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与五四运动

合集下载

论陈独秀五四的主要历史功绩

论陈独秀五四的主要历史功绩

论陈独秀五四时期的历史功绩摘要:陈独秀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是一个很有影响而极其复杂的人物。

纵观其一生,前期是一个站在时代前面推动历史前进的叱咤风云人物,后期从时代前进的列车上跌落下来,成为阻碍历史前进的角色。

而现在有些人在评价他时,往往注重看其后期而忽略其前期(其中包括五四时期)。

我认为这是不全面的。

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指出过:“陈独秀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由他领导的。

”他“做了启蒙运动的工作,创造了党”,充分肯定了陈独秀在五四时期的历史功绩。

本文仅就此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以求教于史学界前辈。

研究试对陈独秀五四时期的历史功绩进行评诉。

关键词:陈独秀;五四时期;历史功绩引言“五四时候”是个涵盖面很广,意义宽泛的概念,有着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理解,认为“五四时期”专指1919年5月4日到同年6月28 日,他由包括青年学生在内的知识分子发起,后来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加入运动,发展成为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三罢”斗争,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广义的理解,认为“五四运动”是从1915年9月以《新青年》为主演的阵地的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本文对五四时期陈独秀政治思想的研究,即立足于广义的五四时期,研究从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陈独秀政治思想的内容与变化。

陈独秀原名庆同,字仲甫,1879年出生于安徽安庆。

他自幼丧父,随祖父修习四书五经。

他少年时便痛恨八股,为敷衍母亲而去应考,却考中第一名秀才。

进入20世纪后,陈独秀作为第一代赴日学生,于1901自费进入东京专门学校,即早稻田大学的前身,不久又进入成城学校,及日本士官学校预备科。

回国后,陈独秀在上海,安徽等地参加反清革命运动,并创办民俗报刊,在当地曾是此擦风云的人物,后办《新青年》杂志名扬全国。

蔡元培闻其大名,特聘他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陈独秀上任以后,专心致力于文科改革,国内提倡新文化运动的知名人士,大多翡翠于被大大文科1919年五四运动中,陈独秀积极参与其中,并站在前列来领导。

陈独秀“五四运动总司令”历史地位还原始末

陈独秀“五四运动总司令”历史地位还原始末

是一大发 明 .又 听他说世 界是有 马克思主 义 。我们是 他
们那 一 代人 的 学生 。五 四运 动 替 中 围共 产 党准 备 了干 部 。那个 时候有 新 青年》 杂志 ,是 陈独 秀主编的 。被 《 这 个杂 志 和五 四运 动 警 醒起 来 的 人 ,后 头 有一 部 分 进 了共产 党 。这些 人 受 陈独 秀和 他周 围一 群 人 的影 响 很 大 ,可 以说是 由他们集 合起来 ,这才成 立 了党 。 ” 然而 ,从 14 9 9年到 17 9 6年 这段 长达 2 7年 的时 间 里 .党 的最高领导人 毛泽 东在其著作 、起草 的文件 、报 告 及讲话 中 ,曾多 次提到 陈独秀 ,但却 做 出了与 民主革 命 时期截 然不 同的评 价 。这 样 ,历史 真相被遮 蔽 了 ,陈 独 秀的历史 功绩完 全被抹煞 了。 新 中国成立后 , 毛泽东对 陈独秀 的这种评价 。 不仅 直
导 作用 的是一 些 进 步 的知 识 分 子 。大 学教 授 虽 然不 上 街 ,但 是他们在 其 中奔走 呼号 ,做 了许 多事情 。陈独 秀
是 五 四运 动 的 总 司 令 。 一 次 是 14 ” 9 5年 4月 2 1日党 的
钊 ; 的仿 照毛 泽东 的做法 , 有 再加 一个 “ 文化 运动 的 主 新 将 鲁迅 ”讲 建党 前马 克思 主义 的宣传 , ; 只讲 李 大钊 和毛 泽东 ,也 不 提 陈独 秀 。就 连 一 向追 求 客 观公 正 的工 具

李 庆英
‘ ‘
五 四运 动总 司
历 史地位 还原 始 末
今 年是五 四运动爆 发 9 0周 年 。纪 念 这 场 伟 大 的 爱 令 ” 的 历 史 地 位 终 于 得 到 了还 原 。

五四前后陈独秀政治思想转变

五四前后陈独秀政治思想转变

1904年《安徽俗话报》
“让安徽人通达时事,长点见识”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并主编月刊《 青年雜誌》 ,次年更名为《新青年》。创 刊号上提出6个原则: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大力鼓吹“德先生”(指 “主”Democracy)和“赛先生”(指 “科学”Science),激烈攻击儒教和传 统道德,“打倒孔家店”。因而成为新文 化运动的中心,在青年人中影响很大。


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
大会上,他虽然没有出席,但被选为中央局书 记。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 在大革命后期,他的右倾思想发展成为右倾机 会主义,放弃对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 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对武装力量的 领导权,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采取妥协投降的 政策。1927年中国大革命遭到失败,除了来 自共产国际指导上的原因,他的右倾错误也是 重要的原因。 1927年7月中旬,中央政治局改组,他离开中 央领导岗位。此后,他接受托派观点,以在党 内成立小组织的方式进行活动。
三、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兴起的标志: 1915年,陈独秀 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2、主要阵地:《新青年》是新文化运 动的主要阵地。 3、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 适、鲁迅、刘半农等。 4、 旗帜(口号):民主(德先生)、 科学(赛先生) 5、 前期的指导思想:民权、平等思 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6、 活动基地:北京大学(蔡元培校 长)。 1、

开始接触西方资产阶级思想
1897年入杭州中西求是书院学习,开始接 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 1901年因进行反清宣传活动,受清政府通 缉,从安庆逃亡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学 校速成科学习。

五四运动人物的思想总结

五四运动人物的思想总结

五四运动人物的思想总结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爱国运动,它代表了一群思想家和青年学生对于外国侵略和国内封建统治的不满与抗议。

这次运动中出现了许多思想独特、崇高的人物,他们的思想对中国革命和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五四运动人物的思想总结:1. 陈独秀(1879-1942):作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先驱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者之一。

他主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提倡废除封建制度,实现民主和社会进步。

陈独秀的思想在五四运动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胡适(1891-1962):胡适是五四运动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是一位著名的文化学者和思想家。

胡适主张新文化运动,倡导实用主义和科学主义,主张用科学方法改造传统文化,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他发表了许多重要的演讲和文章,对于当时的青年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鲁迅(1881-1936):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和思想的巨擘,他的作品和思想对五四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批判封建传统文化和反动思想,揭露社会的黑暗和不平等。

鲁迅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传达了他的思想,使更多的人能够理解他对中国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呼吁。

4. 陈寅恪(1890-1969):陈寅恪是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化评论家,在五四运动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关注历史和文化的研究,主张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

陈寅恪的思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尊重。

5. 周作人(1895-1967):周作人是一位杰出的文化评论家、作家和翻译家,他也是五四运动中的重要人物。

他主张自由主义和人文主义,提倡个人自由和人类尊严。

周作人的思想对于中国的文学和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被广泛传播和翻译。

以上是五四运动人物的思想总结,他们通过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呼吁青年学生团结起来,抵制外国侵略,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进步。

他们的思想对于中国的革命和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为后来的革命家和思想家树立了榜样。

五四精神英雄事迹(5篇)

五四精神英雄事迹(5篇)

五四精神英雄事迹(5篇)事迹一:陈独秀陈独秀是五四运动中的重要人物,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现代革命和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

他在五四运动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陈独秀1904年赴日本留学,回国后积极参与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

1915年他与胡适等人共同创办了《新青年》杂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呼吁实行民主革命,促进社会进步。

他还成立了《晨钟》出版社,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倡导知识分子关注国家社会问题。

五四运动爆发后,陈独秀毅然站出来支持学生抗议运动,并积极组织一些知识分子参与其中。

他还发表了《我的抗议》等一系列煽动激烈的文章,呼吁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

他的言论和行动激励了许多青年,使他们更加坚定地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之中。

事迹二:胡适胡适是五四运动中的著名思想家和学者,他在五四运动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胡适1904年赴美留学,受到了西方文化的深刻影响。

他回国后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通过《新青年》杂志发表了大量的文章,提出了"西学为用,中学为体"的思想理念,倡导实行民主制度、科学思想和近代化教育。

五四运动爆发后,胡适支持抗议学生,并在各大报刊上发表文章,积极支持运动的发展。

他通过教育和普及现代观念的方式,影响了一大批青年学生,使他们思想激进化,坚决抗议帝国主义的侵略。

事迹三:陈炯明陈炯明是五四运动中的一位英雄人物,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对于抵抗帝国主义和保卫国家利益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四运动期间,陈炯明担任广东军政府军务科科长,他积极响应学生抗议运动,号召广东各界人士联合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他还在广东撤换了一批被帝国主义势力操纵的官员,整顿了官兵纪律,提振了士气。

同时,陈炯明也与其他抗日志士密切合作,积极组织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军队和武装力量。

他领导的广东军队在抗击侵略者的战斗中表现出色,保护了广大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事迹四:毛泽东毛泽东是五四运动中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五四青年人物和事迹

五四青年人物和事迹

五四青年人物和事迹五四青年是指在五四运动中积极参与并有突出贡献的青年人物。

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和思想引领了当时的社会潮流,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五四青年人物和他们的事迹,以展示他们的勇气、智慧和奉献精神。

一、陈独秀——五四运动的领导者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他在五四运动中积极组织学生抗议活动,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激发了广大青年的爱国热情。

他还发起了"新青年"杂志,倡导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二、胡适——推动现代文化革命胡适是五四运动中的重要人物,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化思想家和教育家。

胡适主张借鉴西方文化,推动现代文化革命。

他提倡白话文,反对旧体诗,主张科学思维和实用主义,对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鲁迅——文化革命的旗手鲁迅是五四运动中的杰出代表,他以其独特的文学才华和犀利的文字直击社会现实,成为了文化革命的旗手。

鲁迅的作品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批判了封建制度和旧文化,激发了人们的思考和反思。

他的影响力超越了时代,对中国文学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茅盾——文艺界的先行者茅盾是五四运动中的杰出文艺家,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茅盾的作品宏大而深入地描绘了社会的冲突和人性的复杂性,展现了他对人民的深情和对社会进步的追求。

他的小说《子夜》、《春蚕》等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影响了一代作家和读者。

五、胡耀邦——坚守理想信念的政治家胡耀邦是五四青年中的杰出代表,他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和中国国家主席。

胡耀邦秉持着对人民的热爱和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以其温和而坚定的领导风格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和爱戴,成为了中国政治史上的重要人物。

以上就是五四青年人物和事迹的简要介绍。

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引领了当时的社会潮流,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陈独秀与五四运动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陈独秀与五四运动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五四运动与陈独秀
• 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 •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他的一些积极 思想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改变,给社会最 主要的建设者当时的青年人们带来了思想 上的启迪。也是在他的带动下,中国共产 党诞生了,可以说他是共产党的最主要创 始人,就凭这一点他就能流传千古
五四运动与陈独秀
• 五四运动前的陈独秀 时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的陈独秀,发起并领导新 文化运动,为五四爱国运动准备了思想条件和组 织条件 。他主持发行的《青年杂志》(后更名为 《新青年》)以振聋发聩的气势和无比锐利的战 斗力,向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的支柱也是其最落后、 最保守、最反动的部分——“儒家三纲”(君为臣 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老庄、佛教的退隐 思想和迷信观念以及为这种学说、思想、观念服 务的旧教育、旧文学发起猛烈攻击,掀起一场又 一场革命。
五四运动与陈独秀
• 五四运动时的陈独秀 • 在五四爱国运动中,陈独秀与他的新文化 运动战友又及时报道形势,提出行动口号 和纲领,实际上起了引导运动的作用 。正 是在五四运动中的积极作用,使陈也确立 了其日后在党内的地位。
五四运动与陈独秀
• 《欢迎独秀出狱》
——李大钊 你今天出狱了, 我们很欢喜! 他们的强权和威力, 终究战不胜真理。 什么监狱什么死, 都不能屈服了你, 因为你拥护真理, 所以真理拥护你
五四运动简介01
• 1.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 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 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2.运动主要领导人、支持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民主维新人士。 林长民(1876-1925年),国民外交协会理事。 陈独秀(1879-1942),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的 创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蔡元培(1868-1940),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北京大学时任 校长。 鲁迅(1881-1936), 中国近现代思想家、革命家、作家。 胡适(1891—1962),中国近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 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陈独秀:“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陈独秀:“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陈独秀:“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作者:郭德宏来源:《党员文摘》2009年第05期毛泽东在上世纪40年代曾明确指出,陈独秀不仅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还是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那个时期的总司令。

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创刊(1916年9月1日改名为《新青年》),其发刊词《敬告青年》是一篇向旧思想、旧道德和旧文化宣战的战斗檄文。

在这篇战斗檄文中,陈独秀树起了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说:“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他说,为了国家之振兴,社会之进步,必须造就一代“新鲜活泼之青年”,即“新青年”。

这种新青年有六条标准,即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1919年1月,陈独秀更加旗帜鲜明地提出:我们要“拥护那德谟克拉西(Democracy,民主)和赛因斯(Science,科学)两位先生”,“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的这些思想,可谓是振聋发聩,石破天惊!于是以《新青年》杂志为核心,迅速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文化运动。

这场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帜,向腐朽的中国传统封建文化发起了猛烈的冲击,由此引发了一场伦理革命、教育革命、文学革命,使中国的思想界特别是青年学生解除了思想的禁锢,来了一次思想的大解放。

由于陈独秀和《新青年》杂志在当时有着崇高的威望和广泛的影响,所以很快吸引了全国一大批先进的青年。

1936年,毛泽东在同斯诺的谈话中,说起他在师范上学的时候,就开始读《新青年》,“非常佩服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把他们作为自己的“楷模”,陈独秀对他的影响“也许比其他任何人的影响都大”;他完全同意《新青年》的论点,并于1918年4月酝酿成立了“新民学会”。

像毛泽东这样在《新青年》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先进的青年人,在全国各地有一大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陈独秀与五四运动蒋文祥【论文提要】五四运动前,陈独秀首创《新青年》杂志,明确提出“民主”、“科学”两大口号,他是当之无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帅和旗手;五四运动中,陈独秀先后撰写各类文章和随感录多达四十篇,还亲自起草并散发《北京市民宣言》,他是当之无愧的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五四运动后,陈独秀首倡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并“函约各地社会主义分子组织支部”,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共产党的设计师和创始人。

【关键词】陈独秀五四运动总司令毛泽东在1945年《七大工作方针》的报告中曾经盛赞陈独秀“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

今天我们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的时候,当然不能忘了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陈独秀。

本文仅就陈独秀与五四运动作些研究与探讨,以求教于识者方家。

一、五四运动前,陈独秀首创《新青年》杂志,明确提出“民主”、“科学”两大口号,陈独秀是当之无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帅和旗手说到五四运动,不能不说到五四前夕的新文化运动。

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又是以《新青年》杂志的创办为标志的。

《新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这个刊物起初完全由陈独秀个人主办。

1917年1月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邀请陈独秀到北大任教并委以文科学长,这样《新青年》编辑部便随之由上海移到北京。

1918年1月由个人刊物改为同人刊物。

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等参加了编辑部工作并成为主要撰稿人,这样就以《新青年》为中心,大体形成了一个新文化阵营。

《新青年》创办伊始,由于马克思主义还没有在中国得到传播,在中国思想界当时影响最大的还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即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这是五四以前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

进化论的基本观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陈独秀宣扬的就是这种思想。

他在《新青年》创刊号首篇文章《敬告青年》中说:“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

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

”[1]他在《抵抗力》一文中又说:“万物之生存进化与否,悉以抵抗力之有无强弱为标准,优胜劣败,理无可逃。

”[2]达尔文的进化论对于生物科学的贡献,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导师曾经给以极高的评价。

列宁明确指出:“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种看做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确定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继性。

”[3]当然,陈独秀的功绩并不在于宣扬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而在于向西方寻找真理,明确提出了“民主”、“科学”两大口号,即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

陈独秀明确宣告“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4]陈独秀断然主张:“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

”陈独秀在《法兰西与近世文明》一文中说:“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古之道,而使人心社会划然一新者,厥有三事:一曰人权说,一曰生物进化论,一曰社会主义,是也。

”[5]陈独秀最向往的是人权说,即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发布的《人权宣言》。

所谓“人人于法律之前,一切平等”的说法,在当时十分流行,也深深地吸引着中国的启蒙思想家。

陈独秀强调,为了使中国脱离蒙昧时代,应该急起直追,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化来反对中国固有的旧文化。

他在《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一文中说:“法律之前,个人平等也。

个人之自由权利,载诸宪章,国法不得而剥夺之,所谓人权是也。

”[6] 他以人权说为武器,要求仿效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实现中国的共和。

他说:“美利坚力战八年而独立,法兰西流血数十载而成共和,此皆吾民之师资。

”[7] 他把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加以比较,做出如下概括:(一)西洋民族以战争为本位,恶侮辱,宁斗死;东洋民族以安息为本位,恶斗死,宁忍辱。

(二)西洋民族以个人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家庭为本位。

(三)西洋民族以法治为本位以实利为本位;东洋民族以感情为本位,以虚文为本位。

他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指出:“吾国欲图世界的生存,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也。

”[8] 在《我之爱国主义》一文中他又说:“欲图根本之救亡,所需乎国民性质行为之改善。

”[9] 他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把“勤”、“俭”、“廉”、“洁”、“诚”、“信”六个字作为根本的救亡之道,其中有些话至今仍不失思想的光辉。

陈独秀既向往民主,更崇尚科学。

他在《敬告青年》中说得很直截了当:“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

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

”[10] 他积极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在《新青年》创刊后不久,便开展了一场和有鬼论的斗争。

陈独秀写了《有鬼论质疑》,他向有鬼论者提出了八个无法回答的问题。

诸如,他向有鬼论者问道:“人若有鬼,一切生物皆应有鬼;而何以今之有鬼者,只见人鬼,不见犬马鬼耶?”[11]孔家店是民主和科学的大敌,针对五四前的尊孔逆流,陈独秀以《新青年》为阵地,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陈独秀连续发表了三篇论文:《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宪法与孔教》、《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对康有为的尊孔谬论进行了有力的驳斥。

《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针对康有为恣意要将孔教定为国教,陈独秀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孔教与帝制的关系,他说“别尊卑,重阶级、事天尊君”这些孔教思想,正为历代帝王所利用。

袁世凯帝制虽然失败了,可是“康先生”却很怕人们丢掉“帝制根本思想”,所以仍然“锐意提倡”。

陈独秀根据西方国家信教自由的原则,驳康有为请尊孔教为国教的种种理由说:“信教自由,已为近代政治之定则。

强迫信教,不独不能行之本国,且不能施诸被征服之属地人民。

”[12] 康有为虽然自夸他曾“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国,日读外国之书”,但陈独秀却嘲笑了他的无知,说他“不通外国文,于外国之伦理学、宗教史、近代文明史、政治史,所得甚少,欲与之析理辩难,知无济也。

”[13]陈独秀在《宪法与孔教》一文指出:“盖宪法者,全国人民权利之保证书也,决不可杂以优待一族、一教、一党、一派人之作用。

”[14] 陈独秀说:“世人倘以为中国之法,孔子之道,足以组织吾之国家,支配吾之社会,使适于今日竞争世界之生存,则不徒共和宪法为可废,凡十余年来之变法维新,流血革命,设国会,改法律,及一切新政治,新教育,无一非多事,且无一非谬误,应悉数废罢,仍守旧法,以免滥费吾人之财力。

万一不安本分,妄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15]《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一文,陈独秀从现代经济生活和现代伦理关系上论证了孔教之道不适用于现代经济生活。

现代经济生活,是“个人独立主义”,与此相适应,现代伦理学也是“个人人格独立”、“社会风纪、物质文明,因此大进。

”但是孔教宣扬的却是“父母在,不敢有其身,不敢私其财”,这都不符合现代的“个人独立之道”。

陈独秀指出:“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生活之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

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

”[16] 他已认识到开展文化上的启蒙运动,清除人们思想中封建主义毒素的重大意义。

在打倒孔家店、批判吃人礼教的同时,以《新青年》这阵地还开展了一场提倡白话文、反对八股文的斗争。

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三大主张: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鲁迅也先后在《新青年》发表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白话小说,显示了文学革命的成果,这些小说,“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对陈独秀领导的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曾经给以很高的评价,他说:“此种新文化运动,在我国今日,诚思想空前之大变动。

推原其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倘能继长增高,其将来收效之伟大且久远者,可无疑也。

”[17] 毛泽东也曾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说过:“五四运动时期,一班新人物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教条,提倡科学和民主,这些都是很对的。

在那时,这个运动是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这是五四运动时期的一个极大的功绩。

”[18]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大贡献之一,就是先进的中国人克服狭隘的盲目的民放自大心理,勇敢地眼开眼来正视现实,老老实实地承认西方的资本主义文化是比我们固有的文化先进的新文化。

这种新文化,对当时中国人来说,虽然是陌生的,“非我族类”的,但是因为它先进,就应当把它移植到中国来。

陈独秀以极大勇气宣传了这种外来文化的先进性,使科学帮民主的精神,在中国得到了空前广泛空前深入的传播。

陈独秀倡导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可以说是近代中国一场震古铄今、振聋发聩的思想运动和启蒙运动,它对蒙昧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对孔家店和封建礼教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使广大青年从沿袭几千年的孔孟之道的严重束缚下解脱出来,难怪当时人们称赞陈独秀及其主编的《新青年》为青年的“良师益友”。

新文化运动后期逐步发展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动,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逐步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于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文化,形成了科学的认识。

他们勇敢地面对现实,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武器,坚决走上了批判资本主义的革命道路,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社会主义这一新生事物的热烈拥护者。

陈独秀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成为中国最早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这是历史的必然。

诚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杰出意义还在于它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直接衔接起来了,它在思想上直接启发了五四爱国运动,并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发展到新民主主义。

二、五四运动中,陈独秀先后撰写各类文章和随感录多达四十篇,还亲自起草并散发《北京市民宣言》,陈独秀是当之无愧的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