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山岐江公园规划分析
中山岐江公园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中山岐江公园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1.环境保护:公园规划将注重环境保护,采取合理的植被配置和绿化措施,保护岐江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确保公园内的植被覆盖率和空气质量。
2.公共设施建设:公园规划将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合理布局公共设施,包括休闲广场、健身设施、游乐区等,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休闲娱乐场所。
3.安全保障:公园规划将注重安全保障,设置监控设备和安全警示标识,加强巡逻和管理,确保市民在公园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4.文化保护:公园规划将充分利用中山岐江公园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修复文化遗产,设置文化展示区和文化活动场所,加强文化传承和教育。
5.可持续发展:公园规划将注重可持续发展,采用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鼓励市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中山岐江公园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将全面考虑环境保护、公共设施建设、安全保障、文化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为市民提供一个舒适、安全、文化丰富且可持续发展的公园空间。
完整版中山岐江公园规划分析

水的设计
? 广场式入口处的一处平地涌泉,是游客们 与景观发生互动。
? 公园的景观不再是仅作观赏, ? 站在铁栅格上,游客们喜欢用双手去触碰
那水花,它与脚下的钢铁截然不同,体会 其中的乐趣。
公园的湖面与岐江相连, 在海潮影响下,其水位日变化达 1.1米,
为避免水位变化影响景观。设计师创造了栈桥式的 堤岸。
工厂原来破旧不堪的样子
景观的设计
? 中国传统园林强调 “曲径通幽”,西方古 典园林强调几何对称,岐江公园却以一种 不同于以上两种方式的另一种美感动着每 一位游客
道路:公园道路的设置看似自然无章,笔直 的园道随意交错,鸟瞰下来,宛如一张大网
植物:以一种自然的状态在生长,仿佛 许久之前就已野生于此
? 让破铜烂铁成为艺术装置
? 龙门吊、变压器、铁轨、船坞、灯塔、烟 囱……造船厂遗留下的厂房与设备被巧妙地重新 利用,鲜艳的油漆掩盖了其岁月的沧桑,转身一 变,成为当代的装置艺术,但历史的隐喻仍然若 隐若现。
? 从某种意义上看,它是一个以公园方式呈 现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案例,不同于 习惯性的“修旧如旧”,它是一种“新旧 融合”的再创造,让人们在经过的一瞬间, 体会那一段逝去的历史
没有小桥流水,没有园艺造景,没有亭台楼 阁
? 野草之中随意摆放着工业遗产。
设计过程 工业Βιβλιοθήκη 址保留、更新和再利用,因地制宜地建造出 独一无二的公园气质
? 设计所要体现的是脚下的文化——日常的 文化,作为生活和城市的记忆、历史文化;
? 设计所要表现的美是野草之美,平常之美, 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人、事和 自然之物的美
铁轨
? 一条约250米长、三米宽的铁轨由公园入口 一直延伸至湖边,这是园中最具标志性的 景观元素之一。
1-中山岐江公园分析

王帅 13设计1班 31号
原场地状貌
岐江公园是在中山市粤中造船厂的旧址上建设的。 粤中造船厂是中山市历史上的重要建筑之一,从中可以看到 中山市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它是城市历史的凝固。 加旧址配图
俞孔坚曾说过
美来自于对需求的满足。 文化是对自然的适应,可持续策略已经成为一种文化。
基本信息
岐江公园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区,园址原为粤中造船厂。 公园总面积达10.3公顷,其中水面占3.6公顷。
该公园的主导设计思想是充分利用造船厂原有植被,进行 城市土地的再利用,将公园建设成一个开放的反映工业化时 代文化特色的公共休闲场所。
旧园面貌
公园设计的主要目标
寻常之美:保留20世纪50世纪、60世纪和70年代社会主义工业设
施,并将其视为文化遗产来重视。
人性之美:融入城市景观,并对外免费开放。
野草之美:实践新理念,偏爱不修剪、本土的、野生的、维护成
本低的植物。
适应之美:公园设计与城市雨洪控制相结合,适应水位涨落
野草之美与足下文化
中山市这一在旧造船厂基础上改造建成的以工业文化为主题 的生态化、开放式公园为设计者提供了探索价值。
高水位时,湖水近岸,岸上植被与水线相接,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 但高水位只能维持很短时间,水位下降后,湖边淤泥出露,人也难 以亲近。
因此,设计师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一个水位多变,地质结构不稳 定的环境中,设计一个植被葱郁的生态化的水陆边界,使人能恒常 地与水亲近,使水、生物和人得以在一个边缘生态环境中相融共生。 同时,这个生态设计也必须是美的。只有美的生态,才能获得使用 者的认同。
临水栈桥
在此梯田式种植台上, 空挑一系列方格网状 临水步行栈桥。它们 随水位的变化而出现 高低叠落的变化,且 使人能与各种水生、 湿生植物和生物进行 近距离接触。同时, 高挺的水际植物又可 遮去挡墙和栈桥的架 空部分。人行走其上 恰如漂游于水面或植 物丛中。
中山岐江公园的分析PPT课件

场地挑战及对策(3): 保留、再利用和再生设计
保留设计:保留乡土 群落发育良好湖岸
改造与再利用设计:船坞利用
改造和再利用:铁轨
改造和再利用:龙 门吊塔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 1.什么是自然、生态和美? • 2.什么是文化? • 3.什么是设计?
本案例:中山粤中造船厂
公园区位图
场地挑战与对策(1 ):变化的水位与 栈桥式湖岸
低水位
中水位
高水位
场地挑战及对策(2):
古树保护、防洪与挖渠成 岛
Site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产业用地的再利用与生态恢复
-----中山歧江公园案例
(The Graduate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 Turen Design Institute
普遍的问题:
生锈的弃儿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关于文化与自然的新伦理
改造和再利用:机器与 拆除的建材再利用方案
再生设计:
再生设计与野草之美 Ecological recovery And The beauty of weeds
再生设计:红盒 子(红色记忆)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中山岐江公园规划分析

中山岐江公园规划分析首先,中山岐江公园规划的设计理念是以自然生态为基础,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完美结合。
公园内主要包括湖泊、森林、山地等自然景观,通过保留和修复原有湿地、河流、湖泊等生态景观,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休闲娱乐场所。
此外,公园内还设置了步行道、自行车道等非机动车道路,方便市民进行休闲健身活动。
其次,公园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了丰富的娱乐设施和活动场所。
公园内设有各种户外运动设施,如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等,可以满足市民休闲娱乐的需求。
此外,公园还规划了游乐设施区,提供了儿童游乐设施、水上游乐设施等,适合家庭、儿童玩耍。
同时,公园还规划了音乐喷泉、景观广场等场所,方便市民举办各种文艺活动。
再次,公园规划注重文化内涵的塑造。
公园内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展示点,如畲族文化园、木雕艺术馆等,通过展览、演出等形式展示地方民俗文化,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同时,公园还规划了举办传统文化活动的场所,如舞台、露天剧场等,方便举办各种文艺演出,推动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最后,公园规划注重生态保护与环境友好。
公园内设有生态池塘、湿地花园等景观,通过湿地植被的建设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保护和改善周边的水质环境。
公园还规划了植树造林的区域,通过植被的种植和养护,改善空气质量,增加氧气供应。
此外,公园还规划了太阳能路灯、垃圾分类桶等环保设施,推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中山岐江公园的规划设计注重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结合,提供了丰富的娱乐设施和活动场所,注重文化内涵的塑造,同时注重生态保护与环境友好。
通过这些规划,中山岐江公园将成为一个兼具生态、娱乐、文化的综合型公园,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的好去处。
同时,公园的规划设计也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做出了贡献。
中山岐江公园案例分析

原场地内的材料,包括钢材、乡土物种等,都可以通过加工和在设计, 而体现为一种新的景观、满足新的功能。经过再生设计后的钢被用做铺地 材料,乡土野草成为美丽的景观元素。甚至场地的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精 神也通过诸如“红盒子”的设计,而再现。 岐江公园注释了一个完整的生态设计概念:设计师的首要任务是阅读 场地,保留“没有设计师的设计”,因为那是时间的作品,是自然过程和 历史的积淀。
中山岐江公园
— —案例分析
简介
公园地址:
位于广东省中山市,是一片城市公园绿地。
建造历史:
建成于2001年10月,原场地是中山著名的粤中造船厂厂址。 该造船厂作为中山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象征,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终 于90年代后期。造船厂占地11公顷,从1953年到1999年,走过了由发展壮 大到消亡的简短却可歌可泣的历程。本案例以产业旧址历史地段的再利用 为主旨,对产业旧址及构筑物和机器的采用了多种利用方式,在此基础上了 新的设计形式,并由此引发对生态设计概念的理解 。
自然与现代的融合
公园内部,将其周围的景观围绕 在外,绿化过的草地加上钢筋混个凝 土的建议性,将自然与现代的风格相 结合。住惯了冰 冷的混凝土的楼 房,在住宅区的旁 边有这样一方惬 意的休息区,不 免将人们带出了 混杂的社会,感 受自然之美。
静思空间
“静思空间”是不少人津津乐道的, 它和柱阵系列大概是公园里的新的表达, 典型的现代景观手法。 红色的立方体,白色的列柱煞是醒目, 在拍照中,魅力尽显。 也许有人会推敲它的含义(正如任何事情都有其含义一样), 我倒是宁愿放弃对这种意义的检索, 而享受它们的体量、色彩、纯粹的构成、标识性质、 那么一点趣味和对环境的适度的干预。
岐江公园分析

《建筑与世界名园赏析》结课论文——园林2012级中山岐江公园姓名:刘人源学号:2012512280院系:农学院林学系班级:园林2012教师:王翠日期:2015/3/28一、简介项目名称:中山岐江公园地点:广东省中山市建成时间:2001年10月造价:4000万规模:占地面积:11公顷,其中水面面积:3.6公顷;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俞孔坚简介:俞孔坚1995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全国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1997年回国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并在北京大学创办两个硕士学位点:景观设计学硕士和风景园林职业硕士。
1998年创办国家甲级规划设计单位——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目前已达350多人的国际知名设计院。
出版著作15部,并完成大量城市与景观的设计项目;促成了景观设计师成为国家正式认定的职业,并推动了景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确立。
代表作:陕西省体育馆、法门寺工程、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钟鼓楼广场及地下工程等。
总述:中山岐江公园的场地原是中山著名的粤中造船厂,作为中山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象征,它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终于九十年代后期,几十年间,历经了新中国工业化进程艰辛而富有意义的历史沧桑。
特定历史背景下,几代人艰苦的创业历程在这里沉淀为真实而弥足珍贵的城市记忆。
为此,我们保留了那些刻写着真诚和壮美、但是早已被岁月侵蚀得面目全非的旧厂房和机器设备,并且用我们的崇敬和珍惜将他们重新幻化成富于生命的音符。
面对未来美丽的城市,这里的来龙去脉,属于劳动与创造者的人文灵光。
这个项目由当时尚在初创阶段的广州土人承担施工任务。
面对一个经典的设计,技术和质量上的要求已远不是最困难的事了,他们追求的是对精神与内涵的更为丰富的表现。
本着同样的目标,工程与设计人员之间不断相互融合又相互征服,其中的诸多事件,使贯彻土人理念的路程充满历史意义,甚至就象作品本身一样,最终成为土人发展史上永远的经典。
二、区位分析广东省,地处我国南部(如图1),与八个省份接壤,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
中山岐江公园案例分析-李佳鑫-201220542101

小时穿越铁轨时的快感,在这里变为一种没有危险的 游戏,使冒险、抗战和寻求平衡感的天性得以袒露;人对 水的向往、对空间的探幽天性等都通过亲水栈桥和平地涌 泉、树篱方格网的设计而得以充分体现。
谢
甲方设计要求
甲方:广东省中山市规划局 作为政府市政部门,甲方希望岐江公
园在成为市民休闲中心的同时新的设计应 该满足三个功能要求:
1.经济方面:成为提升周边地价的保证 2.文化方面:成为历史的载体 3.丰富城市资源:成为一个旅游亮点
设计目标、设计思想
整合了生态、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主要 有四方面的目标:第一,寻常之美,即使是20世纪50年代、 60年代、70年代社会主义的工业设施,也将其视为与古代 传统遗产一样的文化遗产加以重视;第二,人性之美,如 使公园融入城市景观,免费向市民和游客开放;第三,野 草之美,实践一种新的理念,偏爱不需修剪的、本土的、 野生的、维护成本低的植物;第四,适应之美,公园的设 计与城市雨洪控制相结合,适应于水位的涨落。
中山岐江公园案例评价
艺术设计2班 李佳鑫
201220542101
场地区位
岐江公园总体规划面积11公顷,其中水面3.6 公顷,建筑3000平方米。岐江公园位于中山市区中 心地带,东临石岐河(岐江),西与中山路毗邻, 南依中山大桥,北邻富华酒店,东北方向不远处是 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和中山公园,再往北一点 就是是逸仙湖公园。
(3)南部为自然式,流线形道路系统,与北部形成对比。同时也有一 直线形道路横穿而过,与北部相互呼应。园路按照宽度和使用性质分 为三段:一级路(主环路)4.5米;二级路(直线形道路)2.2米;三 级道路(自由曲线形)1.7米。
总而言之,道路系统设计合理,流线通畅,功能配置合理,给游览带 来极大便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一般的公园,野草往往是被园艺工人铲除 的对象,在此成了点缀的小诗
• 铁轨的中部两旁伫立着180根钢柱,约有五 层楼高,白色,是公园内最引人瞩目的景 观之一。
• 夜幕降临时,灯光从地面往天空照射,为 柱阵平添了一份神圣的光彩,如同一座纪 念碑。
• 方格网状的步行栈桥临水而建,并以本地的水生植物遮挡栈桥的架空 部分,以适应水位变化以及水深情况。
枯水时候的堤岸
• 涨水时候的堤岸
黄色区域是工业遗 产区,大部分关于原 造船厂的景观节点都 分布在这片区域。
红色区域为休闲娱 乐区,这片区域主要 有中山美术馆。
绿色区域是自然生 态区,这片区域的主 要功能是让游园者嬉 戏、散步用。
中山市岐江公园 --案例讲解
历史背景:
1953年的中山粤中造船厂,是近五十年来中国工业化历程的一个缩影
1999年,国企改革,这座承载了一代人 “红色记忆”的老厂结束了它辉 煌的 历史使命只留下一地破旧不堪的厂房与设备。
2001 年的10月,它以另一种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破铜烂铁们被赋予了新的功能,成为历史的叙述者 引发了游人对生态保护与历史传承的体会。 岐江公园融合历史记忆、现代环境文化与生态理念的设计 成为产业用地再生设计的创举之作, 也反映了中山这个城市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进程
水的设计
• 广场式入口处的一处平地涌泉,是游客们 与景观发生互动。
• 公园的景观不再是仅作观赏, • 站在铁栅格上,游客们喜欢用双手去触碰
那水花,它与脚下的钢铁截然不同,体会 其中的乐趣。
公园的湖面与岐江相连, 在海潮影响下,其水位日变化达1.1米, 为避免水位变化影响景观。设计师创造了栈桥式的 堤岸。
铁轨
• 一条约250米长、三米宽的铁轨由公园入口 一直延伸至湖边,这是园中最具标志性的 景观元素之一。
• 人们每一次经过,都得放慢脚步,就在这 跨越的一瞬间,你会想起它所记录的历史, 在粤中船厂的辉煌时代,是新船下水、旧 船上岸的必经之处
• 铁轨也是贪玩的孩子显示平衡力的舞台。 轨道间铺着了白色的鹅卵石,因时间久远, 部分鹅卵石或给一些游人拾去。
没有小桥流水,没有园艺造景,没有亭台楼 阁
• 野草之中随意摆放着工业遗产。
设计过程 工业遗址保留、更新和再利用,因地制宜地建造出 独一无二的公园气质
• 设计所要体现的是脚下的文化——日常的 文化,作为生活和城市的记忆、历史文化;
• 设计所要表现的美是野草之美,平常之美, 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人、事和 自然之物的美
• 游园者并不在意太多的隐喻,他们只是在
• 穿越与跨越中体会一点乐趣,取得一点感 悟,但这已经足够
思静空间
• 三米高的红色的钢板围合成这个红盒子, 出入口的两端是一条“Y”字形的道路。
• 设计师试图以那鲜艳的红色勾起一段激情 岁月的回想。
• “红盒子”内,步道两旁即是水潭,一部 分的声音与景象被它隔离在外,让穿越此 处的游客获得片刻宁静,重新翻阅起埋藏 在内心的记忆
工厂原来破旧不堪的样子
景观的设计
• 中国传统园林强调 “曲径通幽”,西方古 典园林强调几何对称,岐江公园却以一种 不同于以上两种方式的另一种美感动着每 一位游客
道路:公园道路的设置看似自然无章,笔直 的园道随意交错,鸟瞰下来,宛如一张大网
植物:以一种自然的状态在生长,仿佛 许久之前就已野生于此
• 让破铜烂铁成为艺术装置
• 龙门吊、变压器、铁轨、船坞、灯塔、烟 囱…造船厂遗留下的厂房与设备被巧妙地重新 利用,鲜艳的油漆掩盖了其岁月的沧桑,转身一 变,成为当代的装置艺术,但历史的隐喻仍然若 隐若现。
• 从某种意义上看,它是一个以公园方式呈 现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案例,不同于 习惯性的“修旧如旧”,它是一种“新旧 融合”的再创造,让人们在经过的一瞬间, 体会那一段逝去的历史
在中国,决策者并非设计师。这样的理念能 否实施,是一个难题
• 俞孔坚说:中国不缺好的设计师,缺少的是 好的甲方
• 俞孔坚顶戴着 “中国第一位哈佛大学设计 学博士海归”的光环,为设计方案增添说 服力
• 方案的生态理念受到素来注重环境保护的 中山市政府的肯定。
• 在岐江公园建成前,中山已是“国家级园 林城市”,并获得联合国“人居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