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第三章导学案.docx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第三章导学案

七年级生物第三章导学案
引导学生思考思路,引入课题。
1.思考回答:鱼离开水不能呼吸.它的呼吸器官鳃不能利用空气中的氧气。
2.学生推断:(1)可能是肠胃里进了大量的水;(2)口鼻进入大量的水,憋气致死。
5


知识构建
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系统组成包括两个部分: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引导学生看书,并总结:呼吸系统有哪些器官呢?
现在请同学们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你会感觉到肋骨如何运动?胸廓如何变化?
当深深地呼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当深深呼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变小。
3


实验探究
通过测量胸围来探究呼吸运动中胸廓容积是否发生变化。
请同学们分组实验。
提醒学生要注意实验要领:1.测量时身体取自然站立姿势,双手自然下垂,不挺胸,不憋气,呼吸要均匀。2.软尺的位置要合适。3.软尺不要有折转。4.作好记录数据:尽力深吸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尽力深呼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5.测三次记录好数据并设计表格,算出平均值。
5分钟课题引入气体在呼吸运动作用下进入了肺这只是完成外界气体和肺泡内气体之间交换它不是呼吸的结束只是呼吸的第一步只有肺泡内气体与血液间的气体进行交换了而血液又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进行交换才是呼吸的实质
教学导学案教案(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学科
生物
年级
七年级
课时
1课时
主备课人
审核人
生物备课组
使用教师
使用时间
阅读教材内容,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
4


讨论探究
呼吸系统作用
1.启发提问:溺水者在抢救以前为什么要先清除他口鼻内的污物?
2.人工呼吸之前,清除溺水者口鼻内污物的目的是什么?

第三单元导学案

第三单元导学案

第三单元教学分析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综合练习班级:姓名:一、想一想,填一填。

1.最小的两位数与最大的三位数的积是()。

2.38×99的估算结果是()。

3.200个18是(),125的40倍是()。

4.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6小时可行()千米。

5.在○里填上“>”“<”或“=”。

180×5○160×6 47×100○470×106.光明小学有789人,大约是()人。

7.在使用计算器时,按ON/C键可以()计算器,按OFF键可以()计算器。

8.37037×3=111111,37037×6=222222,37037×9=(),37037×12=( )。

二、我是小法官。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一定是五位数。

()2.460与250的积的末尾只有2个0。

()3.两个数乘积是0,那么这两个数一定都是0。

()4.204×99=200×100=2000。

()5.用计算器计算时,如果输入错误,可以按CE键来清除。

()6.根据99×97=9603,999×997=996003的规律,得出9999×9997=9960003。

()三、慧眼识金。

1.49×31的积大约是()A.20000B.1200C.15002.四年级有301名同学去秋游,每人的车票和门票需49元,他们大约共需()元。

A.12000B.15000C.200003.下面几组数中,积大于3万而小于5万的两个数是()。

A.936和57B.390和84C.311和494.在计数器中,下面哪个键可以用来清除数据()。

A.ONB.OFFC.SHIFT四、竖式计算。

304×32 695×24 460×30 525×17。

导学案第三单元Word版

导学案第三单元Word版

启明中学七年级英语导学案课题Unit3 How do you get toschool?SectionB(1a-3b)主备人:编写人:孙平审核人:胡廷文编号: 20140705班级:小组姓名:学习目标:1.我会掌握本节课的5个单词:drive car live stop think of2.我会掌握句型:How far is it from---to?Howlong does it take to do ?3.我能听懂有关谈论距离方式的对话并进行自由交际。

预习导学教师教学流程学生随堂笔记一.初读课文,自主学习,了解新知翻译下列句子.1.walk or ride a bike2.by bus or by bike3. get there4.about half an hour5. between ------and6.crossthe river 7.get to school e true9.go home by bus 10. o to school on foot二.组内探究,试解决重难点:1.选择疑问句的结构疑问句中用连接选择部分构成的疑问句回答时,主要看选择部分。

1.Is he or his sister good at English ? His sister (is).2.Is your father a teacher or a doctor ? (He is ) A teacher .3.Does Tom like Chinese or math ? (He likes) Chinese(Both/Neither).回答这类问题不能用yes , no :可用一个句子回答,也可简答。

2.think of 想起认为.What do you think of …?=What do you think about…?=How do you like …? Whatdo you think of Chinese food?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Chinese food? ==How do you like Chinese food?翻译;你认为动作片怎么样?1.__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 actiomovies?2. ?3. ?3.1)stop 作n.“车站” bus stop 2)stop 作v. “停止”stop to do sth()与 stop doing sth(举例:He walks for a long time,he stops to have a rest.The class begins,please stop talking.4.leave +地点意为离开某地…—He leaves Beijing . leave for +地点意为动身去某地—He leaves for Beijing. leave… for…意为离开某地去某地—He leaves Beijing for Shanghai.5.It’s +adj.+(for sb)+to do sth. 表示做是…的。

高一物理第三章导学案

高一物理第三章导学案

3. 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课前预习学案必修一一、预习目标本节学习力的基本知识:力的概念、力的图示;重力和重心。

二、预习内容:1、物体的运动状态用来描述,只要物体的变化了,不管是还是改变了,都说这个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2、在外界的作用下,物体发生了变化,就说物体发生了形变。

3、在物理学学中,人们把改变物体的,以及产生形变的原因,即物体之间的,称为力。

力的三要素是。

4、力的矢量性:力是,它不但有大小,而且有,力的大小可以用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5、力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

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的区别在。

6、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

物体受到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是,其中g是,重力的方向总是,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

重心在几何中心。

三、提出疑惑1、什么原因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使物体产生形变呢?2、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它的单位是什么?3、如何形象地描述力?什么是力的图示?什么是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4、什么是重力?其方向如何?重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物体的重力与地球对物体吸引力一样吗?5、苹果为什么向下掉落?何谓物体的重心?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指物体的运动速度改变.2.知道力是、的原因.3.知道力的图示是用一带箭头有标度的线段把抽象的力直观而形象表示出来的一种处理力的科学方法,在具体问题中能画出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4.知道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掌握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知道重力大小的测量方法.5.重心的概念,知道重心的位置与哪些因素有关,会确定质量均匀分布且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位置.6.知道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概念,了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在不断探索中发展变化.二、学习过程任务一、力和力的图示阅读教材p51回答下列问题1、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指的什么?你能举出例子吗?如:2、你还能举出物体发生形变的例子吗?如?3、什么原因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使物体发生形变呢?4、你能给力下一个定义吗?5、作用在运动物体上的力,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将加快物体的运动,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将阻碍物体的运动,这说明力的方向不同,它的作用效果也不一样,可见,要把一个力完全表达出来,除了指明力的大小,还要指明力的方向。

九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导学案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学期第三单元(章)《课程纲要》学校名称适用年级平陌镇初级中学九年级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7设计日期吴桂香总课时2021.02.本单元是继七八年级散文单元学习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学生、教学习散文的兴趣和能力.本学期将继续提高学生学习散文的综合能力.材及其他教学时,应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文本,体会作者情感,陶冶学生情操.资源背景利用班班通资源补充必要的散文进行比较阅读,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散文分析搜集和诵读.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水平。

课程目标1.大声朗读,感受散文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和韵律美。

2.品读散文的关键诗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艺术表现手法。

3.感悟散文的表达技巧,掌握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4.尝试着创作散文。

实施内容《谈生命》《那树》《地下森林断想》《人生》综合性学习课程内容课时安排22111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利用工具书、辩论会、师生互动交流,广课程实施播电视等方式进行语文学习。

利用导学案,通过自主预习,小组交流,挖掘可利用资源进行语文学习。

在小组学习中,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探究,学会合作。

1.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状态,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

2.学生自评和互评,并进行教师评价,作出综合评定。

3.要引导学生养成自学、合作和倾听、大胆质疑的学习的习惯。

4.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小黑板等教学资源。

有效性评价“谈论生活”学习指导案例编写人:胡兆玲审核组长:吴桂香时间:2021-2[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品味本文生动形象、富含哲理的语言。

2.理解文章主旨,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尝尝这篇文章生动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学习困难]理解文章主旨,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学法指导】背诵法[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1)掌握以下新词语:云Y席(严)(Qia)()聪莽()傲慢的奢侈()青银()席鸟()阴(香)X()意Yue Jia()滚动心魂休克(I)一泻()千里(2)走近冰心:查阅搜集作者的资料,把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写在下面,准备交流。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导学案(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导学案(人教版)

3.1能源资源的开发(第一课时)编写:高二地理教研组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能从资源状况、市场和交通条件三方面记忆和理解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越条件;⑵能理解我国为何要加强山西省能源基地的建设;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演示引导下,通过读图、比较、推理、讨论辩论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态度,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特别要理性地看待山西省能源大省的地位。

二、学习重点:.理解山西煤炭资源的优越性和能源基地建设的重要性;三、学习难点:能源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四、学法指导:读图综合分析法;讨论探究法。

五、学习过程:能源按性质可分为两大类: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煤炭虽然是非可再生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但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更是如此。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

知识点一、资源开发条件主要考虑区域的资源状况及其市场和交通1. 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山西省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为2700多亿吨,按20XX年生产规模(6.3亿吨)计算,可开采430年。

其煤炭资源的特点:○1○2○3○42.市场广阔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20XX年的消费量接近26.5倔吨标准煤,而生产量约23.7亿吨标准煤。

(读图3.2,比较分析)○1我国与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之不同有哪些?有何优缺点。

○2你如何看待我国今后能源战略的发展呢?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4.阅读:我国能源供求面临的五大挑战山西主要煤田和煤矿的分布图面对如此挑战,你作何思考?思考山西省如何发展呢知识点二、能源基地建设1. 扩大煤炭开采量(在”山西主要煤田和煤矿的分布图”中标出山西的大型煤炭生产基地)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在结合地图册和课本图3.4找出晋煤外运的主要铁路线)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来讨论一下:对于山西省来说,究竟是输煤好还是输电好?(参考课本每43页活动部分及后面的附资料)活动:面对“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工程,山西省如何应对,实现煤炭工业的持续发展?(课本44页资料1-4)六、课堂小结(自己总结一下)七、练习1.下列能源中,属非可再生能源的是()A.风能B.生物能C.天然气D.太阳能2.没有从山西经过的铁路线是()A.京包线B.包兰线C.太焦线D.同蒲线3.山西省煤炭资源的特点是()A.煤种齐全,以褐煤为主B.大同煤矿是优质主焦煤基地C.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D.分布范围广,全省有一半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4.读图3.2“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目前最重要的消费能源是_______,带来的不利影响是什么?(2)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大于我国的能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单元》导学案.doc

《第三单元》导学案.doc

学习目标: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2、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伟大精神;3、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4、积累“可歌可泣” “当之无愧”等词语。

学习重难点: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难点:木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学法指导: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并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获取有关知识。

)冃标评价课型把握确切,内容设计合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课堂结构清晰严谨、有节奏,教师“主导”作用明显。

媒体使用适时适事,效果显著。

学习过程:第一教时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追授王没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四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o 1950 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 毅然决定回国。

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1922年9月22 口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1•掌握乙醇的组成、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质; 【练习1】右图物质属于醇类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酚类的是: _______________2、 根据醇分子中所含轻基的数目,可以分为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o 一元醇的通式为 _____________ ,饱和一元醇的通式为 _______________ 、或 _____________ O 甲醇最初是由木材干 镭得到的,因此又称为 ________________ ,有洒精味,但 __________________ O 人饮用10 mL,就能使 眼睛失明,再多则能致死。

3、 丙三醇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俗称 ________________ ,无色、黏稠、有甜味的液体,有护肤作用。

乙二醇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色、黏稠、有甜味的液体。

(-)醇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乙醇分子式: _______________ 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 官能团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 O【思考】如何检验乙醇是否含有水?如何制取无水乙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交流1、教材P49 “思考与交流”表3-1列举了几种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与烷桂的沸点,你能得出什么结论:(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炷相比,醇的沸点远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烷炷。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低级饱和一元醇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是因为它们与水形成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2、教材P49 “学与问”表3-2列举了一些醇的沸点,你得出的结论:3、教材P49 “思考与交流”你认为哪一个建议更合理,更安全?有关的化学方程式:4. 乙醇的消去反应:化学方程式:小结: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第二早绘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2.掌握醇类的取代反应、消 去反应、氧化反应的原理。

【学习重点、难点】 醇类的主要化学性质。

一、自主学习(-)认识醇和酚1、疑基与 __________ 相连的化合物叫做醇;轻基 与 肓接相连形成的 化合物叫做酚。

HoC —CH 2—0H②0H教材P50 “学与问”溟乙烷与乙醇都能发生消去反应,它们有什么异同?CIl3CII2Br CII3CII2OII 反应条件化学键的断裂化学键的生成反应产物K练习23在下列醇中,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A.2, 2-二甲基一1 一丙醇B. 2—戊醇C. 3—甲基一2 —丁醇D. 2—甲基一2—丁醇5、取代反应:(1)乙醇与HBr混合加热的化学方程式:(2)乙醇加热到140°C分子间脱水的化学方程式:(3)乙醇与乙酸混合加热的化学方程式:6、教材P51 “学与问”(1)乙醇在铜或银催化的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写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乙醇能不能被其他氧化剂氧化呢?IIK练习33催化氧化产物是CHz-CH-C-H的醇是()C2H5A. CH3-CH2-CH-CH2-OHICH3C. CH3-CH-CH2-CH-CH3I IOH CH3B.CH3-CH2-CH-CH2-OHC2H5D. CH3-CH-CH2-CH-CH3A H小结:发生催化氧化的条件:a・与轻基相连的碳上连有氢b.醇的催化氧化是疑基上的II原子及与疑基相连的碳原子上的II原子脱去。

小结:乙醇的性质:7、醇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写出C4HI0O 属于醇的结构简式并用系统命名法进行命名。

三、课堂练习1. 乙醇的分子结构如右图:,乙醇与钠反应时,断开的键是一—;与HX 反应时,断开的键是分子内脱水生成乙烯时, 断开的键是—;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醯时,断开的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写出乙二醇与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分别写出乙二醇、2—丙醇在铜丝作催化剂、加热情况下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2— 丁醇在浓硫酸、加热的情况下,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今有组成为CH 4O 和C 3H 8O 的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脱水反应,可能生成的有机物 的种数为( )A. 3种B. 4种C. 7种根据下面的合成路线及所给信息填空:(1) A 的结构简式是 _________________ ,名称是 ______________ (2) ①的反应类型是 _________________ 、 ③的反应类型是—(3) 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第一节 醇 酚(第2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 通过对苯酚的性质的研究.学习苯酚的典型化学性质。

2. 通过对乙醇与苯酚及苯和苯酚化学性质存在差别的原因分析,感悟基团Z 间存在相互影响。

【学习重点】苯酚的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酚疑基与醇疑基性质的区别。

一、自主学习醇与酚的比较类别 定义举例醇脂肪醇 轻基与 相连的化合物芳香醇 疑基与苯环 C 原子相连的化合物酚軽基与肓接相连的化合物、苯酚的结构苯酚俗称 __________ 分子式为 _____________ 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 官能团名称 ____________ 3、苯酚的物理性质(1) 常温下,纯净的苯酚是一种—色晶体,从试剂瓶屮取出的苯酚往往会因部分氧化而略带 _____ 色,熔点为:40.9°C (2) 溶解性:常温下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 ,会与水形成浊液;当温度高于65°C 时,苯H H @H —C-|-O-rH ©一舌雷©4、 5、 C1丄N&OH,乙醇,△‘A Cb ,光照 I —氯环己烷) 的CC14溶液”总酚能与水________________ O苯酚易溶于________ 、苯等有机溶剂。

【思考1】苯酚有毒,有腐蚀性,皮肤上不慎沾上苯酚,如何处理?二、合作探究(一)、苯酚的物理性质(1)【实验研究1】一一苯酚的色态及溶解性现象:(二)苯酚的化学性质【实验研究教材实验】苯酚的弱酸性【思考2】通过上述实验,比较①H2CO3、②O—OH、③HCO3的酸性强弱。

【思考3】结合上述实验,说明酚轻基和醇轻基性质不同,比较酚疑基与醇轻基的活泼性。

【实验研究教材实验】苯酚与漠水、溶液的反应【思考4】通过以上实验,得出检验苯酚的存在的方法:【思考5】教材P54 “学与问”你如何从分子内基团间相互作用来解释下列事实:1、苯和苯酚发牛澳代反应的条件和产物有很大的不同。

2、实验表明,苯酚的酸性比乙醇强。

【思考】酚瓮基、醇轻基和竣轻基与某些物质反应的比较钠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醇疑基酚疑基竣梵基小结:苯的性质酚(三)酚的同分异构体:写出C7HgO属酚的同分异构体三、课堂练习1.能够鉴别甲苯、己烯、苯酚溶液、AgNOs溶液、KI淀粉溶液五种无色液体的一种试剂()A.KMnO4酸性溶液(1)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是()(2)能与漠水发生取代反应的是()(3)能与金属钠发生反应的是()OCH^3.丁香油酚的结构简式如右图,推断它不可能有的化学性质是HO-<^CH2-CH=CH2• • • •A.既可燃烧,又可以使酸性高镭酸钾溶液褪色B.可以与NaHCCh溶液反应放出C02C.可以与三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D.可以与烧碱溶液发生反应。

4.设计一个简单的一次性完成实验的装置图,验证醋酸溶液、二氧化碳水溶液,苯酚溶液的酸性强弱顺序是CH3COOH>H2CO3>C6H S OH O(1)利用图所示的仪器可以组装实验装置,则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 接_________ , ___________ 接________ , ___________ 接____________(2)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第二节《醛》导学案B.澳水C. NaOH溶液D. FeCh溶液2.下列物质"^rCHgOHA B"^•OHCCH2CH3DHO4. lmol 醛基被氧化,生成2molAg 5•试管p 【探究实验:教材P57实验3 — 6】2>NaOH【学习目标】1. 了解乙醛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 掌握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乙醛的氧化反应。

3•了解醛类的一般通性,了解甲醛的性质和用途。

【学习重点】乙醛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C U (OH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一、 自主学习1、 乙醛的分子式 _________ 、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醛从结构上可以看成是 ___________基和 ______ 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性质主要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决定。

2、 醛类的结构可表示为 ____________ ,饱和一元醛的通式为 _______________ 或 ________3. 乙醛是一种—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体,密度比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易挥发、易燃烧、易溶于水及乙醇、乙醯、氯仿等溶剂。

4. 甲醛的分子式: _________________ 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醛是一种—色—味 体。

它的水溶液称 __________________ ,具有杀菌、防腐性能。

甲醛俗称 __________________ o二、 合作探究【教材P57“学与问”】乙醛的核磁共振氢谱,你能获取什么信息?请你指认出两个吸收峰 的归属。

【探究实验:教材P57实验3—5】1、银镜反应实验现彖及化学方程式:(1)银氨溶液的配制方法:(2)银镜反应的原理:(3)银镜反应的作用:a 、检验醛基的存在b 、定量测定醛基的个数注意事项:1. 试管要洁净2.银氨溶液现用现制,不能久胃3•水浴加热吋不可振荡和摇动试管的化学性质银氨溶液静置水浴加热银错2%CuSO 45d与新制Cu(OH )2反应 实验现象及化学方程式:(1) 新制C U (0H )2的配制方法:(2) 反应原理:(3)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作用:a 、检验醛基的存在 b 、定量测定醛基的个数【小结】在碱性条件下,乙醛能发生 ____________ 反应,还能被新制的氢氧化铜___________ ,首先生成 竣酸,最后与碱反应生成竣酸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