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下肢骨折牵引术后的观察与护理

合集下载

骨牵引患者的护理

骨牵引患者的护理

骨牵引患者的护理骨牵引是通过骨骼穿入一枚钢针,而后通过钢针直接牵引该骨,以起到纠正骨折端重叠,减轻上位关节的压力或者是松弛软组织等作用。

在骨科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

骨牵引的病人是年纪大或是体质不适合做手术的病人,一般牵引的位置是股骨,股骨粗隆,或是髋臼骨折的病人.骨牵引患者因长期卧床,活动受限,身体各部位活动功能和代谢情况均有减退,从而发生并发症。

因此,在护理方面的工作尤其重要。

以下是我们在多年临床护理中的体会。

1 术前护理1.1 做好心理护理让骨牵引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病情,耐心向患者说明牵引的目的、注意事项、方法,告知病人骨质内部没有神经,是不会感觉到疼痛的。

消除病人恐惧心理,给患者一种安全感、信任感,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1.2 皮肤准备将穿刺部位皮肤彻底清洗干净,仔细备皮后常规消毒皮肤。

2 术后护理2.1 保持持续有效的牵引,要使头、颈、躯干与牵引绳在一条直线上。

2.2 骨牵引针的两端应套上木塞或胶盖小瓶,保持牵引针眼处清洁、干燥,每日用75%酒精滴针眼处2次,预防感染。

2.3 保持肢体功能位,注意保暖,每日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及足下垂。

2.4 观察肢端的血液循环,如肢端皮肤颜色、温度,桡动脉波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5 定期测量被牵引肢体的长度,与健侧肢体进行对比,防止过牵。

持续牵引超过8周更换牵引针。

3 注意事项3.1 注意牵引绳、滑轮、牵引锤是否起到有效的牵引作用,牵引绳不可随意放松或受压,保持牵引绳在滑车内,牵引重量根据病情加减,保持牵引锤悬空,不可着地或靠于床架上。

告诉病人及其家属不能擅自改变体位,不能自己增减重量,否则造成牵引失败而影响治疗。

3.2 注意预防足下垂,下肢牵引时,应在膝外侧垫棉垫,防止压迫腓总神经。

行胫骨结节牵引时,要准确定位,以免误伤腓总神经。

如病人出现足背伸无力,则为腓总神经损伤的表现,应及时检查去除致病原因。

平时应用足底托板或砂袋将足底垫起,以保持踝关节于功能位。

股骨粗隆间骨折行骨牵引术后家庭康复护理

股骨粗隆间骨折行骨牵引术后家庭康复护理

股骨粗隆间骨折行骨牵引术后家庭康复护理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的一种髋部外伤,主要骨折部位发生在粗隆间,一般此类患者愈合较为良好,所以此部位一般容易形成骨性骨痂。

受伤的患者主要是受外界暴力因素导致,导致大腿局部出现疼痛、肿胀以及压痛和功能障碍,患者大腿皮肤表现为青紫,伤肢有短缩以及移位等情况,患者一般受伤的那一侧肢体会外展外旋,严重的会达到90度。

所以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医治,在治疗后其护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家庭护理。

1.股骨粗隆间骨折行骨牵引术后有哪些家庭康复护理?患者在接受手术后会在医院接受观察,观察期间若患者并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可回家休养,但回家进行康复护理会出现一些新的护理问题,因此护理人员要开展健康护理讲座,让患者及其家属学会如何护理和正确护理,具体的家庭康复护理措施如下:1.心理护理:患者常常会担心预后情况不好,从而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影响子女工作,成为家庭的负担,从而在生活中沉默不语,精神高度焦虑,当想到这些的时候还会默默流泪。

在此时家属要观察患者的日常行为,并及时进行沟通交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疏导,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

2.牵引护理:此护理是整个护理过程中重要部分之一,要保证患者每次牵引的有效性,出院前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牵引时其方向,牵引力的大小,并告知患者和家属不可随意增加和减轻牵引的重量。

每次患者在进行牵引的时候,家属可在旁边进行监督,为了防止患者的患肢出现畸形的情况,应让患者骨盆放正,让患肢外展保持中立位置。

患者在进行牵引前家属应使用消毒工具对牵引针进行有效消毒,主动询问患者在牵引过程中是否出现异常,若出现异常应第一时间打电话向专业医师咨询。

3.皮肤护理:进行手术后患者会长期卧病休息,长此以往就很容易引发压力性损伤,为避免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家属一定要对患者定期进行翻身,注意不可让患肢受到重力,避免诱发二次伤害。

在日常生活中家属不可对骨骼隆起处皮肤和发红的皮肤进行按摩,避免加重皮肤损伤。

骨折后患者的观察和护理要点

骨折后患者的观察和护理要点

骨折后患者得观察与护理要点骨折后患者得观察:1精神、情绪、饮食、睡眠、营养状况、大小便及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2 外固定情况外固定装置就是否有效,夹板松紧度就是否适宜,石膏有无断裂、石膏筒内肢体就是否松动或挤压、牵引重量就是否适宜、牵引滑轮就是否灵活、牵引锤就是否落地等。

3疼痛①了解疼痛得性质及程度,确定引起疼痛得病因。

②观察发生疼痛时病人得状况及伴随症状,观察全身及局部情况,检查有无发热、水肿、出血、感觉异常、放射痛、意识障碍等体征。

③通过应用缓解疼痛得有效方法,如制动肢体、矫正体位、解除外部压迫等进一步确定引起疼痛得原因。

4体位体位就是否正确,肢体就是否按治疗要求摆放与固定;患肢外固定处与身体受压处皮肤有无红肿、水疤、破溃,有无胶布过敏反应,骨牵引针孔有无红肿、脓液渗出。

5 手术后病人除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外,伤口有无渗血、出血及感染征象;功能锻炼后得反应锻炼时就是否伴有疼痛及疼痛得性质,就是否伴有肿胀、麻木等不适肢体远端得感觉、运动及血液循环情况生命征变化,颅脑、胸、腹部症状与体征观察患肢肌群与关节得形态与功能状况,定期X线复查、治疗原则:三大原则:复位、固定、功能锻炼1、复位:解剖复位功能复位:(1)手法复位(2)手术复位2、固定: (1)小夹板固定(2)石膏绷带固定(3)持续牵引固定:皮牵引,骨牵引(4)手术切开内固定(5)经皮穿针外固定器护理要点:1心理护理骨科患者多为意外损伤所致,突然使其强迫性卧位,生理与心理上都难以接受,传统得护理有时难以满足患者得需求。

除了满足患者得治疗与生理需要外,加强心理护理就是非常必要得,及时调节患者得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全过程,尽快得到康复。

护理人员要及时发现病人得心理变化,采取适当得护理措施,给与全面、细致得健康指导,恰当得劝说与解释,以改变病人得认识方式。

帮助病人适应新得生活环境、帮助病人建立良好得人际关系、2饮食营养护理绝大部分骨折患者虽无内脏损伤,但由于经历了创伤或手术得打击,终日卧床,运动减少,扰乱了原先得生活规律,往往食欲下降,不想吃东西。

[下肢骨牵引的护理]下肢骨牵引患者的护理

[下肢骨牵引的护理]下肢骨牵引患者的护理

[下肢骨牵引的护理]下肢骨牵引患者的护理骨牵引法是用不锈钢针穿入骨骼,通过牵引钢针直接牵拉到骨骼。

牵引术是骨科重要的简便有效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应用范围广,既有复位又有固定作用。

下肢牵引通常的穿针部位有胫骨结节牵引、股骨髁上牵引、跟骨牵引。

在牵引过程中常常会发生许多并发症,如果护理不当会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因此,科学有效的正确的牵引方法及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

总结我科2008年3月~2008年8月130例下肢骨折牵引病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30例,男90例,女40例。

年龄18~92岁,股骨颈骨折40例,粗隆间骨折42例,骨盆骨折18例,股骨干骨折30例。

2护理体会2.1心理护理牵引患者被动体位,活动受限,往往有一定的思想压力,焦燥不安。

护士应主动与患者谈心,主动与病人交谈,掌握思想变化,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和家属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交接班制度,每班注意观察患肢远端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及足趾活动情况,如发现肢端皮肤颜色青紫,温度下降,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肢体疼痛、麻木,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2.3保证正确的牵引位置为保持反牵引,皮牵引抬高床尾10~15cm,骨牵引抬高床尾20~25cm。

2.4为保持牵引的效能,经常检查有无阻挡牵引的情况,并及时矫正①被服、用物不可压在牵引绳上。

②牵引绳不可脱离滑轮,牵引线绳与患肢在同一轴线上。

③在牵引过程中,身体过分的向床头、床尾滑动,以致头或脚抵住了床头或床尾栏杆,而失去身体的反牵引作用,应及时纠正。

④牵引的重量是根据病情决定,不可随意放松或减轻。

牵引重量应保持悬空,如坠落在地上或触靠床栏上,都会失去牵引作用,也应及时矫正。

2.5预防并发症2.5.1 预防褥疮牵引病人由于长期仰卧,骶尾部、足跟等部位受压过久易产生褥疮,因此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褥清洁、平整、干燥,骶尾部可垫水垫,水垫每隔2小时更换一次。

下肢骨牵引的护理

下肢骨牵引的护理

牵引不足的并发症及处理
总结词
牵引不足可能导致骨折端对位不良,影响愈合。
详细描述
如果牵引力度不足,无法克服骨折端的短缩、成角或旋转畸形,可能会导致骨折 端对位不良,影响骨折的正常愈合。这种情况下,需要重新调整牵引力度,并考 虑采取其他治疗措施如手术。
其他并发症及处理
总结词
下肢骨牵引可能引起其他并发症,如感染、皮肤溃疡等。
康复。
注意事项
告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 牵引部位,避免剧烈运动和重物 压迫,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和康复

03
下肢骨牵引的并发症及处理
牵引过度的并发症及处理
总结词
牵引过度可能导致骨折端分离或再移位,影响愈合。
详细描述
如果牵引力度过大,超过了骨折端稳定所需的力度,可能会导致骨折端分离或 再移位,影响骨折的正常愈合。这种情况下,需要重新调整牵引力度,确保骨 折端稳定。
关节脱位
对于无法手法复位或闭合复位效果不 佳的下肢关节脱位,如髋关节脱位、 膝关节脱位等,可采用下肢骨牵引进 行治疗。
下肢骨牵引的禁忌症
严重骨质疏松
感染
对于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由于骨骼质量 较差,容易发生骨折或牵引针松动等现象 ,不宜采用下肢骨牵引。
下肢骨牵引部位存在感染或皮肤破损等情 况,不宜进行牵引治疗,以免加重感染或 损伤。
肿瘤
其他疾病
下肢骨骼存在肿瘤或转移性肿瘤等情况, 不宜进行牵引治疗,以免加重病情或引起 疼痛。
如严重心肺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 疾病患者,需谨慎评估是否适合进行下肢 骨牵引治疗。
02
下肢骨牵引的护理要点
牵引前的准备
01
02
03
评估患者情况
了解患者的病情、年龄、 体重、牵引部位等基本情 况,以便选择合适的牵引 方法和工具。

骨折老人护理常识

骨折老人护理常识

骨折老人护理常识
骨折老人的护理常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心理护理:老年人骨折后,由于疼痛、行动不便等原因,可能会感到焦虑、恐惧、沮丧等情绪。

因此,家属需要给予老人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2. 营养支持:骨折后,老年人需要摄入足够的营养来促进伤口愈合和骨折恢复。

建议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摄入,如瘦肉、鱼、蛋、奶、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或刺激性食物。

3. 保持卫生:老年人骨折后需要长期卧床,容易导致褥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因此,家属需要定期为老人更换床单、被套等床上用品,保持床铺整洁干燥。

同时,要协助老人进行深呼吸、咳嗽等动作,预防肺部感染。

4. 功能锻炼:在骨折恢复期间,适当的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

家属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协助老人进行关节活动、肌肉锻炼等康复训练。

但要注意避免过度锻炼导致损伤。

5. 安全防护:老年人骨折后行动不便,容易摔倒或受伤。

因此,家属需要为老人提供安全的环境和设施,如安装扶手、使用防滑垫等。

同时,要注意老人的行动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件。

总之,骨折老人的护理需要综合考虑心理、营养、卫生、功能锻炼和安全防护等方面。

家属需要耐心细致地照顾老人,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同时,也要关注老人的需求和感受,让他们感受到家人的温暖和关爱。

老年人骨折护理措施

老年人骨折护理措施

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护理:老年骨折患者可能会因为疼痛、恐惧、焦虑等心理
问题而影响康复,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态,
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2.疼痛护理:老年骨折患者会感到不同程度的疼痛,护理人员应
该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原因进行适当的处理,如药物止痛、
物理治疗等。

3.康复护理:在医生的指导下,护理人员应该协助老年患者进行
适当的康复训练,如关节活动、肌肉锻炼等,促进骨折愈合和
功能恢复。

4.饮食护理:老年骨折患者的饮食应该以营养丰富、易于消化为
主,如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同时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便秘。

5.安全护理:老年骨折患者可能会有行动不便等问题,护理人员
应该注意防止患者跌倒、摔伤等意外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的
安全。

总之,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心理、生理、饮食、安全等方面,全面关注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牵引术后的主要护理措施

牵引术后的主要护理措施

一、概述牵引术是骨科治疗骨折、脱位、畸形等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术后护理对于患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牵引术后的主要护理措施。

二、护理目标1. 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 保持牵引的有效性;3.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三、护理措施1. 心理护理(1)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情绪;(2)向患者讲解牵引术的原理、过程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3)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 牵引装置护理(1)保持牵引装置的清洁、干燥,防止感染;(2)检查牵引装置是否牢固,如有松动、脱落,及时报告医生;(3)保持牵引绳、滑轮、牵引锤等部件的清洁,防止锈蚀;(4)根据病情调整牵引重量,避免过重或过轻。

3. 皮肤护理(1)保持牵引部位的皮肤清洁、干燥,防止感染;(2)定期检查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3)对于牵引部位受压较重者,应定时更换体位,减轻压力;(4)如有皮肤破溃、压疮等,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4. 肢体功能锻炼(1)指导患者进行肌肉等长收缩活动,预防肌肉萎缩;(2)鼓励患者进行关节活动,保持关节活动度;(3)病情允许时,指导患者进行全身性活动,如扩胸、抬起上身等;(4)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锻炼方案。

5. 呼吸道护理(1)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预防肺部感染;(2)每2小时改变体位1次,防止呼吸道分泌物淤积;(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

6. 肠道护理(1)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2)观察患者大便情况,如有便秘,及时采取措施;(3)病情允许时,指导患者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肠道蠕动。

7. 生活护理(1)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进食、洗漱、如厕等;(2)保持病房整洁、舒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根据患者需求,提供心理、生活等方面的支持。

8. 并发症护理(1)皮肤破溃、压疮: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如局部换药、减压等;(2)肺部感染: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预防感染;(3)深静脉血栓:指导患者进行下肢活动,预防血栓形成;(4)褥疮:定时更换体位,减轻压力,预防褥疮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下肢骨折牵引术后的观察与护理
标签:下肢骨折;牵引术
老年人应激能力和抗病能力均差,内环境不宜维持平衡,易导致并发症。

根据老年人的这些特点,制定实施可行的护理措施,无并发症发生,可治愈出院。

笔者对其护理体会浅谈如下。

1密切观察患者的血运情况
老年患者血液循环功能差,加上牵引,特别是皮肤牵引患者,可因绷带缠绕过紧而致血循环障碍,如出现肢端青紫肿胀、发凉、麻木、疼痛、运动障碍,应查找原因,同时松解绷带减压观察,应警惕缺血性肌肉挛缩的发生。

2注意牵引的位置角度及重量
老年性患者疼痛阈降低,对疼痛的敏感性增强。

有的因忍受不了剧痛而不配合治疗。

护理人员要多注意观察牵引力与对抗牵引力是否平衡,如托马氏架上端之环是否顶在坐骨结节处,牵引绳是否脱离滑车。

牵引位置角度重量是否合适等,行皮肤牵引的胶布是否滑脱,绷带是否松解、脱位、皮肤有无水疱或炎症等情况,发生问题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3预防褥疮
这一点对老年性患者尤为重要,因老年人血管硬化,弹性降低,长期卧床持续牵引不能改变体位,使活动受限,尤其是骨盆悬吊牵引患者,注意大便时不应放松悬吊牵引带,便后协助患者进行卫生处理,不使尿和粪便沾湿床单和被褥,而使皮肤受潮。

另外,对受压部位的皮肤,经常用滑石粉或50%红花油按摩,做到及时更换床单、衣物,清洁皮肤,以防止褥疮的发生。

4调节饮食
老年人整个消化机能降低,胃肠蠕动减慢,要鼓励患者多吃高维生素的食物,以防止便秘,同时要求患者多饮水,预防泌尿系感染和结石。

5加强锻炼
为防止老年人的肌肉萎缩与关节僵硬,应指导患者做有规律的功能锻炼。

如主动或被动活动踝关节、趾关节等,并注意加强股四头肌的功能锻炼。

6预防呼吸道感染
鼓励患者做“深呼吸”运动,经常拍打背部,防止呼吸道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