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应用化学物化试题B
《物理化学》期未试卷B答案

《物理化学》期未试卷B 答案 共4 页 第1 页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化学与材料学院10级应用化学专业《物理化学》期末试卷B 答案注意事项:一、 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把正确选题项序号填入括号内 1. 1mol 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分别经绝热可逆压缩和绝热不可逆压缩都升温1K ,则两途径中均相等的一组物理量是 (C )A. W 、ΔU 、ΔpB. ΔU 、ΔH 、ΔVC. W 、ΔU 、ΔHD. W 、ΔU 、ΔV2. 理想气体在绝热可逆膨胀过程中,对系统的ΔH 和ΔS ,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B )A. ΔH > 0, ΔS > 0B.ΔH <0,ΔS =0C. ΔH < 0,ΔS > 0D. ΔH > 0,,ΔS = 03. 对一定量的纯理想气体,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B )A.V p T H T H ⎪⎭⎫⎝⎛∂∂=⎪⎭⎫ ⎝⎛∂∂ B.V T T U p U ⎪⎭⎫ ⎝⎛∂∂=⎪⎪⎭⎫ ⎝⎛∂∂ C.T T p U V H ⎪⎪⎭⎫ ⎝⎛∂∂=⎪⎭⎫ ⎝⎛∂∂ D.T H V H p T ⎪⎭⎫ ⎝⎛∂∂=⎪⎪⎭⎫ ⎝⎛∂∂ 4. 1 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由202.6 kPa 、11.2 dm 3的状态沿着p/T=常数的可逆途径变化到的101.3KPa 、22.4 dm 3状态,其ΔH 等于 (B )A. 5674JB.3404JC. 2269JD. 0J5. 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 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造出来的B. 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不引起其它变化是不可能的C. 一切实际过程都是热力学不可逆过程D. 功可以全部转化为热,但热一定不能全部转化为功6. 一定量的某理想气体起始温度为T ,体积为V ,该气体在下面循环过程中经过三个可逆过程:(1)绝热膨胀到体积为2V ,(2)等容变化使温度恢复到T ,(3)等温压缩到原来体积V 。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应化、化教专业《物理化学》期未试卷(B)答案

2008 —2009 学年 第 一 学期化学与材料学院2006级应化、化教(本科)专业《物理化学》期末试卷(B )题号 分数 一二三四(1) 四(2) 五(1) 五(2)五(3)五(4)五(5)总分 评卷人 复核人息 考 生 信 栏院(系) 班级 姓名 学号………………………………………………装……………………订……………………线……………………………………注意事项1、学生的院(系)别、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必须填写在考生信息栏内指定的位置。
2、学生在考试之前必须填写考试时间和地点。
3、答题字迹要清楚,并保持卷面清洁。
试卷类别: 开卷( )闭卷(√) 考试用时: 120 分钟考试时间: 2009 年 01 月 14 日 上 午 考试地点:考生考试诚信承诺书在我填写考生信息后,表示我已阅读和理解《龙岩学院考试纪律与违纪处分办法》的有关规定,承诺在考试中自觉遵规守纪,如有违反将接受处理;我保证在本科目考试中,本人所提供的个人信息是真实、准确的。
考生签名: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填上正确答案)1. 某实际气体反应在温度为500K ,压力为202.6×102kPa 下的平衡常数K f ө=2,则该反应在500K ,20.26kPa 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 f ө为(A )。
A. 2B.>2C. <2D. ≥22. 在410 K ,Ag 2O(s)部分分解成Ag(s)和O 2(g), 此平衡体系的自由度为(A )。
A. 0B. 1C. 2D. -13. 下列理想气体分子中,哪个分子的转动配分函数q r =(A )。
A. N 2B. HeC. HClD. NH 34. Boltzmann 统计对于定位系统分布x 所拥有的微观状态t x 为(B )。
A.B.C.D.5. 1 mol A 与n mol B 组成的溶液,体积为0.76dm 3,当x B = 0.80时,A 的偏摩尔体积V A,m = 0.120dm 3·mol -1,那么B 的偏摩尔体积V B,m为(A )。
华南理工大学期末考试物理化学试卷2006年试卷B附答案__2_

物理化学上学期试卷(应用化学专业上学期用)校名:华南理工大学系名:专业:得分:班级:本班排序号:姓名:日期:年月日一、选择题( 共10题20分)1. 2 分(2435)2435CuSO4与水可生成CuSO4ּH2O,CuSO4ּ3H2O,CuSO4⋅5H2O三种水合物,则在一定温度下与水蒸气平衡的含水盐最多为: ( ) (A) 3种 (B) 2种 (C) 1种 (D) 不可能有共存的含水盐2. 2 分(1192)1192用130℃的水蒸气(蒸气压为 2.7p∃)与1200℃的焦炭反应生成水煤气:C+H2O−−→CO+H2,如果通入的水蒸气反应掉70%,问反应后混合气体中CO的分压为多少?设总压2.7p∃不变。
( )(A) 0.72p∃(B) 1.11p∃(C) 2.31p∃(D) 1.72p∃3. 2 分(0485)0485氧气的燃烧热应为何值? ( )(A) 大于零(B) 小于零(C) 等于零(D) 不确定4. 2 分(1513)1513气体CO和N2有相近的转动惯量和相对分子摩尔质量,在相同温度和压力时,两者平动和转动熵的大小为:( )(A) S t,m(CO)=S t,m(N2), S r,m(CO)>S r,m(N2)(B) S t,m(CO)>S t,m(N2), S r,m(CO)>S r,m(N2)(C) S t,m(CO)=S t,m(N2), S r,m(CO)<S r,m(N2)(D) S t,m(CO)=S t,m(N2), S r,m(CO)=S r,m(N2)5. 2 分(2392)2392将固体NH4HCO3(s) 放入真空容器中,恒温到400 K,NH4HCO3按下式分解并达到平衡: NH4HCO3(s) = NH3(g) + H2O(g) + CO2(g)体系的组分数C和自由度数f为: ( )(A) C= 2,f= 1(B) C= 2,f= 2(C) C= 1,f= 0(D) C= 3,f= 26. 2 分(0422)0422已知:Zn(s)+(1/2)O2−−→ZnO Δc H m=351.5 kJ·mol-1Hg(l)+(1/2)O2−−→HgO Δc H m= 90.8 kJ·mol-1因此Zn+HgO−−→ZnO+Hg 的Δr H m是:( )(A) 442.2 kJ·mol-1(B) 260.7 kJ·mol-1(C) -62.3 kJ·mol-1(D) -442.2 kJ·mol-17. 2 分(2329)2329相律在下列体系中何者不适用?( )(A)NaCl水溶液(B)NaCl饱和水溶液(C)NaCl过饱和水溶液(D)NaCl水溶液与纯水达渗透平衡8. 2 分(0111)0111一可逆热机与另一不可逆热机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时,燃烧等量的燃料,则可逆热机牵引的列车行走的距离: ( )(A) 较长(B) 较短(C) 一样(D) 不一定9. 2 分(0008)0008(1) 体系的同一状态能否具有不同的体积?(2) 体系的不同状态能否具有相同的体积?(3) 体系的状态改变了,是否其所有的状态函数都要发生变化?(4) 体系的某一状态函数改变了,是否其状态必定发生变化?*. 2 分(0157)0157下述哪一种说法错误? ( )(A) 焓是定义的一种具有能量量纲的热力学量(B) 只有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焓变ΔH才与体系吸热相等(C) 焓是状态函数(D) 焓是体系能与环境能进行热交换的能量二、填空题( 共5题10分)11. 2 分(2438)2438含有KNO3和NaCl的水溶液与纯水达渗透平衡时,其组分数为 ,相数为 ,自由度数为。
06化教、应化专业《物理化学》期未试卷B答案(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Word版

2008 —2009 学年第二学期化学与材料学院(系)06级化教、应化专业《物理化学》期末试卷(B)答案注意事项1、学生的院(系)别、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必须填写在考生信息栏内指定的位置。
2、学生在考试之前必须填写考试时间和地点。
3、答题字迹要清楚,并保持卷面清洁。
院(系)班级姓名学号……………………………………………装…………………………订………………………线……………………………………………考生考试诚信承诺书在我填写考生信息后,表示我已阅读和理解《龙岩学院考试纪律与违纪处分办法》的有关规定,承诺在考试中自觉遵规守纪,如有违反将接受处理;我保证在本科目考试中,本人所提供的个人信息是真实、准确的。
考生签名:一、选择题(每题1分;填上正确答案)15分1、已知下列两电极反应的标准电极电势为:Fe 2+(aq) +2e -→Fe(s) φөFe 2+/Fe = -0.445VFe 3+(aq) +3e -→Fe(s) φөFe 3+/Fe = -0.040V由此计算Fe 3+(aq) +e -→Fe 2+(aq) 的φөFe 3+/Fe 2+ 值为: (A )(A )0.770V ; (B )0.405V ; (C )-0.485V ; (D )-0.770V 2、在298.15K 及p ө下,反应A(s) + 2BD(aq) = AD 2(aq) + B 2(g)在电池中可逆地进行,完成一个单位的反应时,系统做电功120kJ ,放热90kJ ,该反应的摩尔等压反应热为多少kJ·mol -1。
(B ) (A )30; (B))-210; (C )210; (D ) -90 3、如图,在一玻璃管两端各有一大小不等的肥皂泡。
当开启活塞使两泡相通时,两泡体积将 (A)(A )大泡变小,小泡变大; (B )大泡变大,小泡变小; (C )不改变。
4、把玻璃毛细管插入水中,凹面下液体所受的压力p 与平面液体所受的压力p 0相比: (B ) (A )p = p 0; (B )p < p 0; (C )p > p 0; (D )不确定5、常温下非极性有机液体的表面张力γ有与水的表面张力γ水的关系存在: (C ) (A )γ有 = γ水; (B )γ有> γ水; (C )γ有< γ水; (D )不能确定。
最新物理化学(南大版)上册期末试卷B

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2006 级 物理化学 试卷 (B 卷)一、判断题 (每小题1.5,共15分)( ) 1.对二组分体系能平衡共存的最多相数为4。
( ) 2.在相图中,相点就是物系点。
( ) 3.状态改变后,状态函数一定都改变。
( ) 4.理想气体绝热变化过程中,V W C T =∆可逆,V W C T =∆不可逆,所以W W =绝热可逆绝热不可逆。
( ) 5.不可逆过程的熵永不减少。
( ) 6.在同一稀溶液中组分B 的浓度可用,,B B B x m c 表示,其标准态的选择不同,但相应的化学势相同。
( ) 7.在298K 时,0.01mol/kg 糖水的渗透压与0.01mol/kg 食盐水的渗透压相等。
( ) 8.在一定温度、压力下,某反应的0r m G ∆>,所以要选择合适的催化剂,使反应得以进行。
( ) 9.Dalton 分压定律能应用于实际气体。
( ) 10.在分子速率的三个统计平均值—最概然速率、数学平均速率与根均方速率中,最概然速率最小。
二、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30分)1.范德华状态方程为:( )(A )22(/)()nRT p n a V V b =+- (B )22(/)()nRT p n a V V nb =-- (C )22(/)()nRT p n a V V nb =++ (D )22(/)()nRT p n a V V nb =+- 2.对实际气体的节流膨胀过程,有:( )(A )0U ∆= (B )0H ∆= (C )0T ∆= (D )0P ∆=3.两个体积相同的烧瓶中间用玻璃管相通,通入0.7mol 氮气后,使整个系统密封。
今若将一个烧瓶保持400K 温度不变,另一个烧瓶保持300K 温度不变,则两瓶中氮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3:7 (B )1:1 (C )3:4 (D )4:74.在101.325kPa 下,385K 的水变为同温下的水蒸气,对该变化过程,下列各式中哪个正确:( ) (A )0S S ∆∆>环体+ (B )0S S ∆∆<环体+ (C )0S S ∆∆=环体+ (D )S S ∆∆环体+的值不能确定 5.对于理想气体,下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A )()()0VTH H TV ∂∂==∂∂ (B )()()00pT HH T p ∂∂==∂∂ (C )()()0pTH H TV ∂∂==∂∂(D )()()00TTH H V p ∂∂==∂∂6.下述说法中,哪一个错误:( )(A )体系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环境吸收的热量(B )体系温度的降低值一定等于环境温度的升高值 (C )热力学平衡时体系的温度与环境的温度相等(D )若体系1与体系2分别与环境达成热平衡,则此两体系的温度相同7.欲测定有机物燃烧热Q p ,一般使反应在氧弹中进行,实测得热效应为Q V 。
西南石油大学06级应化的试卷

06级应化的试卷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2分)由 H2和N2组成的理想混合气体的压力为 100 kPa, 其中 H2的分压为20 kPa, N2的体积百分比为 %.2.(2分)1 mol N2气( 可看作理想气体 )由 303.9 kPa、25 ℃等温可逆膨胀到24.45 dm ,此过程的 Q= , △U= 。
3.(2分)ΔHf Θ(Cu2O,s,298K) = - 169 kJ/mol, 298 K时反应:2Cu2O(s) = 4Cu(s) + O2(g) 的ΔrHfΘ= 。
4.(2分)1 mol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20 ℃绝热可逆膨胀至10 ℃,此过程系统所获得的功 W = 。
5.(2分)一理想气体在27 ℃恒温下从状态Ⅰ变为状态Ⅱ时, 吸热 1000 J, ΔS = - 10 J/K, 该过程是不可逆的, 因为 。
6.(2分)0 ℃, 101.3 kPa下, 1 mol水凝结成冰,此过程ΔS(系统) 0, ΔS(总) 0 (填 >, < 或 = ).7.(2分)均相多组分封闭系统 dU = TdS .8.(2分)稀溶液中 , , 和 的数值仅与溶液中溶质的质点数目有关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 这些性质称为稀溶液的依数性.9.(2分)100 ℃, 100 kPa 水蒸气的化学势应 于100 ℃, 200 kPa液态水的化学势 ( 填>, <, 或=).10.(2分)已知水的凝固点下降常数 K =1.86 kg.K.mol-1, 1000克水中含有 0.51 mol 葡萄糖的水溶液,其凝固点 t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2分)27℃, 6078 kPa时, 容积为 20 dm-3的氧气钢瓶能装重量为 的二氧化碳.A. 2.1 kg,B. 2.1 g,C. 2100 kg,D. 23.3 kg2.(2分)温度为 T 时, 体积恒定为 V 的容器中有 A 与 B 二组分的混合理想气体,分压力分别为 pA 与 pB. 若往容器中注入 n ( mol ) 理想气体 C, 则 A与 B 的分压 .A. 均不变;B. pA 增大, pB减小;C. pA 减小, pB增大; D. 均增大3.(2分)系统传热给环境后, 系统的焓值 .A. 减小,B. 增大,C. 不变,D. 难以判定.4.(2分)25℃时 H2O(g) 的生成热ΔHfΘ[H2O(g)] = - 241.8 kJ/mol, 在此温度下水的蒸发热为Δvap HfΘ[H2O(l), 298K] = 44 kJ/mol, 则25℃ 时H2O(l)的生成热ΔH fΘ[H2O(l),298K] = kJ/mol.A. - 197.8,B. - 285.8,C. 285.8,D. - 197.85.(2分)可将反应的Δr HfΘ(T) 称为 CO(g) 的标准摩尔生成焓ΔHfΘ(CO,g,T)的反应为.A. C(石墨) + 1/2O2(g) = CO(g),B. C(石墨) + 1/2O2(g) = CO(g),C. CO(g) + 1/2O2(g) = CO(g),D. CO(g) = C(石墨) + 1/2O2(g),6.(2分)一定量理想气体经一等温可逆压缩过程, 其A. ΔG > ΔA;B. ΔG < 0;C. ΔG = A;D. ΔG < ΔA.7.(2分)101.3 kPa下,110 ℃的水变为110 ℃的蒸气,吸热 Q. 此过程 .A. ΔG = 0,B. ΔG < 0,C. ΔG > 0,D. ΔS(总) = 0.8.(2分)非理想气体进行绝热可逆循环,则△S .A. > 0,B. < 0,C. = 0,D. 正负难定.9.(2分)糖可以溶解在水中,这说明固体糖的化学势 于水溶液中糖的化学势.A.等;B.高;C.低;D.难以判断是否等于或高.10.(2分)以下定律中不属于稀溶液依数性的是 .A. 亨利定律;B. 沸点升高定律;C. 凝固点下降定律;D. 渗透压定律.三.(10分)今有20 ℃的乙烷-丁烷混合气体,充入一抽成真空的 200 mL容器中,直至压力达101.3 kPa, 测得容器中混合气体的质量为 0.3897 g. 试求该混合气体中两种组分的摩尔分数及分压力.四.(10分)计算反应 SO2(g) + 1/2O2(g) = SO3(g) 在25℃及600℃下的标准摩尔焓变。
06应用化学物化试题B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卷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 物理化学 》课程B 卷专业年级: 应化04级 命题教师: 杨亚提 审题教师: 考生姓名: 学 号: 考试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1 分,共20分)1.理想气体的内能由U 1增加到U 2,若分别按Ⅰ等压、Ⅱ等容和Ⅲ绝热过程来完成这一变化,则 ( ) A.△T Ⅲ>△T Ⅱ>△T Ⅰ B.Q Ⅰ>Q Ⅱ>Q Ⅲ C. Q Ⅲ>Q Ⅱ>Q Ⅰ D. △H Ⅲ>△H Ⅱ>△H Ⅰ2.下列各式属于化学势的是 ( ) A .Z n P T B n U ,,)(∂∂ B. Z n P T B n H ,,)(∂∂ C. P H B n S T ,)(∂∂ D. Z n P T Bn G,,)(∂∂3.通常在定温定压下气-固吸附过程应满足 ( ) A.△G>0,△S>0,△H>0 B.△G<0,△S<0,△H<0 C.△G>0,△S<0,△H<0 D.△G<0,△S>0,△H>04.所谓溶胶的沉降平衡是指 ( ) A.各处浓度均匀一致 B.粒子恒速下沉 C.粒子重力=阻力 D.粒子以浓度梯度分布5.表面活性剂溶液浓度达到临界胶束浓度以后,再增加浓度,溶液表面吸附量将( )A.维持不变B.略有增加C.略有减少D.明显增加 6.溶胶稳定性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 A.布郎运动 B.聚结稳定性 C.动力稳定性 D.扩散运动 7.乳状液的形成类型取决于 ( ) A.媒剂的多少 B.媒剂的性质 C.媒质的性质 D.乳化剂的性质 8.恒温恒压下,纯液体A 、B 混合成理想溶液时 ( ) A. △mix V = 0 B. △mix H < 0 C. △mix S < 0 D. △mix G = 0 9.可以应用dG = -SdT + Vdp 的过程是 ( ) A.恒温下烧杯中进行的溶液反应 B.组成一定的混合气体膨胀 C.可逆电池中恒温恒压下化学反应 D.恒温恒压相变10.将一定浓度的强电解质溶液逐渐稀释,其摩尔电导率 ( ) A.不变 B.减小 C.增大 D.先增后减 11.若液体对毛细管壁的润湿角大于900,则当毛细管插入该液体时,毛细管中将发生: A.液面上升 B.蒸气压小于平面时的饱和蒸气压 ( )C.液面突起D.液体能润湿毛细管壁12.某大分子溶液存在Donnan 平衡时,其渗透压 ( ) A.由大分子的浓度决定 B.由大分子溶液中各种粒子的浓度之和决定 C.由除大分子外其它粒子的浓度决定 D.由半透膜两侧粒子的浓度之差决定13.正丁醇溶于水,在溶液表面 ( ) A.正吸附 B.负吸附 C.不吸附 D.使水的表面张力增大 14.恒温恒压下,化学反应达平衡,则必有 ( )A.0=∆θm r GB. 0=∆θm r HC. 0=∆θm r SD.0=∑B B μν15.任一均相单组分封闭体系S V U)(∂∂ 等于 ( ) A. V B. T P G )(∂∂ C.T D. T VF)(∂∂16.n mol 某理想气体在恒容下由T 1加热到T 2 ,其熵变为△S 1,相同量的该气体在恒压下 由T 1加热到T 2,其熵变为△S 2 ,则△S 1与△S 2的关系 ( ) A. △S 1 >△S 2 B. △S 1 = △S 2 C. △S 1 < △S 2 D. △S 1 = △S 2 = 0 17.最概然分布时,i ε能级上分布的粒子数N i 为 ( ) A. Ti ieg κε- B.Ti Ti iieg eg κεκε--∑C. T i e q N κε-D. T i ie g qN κε-18. 将0.001mol 的某电解质溶于100克水中形成稀溶液,其凝固点为273.094K 。
应用化工考试题目及答案

应用化工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化工原料?A. 硫酸B. 尿素C. 聚乙烯D. 铁矿石答案:D2. 化工生产中常用的催化剂是?A. 氧化铜B. 氢氧化钠C. 硫酸D. 硝酸答案:A3. 化工生产中,下列哪种设备用于分离液体混合物?A. 反应器B. 分馏塔C. 过滤器D. 蒸发器答案:B4. 化工生产中,下列哪种操作不属于单元操作?A. 混合B. 过滤C. 蒸馏D. 化学反应答案:D5. 在化工生产中,下列哪种物质常用作制冷剂?A. 氨B. 二氧化碳C. 氮气D. 氧气答案:A6. 化工生产中,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有机化合物?A. 甲烷B. 乙醇C. 氯化钠D. 苯答案:C7. 化工生产中,下列哪种物质常用作抗氧化剂?A. 维生素CB. 硫酸亚铁C. 碳酸氢钠D. 氢氧化钠答案:B8. 在化工生产中,下列哪种设备用于加热?A. 冷凝器B. 蒸发器C. 反应器D. 热交换器答案:D9. 化工生产中,下列哪种物质常用作干燥剂?A. 氯化钙B. 硫酸铜C. 氢氧化钠D. 硫酸答案:A10. 在化工生产中,下列哪种操作用于控制反应速率?A. 增加反应物浓度B. 提高温度C. 增加催化剂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化工生产中,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酚酞、甲基橙2. 化工原料中的“三酸两碱”指的是硫酸、盐酸、________和氢氧化钠、________。
答案:硝酸、氢氧化钾3. 在化工生产中,________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和塑料等领域。
答案:乙烯种化工产品。
答案:氢气5. 化工生产中,________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油漆、涂料和清洁剂等领域。
答案:甲苯6. 化工生产中,________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可用于制备多种化工产品。
答案:氧气7. 化工原料中的“三烯”指的是乙烯、丙烯和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卷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 物理化学 》课程B 卷专业年级: 应化04级 命题教师: 杨亚提 审题教师: 考生姓名: 学 号: 考试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1 分,共20分)1.理想气体的内能由U 1增加到U 2,若分别按Ⅰ等压、Ⅱ等容和Ⅲ绝热过程来完成这一变化,则 ( ) A.△T Ⅲ>△T Ⅱ>△T Ⅰ B.Q Ⅰ>Q Ⅱ>Q Ⅲ C. Q Ⅲ>Q Ⅱ>Q Ⅰ D. △H Ⅲ>△H Ⅱ>△H Ⅰ2.下列各式属于化学势的是 ( ) A .Z n P T B n U ,,)(∂∂ B. Z n P T B n H ,,)(∂∂ C. P H B n S T ,)(∂∂ D. Z n P T Bn G,,)(∂∂ 3.通常在定温定压下气-固吸附过程应满足 ( ) A.△G>0,△S>0,△H>0 B.△G<0,△S<0,△H<0 C.△G>0,△S<0,△H<0 D.△G<0,△S>0,△H>04.所谓溶胶的沉降平衡是指 ( ) A.各处浓度均匀一致 B.粒子恒速下沉 C.粒子重力=阻力 D.粒子以浓度梯度分布5.表面活性剂溶液浓度达到临界胶束浓度以后,再增加浓度,溶液表面吸附量将( )A.维持不变B.略有增加C.略有减少D.明显增加 6.溶胶稳定性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 A.布郎运动 B.聚结稳定性 C.动力稳定性 D.扩散运动 7.乳状液的形成类型取决于 ( ) A.媒剂的多少 B.媒剂的性质 C.媒质的性质 D.乳化剂的性质 8.恒温恒压下,纯液体A 、B 混合成理想溶液时 ( ) A. △mix V = 0 B. △mix H < 0 C. △mix S < 0 D. △mix G = 0 9.可以应用dG = -SdT + Vdp 的过程是 ( ) A.恒温下烧杯中进行的溶液反应 B.组成一定的混合气体膨胀 C.可逆电池中恒温恒压下化学反应 D.恒温恒压相变10.将一定浓度的强电解质溶液逐渐稀释,其摩尔电导率 ( ) A.不变 B.减小 C.增大 D.先增后减 11.若液体对毛细管壁的润湿角大于900,则当毛细管插入该液体时,毛细管中将发生: A.液面上升 B.蒸气压小于平面时的饱和蒸气压 ( )C.液面突起D.液体能润湿毛细管壁12.某大分子溶液存在Donnan 平衡时,其渗透压 ( ) A.由大分子的浓度决定 B.由大分子溶液中各种粒子的浓度之和决定 C.由除大分子外其它粒子的浓度决定 D.由半透膜两侧粒子的浓度之差决定13.正丁醇溶于水,在溶液表面 ( ) A.正吸附 B.负吸附 C.不吸附 D.使水的表面张力增大 14.恒温恒压下,化学反应达平衡,则必有 ( )A.0=∆θm r GB. 0=∆θm r HC. 0=∆θm r SD.0=∑B B μν15.任一均相单组分封闭体系S V U)(∂∂ 等于 ( ) A. V B. T P G )(∂∂ C.T D. T VF)(∂∂16.n mol 某理想气体在恒容下由T 1加热到T 2 ,其熵变为△S 1,相同量的该气体在恒压下 由T 1加热到T 2,其熵变为△S 2 ,则△S 1与△S 2的关系 ( ) A. △S 1 >△S 2 B. △S 1 = △S 2 C. △S 1 < △S 2 D. △S 1 = △S 2 = 0 17.最概然分布时,i ε能级上分布的粒子数N i 为 ( ) A. Ti ieg κε- B.Ti Ti iieg eg κεκε--∑C. T i e q N κε-D. T i ie g qN κε-18. 将0.001mol 的某电解质溶于100克水中形成稀溶液,其凝固点为273.094K 。
如果这个电解质完全电离,则此电解质可能的分子式为(水K f = 1.86K.kg.mol -1) ( ) A. A 2B B. A 3B C.AB D.A 2B 319.Na 2CO 3(s )和H 2O(l)可以形成的水合物有Na 2CO 3.H 2O(s), Na 2CO 3.7H 2O(s)和Na 2CO 3.10H 2O(s),在101.325kPa 下,该体系中与Na 2CO 3水溶液及冰平衡共存的含水盐最多可有 ( ) A.一种 B.两种 C.三种 D 四种. k 1 B20.平行反应 A 若频率因子A 1 = A 2,活化能E a,1 > E a,2 ,则升高温度时 ( ) k 2 CA.可使k 1 > k 2B.可使(1)加快,(2)减慢C.可使k 1/k 2 比值增大D.可使C B > C D 二、填空题(1个空格1分,共20分)1.理想气体真空膨胀时∆U =_________。
2.理想液体混合物的混合焓 ∆mix H m =_________。
3.二元金属相图一般用______________法测定,水-盐系统(如水-硫酸铵系统)相图使用_____________法测定。
4.一定温度T、p下气体在固体表面的物理吸附过程的△H_____0,△G_____0,△S______ 0。
(填入>,<,=)5.对于连串反应,若中间物为主产物,为得到较多的主产物,应采取的手段是控制___________(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浓度)。
6.凝胶在放置过程中分离出液体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溶胀是指干凝胶_________________ 。
7.电池反应中,当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其电池电动势为________(填入>0,<0或=0),若计算得某电池电动势为负值时,则表示此反应向 ________ 移动。
8.一定量的高分子加入溶胶中可使溶胶絮凝,其絮凝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
9.氯仿-丙酮双液系具有最高恒沸点,在标准压力下,恒沸混合物含21.5%丙酮,78.5%氯仿,现将含 18.15%氯仿的丙酮溶液进行分馏,馏出物为____________,剩余物为____________。
10.不论是电解池或是原电池,极化的结果都是使阳极电势________,阴极电势________。
11.液体在固体表面的润湿程度用_________衡量,当_________时,称为不润湿。
12.当达到Donnan平衡时,体系中的任一电解质(如NaCl),其组成离子在膜内的浓度积与膜外的浓度积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
三、是非题(下述各小题中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在括号中填“√”,错误的填“×”;每小题1分,共10分)( )1.绝热过程都是定熵过程。
( )2.100℃、Pa下水向真空变成同温同压下的水蒸气,因为是自发过程,所以其△G<0。
( )3.反应级数不可能为负值。
( )4.某溶质在某液体表面的表面过剩量即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
( )5.夏天将室内电冰箱的门打开,接通电源,并紧闭门窗(设门窗均不传热),这可降低室内温度。
( )6.玻兹曼分布可以代表平衡分布。
( )7.弯曲液面产生的附加压力的方向总是指向曲面中心。
( )8.溶胶和高分子溶液属于牛顿型液体。
( )9.离子独立运动定律,即可应用于无限稀释强电解质溶液,又可应用于无限稀释弱电解质溶液。
( )10.乳状液的形成类型取决于媒剂的多少。
三. 计算题(共50分)1.1mol 理想气体从300K ,100kPa下等压加热到600K,求此过程的Q、W、△U、△H、△S、△A、△G 。
已知此理想气体300K时的S m=150.0J.K-1.mol-1,C p,m= 30.00J.K-1.mol-1。
(12分)2. 反应 2NaHCO3(s) = NaCO3(s) +H2O(g) +CO2(g)在温度为30℃和100℃时的平衡总压分别为0.827kPa和97.47kPa。
设反应焓△r Hm与温度无关。
试求:(1)该反应的反应焓△r Hm 。
(2)NaHCO3(s)的分解温度(平衡总压等于外压101.325kPa时的温度)。
(8分)3. 某金属M的氯化物MCl2是一强电解质,设下列电池:M(s) | MCl2(1mol.kg-1) | AgCl(s),Ag(s)的电动势与温度的关系为E/V = 1.200 + 4.00×10-5(t/℃) + 9.00×10-7(t/℃)225℃时的φӨ(M2+/M)=-0.9636V,φӨ(AgCl/Ag,Cl-) = 0.2223V,φӨ(Ag+/Ag)= 0.8V。
F = 96500C.mol-1。
(1) 写出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
(2) 计算25 ℃时上述电池反应的E,△r G m,△r S m,△r H m及可逆热效应Q R。
(3)求AgCl(s)的溶度积K sp(设活度系数均为1)。
(12分)4.已知反应 NO2(g) = NO(g) + (1/2)O2(g),以NO2的消耗速率表示的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为ln(k/dm3.mol-1.s-1)=-12884/T + 20.2664(1) 试求反应的级数,活化能E a及指前因子A。
(2) 若在400 ℃时将压力为26664Pa的NO2(g)通入反应器中,使之发生分解反应,试计算反应器的压力达到31997Pa时所需时间。
(10分)5.下图为水盐体系(NH4)2SO4-H2O的溶解度图,(1)指出各相区分别由那些相组成;(2)图中的点A、线LA、AN代表哪些相平衡共存;(3)根据相图说明从30%的(NH4)2SO4溶液中提制(NH4)2SO4晶体的过程。
(8分)定压NT/K Ⅰ273 L ⅢⅡ253 AⅣ0 20 40 60 80 100H2O (NH4)2SO4的质量百分数(NH4)2SO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课程考试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考试课程:物理化学学年学期:2004-2005-2试卷类型:A 卷考试时间:2005-07-08专业年级:应化03级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1.B2.D3.A4.C5.B6.A7.B8.C9.D 10.C11.A 12.A 13.B 14.B 15.A 16.A 17.A 18.D 19A 20.C二、填空题(1个空格1分,共20分)1. 02. 03.热分析,溶解度4. <,<,<5.反应时间6.离浆(脱液收缩),吸收液体体积增加的现象7. =0,逆向8. 桥联9. 丙酮,恒沸物10.升高,降低11.接触角,>90°12.相等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 ×2.×3.×4.√5.×6. √7.√8.×9.√ 10. ×四. 计算题(共40分)1.(12分)解:W=-p∆V=-p(V2-V1) =-pV2+pV1= -nRT2+ nRT1= nR(T1-T2)=1mol×8.315J.K-1.mol-1×(300K-600K)= -2494.5J(2分)∆U=nC V,m(T2-T1) =1mol×(30.00-8.315)J.K-1.mol-1×(600K-300K)= 6506J(2分)∆H= nC p,m (T2-T1) =1mol×30.00J.K-1.mol-1×(600K-300K)= 9000J(1分)Q p= ∆H =9000J(1分)∆S = n C p,m ln(T2/T1) =1mol×30.00J.K-1.mol-1×ln(600K/300K)= 20.79J.K-1.mol-1 (2分)由S mθ(600K)=S mθ(300K)+∆S = (150.0+20.79)J.K-1.mol-1=170.79J.K-1.mol-1(1分)∆TS = n(T2S2-T1S1) (1分)=1mol×(600K×170.79J.K-1.mol-1-300K×150.0J.K-1.mol-1)=57474J∆A = ∆U-∆TS=6506-57474J =-50968J (1分)∆G = ∆H-∆TS=9000J-57474J =-48474J (1分)2.解:(6分)(1) 平衡时H2O和CO2的分压p=p总/2(1分)Kθ = p(H2O) p(CO2)/pθ2=( p总/2 pθ)2 (1分)所以T1=303.15K时,K1θ= [0.827kPa/(2×100kPa)]2 = 1.71×10-5(0.5分) T2=373.15K时,K2θ= [97.47kPa/(2×100kPa)]2 = 0.2375 (0.5分)∆r H mθ =RT1T2ln(K2θ/ K1θ)/(T2-T1)=8.315J.K-1.mol-1×303.15K×373.15K×ln(0.2375/1.71×10-5)/(373.15-303.15)K =128.2kJ.mol-1 (1分)(2) 在分解温度T时Kθ= [101.325kPa/(2×100kPa)]2 =0.2567 (1分)代入等压方程积分式:ln(Kθ/ K1θ)=-(∆r H mθ /R)(1/T-1/T1)ln(0.2567/1.71×10-5) =-(128.2kJ.mol-1/8.315J.K-1.mol-1)(1/T-1/303.15K)得T=373.8K (1分)3.(12分)解:(1) 正极反应2AgCl(s) +2e-→2Ag(s) +2Cl-(2mol.kg-1) (0.5分)负极反应M→M2+(1mol.kg-1) + 2e-(0.5分)电池反应2AgCl(s) +M→2Ag(s) +MCl2(1mol.kg-1) (1分)(2) E=(1.200 + 4.00×10-5×25 + 9.00×10-7×252)V=1.2016V (1分)∆r G m= -nFE =-2×96500C.mol-1×1.2016V= -231.9kJ.mol-1 (1分)(d E/d T)p=(4.00×10-5+ 2×9.00×10-7×25)V.K-1=8.5×10-5V.K-1(1分)∆r S m= nF(d E/d T)p= 2×96500C.mol-1×8.5×10-5V.K-1 (2分)= 16.41J.K-1.mol-1∆r H m= ∆r G m+T ∆r S m=-231.9kJ.mol-1+298K×16.41J.K-1.mol-1=-227.0kJ.mol-1 (1分)Q r= T∆r S m=298K×16.41J.K-1.mol-1=4.89kJ.mol-1(1分)(3)设计电池Ag(s)|Ag+(1mol.kg-1)||KCl(1mol.kg-1)|AgCl(s),Ag(s)(1分)电池反应AgCl (s)→Ag+ + Cl-lnK sp = nE0F/RT= 1×(0.2223-0.8)V×96500C.mol-1/8.314J.K-1.mol-1×298K=-22.50(2分)K sp = 1.69×10-104.(10分)解:(1) 速率常数k的单位为dm3.mol-1.s-1,所以反应为2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