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所有人物的简介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中所有人物的简介

三国演义中所有人物的简介

三国演义中所有人物的简介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三国演义》中所有人物的简介1.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

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

但《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

2.刘备: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

3.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着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

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

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

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

4.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有人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

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

生活节俭,不好华服。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

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5.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

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

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

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千古风流人物”,成了《三国演义》中蒙受最大冤屈的人物。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简介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简介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简介《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有成就的历史小说,始于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展现了公元184年到280年间的历史风云画卷。

作者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1、姓名:刘备,字玄德。

性格特点:为人忠厚,知人善任,宽仁爱民、信义为上、狡诈、有心计,是“圣君”的代表。

精彩情节:A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

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

当时,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

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

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

B三英战吕布,董卓得知华雄被杀,便领大军与盟军大战于虎牢关。

吕布勇不可挡,接连杀败八路诸侯。

一天,吕布又来挑战,北平太守公孙瓒大怒,迎战吕布,没几个回合便败下阵来。

张飞截住吕布连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

关羽见张飞不能取胜,便上前来助战,刘备见两个弟弟战不下吕布,也挥动双股剑上前助战,终于将吕布打败了。

C煮酒论英雄,刘备为了防备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

曹操为了探听刘备的心志,就在梅青之时邀饮酒,请其指出当世英雄。

刘备列举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障、张绣、张鲁、韩遂等人为英雄,曹操一一加以否定。

最后指着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刘备闻言吓得手中匙著落于地下,恰好雷声大作,刘备借惧雷掩饰过去。

“煮酒论英雄” 中曹刘的对话充分反映了二人性格:曹操咄咄逼人的谈吐体现了他诡诈阴鸷、骄横霸气的性格,同时也展示了一个政治家的踌躇满志与高瞻远瞩;刘备立志复兴汉室但此时寄人篱下,所以在故作木讷中处处设防,在谈吐中步步后退,在危急时刻巧度难关,体现了他机智从容、大智若愚、韬光养晦。

D跃马过檀溪,蔡夫人早对刘备怀有戒心,当他听到刘备反对刘表立幼子为继承人时,就对刘备起了杀心,遂与弟蔡瑁密谋,以刘表的名义在襄阳设下“鸿门宴”,请刘备赴会。

三国演义中所有人物的简介

三国演义中所有人物的简介

三国演义中所有人物的简介1.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但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2.刘备: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3.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着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4.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有人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5.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千古风流人物”,成了三国演义中蒙受最大冤屈的人物;6.鲁肃: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乎就全是杜撰了;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7.张飞: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五千精骑,入川义释严颜,分定州县,率精兵万多人,败张合大军,刘备称王后,拜为右将军,称帝后,拜为车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221年为替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五十五岁;8.赵云:赵云戎马一生,骁勇善战,胆略过人,刘备称其一身是胆,军士呼其虎威将军;赵云见识卓远,清楚认识到吴蜀关系为唇齿相依,力主维护孙、刘联盟;为人刚毅谨细,诸葛亮对其德行十分赞赏;赵云为国,不被天姿国色所迷,为民,不为良田豪宅所动,时人与后人皆敬其德;9.郭嘉:曹操帐下第一谋士,才华横溢,放荡不羁,不修边幅,爱嗑药在那个时代真正的属于离经叛道的典型了但其军事才华却是有目共睹的;10.贾诩:曹操五大谋士之一,深谙保身之道,三国局面的真正缔造者,军事才能卓着;11.吕布:英勇善战,所向披靡,不过他有勇无谋,经常背叛家主,是“三姓家奴”,不听将言,只听妻言,最终被缢于白门楼;12.姜维:姜维对家人母亲非常孝顺,英勇武艺可以跟赵云匹敌,智谋神算可以暗算诸葛亮,文武全才,英俊相貌,忠义二全,被诸葛亮重视,因此诸葛亮死前让姜维得到诸葛亮的真传;13.张辽:是个有勇有谋的人,对军事有很大研究,义气够大,忠义皆有,对主公衷心耿耿,原来是吕布手下,后来投曹操;曹操对他非常看好,对人不强求,战场上不顾儿女私情,和关公要好,义气相投.14.典韦:典韦的描写多为侧面,单挑战役不多;然对其描写十分细致,人皆叹服其勇,而三国的武力排名又以民间喜好为基础;还有一点,正是因为他英年早逝,人们对他有许多惋惜与期许;15.马超:马超作为刘备手下着名的大将,有一定的方略;例如曹操召马腾入京,超曾劝其不可轻入静观其变,马腾不听;曹操渡河时他曾识破曹操欲断本军后方的计策;16.许褚:典韦死后曹操的王牌;力大无比,能掣二牛尾倒行百步,勇猛好战,人称“虎痴大将军”;许褚忠心,无论形势多么危急他总是第一个冲出来,救了曹操无数次;17.黄忠:忠早年为刘表帐下中郎将,后随刘表之子刘琮降曹,镇守长沙;老将军以70高龄位列“五虎上将”,实至名归;18.姜维:三国猛将中最有智谋的一位;姜维自幼博览群书,兵法武艺,无所不通;奉母至孝,郡人敬之;后为中郎将,就参天水郡军事;19.甘宁:甘宁甘兴霸,东吴第一猛将;水贼出身,使一口牙刀,有气力,号游侠;20.卫继:继敏达夙成,学识通博,进仕州郡,历职清显;忠笃信厚,为众所敬;21.曹丕:作为一个统治者,曹丕是个有一定胆识、谋略,又工于心计的人;他更是一个为了权力不择手段,残害手足之人;22.刘禅:后主刘禅是一个无才无德、昏庸孱弱的庸人;他只知道享乐,不思进取,无所作为;不辨是非,听信谗言,最后落得一个被天下人耻笑的下场;23.陆逊:他是一位足智多谋、有着高超军事才能的统帅;治国安邦有方,深得百姓爱戴;24.王允:一个东汉末年少有的忠贞节烈之士;胆识过人,有勇有谋的贤臣;25.杨修:为人聪慧,才思敏捷,博闻强记;恃才放旷,爱卖弄学问,最后被曹操所杀;26.董卓:凶狠残暴,毒茶百姓的乱世奸臣;他独揽大权,篡汉自立,贪欲无度,飞扬跋扈;气量狭小,性格保利之人;27.袁绍:骄纵自负,遇事武断又缺少谋略对的人;他还生性多疑,遇事不决,根本听不进忠臣之言;28.魏延:魏延称得上是一位武功高强的大将,但是他轻敌狂妄,行事鲁莽;他还居功自傲,听不进劝阻,追逐名利;不服从调遣,擅自做主,常有反心;29.司马懿:雄才大略,才智过人的一位将领;他又是一个善用权谋,阴险毒辣的封建政治家典型形象;30.孙权:孙权称得上是一位有才智谋略的统帅,他还十分善于招揽和任用人才,具有忍辱负重,能伸能屈的坚韧品质;31.马稷:熟读兵书,有一定的谋略和才识,但他只读死书,不懂得实践;且骄傲自满,狂妄轻敌,刚愎自用,听不进任何意见,最终只能酿成大祸;。

《三国演义》人物介绍笔记

《三国演义》人物介绍笔记

《三国演义》人物介绍笔记一、刘备。

1. 基本信息。

- 字玄德,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他自称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室宗亲。

2. 性格特点。

- 仁德宽厚。

他非常注重百姓的安危,在当阳长坂坡之战时,即使面临曹操追兵的危险,也不忍舍弃跟随他的百姓。

例如,他曾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重义气。

他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三人情同手足,终生不渝。

关羽被东吴杀害后,他不顾诸葛亮等大臣的劝阻,执意伐吴,为关羽报仇。

- 坚韧不拔。

刘备一生坎坷,早期四处奔波,寄人篱下,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兴复汉室的理想。

他从一个卖草鞋的小贩逐步发展成为一方诸侯,建立蜀汉政权。

3. 主要事迹。

- 桃园结义。

与关羽、张飞在涿郡张飞庄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从此三人开始了共同的事业。

- 三顾茅庐。

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去,诸葛亮外出未归;第二次去,又未见到;第三次去时,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恭敬地在门外等候,直到诸葛亮醒来。

诸葛亮被他的诚意所打动,于是出山相助,为刘备制定了三分天下的战略规划。

- 建立蜀汉。

刘备在诸葛亮、关羽、张飞等文臣武将的辅佐下,先占据荆州,后进取益州,再从曹操手中夺取汉中,于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二、诸葛亮。

1. 基本信息。

-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2. 性格特点。

- 足智多谋。

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在赤壁之战中,他巧妙地运用智谋,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借东风等一系列操作,最终促成孙刘联军大败曹操。

- 谨慎。

诸葛亮做事非常谨慎,他六出祁山北伐中原时,每次进军都考虑周全。

例如,在街亭之战中,他深知街亭战略地位重要,虽然马谡主动请战,但他还是再三叮嘱马谡要当道扎营,并且安排了王平辅助马谡,还准备了后手以防万一。

三国演义英雄人物简介

三国演义英雄人物简介

三国演义英雄人物简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绘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的故事。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英雄人物,他们的故事被后人传颂不已。

下面就来简单介绍一些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

刘备(Liu Bei):刘备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仁德之君”。

他是汉室宗亲,自幼直率,爱民如子。

曾拜张修就学,结识关羽、张飞两位出色的将领,后来成为英雄好汉。

刘备在演义中展现出了仁义之心,与张飞、关羽结拜为兄弟,建立蜀汉,对抗曹操。

他的形象深受人们喜爱,被誉为仁义之君。

关羽(Guan Yu):关羽是刘备帐下的大将,手持青龙偃月刀,武艺高强,曹操敬视有加。

关羽义气为先,生性忠诚,武艺高强。

他在演义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多次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武圣”。

关羽的形象堂堂正正,受人爱戴,被誉为忠义之士。

张飞(Zhang Fei):张飞是刘备帐下的另一位大将,手持丈八蛇矛,勇猛无比。

张飞性格豪爽,为人义气,与刘备、关羽结拜为兄弟。

他在演义中表现出了强悍的战斗力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多次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翼德”。

张飞的形象是一个忠义的猛将,深受人们喜爱。

曹操(Cao Cao):曹操是三国演义中的反派角色,出身寒微,奋发向上,成为统一北方的强大军阀。

曹操智谋过人,善于用兵,博采众人之长,建立了强大的势力。

曹操在演义中表现出了雄才大略和冷静果断的一面,被描绘成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的形象深受人们的瞩目,成为了三国演义中的一个重要人物。

关平(Guan Ping):关平是关羽的儿子,继承了父亲的武艺和义气。

关平聪明机敏,武艺高强,在演义中多次立下赫赫战功。

他与父亲关羽一起为蜀汉效劳,被封为“当阳侯”。

关平是一个忠义的将领,被誉为武勇之士。

黄忠(Huang Zhong):黄忠是蜀汉的一位老将,曾经是孙坚的部将,后来投奔刘备。

黄忠武艺高强,箭术精湛,在演义中多次立下赫赫战功。

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考点知识点梳理归纳(主要人物简介、常识知识点及练习)

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考点知识点梳理归纳(主要人物简介、常识知识点及练习)

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考点知识点梳理归纳主要人物简介及结局蜀国:1: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又称先主,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

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

刘备的优点主要于是善于用人,善于团结各方人士。

而缺点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好感情用事;二是不能区分主次矛盾。

2: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 ),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3:关羽(160-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赤壁之战后,关羽留守荆州。

东吴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

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

4: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

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

因为父亲姜冏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

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祎死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姜维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却被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

后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

吴国:1: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完整版)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和事迹简介

(完整版)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和事迹简介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简介《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有成就的历史小说,始于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展现了公元184年到280年间的历史风云画卷。

作者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1、姓名:刘备,字玄德。

性格特点:为人忠厚,知人善任,宽仁爱民、信义为上、狡诈、有心计,是“圣君”的代表。

精彩情节:A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

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

当时,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

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

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

B三英战吕布,董卓得知华雄被杀,便领大军与盟军大战于虎牢关。

吕布勇不可挡,接连杀败八路诸侯。

一天,吕布又来挑战,北平太守公孙瓒大怒,迎战吕布,没几个回合便败下阵来。

张飞截住吕布连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

关羽见张飞不能取胜,便上前来助战,刘备见两个弟弟战不下吕布,也挥动双股剑上前助战,终于将吕布打败了。

C煮酒论英雄,刘备为了防备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

曹操为了探听刘备的心志,就在梅青之时邀饮酒,请其指出当世英雄。

刘备列举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障、张绣、张鲁、韩遂等人为英雄,曹操一一加以否定。

最后指着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刘备闻言吓得手中匙著落于地下,恰好雷声大作,刘备借惧雷掩饰过去。

“煮酒论英雄” 中曹刘的对话充分反映了二人性格:曹操咄咄逼人的谈吐体现了他诡诈阴鸷、骄横霸气的性格,同时也展示了一个政治家的踌躇满志与高瞻远瞩;刘备立志复兴汉室但此时寄人篱下,所以在故作木讷中处处设防,在谈吐中步步后退,在危急时刻巧度难关,体现了他机智从容、大智若愚、韬光养晦。

D跃马过檀溪,蔡夫人早对刘备怀有戒心,当他听到刘备反对刘表立幼子为继承人时,就对刘备起了杀心,遂与弟蔡瑁密谋,以刘表的名义在襄阳设下“鸿门宴”,请刘备赴会。

三国演义人物简介

三国演义人物简介

1.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养祖父是宦官曹腾,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

三国中曹魏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本为东汉丞相,后为魏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

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有着超人的领袖才能,任人为贤。

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

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曹操也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

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曹操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

许劭称其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陈寿评论曹操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主要事迹:1.白门楼杀吕布:吕布和曹操对峙,确实已经到了兵尽援绝的时候了,当时他是依靠下邳城高壁后,想要死守,可惜曹操决堤,水淹下邳,但是吕布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坚守,最后由于和自己内部的将领发生了矛盾,其它将领也认为吕布已经没有了希望才里应外合抓住了吕布。

曹操把吕布抓了。

刘备说要杀了好点,吕布说他会帮曹操打天下,曹操心动了。

刘备在边上离间说你忘了丁原跟董卓是怎么死的么。

然后曹操就把他给杀了。

2.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

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

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2. 司马懿(179-251),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温县)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中所有人物的简介
1.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

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

但《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

2.刘备: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

3.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着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

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

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

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

4.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有人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

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

生活节俭,不好华服。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

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5.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

但在《三
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

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

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千古风流人物”,成了《三国演义》中蒙受最大冤屈的人物。

6.鲁肃: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乎就全是杜撰了。

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

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

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7.张飞: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

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

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五千精骑,入川义释严颜,分定州县,率精兵万多人,败张合大军,刘备称王后,拜为右将军,称帝后,拜为车骑将军,封西乡侯。

公元221年为替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

临行前,因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五十五岁。

8.赵云:赵云戎马一生,骁勇善战,胆略过人,刘备称其一身是胆,军士呼其虎威将军。

赵云见识卓远,清楚认识到吴蜀关系为唇齿相依,力主维护孙、刘联盟;为人刚毅谨细,诸葛亮对其德行十分赞赏。

赵云为国,不被天姿国色所迷,为民,不为良田豪宅所动,时人与后人皆敬其德。

9.郭嘉:曹操帐下第一谋士,才华横溢,放荡不羁,不修边幅,爱嗑药!在那个时代真正的属于离经叛道的典型了但其军事才华却是有目共睹的。

10.贾诩:曹操五大谋士之一,深谙保身之道,三国局面的真正缔造者,军事才能卓着。

11.吕布:英勇善战,所向披靡,不过他有勇无谋,经常背叛家主,是“三姓家奴”,不听将言,只听妻言,最终被缢于白门楼。

12.姜维:姜维对家人母亲非常孝顺,英勇武艺可以跟赵云匹敌,智谋神算可以暗算诸葛亮,文武全才,英俊相貌,忠义二全,被诸葛亮重视,因此诸葛亮死前让姜维得到诸葛亮的真传。

13.张辽:是个有勇有谋的人,对军事有很大研究,义气够大,忠义皆有,对主公衷心耿耿,原来是吕布手下,后来投曹操。

曹操对他非常看好,对人不强求,战场上不顾儿女私情,和关公要好,义气相投.
14.典韦:典韦的描写多为侧面,单挑战役不多。

然对其描写十分细致,人皆叹服其勇,而《三国》的武力排名又以民间喜好为基础。

还有一点,正是因为他英年早逝,人们对他有许多惋惜与期许。

15.马超:马超作为刘备手下着名的大将,有一定的方略。

例如曹操召马腾入京,超曾劝其不可轻入静观其变,马腾不听;曹操渡河时他曾识破曹操欲断本军后方的计策。

16.许褚:典韦死后曹操的王牌。

力大无比,能掣二牛尾倒行百步,勇猛好战,人称“虎痴大将军”。

许褚忠心,无论形势多么危急他总是第一个冲出来,救了曹操无数次。

17.黄忠:忠早年为刘表帐下中郎将,后随刘表之子刘琮降曹,镇守长沙。

老将军以70高龄位列“五虎上将”,实至名归。

18.姜维:三国猛将中最有智谋的一位。

姜维自幼博览群书,兵法武艺,无所不通;奉母至孝,郡人敬之;后为中郎将,就参天水郡军事。

19.甘宁:甘宁甘兴霸,东吴第一猛将。

水贼出身,使一口牙刀,有气力,
号游侠。

20.卫继:继敏达夙成,学识通博,进仕州郡,历职清显。

忠笃信厚,为众所敬。

21.曹丕:作为一个统治者,曹丕是个有一定胆识、谋略,又工于心计的人。

他更是一个为了权力不择手段,残害手足之人。

22.刘禅:后主刘禅是一个无才无德、昏庸孱弱的庸人。

他只知道享乐,不思进取,无所作为。

不辨是非,听信谗言,最后落得一个被天下人耻笑的下场。

23.陆逊:他是一位足智多谋、有着高超军事才能的统帅。

治国安邦有方,深得百姓爱戴。

24.王允:一个东汉末年少有的忠贞节烈之士。

胆识过人,有勇有谋的贤臣。

25.杨修:为人聪慧,才思敏捷,博闻强记。

恃才放旷,爱卖弄学问,最后被曹操所杀。

26.董卓:凶狠残暴,毒茶百姓的乱世奸臣。

他独揽大权,篡汉自立,贪欲无度,飞扬跋扈。

气量狭小,性格保利之人。

27.袁绍:骄纵自负,遇事武断又缺少谋略对的人。

他还生性多疑,遇事不决,根本听不进忠臣之言。

28.魏延:魏延称得上是一位武功高强的大将,但是他轻敌狂妄,行事鲁莽。

他还居功自傲,听不进劝阻,追逐名利。

不服从调遣,擅自做主,常有反心。

29.司马懿:雄才大略,才智过人的一位将领。

他又是一个善用权谋,阴险毒辣的封建政治家典型形象。

30.孙权:孙权称得上是一位有才智谋略的统帅,他还十分善于招揽和任用
人才,具有忍辱负重,能伸能屈的坚韧品质。

31.马稷:熟读兵书,有一定的谋略和才识,但他只读死书,不懂得实践。

且骄傲自满,狂妄轻敌,刚愎自用,听不进任何意见,最终只能酿成大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