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j海南五指山_山水绿世界政策解读及战略发展提案
五指山旅游发展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使五指山市的旅游业向全面、健康、快速、持续发展,依据国家《旅游规划通则》、《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乡规划编制办法》、《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五指山市旅游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本区域内的旅游区或旅游景点的规划,必须在本规划指导下编制。
凡在本区域内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开展旅游经营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本规划一经批准,政府行政部门应组织实施。
因发展需要做局部修改或补充完善的,须报市政府备案;涉及到旅游区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项目调整等重大变更的,必须报市人大常委会审查同意。
第四条本规划区的范围为五指山市所辖的7个乡镇,总面积1169平方公里。
第五条本规划期限为12年,即2009年——2020年,近期为2009——2010年;中期为2011年——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
第二章旅游资源分析评价第六条五指山市旅游资源具有康体养生福地、热带雨林宝地、黎苗文化圣地、山地休闲高地、红色旅游胜地、生态环境净地、社会文明佳地的总体特征。
第七条五指山市旅游资源类型涵盖了全国8个主类的全部类型,29种亚类资源,占全部31种亚类的93.6%,100种基本类型,占全部155种基本类型的64.5%,资源丰度较高,在全国、全省属于旅游资源相对丰沛城市。
第八条五指山市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历史文化价值很高,自然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组合配置较好,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市场前景广阔。
第九条在所调查的80个旅游资源单体中,五级资源有2个,五指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五指山黎苗风情;四级资源有五指山风景名胜区、海南民族博物馆、五指山热带雨林、初保原始黎村等4个;三级资源有25个,二级资源有35个,一级资源有14个,分别占总数的2.50%、5.00%、31.25%、43.75%、17.50%。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821号(经济发展类240号)提案答复的函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821号(经济发展类240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9.24•【文号】•【施行日期】2021.09.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区域经济开发正文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821号(经济发展类240号)提案答复的函你们提出的关于推进秦岭生态保护和环秦岭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
经商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文化和旅游部,现答复如下。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坐标,是我国南北方的气候分界线,是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所在地,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突出,区域战略地位重要。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秦岭时强调,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我委和有关部门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支持秦岭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和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共保、共建、共享、共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一、关于秦岭地区生态保护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委和有关部门坚持生态优先,在相关规划编制、国家公园设立、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推动有关省市形成共抓大保护的合力,提高秦岭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等功能与作用,筑牢国家生态屏障。
(一)加强秦岭地区生态保护规划引导。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在黄河、长江重点生态区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中,部署了秦岭相关地区的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并提出新整合设立秦岭、黄河口等国家公园。
我委会同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的《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及正在编制的《黄河重点生态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长江重点生态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生态环境部正编制的《“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专项规划》等,将秦岭有关地区分别列入黄河和长江流域重要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范围,研究提出了生态保护修复具体工程举措,积极协调相关支持政策。
海南房地产发展布局分析

海南房地产发展布局海南独特的自然资源与亚热带、热带气候环境、交通发展现况是组成海南房地产发展布局的重要因素,使海南形成今天资源导向型分布的地产格局,并且呈现轴式发展趋势:南北带动、两翼推进、发展中部。
具体划分如下:北部:海口区域南部:三亚区域东部:东海岸沿线西部:西海岸沿线中部:五指山、屯昌、保亭、琼中等地1、海口区域房地产发展特征:依托海南强势的旅游资源,结合自身优势城市配套,已逐步进入高速发展周期。
海口区域房产布局图小结:总体平稳,后势强劲,海口地产趋于成熟,年销售面积持续增加,地价、房价稳步上涨。
2、三亚区域房地产发展特征:三亚房地产近10年的高速发展,三亚市有湾区土地开发殆尽,东线湾区逐渐成熟,西线开发逐步展开。
三亚区域房地产发展主要是以三亚为中心,沿海着岸线,向两翼方向开发,形成了目前的“七湾一区”。
三亚市区小结:三亚由于旅游地产起步相较其他区域早,因此已经发展成为整个布局中的典范。
●三亚区域内的项目价格主要取决于海景资源,按照观海程度及距海距离,价格有很大差异;●三亚区域各湾区因为定位不同,主力客群有很大差异,因此项目产品亦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东北籍客户随着产品层次的拉升,所占比例逐步下降,高端度假产品主力客群以:北京、上海及江浙区域为主。
3、东海岸沿线房地产发展特征:东线滨海度假,以东线高速为串联,借助政府规划、优越条件,将自然资源转化为地产资源,重点集中于琼海(博鳌、嘉积、官塘)、万宁两区域,面积3576平方公里,占海南岛面积10.49%。
发展动线:自北向南节点式推进,起步较早。
琼海市:以博鳌为重点,发展商务、会议、度假地产代表项目:千舟湾、宝莲城、亚洲湾万宁市:主要以兴隆、神州半岛两大区域为重点发展旅游地产。
代表项目:神州半岛、华润石梅湾小结:随着由三亚、海口向南北推进的进程,以及东海岸线的优越的旅游资源,以及东环轻轨的开通和博鳌机场的建设,加之博鳌亚洲论坛、万宁神州半岛等大项目的带动,东海岸沿线将成为继三亚区域、海口区域之后又一重点发展区域。
五指山生态旅游康养产业发展硕士论文参考文献

五指山生态旅游康养产业发展硕士论文参考文献生态康养旅游作为康养旅游业发展的全新模式,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加快的背景下,面对自然环境污染越发严峻和健康养老等强烈需求,生态康养文化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建设革新的主要方向。
本文在了解生态康养文化旅游发展背景的基础上,根据其所表现出的开发原则及条件,分析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全面发展生态康养文化旅游产业。
关键词:生态康养;文化旅游;开发运行;优化;软实力引言在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中,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物质需求越来越高,此时的社会建设发展矛盾,已经从传统经济发展需求转移到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与不稳定不充分的发展环境中。
尤其是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由传统工业发展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难题,人类要想在可持续发展中获取更多资源,必须要在正确认识发展难题的基础上,加大对生态康养文化旅游发展的探索,并由此提出全新的发展对策。
1.生态康养文化旅游背景与原则1.1背景从本质上讲,生态康养更为注重人与自然的共生性,在一定范围内所利用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都要符合当前国家战略发展所提出的可持续理念,只有这样才能让人类在和谐稳定的生态环境中健康发展。
此时远离城市的污染和喧嚣,不仅能让人与自然在彼此尊重中和谐共处,而且可以真正实现生态康养文化旅游所提出的滋养生命和恢复健康的发展目标。
从康养视角下研究人类的需求层次可知,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养眼;第二,养身;第三,养心;第四,养性;第五,扬智;第六,养德。
在现如今建设发展中,康养旅游是要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多样化的人文活动等资源,将维护或促进身心健康看作主要发展目标,而后运用运动康体、休闲度假以及旅游观光等方式,全面引导城市居民形成修身养性、医疗康复以及强身健体等行为意识的全新旅游方式。
结合实践案例分析可知,生态康养文化旅游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养生活动,更不是俗称的养病,而是在坚持推广绿色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将生态和文化看作核心内容,将康养和旅游看作发展本质,在全面支持构建小康社会的同时,实现跨越性发展[1] 。
探索生态新路实现绿色发展

探索生态新路实现绿色发展作者:来源:《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18年第06期6月盛夏,海口五源河湿地公园附近,迎来了一批美丽的“客人”——成双结伴的栗喉蜂虎和蓝喉蜂虎鸟,正忙着筑巢安家、哺育幼鸟。
这群对栖息环境质量“挑剔”的夏候鸟,用翅膀为生态投了点赞票。
海南的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一笔既买不来也借不到的宝贵财富。
持续前进的动力来源于不断加压和对标更高标准,作为生态环境“优等生”的海南,已吹响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冲锋号,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一直在路上。
问题导向生态惠民端午节期间,在万宁市山根镇大石岭村,有不少游客慕名前来领略这一“美丽乡村”的风采。
我们村是不是很好看?美丽乡村,环境首先就要美。
”村民曾宪潘对来访者说。
让大石岭村保持整洁美丽的重要方法,隐藏在村里的垃圾收运设施和两处人工湿地里。
村子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都被它们“吃光滤净”。
据了解,目前,海南省已建成生活垃圾转运站228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22座、村庄垃圾收集点1.25万个,全省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8%以上。
同时,环境部门正制定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规划,统筹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计划今年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覆盖率达30%。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海南省瞄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系列环境短板,坚持问题导向,目的是解决长期累积的难题,强化生态环境建设与污染治理。
今年5月底,海南省公布了《海南省贯彻落实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以下簡称《方案》),对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的问题进行逐一回应。
在《方案》中,56个具体问题、172条整改措施清单,被明确要求一项一项整改,一项一项验收,一个一个销号,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
海南省动真碰硬的“环保风暴”一直在持续。
源头防治系统治理动真碰硬才会有成效,才能出成绩。
一个多星期前,被狠下治理功夫的海口美舍河,就收到了由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出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第一批专项督查成绩单——因治理良好,美舍河荣登“光荣榜”。
五指山市五指山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

(报审稿)
海南桓忠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二 0 一四年三月
项 目 名 称:
五指山市五指山河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
编制单位:海南桓忠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黄忠平 报告编写:王文、林道杰、王庆政、林莉欣 制 图:林道杰、林莉欣
五指山市五指山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
2 区域概况.................................................................................................9
2.1 自然环境概况 .....................................................................................................9 2.2 社会经济概况 ...................................................................................................15 2.3 五指山市城乡总体规划(2012-2030)...........................................................16 2.4 五指山市供水现状及主要问题 ........................................................................17 2.5 供水规划方案 ...................................................................................................20 2.6 水源保障性分析 ...............................................................................................21 2.7 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治理规划 ............................................................................22 2.8 饮用水水源地土地利用 ....................................................................................22 2.9 饮用水水源地基本情况 ....................................................................................24
海南岛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

海南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海南省国土海洋环境资源厅1999年8月项目名称:海南生态省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项目负责人:王如松,林顺坤课题名称:海南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课题负责人:欧阳志云主要研究人员:肖寒韩艺师王效科苗鸿肖燚程春满目录第一章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第一节地理与气候第二节自然资源与环境概况第三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趋势第四节社会经济状况第二章自然保护区现状分析第一节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和分布第二节政策、法规与管理第三节自然保护的成效第四节自然保护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三章规划指导思想、原则、方法与目标第一节规划指导思想第二节规划原则第三节规划目标第四节规划方法第四章土地利用与景观结构分析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特征第二节景观结构特征第五章生态系统重要性评价第一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第二节生态敏感性评价第三节生态重要性第六章自然保护区体系规划方案第一节自然保护区体系的总体框架第二节自然保护区体系规划分述第三节机构建设及基本建设规划第四节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第七章经费概算第一节基本建设经费概算第二节管理经费概算第三节总经费及渠道第八章保障措施第一节强化政策法规建设与执法管理第二节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第三节建立和推动自然保护区目标责任制第四节拓宽资金渠道、增强自养能力案例:海南自然保护区规划 1 第一章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第一节地理与气候海南省是我国的最南端省份,辖有19个市县及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及200多平方公里的海域,陆地主体海南岛地处北纬18°10′-20°10′,东经108°37′-111°03′,隔琼州海峡与大陆相望(图1。
全岛面积33920平方公里。
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3-25℃,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7-20℃,大于10℃年积温8200-9200℃,三分之二以上的地区年降水量达1600-2500毫米(图2,是我国最具热带气候特征的区域。
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3年—2020年)说明书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旅游发展委员会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2013.4目录第一章规划总论 (1)一、规划范围 (1)二、规划期限 (1)三、规划性质 (1)四、规划任务 (1)五、规划原则 (2)六、规划依据 (2)第二章规划背景 (5)一、宏观背景 (5)二、中观背景 (6)三、微观背景 (9)四、规划衔接 (11)第三章基础分析 (14)一、资源分析 (14)二、文化分析 (25)三、现状分析 (33)四、SWOT分析 (36)第四章市场分析 (40)一、市场特征 (40)二、市场定位 (43)三、专项市场 (45)四、市场预测 (49)第五章发展定位 (52)一、指导思想 (52)三、形象定位 (53)四、发展目标 (53)五、发展模式 (54)六、发展战略 (56)七、发展突破 (56)第六章空间布局与分区规划 (58)一、空间布局 (58)二、分区规划 (58)第七章产品规划 (114)一、指导思想 (114)二、产品现状分析 (115)三、产品体系 (117)四、特色产品 (122)第八章产业规划 (128)一、总体思路 (128)二、特色产业 (128)三、传统产业 (146)第九章交通规划 (155)一、总体思路 (155)二、交通现状 (156)三、旅游公路规划 (156)四、特色游线设计 (159)五、水路交通规划 (162)六、服务中心体系 (163)第十章环境保护 (165)一、指导思想 (165)三、重点举措 (166)第十一章营销推广 (175)一、营销目标 (175)二、营销推广口号 (176)三、营销策略 (177)四、节事活动策划 (178)第十二章保障措施 (181)一、组织保障 (181)二、规划保障 (181)三、政策保障 (182)四、土地保障 (182)五、资金保障 (182)六、民生保障 (183)七、人才保障 (183)第十三章投资运营与分期行动规划 (185)一、开发运营规划 (185)二、投资融资规划 (188)三、分期行动规划 (193)四、综合效益分析 (197)第一章规划总论一、规划范围陵水县行政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