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热采技术
稠油热采开发技术(ppt)

稠油资源分布
稠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北美 的加拿大、中国、委内瑞 拉、俄罗斯等地。
稠油资源储量
全球稠油资源储量巨大, 但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 加拿大的阿尔伯塔省和中 国的克拉玛依油田。
热采开发技术的定义与特点
热采开发技术定义
热采开发技术是一种利用热能将 稠油资源转化为可流动状态,然 后进行开采的技术。
热采开发技术特点
率的稠油开采方法。
原理
火烧油层法通过向油层注入空气 或氧气,并点燃油层中的轻质组 分,使燃烧反应持续进行。燃烧 过程中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
原油流向生产井。
适用范围
火烧油层法适用于粘度高、油层 厚度大、渗透率较高的稠油油藏。 该方法可以提高采收率,但开采 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火势和燃烧
条件。
热水驱法
投资回报低
由于技术难度和开采效率问题,稠油热采项目的 投资回报率较低。
市场风险
受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稠油热采项目的经济效 益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
环境挑战
排放控制
稠油热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水,需要严格的排放控制 措施。
生态保护
稠油热采活动可能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生态 保护措施。
案例二:某油田的蒸汽驱项目
蒸汽驱是一种更为先进的稠油热 采技术,通过向油藏注入高温蒸 汽,将稠油驱赶到生产井,进一
步提高采收率。
某油田的蒸汽驱项目实施过程中, 通过优化注汽参数、改善井网布 置等方式,提高了蒸汽驱的开发
效果和经济性。
该项目的成功实施表明,蒸汽驱 技术适用于大规模稠油油藏的开 发,为类似油田的开发提供了有
其降粘并提高流动性。
采收和运输
通过采油树和采油管线将稠油 采出地面,并进行必要的处理
稠油热采工艺技术应用及效果分析

稠油热采工艺技术应用及效果分析
稠油热采工艺技术是一种通过加热稠油使其降低黏度,以方便开采的方法。
稠油热采
工艺技术主要包括蒸汽吞吐、电加热、电阻加热、焦耳加热、微生物采油等。
本文将对稠
油热采工艺技术的应用及效果进行分析。
蒸汽吞吐工艺是稠油热采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工艺。
蒸汽吞吐工艺通过注入高温高压
蒸汽到井筒中,使稠油受热而降低黏度,从而使其能够被抽采。
蒸汽吞吐工艺具有成本低、采油效果好的特点,适用于具有一定温度的稠油油层。
经过实践证明,蒸汽吞吐工艺可以
使稠油的采收率提高20%以上。
电加热工艺是一种通过电流加热稠油的方法。
在电加热工艺中,通过在地下注入电极
并通电,产生高温从而加热稠油。
电加热工艺适用于具有低温稠油油层,其优点是可以局
部加热,提高采收率。
电加热工艺的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电力供应,因此在实际应用中
受到一定的限制。
微生物采油是一种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来改变稠油性质以方便开采的方法。
微生物采油
工艺主要通过注入特定的微生物群体,改变原油中的组分和性质,从而降低黏度,提高可
采性。
微生物采油工艺具有环境友好、低成本的特点,但目前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稠油热采工艺技术应用广泛且效果显著,可以提高稠油开采的可行性和效率。
不同的
工艺技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油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工艺
技术。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稠油热采工艺技术将会进一步完善,为稠油资源的开
采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稠油是一种具有高黏度、高密度、难以流动的油藏原油,由于其在地下储层中常常与水和天然气共存,使得开采难度大大增加。
为了提高开采效率,稠油热采技术应运而生。
稠油热采是指通过加热地下油藏,降低原油的黏度,从而使得其能够被更轻松地开采出来的一种采油技术。
这种技术在稠油资源丰富的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发展机遇。
目前,稠油热采技术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主要的热采方法包括蒸汽吞吐法、蒸汽驱动法、燃烧气吞吐法、燃烧气驱动法、电阻加热法等。
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都是通过向油藏注入热能,从而使得稠油流动性增加,容易被开采。
在这些方法中,蒸汽吞吐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技术,它通过向油藏注入高温高压的蒸汽,将原油加热并增加压力,从而推动原油流向井口。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显著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加拿大、委内瑞拉、俄罗斯等稠油资源丰富的国家。
在中国,稠油热采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中国已经建成了多个稠油热采示范工程,形成了稠油热采的成熟技术路线和产业体系。
在大庆油田,采用了蒸汽驱动法对稠油进行热采,实现了稠油资源的高效开发。
中国还在不断探索和引进新的热采技术,如电阻加热技术、微波加热技术等,以提高稠油开采的效率和安全性。
尽管稠油热采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面临一系列挑战。
热采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源,特别是燃煤或燃气。
这不仅增加了成本,还会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由于稠油地质条件复杂,加热过程中油藏中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变形和沉陷,导致地质灾害的风险增加。
热采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尾水和尾气,对环境造成污染。
如何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影响成为热采技术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未来,稠油热采技术的发展将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提高热采效率,通过改进加热方式和增设管网等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二是深入研究地热能源的应用,如地热蒸汽、地热水等,降低外部能源的使用。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稠油热采技术是一种针对油砂、重油等高粘度油藏开采的方法,通过供热使原油降低粘度,提高流动性,从而实现油藏的高效开发。
稠油热采技术包括蒸汽吞吐、蒸汽辗转、蒸汽驱等多种方法,下面将对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详细分析。
稠油热采技术的现状:1. 蒸汽吞吐技术:蒸汽吞吐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稠油热采技术,通过注入高温高压蒸汽使原油粘度降低,从而提高采收率。
蒸汽吞吐技术具有简单、成本较低的特点,适用于高温高压区块。
由于蒸汽吞吐技术存在注汽周期长、水汽云难以控制等问题,使得其效果受到限制。
2. 蒸汽辗转技术:蒸汽辗转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稠油热采技术,通过在油藏中形成蒸汽辗转的气体流动,使原油流动起来。
蒸汽辗转技术相比蒸汽吞吐技术具有注汽周期短、大面积覆盖等优势,适用于较大底水厚度的高粘度油藏。
目前,蒸汽辗转技术已在国内外一些油田中得到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3. 蒸汽驱技术:蒸汽驱技术以蒸汽为驱动剂,通过驱替作用将原油推向井口,实现油田的高效开发。
蒸汽驱技术具有可控性强、适应性好的特点,适用于不同地质条件的油藏。
目前,蒸汽驱技术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的重油油田中,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
稠油热采技术的发展趋势:1. 温度控制技术的发展:随着稠油热采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油田需要用到高温蒸汽进行开采,因此温度控制技术变得尤为重要。
发展更加精确、高效的温度控制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稠油热采过程中的热能利用。
2. 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稠油热采技术需要配套的供热、注汽、电力等设备,将来的发展方向是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在设计上更加合理地组合各个设备,实现能量的互通与优化利用。
3. 非常规能源的应用:随着能源的紧缺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非常规能源作为替代能源的一种,未来在稠油热采技术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比如生物质能源、太阳能、地热能等。
4.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模拟复杂的油藏开发过程并进行优化,可以实现稠油热采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
稠油热采技术探析或者浅谈稠油热采技术

稠油热采技术探析或者浅谈稠油热采技术摘要:依据稠油油田的特点,采取加热的方式,降低稠油的粘度,提高油流的温度,满足稠油油藏开发的条件。
热力采油技术措施是针对稠油油藏的最佳开采技术措施,经过油田生产的实践研究,采取注蒸汽开采,蒸汽吞吐采油等方式,提高稠油油藏的采收率。
关键词:稠油热采;工艺技术;探讨前言稠油热采工艺技术的应用,解决稠油油藏开发的技术难题,达到稠油开采的技术要求。
稠油热采可以将热的流体注入到地层中,提高稠油的温度,降低了稠油的粘度,达到开采的条件。
也可以在油层内燃烧,形成一个燃烧带,而提高油层的温度,实现对稠油的开发。
为了满足油田生产节能降耗的技术要求,因此,稠油开采过程中,优先采取注入热流体的方式,达到预期的开采效率。
1稠油热采概述稠油具有高粘度和高凝固点,给油田开发带来一定的难度。
采取化学降粘开采技术措施,应用化学药剂的作用,降低了油流的粘度,同时也会导致油流的化学变化,影响到原油的品质,因此,在优选稠油开采技术措施时,选择最佳热采技术措施,进行蒸汽驱、蒸汽吞吐等采油方式,并不断研究热力采油配套技术措施,节约稠油开发的成本,才能达到预期的开采效率。
2稠油的基本特点2.1稠油中胶质与沥青含量比较高,轻质馏分含量少稠油含有比例极高的胶质组分及沥青,轻质馏分比较少,稠油的黏度和密度在其中胶质组分及沥青质的成分增长的同时也会随之增加。
由此可见,黏度高并且密度高是稠油比较突出的特征,稠油的密度越大,其黏度越高。
2.2稠油对温度非常敏感稠油的黏度随着温度的增长反而降低。
在ASTM黏度-温度坐标图上做出的黏度-温度曲线,大部分稠油油田的降黏曲线均显现出斜直线状,这也验证了稠油对温度敏感性的一致性。
2.3稠油中含蜡量低。
2.4同一油藏原油性质差异较大。
3稠油热采技术的现状针对稠油对温度极其敏感这一特征,热力采油成为当前稠油开采的主要开采体系。
热力采油能够提升油层的温度,稠油的黏度和流动阻力得到了降低,增加稠油的流动性,实现降黏效果,从而使稠油的采收率变高。
稠油热采工艺技术应用及效果分析

稠油热采工艺技术应用及效果分析
稠油热采工艺技术是一种采用高温热媒注入井底,使稠油升温稀释,从而提高油井产
能的一种采油方法。
稠油热采工艺技术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稠油热采工艺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热媒选择:稠油热采中,热媒的选择至关重要。
常用的热媒有油品混合气、蒸汽
和燃烧气。
不同的热媒具有不同的特点,其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蒸汽可通过高温高
压水蒸气进行注入,使稠油升温稀释,提高流动性,并通过密封能力强、渗透性好的特点,迅速到达油层,提高稠油的采收率。
2. 注入方式:稠油热采中,注入方式包括水平井、斜井和垂直井等。
水平井注入方
式可以增加井底温度和井筒壁面积,提高热媒与稠油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有效提高稠油
的采收率。
斜井注入方式利用重力效应,提高泵入油井的采油效果。
垂直井注入方式则通
过井底的孔隙和裂缝来实现热媒与稠油的接触,稠油热采效果比较稳定。
3. 采油效果分析:稠油热采工艺技术经过多年的应用和实践,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热采后原油凝固度降低,粘度减小,流动性增加,提高了原油的采收率。
稠油热采还
可以减少管内结垢、梯度阻力和物质阻塞等问题,延长井眼的寿命,降低了采油的成本。
稠油热采工艺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稠油的采收率、降低采油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在具
体的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
稠油热采工艺
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环保和安全等问题,确保工艺的可持续发展。
稠油热采工艺技术应用及效果分析

稠油热采工艺技术应用及效果分析稠油热采工艺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稠油开采方法,通过注入高温热媒使稠油流动性增加,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本文将对稠油热采工艺技术的应用及效果进行分析。
稠油热采工艺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蒸汽驱动、蒸汽辅助重力排水、蒸汽辅助提高采程、电加热和微波加热等。
蒸汽驱动是最常用的稠油热采工艺技术,通过注入高温高压蒸汽,提高稠油温度和压力,使其流动性增加,从而实现稠油的开采。
蒸汽辅助重力排水是在低温下稠油开采后,再注入高温蒸汽,通过降低稠油粘度和温度,增加重力排水效果。
蒸汽辅助提高采程则是在已经开采过程中注入蒸汽,提高稠油温度和压力,进一步推进采程。
电加热和微波加热则是通过电能和微波辐射使稠油加热,从而提高其流动性。
稠油热采工艺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稠油开采的效果。
稠油热采可以提高稠油的流动性,使其更易于开采。
通过注入高温高压蒸汽,可以降低稠油的粘度,使其更易于流动,提高开采效率。
稠油热采可以有效提高采收率。
通过注入蒸汽,可以推进稠油的采程,提高采收率。
稠油热采还可以减少地面的环境污染。
相比传统的大量使用溶剂、烃类等化学品的开采方式,热采过程中只需注入蒸汽,减少了化学品的使用,减少了环境污染。
然后,稠油热采工艺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
热采需要大量的能源供应,特别是蒸汽驱动,耗能较大。
热采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如地表沉陷、地裂缝等。
由于稠油开采后地下蒸汽作用,地下岩土可能会发生膨胀、溶蚀等变化,导致地表沉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稠油热采还可能导致水资源的浪费与污染。
热采过程中,需大量蒸汽注入,蒸汽来自水的蒸发,可能导致水资源的浪费。
蒸汽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也可能对水资源造成污染。
稠油热采工艺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稠油开采方法,通过注入高温蒸汽提高稠油的流动性,提高采收率。
热采过程中存在能源消耗大、地质灾害及水资源浪费与污染等问题。
在使用稠油热采工艺技术时应注意节能减排,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止环境污染。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稠油是一种质地黏稠的石油,是一种具有高含硫量和高粘度的重质原油。
由于其黏稠度高,稠油的开采和提炼相对要困难和昂贵。
稠油在全球范围内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其资源储量丰富,因此对于石油行业来说,稠油的开采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有效地开采稠油资源,研发了许多热采技术。
本文将对稠油热采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稠油热采技术现状1. 蒸汽吞吐法:蒸汽吞吐法是一种将高温高压蒸汽注入稠油藏层,使稠油产生稠油-水混合物,降低了稠油的黏度,从而促进油藏产液。
这种方法具有对水源要求低、操作灵活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加拿大、委内瑞拉等稠油资源丰富的地区。
2. 蒸汽辅助重力排放法:蒸汽辅助重力排放法是将高温高压蒸汽注入稠油层,通过蒸汽的热能作用使稠油产生流动,从而提高了油藏产液速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深层、高黏稠度稠油层,可以挖掘更多的稠油资源。
3. 燃烧加热法:燃烧加热法利用地下燃烧或地面燃烧的方式,通过高温热能将稠油层加热,降低了稠油的粘度,从而促进了油藏的排放。
这种方法具有热效率高、可控性强等优点,是一种较为成熟的稠油热采技术。
1. 技术创新: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热采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未来,稠油热采技术将更加注重提高采收率、降低成本、减少环境影响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以提高稠油资源的开采效率和利用价值。
2. 能源替代:在稠油热采过程中,通常需要大量的燃料来产生热能,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未来稠油热采技术可能会向更加环保、节能的能源替代方向发展,例如采用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进行热采。
3. 智能化应用: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稠油热采技术也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未来,稠油热采可能会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油藏的实时监测、智能调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4. 油田整体化管理:随着油田规模的不断扩大,油田整体化管理成为未来热采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中:Sors为蒸汽驱残余油
μ os对应Ts时的原油粘度mPa.s
Ts、Ti分别为蒸汽温度和原始油层温度℃
油层注蒸汽传热机理 1.由于注入流体的运动引起的能量传递。
2.在油层中,由高温向低温的热传导。
3.在注入流体与地层中原始流体之间,由
于地层的渗透性引起的热对流。
当流体的运动速度较小时,主要传热机理是1、2。
●已知原油的相对密度γo,温度T(℃),求λo: λ o=10.124(1-0.00054×T)/γo 设γo=0.98,T=300℃,则λo=8.66(kJ/d.m.℃) ●已知温度T(273+℃),求饱和水及蒸汽的导热系数:
1000
蒸汽体积/水
100
10
1 0 5 10 压力(MPa) 15 20 25
随压力的降低,蒸汽与水的体积倍数快速增大。因 此对蒸汽驱来说,油层压力尽可能降低。在较低压力
下注蒸汽,蒸汽带的体积较大,蒸汽波及体积较高,
开发效果较好。
2.原油的热特性
⑴原油粘度随温度的变化
⑵原油的比热及热容量
⑶原油的导热系数
热焓(kJ/kg)
⑷湿饱和蒸汽的比容(m3/kg) ●单位质量的饱和水占据的体积称作饱和水的比
容Vw。
●单位质量的干饱和蒸汽占据的体积称作饱和蒸
汽的比容Vs。
●湿饱和蒸汽的比容Vws:Vws=(1-X)Vw+X×Vs
湿饱和蒸汽的比容(m3/kg)
不同压力下不同干度蒸汽的比容 10 干度0 干度20% 干度40% 干度60% 干度80% 干度100%
粘度(mPa.s)
1000 100
y = 4.5029E+12x -4.9992E+00 R 2 = 9.9816E-01
10
1 0 50 100 温度(℃) 150 200 250
稠油的粘度随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温度升高,粘度 急剧下降。加热降粘是注蒸汽热采稠油的主要机理。
加热降粘
建立地层原油粘温关系的步骤为: ⑴ 取得地面脱气原油油样,并测定其粘温数据。
粘度(mPa.s)
粘度(mPa.s)
2.热膨胀作用 当高温蒸汽注入油层后,油藏中的流体
和岩石产生热膨胀作用,孔隙体积缩小,
流体体积增大,维持原油生产的弹性能量 增加。
4.高温相对渗透率变化
单2-1井高温相对渗透率曲线 1 Krw(50℃) Krow(50℃) Krw(200℃) Krow(200℃) 0.8
三、热力采油机理 四、蒸汽、水、油及油藏岩石的热特性 五、井口注汽参数对井底注热参数的影响 六、蒸汽吞吐采油方法
七、蒸汽驱开采方法
三、热力采油机理 1.加热降粘
2.热膨胀作用
3.蒸汽蒸馏作用
4.高温相对渗透率变化
5.乳化驱替 6.重力泄油
1.加热降粘
单2-1井原油粘温曲线 100000
10000
1
蒸汽比容(m3/kg)
0.1
0.01
0.001 0 5 10 压力(MPa) 15 20 25
蒸汽的比容比饱和水的比容大得多,而且干度越高,
蒸汽的比容越大。因此在注蒸汽开采过程中,注入蒸汽
的干度越高,蒸汽带的扩展体积越大,加热范围越大,
开发效果越好。
湿饱和蒸汽的比容(m3/kg)
不同压力下饱和蒸汽与饱和水的体积倍数 10000
相对渗透率
0.60.4Fra bibliotek0.2
0 0 0.1 0.2 0.3 0.4 0.5 含水饱和度 0.6 0.7 0.8 0.9
⑴随温度升高,束缚水Swc增大,残余油Sorw减少。 ⑵随温度升高,油相渗透率增强,水相渗透率降低。
高温相对渗透率变化
由于高温相对渗透率资料较少,高温下的残余油可 由下式求取: Sors=0.13253+0.025956lnμ os-0.000317(Ts-Ti)
4.热化学法
4.热化学方法 ⑴热化学吞吐
CO2吞吐
N2吞吐
降粘剂+CO2+蒸汽吞吐(DCSH)
⑵热化学驱
表活剂+CO2+蒸汽吞吐
蒸汽+CO2吞吐
蒸汽+丙烷吞吐
蒸汽+柴油吞吐
4.热化学方法 ⑴热化学吞吐
N2泡沫蒸汽驱 蒸汽+烟道气驱
⑵热化学驱
蒸汽+尿素
稠油热采技术交流 一、稠油分类
二、热力采油技术
Ts=280.034+14.0856lnP+1.38075(lnP) 2-0.101806(lnP)3+0.019017(lnP)4
⑵水的比热
除液态氨外,其它任何液体的比热都比水小。
同时水具有最大的汽化潜热焓,因此水是最好的
注热载体。
水的比热为1.0 kcal/kg.℃
=4.1868 kJ/kg.℃
水蒸汽的热焓(kJ/kg)
不同压力下饱和蒸汽的热焓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0 5 10 压力(MPa) 15 20 25 饱和水显热Hws 蒸汽潜热Lv 干蒸汽热焓Hs
随压力增加,饱和水显热增大,而蒸汽潜热减小。 当压力<9MPa时,饱和水显热<蒸汽潜热。
当压力=9MPa时,饱和水显热=蒸汽潜热。 当压力>9MPa时,饱和水显热>蒸汽潜热。
稠油热采技术交流
2008年3月
稠油热采技术交流 一、稠油分类
二、热力采油技术
三、热力采油机理 四、蒸汽、水、油及油藏岩石的热特性 五、井口注汽参数对井底注热参数的影响 六、蒸汽吞吐采油方法
七、蒸汽驱开采方法
一、稠油分类
在油层条件下,粘度大于50mPa.s或脱气原油粘度
大于100mPa.s的原油称为稠油。
注:*指油层条件下的粘度,无*时指油层温度下的脱气粘度。
稠油热采技术交流 一、稠油分类
二、热力采油技术
三、热力采油机理 四、蒸汽、水、油及油藏岩石的热特性 五、井口注汽参数对井底注热参数的影响 六、蒸汽吞吐采油方法
七、蒸汽驱开采方法
二、热力采油技术 1.蒸汽吞吐
蒸汽吞吐是指在本井中完成注
蒸汽、焖井和开井生产三个过程
注:油层条件下脱气原油粘度
二、热力采油技术 1.蒸汽吞吐
蒸汽驱是指通过适当井网,由
注汽井连续注汽,在注汽井周围
形成蒸汽带,注入的蒸汽将地下
2.蒸汽驱
3.火烧油层
原油加热并驱到周围生产井后产
出。
4.热化学法
蒸汽驱采收率一般为20%~30%。
蒸汽驱筛选标准
油藏参数 原油粘度(mPa.s) 原油相对密度 油层深度(m) 一等 50~10000 0.92~0.95 150~1400 二等 10000~50000 0.95~0.98 150~1600 三等 >50000 >0.98 ≤1800
1.蒸汽、水的热特性
⑴饱和蒸汽温度和压力的关系
⑵水的比热
⑶水蒸汽的热焓
⑷湿饱和蒸汽的比容
⑴饱和蒸汽温度Ts与压力P的关系
不同压力下水的饱和温度或沸点 400 350 300
过热蒸汽 饱和温度线 热水
温度(℃)
250 200 150 100 0 2 4 6 8 10 12 压力(MPa) 14 16 18 20 22 24
粘度(mPa.s)
1000 100
10
1 0 50 100 温度(℃) 单2块脱气油粘温曲线 100000 10000 1000 100 10 1 0.1 0 50 100 150 200 温度(℃) 250 300 350 400 实测粘度 回归粘度 100000 10000 1000 100 10 1 0.1 0 50 100 150 200 温度(℃) 250 300 350 400 单2块粘温曲线 脱气油粘度 含气油粘度 150 200 250
和水变成热水。
水蒸汽的热焓(kJ/kg)
不同压力不同干度下的蒸汽热焓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干度0 干度20% 干度40% 干度60% 干度80% 干度100%
过热蒸汽
热焓(kJ/kg)
热水
500 0 0 5 10 压力(MPa) 15 20
25
在相同压力下,蒸汽干度越高,蒸汽热焓越大。当压力为5MPa 时,蒸汽干度为40%的热焓为1810kJ/kg,为饱和水的1.57倍;当 蒸汽干度为80%的热焓为2466kJ/kg,为饱和水的2.14倍。
二、热力采油技术 1.蒸汽吞吐
2.蒸汽驱
3.火烧油层
火烧油层是指通过注入井向油 层注入空气,使油层中的一部分
原油燃烧而产生热量,加热和驱
替未燃烧区的大部分原油,并从 生产井中开采出来。
4.热化学法
二、热力采油技术 1.蒸汽吞吐
2.蒸汽驱
3.火烧油层
热化学方法是指向油井注入化
学剂,以达到降低原油粘度的采 油方法。
中国稠油的分类标准
稠油分类
名称 类别 Ⅰ-1 普通稠油 Ⅰ-2 特稠油 超稠油 Ⅱ Ⅲ 150*~10000 10000~50000 大于50000 大于0.92 大于0.95 大于0.98 热采 热采 热采
主要指标
粘度mPa.s 50*~150*
辅助指标
相对密度(20℃) 大于0.92
开采方式
可以先注水
⑵ 利用数学回归方法建立粘温关系。
⑶ 进行溶解气修正。
μ os=A×μ odB A=10.715(5.615Rs+100)-0.515
B=5.44(5.615Rs+150)-0.338
式中:μ os含气原油粘度mPa.s μ od脱气原油粘度mPa.s Rs溶解气油比m3/m3
加热降粘
单2-1井原油粘温曲线 100000 10000 y = 4.5029E+12x -4.9992E+00 R 2 = 9.9816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