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中国国有企业在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不仅在国内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逐渐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围绕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行研究,探讨其动机、挑战和影响。

一、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1. 拓展市场和资源:中国国有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可以拓展市场和获得更多的资源。

随着国内市场的饱和和资源的紧缺,国有企业寻找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资源已成为必然选择。

2. 提升国际竞争力: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中国国有企业可以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3. 实现品牌国际化:中国国有企业积极参与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加速企业品牌的国际化进程,提升企业形象和影响力。

二、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1.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金额达到3058亿美元,同比增长5.8%。

2. 投资领域广泛: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涉及多个领域,包括能源、制造业、金融、房地产等。

其中,能源领域一直是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领域。

3. 投资方式多样化:中国国有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多样化,包括并购、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参与国际竞标等。

尤其是并购方式,在中国国有企业对外投资中占据重要地位。

三、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挑战1. 投资风险增加: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风险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等。

不同国家的政策、法规和市场环境的差异,增加了投资风险的不确定性。

2. 文化差异和管理难题:中国国有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面临不同文化和管理制度带来的挑战。

跨越不同文化的合作需要充分了解对方的文化差异,并做好适应和融合。

3. 国家形象和社会责任:中国国有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理论与实证研究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理论与实证研究
维普资讯
20 0 8年第 3期 第4 8卷
( 2 3期 ) 总 1
中山大学学报 ( 会科学版 ) 社
J OURNAL OF S UN YAT S .EN UNI RST VE I Y
N . 0 8 o 32 0 Vo . 8 14 Ge e a . 1 n rl No 2 3
速增 长 和 国际 、 内环 境 的深 刻变 化 , 国企业 对 sn,9 8 指 出企 业 国 际发 展 取 决 于 企 业 内部 的 国 中 o 19 )
外直接投资进入 了新 的阶段 , 仅仅 依靠过去 的理 资源因素和外部的环境 因素。毛蕴诗 (97 提 出 19 )
收 稿 日期 :0 8— 1— 5 2 0 0 2
论 不能 完全 解 释我 国 的对 外 直接 投 资现 象 。 只有
2 0 间 , 国对 外 直接 投 资 ( 金 融 类 ) 均 每 理 论联 系实 际 、 0 6年 中 非 平 以新 的视 角 进行 调 查 和研 究 , 能 才 年 以约 6 % 的速 度增 长 , 速 已超 过 了新 加坡 、 0 增 韩 对特定制度背景下以及信息时代与全球环境变化
( O I LS IN E E II N S C A CE C D TO )
中 国企 业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动 因理 论 与 实 证 研 究 术
刘 阳 春
摘 要: 文章在研讨 国内外有关对外直 接投资 的动 因理论 和实证研究 成果 的基础上 , 结合 国 际国 内环境
变化趋势 与特 点 , 出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 资动因的一系列假设 , 提 并根据 8 7份有效问卷 的数据对 假设进行 了检验 。研究结 果显示 , 全球 经济一体化趋 势是 中 国企业对 外直接投 资重 要的驱 动因素 , 中国企业具 有 明显 的向外寻求发 展和寻求生存动机 , 主要体现 为公 司实施扩 展 的动 因 、 求市场 动因 、 寻 寻求创 造性 资产动 因、 利 用专属优势动 因 、 寻求 自然 资源动因和克服 贸易壁垒动 因 , 网络 联系在 中 国企业 对外投 资 中具有 带动 和促 进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创新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创新

他发达 国家参与新产品的出口市场竞争 。第 五阶段
( D点 以后 ) 创新 国成 为 该产 品 的进 口国( 1 。 , 图 )
接 投 资 的动机 , 为 企业 实 施 F I 因主要 是 基 于 : 认 D动 企业 具 有 一定 的寡 占优 势 :为 了消 除企 业 间 过度 竞 争与 冲 突 ; 克服 外部 市场 的不 完全 。麻 省理 工学 院金 德 尔伯 格 教授 在 海默 研 究 的基 础 上分 析 垄 断 优 势 和
究 领域 的集 大成 者 。该 理论 主 要 分析 跨 国企业 所 具
有 的 三种 优 势 , “ I” 势 。第 一种 优 势 为 所有 权 即 OL 优 优 势 ( w esi A vnae ,包 括企 业 拥 有 专有 技 O nrhp datg)
出去 ” 战略提 供 理论 指 导和技 术 支撑 。
关 键 词 :对 外直接投 资
中图分 类 号 :F 2 10
比较 优 势
竞争优 势
文章 编 号 :1 0 — 3 2 2 0 ) 0 0 2 — 5 0 9 2 8 (0 8 1 — 0 5 0
文献 标 识码 :A
中 国企业 开 展对 外 直 接 投 资 已经 成 为促 进 我 国
向投 资 的不 同动 因 。英 国里 丁大 学 巴克 利 和卡 森 提 出 的 内部 化理 论 。认 为 实施 F I D 的公 司 内部 化 收 益
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 。虽然我国企业
跨 国经 营取 得 了长 足 的发 展 .但 企 业 跨 国 经 营还 缺
来 自于克服市场不完全所带来 的收益 ,包括创造全
新产品阶段 ,仅仅在创新 国生产和消费。第二阶段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研究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研究

关键 词 : 外直接投 资; 对 现状及 问题 ; 展对 策 发
Ke r s o eg ie ti v sme tsau u n r be ; a u e y wo d :frin dr c n e t n ;ttsq oa d p o lms me s r s
中 图 分 类号 :2 2 F 7
・ 4・ 8
价值 工程
中国企业对 外直接投资发展研究
Re e r h a o tt e De eo m e to i e e En e u h v l p n fCh n s t r rs r c r i n I v sm n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 6 4 1( 00)8 0 8— 2 10 — 3 12 1 2 — 0 4 0
1 对 外 直 接 投 资与 出 口贸易 发 展 关 系 实证 分 析 资每 变动 一 个 百 分 点 ,会 带动 出 口贸 易 0 09 0个 百 分 点 的 同 方 . 21 8 对外直接投资是 以机器设备、 材料 、 技术和管理经验 等生产要 向 变动 。 素供 应 海 外 的子 公 司 , 因此 能够 跨 过 多种 壁 垒 , 拓 东 道 国市 场 , 开 增 113格兰杰 因果检验 通过 E i s .. ve 软件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 w 对 但 加 了投 资 国 的商 品 输 出 。 文 钊 (0 6 通 过 实证 研 究 分 析 了 中 国对 可 以得 出 : 外 直 接 投 资 不 是 出 口变 化 的格 兰 杰 原 因 , 是 出 口却 吴 20 ) 是 对 外 直 接投 资 变 化 的 格兰 杰 原 因。 外直 接 投 资 的发 展 阶 段和 影响 因素 。 远 鸿 (0 9 从 宏 观和 中观 两 党 20 ) 12实 证 分析 的 结 果 . 个层 面 , 实证 分析 了 中国 对 外直 接 投 资 与对 外 贸 易 的相 互 关 系 。 121对 外 直 接 投 资 与 出 口贸 易 的长 期 关 系 通 过 协 整 分 析 表 I. 11对 外直 接 投 资 对 出 口贸 易 影 响的 实证 分析 . 明我 国 的对 外 直 接 投 资 与 出 口贸 易 之 间 存在 长 期 均 衡 关 系 , 外 直 对 111平稳性检验 对表 l .. 中这两组数据用 E iw 软件进行检 ve s 接 投 资 额 每 变 动 一个 百 分点 ,会 带 动 出 口 贸 易 08 2 1 百 分 点 . 9 0个 0 验 ,检验结果表明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在一阶差 分后两变量在 5 % 与 的显 著 性 水平 下 都 拒 绝 了存 在 单位 根 的假 设 , 明这 两 个 变 量 时 一 的 同方 向 变动 。 但 中 国企 业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规模 很 小 , 年 出 口贸 易 表 这 阶 差 分平 稳 的 , 即出 口与 对 外 直 接 投 资都 是 一 阶 单 证 变 量 , 分 一 额 相 比 显得 微 不 足 道 , 就使 得 对 外 直 接 投 资对 出 口的 影响 偏 小 。 差 122对 外 直 接 投 资 与 出 口贸 易 的 因果 关 系 我 国 的 对 外 直 接 -_ 次后 平 稳 , 一 阶后 平 稳 。 即 投 资和 出 口贸 易 之 间存 在 正 相 关 关 系 , 对 外 直 接投 资 不是 出 口变 但 表 1 9020 1 9 - 0 8年 中国 出 口和 对 外 直接 出 口 ( 位 : 美元 ) 单 亿 化 的原 因 , 分析 结 果 与 实 际情 况 存 在 差 异 , 因如 下 : 原 年份 出口 对外直接投资 年份 出口 对外直接投资 第 一 , 能 与对 外 直 接 投 资 的规 模 有 关 系 , 外 直 接投 资 的 规 可 对 19 9 0 53 35 83 . 2 O oo 2 2 49 1 .3 32 模 相 对 于 出 口规模 来说 总体 偏 小 , 足 以对 出 口造 成 影 响 。 不 19 91 6 79 3 9 l 3 2 o 0 1 2 6 6 l 7 2 09 19 92 8 59 0 . 4 0 2o o2 3 5 . 2 57 2 9 84 第 二, 本文未考虑资本数量 , 术效应及 出口倾 向等相 关影 响 技 19 93 1 3 . 0 96 4 4 2 o o3 4 8 33 7 2 5 85 因 素 , 能造 成 模 型 结 果 与实 际 情 况 不 一 致 。但 是 从 回 归 方程 可 以 可 1 4 99 1 O. 21 1 2 O 2 4 0o 5 933 7 . 5 4 98 看 出, 对外 直 接 投 资 己经 对 出 口 贸 易产 生 了 正 向 影 响 , 即通 过 对 外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根据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的报告, 在上世纪70年代,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占 全球贸易的1/5。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 这一比例已上升到1/3。在所有行业中,制
造业中的企业内贸易比重更大,有的行业 达到了3/4以上,特别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和
具有规模经济效应的行业,企业内贸易占
有更加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见,跨国公司
在上述两个命题的基础上,该理论的基本结论是: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和地理分布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化的,并且是可以预测的。
根据坎持韦尔等人的研究,发展中国家跨 国公司的海外直接投资遵循下面的发展顺 序:首先是在周边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充 分利用种族联系;随着海外投资经验的积 累,种族因素重要性下降,逐步从周边国 家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扩展直接投资;最后, 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之上,为获取更先进的 复杂制造业技术开始向发达国家投资。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在分析方 法上存在较严重的缺陷。邓宁用人均GDP作为经济
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进而与一国的国际投资地位 联系起来,这是值得推敲的。
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的国家在人均GDP方面往往表现 出较大的差异,而人均GDP相同的国家也很难保证 就是处在相同的经济发展阶段。
此外,净对外投资这个相对概念并不能够真正反映 一国国际投资地位,位于吸引FDI和对外投资低端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空客的第一个型号 A300的生产中,这样的分工就开始了:含驾 驶舱的机头段、中机身下半部分和发动机挂架 由法国航宇公司生产,机翼主体由英国航宇公 司生产,机身的其余部分和垂尾由德国空中客 车工业公司生产,机翼前后缘和各活动翼面由 荷兰福克联合航空技术公司生产,客舱门、起 落架舱门和平尾由西班牙航空公司生产,这些 部件从欧洲各地运往德国或法国,在汉堡或图 卢兹的总装线上加以组装。而在后续机种的开 发和生产中,美国、日本、中国等地的全资子 公司也参与其中。

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越来越受到关注。

这种投资模式是指国有企业通过对海外企业的投资收购,或者是通过建设海外分支机构等方式,在海外市场进行投资和经营活动。

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背景、特点及其作用,一直是学界和政界关注的热门话题。

国有企业投资海外的背景加深了国际化经营思想的内涵。

一个重要原因是,国有企业面临着减少性能、优化资源配置等问题,需要通过海外市场获得更多的投资收益,以满足企业市场需求的增长和驱动创新。

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也面临着市场和技术等方面的压力,需要通过对海外企业的投资和收购,借鉴海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最后,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有助于加强国际间的投资流动,促进经济全球化过程的发展。

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第一,国有企业通常具有较高的投资力度和规模;第二,国有企业在投资中通常具备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可以更好地协调宏观政策和市场投资需求;第三,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增加企业差异性收益,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第四,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国内投资形成了互补和协同的关系,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效益和规模。

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作用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有助于拓宽中国企业的国际市场,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和影响力。

通过海外投资,中国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海外市场的需求和规律,为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还有助于推进中国的“走出去”战略,增强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话语权。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中国企业可以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推动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向全球贡献,为中国赢得更多国际经济话语权。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国有企业与西方企业在市场文化、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适应不同的市场规律和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获得成功。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理论研究综述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理论研究综述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理论研究综述摘要: 中国的崛起举世瞩目,在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政策引导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尤其迅猛,而区位选择和区位分布是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首要问题。

但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时间较短,不论是理论还是政策导向上仍有很大的研究和探索空间。

因此,通过整理和评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理论的研究成果,可找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疏漏与不足,进而为以后的研究找寻新的方向和角度。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区位理论; 研究评述;国际直接投资区位理论回答的主要问题是对外直接投资时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即是什么因素决定了选址在某个国家或者地区。

这不同于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理论。

一般情况下,企业在决定了对外投资以后,才考虑对外投资的地方,但是这个顺序也可能是反过来的,即企业选好了地方,在考虑是否进行投资时,可能投资也可能撤资。

从这个角度说,对外直接投资区位理论用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阶段。

国际直接投资的区位理论主要研究企业的经济活动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问题,而区位理论主要研究企业的经济活动在国内空间的分布情况,这导致两个理论的交集甚少,这也就解释了早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中没有涉及区位因素的原因。

但是区位因素在国际直接投资研究中越来越重要,只有将区位因素纳入到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中,才能对更多的问题和现象进行解释。

从21世纪初开始,中国在世界经济中除了扮演重要的引资国,又增加了一个新的角色———对外投资国,并且随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研究领域聚焦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这一问题上。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OFDI 或ODI) 具有普遍适用的理论规律,例如可以用西方投资理论进行解释,也可以用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说明。

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具有其独特的一面,有处于新兴经济体大国背景下的特殊性,不能完全用某一现有理论全面解释。

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也揭示了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战略意图。

然而,国有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复杂性、东道国政策的变动、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等。

因此,深入研究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问题,对于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象、特点、动因、影响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提出促进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文章首先对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其投资规模、行业分布、地域分布等基本情况。

然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深入探讨了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包括追求资源、市场、技术、品牌等战略资源,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等。

接着,文章分析了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包括对母国和东道国的经济效应、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等。

文章还关注了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投资决策机制不完善、风险管理能力不足、国际化人才短缺等。

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章提出了促进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包括完善投资决策机制、加强风险管理、培养国际化人才等。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问题的认识,也有助于为政府和企业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对外直接投资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本文的研究还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可以丰富和完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发展。

二、中国国有企业OFDI的发展历程与现状中国国有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可以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末,那时主要集中在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项目,如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研究——跨国公司管理课程作业马腾 00825102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摘要】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入与流出是一个经济体融入全球市场分工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中国在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在近些年也有了迅速发展。

由于企业战略和企业面临的制度环境与发达国家企业有着显著不同,中国企业实行对外直接投资所面临的问题可能与之前在发达国家情境下被广泛研究的问题也有显著的不同。

对此,本文将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问题进行一些浅显的探讨。

【关键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基础【正文】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对外直接投资是一个重要、复杂且不可逆的过程。

由于涉及到企业未来的全球发展战略并占用企业相对较多的资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决策可对企业的生死存亡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哗J。

由于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性,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

而这些研究可以的理论基础可以归于下列五个大类:交易成本理论、资源基础观点、制度基础观点、战略行为理论以及其他理论。

在对文献的回顾中,不同的理论方法,框架和模型被用于确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影响因素。

虽然之前对发达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支持以上五类观点,但由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独特性,这些观点不一定能在中国情境中被恰当地应用。

因此,在下文中,我们将具体回顾这些理论,并对这些理论与观点进行探讨。

(一)交易成本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的原理源于Hymer关于市场不完备性的论文。

这一理论的核心论点为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选择相应组织结构的目的是为了将交易成本最小化并且将长期风险调节有效性最大化。

不同的组织结构包含着不同程度的控制与资源承诺。

而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制定过程则是一种对控制程度与资源承诺成本的权衡,并且这种权衡依赖于四种决定企业最优结构的因素,即可交易专属性资产、外部不确定性、内部不确定性与搭便车行为的可能性。

但也有学者指出,除这四种因素外,企业还需要权衡子公司利润对于母公司利润的重要程度这一因素。

同时,也有学者认为,在进行交易成本分析时,需要考虑更大范围的控制程度而不仅仅是包括整合与外包等特例。

实证研究表明如果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中包含较多专属性资产,或者合作方有较高可能性采取机会主义行为,那么公司在对外直接投资中需要采取高度控制。

交易成本理论的核心理念与市场不完备性以及对外直接投资的国际化理论一致。

它有力地解释了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为了利用已有的特定所有权优势和寻找市场而对外投资。

该理论的核心假设是,跨国公司拥有公司特定资产,即特定所有权优势。

当这些特定资产进行跨越组织边界的交易时,无论是在市场上还是组织之间,都会产生交易成本。

当前一些中国企业也拥有某些特定的所有权优势。

当这些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更多的是利用它们母国所特有的优势,例如中国的生产成本优势。

从交易成本理论的角度,中国企业内部化国家特定优势的交易程度仍缺乏足够的讨论,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二)资源基础观点资源基础观点认为,一家企业可被认为是由各种能力和知识组成的集合体,在这一集合体中个人能力、组织与技术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由于这些资源与企业间存在着特殊的连接。

这些资源对于企业整体的价值大于其对企业所处的某个市场的价值。

有学者认为,资源基础观点应当强调:将原有的未被充分利用的生产性资源用于新的市场或商业领域。

但也有学者认为,资源基础观点应强调:一家公司在外国市场的运营受制于它结构上与经验上的资源,并且它的对外直接投资决策必然受制于资源能力以及企业的历史经验,比如国际化经验与资产规模。

资产规模较大且国际化经验较丰富的企业往往在对外直接投资中更能承受较高的资源投入并且能独立运营;小规模且国际化经验不丰富的企业则常常需要通过其它企业来共同增强双方的能力以面对这种海外运营能力的限制。

由资源基础观点出发,我们可以发现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部分原因是为了提高已有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企业倾向于拥有一家完全控制的海外子公司,而这种倾向的实现程度依赖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数量。

但是,对于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我们需要重新理解企业资源。

传统资源基础观点认为,规模和经验是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限制因素。

虽然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在资产实力,资产质量和国际经验方面一般处于劣势。

但这些因素并没有能够限制住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并且中国企业进行的投资中大多数是以控股的形式。

这个现象说明,相比于典型的发达国家企业,中国企业可能拥有不同的特定资源。

虽然面对来自规模和经验因素对资源的限制,中国企业可能利用其他方面的特定资源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传统意义上资源劣势的限制作用。

而这些特定资源的具体内涵,则需要学者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三)制度基础观点制度基础观点认为,企业进行战略选择是基于制度与组织的动态相互作用。

企业的行为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制度环境的影响。

由于制度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学者对于新兴经济体不断提升的兴趣,在对外直接投资研究中比较不同国家的制度差异以及制度差异对市场功能的影响程度已变得越来越重要。

现有研究中,学者将制度环境分为三类:规制型(包括用于保证社会秩序与稳定的法律与规章制度),道德型(包括社会价值观、文化以及社会规范),认知型(包括社会中被认为理所当然的已建立的认知结构)。

组织之所以选择一种特定的构成形式并付诸实施是因为这种形式能受到规制与道德的认可,能满足组织对环境中资源的依赖,或者是因为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这种组织形式是合适的。

当运用制度基础观点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所有权的战略选择时,它强调获取制度合规的重要性。

当其它理论流派将制度环境作为决策制定的背景或外生因素来处理时,制度基础观点则既强调制度因素对于国家环境的强制影响,也强调决策制定者在寻求新投资条件时的认知限制。

实证研究指出当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需要克服东道国的政治与文化障碍时,与当地合作伙伴建立合资企业这种投资方式更受青睐。

这是因为合资企业能使得母公司更少受到东道国政府歧视性对待,并且这种方式能使得企业通过向当地合作伙伴学习来更好地适应当地文化。

同时,实证研究还表明一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战略还会受到它以前在相同或相似制度环境下的成功进入经验的影响。

制度基础观点认为制度的合规性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核心。

该观点认为,当在东道国面对一个受限的规范制度时,投资方可能必须为了满足合规性而妥协其对外直接投资决策。

此外,对外直接投资的决策也依赖于决策制定者的认知能力。

决策制定者的认知会受到相同或相似制度环境下其之前行为的影响。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它们中的大部分只有有限的对外直接投资经验,也没有制度化。

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可能没有一个清晰的最佳方式可以参照,因而他们的对外直接投资决策不会被认知习惯所严重影响。

于是,传统的制度基础观点在研究中国企业时将遇到挑战。

此外,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母国的制度环境,却忽略了母国政府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直接影响。

当我们研究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时,应当考虑到政府对这些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保持着重大的影响。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激励或者政府管制下的对外直接投资方案批准体系,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决策可以直接地,或间接地被不同阶层的政府所影响。

因而,当现有的制度基础观点应用于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研究时,它们需要扩展,应当包括东道国与母国双方的制度环境,以及东道国与母国政府对企业的影响。

(四)战略行为理论战略行为理论认为一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是为它的战略行为服务的,既要实现利润最大化,保持企业灵活性,也要帮助企业获取更好的市场地位,或是帮助企业实现全球协同效应与其它全球战略动机。

有学者指出,为了实现企业的全球战略目标,企业各业务单元的紧密协作变得日益重要。

这一理论提出的理念与中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相关度较高,因为这些企业走出国门多是为了追求不同的战略目的。

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效率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所不同的是,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更多的是为了实现市场寻求与资产寻求的目的旧J。

对于市场寻求动机,中国企业可能通过对海外市场进行投资,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市场进行投资来利用母国的低成本生产这一竞争优势。

而关于这种类型的对外直接投资曾有学者指出:如何使企业的资源与环境相匹配,如何实现企业的战略适合将成为这类投资的关键问题。

合适的对外投资决策能帮助企业实现与东道国行业环境的战略适合。

对于资产寻求动机,中国企业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作为“跳板”来获取所需资产。

此外,中国企业可能也会寻求全球导向下的特定战略动机,比如为进一步的全球扩张做准备或者改善现有海外业务的全球竞争地位。

由于这些战略动机的实现可能需要单个海外子公司放弃部分短期利益来为整个集团的战略目标服务,因此如果母公司对海外投资维持有效的控制,则使得这些战略目标更好地实现。

战略行为理论假定,战略适合和战略目标都影响着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决策。

但是战略适合和战略目标这两类因素可能对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决策有着不同的影响。

正如上文所讨论的,战略适合对市场寻求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很重要,而对以全球战略为导向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寻找资产型的对外直接投资来说,战略目标是关键。

因此,当运用战略行为理论研究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时,研究者们面对的挑战在于分析战略适合和战略目标的相对重要性,并关注其中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决策具有支配影响力的方面。

(五)其他理论(1)议价能力理论议价能力理论认为,现实中的对外直接投资决策是由投资方的偏好性以及投资方与东道国政府谈判的结果来共同决定的。

基于投资方与东道国政府各自的议价能力,双方的议价过程将导致一个双方都接受的合规的结果。

从某种意义上说,议价过程就是投资方实现在东道国的制度合规的过程,而这又与制度基础观点中的规制类型有较高的契合度。

(2)国家文化理论国家文化理论则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与决策制定者的国家文化背景联系起来。

管理者在管理与自身具有相似文化背景的企业时往往更为得心应手,因为他们对这类企业可进行更为有效的控制。

国家文化理论假定文化会由于国别差异而出现系统性差异,而个人会受到他所处文化的影响。

这一理论与制度基础理论中的认知型类别有较高契合度,因为两者都认为个人会受到社会中已建立的认知结构的影响。

(3)决策制定过程模型决策制定过程模型是建立在对外直接投资决策须被认为是一种多阶段的决策制定过程这一核心假设上的。

在决策制定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比如:外国市场进入的目标,现有环境,以及相应的风险与成本,与决策制定者和决策任务的特征相关的因素。

【参考文献】[4] 吴暑震. 中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分析和改善研究[D]苏州大学, 2002 .[5] 李春峰. 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的对外贸易[D]湘潭大学, 2002 .[6] 毛中根. 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产业组织[D]湘潭大学, 2002 .[7] 陈华. 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2 .[8] 乔晶.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 200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