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优质教案
第13课五四运动【优质教案】【统编版】1

第13课五四运动【优质教案】【统编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统编版教材《中国历史》第13课中,深入探讨五四运动背景、过程和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五四运动爆发背景、主要经过、各阶层人民参与情况,以及这场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历史地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并掌握五四运动背景、过程和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能力。
3. 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五四运动背景、过程和影响。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五四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历史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一事件对中国影响,从而导入新课。
2. 讲解新课:(1)背景:讲述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民族危机加深等情况,引导学生解五四运动爆发背景。
(2)过程:详细讲解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具体情况,让学生解五四运动主要经过。
(3)影响: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推动作用,以及在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方面历史地位。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阶层人物,模拟五四运动中游行示威活动,体验当时氛围。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五四运动题目,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后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第13课五四运动2. 内容:(1)背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民族危机加深(2)过程: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3)影响: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五四运动背景、过程和影响。
(2)谈谈你对五四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历史地位认识。
2. 答案:(1)见板书设计。
(2)示例: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影响一次伟大革命,它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奠定基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五四运动理解程度,以及对课堂活动参与度。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优质课教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优质课教案_1五四爱国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基本知识熟悉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理解五四精神的实质。
二、能力和方法1、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2、结合文中所给的史料,培养学生从历史史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对五四运动作出价值判断,由此感受到民族精神的觉醒对一个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并由此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五四精神难点:理解五四精神为什么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概述五四运动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本课第一目“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概述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重点叙述了北洋政府和日本签订的“二十条”和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所受到屈辱。
第二目“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讲述了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
第三目“五四精神”,讲述了五四运动的所体现的精神和影响。
教学过程:(上课伊始,播放ppt图片人民英雄纪念碑五四运动的浮雕间,并引入课题,1919年五月四日这一天,青年学子带头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即五四爱国运动。
那么五四运动一场怎样的运动呢?它为什么会发生呢?它体现了什么精神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回顾这段历史吧!一、探源五四在我们走进五四运动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呢?[设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子目的内容,试归纳,五四运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爆发的?1、国际方面:民族危机大大加深[讲解]:一战期间,日本和美国趁西方列强无暇顾及在华利益之机,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日本,更是企图独霸中国。
主要体现在它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向袁世凯提出了“二十一”条。
[设问]:通过教材第二三段小字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二十一条”的实质是什么?[提示]:灭亡中国变中国为日本的殖民地。
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第13课五四运动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第13课 五四运动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意义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性质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链接图片——五四精神)五四青年节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教师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战胜国于1919年1月至6日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
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和会,但提出的合理要求却遭到操纵会议的英、法、美等过的拒绝。
这导致五四运动的爆发。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电影《我的1919》顾维钧演讲(片段))观看视频,感受民国外交才子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维护国家尊严、保卫中华民族权益的不懈努力。
4.展示图片:展示五四运动的剧照图片5.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和相关图片,归纳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时间、地点、主力等。
提示:6.教师提问: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提示: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国主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处于被列强宰割的地位。
目标导学二:五四运动的扩大1.教师讲述: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
1919年6月,五四运动从北京扩大到上海。
2.出示图片和材料:材料一“多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放。
”——工人罢工材料二“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
”——商人罢市材料三图为上海商人罢市游行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和相关图片,归纳五四运动的的转折点、中心变化、主力变化等。
提示:4.教师提问:6月份,五四运动的扩大有哪些表现?有何特点?提示:除学生罢课之外,还有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活动;五四运动突破了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抵抗》优质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抵抗》优质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影响- 理解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事件- 掌握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教学重点- 了解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事件- 掌握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教学内容1. 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影响- 形势背景:中国面临列强的压迫和国内政治经济问题的困扰- 外国侵略和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探索现代化的需求和思潮2. 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事件- 爆发的原因和过程- 清华学生抗议和游行示威的影响力- 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兴起3. 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意识- 促进了科学、民主和进步思想的传播- 推动了文化和教育的改革教学方法- 群体讨论:引导学生针对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影响进行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观点交流。
-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五四运动的重要事件和影响,让学生理解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小组活动,共同研究和整理五四运动相关的素材,并展示给全班。
教学评估- 学生小组展示:要求学生小组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相关素材的整理和展示,评估他们对五四运动理解的深度和全面性。
- 案例分析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对五四运动的重要事件和影响进行分析,评估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延伸- 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书籍,进一步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人物。
- 引导学生思考五四运动对当代中国的影响和启示。
参考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相关历史文献和书籍。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优质课获奖教案_0

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主力、结果及其意义;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3.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概况。
教学难点:对五四运动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请看大屏幕(展示出五四青年节图片),同学们,作为初二学生,我们已经步入青少年时期,六一儿童节渐渐远离我们,张开双臂迎接我们的是五四青年节。
每年到了五月四日,我们都要举行纪念、庆祝活动,今年我们中学也在5月4日举办了大型诗歌朗诵比赛。
我们只是知道五月四日被定为“青年节”。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把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呢?它与什么事有关呢?是什么时候把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的呢?这些问题,我们学完这一课大家就会明白。
好,让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新课——五四运动(板书)。
2.朗读本课学习目标,翻开导学案,通过上节预习课,下面请师徒互批导学案,让同学找出错的及时纠正。
3.过渡语:一战结束后,英法美日等战胜国,在1919那件1月到6月召开了巴黎和会,究竟这次会议与本课有什么关系。
4.情境一:寻源五四。
由小组成员组织演绎再现史实。
解决第一个问题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
小组展示巴黎和会的情况。
(1)中日辩论的焦点问题是什么?(2)“巴黎和会”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问题:消息传到国内后,那应该是怎样一种情况呢,大家猜想一下,如果是你一名当时的青年学生,你的想法如何?观看短片。
同学们,看完短剧,结合资料我们可以得知关于五四运动的哪些情况?5.情境二:图说五四。
五四爱国运动的过程。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13 五四运动》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五四运动的原因、运动的经过、影响。
分析归纳“五四精神”。
引导学生对比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民主革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启发探究法了解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2)通过列表分析认识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革命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课让学生感受98年前五四青年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意义。
2.难点:五四运动的意义与“五四精神”。
三.教学方法:1.讨论法: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让他们发现彼此思维中的闪光点,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2.对比法:通过列表对比,结合史实使学生通过对比所形成的强烈反差,可以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五四青年节’的来历吗?那我就从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说起。
”亮出本节课讲的主要内容:1、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时间、经过、结果及意义?(P59~62)2、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名称、领导阶级、任务及性质、前途、指导思想)(二)讲授新课:1、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学生自学与合作探究,学生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并探讨“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市什么?”,“如果没有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不是五四运动就不会发生?”学生回答。
各小组相互补充。
教师精讲,五四运动的发生有其必然性的,五四运动的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导致阶级盾加剧所导致。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直接原因,即使没有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它也迟早会发生。
2、五四运动的经过:(1)列表,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完成。
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时间 1919年5月4日 1919年6月3日地点北京上海主力学生学生口号三个口号斗争方式罢课、游行三罢结果学生被逮捕重大胜利(2)这些口号中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哪一句?为什么?(3)为什么说五四运动的重大胜利只是初步的胜利?取得胜利的关键原因是什么?3、五四运动的意义:(1)学生分组讨论: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有那些?“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什么?今天我们该怎样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学生回答: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最新人教版初二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优质教案

《五四运动》教案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分析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通过学生自主搜集资料,设置场景及相关问题,角色表演,探讨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加深对五四运动的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重点难点】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重大意义。
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
今天就让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学生回答: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教师提问: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世界格局的变化不可避免的波及中国。
以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学生讨论后回答:略教师概况: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国主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受到被列强宰割的命运。
作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北洋军阀政府,明知丧权,却准备在和约上签字。
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北京青年学生凭借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胸腔中燃烧的青春热血,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存的号角——五四运动。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第一时期的相关信息,并出示图片:时间:1919年5月4日;地点:北京参加者:北京3000多名学生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一. 教材分析《第13课五四运动》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本课内容是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一次重要认识,通过学习五四运动,学生可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认识到爱国、进步、、科学的五四精神,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进步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五四运动的具体过程和意义,部分学生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此外,学生对于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如民族危机、新文化运动等,可能也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已学知识,深入理解五四运动的来龙去脉,把握其精神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进步意识,培养他们敢于担当、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难点: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五四运动的时代背景。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搜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情况,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五四运动的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五四运动的背景,如民族危机、新文化运动等,然后详细讲述五四运动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五四运动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五四运动
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分析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通过学生自主搜集资料,设置场景及相关问题,角色表演,探讨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加深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重点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重大意义。
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
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
今天就让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学生回答: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教师提问: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世界格局的变化不可避免的波及中国。
以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概况: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国主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受到被列强宰割的命运。
作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北洋军阀政府,明知丧权,却准备在和约上签字。
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北京青年学生凭借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胸腔中燃烧的青春热血,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存的号角——五四运动。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第一时期的相关信息,并出示图片:
时间:1919年5月4日;地点:北京
参加者:北京3000多名学生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结果: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许多爱国学生。
目标导学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教师讲述:1919年6月,五四运动扩大到上海。
出示材料:
“多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放。
”
——工人罢工“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
”——商人罢市
提出:6月份,五四运动的扩大有哪些表现?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除了学生罢课之外,还有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活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特点:五四运动突破了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
2.教师提问:五四运动得到进一步扩大有哪些原因?
学生回答:陈独秀等人地积极号召、宣传;日本帝国主义的进一步威胁。
3.教师讲述:面对民族危机,上海工人积极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
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4.教师提问:这场声势浩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的结果如何?
罢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的代表拒绝的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实现了,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教师提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实现了?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原因:五四运动实现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目标,但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目标导学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教师讲解: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
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教师提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爱国:从背景、口号方面去理解;反帝反封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彻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妥协。
3.教师讲述:为了纪念青年学生发起的这场爱国运动,为了让五四的火炬代代相传,我国政府把每年的五月四日定为“五四青年节”。
从中你悟出了哪些五四精神?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该如何弘扬五四精神?
学生回答: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以天下为己任。
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忧天下之忧,乐天下之乐,以天下为己任,甘愿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危亡的关头义无反顾,挺身而出。
4.教师提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列表讲解:新旧民主革命的比较
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思想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
结果资产阶级共和国人民民主专政
前途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革命
时代
资产阶级世界革
命一部分
无产阶级世界革
命一部分
教师讲解:近代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各阶层的仁人志士都为之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如:洋务派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戊戌变法,以“三民主义”为指导的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等,但由于阶级的局限性,未能充分依靠群众,最终都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未能把我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解救出来,它追求的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我们把这些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叫旧民主主义革命。
与之相对应的,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并逐渐居于领导阶级的地位,在斗争
中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的传播,社会主义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五四运动成为新旧民主革命的分界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90多年前由北京的青年学生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在这场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的力量,中国历史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五四精神”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勤奋学习。
❸板书设计➷
时间:1919年5月4日开始
地点:北京
参加者:北京3000多名学生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
发展:北京(学生)——上海(工人)
直接目标实现:(略)
❹教学反思➷
五四运动是本教材中重要的一课,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了展示大量的各种史料,进行小组探究性学习,让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同时,提高自己分析史料、解读运用史料的重要能力,同时注重拓展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和空间,让学生灵活运动相关知识。
通过问题式教学方式,让学生科学理解五四运动历史意义,使得学生的爱国情感进一步得打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