以降低稠油的粘度,使其更易于流动,提高开采效率。

稠油热采可以有效提高采收率。

通过注入蒸汽,可以推进稠油的采程,提高采收率。

稠油热采还可以减少地面的环境污染。

相比传统的大量使用溶剂、烃类等化学品的开采方式,热采过程中只需注入蒸汽,减少了化学品的使用,减少了环境污染。

然后,稠油热采工艺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

热采需要大量的能源供应,特别是蒸汽驱动,耗能较大。

热采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如地表沉陷、地裂缝等。

由于稠油开采后地下蒸汽作用,地下岩土可能会发生膨胀、溶蚀等变化,导致地表沉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稠油热采还可能导致水资源的浪费与污染。

热采过程中,需大量蒸汽注入,蒸汽来自水的蒸发,可能导致水资源的浪费。

蒸汽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也可能对水资源造成污染。

稠油热采工艺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稠油开采方法,通过注入高温蒸汽提高稠油的流动性,提高采收率。

热采过程中存在能源消耗大、地质灾害及水资源浪费与污染等问题。

在使用稠油热采工艺技术时应注意节能减排,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止环境污染。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稠油是一种质地黏稠的石油,是一种具有高含硫量和高粘度的重质原油。

由于其黏稠度高,稠油的开采和提炼相对要困难和昂贵。

稠油在全球范围内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其资源储量丰富,因此对于石油行业来说,稠油的开采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有效地开采稠油资源,研发了许多热采技术。

本文将对稠油热采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稠油热采技术现状1. 蒸汽吞吐法:蒸汽吞吐法是一种将高温高压蒸汽注入稠油藏层,使稠油产生稠油-水混合物,降低了稠油的黏度,从而促进油藏产液。

这种方法具有对水源要求低、操作灵活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加拿大、委内瑞拉等稠油资源丰富的地区。

2. 蒸汽辅助重力排放法:蒸汽辅助重力排放法是将高温高压蒸汽注入稠油层,通过蒸汽的热能作用使稠油产生流动,从而提高了油藏产液速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深层、高黏稠度稠油层,可以挖掘更多的稠油资源。

3. 燃烧加热法:燃烧加热法利用地下燃烧或地面燃烧的方式,通过高温热能将稠油层加热,降低了稠油的粘度,从而促进了油藏的排放。

这种方法具有热效率高、可控性强等优点,是一种较为成熟的稠油热采技术。

1. 技术创新: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热采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未来,稠油热采技术将更加注重提高采收率、降低成本、减少环境影响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以提高稠油资源的开采效率和利用价值。

2. 能源替代:在稠油热采过程中,通常需要大量的燃料来产生热能,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未来稠油热采技术可能会向更加环保、节能的能源替代方向发展,例如采用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进行热采。

3. 智能化应用: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稠油热采技术也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未来,稠油热采可能会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油藏的实时监测、智能调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4. 油田整体化管理:随着油田规模的不断扩大,油田整体化管理成为未来热采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海上油田稠油热采技术探索及应用

海上油田稠油热采技术探索及应用

海上油田稠油热采技术探索及应用海上油田稠油热采技术是一种当今油田开发的重要技术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陆上油田资源的逐渐枯竭,人们开始关注海上油田的开发。

由于海上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于海上油田的开发一直是一个相对困难的任务。

稠油热采技术是一种将高温高压的热能施加到油层中的方法,以降低油层黏度,促进油的流动,从而提高采收率。

稠油热采技术分为燃烧法和非燃烧法两种。

燃烧法是指通过燃烧油田中的天然气或其他火源来产生热能,然后将热能通过注入井口的方式输送到油层中。

非燃烧法是指通过电加热、蒸汽注入等方式将热能直接传输到油层中。

稠油热采技术的探索和应用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当时加拿大的油砂油田开始进行热采试验。

凭借其稳定、高效的特点,热采技术迅速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应用。

目前,稠油热采技术已经在加拿大、委内瑞拉、俄罗斯等国家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稠油热采技术的应用主要面临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稠油热采技术需要大量的能源供应,因此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稠油热采技术需要对岩石地层的物理性质、流体性质等进行深入研究,以求更好地掌握油藏的特点和规律。

稠油热采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安全的问题,避免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人员的伤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研人员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实验研究。

研究人员通过改进燃烧设备、优化热能传输方式、开发新的化学剂等手段,提高了稠油热采技术的效率和稳定性。

他们还开展了大量的实验和模拟计算,以期更好地理解油藏开发中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监管机构和企业也加强了对稠油热采技术的监管和应用,以保证其安全性和环保性。

海上油田稠油热采技术的探索和应用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在能源、环境、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平衡,以实现稠油热采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验的积累,相信稠油热采技术将为海上油田的开发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稠油热采技术研究姓名:***班级:油工084学号:************2012年3月摘要石油资源存在于天然形成的油藏之中,其开采技术随油藏类型、原油特性不同而不同。

稠油也称重油即高粘度重质原油,在油层中的粘度高,流动阻力大甚至不能流动,因而用常规的技术难以经济有效地开发稠油油田。

最近10年我国采用注蒸汽热采技术有效地开发了一批稠油油田,打开了稠油开发的新局面。

稠油的基本定义稠油是指在油层条件下原油粘度大于50mPa·s 或者在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大于100mPa·s、原油相对密度大于0.934(我国>0.9200)的原油。

我国一般采用稠油的定义,西方国家一般采用重油的定义,以原油重度(°API )作为第一指标。

原油重度与相对密度的换算关系为:我国稠油的特点及稠油资源的分布一、我国稠油的特点(1)粘度高,而相对密度低(我国稠油胶质成分多,一般为20~40%,沥青含量少,一般为0~5%。

);(2)含硫较低,一般仅为0.5%左右;(3)轻质馏分少,300℃时轻质馏分约为10%;(4)金属钒(V )、镍(Ni )含量低。

二、我国稠油资源的分布及特点我国目前已在12个盆地发现了70多个稠油油田。

我国陆上稠油油藏多数为中新生代陆相沉积,少量为古生代的海相沉积,储层以碎屑岩为主,具有高孔隙、高渗透、胶结疏松的特征。

重质油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斜坡带、凸起边缘或凹陷中断裂背斜带的浅层。

陆相重质油由于受成熟度较低的影响,沥青含量低而胶质含量高。

目前,稠油储量最多的是东北的辽河油区,其次是东部的胜利油区和西北的克拉玛依油区。

稠油的一般特性1、胶质沥青质含量高、轻质馏分少。

高粘度和高相对密度是稠油最主要的特性;2、硫、氧、氮等杂原子含量较多。

例如:美国、加拿大、委内瑞拉的重油中含硫量高达3%~5%;3、稠油中含有较多的稀有金属,如:Ni 、V 、Fe 、Mo 等;4、稠油中石蜡含量一般较低,但也有极少数“双高原油”;5、同一稠油油藏中,原油性质在垂向油层的不同井段及平面上各井之间常常很大的差别;在同一油田或油区,原油性质相差更大。

稠油的热特性1、稠油的粘温特性(是稠油热采的理论基础);2、稠油的蒸馏特性(蒸汽驱、火驱采油机理之一);当温度升高到泡点(原油开始汽化时的最低温度)时,原油中的轻质组分将分离为气相,重组分仍保持为液相;3、稠油的热裂解特性(在火烧油层过程中表现的比在蒸汽驱过程中更加突出);)(244025005.1315.141F T API ︒+⨯︒+=ρ稠油的热裂解是指当温度升高到某一程度时,稠油中的重质组分将裂解成焦炭和轻质组分;4、稠油的热膨胀特性;热采方式按驱动方式,可将稠油注蒸汽开采分为蒸汽吞吐和蒸汽驱两个阶段,这是国外通常的做法。

蒸汽吞吐:方法简单,经济风险性小,每口井可进行5~8周期的吞吐作业,采油速度高达3% ~ 8%,但原油采收率仅10% ~ 20%,损失大量可采储量。

蒸汽吞吐有效加热半径小于30m。

(数模结果)蒸汽驱(steam Drive):高技术、高投入、高速度、高能耗,是否高收益、高水平取决于油藏地质条件和工艺技术的先进性。

蒸汽吞吐一、蒸汽吞吐过程蒸汽吞吐(Puff and Haff)是单井作业,每口井既是注汽井又是生产井。

它有时又称油井激励处理(Steam Stimulation)、循环注蒸汽(Cyclic Steam Injection)、周期注蒸汽、蒸汽浸泡等。

蒸汽吞吐这一工艺技术的每一循环包括三个步骤:1.注汽阶段(吞蒸汽);2.关井(焖井)阶段;3.采油阶段(先自喷,后下泵转抽,当抽油生产达经济极限后开始下一循环。

)1.注汽阶段注汽阶段是油层吞入蒸汽的过程。

根据设计要求的施工参数(注入压力、注汽速度、蒸汽干度、周期注气量),把高温高压饱和蒸汽注入油层。

注入蒸汽优先进入高渗透带,而且由于蒸汽与油藏流体的密度差,蒸汽占据油层的上部。

油层内的温度分布并不均匀,靠近井眼处的地层及油层的上部温度相对较高,随着注汽过程的进行,被蒸汽加热的区域越来越大。

当注入蒸汽量达到设计的周期蒸汽注入量时,油层平均温度达到最高。

2.关井阶段注完所设计的蒸汽量后,停止注汽,关井,也叫焖井,焖井的时间一般为2~7天。

焖井的目的在于:(1)使注入近井地带的蒸汽尽可能地扩散到油层深部,加热那里的原油;(2)腾出时间准备回采条件,如下泵等。

在焖井阶段,由于蒸汽的热损失(上下盖层油层深部)导致蒸汽扩散区域的蒸汽冷凝,变成热水带,该热水带温度较高(有一定的压力)仍然可以加热地层和原油。

3.回采阶段油井注完蒸汽关井达到设计的焖井时间后,开井生产进入回采阶段,在回采阶段,由于油层压力较高,一般油井能够自喷生产(尤其是首轮蒸汽吞吐),装上较大的油嘴以防止油层出砂,开井生产最初几天,通常是含水率很高,有的甚至全是热水,但很快出现产油峰值,气产量为常规产量的几十倍。

当油井不能自喷时,立即下泵生产。

随着回采时间延长,由于注入地层的热量损失及产出液带出大量的热量,被加热的油层逐渐降温,流向井筒的原油粘度逐渐升高,原油产量逐渐下降。

当产量降至某一极限产量时,结束该周期的生产,重新进行下一周期的周期吞吐,如此多周期地吞吐作业,最后转入蒸汽驱开采。

在多周期吞吐中,前一周期回采结束时留在油层中的余热对下一周期的吞吐将起到预热作用,有利于下一周期的增产。

蒸汽驱蒸汽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一、蒸汽驱过程蒸汽驱是指从注汽井持续注汽而从相邻生产井持续产油的过程。

Steamdriver和Steamflood都是指的蒸汽驱二、蒸汽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对于蒸汽驱过程中的每一个区带,其驱替机理都不同,因此,由注入井到生产井,形成了一个含油饱和度和温度不同的剖面。

蒸汽驱过程中的含油饱和度主要取决于它的热力学性质,蒸汽带中的残余油因经受的温度最高而降至最低的饱和度;凝结带中,由于蒸汽带前缘形成的溶剂油带的抽提作用以及蒸汽带的温度也较高,因此,其残余油饱和度远远低于冷水驱。

蒸汽带和凝结带的不断推进,推动可动原油前进,因而形成了前面原油饱和度高于原始值的油带及冷水带,此处的驱油方式和水驱相同,在油层原始区,温度和含油饱和度仍是最初状态。

蒸汽驱机理有降粘作用、蒸汽的蒸馏作用、热膨胀作用、重力分离作用、相对渗透率及毛管压力的变化、溶解气驱作用、油相混相驱动、以及乳状液驱替作用。

这些机理的作用程度主要取决于原油及油层的特性。

1、降粘作用向地层中注入热的蒸汽,油层温度升高,原油粘度下降,大大地改善了稠油流动能力,这是蒸汽驱开采稠油的主要机理。

高粘度的重质原油在孔隙介质中流动困难,主要原因就是粘度过高,粘滞力即渗流阻力过大,在油层的原始温度下,高粘度原油具有不同于达西渗流的流变特性,甚至于根本流不动,只有在油层压力与井底压力的压力差大于一定的压力(启动压力)时,高粘度原油的流动才符合径向流动或才开始流动。

在蒸汽驱过程中,油层的温度升高,原油粘度大幅度下降,启动压力减小甚至消失。

在高温下代表地层渗流能力的流动系数Koh/µo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由于µo大幅度下降;另一方面,随着温度的升高,油层有效厚度h中进入产油状态的实际动用厚度增加了,此外,油的相对渗透率(后面要讨论的内容)Kro也增加,这样,流动系数Kroh/µo大大增加,故油井产量大幅增加。

2、热膨胀作用地层中的油、水、岩石在注入的热蒸汽作用下,温度升高,体积膨胀。

其中,油水的体积膨胀系数分别为1×10-3和3×10-4,相对而言,岩石的体积膨胀系数非常小,相对于油水体积随温度的变化,岩石的体积随温度变化可忽略不计。

油水体积的膨胀驱动流体流向生产井,而油相的体积膨胀较水相的体积膨胀明显得多,因此,大大降低了残余油饱和度。

当温度增加150℃,原油体积将增加15%,残余油饱和度将减少10%~30%,从而提高了原油的采收率。

轻质油的热膨胀系数较稠油大,因此,热膨胀作用对轻质原油油藏的蒸汽驱替开采更具优越性。

3、蒸汽蒸馏作用蒸汽蒸馏是指某种液态混合物中的挥发性组分在直接引入蒸汽时,可以在低于其沸点的温度下蒸发为气态,也称“汽提”作用。

在汽提过程中蒸汽从原油中把比较轻的组分抽出,被汽提的轻烃蒸汽与水蒸汽混合后一道向前流动,这种混合蒸汽在凝析带内凝结为液态的水和轻质油,轻烃与当地原油混合,原油粘度降低,被驱向下游,导致异常低的残余油饱和度,从而增加了原油的采收率。

火烧油层一、火烧油层法驱油机理火烧油层法(火驱法)是向储层注空气给燃烧前缘供氧,当开始注空气时,注入井眼附近的原油开始氧化,如氧化反应快,原油将自燃点火,并开始燃烧;如氧化反应慢,用下入加热器到注入井底加热空气的方法使其点燃。

点火成功后,继续注空气使燃烧前缘从注入井沿油层向外移动。

燃烧废气在前方流动,与油和水一起在生产井排出。

在燃烧前缘处发生的热量把靠近前缘的地层水汽化,并在燃烧前的前方形成一蒸汽带,燃烧反应中生成的水分也有助于这个蒸汽带的形成和发展。

紧靠燃烧前缘处的高温使留下的少量原油蒸馏和裂解,蒸馏和裂解出来的轻油蒸气与燃烧废气一起向前流动,被蒸汽前缘下游的原油吸收,并在那里逐渐形成一个富油带。

火烧油层的采油机理异常复杂。

但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原油的高温裂解、热驱、冷凝蒸汽驱、混相驱以及气驱都是火烧油层提高采收率的机理。

二、燃烧带注入的空气或氧气在井底附近形成燃烧带,燃烧带产生的热量加热地层、蒸发原油中的轻质组分和地层中的间隙水,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一样化碳、水蒸气等气体产物。

(2)燃烧前缘在燃烧前缘留下的重质原油被高温碳化,并沉积在沙粒表面上,构成燃烧过程的主要燃料,留在燃烧前缘后面的是干净的砂和大量的热能。

这些砂温度很高,高温一方面可以加热尚未达到燃烧温度的空气或氧气,另一方面为湿式燃烧方法中注入水的蒸发提供热能。

(3)蒸发带在蒸发带中有少量的间隙水受热产生的水蒸汽、注入空气中的氮气、燃烧产物中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气体,另外还有被蒸发的轻质油以及沉积在沙粒表面上的固态重烃或焦炭。

蒸发带中的各种气体与前面的冷油层组相接触形成凝析带。

(4)凝析带在凝析带,轻质原油与冷原油产生混相,降低地层中冷原油的粘度,并使原油体积产生膨胀,蒸汽加热地层原油及地层间隙水,提高油层水温度,形成热水驱。

二氧化碳、氮气等与原油接触产生混相气体驱,进一步抽提原油中的轻质组分,降低原油粘度并膨胀原油。

(5)集油带在凝析带前面的就是集油带,也叫油墙(Oil Bank),集油带中有部分气体(N2,CO2,蒸汽)束缚水及原油。

集油带温度仍高于地层原油温度。

(6)原始油带在集油带前面就是原始油带,它尚处于原始状况,未受火烧的影响。

三、火烧油层的采油机理:1、原油的热裂解在燃烧前缘,油层温度高达300~650℃,高温一是促使原油中较轻质组分蒸发向前推进,二是使留在沙粒上较重质组分产生热裂解,形成气态烃和焦油,气态烃进入蒸发带,而焦油沉积在油砂上称为燃烧过程中的燃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