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五四运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 (共21张PPT)

中国近代史:
1840——1919 ——1949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 资产阶级 领导的反对外 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 无产阶级 领导的人民大 众的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 (共21张PPT)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 (共21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 (共21张PPT)
什么是新民主主 义革命?它和旧民主 主义革命有什么区别,
你知道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 (共21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 (共21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 (共21张PPT)
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比较:
名称
旧民 主主 义革
命 新民 主主 义革
命
相同点
革命 革命 性质 任务
资产 阶级 民主 革命
反帝 反封
建
不同点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发展前途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三民主义
马克思列 宁主义
建立资产阶 级共和国, 走资本主义
从人员看 学生
先锋
工人商人 主力
工商学 联合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 (共21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 (共21张PPT)
五四运动取得初 步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答: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的根本原因在于无产阶级登上了 政治舞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其次是运动波及全国广大地区, 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形成了对北 洋军阀政府的强大压力 。
第13课 五四运动课件(33张PPT)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背景3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对内独裁对外卖国,阶级矛盾尖锐)
材料一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系、直系、奉系 三大派系,在外国列强操纵下,尔吞我并,争斗不已。
材料二 1912年--1919年,全国田赋增加了七倍;盐税、烟 税、酒税增加了三倍;印花税增加了六倍。
材料三 1916年--1919年5月,北洋政府借外债100多次,债权 国包括:日、美、英、法、德、俄、比、荷等国,以中国的矿 山、交通、税收、国库券为担保。
1912—1919年,新建厂矿470余家, 新增资本达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 前50年投资总额。
辛亥革命前产业工人达50万--60万 人,1919年产业工人达200万;工人阶 级受压迫和剥削最重,罢工斗争频繁 发生。1912--1919年的7年间,工人罢 工130次,仅1919年的前5个月就达19 次。
第13课 五四运动 (1919年)
背景1
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1915年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提出了灭亡中国的 “二十一条”。1915年5月9日,称帝心切的袁世凯接受了“二十 一条”的大部分内容。(“五九国耻”)
日本前首相寺内称:在他任期内, 1916年--1918年日本对华贷款三倍 于前,日本在华权利十倍于《二十 一条》 。
爆发: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最能 反映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五四
运动
“废除二十一条”
反帝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反封 性质
二、五四运动的经过
第一阶段(爆发)
时间 中心 主力
5月4日——6月5日 北京
青年学生
口号 方式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示威游行、罢课
第13课《五四运动》课件 (共23张PPT)

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从6月起,五四运动的扩大有什么表现?运动的 主导力量、中心有什么变化?
材料一:“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 而北京被逮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材料二:“为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放。”——工人罢工 “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 ——商人罢市 “罢市救国,不办卖国贼不开行,为良心救国牺牲私利”
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
第13课 五四运动
0
0
0
0
1
掌握五四运动的爆发 掌握五四运动的扩大(发展) 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
3
0
0
0
0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0
0
0
0
问题1.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巴 黎 和 会 场 景
0
0
巴黎和会参加的中国代表团提出了哪些要求 ,结果目标实现了吗?
0
0
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大学及北京各校学生代 表上千人在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由《京报》主笔邵 飘萍报告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情况,群情激 愤。北大一位同学当场咬破中指,撕断衣襟,血书 “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全体学生更加激愤。第二 天,五四运动爆发了。 上述材料和图片反映了学生什么样的心态和要求? 愿为收回国家领土,不怕牺牲、斗争到底。
0
00Leabharlann 0归纳五四运动的过程
阶段 时间 地点 主力 军
学生
口号
结果
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 步胜利。 北洋政府释放被捕的 学生,罢免曹汝霖等 人的职务,中国代表 没有在“巴黎合约” 上签字。
1919 爆发 年5月 北京 4日 扩大
第13课 五四运动【课件】【统编版】

形式——工人罢工
上海各界举行民众大 会,号召全国罢工罢市 来援助学生。6月5日, 上海日本纱厂工人全体 罢工,参加罢工的有两 万人以上。接着电车工 人、船坞工人、清洁工 人、轮船水手,也相继 罢工。罢工工人总数前 后约有六、七万人之多。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正义要求: 一、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二、废除“二十一条” 三、收回青岛主权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 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 这说明了什么?
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三)过程:前期 1.时间:1919年5月4日 2.地点:北京 3.主力: 学生 4.口号:
形形式式——商人罢市
工商业资本家也加入了斗争的行列,举行罢 市,风潮随即席卷全国十几个商业中心城市。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时间 前期(5.4—6.3) 后期(6.3以后)
中心
北京
上海
斗争形 集会、游行、罢课 式
主力
学生
学生罢课; 商人罢市; 工人罢工。
工人阶级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结果: 1.北洋军阀释放被捕的学生。 2.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3.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地位)
无产阶级领导
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
1840
鸦片战争
1919 五四运动
部编版(五四制)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第13课 五四运动

爆发
• 单击此处编辑时母间版:文19本19样年式5月4日
• 第二级
五 • 第三级
第一阶段:北京
四 运 动
• 第四级 • 第五级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经过
主力:学生
第二阶段:上海
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意义
单中击国此近处代史编的辑起母止时版间标和重题要样标式志事件
• 单18击40此年处编辑母版文19本19样年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第四单元
• 单击此处新编民辑主母版主文义本样革式命的开始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第13课 • 第五级 五四运动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口文本号样式
鸦•片第•战二第级争三级
五四运动
• 第四级 • 第五级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资产阶级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无产阶级领导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瓦解过程
单击此处新旧编民辑主母主版义的标比题较样式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
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以建• 立单无击产此阶处级编专辑政母的版国文家本样以式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为目的• 第二级
为目的
反帝反封建• 第的•三革第级四命级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 第五级
旧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
不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同
点
革命方向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相同点 革命性质
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五四运动》课件

第13课 五四运动
背景
国 人 之 ”
痛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
” 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
第13课 五四运动
过程 阅读课本第60-61页内容,自主 或合作完成下面的表格.
过程 时间 中心 主力 主要斗争形式
爆发 1919 年5月 4日
扩大 6月3日
北京 学生 罢课游行 “三罢”
上海 工人阶级 (罢工、罢市、罢课)
五
外交的失败
四 运
经过:北京(中心) 上海(中心)
5.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3
学生(主力) 工人阶级(主力)
动
结果:
重大胜利
历史意义:
第13课 五四运动
结果
国
人 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
之 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
”
争
大胜利
”
中北国京北代高京 表师政 拒绝府 学在被 生和迫 欢约罢 迎上免 “签三 五字个四卖”国被贼捕职同务学。出狱
第13课 五四运动
口号
阅读课本第60页文字,找一找五四
运动中提出了哪些口号?
历史意义 第13课 五四运动
4、最能体现五四爱国运动性
A 质的口号是(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D.还我青岛
5.张艳同学是在今年的“青年节” 那天光荣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 你知道“青年节”是为了纪念哪
B 一历史事件吗?(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中共成立 D.南昌起义
导火索: 巴黎和会上中国
B 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 B、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D、李大钊和陈独秀的指导作用
第13课 五四运动 (共21张ppt)

意 义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爆 发
时间:1919年5月4日, 地点:北京 主力:学生 在天安门前集会, 并 举行示威游行。
前期
6月5日前
北大学生天安门前集合游行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一、五四爱国运动 ⒈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⒉爆发:⑴时间:1919年5月4日。⑵地点:北京。⑶口 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 ⑷主力:学生。 ⒊发展:⑴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⑵主力:工人阶 级。 ⒋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⑴释放被捕学生。⑵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⑶拒 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⒌意义: ⑴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 运动。 ⑵标志: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13课 五四运动
每年的5月4日是什么节日?
青年节
为什么将5月4日定为青年节?
纪念五四运动
教学目标
• 1.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 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意义。 • 2. 认识五四运动是一次以爱国为宗旨的救 亡运动。 • 3、弘扬五四精神,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 义情感。
五四爱国运动 应掌握的问题
五四运动 取得胜利。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京 从人员看 学生
先锋
上海 工人商人
全国各地 工商学 联合
主力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的 舞台
口号
最能 反映 五四 运动 的性 质
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
意义
(性质):一次彻底地 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笔记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主要讲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
以下是关于第13课的笔记整理:
一、五四运动的背景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英、美、法、日等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巴黎和会。
2. 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代表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
二、五四运动的过程
1.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
2. 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游行,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
3. 上海等地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
4. 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的职务,并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三、五四运动的意义
1.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2. 五四运动使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民族意识。
3. 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领导中国革命。
4.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通过学习第13课,我们应认识到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传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重大意义。
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导入新课】
师: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
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
【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学生回答: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教师提问: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世界格局的变化不可避免的波及中国。
以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概况: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国主
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受到被列强宰割的命运。
作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北洋军阀政府,明知丧权,却准备在和约上签字。
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北京青年学生凭借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胸腔中燃烧的青春热血,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存的号角——五四运动。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这一时期的相关信息,并出示图片:
时间:1919年5月4日;地点:北京
参加者:北京3000多名学生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结果: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许多爱国学生。
目标导学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教师讲述:1919年6月,五四运动扩大到上海。
出示材料:
“多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放。
”
——工人罢工
“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
”
——商人罢市
提出:6月份,五四运动的扩大有哪些表现?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除了学生罢课之外,还有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活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特点:五四运动突破了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
2.教师提问:五四运动得到进一步扩大有哪些原因?
学生回答:陈独秀等人的积极号召、宣传;日本帝国主义的进一步威胁。
3.教师讲述:面对民族危机,上海工人积极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
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4.教师提问:这场声势浩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的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的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实现了,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教师提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实现了?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原因:五四运动实现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目标,但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目标导学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教师讲解: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
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教师提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爱国:从背景、口号方面去理解;反帝反封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彻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妥协。
3.教师讲述:为了纪念青年学生发起的这场爱国运动,为了让五四的火炬代代相传,我国政府把每年的五月四日定为“五四青年节”。
从中你悟出了哪些五四精神?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该如何弘扬五四精神?
学生回答: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以天下为己任。
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忧天下之忧,乐天下之乐,以天下为己任,甘愿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危亡的关头义无反顾、挺身而出。
4.教师提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列表讲解:新旧民主革命的比较
教师讲解:近代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各阶层的仁人志士都为之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如:洋务派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戊戌变法,以“三民主义”为指导的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等,但由于阶级的局限性,未能充分依靠群众,最终都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未能把我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解救出来,它追求的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我们把这些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叫旧民主主义革命。
与之相对应的,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并逐渐居于领导阶级的地位,在斗争中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的传播,社会主义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五四运动成为新旧民主革命的分界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90多年前由北京的青年学生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在这场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的力量,中国历史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五四精神”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勤奋学习。
五四运动是本教材中重要的一课,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了展示大量的各种史料,进行小组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同时,提高自己分析史料、解读运用史料的重要能力,同时注重拓展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和空间,让学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
通过问题式教学方式,让学生科学理解五四运动历史意义,使得学生的爱国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