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五四运动》课件(共26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3课 五四运动 (共22张PPT)

国务总理内务总长钱能训 中华民国八年五月六日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中国民族乃酷爱和平之民族。今虽备受内外不可忍受之压迫, 仍本斯旨,对于政府提出最后最低之要求如左: (1)对日外交,不抛弃山东省经济上之权利,并取消民国四年 七年两次密约。 (2)免除徐树铮、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段芝贵、王怀庆 六人官职,并驱逐出京。 (3)取消步军统领及警备司令两机关。 (4)北京保安队改由市民组织。 (5)市民须有绝对集会言论自由权。我市民仍希望和平方法达 此目的。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反帝反封建 爱国运动
要求: 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合作探究: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 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思考,五四运动的性质与历史意义是什么
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 主义的爱国运动 意义:(1)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 了伟大的力量;(2)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 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3)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起止时间 革命性质 革命任务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群众参与 奋斗目标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1840-1919
1919-1949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反帝反封建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不广泛
广泛
资产阶级共和国 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中国民族乃酷爱和平之民族。今虽备受内外不可忍受之压迫, 仍本斯旨,对于政府提出最后最低之要求如左: (1)对日外交,不抛弃山东省经济上之权利,并取消民国四年 七年两次密约。 (2)免除徐树铮、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段芝贵、王怀庆 六人官职,并驱逐出京。 (3)取消步军统领及警备司令两机关。 (4)北京保安队改由市民组织。 (5)市民须有绝对集会言论自由权。我市民仍希望和平方法达 此目的。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反帝反封建 爱国运动
要求: 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合作探究: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 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思考,五四运动的性质与历史意义是什么
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 主义的爱国运动 意义:(1)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 了伟大的力量;(2)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 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3)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起止时间 革命性质 革命任务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群众参与 奋斗目标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1840-1919
1919-1949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反帝反封建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不广泛
广泛
资产阶级共和国 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第13课 五四运动课件(共27张PPT)

惩办国贼(曹、陆、章)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曹汝霖:时任交通总长, 订二十一条时任外交次长
陆宗舆:币制局总裁,订 二十一条时任驻日公使
章宗祥:驻日公使
02
五四运动的扩大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 号召 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 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内惩国贼”
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 亥革命还反不帝曾有的新姿态,这就是反彻封底建地不妥协 地反帝爱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彻底的不妥协
(2)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从6月5日起,上海工人参加人数达六七万。随后,工人 罢工扩展到20多个省、市的100多座城市。
“建立民主的政府,是我们的座右铭”。 ——《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少年中国学会的宗旨是“本科学的精神, 为社会而活动”。
—— 五四时期最有影响力的青年团体
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 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 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爱 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 心……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 上的讲话》
6月上海工人罢工 支持学生斗争
各地工人参加罢工,工 人阶级参加斗争起了巨
大作用。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结果 五四运动取得胜利
表现 ①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③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 上签字。
03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
“外争国权”
学生
工人
中心
北京
上海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第13课 五四运动课件(33张PPT)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背景3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对内独裁对外卖国,阶级矛盾尖锐)
材料一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系、直系、奉系 三大派系,在外国列强操纵下,尔吞我并,争斗不已。
材料二 1912年--1919年,全国田赋增加了七倍;盐税、烟 税、酒税增加了三倍;印花税增加了六倍。
材料三 1916年--1919年5月,北洋政府借外债100多次,债权 国包括:日、美、英、法、德、俄、比、荷等国,以中国的矿 山、交通、税收、国库券为担保。
1912—1919年,新建厂矿470余家, 新增资本达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 前50年投资总额。
辛亥革命前产业工人达50万--60万 人,1919年产业工人达200万;工人阶 级受压迫和剥削最重,罢工斗争频繁 发生。1912--1919年的7年间,工人罢 工130次,仅1919年的前5个月就达19 次。
第13课 五四运动 (1919年)
背景1
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1915年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提出了灭亡中国的 “二十一条”。1915年5月9日,称帝心切的袁世凯接受了“二十 一条”的大部分内容。(“五九国耻”)
日本前首相寺内称:在他任期内, 1916年--1918年日本对华贷款三倍 于前,日本在华权利十倍于《二十 一条》 。
爆发: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最能 反映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五四
运动
“废除二十一条”
反帝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反封 性质
二、五四运动的经过
第一阶段(爆发)
时间 中心 主力
5月4日——6月5日 北京
青年学生
口号 方式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示威游行、罢课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 课件(共25张PPT)

(2017·湖北鄂州)5.1919年6月的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巴黎和 会与其说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不如说它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 对西方人说“不”的国际会议。这主要是因为 A.巴黎和会促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B.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C.五四运动迫使北洋政府废除了“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收回了山东主权
B
(2017·山东青岛)23.政治漫画将过去的人、 事以精妙的艺术形式进入了人类记忆的空间。该 漫画(如图)反映的事件是( )
C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2017·四川巴中)4.1919年,北京一群青年学生举行示威游行, 高呼“外争属权,内惩国贼”“”还我山东”“”拒绝和约签字”等 口号,我们把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称为( ) A.五四精神 B.长征精神 C.红岩精神 D.井冈山精神
解放思想 勤于学习 开拓创新
勇于奉献
材料: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 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 不及五日,而曹、陆、章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问
: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
)
A.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B B.工人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C.有先进知识分子的指导、推动 D.广大人民的彻底觉醒
每年的5月4日是什么节日?
青年节
为什么将5月4日定为青年节?
纪念五四运动
第13课 五四运动
1919年巴黎和会
中国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二、废除“二十一条” 三、收回青岛主权
一、五四爱国运动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第13课《五四运动》课件 (共23张PPT)

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从6月起,五四运动的扩大有什么表现?运动的 主导力量、中心有什么变化?
材料一:“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 而北京被逮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材料二:“为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放。”——工人罢工 “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 ——商人罢市 “罢市救国,不办卖国贼不开行,为良心救国牺牲私利”
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
第13课 五四运动
0
0
0
0
1
掌握五四运动的爆发 掌握五四运动的扩大(发展) 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
3
0
0
0
0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0
0
0
0
问题1.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巴 黎 和 会 场 景
0
0
巴黎和会参加的中国代表团提出了哪些要求 ,结果目标实现了吗?
0
0
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大学及北京各校学生代 表上千人在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由《京报》主笔邵 飘萍报告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情况,群情激 愤。北大一位同学当场咬破中指,撕断衣襟,血书 “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全体学生更加激愤。第二 天,五四运动爆发了。 上述材料和图片反映了学生什么样的心态和要求? 愿为收回国家领土,不怕牺牲、斗争到底。
0
00Leabharlann 0归纳五四运动的过程
阶段 时间 地点 主力 军
学生
口号
结果
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 步胜利。 北洋政府释放被捕的 学生,罢免曹汝霖等 人的职务,中国代表 没有在“巴黎合约” 上签字。
1919 爆发 年5月 北京 4日 扩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 (共27张PPT)

——《去年五月四日以来的回顾今后的希望》
五四之追评 罗家伦
著名教育家,思想家。 “五四运动”的命名者,亲笔起草 了唯一的印刷传单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的白话宣言。 北京大学学生,首任清华大学校长
忧国忧民 学生牺牲的精神万岁;社会制裁的精神万岁;民众 自决的精神万岁。 热爱祖国 五四精神是 积极创新 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四运动的精神》( 1919 年5月26日) 探索科学
C
6.(2017· 湖北鄂州· 5)1919年6月的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巴 黎和会与其说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不如说它是近代中国 人第一次对西方人说“不” 的国际会议。这主要是因为( ) A.巴黎和会促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B.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C.五四运动迫使北洋政府废除了“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收回了山东主权
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反应 工人反应 君等四年以来之国耻纪念,至今仍有一线之良知 、半腔热血存焉否乎?如有存也,请交告其子,姊教 其妹,师训其徒,毋忘此国耻纪念日。
——上海中华工业协会通告
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反应
妓女反应
印发《敬告花界同胞书》分发各妓院,提议花 界同胞不购日货;不收日本纸币;将二十一条印在 请客票后面;捐助国民大会及学联经费。 ——《五四运动画传》
第13课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油画)
(参与者、地点、内容……)
问题1.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战败
俄国 德国 英国 日本 法国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俄国 德国 英国 日本 法国
战败
——五四运动的
1915年,袁世凯欲复辟,为取得日本支持,签订了 卖国的《二十一条》。 1917年北洋政府向日本大量贷款,日本借机又提出 关于山东铁路、军事、经济等诸多特权要求。北洋政 府居然“欣然同意”。 把持会议的英、法、美等国,不肯为中国事务得罪 日本,决定将山东特权转让给日本。 中国政府代表团竟然准备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之追评 罗家伦
著名教育家,思想家。 “五四运动”的命名者,亲笔起草 了唯一的印刷传单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的白话宣言。 北京大学学生,首任清华大学校长
忧国忧民 学生牺牲的精神万岁;社会制裁的精神万岁;民众 自决的精神万岁。 热爱祖国 五四精神是 积极创新 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四运动的精神》( 1919 年5月26日) 探索科学
C
6.(2017· 湖北鄂州· 5)1919年6月的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巴 黎和会与其说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不如说它是近代中国 人第一次对西方人说“不” 的国际会议。这主要是因为( ) A.巴黎和会促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B.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C.五四运动迫使北洋政府废除了“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收回了山东主权
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反应 工人反应 君等四年以来之国耻纪念,至今仍有一线之良知 、半腔热血存焉否乎?如有存也,请交告其子,姊教 其妹,师训其徒,毋忘此国耻纪念日。
——上海中华工业协会通告
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反应
妓女反应
印发《敬告花界同胞书》分发各妓院,提议花 界同胞不购日货;不收日本纸币;将二十一条印在 请客票后面;捐助国民大会及学联经费。 ——《五四运动画传》
第13课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油画)
(参与者、地点、内容……)
问题1.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战败
俄国 德国 英国 日本 法国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俄国 德国 英国 日本 法国
战败
——五四运动的
1915年,袁世凯欲复辟,为取得日本支持,签订了 卖国的《二十一条》。 1917年北洋政府向日本大量贷款,日本借机又提出 关于山东铁路、军事、经济等诸多特权要求。北洋政 府居然“欣然同意”。 把持会议的英、法、美等国,不肯为中国事务得罪 日本,决定将山东特权转让给日本。 中国政府代表团竟然准备在和约上签字。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课件(共25张PPT)

材料四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
严厉。及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
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3)从材料三看上述历史事件在6月以后发生了什么变 化? 提示: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主力由学生转为工人阶 级。
(4)根据材料四分析五四运动取得的胜利。 提示: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章 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
考。否则我们就成为糊涂的一代,成为忘却历史也被历 史忘却的一代! ——谨以此献给那些埋在地底下的1919年的遗骨!
(5)90多年来五四运动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谈谈你对“五 四”精神的理解。 提示:①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
爱国主义精神;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精神;
半封建社会。
【青年奋起救国】 材料二
(2)看图回答,该运动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最能体现 这次运动性质的口号是什么? 提示:性质: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口号:外争 主权,内除国贼。
【各界公开支援】 材料三 “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
……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 等行业相继罢工。”
第13课
五四运动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将德国在中国 日本 。 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_____ 北京 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 2.爆发:1919年5月4日,_____3 帝国主义列强 的侵略行径,并 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_____________
举行示威游行。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 3.口号:“__________________ 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章宗祥 。 4.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_______ 北洋军阀 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30多名 5.结果:_________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共29张PPT)

团提出了哪些要求?
正廷(左上)、施肇基(右下)、 魏宸组(左下)
第13课 五四运动
第四单元
火——点燃黑暗中的光亮(背景)
中国代表提出的正当要求:
①取消五帝国四主运义在动华的特权导火德山国线东在问:18题9巴由7年来黎强占胶 ②废除“二和十会一条中”国州1外9湾14交,年把一的山战东失爆划发为败后势,力日范本围。
斗争,勇领敢导地人对社会进
行根本改造。
陈独秀散发传单时被捕入狱
面对中国人民正义抗争,日本帝国主义在天津、上海、南 京、汉口等地集结军舰,胁迫北洋 政府取缔学生的爱国运动。 6月1日,北京政府下令取缔学生的一切爱国行动。这进一 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日怒潮。
第13课 五四运动
第四单元
焱——燃烧群众的烈焰(扩大)
第四单元
五四运动中的“三罢” 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材料】学生罢课半月,政 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 厉。乃工人、商界罢市不及 一日,而北京被捕学生释; 工人罢工不及五日,而曹、 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1919年6月12日)
工人阶级成 为主力—— 开始登上政
治舞台
第13课 五四运动
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13课 五四运动
第四单元
燚(yì)—开启革命新征程(意义)
农
旧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
民
义和团运动
民 地 主 资
主
主
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 失
产 阶 级
义 革
败
无戊戌产变法阶级
都 不
能
命
马克思主义 资产阶级
拯
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0 0
0
中 社会各阶层广泛拥护。陈独秀亲自起 方 草《北京市民》宣言。
外 日本帝国主义在天津、上海、南京、 方 汉口等地集结军舰,胁迫北洋政府取
缔学生的爱国运动。
阅读教材及下列材料:回答从6月起,五四运动的扩大有什么表现? 运动的主导力量、中心有什么变化?
材料一:“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 而北京被逮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0 0
主力 斗争形式 学生 游行示威
提出要求
严惩亲日 派卖国贼 曹汝霖、 陆宗舆、 章宗祥
0
小组合作探讨:从五四运动的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我们可 以看出五四运动性质是什么?为什么?
性质: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外争 主权
0 0 0
0
内除 国贼
矛头指向帝国主义,体现 了反帝的要求。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材料二:“为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放。”——工人罢工 “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商人罢市
“罢市救国,不办表卖现国贼:不开工行人,为罢良心工救、国牺商牲私人利罢” 市 ——上海商人罢市标语、口号
学生
0
0 0
北京
工人 上海
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0
阅读教材,回答这场运动最终取得了什么结果?
0 0 0
0
斗争结果一: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
阅读教材,回答这场运动最终取得了什么结果?
0
0 0
斗争结果二:罢免曹汝霖 等人的职务
0
斗争结果三:拒绝在合约 上签字
归纳五四运动的过程
阶段 时间 地点 主力军
口号
爆发
1919年 5月4日
北京
发展
0
1919 年6 月初
0
0
0 0 0
0
1
五四运动的爆发
2
五四运动的扩大
3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任务一
【自学质疑】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 疑惑点记录反馈老师。
0 0 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
五四运动的爆发
任务二
播放课件素材—教学视频:五四运动
【小组探究】阅读课本第59—60页“五四运动的爆发”正文部 分,并观看教学视频:五四运动。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是什么? 问题2.归纳出五四运动兴起的时间、地点、口号、主力、斗争
上述材料和图片反映了学生什么样的心态和要求? 体现出什么样的五四精神?
愿为收回0 国家领土,不怕牺牲、斗争到底。
0
0 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0
问题2.归纳出五四运动兴起的时间、地点、口号、主力、斗争形式、要求。
爆发时间 地点
口号
1919.5.4 北京
0
“外争主权,内除 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 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 签字
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
第13课 五四运动
0 0 0 0
右图展现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 浮雕作品“五四运动”。1919年5月,一 群情绪激昂的爱国青年学生与全国同胞 立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 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 可以低头!这就是著名的五四爱国运动。
0
0 0
0
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 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阅读教材,观看视频,归纳出五四运动兴起的时间、地点、口号、主力、斗 争形式、要求。通过阅读教材相关史事,及教材插图《五四运动》绘画、“誓死力 争,还我青岛”图片,感悟五四运动精神;通过对口号的认识,分析出五四运动的 性质及原因。培养从材料、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分析综合的能力。(重点) 目标3:阅读教材,结合第二子目教材插图,记住五四运动第二阶段运动中心、运动 主力的变化及斗争胜利结果的表现。(重点) 目标4:阅读0 教材,结合材料,概括出五四运动的意义,并探讨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新 在哪里?0 (重点、难点)
0
形式、要求。 0 0
0
问题1.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是什么?
巴 黎 和 会 场 景
“即将召开的和会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机会,中国可以借此谋求某种程度的公平待
遇,并对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所遭到的惨痛后果加以改正。” 0
0 0
——顾维钧
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提出了哪些要求,结果目标实现了吗?
0
中国外交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 交,强权即公理。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0 0 0
0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大学及北京各校学生代表上千 人在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由《京报》主笔邵飘萍报告巴黎 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情况,群情激愤。北大一位同学当 场咬破中指,撕断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全 体学生更加激愤。第二天,五四运动爆发了。
矛头指向以曹汝霖、章宗 祥、陆宗舆为代表的北洋 军阀政府,北洋政府推行 的封建统治,体现了反封 建的要求。
五四运动的扩大
任务三
【小组探究】阅读课本第61页“五四运动的扩大”正文部分及 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从6月起,运动的主导力量有什么变化?运动的中心有 什么变化?
0
0 0
0
五四运动爆发后,中外对五四运动都有什么反应?
上海
学生 工人
“外争主权,内除 国贼”,“誓死力 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 上签字
结果
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 步胜利。 北洋政府释放被捕的 学生,罢免曹汝霖等 人的职务,中国代表 没有在“巴黎合约” 上签字。
0 0
0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任务四
【小组探究】阅读课本第61—62页“五四运动的 历史意义”正文部分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0 0 0
0
阅读下列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其阶级力量、指导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 革命也朝着新的方向发展。 材料二:毛泽东: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 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材料三:五四运动最突出的思想贡献就是引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 革命经验,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无产阶级力量的 伟大,深入到工人当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促进了马列 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随着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的进一步传播,促进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