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普通高中作业本生物必修三答案

合集下载

必修1~必修3生物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88页)

必修1~必修3生物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88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 必修分子与细胞》第一章走近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资料分析1.提示: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

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

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

父亲产生的精子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

胚胎发育通过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实现。

3.提示: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许多种类的细胞参与,如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相关的骨骼肌细胞,等等。

人的学习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

由细胞形成组织,由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多种系统协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涉及到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

4.提示:例如,胰岛细胞受损容易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可导致听觉发生障碍,等等。

5.提示:例如,生物体的运动离不开肌细胞;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细胞;腺体的分泌离不开相关的腺(上皮)细胞,等等。

(三)思考与讨论1.提示:如果把龟换成人,图中其他各层次的名称不变,但具体内容会发生变化。

例如,心脏应为二心房、二心室;种群应为同一区域的所有人,等等。

应当指出的是,生物圈只有1个。

如果换成一棵松树,图中应去掉“系统”这个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的具体内容也会改变。

如果换成一只草履虫,细胞本身就是个体,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2.提示:细胞层次;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这一层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细胞就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另一方面,生物体中的每个细胞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独立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动,某些生物体还是由单细胞构成的。

3.提示: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因为生命系统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单靠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不可能完成生命活动的。

浙江省普通高中作业本生物必修三答案

浙江省普通高中作业本生物必修三答案

1~5 BBAAD 6~8ADC9(1)被HIV感染的细胞,使其裂解死亡相应抗体(2)被感染转录被转录蛋白质外壳RHA和蛋白质外壳新的HIV单元练习1~5DDBDD 6~10DCDCD 11~15DAACB 16~20ACDBA21(1)抗原抗体〔2〕免疫〔3〕康复的SARS患者的血清中有可以杀死SARS病毒的抗体和相应的记忆细胞。

22〔1〕寄生〔2〕a c 〔3〕多而快〔4〕体液细胞〔5〕已获得免疫〔已产生抗体和相应的记忆细胞〕23〔1〕①较快地产生更多的对抗芽疱杆菌毒素的抗体②主动转运〔2〕①对照实验原则②对未经免疫接种的绵羊同时注射等量毒性极强的炭疽芽疱杆菌③未经免疫接种的XX 全部死亡。

第四章第一节l. B 2.出生个体数总个体数大于计划生育3.(1)增长衰退 (2)逐渐增大逐渐减小 4.两性l∶l5.空间或面积种群动态6.A 7.D 8.C9、A 11(1)D (2)B、C (3)C (4) 增长稳定甲第二节1.无限无限很慢越来越快 J 2.A 3.A 4.有限有限 S 环境容纳量 K5.加速 K/2 减速在K值上下波动 6.D 7.A 8.B 9.D 10.B 11.B12.⑴①时间④曲线图〔或表格〕〔2〕第三节种群的数量波动与调节l. C 2.A 3.出生率死亡率环境容纳量周期性非周期性4.气候食物疾病寄生捕食气候温度湿度 5.D 6.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7、调节优势雄鸟资源8、下降增加上升9~12BABD13①周期性波动②非周期性波动③外源性调节因素④内源性调节因素1~5BDADD 6~10BACCC11、〔1〕N=〔M*n〕/m (2)144 高〔3〕8/9〔32/36〕〔4〕2.5:112〔1〕1605〔2〕时间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第六年第七年第八年个体数量/个180 259 373 537 774 1115 1605 〔3〕见下图“J〞形13〔1〕B A D 〔2〕培养液较多,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小,故供养较少〔4〕葡萄糖溶度较低,营养物质较少〔4〕摇匀培养液后再取样培养后期的样液应稀释后在计算第五章第二节1~5CDDCB 6~8DAD9(1)垂直①④②③〔2〕阳光湿度〔3〕时间第四节1、D2、C3、B4、250~800mm5、D6、不足150mm 大于7、C群落北方针叶林草原苔原荒漠热带雨林代表生物松鼠和雷鱼野驴和鸵鸟苔藓和地衣仙人掌和藜属植物长臂猿和鹦鹉第五节1~5ADCDB 6.C 7.A8、次生演替不一定。

生物必修3课后练习答案(人教版)

生物必修3课后练习答案(人教版)

生物必修3vv稳态与环境 >>课后参考答案第一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问题探讨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

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二)思考与讨论11 •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

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

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

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图1-2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三)资料分析1•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

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 K\ Ca2+> Mg\ Fe2\ Cl\ HPGf、SQ2\ HCO)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精品文档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本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本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本答案篇一:生物必修三课后练习答案(全部)必修三《稳态与环境》课后练习答案编辑者:康梅2010-11-11第一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基础题答案:P61.C2.B 3.B4.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二)拓展题:(1)肺泡壁、毛细血管壁。

(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3)肾小管的重吸收。

(4)皮肤。

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基础题答案:P111.D 2.C 3.D4.提示:因为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细胞代谢本质上是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的总和。

内环境为这些生化反应的进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条件。

当内环境稳态保持正常时,细胞的代谢活动能正常进行;当内环境稳态失调时,细胞代谢活动就会受影响。

因此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二)拓展题:P11提示:当动物进食高浓度的糖溶液后,大量的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导致血糖浓度暂时升高。

血糖浓度的升高会刺激机体加速分泌胰岛素,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共同调节下,血糖浓度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具体调节机制可参考第2章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内容。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基础题:P22 1.B。

2.大脑、小脑和脑干。

二、拓展题:P22 1.b、c、d、e。

2.提示:都表现为电位差,但电流在导线中的传导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而神经冲动的传导主要是靠细胞膜两侧带电粒子的跨膜运动形成的。

第二节通过激素的调节理活动,从而适应环境的变化。

3.提示:正负反馈调节对于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旦正反馈过程启动,就逐步增强,不可逆地进行,直至反应完成,如排尿反射、血液的凝固过程、分娩过程等。

相比起来,负反馈的重要性似乎远大于正反馈,一是因为它在生理活动中的数量大、涉及面广;二是它不断“纠正”控制信息,从而在维持稳态上发挥着巨大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3课后习题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3课后习题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3课后习题答案高中生物必修3课后习题答案: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四、答案和提示(一)问题探讨提示:这些问题具有开放性,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回答,目的是引起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

(二)思考与讨论11.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

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

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2.反射弧一般都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3.不能;至少需要两个,如膝跳反射等单突触反射的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进入中枢(即脊髓)后,直达腹根与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而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都是多突触反射,也就是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

4.蛙的搔扒反射有脊髓的参与,人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也都有脊髓参与。

(三)思考与讨论2很明显,由于突触间隙的存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不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而是通过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形式将兴奋传递下去的。

(四)资料分析1.成人和婴儿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都在脊髓,但它受大脑控制。

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排尿次数多,而且容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

2.是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也就是大脑出现了问题。

3.这些例子说明低级中枢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五)思考与讨论3可能是H区出现了问题。

(六)旁栏思考题提示:记忆必须加以巩固才能持久,巩固的方法是复习。

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进入人脑的信息量非常大,据估计仅有1%的信息能被较长期地记忆,大部分都将被遗忘。

能被长期贮存的信息是反复被运用的。

通过反复运用,信息在短期记忆中循环,从而延长信息在其中的停留时间,这样就使这些信息更容易转入长期记忆。

(七)练习基础题 1.B。

2.大脑、小脑和脑干。

拓展题 1.b、c、d、e。

浙科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3课后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浙科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3课后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选择性必修3P9活动“配制可用于培养酵母菌的马铃薯蔗糖培养基”讨论题参考答案:1.在生活中人们可以见到久置的煮熟马铃薯上长出微生物,这意味着马铃薯能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它们所需的营养物质。

2.本实验中,煮沸后的马铃薯浸汁给酵母菌的生长提供了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等成分。

3.琼脂不会被酵母菌分泌的酶所分解,所以琼脂不能成为酵母菌生长所需的碳源。

P10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C3.B二、简答题1.因为不能确定使用过的器皿在培养过程中是否被某种致病微生物污染。

若致病菌大量繁殖后,不经灭菌直接处理被污染的培养基,就有可能造成致病菌对环境的污染,使人患病。

2.细胞完全浸没在液体中培养时,与培养液充分接触,就单个细胞而言,通过细胞膜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速度比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大,因此增殖速度比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快。

3.野生植物、秸秆、非蛋白氮等能给微生物提供相应的营养成分,用这些物质作为培养基的原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微生物的营养需求,同时可以进行废物利用,从而降低成本。

P15活动“接种、分离并培养酵母菌"讨论题参考答案1.与未接种的培养基相比,接种的培养基由于酵母菌的增殖而变浑浊。

2.与用酵母菌纯种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接种的结果相比,用样品稀释液接种的固体培养基表面出现特征相同的、最小菌落即认为可能是分离出了酵母菌单菌落。

3.若出现,可能是在接种过程中有杂菌污染(根据菌种来源不同,可能有多种合理答案)。

4.否。

方法一:挑取单菌落接入糖水中,培养一段时间检查是否能产生酒味;或接入面团中观察能否发面;方法二:挑取菌落样品,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识别。

P21活动“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讨论题参考答案1.不按照稀释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操作会影响实验结果。

如果先取用释稀释度小的溶液,微生物浓度大,再用同一移液器吸取稀释度大的菌液,就会提高后者的细菌数目,从而导致较大的统计误差。

2019-2020学年生物浙科版必修三文档:第六章 生态系统 第14课时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生物浙科版必修三文档:第六章 生态系统 第14课时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时间:第14课时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考试要求知识内容学考要求选考要求知识内容学考要求选考要求1.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及生物量的含义a3.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c c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c c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c核心素养要求1.举例说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并比较初级生产量与次级生产量。

2.通过比较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形成辩证统一的观点。

一、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选考)1.初级生产量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

2.净初级生产量:初级生产量减去植物呼吸消耗量。

3.生物量实际上就是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4.次级生产量依靠动物吃植物、吃其他动物和吃一切现成有机物质而生产出来的物质。

这类生产在生态系统中是第二次的有机物质生产,所以叫次级生产量.归纳总结初级生产量、生物量和次级生产量的比较初级生产量生物量次级生产量能量来源太阳能太阳能或有机物植物生产的有机物描述单位[g·(m2·a)-1]或g/m2或J/m2[g·(m2·a)-1]或[J·(m2·a)-1][J·(m2·a)-1]三者的联系(1)总初级生产量(GP )=净初级生产量(NP)+植物呼吸量(R)(2)当净生产量表示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有机物积累量时即为生物量(3)次级生产量的能量来源于初级生产量(4)初级生产量、生物量和次级生产量的能量均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太阳能例1(2018·宁波效实中学高二检测)关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于植物生长繁殖的能量为净初级生产量B.地球各地的净初级生产量随温度和雨量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C.生物量即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生物量的概念与计量单位只可用于植物D.异养生物合成的有机物应属次级生产量答案C解析初级生产量中有一部分被植物的呼吸消耗掉了,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生长和繁殖,此即净初级生产量;生物量实际上是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生物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同样应用于动物;异养生物合成的有机物应属次级生产量。

高中生物必修三参考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一、选择题1.—5 B CC CD 6.—10 C CABA 11—12AA二、非选择题13(1)②③(2)自由扩散 6 三(3)②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③中一般不含大分子蛋白质(4)pH值(5)氧气、营养物质等二氧化碳、尿素等14. (1)乙(2)丙(3)甲第2节一、选择题1.—5 B B A C D 6—10BDACC二、非选择题11(1)渗透(或自由扩散)甘油和脂肪酸成分(2)A、B、D (3)皮肤毛细血管壁(4)可逆单向(5)扩散作用和重吸收(6)大分子蛋白质12.(1)自由扩散(2)A→B;D→C (3)大于13.33(4)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5)碳酸盐13(1). 剧烈运动时通过有氧呼吸产生大量的CO2,CO2会刺激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增强呼吸运动,增加通气量,将CO2不断排出体外,H2CO3的含量减少,体内的pH值就不会因为CO2增加而下降太多。

(2). 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大量的乳酸。

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H2CO3,H2CO3是一种弱酸,而且不稳定,易分解成CO2和H2O,血液中增加的CO2会刺激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增强呼吸运动,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O2排出体外,所以血液的pH值变化不大,不发生酸中毒。

(3). 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氧化生成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继续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4). 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内继续氧化分解需要大量的氧气。

综合检测一、选择题1. —5D BDAC 6.—10 DCAD D 11—12. C C二、非选择题13.(1)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组织细胞(2)a(3)d和a a和d (4)细胞膜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5)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6)CO2、H2O和尿素等14.(1)渗透(2)消化液(3)滤过原尿重吸收(4)汗腺(5)物质在线粒体内氧化分解生成的水第二章第一节一、单项选择题1—5DACBB 6—10AADBA 11—15DABDB 16—20BBCDA 21—25DABCA 26—30ADAAA 31B二、非选择题32、(1)A静息C动作(2 )通透钠内 B (3)D33.(1)突触单向的突触前膜突触后膜(2)D A(3)效应器34.(1)感受器 d 树突膜或胞体膜(2)递质 3 (3)B神经元持续兴奋35.⑴①细胞核②线粒体③突触前膜④突触后膜⑵①不同浓度的Ach不影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②随Ach浓度的升高,促进了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⑶排除突触小泡中递质(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第二节一、单项选择题1—5CDDAC 6—10BBACD 11—15ADACC 16—19CDDB二、非选题20.(1)下丘脑(2)卵巢(3)雌性第二性征雌性正常性周期(4)受精卵(5)下丘脑垂体反馈(或负反馈)21.⑴机体对摄入的糖类进行消化吸收;副交感神经;胰岛素;⑵饥饿;血糖浓度降低,机体供能不足;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到血浆中;⑶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一方面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另一方面促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促进血糖的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1)464.6J/(cm2*a)(2)13.5% 20%呼吸作用热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分解者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4)食物链越严重
25(1)A→D→E(2)A生产者(3)A D、E B(4)分解者的分解作用(5)先增加后减少
第四节
1~5 CBADD 6~10 CACAB 11~15 DDCCC 16~20BBBAC
(3)
第二节
1~5 ABADA 6~10 CCDBC
第三节
1~5BDADB 6~11AAACDA
12(1)分解者分解需氧呼吸厌氧呼吸(2)B、C(3)CO2(或碳酸盐)
CO2能量流动(4)从大气的CO2库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5)周而复始
能量流动
13~15DAB 16~20CADAD 21~23CCC
(2)
第三节 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
l. C 2.A 3.出生率 死亡率 环境容纳量 周期性 非周期性
4.气候 食物 疾病 寄生 捕食 气候 温度 湿度 5.D 6.行为调节 内分泌调节
7、调节优势雄鸟资源8、下降增加上升9~12BABD
13①周期性波动②非周期性波动③外源性调节因素④内源性调节因素
单元练习
第三节
1~5 BBAAD 6~8ADC
9(1)被HIV感染的细胞,使其裂解死亡相应抗体(2)被感染转录被转录蛋白质外壳RHA和蛋白质外壳新的HIV
单元练习
1~5DDBDD 6~10DCDCD 11~15DAACB 16~20ACDBA
21(1)抗原抗体(2)免疫(3)康复的SARS患者的血清中有可以杀死SARS病毒的抗体和相应的记忆细胞。
1~5BDADD 6~10BACCC
11、(1)N=(M*n)/m (2)144高(3)8/9(32/36)(4)2.5:1
12(1)1605
(2)
时间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第六年
第七年
第八年
个体数量/个
180
259
373
537
774
1115
1605
(3)见下图“J”形
13(1)B A D(2)培养液较多,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小,故供养较少(4)葡萄糖溶度较低,营养物质较少(4)摇匀培养液后再取样培养后期的样液应稀释后在计算
32(1)A、B、C(2) W(3)B1 A
22(1)戊甲、乙、丁(2)丙(3)捕食和竞争(4)无机盐、有机物、气候、能源和分解者(5)43750
23(1)B生产者固定太阳能(2)CO2生物细胞呼吸(3)将生物遗体、遗骸、排泄物等分解为有机物(4)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稳定(5)500KJ
24、(1)5绿藻和水草(2)500 500(3)光线绿藻(或食物)
第三节
1.B 2.A 3.A 4.C 5.A 6.D 7.B 8.C 9.A 10. A 11.D
单元练习
22(1)寄生(2)a c(3)多而快(4)体液细胞(5)已获得免疫(已产生抗体和相应的记忆细胞)
23(1)①较快地产生更多的对抗芽疱杆菌毒素的抗体②主动转运(2)①对照实验原则
②对未经免疫接种的绵羊同时注射等量毒性极强的炭疽芽疱杆菌③未经免疫接种的绵阳全部死亡。
第四章
第一节
l. B 2.出生个体数 总个体数 大于 计划生育
第五章
第二节
1~5CDDCB 6~8DAD
9(1)垂直①④②③(2)阳光湿度(3)时间
第四节
1、D 2、C 3、B 4、250~800mm5、D 6、不足150mm大于7、C
8、D 9、D 10、B 11、B
群落
北方针叶林
草原
苔原
荒漠
热带雨林
代表生物
松鼠和雷鱼
野驴和鸵鸟
苔藓和地衣
仙人掌和藜属植物
长臂猿和鹦鹉
3.(1)增长 衰退 (2)逐渐增大 逐渐减小 4.两性 l∶l5.空间或面积 种群动态 6.A 7.D8.C
9、A11(1)D (2)B、C (3)C (4) 增长稳定 甲
第二节
1.无限 无限 很慢 越来越快 J 2.A 3.A 4.有限 有限 S 环境容纳量 K5.加速 K/2 减速 在K值上下波动 6.D 7.A 8.B 9.D 10.B 11.B12.⑴①时间 ④曲线图(或表格)
第五节
1~5ADCDB 6.C 7.A
8、次生演替不一定。与当地环境相关。若在草原地带,将恢复到草原群落;若处于森林地带,将进一步发展成为森林群落。
单元练习
1~5 BDBAA 6~10 DADCB 11~15 BDCCC
16①种群②原生演替③水平结构④时间结构⑤草原⑥苔藓
17(1)下降会共同作用(2)出生率死亡率
(4)O2分解者(微生物)
25(1)CO2和有机物(2)10Kg(3)增长不变(4)①害虫的抗药性经自然选择逐代增强②化学害虫剂导致害虫的天敌大量死亡,破坏了生态系统原有的营养结构(破坏了食物链的结构)
第七章
第七节1~5DABDC
6、副生物圈带细菌和真菌疱子深海热裂口地热和硫化氢的变化
第二节
1.D 2.A 3.D 4.A 5.A 6.B
18(1)种群群落(2)群落的垂直结构所需食物和栖息产所的不同(3)竞争
19(1)增加温度(2)减少
第六章
第一节
1~5 BDBBA 6~பைடு நூலகம்0 CCDCA 11~13CCD
14(1)4(2)分解者(3)种群(4)2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5)绿色植物→鼠→猫头鹰(6)捕食和竞争
15(1)生产者(2)生物放大营养级越高,体内甲基汞的含量越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