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备忘录
南水北调工程的西线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的西线方案西线工程的建设对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地区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减轻地区水资源短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西线水源地主要是通过重庆市綦江县和四川省梁平县两区域,西线工程将建设水库7座,水库总库容为22.263亿立方米。
西线水资源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线工程与东线工程同步进行,是一个庞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社会影响。
一、工程的基本国情地理环境西线工程的矿区,水源集中地。
由于较早的高山冰川作用,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数如广积水、长宁水。
矿区周边主要是平缓丘陵和中小河流构成的地形,地势相对较低,属于低山丘陵水库库区。
水库建在一些山坳、峡谷和水利用地、水电互利等交通便利情况不同。
矿区的特殊地貌状况认为工程建设将给水库建设带来诸多方面的不便,同时会增加施工难度。
矿区面积不大约有1293平方千米。
二、工程的建设规模(一)设计供水规模:设计供水规模:430万m3/d,额定供水规模:370万m3/d;山区小城乡用水水平各层次保障;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方面的需求提供不同方案。
(二)设计工程工作人员:工程总投资为毛纲率为13%,其中5000毛纲率1%;O&M费用(三)生态环境治理基本水平和提高方案荒山荒坡资源治理整体工程项目完成方案资源治理一方完成:1荒山荒坡资源治理总规划面积898536亩,现在完成711296亩的生态治理,总占比79.23%;2按照已经规划的工作量计算,2014年至2016年共实施132071亩项目生态治理,工程总定完成率达90%;三、工程的水质和水量保证状态1. 矿工供水水质保证水质监测示例水质检测一方面能确保水库蓄水期间供水水质安全水量,另一方面能够在供水水质异常时及时发出预警,2. 水水质保证任务完成情况四、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宇红至西和联惠之间土地增值效益:2015年,两期已有500亩土地增值1亿2016年全新加嗳土地让余存阳河在金沙大道两侧500亩黄地及相关土地增加也将1亿多;北蔚至阐庆间社会经济效益:一期工程需要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更能改善区域交通流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二期工程启动后两年,镇江、合作、西安三镇苗金每年净收入5000万元;2016年和2017年,治理水质任务完成率达90%;2016年和2017年,农区进一步城市化改造未知43%;2012,2014年至2017年,苗金镇和成宇探测点已完成治理21%,7890%,超过治理未知得情况;2016,2017年,规划污水处理站远远到县城35公里。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G EO TECHN ICAL ENG INE ER I N G WO RLD VOL . 9 No . 9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专题报道
西线工程简介
南水北调是我国继三峡工程之后启动的又一项 世界级巨大调水工程。主要目标是根据科学配置我 国水资源的原则 , 将较为丰富的长江水 , 分东线、 中 线、 西线调往严重缺水的华北和西北地区。西线工 程位于四川省甘孜、 阿坝两个藏族自治州境内 , 目标 是要将境内大渡河、 雅砻江、 金沙江上游通天河之水 调往黄河上游。调水区工程的主要特点是 : 地处青 藏高原东南部, 地质构造呈断裂活动性和地震活动 性 ;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 , 冰川后退, 河源流量减少, 调 水量将严重不足 ; 地形北高南低, 除建高坝蓄水、 修 渠输水外, 还需开凿长达数百公里的隧洞把巴颜喀 拉山打通, 工程艰巨; 调水区海拔 3500 米以上, 生态 环境脆弱, 工程将淹没大量草原、 农田, 在江河下游 形成干热河谷, 造成新的环境破坏; 地处少数民族藏 族聚居区, 居民笃信宗 教, 崇拜神 山、 圣水、 喇嘛寺 庙 , 有独特的文化习俗 , 移民、 寺庙搬迁将遇到很大 困难; 调水区经济社 会发展十分落后, 2004 年人均 GDP500 多美元, 调水后, 在经济、 社会、 环境等方面 都需要有补偿措施, 否则将出现新的贫困。 近日随着南水北 调东线中线工程 掀起建设高 潮 , 西线工程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8 月 1 日 , 水利 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在国务院新闻办通报 了南水北调西线三期工程的规划结果, 其总调水量 达到 170 亿立方米。 李国英说 这 个调水主要通过隧道 , 在青藏高 原上从地下穿过很多山脉, 调水线路总长度 有 300 公里, 最终到达黄河。全部完成这个工程 , 估计需要 投资 3000 亿元左右。 然而对于西线工程各方表现 出不同的观点, 掀起新一轮的讨论。 委会召开了关于西线调水第一期工程可调水量及调 水影响研究的座谈会。 据参会人士向本报透露, 除四川省发改委、 省国 土资源厅、 省社科院、 省委政研室、 甘孜州和阿坝州 政府等官员、 学者外 , 到场参会的还有 水利部调 水局副局长祝瑞祥、 黄委会副主任苏茂林、 黄委会下 属黄河勘测规划 设计有 限公司 ( 以下简 称黄河 公 司 )董事长李文学、 总工程师景来红等。 在研讨会上, 黄河公司做了阶段成果汇报, 四川 方面与水利部、 黄河委则展开了面对面的交流, 关键 围绕两个话题 : 一是可调水量 ; 二是赔偿问题。 22 日上午, 大会一字一句通过了双方都认可的 会议纪要 。 与黄委会之前在成都召开的会 议相比, 双方 的态度已缓和了许多。 参会人士说。 西线工程 无可替代 座谈会透露的信息显示, 黄河公司认为西线工 程具有 无可替代 的地位和作用。 西线工程规模大, 技术条件复杂 , 但不存在不 可逾越的技术难关。 该公司表示 , 仅靠 节水缓解 缺水形势是有限度的, 黄河流域自身资源已难以支 撑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国家全局战略 的高度考虑 , 必须 不失时 机地 实施跨 流域 调水 工 程。 在阶段成果报告会上, 黄河公司指出, 黄河以其 占全国河川径流 2 % 的有限水资源量 , 承 担着本流 域和下游沿黄地区占全国 15 % 耕地面积和 12 %人 口的供水任务。 黄河流域现状供需缺口即达 49 . 2亿立方米, 据 预测 , 在充分考虑节水型社会建设 , 尽可能降低各行 业用水定额的条件下 , 黄河流域及相关地区 2020 年 和 2030 年水平国民经济需水量分别为 614. 4 亿立 方米和 647 . 1 亿立方米; 2030 年水平多年平均黄河 流域河道内外总缺水量达 149 . 4 亿立方米。 而且 , 即使不考虑远期的缺口 , 现阶段缺水问题 已然叫人忧虑 : 计划开工建设的能源项目由于没有 取水指标而无法立项, 即将开工建设的项目 , 比如宁 东能源重化工基地 , 面临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水资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解决方案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解决方案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实施对于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其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困难和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解决方案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施工作提供参考。
一、技术方案1. 水资源调配技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核心是水资源的调配,主要包括水的输送和分配两个方面。
在水的输送方面,需要采用高效的输水管道和输水设施,以确保输水的稳定和安全。
在水的分配方面,需要结合北方地区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水资源分配,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配。
2. 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实施可能会对相关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以减少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这包括尽可能减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采取合理的生态修复措施,确保工程实施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3. 水资源管理技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所涉及的水资源管理问题非常复杂,需要采用先进的水资源管理技术,以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这包括对输水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测和管理,对分配过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确保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管理。
二、政策方案1. 统一规划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实施涉及多个地区和部门,其中包括江苏、河南、山西、陕西等多个省份,多个地级市和县级市,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单位。
为了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和协调各方面的工作。
2. 优惠政策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其中包括建设费用、运行费用等多个方面。
为了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工程建设,需要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以降低企业参与成本,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
3. 生态补偿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实施可能会对相关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生态补偿政策,以弥补生态环境受损的影响。
这包括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适当的补偿和修复,以保障受影响地区的生态环境整体不受损害。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方案论证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方案论证1.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南水北调工程成为解决我国南北地区水资源不平衡问题的重要举措。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已于2002年开始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也于2014年全面通水。
然而,我国西部地区依然面临严重的水资源不足问题。
本文将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方案进行论证,以解决西部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2. 背景我国西部地区是我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之一,尤其是干旱地区。
西部地区的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都面临着水资源匮乏的挑战。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和中线工程已经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取得了巨大效益,为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提供了稳定的水资源供应。
然而,西部地区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因此,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必要的。
3. 工程方案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方案包括两个主要的水源地和输水通道,分别是雅鲁藏布江上游和金沙江上游。
它们将通过调水隧洞和输水管道将水源地的水资源输送到西部地区。
3.1 雅鲁藏布江上游水源地雅鲁藏布江是我国最大的横断山地径流河流,水量丰富。
位于西藏自治区的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
该地区的水资源丰富,水量大,适合用作西部地区的水源。
通过调水隧洞和输水管道,可以将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的水资源输送到西部地区,解决西部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3.2 金沙江上游水源地金沙江是我国重要的南北水源地之一,也是一个水量较大的江河。
位于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的金沙江上游地区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另一个重要的水源地。
该地区的水资源丰富,水量大,适合用作西部地区的水源。
通过调水隧洞和输水管道,可以将金沙江上游地区的水资源输送到西部地区,解决西部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4. 方案论证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方案的论证主要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考虑。
4.1 经济论证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解决西部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保障西部地区的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的发展需求。
水是生产和生活的基本要素,水资源短缺将严重制约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慎重对待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四川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马怀新访谈录

第2 5卷第 5期
2 0 0 6年 l 0月
四
川
水
力
发
电
Vo. 5.No 5 12 . Oc.. 0 0 6 t 2
Sc u n ih a
Wa e P w r tr o e
慎 重 对 待 南 水 北 调 西 线 工 程
早关注和发起四川应该参与和主动研究南水北调 西 线工程 — — 这 一对 中 国 、 四川 影 响 巨大 的 对
工程 的倡议的正是 四川省水力发 电工程学会。此 事正如我在《 也谈 南水北调 西线工程》 一文 中所 述及的, 苦于当时资料少 , 因此要真正地进行到南
收稿 日期 :0 60 -7 2 0 -92
阶段 。
上马西线工程应有四川科学家广泛参与、 科 学决策 记者 : 西线 工程 与 东 线 、 中线 工 程 相 比 , 西线 工程要复杂艰 巨得多 , 影响深远得 多。四川 学者 对西线工程有许多不 同意见 , 他们 有什么不同意 见 ?他们都担心什么? 马理事长 : 四川学者认 为南水北 调西线工程
倡导者和主编之一 , 四川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现 任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资深电力专家马怀新 。马 怀新理事长就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同记者进行 了内 容广泛的交谈 。
四川水 电学 者最大批 地质 、 环境 、 经
济、 社会 、 人文等方面的专家学者 , 在成都市都江 堰召开了一次“ 从科学发展观看南水 北调西线工 程研讨 会” 。这次大会 , 发表 了一大批 深谋远虑 的, 科学性很强的论文。会上 , 讨论气氛的热烈是
充分反映了四川 自 然科学 、 社会科学 、 水电界的学 者们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的关注。他们的优秀文
章 中充 分 表达 了对维 系 中华 民族 的这样一 项 工程 的忧 患之情 。
深化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方案

深化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方案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尤其是我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解决了华北地区长期以来水资源短缺的难题。
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于2014年12月完成全线贯通,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仅仅解决了华北地区的部分水资源短缺问题,并未能全面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
因此,有必要深化南水北调工程,特别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以进一步解决西北地区的水资源紧缺问题,满足西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一、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意义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我国重大的水利工程之一,经过了多年的规划和调研,是为了解决西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满足其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需要而建设的。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将有效改善西北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西北地区经济的稳步发展,对缓解西北地区水资源紧张、改善水生态环境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建设方案1.工程概述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将长江水资源引入陇中-黄河流域,解决西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工程起点从巴山蜀水转水发电站,经过四川、甘肃、宁夏、陕西等省(区)的地下管道输送至陇中-黄河流域,最终将水资源引入黄河流域。
2.工程路线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水源地为四川长江流域,主要输水工程路线包括四川、甘肃、宁夏、陕西四省(区)地下管道。
其中,甘肃、宁夏段采用地下埋输方式,陕西段采用地表引水方式。
工程全长约2000公里,设计输水总量约120亿立方米。
3.工程建设及配套设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采用先进的水利工程技术,实施地下管道的建设需要克服地质条件、农民迁坟、市政设施迁建、污染物排放等问题;地表引水段需要解决河道治理、水源保护、水土保持等问题。
同时,还需要建设配套的水源地保护、治理、监测、管理等设施。
4.环保、节能及社会效益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环保标准,采用节能减排技术,保障水资源输送过程的环境友好和节能减排。
南水北调工程西线路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西线路方案一、西线路方案的实施必要性1.解决北方地区的严重水资源短缺问题西线作为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长江水调到黄河流域的重要通道。
由于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且以西北地区为主的黄河流域面临水资源极度短缺和水质严重污染的问题,西线成为解决该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
2.提高西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西北地区的自然条件非常苛刻,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这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改善当地的水资源供应情况,提高西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3.有利于促进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调剂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促进长江和黄河流域之间水资源的调剂和协调,改善流域水资源的配置状况,增加流域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提高国家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二、西线路方案的具体实施西线是南水北调工程中技术难度最高的一条线路,由于地势复杂、气候恶劣,建设工程难度大,需采取一系列的合理措施来解决相关问题。
1.建设输水通道西线的输水通道主要是指从长江沿线的水库中拦河蓄水,形成一个大型的调水池,然后通过输水通道将水输送到黄河流域。
输水通道需要经过大面积的山区和高原区域,地质条件复杂,所以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加固和防渗措施,确保输水管道的安全和稳定。
2.建设输水泵站输水泵站是西线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输水泵站可以将长江水抽到调水池中,然后再输送到黄河流域。
由于西线输水距离远,所以需要建设多个输水泵站,以确保水资源的输送量和输送效率。
3.水资源调度西线输水量大,需有合理的水资源调度方案。
根据不同的季节和地区的水资源需求情况,制定合理的水资源调度方案,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供需平衡。
4.生态保护西线输水跨越了多个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和水源地,需要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采取一系列的生态保护措施,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确保水资源的输送和当地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5.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西线工程技术难度大,需要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研发和应用一些新型的水利工程技术和装备,降低工程建设的成本和风险,提高工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南水北调工程西线最优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西线最优方案西线主要任务是将长江干流上游的水资源调剂至黄淮海平原地区和山西省,解决这一地区的淡水资源问题。
西线工程的建设对于改善黄淮海平原地区和山西省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西线工程的有效建设与管理对于中国水资源的管理与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找到西线工程的最优方案,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首先需要对西线工程进行区域规划和水资源调配方面的技术论证,以确保输水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其次需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以实现最大的综合效益。
另外,还需要考虑工程的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确保工程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
最后,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以确保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并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
在实施西线工程最优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技术方案西线工程的输水技术方案是工程建设的核心。
需要充分考虑输水通道的选址和设计、输水方式和输水设施的建设等方面。
需要进行充分的技术论证和方案比较,选择最为合适的技术方案。
由于西线工程需跨越长江和黄河等多条大河,因此在技术方案的选择上需要充分考虑工程建设和运营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二、经济效益西线工程的建设需要巨大的投资,需要充分考虑工程的经济效益。
对于工程建设和运营成本需要进行充分的成本效益分析,确保工程的建设和运营成本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另外还需要考虑工程对于当地经济的促进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生态环境在实施西线工程最优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对于环境的影响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需要通过科学的环境评估和生态修复方案,确保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并最大限度地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需要采取有效的水资源节约措施,减少对当地水资源的使用,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四、社会影响在实施西线工程最优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工程对当地社会的影响。
需要通过充分的社会影响评估和社会参与方案,确保工程建设和运营对当地社会的影响最小化,并最大限度地促进当地的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备忘录》(下称《备忘录》)的两位主编,林凌81岁,刘宝珺75岁,两人都思路清晰,言谈敏捷。
主编这本书,用林凌的话说,是“立此存照”:
“我们不反对南水北调。
但是我们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从规划内容到决策程序,都有质疑。
”林凌说,“争议应该发出声音,并且保留下来。
”
多名学者从各自课题经费中提出资金,资助了这本书的出版,其中包括主编林凌和刘宝珺以及副主编马怀新、刘世庆等人。
“一个忧国忧民的学者,根据他的知识和积累,提这些问题,完全应该,也是他的责任。
”林凌说,“这本书就是这种责任感的体现。
目的是为了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
也有声音认为,《备忘录》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本身和对黄河水利委员会(下称黄委会)所作规划的质疑,是“地方利益在其中作祟”。
《备忘录》的出版,被指为罔顾黄河上游六省缺水现实去维护和争取地方利益之举。
《备忘录》出版始末
2004年,有报纸刊出新闻称,西线工程计划将于2010年动工,并有意见认为,可将动工时间提前到2008年。
林凌说,西线工程几乎是悄无声息地突然变得十分迫近,但他们发现自己对此十分陌生。
2004年6月,四川省老科学工作者协会(简称“老科协”)在成都都江堰召开会议,邀请多位省内学者与会,就西线工程进行座谈。
大多数《备忘录》的作者,在这次会议上才第一次看到耳闻已久的规划文本。
而此时距离黄委会《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纲要及第一期工程规划》通过水利部专家审查,已经有3年之久了。
在林凌等人看来,这种情况是不正常的。
因为涉及四川地区地质、水文、气候以及民族和宗教问题,四川学者的了解和积累更多。
“不管是对青藏高原的地质问题,还是对藏区的了解,四川学者都走在全国的前列,”但令他们不满的是,黄委会编制西线规划的过程中,只有少数四川学者参与甚至知晓其事。
鲁家果和《备忘录》的副主编马怀新、刘世庆都证实,总的说来,参与规划课题的四川学者与黄委会的合作不算愉快。
那些涉及西线工程对四川水力发电的影响以及移民等敏感问题的课题,尤其如此。
“不知情”的感觉显然加重了初见规划时的意外。
对陈智梁这样的地质专家,意外转化成担忧,对马怀新这样的电力专家,觉得黄委会的低调是刻意为之。
都江堰会议的与会者认为,规划中的西线工程风险过大。
“会上最尖锐的说法有两种,一种叫…不要在太岁头上动土‟,一种叫…不要在脑袋上抽血‟”。
林凌本人正是前一种说法的发明者。
相比较而言,鲁家果对西线工程的批评,做了大量数据分析,虽然语气温和许多,但更加迫近实质。
鲁家果于2003年底得到西线工程规划,会议召开前,他已将对规划的不同意见撰写成文。
他在文章中提出,西线工程规划在调水量、地质风险、环境影响和经济可行性方面的评估,都难以成立。
他的观点在都江堰会议上显然影响了一批同行。
最后,会上形成的主要观点被写成报告,由老科协出面,提交给了中共四川省委和四川省政府。
主要由四川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者组成的四川省老科协,核心组织是其“高级专家顾问组”,其中既有退休的前政府智囊,各行业领域的退休负责人,也包括退休的前四川省高级官员。
老科协的报告中说,四川应该注意西线规划包含的风险,并提出应组织力量投入研究。
但是有关部门一直没有回复他们的报告。
而鲁家果的文章此时呈送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手中,此后引起了规划编制方黄委会和水利部等部门的重视。
2005年3月,水利部和黄委会一前一后,在一周内先后赴四川,就西线工程及其规划,与四川省有关部门、专家和学者召开座谈。
林凌和鲁家果都受邀赴会。
这两次旨在说明和沟通的会面,并没有消弭双方在西线工程认识上的鸿沟。
相反,某种情绪在会前会后开始发酵。
“会上我们才知道,规划早在3年前就编制完成”,林凌说,“我们的意见更大了。
”
有人认为,那些对西线施工地带有着多年研究经验的四川学者,因为可能提出反对意见,被排除在了规划之外。
或许正与此有关,2005年3月前后,林凌、刘宝珺等人开始向四川学者约稿,筹备出版《备忘录》。
“利益相关”之辩
2005年3月在水利部的座谈会上,鲁家果提出,黄河流域的缺水现状难以通过调水解决,相反,要从节水上想办法;黄委会一位专家愤而起立说,让黄河流域节水,无异于让饿肚子的人勒紧裤带,是饱汉不知饿汉饥的讲法。
所有接受采访的四川学者都声称,《备忘录》的立场是“促进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
“地方利益不是我们考虑的(出发点)。
”林凌说。
但是,尽管他们一再躲避“地方利益”以免损伤学术公信力,利益相关的猜测一直没有停止。
“我觉得从地方利益角度考虑我的意见是误读和误判。
”陈智梁小心地避免了说出更刺激的词语。
黄委会一位工作人员说,西线之所以在工程项目书编制的节骨眼上引起争议,一是和今年人们非常关注水利枢纽工程有关,另一方面,黄委会过去的表述口径中,对西线的影响太过于轻描淡写。
“比如环境影响,过去说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很小,实际上,这么大的工程,怎么可能影响很小呢?”
事实上,四川方面正是觉得,水利部门在试图尽量淡化工程的影响。
一定程度上,这激起了他们情绪上的反弹。
四川社科院研究员张序说,水利行业的“庞大队伍形成了一个巨型的利益集团”,其他人群的声音和影响力与其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2005年3月的两次会议上,很多细节都是饶有趣味的。
林凌等人提出,南水北调对调水区的移民和生态要做后续投入。
据林说,当西线调水投资高达3000 多亿的消息传到规划中调水点四川甘孜和阿坝一带,地方官员一度十分高兴,对调水补偿抱有很高期望。
但补偿方案只列出了淹没损失,距离当地政府的期望甚远。
“通过搞一个工程使当地老百姓富起来是不可思议的。
”2005年3月22日,在水利部召开的会议上,林凌说,“要调水区和受水区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就要后期扶持。
”随水利部前来的研究人员反驳林凌说,硬要将当地的小康和南水北调挂钩,是不现实的,那样只能使工程搞不成。
但林凌坚持认为,如果后续扶持不到位,将对长江上游生态造成毁灭性打击。
工程施工完成后,要恢复和保持长江上游作为生态屏障的功能,需要花大量费用用于移民安置和环境治理。
“否则,就算救了黄河也要毁了长江,甚至毁了长江,也不一定能救得了黄河。
”
与此同时,有人认为,黄河发电的增量正是调水流域发电的损失,南水北调与西电东送存在冲突。
“长江上游已经规划和在建未来的水电基地,要水还是要电,不能两全”。
当有人提出黄河水发电收益可对长江发电损失进行补偿时,林凌说,对四川和长江流域来说,损失多少电并不是问题,损失多少税收才是问题。
水权问题也被提出来讨论。
有人提出,借鉴黄河流域“水权置换”的经验,四川应该争取北调水量的经济补偿。
而这一点显然没有被黄委会考虑在内。
因为黄委会对此的回答是“水权国有”,西线工程属于全国性的大工程,事属“全局考虑”。
双方就此僵持不下。
2006年8月21日,水利部与黄委会二赴成都,专门与四川方面谈补偿问题。
从反馈的信息看,双方并未在水权方面达成协议。
利益相关的指责天然是双向的。
同样是在8月,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官员向全国人大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专题调研组做汇报时说,在南水北调问题上,黄委会是利益相关者,编制规划应该将长江水利委员会和地方政府都吸纳进来。
来源:新民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