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三伏贴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三伏贴知识三伏贴穴位选择治疗功效科普课件PPT

冬病夏治的理论溯源
以阴阳互根而论:春夏养阳,是为秋冬养阴 做准备;秋冬养阴是为春夏养阳奠定基础。 善治病者,当顺时令,立四时疾病互治规矩。 张介宾则以阴阳虚盛而论,春夏阳盛于外而 虚于内,宜养其内虚之阳;秋冬阴盛于外而 虚于内,宜养其内虚之阴。善养生者,春夏 培养内虚之阳,秋冬培养内虚之阴。正如张 志聪所说:“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 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圣人春夏 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而培养也。
三伏贴治病原理。
从体质与治疗论冬病夏治: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则其对外邪的抗御
能力就不同。如冬病病人在冬季由于寒气太过而致病,即使到了夏
壹
至阳气至盛之时也未能消退,此时若补益阳气则可以有效克制体内
阴寒之气。一,可采用辛温药,温阳祛寒,以消除冬病的病根。二,
采用“随而济之”的补法,即在“夏至”以后。
从病因病机论冬病夏治:“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说明正气不足
中\医\科\的\三\伏\贴\知\识\科\普
手的法传三 段其“统伏 。中冬中贴
一病医” 种夏特是 治治色我 疗”疗国
中医科的特色疗法三伏贴知识科普,“三伏贴”是我国传统中医特 色疗法“冬病夏治”的其中一种治疗手段。
壹
贰
叁
肆
养中
生医
伍
第一章节
中医科的特色疗法三伏贴知识科普,“三伏贴”是我国传统中医特色疗法 “冬病夏治”的其中一种治疗手段。
病
化的两个转折点。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从冬至开始,阳气开始复生,阴气开始消退,
夏
到夏至,阳气的盛复达到了顶点,同时阴气的消退也趋于尽头;从夏至开始,阴气开始复
治
生,阳气开始消退,到冬至,阴气的盛复达到了顶点,同时阳气的消退也趋于尽头。
2024年度冬病夏治三伏贴ppt课件

21
持续改进和优化建议
治疗方案个性化
加强患者教育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包括贴敷部位、药物配方、贴敷时间 等的调整,以提高治疗效果。
向患者详细介绍冬病夏治三伏贴的原理、 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的认知 度和依从性。
跟踪随访
多学科协作
对患者进行定期跟踪随访,了解治疗效果 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
大椎穴
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 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热 病、疟疾等。
膏肓穴
位于背部,第四胸椎棘突 下,左右旁开四指宽处, 主治咳嗽、气喘等。
12
药物选择与搭配
辛温类药物
如白芥子、细辛等,可温肺散寒 、化痰止咳。
2024/3/23
补益类药物
如人参、黄芪等,可补气养血、扶 正固本。
活血类药物
如当归、川芎等,可活血化瘀、通 络止痛。
15
贴敷前准备工作
了解病情
贴敷前应对患者的病情进 行详细了解,确定是否适 合使用三伏贴。
2024/3/23
选择穴位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 进行贴敷,一般选择病痛 所在经络的穴位。
准备药物
准备好所需的三伏贴药物 ,注意药物的保存和使用 方法。
16
正确贴敷方法及时间掌握
清洁皮肤
贴敷前应先清洁皮肤,保持皮肤干燥、无破损。
症状改善程度
通过患者自我报告和医生观察,评估三伏贴治疗后患者症状的改善 程度,如疼痛减轻、发作频率降低等。
生理指标变化
监测患者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如体温、血压、心率等,以客观评 估治疗效果。
生活质量改善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变化,如睡眠、饮 食、精神状态的改善等。
持续改进和优化建议
治疗方案个性化
加强患者教育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包括贴敷部位、药物配方、贴敷时间 等的调整,以提高治疗效果。
向患者详细介绍冬病夏治三伏贴的原理、 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的认知 度和依从性。
跟踪随访
多学科协作
对患者进行定期跟踪随访,了解治疗效果 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
大椎穴
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 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热 病、疟疾等。
膏肓穴
位于背部,第四胸椎棘突 下,左右旁开四指宽处, 主治咳嗽、气喘等。
12
药物选择与搭配
辛温类药物
如白芥子、细辛等,可温肺散寒 、化痰止咳。
2024/3/23
补益类药物
如人参、黄芪等,可补气养血、扶 正固本。
活血类药物
如当归、川芎等,可活血化瘀、通 络止痛。
15
贴敷前准备工作
了解病情
贴敷前应对患者的病情进 行详细了解,确定是否适 合使用三伏贴。
2024/3/23
选择穴位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 进行贴敷,一般选择病痛 所在经络的穴位。
准备药物
准备好所需的三伏贴药物 ,注意药物的保存和使用 方法。
16
正确贴敷方法及时间掌握
清洁皮肤
贴敷前应先清洁皮肤,保持皮肤干燥、无破损。
症状改善程度
通过患者自我报告和医生观察,评估三伏贴治疗后患者症状的改善 程度,如疼痛减轻、发作频率降低等。
生理指标变化
监测患者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如体温、血压、心率等,以客观评 估治疗效果。
生活质量改善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变化,如睡眠、饮 食、精神状态的改善等。
冬病夏治之三伏贴 ppt课件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
三伏贴
理论基础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 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 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又称“三伏灸”、“三 伏贴”。此疗法源于中医学“春夏养阳,秋 冬养阴,以从其根”的思想,具体方法源自 《张氏医通》的白芥子涂法,用于在秋冬春 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 疾病。
适应病症
►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病;
►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 ►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近年也有专家探索将其用于骨关节炎等疾病。
药物组成
►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 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 点等进行加减。
疗程
►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 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贴敷部位
► 临床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膏肓、大椎、中府、 膻膈俞、心俞、脾俞、肾俞、足三 里等。
常见病选穴
► 1、哮喘 取穴:肺俞、肾俞、脾俞、膻中、定喘、膏肓、天 突 2.过敏性鼻炎 取穴:肺俞、迎香、大椎、膏肓 3、咳嗽 取穴:肺俞、大椎、膏肓、定喘、膻中、天突 4.高血压 取穴:神阙、涌泉、丰隆、三阴交、肺俞、肾俞
或肥皂等有刺激性物品擦洗。 ► 5.配制好的药物不可放置过久,药物宜密闭、低温保存。 ► 6.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 7.久病、体弱、消瘦者,用药量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
久,并在贴敷期间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8、要保持连续性。 ►9、抓住有利时机。 ►10、遵守固定疗程。 ►11.远离空调。 ►12、吃清淡饮食:饮食调养以清心防暑、滋
延胡索
三伏贴
理论基础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 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 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又称“三伏灸”、“三 伏贴”。此疗法源于中医学“春夏养阳,秋 冬养阴,以从其根”的思想,具体方法源自 《张氏医通》的白芥子涂法,用于在秋冬春 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 疾病。
适应病症
►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病;
►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 ►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近年也有专家探索将其用于骨关节炎等疾病。
药物组成
►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 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 点等进行加减。
疗程
►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 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贴敷部位
► 临床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膏肓、大椎、中府、 膻膈俞、心俞、脾俞、肾俞、足三 里等。
常见病选穴
► 1、哮喘 取穴:肺俞、肾俞、脾俞、膻中、定喘、膏肓、天 突 2.过敏性鼻炎 取穴:肺俞、迎香、大椎、膏肓 3、咳嗽 取穴:肺俞、大椎、膏肓、定喘、膻中、天突 4.高血压 取穴:神阙、涌泉、丰隆、三阴交、肺俞、肾俞
或肥皂等有刺激性物品擦洗。 ► 5.配制好的药物不可放置过久,药物宜密闭、低温保存。 ► 6.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 7.久病、体弱、消瘦者,用药量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
久,并在贴敷期间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8、要保持连续性。 ►9、抓住有利时机。 ►10、遵守固定疗程。 ►11.远离空调。 ►12、吃清淡饮食:饮食调养以清心防暑、滋
延胡索
冬病夏治三伏贴学习PPT课件

出现水疱
Copy paste fonts. Choose the only option to retain text……
应穿着柔软衣服,或外覆盖纱布,避 免摩擦水疱,防止破损,外涂湿润烧 伤膏;水疱较大者,可用络合碘消毒 后用无菌注射器穿刺水疱,从水疱底 部抽出液体,再涂抹烧伤膏;水疱溃 破者,注意保护创面,同时涂抗生素 软膏,防止感染。
对 于 支 气 管 扩 张 症 , 以 及 有 咯
气 管 哮 喘
等 多 种
肺 系 疾
病 适
用 。
经 中 医 辨 证 论 治 属 虚 寒 证 的 支
白芥子
1.
引佳不炒发
起。过白疱
皮不黄芥药
肤够,子,
过黄过要要
敏则黄求炒
。发则刚后
疱发刚才
过疱黄能
度不,用
,
,
灵活有变
1. 46
伤 皮
可 提
贴 后
反 应
时 ,
的一伏贴又
,定的
名
三 伏 贴
一、什么是三伏贴
雳即热作它 ,三的或主 以伏时者要 治天候加用 疗引,重于 身入也的调 体“就慢治 “天是性秋 虚阳阳疾冬 寒”气病春 ”消最。季 性除充在容 病体盛一易 证内之年反 。之时中复
阴,最发
天阳 虚寒
一、什么是三伏贴
始于《黄帝内经》“春夏养阳”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组 成】白芥子 甘遂 细辛 元胡等
【适应症】 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过敏性鼻炎、体虚感冒咳嗽、咽炎等疾病。
二、三伏贴适应症
2.妇科
暖宫止痛贴
【组 成】肉桂 吴茱萸 小茴香 干姜 白芥子等 【适应症】痛经 子宫内膜移位证 子宫腺肌症 慢性盆腔炎(寒 性) 产后身疼等
三伏贴ppt课件

;.
3
❖ 中医适应病症:
适应病症
❖ 三伏贴适宜素体阳虚的人。他们的主要表现就是面色苍白、怕冷、四肢冰凉、自汗。疾病 症状遇寒就加重,如在冬季或气温降低的时候,疾病所表现出的症状剧烈、持续时间长。 80%的哮喘患者都属阳虚体质,入冬后,无论是咳嗽、喘的幅度都明显加大。
❖ 三伏贴可祛除伏痰、扶助阳气、增强体质,使冬季发病症状减轻,或不再发病。
————马路镇卫生院站
;.
1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 三伏贴
;.
2
理论基础
❖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 的一种外治方法,又称“天灸”、“三伏贴”。
❖ 此疗法源于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思想,具体方法源自《张氏医通》 的白芥子涂法,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疾病。
性肿瘤的患者; 4、病情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 5、2岁以下婴幼儿,因无法确知孩子反应,必须密切观察婴幼儿的哭闹情况。
;.
19
疗效
穴位贴敷通过多年的应用、观察来看,其疗效主要是一种治未病的疗效。它不是治哮喘和鼻 炎本身,而是夏天贴了以后,预防冬天的时候不去发作。因为这些病的发作往往跟上呼吸 道的感染有关系,而这种方法用了以后,可以使人体的抵抗力增强,上呼吸道感染的机会 和次数就减少了,或者感染的程度就减轻了。因此它的疗效在于夏天贴了以后冬天上呼吸 道感染的次数减少了,所以疾病的发作可能就减少了。
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
;.
16
注意事项
❖ 8、要保持连续性 ❖ 9、抓住有利时机。 ❖ 10、遵守固定疗程。 ❖ 11、远离空调。 ❖ 12、吃清淡饮食:饮食调养以清心防暑、滋阴生津为主,不宜过食肥甘厚味。绿豆、莲子、
冬病夏治三伏贴基础知识介绍PPT教育课件

始于《黄帝内经》“春夏养阳”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乡的田野,要数清晨时分最美。漫 步在田 间小路 上,脚 下踩着 松软舒 服的泥 土,看 着小草 身上晶 莹剔透 的露珠 ,说不 上名的 可爱小 花羞答 答的脸 ,仿佛 置身于 仙境之 中。绿 油油的 庄稼之 中,有 着农人 忙碌的 身影
故乡的田野,要数清晨时分最美。漫 步在田 间小路 上,脚 下踩着 松软舒 服的泥 土,看 着小草 身上晶 莹剔透 的露珠 ,说不 上名的 可爱小 花羞答 答的脸 ,仿佛 置身于 仙境之 中。绿 油油的 庄稼之 中,有 着农人 忙碌的 身影 故乡的田野,要数清晨时分最美。漫 步在田 间小路 上,脚 下踩着 松软舒 服的泥 土,看 着小草 身上晶 莹剔透 的露珠 ,说不 上名的 可爱小 花羞答 答的脸 ,仿佛 置身于 仙境之 中。绿 油油的 庄稼之 中,有 着农人 忙碌的 身影
• 【组 成】 白芥子 甘遂 细辛 元胡等
故乡的田野,要数清晨时分最美。漫 步在田 间小路 上,脚 下踩着 松软舒 服的泥 土,看 着小草 身上晶 莹剔透 的露珠 ,说不 上名的 可爱小 花羞答 答的脸 ,仿佛 置身于 仙境之 中。绿 油油的 庄稼之 中,有 着农人 忙碌的 身影
故乡的田野,要数清晨时分最美。漫 步在田 间小路 上,脚 下踩着 松软舒 服的泥 土,看 着小草 身上晶 莹剔透 的露珠 ,说不 上名的 可爱小 花羞答 答的脸 ,仿佛 置身于 仙境之 中。绿 油油的 庄稼之 中,有 着农人 忙碌的 身影 故乡的田野,要数清晨时分最美。漫 步在田 间小路 上,脚 下踩着 松软舒 服的泥 土,看 着小草 身上晶 莹剔透 的露珠 ,说不 上名的 可爱小 花羞答 答的脸 ,仿佛 置身于 仙境之 中。绿 油油的 庄稼之 中,有 着农人 忙碌的 身影
冬病夏治三伏贴基础知识介绍带内容PPT课件演示

古人发现一些疾病夏伏而冬发,其宿根常存体内,缠绵难愈,参考春夏养阳的原理,选择在夏季借用助阳药,可更好的发挥扶 将"咖啡屋"学习模式应用于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中,落实到作文教学的等各个环节,充分激发了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了学生间的了解与沟通,培养了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阳祛寒,扶助正气、祛除冬病根因的作用,并可为秋冬储存阳气,阳气充足则冬季不易被严寒所伤。
骨关节疾病
• 类风湿关节炎 • 颈椎病 • 肩周炎 • 腰椎病 • 慢性腰肌劳损 • 骨关节病
儿科疾病
• •
将"咖啡屋"学习模式应用于小学生的 作文教 学中, 落实到 作文教 学的等 各个环 节,充 分激发 了学生 写作的 主动性 和积极 性,加 强了学 生间的 了解与 沟通, 培养了 良好的 写作习 惯,提 高了学 生的写 作水平 。
将"咖啡屋"学习模式应用于小学生的 作文教 学中, 落实到 作文教 学的等 各个环 节,充 分激发 了学生 写作的 主动性 和积极 性,加 强了学 生间的 了解与 沟通, 培养了 良好的 写作习 惯,提 高了学 生的写 作水平 。
将"咖啡屋"学习模式应用于小学生的 作文教 学中, 落实到 作文教 学的等 各个环 节,充 分激发 了学生 写作的 主动性 和积极 性,加 强了学 生间的 了解与 沟通, 培养了 良好的 写作习 惯,提 高了学 生的写 作水平 。
将"咖啡屋"学习模式应用于小学生的 作文教 学中, 落实到 作文教 学的等 各个环 节,充 分激发 了学生 写作的 主动性 和积极 性,加 强了学 生间的 了解与 沟通, 培养了 良好的 写作习 惯,提 高了学 生的写 作水平 。
冬病夏治三伏贴学习PPT课件(2024)

24
三伏贴的科研现状及成果
2024/1/30
临床研究
目前已有大量关于三伏贴的临床研究,证实其在治疗慢性 呼吸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等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作用机理研究
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三伏贴的作用机理进行深入探 讨,揭示了其通过调节免疫、改善微循环等多种途径发挥 治疗作用。
药物成分研究
对三伏贴中的药物成分进行分析和研究,明确了其药效物 质基础,为进一步优化三伏贴配方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伏贴的原理及作用
2024/1/30
10
三伏贴的起源和发展
2024/1/30
古代医家对“冬病夏治”的认识
01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提出“春夏养阳”的养生原则,为冬
病夏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伏贴的起源
02
三伏贴作为冬病夏治的一种外治方法,起源于古代医家对穴位
贴敷疗法的运用。
三伏贴的发展
03
随着医学理论的不断完善和临床经验的积累,三伏贴逐渐发展
案例一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经过连续三年的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病情 得到显著改善。
案例二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贴敷三伏贴的同时,配合中药汤剂治疗 ,疼痛明显减轻。
案例三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通过冬病夏治与三伏贴的联合应用, 发病率明显降低。
2024/1/30
23
06
三伏贴的科研进展及前景 展望
2024/1/30
分享三伏贴在临床上的疗 效评价和典型案例,加深 对三伏贴疗法的认识和理 解。
2024/1/30
5
02
冬病夏治理论基础
2024/1/30
6
冬病夏治的概念
“冬病”指的是在冬季容易发作 或加重的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药物贴敷于皮肤,不经过肝的“首过效应 ”和胃肠道的破坏而直接作用于人体,且皮 肤间层具有储存特性,使药物浓度曲线趋于 平缓,避免了口服或注射给药途径表现出的 时间-血药浓度曲线的峰谷现象。同时结合 腧穴特殊性能,发挥较强的药效作用,维冬持病夏治三伏贴 较长的药效时间。
14
富菊艳等[1]用白芥子30g、延胡索30g、甘遂 15g、细辛15g,共研成细末,与生姜汁调成膏 状贴敷于双侧肺俞、心俞、膈俞以及定喘等穴 位,治疗支气管炎650例,哮喘350例,痊愈:1 年以上无复发 ,共360例(36%)。好转:症状 减轻,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共520例(冬病夏5治2三伏贴 %)。无效:症状未见减轻,共120例(12%)。
8
从体质与治疗论冬病夏治 冬病病人在冬季由于寒气太过而致病,即使到 了
夏至阳气至盛之时也未能消退,此时若补益阳气则可 以有效克制体内阴寒之气 。一 可采用辛温药 ,温阳 祛寒,以消除冬病的病根。二 采用“随而济之”的补 法,即在“夏至”以后 ,阳气渐去之时以温阳之药随 而济之,起到助阳的作用。如《素问 ·脉要精微冬论病夏》治三伏贴 云:“四时之病,以其胜治之愈也 ”。
[2] 常桂婧,喘敷贴三伏穴位贴敷预防冷哮证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3,
16
5(1):5-8
梁远兰等[3]以白芥子、延胡各200g,甘遂、细 辛各取适量组方;初伏选穴位:定喘、肺俞、脾 俞;中伏选取穴位:风门、心俞、肾俞;末伏选 取穴位:膏肓俞、膈俞、三焦俞治疗过敏性鼻炎 80例。其中,治愈:症状消失7O例,占87.5%; 有效:发作次数减少,发作时间缩短8例,冬病夏1治0三.伏0贴% 无效:症状无改变2例,占2.5%。
3
思考:
Q1.
为何要选在最炎热的三伏天气进行贴敷?
Q2.
为何只适用于慢性虚寒性疾病?
Q3.
对于热性疾病应用有何不良后果? Q4.
冬病夏治三伏贴
三伏贴治病疗效能否能立竿见影?
4
1
冬病夏治理论源流
2
三伏贴临床与机理研究
3
三伏贴适应症
4
三伏贴禁忌症
冬病夏治三伏贴
5
三伏贴注意事项
5
冬病,顾名思义,是指在寒冬季节容易发作 或病情加重的疾病。此类疾病都有虚证、寒 症的共同特点,患有“冬病”的人多属于阳 虚体质。
冬病夏治三伏贴
11
现代研究发现,药物贴敷后可使局部血管 扩张,血液循环加快。药物透过表皮细胞间 隙并经皮肤本身的吸收作用,使之进入人体 血液循环而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
冬病夏治三伏贴
12
另外,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 ,使其产生抗体,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增强 体质。还可能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而调节神 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改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兴奋性,血清中的IgG、 IgA 含量得到提高,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冬,病夏治三伏贴 降低机体过敏状态。
气更迭:春温、夏热、长夏湿、秋凉、冬寒。人体脏腑、 气血,随着节气变化,也会随之发生顺应改变,出现周期 性盛衰。夏天乃一年中阳盛阴衰之季,而“三伏”又是一 年中阳气最旺盛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之达到顶峰,此为
冬病夏治三伏贴
恢复人体阳气最佳时机,此时以阳克寒,驱散患者体内的 阴寒之气,将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从而可达到“冬 病夏治”。
[3]梁远兰,卢里琼,谢风云.过敏性鼻炎患者 “三伏”穴位敷贴80例疗效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 理杂志,2006,12(9):1663-1664.
夏治,自然界夏季阳气最旺,人体的阳气在 夏天也达到最高,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冬开病夏治三伏贴
泄,选取穴位贴敷,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
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所பைடு நூலகம்祛除
体内陈寒,并为肌体储备阳气。阳气充足则
疾病易发季节不易被寒邪所伤。使人体各部
的功能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的平衡。
6
从阴阳五行论冬病夏治 从冬至开始,阳气开始复生,阴气开始消退,到夏
[1]富菊艳,蒋文秀.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
志, 2004,13(13):1745.
15
常桂婧[2]选择143例冷哮证患者开展随机 安慰剂对照试验,治疗组采取三伏贴穴位贴 敷方法,对照组贴敷安慰剂,观察两组患者 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血嗜酸性粒细胞以及 血IgA,评价三伏贴预防哮喘的临床疗效 。 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IgA水平高于冬病夏治治三伏贴 疗前,同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本 法有增强哮喘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
至,阳气的盛复达到了顶点,同时阴气的消退也趋于尽 头;从夏至开始,阴气开始复生,阳气开始消退,到冬 至,阴气的盛复达到了顶点,同时阳气的消退也趋于尽 头。根据阴阳制约关系,在夏季三伏天,阳气最旺和体 内寒凝之气易解之时,扶益阳气,可达到祛寒目冬病的夏治,三伏从贴 而使失衡阴阳达到稳态。
7
从四时气候论冬病夏治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黄帝内经》即有记载,一年之中节
冬病夏治三伏贴
为加强“三伏贴”技术应用管理,规范临床 应用,保障医疗安全,提高临床疗效,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出台相应的应用管理通知,要 求对“三伏贴”应用范围做出规范。
冬病夏治三伏贴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对冬病夏 治穴位贴敷技术应用管理的通知》:
在2013年中管局发布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关于加强对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应用管理 的通知》中指出: “三伏贴”主要适用于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 系统疾病,也可用于以反复发作、冬季加冬重病夏治三伏贴 为临床特点,中医辨证为寒证的其他疾病。 严禁为追求经济效益不合理扩大应用范围及 应用人群。
9
三伏贴是冬病夏治的方法之一,它是在三伏
天对穴位进行药物贴敷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于
天灸的一种。三伏天贴敷的时间是指初伏、中
伏、末伏三个庚日,在时间治疗学上,中医认
为庚日属金,以五行而论,与肺相配,为驱散
内伏寒邪最好节气日期。
冬病夏治三伏贴
10
三伏贴的理论溯源
明末清初张璐著《张氏医通》载:“冷哮灸肺俞、膏 肓、天突,有应有不应。夏日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 往获效。”“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 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入麝香半钱,杵匀,姜汁调涂肺俞 膏肓、百劳等穴,涂后麻冒疼痛,切勿便去,候三柱香足 方可去之。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
药物贴敷于皮肤,不经过肝的“首过效应 ”和胃肠道的破坏而直接作用于人体,且皮 肤间层具有储存特性,使药物浓度曲线趋于 平缓,避免了口服或注射给药途径表现出的 时间-血药浓度曲线的峰谷现象。同时结合 腧穴特殊性能,发挥较强的药效作用,维冬持病夏治三伏贴 较长的药效时间。
14
富菊艳等[1]用白芥子30g、延胡索30g、甘遂 15g、细辛15g,共研成细末,与生姜汁调成膏 状贴敷于双侧肺俞、心俞、膈俞以及定喘等穴 位,治疗支气管炎650例,哮喘350例,痊愈:1 年以上无复发 ,共360例(36%)。好转:症状 减轻,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共520例(冬病夏5治2三伏贴 %)。无效:症状未见减轻,共120例(12%)。
8
从体质与治疗论冬病夏治 冬病病人在冬季由于寒气太过而致病,即使到 了
夏至阳气至盛之时也未能消退,此时若补益阳气则可 以有效克制体内阴寒之气 。一 可采用辛温药 ,温阳 祛寒,以消除冬病的病根。二 采用“随而济之”的补 法,即在“夏至”以后 ,阳气渐去之时以温阳之药随 而济之,起到助阳的作用。如《素问 ·脉要精微冬论病夏》治三伏贴 云:“四时之病,以其胜治之愈也 ”。
[2] 常桂婧,喘敷贴三伏穴位贴敷预防冷哮证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3,
16
5(1):5-8
梁远兰等[3]以白芥子、延胡各200g,甘遂、细 辛各取适量组方;初伏选穴位:定喘、肺俞、脾 俞;中伏选取穴位:风门、心俞、肾俞;末伏选 取穴位:膏肓俞、膈俞、三焦俞治疗过敏性鼻炎 80例。其中,治愈:症状消失7O例,占87.5%; 有效:发作次数减少,发作时间缩短8例,冬病夏1治0三.伏0贴% 无效:症状无改变2例,占2.5%。
3
思考:
Q1.
为何要选在最炎热的三伏天气进行贴敷?
Q2.
为何只适用于慢性虚寒性疾病?
Q3.
对于热性疾病应用有何不良后果? Q4.
冬病夏治三伏贴
三伏贴治病疗效能否能立竿见影?
4
1
冬病夏治理论源流
2
三伏贴临床与机理研究
3
三伏贴适应症
4
三伏贴禁忌症
冬病夏治三伏贴
5
三伏贴注意事项
5
冬病,顾名思义,是指在寒冬季节容易发作 或病情加重的疾病。此类疾病都有虚证、寒 症的共同特点,患有“冬病”的人多属于阳 虚体质。
冬病夏治三伏贴
11
现代研究发现,药物贴敷后可使局部血管 扩张,血液循环加快。药物透过表皮细胞间 隙并经皮肤本身的吸收作用,使之进入人体 血液循环而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
冬病夏治三伏贴
12
另外,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 ,使其产生抗体,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增强 体质。还可能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而调节神 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改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兴奋性,血清中的IgG、 IgA 含量得到提高,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冬,病夏治三伏贴 降低机体过敏状态。
气更迭:春温、夏热、长夏湿、秋凉、冬寒。人体脏腑、 气血,随着节气变化,也会随之发生顺应改变,出现周期 性盛衰。夏天乃一年中阳盛阴衰之季,而“三伏”又是一 年中阳气最旺盛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之达到顶峰,此为
冬病夏治三伏贴
恢复人体阳气最佳时机,此时以阳克寒,驱散患者体内的 阴寒之气,将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从而可达到“冬 病夏治”。
[3]梁远兰,卢里琼,谢风云.过敏性鼻炎患者 “三伏”穴位敷贴80例疗效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 理杂志,2006,12(9):1663-1664.
夏治,自然界夏季阳气最旺,人体的阳气在 夏天也达到最高,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冬开病夏治三伏贴
泄,选取穴位贴敷,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
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所பைடு நூலகம்祛除
体内陈寒,并为肌体储备阳气。阳气充足则
疾病易发季节不易被寒邪所伤。使人体各部
的功能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的平衡。
6
从阴阳五行论冬病夏治 从冬至开始,阳气开始复生,阴气开始消退,到夏
[1]富菊艳,蒋文秀.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
志, 2004,13(13):1745.
15
常桂婧[2]选择143例冷哮证患者开展随机 安慰剂对照试验,治疗组采取三伏贴穴位贴 敷方法,对照组贴敷安慰剂,观察两组患者 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血嗜酸性粒细胞以及 血IgA,评价三伏贴预防哮喘的临床疗效 。 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IgA水平高于冬病夏治治三伏贴 疗前,同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本 法有增强哮喘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
至,阳气的盛复达到了顶点,同时阴气的消退也趋于尽 头;从夏至开始,阴气开始复生,阳气开始消退,到冬 至,阴气的盛复达到了顶点,同时阳气的消退也趋于尽 头。根据阴阳制约关系,在夏季三伏天,阳气最旺和体 内寒凝之气易解之时,扶益阳气,可达到祛寒目冬病的夏治,三伏从贴 而使失衡阴阳达到稳态。
7
从四时气候论冬病夏治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黄帝内经》即有记载,一年之中节
冬病夏治三伏贴
为加强“三伏贴”技术应用管理,规范临床 应用,保障医疗安全,提高临床疗效,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出台相应的应用管理通知,要 求对“三伏贴”应用范围做出规范。
冬病夏治三伏贴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对冬病夏 治穴位贴敷技术应用管理的通知》:
在2013年中管局发布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关于加强对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应用管理 的通知》中指出: “三伏贴”主要适用于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 系统疾病,也可用于以反复发作、冬季加冬重病夏治三伏贴 为临床特点,中医辨证为寒证的其他疾病。 严禁为追求经济效益不合理扩大应用范围及 应用人群。
9
三伏贴是冬病夏治的方法之一,它是在三伏
天对穴位进行药物贴敷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于
天灸的一种。三伏天贴敷的时间是指初伏、中
伏、末伏三个庚日,在时间治疗学上,中医认
为庚日属金,以五行而论,与肺相配,为驱散
内伏寒邪最好节气日期。
冬病夏治三伏贴
10
三伏贴的理论溯源
明末清初张璐著《张氏医通》载:“冷哮灸肺俞、膏 肓、天突,有应有不应。夏日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 往获效。”“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 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入麝香半钱,杵匀,姜汁调涂肺俞 膏肓、百劳等穴,涂后麻冒疼痛,切勿便去,候三柱香足 方可去之。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