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4.1 种群的特征课后作业(含解析)浙科版必修3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8:4.1 种群的特征

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⑤种群密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A.①③⑤B.②④C.②④⑤D.③⑤2.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 和b的特征分别属于()A.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B.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C.种群,一个鲤鱼种群D.种群,一条鲤鱼3.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B.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4.调查木本植物种群密度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随机取样B.样方面积为1 m2C.样本数量足够大D.调查期无大量砍伐5.某养牛场的牛群中各个年龄段个体接近相等,大部分人认为牛群密度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但有人认为牛群还可发展,其根据是()A.死亡率降低B.出生率高C.牛群基数大D.雌牛比例大6.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A.种群密度B.性别比例C.出生率D.年龄组成7.下图表示的是四个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8.下列关于生物种群出生率和人口出生率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种群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B.人口出生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人口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人口数目C.影响人口出生率和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完全相同D.影响人口出生率和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有很大区别9.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一块面积不大的某区域,第一次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拓展练习及答案

基础演练一、选择题1.威海市水产研究所有8个池塘,其中6个池塘养的是鲫鱼,另外2个池塘养的是地中海鳎鱼,那么,这8个池塘里的鱼是( )A.一个生物群落B.一个物种、两个种群C.两个种群、两个物种D.八个种群、两个物种解析:8个池塘里有6个池塘养鲫鱼,2个池塘养地中海鳎鱼,各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分别为一个种群,各个池塘中的地中海鳎鱼为分别一个种群。
鲫鱼和地中海鳎鱼不属于同一个物种,8个池塘中的鱼不能构成一个群落。
答案:D2.根据甲、乙两个国家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曲线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B.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C.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D.甲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解析:由图中数据可判断甲、乙两国人口的年龄组成类型。
甲国家幼年个体所占比例很大,老年个体所占比例非常小,故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而乙国家幼年和成年个体数量相当,故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
答案:B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引起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雌虫生殖能力下降B.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C.雌性个体也减少D.种群出生率下降解析: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降低害虫出生率,使种群密度明显减少。
即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答案:D4.在分析种群年龄组成特点时,可将种群分为幼年(甲)、成年(乙)、老年(丙)三个年龄层,比较这三个年龄层成员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可推测该种群未来的成长情形。
下列哪一选项最可能是濒危物种的种群( )A.甲>乙>丙B.甲>乙=丙C.甲=乙=丙D.甲<乙<丙答案:D5.在一鲑鱼养殖场进行了一次密度调查实验,下图是初始密度和最后密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图。
最后密度的取样是在鱼塘中的鲑鱼产新一代鱼之前完成的。
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浙科版必修3课时作业:4.1 种群的特征 Word版含解析

第四章种群4.1种群的特征目标导航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说出调查种群密度的标志重捕法。
3.识别种群的分布型。
4.辨别种群的存活曲线。
一、种群的特征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种群。
种群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2.诞生率和死亡率(1)概念:诞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
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
(2)自然增长率:________减去________就是种群的自然增长率。
(3)作用:打算种群大小和密度的重要因素。
3.年龄结构(1)概念:指各个________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
(2)类型:________、________、衰退型。
(3)作用:猜想种群将来进展趋势。
4.性比率(1)概念:指种群中________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
(2)作用: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5.种群密度(1)概念:种群在________________内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是种群________的数量特征。
(2)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和。
(3)特点:同一种群不同时间密度不同;不同种群密度不同。
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种群密度大小是打算生物的益或害、狩猎或禁猎、防治或不防治的依据,也是检查疼惜效果和防治效果、进行害虫____________的基础。
2.对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____________法。
例如,有人在一个池塘中捕到286条鲈鱼,在背鳍上作标记后全部放回池塘,两天后重捕了1 392条,其中被标志过的有86条,由于N/n=________,所以N(种群总个体数)为________条。
三、种群分布型1.分布型是指种群中个体的____________格局,包括集群分布、________分布和随机分布。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4:4.1 种群的特征

第1节种群的特征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不同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相同B.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C.一个种群由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全部成年个体组成D.在自然开放的生态系统中,种群密度会受环境因素影响而波动[答案] D[解析]不同种群的年龄组成是不同的,种群密度的大小除受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之外,还直接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一个种群是由所有同种个体组成的,而不是只包括成年个体;种群密度受多种因素影响,环境因素会直接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等,所以环境因素会影响种群密度。
2.对于种群性别比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任何种群中雄性和雌性的数量比例均为1∶1B.种群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量比例C.性别比例对种群的数量变化有决定性作用D.根据性别比例可以将种群划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答案] B[解析]根据性别比例可以将种群分为:雌多于雄、雌雄相当和雄多于雌三种类型,所以并不是任何种群的雌雄数量比均为1∶1,性别比例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而出生率和死亡率会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
3.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 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B.设置1个1 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C.随机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答案] C[解析]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一般采用样方法,即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然后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巩固提升4.在一片约33 hm2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25只大山雀,各用一个较重的铁环套在了大山雀的腿上作为标记,然后全部放掉。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4:4.1 种群的特征

第1节种群的特征1.下列有关种群和种群密度的叙述,错误的是()A.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B.一条河流中单位体积内的鲤鱼数量算是它的种群密度C.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D.同一块草地中所有的环毛蚓也可以算是一个种群2.如图为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
则该种群的年龄组成()A.由稳定型变为增长型B.由衰退型变为稳定型C.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D.由稳定型变为衰退型3.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B.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 m2左右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4.种群的分布型包括甲、乙、丙三种,其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杂草的分布属于丙型B.乙是种内斗争的结果C.种群分布型与其资源需求有关D.种群分布型就是群落的水平结构5.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
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组成(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成个体数)。
下列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组成C.该种群的年龄组成随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种群密度6.如图所示,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C.对大型动物易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7.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 hm2的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B.设置1个1 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C.随机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B.2012年,河北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0.04%。
浙科版生物必修3作业本答案与提示

上接浙科版生物必修3作业本答案与提示(1)
第四章种群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l. B 2.出生个体数总个体数大于计划生育
3.(1)增长衰退 (2)逐渐增大逐渐减小 4.两性l∶l
5.空间或面积种群动态 6.A 7.空间配置格局集群分布种内竞争随机 8.D
9.(1)中年以前死亡率极低低强高人和象等 (2)50% (3)幼体昆虫、鱼和青蛙等
10.D 11.C 12.(1)D (2)B、C (3)C (4)乙稳定甲增长
第二节种群的增长方式
1.无限无限很慢越来越快 J 2.A 3.A 4.有限有限 S 环境容纳量 K
5.加速 K/2 减速在K值上下波
动 6.D 7.A 8.B 9.D 10.B 11.B
12.⑴“S”形 3 受食物(或营养物质)和空间的限制 (2)藻类的光合作用
(3)正相关关系。
前者为后者提供有机物。
第三节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
l. C 2.A 3.出生率死亡率环境容纳量周期性非周期性4.气候食物疾病寄生捕食气候温度湿度 5.D 6.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8:4.1 种群的特征

第1节种群的特征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孤岛上的所有鸟是一个种群B.一片森林中的所有云杉树苗是一个种群C.种群是不同地域中不同生物个体的总称D.种群是一定区域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2.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A.种群密度B.出生率C.性别比例D.年龄结构3.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密度的是A.一亩小麦每年的增产量B.某地区灰仓鼠每年的繁殖量C.每平方千米农田面积内水稻和杂草的数量D.养鱼池中每立方水体内非洲鲫鱼的数量4.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B.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C.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5.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调查昆虫卵和跳蝻的种群密度常用方法是标志重捕法B.调查乔木类的马尾松,小样方最好划分为1 m2左右C.调查蒲公英,只需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样方两个相邻的边及顶角处的个体不需要记录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黑光灯进行诱捕,定时计数6.下列是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操作顺序正确的是①选取若干样方②确定调查对象③计算种群密度④计数每个样方的个体数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①②④D.①②④③7.有关样方选取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要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样方数目一定为10个B.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样方面积一般为1m2C.无论调查哪种植物,样方的大小和数目是固定的D.对乔木的调查取样与双子叶草本植物的调查取样完全相同8.为调查黄鹂的种群密度,用捕鸟网网获30只鸟,其中黄鹂5只,做好标记后放回自然,第二年又网获了30只鸟,其中有标记的黄鹂有2只,没有标记的有6只,则此地区黄鹂种群的个体数约为A.20只B.15只C.75只D.450只9.用标志重捕法对动物进行野外调查,下列假设不符合要求的是A.在调查过程中没有较多的个体迁入、迁出、出生、死亡B.个体被捕捉的概率相等,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C.被标记的动物最好有明显的群聚现象,便于再次捕捉到被标记的个体D.动物在行为上不受标记物的影响,标记物不脱落10.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仓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仓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仓鼠被捕获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地区灰仓鼠的种群数量最有可能A.小于92只B.大于92只C.小于161只D.大于161只11.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的动态信息主要来自A.现有居住人口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B.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C.现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D.现有人口的男女性别比例12.利用人工合成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原因是A.雌性生殖能力下降B.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C.种群的迁出个体多D.种群年龄组成改变13.下列叙述中,都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①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②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人老龄化阶段③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④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⑤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A.①③⑤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⑤二、非选择题14.填写概念图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15.根据甲、乙、丙图回答下列问题甲乙丙⑴样方法适用于植物种群的取样调查,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25:4.1 种群的特

种群的特征一、选择题1.在自然情况下,热带雨林中的大象的数量远远不如野猪。
导致大象和野猪种群密度有较大差异的最直接的因素是()A.性别比例(性比)B.迁入率和迁出率C.年龄组成(年龄结构)D.出生率和死亡率2.下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其中属于增长型的是()A.甲和乙B.甲C.乙D.丙3.按一对夫妇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
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A.种群数量和密度B.种群年龄组成C.种群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4.下列不属于对种群特征描述的是()A.某池塘生活了约150种生物B.蒲公英杂乱无章地分布在操场上C.某市男性公民与女性公民的比例为1∶1.5D.某市近三年迁入的人口约为3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5.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小,其原因是()A.雄性个体数量减少使得雌性个体的产卵能力下降[来源:学+科+网]B.成虫个体大量迁出使得幼虫个体数量减少C.受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影响,雌性个体也减少D.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使得种群出生率下降6.下图是对某地区某种动物种群年龄结构的调查结果,其种群发展趋势是()A.总量将增加B.环境阻力不变C.种群密度下降D.保持稳定增长7.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A.玉米田中毎平方米土地上分布1棵野稗B.毎毫升培养液中有9个大肠杆菌C.某湖泊毎平方米水面上全部鱼的数量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一棵8.如图是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图形,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A、B分别表示出生率和迁入率C.D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直接影响种群密度D.a的含义是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9.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2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3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3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制,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10.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是一成不变的B.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别较大C.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D.出生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11.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正确的是()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④B.图中的①为出生率,②为死亡率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③D.春运期间,北京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迁入率和迁出率12.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一、选择题1.下列是对种群概念的相关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一定时间内,不同地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B.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C.一个湖泊中各种鱼类的总称D.一个生态环境中具有相互关系的动、植物的总称解析: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
或者说,种群就是某段时间内,某一地区的某个物种的一群个体。
这个概念包括三个要点:①具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②同一物种;③一群个体。
如果缺少或不符合其中任何一点,概念的叙述就不完整或不准确。
答案:B2.下列种群的特征中,对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动起决定作用的是( )A.种群密度B.年龄结构C.性比率D.出生率和死亡率解析:种群的各个特征对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动都有一定的作用,但从种群密度、年龄结构以及性比率等特征来看,它们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个体数量或者对种群的未来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而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这一特征将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的多少,对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动起决定性作用。
答案:D3.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解析:种群的空间特征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B项描述的是种群的数量特征。
答案:B4.下图是A、B两个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
设A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a,B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b,那么a与b的数量关系是( )A.a>bB.a<bC.a=bD.a≈b解析:由A、B两图可以看出,A地区的年龄结构属于稳定型,B地区的年轻个体所占的比例非常大,年老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很小,属于增长型。
故B地区的人口增长率大于A地区。
答案:B5.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湖泊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②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是一个种群③稻田中所有的稗草是一个种群④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因素是年龄结构和性比率⑤种群密度的大小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A.②③⑤B.①④⑤C.④⑤D.③⑤解析:“鱼”可包含许多鱼种群;“牛”也包含许多牛种群;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及迁入率、迁出率。
答案:D6.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结构、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比率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变化趋势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解析: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答案:B7.种群密度直接反映了种群数量的大小,有关种群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年龄结构对种群密度的影响是通过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实现的B.种群的性比率对种群密度基本没有影响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反映种群密度的晴雨表,出生率越高,种群密度越大D.标志重捕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适用于各种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解析:根据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进一步预测种群未来的数量动态变化;种群中个体的性比率可以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种群密度(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共同影响,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增大,当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时,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减小;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
答案:A8.下列有关生态学中几个“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的大小和种群密度起决定作用B.大多数物种的种群性比率基本保持1∶1C.不同种类的动物,出生率相差不大D.人类的稳定型年龄结构预示着只要保持替补出生率,人口就会保持零增长解析:不同种类的动物,出生率相差很大,主要是由动物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生殖次数决定的。
答案:C9.下表是调查某野山羊种群生存状况的原始数据。
若把表中数据转换为种群存活曲线图并进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1213存活数/只100080178977676473468864571439252966 3死亡数/只199 12 13 12 30 46 48 6913218715693 3A.存活曲线图中横坐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年龄,纵坐标的数据来源于存活数B.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呈凹形(类型Ⅲ)C.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平均生理年龄后死亡D.分析存活曲线可知该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解析:由表中数据转化成存活曲线图,横坐标应为年龄,纵坐标应为存活数,画出存活曲线可看出刚开始曲线下降较快,之后曲线下降较慢,然后下降逐渐变快最后与横轴相交,所以存活曲线呈凸型。
答案:B10.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错误的是(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D.旅游季节,杭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解析:种群密度直接取决于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而出生率直接与种群的性比率和年龄结构有关,死亡率与种群的年龄结构有直接关系,因此,图中①代表死亡率,②代表出生率,③代表性比率,④代表年龄结构。
旅游季节,杭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与迁出率。
答案:D二、非选择题11.下图所示种群年龄结构的三种类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三种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分别是。
(2)濒于灭绝的动物其年龄结构可能是。
(3)据统计,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时年轻个体很多,这相当于,那时的出生率死亡率。
而在目前及今后,通过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将会使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图,这必须依靠降低来实现。
解析:由图解可知,A、B、C三图分别是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我国20世纪70年代初期时年轻个体很多,因此那时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就是要通过降低出生率来降低人口数量。
答案:(1)增大、基本不变、减小(2)C(3)A大于C出生率12.专家对三个经营多年的养猪场进行检查,其结果绘制曲线如下图所示,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曲线显示,经营最好的是猪场,理由是维持较高的个体和适量的个体,而个体占少数,说明产销两旺。
(2)从图中信息看,经营最差的是猪场,理由是。
(3)经营较差的是猪场,理由是由于猪积压而销路不畅。
(4)图中信息显示,成功养猪应该在饲养上使猪群常处于发展时期的增长型;在经营上处理猪群的原则是:留,卖掉,使种群的保持相对稳定。
(5)若某害虫的种群年龄结构虽为增长型,但有关专家却推断它不会泛滥成灾,因为这种害虫的年龄存活曲线如上图中的曲线。
解析:分析图中三条曲线,Ⅰ曲线生殖前期、生殖期、生殖后期个体数量都较多,较好的经营方式是留生殖前期猪,卖掉生殖后期猪,使种群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Ⅱ曲线基本实现了该经营理念,效果最好,Ⅲ曲线生殖前期个体大幅度减少,即死亡率高,不利于种群的繁殖,经营最差,可能原因是技术差、管理不善。
虽然生殖前期数量多,但死亡率高会导致种群数量迅速下降。
答案:(1)Ⅱ生殖前期生殖期生殖后期(2)Ⅲ生殖前期猪死亡率极高,技术差,管理不良(3)Ⅰ生殖后期(4)生殖前期个体生殖后期个体数量(5)Ⅲ13.“标志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取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n)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
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
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 hm2(1 hm2=10000 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
(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N)的计算公式:。
(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只/hm2。
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3)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比率(♀/♂)为。
(4)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 m2有3.6个洞口,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
解析:用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大小的公式是:第一次捕获数/种数总数=第二次捕获标记数/第二次捕获总数,则种群的数量(N)=M×n/m。
该种群的总数是32×36/4=288(只),则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144只/hm2。
由于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这样使得第二次捕获的个体随机性差一些,计算出来的数值可能偏高。
从表中的统计数据很容易得出该田鼠种群的性比率(♀/♂)为32/36。
假设平均每100 m2有3.6个洞口,则每100 m2有1.44只田鼠,二者的比例是3.6∶1.44=2.5∶1。
答案:(1)N=M×n/m(2)144 高(3)8/9(或32/36)(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