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监护仪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文档

合集下载

心电监护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心电监护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心电监护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心电监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护理技术,用于监测患者的心脏电活动。

下面我将从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两个方面来回答你的问题。

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核对患者身份信息,确认患者是否有禁忌症,准备好心电监护仪器和相应的电极。

2. 安置电极,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电极,清洁患者皮肤,确保电极与皮肤紧密接触,避免电极脱落或移位。

3. 连接仪器,将电极连接到心电监护仪器上,确保连接正确,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4. 监护过程,开始监护后,护士需要定期检查仪器和电极的状态,观察心电图的变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记录监护数据。

5. 拆除电极,监护结束后,拆除电极,清洁患者皮肤,妥善处理使用过的电极和仪器。

评分标准:
心电监护的评分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电极位置,评分标准要求电极位置正确,能够准确地捕获心
脏电活动。

2. 信号质量,评分标准会考虑心电图信号的清晰度和稳定性,
如果信号受到干扰或杂音影响,需要及时调整电极位置或仪器设置。

3. 异常事件处理,评分标准也会考虑护士在监护过程中是否及
时处理异常事件,如心率过快、过慢、心律失常等情况。

4. 监护记录,评分标准还会评估护士对监护数据的记录是否完
整准确,包括心电图变化、护理措施和患者反应等信息。

总的来说,心电监护的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都需要护士具备丰
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熟练操作监护仪器,准确判断心电
图的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这样才能确保患者得到有
效的监护和护理。

心电监测操作流程及其评分标准

心电监测操作流程及其评分标准

心电监测操作流程及其评分标准心电监测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检查手段,用于监测人体心脏电活动。

本文将介绍心电监测的操作流程,并详细阐述与之相关的评分标准。

一、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在进行心电监测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

首先,确认患者的身份,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等。

其次,在仪器上设置好患者的信息,并选择适当的监测模式。

2. 仪器连接将心电监测仪器连接到患者身上。

通常情况下,需要贴上至少12个导联的电极,以获得心脏电活动在不同部位的记录。

确保电极与皮肤密切接触,避免松动或脱落。

3. 记录心电图启动心电监测仪器,开始记录患者的心电图。

此时,患者需要保持安静,不进行剧烈运动或活动。

操作人员需监测心电信号质量,确保记录到准确可靠的数据。

4. 心电监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心电监测过程中需注意以下事项:- 避免患者在监测过程中摘下电极或乱动,以免影响信号质量。

- 定期检查电极是否松动,必要时进行调整或更换。

- 留意监测仪器显示的电池电量,及时更换电池或连接电源。

5. 结束监测并拆除电极根据实际需要,结束监测并拆除电极。

在拆除电极时需小心,避免给患者带来不适或损伤。

二、评分标准心电监测的评分主要参考以下几个方面:1. 波形清晰度评判波形清晰度是判断心电图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

通常,评分标准包括清晰、不清晰和无法判断三种情况。

清晰的心电图有助于医生准确地分析和判断心脏电活动。

2. R波检测准确率R波是心电图中最明显的一个波峰,检测其位置的准确性非常重要。

评分标准通常包括检测到R波的准确率和漏检率。

3. 心律失常检测心电监测中,及时发现和判断心律失常是非常重要的。

评分标准主要包括漏检率、误检率和准确性等指标,用以评估心律失常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 ST段分析ST段的异常变化可以表明心肌缺血或损伤的情况,因此必须对ST 段进行准确的分析。

评分标准通常包括ST段平稳、上升、下降等情况的评价。

综上所述,心电监测的操作流程包括准备工作、仪器连接、记录心电图、注意事项以及结束监测等环节。

心电监护操作评分标准

心电监护操作评分标准

心电监护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心电监护仪理论知识心电监护仪是医院实用的精密医学仪器,能同时监护病人的动态心电图形、呼吸、体温、血压(分无创和有创)、血氧饱和度、脉率等生理参数。

可存储400组无创血压数据及测量血压时的心率值、体温、呼吸率、血氧饱和度,并可列表查看;高精度的无创血压测量模块,精度高、重复性好;独特的血氧饱和测量装置,保证血氧饱和度值和脉率测量更准确;另有丰富的报警上、下限设置功能。

一、心电监护的工作原理:1.信号采集:通过电极和传感器采集人体生理参数信号,并将光、压力等其它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2.模拟信号处理:通过模拟电路对采集的信号进行阻抗匹配、过滤、放大等处理。

3.数字信号处理:这一部分是现代监护仪的核心部分,主要由模数转换器、微处理机、存储器等组成。

其中由模数转换器把人体生理参数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由存储器存储操作程序、设置信息和临时数据(如波形、文字、趋势等)。

微处理机则接收来自控制面板的控制信息,执行程序,对数字信号进行运算、分析和存储,并控制输出,同时协调、检测整机各个部分的工作。

4.信息输出:显示波形、文字、图形、启动报警和打印记录。

二、监护仪各部分的工作原理1.心电波:人体心脏每次跳动前会产生电激动,从窦房结开始有序传导。

当传播到体表会产生系列电位改变,当这些系列的电位改变被电极捕捉并传送到心电监护仪经过处理形成心电波形反映在屏幕上。

2.血氧饱和度:血氧探头上红光和红外光发射管发射红光和红外光,穿透手指血管被光电接收管接收,含不同氧合度血红蛋白的血管在不同脉搏上对光的吸光度不一样。

造成接收管接受到不同强度光,有不同电流生成,经公式换算得出血氧度。

3.无创血压:利用袖带阻断动脉血流,在慢速放气过程中检测源于血管壁的搏动振荡波包迹,并找出包迹与动脉血压之间的关系,进而达到测出血压值的目的。

监护仪是一种以测量和控制病人生理参数,并可与已知设定值进行比较,如果出现超标可发出警报的装置或系统。

心电监护操作流程与考核评分标准

心电监护操作流程与考核评分标准

心、电监测操作流程与考核评分标准科室姓名得分考核日期心电监测操作相关要点一、评估要点1.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意识状态及配合程度。

2.评估局部皮肤、指(趾)甲情况.查看患者指(趾)甲有无涂指甲油。

二、操作要点1.核对患者信息,向患者做好解释。

2.粒隔帘遮挡.保护患者隐私。

3.暴露患者心前区,确定贴电极片的位置,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局部皮肤。

4将导联线与电极片连接,将电极片贴于患者胸壁合适的位置,观察心电图波形是否稳定。

5.连接经皮血氧饱和度夹于患者指(趾)端,使感应区对准指(趾)甲,每1-2小时更换一次部位。

6.连接血压袖带,松紧度以插入1指为宜,启动血压测量,设置测量间隔时间。

7.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导联.调整波幅。

8.根据患者病情设置各项报警参数,开启所有报警。

9.发现异常数据及时打印留图,并报告医师处理。

三、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和家属心电监护期间不可自行调节仪器参数。

2.告知患者和家属监护期间不能随意撤除电极片、血压袖带、血氧饱和度夹等,不可自行中断监护。

3.告知患者血压袖带充气时应保持安静.不可说话或移动身体。

四、注意事项1.安放电极片的位置应避开伤、瘢痕、中心静脉置管、电除颤及安装起搏器的位置。

2.注意观察患者粘贴电极片部位的皮肤情况,电极片每24小时予以更换。

3.监护导联选择P波清晰的导联,通常是II导联。

4.密切观察心电图波形,注意避免各种干扰所致的伪差。

对躁动患者,应固定好电极和导线.避免电极脱落以及导线打折、缠绕。

5.选择合适袖带。

测量血压时.被测肢体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袖带松紧度适宜,左右两侧肢体交替测量,或定时松解袖带;尽量避免在瘫痪肢体测量血压;定时观察袖带部位皮肤情况,出现瘀斑应暂停在此部位测量。

6.测血氧饱和度时尽量测量指端,不首选测趾端。

血压袖带与血氧探头不在同一侧肢体为宜,否则互有影响。

心电监护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心电监护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心电监护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心电监护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用于监测患者的心电活动以及提供心脏状况的信息。

本文将介绍心电监护的操作流程,包括贴电极、连接设备、记录数据等步骤,并讨论评分标准的重要性。

一、心电监护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在进行心电监护前,操作人员需要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检查心电监护仪是否正常运行,并准备好所需的贴片电极、导联线等设备。

2. 贴电极将贴片电极正确放置在患者身上,以确保良好的信号传输。

一般情况下,电极应贴在胸部、四肢等位置。

在贴电极前,要确保该部位的皮肤干净、干燥,无油脂或污垢。

贴片电极应均匀地贴附于皮肤上,并用压力帖紧。

3. 连接设备通过导联线将电极连接到心电监护仪上。

导联线应正确连接到贴片电极相应位置,并确保连接牢固,避免出现信号不良或松动的情况。

4. 开始记录启动心电监护仪并确保信号正常后,可以开始记录数据。

根据患者的病情或需要,可以进行时间为几分钟到数小时不等的监护。

5. 监护过程在监护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关注心电图记录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心电监护仪的功能进行调整,以获得更清晰、详细的心电图。

6. 结束监护监护结束时,操作人员应及时关闭心电监护仪,并仔细移除贴片电极。

在移除贴片电极时,要注意避免对患者的皮肤造成不适或损伤。

二、评分标准的重要性评分标准是对心电监护数据进行可靠分析和解读的基础。

只有通过评分标准的指导,才能准确地判断患者的心脏状况,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理。

1. 心电图波形评分心电图波形评分是根据心脏的电活动情况,对不同的波形进行分析和评估。

包括心率、心律、ST段、QRS波群等的测量和评分,以检测是否存在异常的心电特征。

2. 周期分析通过对心电图数据进行周期分析,可以观察心脏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变化情况。

例如,可以确定患者的睡眠、运动或药物干预对心电活动的影响。

3. 异常事件评估对于出现异常事件的心电图,操作人员需要及时评估其严重程度和危害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心电监护操作评分标准

心电监护操作评分标准
⑶心电监护仪性能。
6
一项不符合扣2分
操作流程60分
1.核对患者;操作告知。
4
一项不符合扣2分
2.心电监护仪开机,检查线路连接。
5
3.协助患者取适宜体位,暴露胸部皮肤;用75%酒精擦拭相应部位皮肤,待干。
6
一项不符合扣3分
4.连接电极与导联线(三导联或五导联),准确粘贴:
右上 (RA) :右锁骨中线第二肋间
9.清洁局部皮肤(必要时用松节油);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元。
4
一项不符合扣2分
10.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6
一项不符合扣2分
质量评分
20

关爱患者,有效沟通
5
动作熟练,操作规范
5
安置正确,监护有效
5
用物齐备,处置规范
5
理论提问5分
1.目的:监测心率、心律变化及机体组织缺氧状况。
2.注意事项:
6
一项不符合扣2分
6.连接血氧探头于患者指(趾)端,使感应区对准指(趾)甲。
5
7.选择导联及监护模式;调节心电图波形和振幅至标准;根据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调节报警上、下限;观察、记录各项监护参数。
8
一项不符合扣2分
8.遵医嘱停止使用心电监护仪,告知患者;撤除监护,关机,断开电源。
6
一项不符合扣3分
⑴密切观察心电波形,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⑵注意观察影响监测结果的情况,如患者发生休克、体温过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贫血等。避免周围光照太强、电磁干扰及涂抹指甲油。
⑶注意保暖,观察局部皮肤情况;
⑷正确设定报警界限,定时更换传感器位置。
5
一项回答不全或错误扣1分

心电监测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

心电监测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

心电监测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
沟通要点
1、评估
①“女士,您好!我是2床的责任护士××,您今天的治疗及护理由我为您进行,我需要核对一下您的床号和姓名,您能告诉我您的名字吗?”
②“由于您刚刚做完手术,遵医嘱为您进行心电监护以监测您的生命指标变化,包括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这项操作没有什么痛苦,请您不用紧张。

一会儿电极片要贴在您前胸皮肤上,我看一下您局部皮肤的情况,可以吗?我来帮您松开衣扣。

您的皮肤完整,现在可以连接心电监护仪了,您还需要大小便吗?”
2、操作中
①“请您平躺,我要在您的皮肤上贴上电极片,现在我为您清洁局部皮肤,可能有点凉,请您不用紧张。

我会及时将被子盖好,你这样还舒适吗?”
②“现在心电监护我已经为您连接好了,我会随时观察您的监护参数并报告医生,请您不要自行移动或摘除电极片,您和家属不要在监护仪附近使用手机,以免干扰监测波形,如果您贴着电极片周围的皮肤出现瘙痒红肿请及时通知我,您记住了吗?”
③“您还有别的需要吗?那请您好好休息,不用担心监护仪,它对您没有影响,我也会随时来看您得,如有问题您就按呼叫器叫我,谢谢您的配合!”
3、停止监测时
①“××床××,对吗?您的心电监护显示生命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您目前的生命指征比较平稳,请您放心,根据医嘱现在可以停用心电监护仪了,我来为您取下电极片好吗?我为您清洁一下皮肤,好了,我协作您穿好衣服,盖好被子,请您注意保暖。


②“您现在还是需要安静休息,不要大幅度的活动,有不舒服的感觉请及时告诉我们,我把呼叫器放在您的枕边了,有事请按铃叫我,我会经常过来看您,谢谢您的配合!”。

心电监护仪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心电监护仪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13.未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有没有异常。
14.操作结束未帮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15.未整理床单位。
16.未整理用物
17.未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或吸收不认真、程序错误。
18.未统计。
3
4
3
5
5
4
2
2
2
9
3
4
4
2
2
2
2
2
提问
(5分)
5
考评
评价
(10分)
1.操作中保持和病人交流,亲密观察病情改变,病人安全。
2.操作动作轻柔、娴熟、正确、流畅。
•对需要频繁测量血压病人应定时松解袖带片刻,以降低因频繁充气对肢体血液循环造成影响和不适感。必需时应更换测量部位。




1.操作中保持和病人交流,亲密观察病情改变,病人安全。
2.操作动作轻柔、娴熟、正确、流畅。
3.病人能说出使用监护仪目标,并能接收。
4.使用监护仪期间,病人心律失常能立即被发觉和处理。
1.未帮助患者取正确体位。
2.未清洁皮肤、棉球过湿。
3.暴露患者过多。
4.心导联联接部位不正确。
5.血压袖带位置、松紧度不适宜。
6.血氧饱和度指夹位置错误。
7.未输入患者基础情况。
8.未校按时间。
9.未选择清楚波形。
10.未设置报警值或设置错误一项。
11.未选择测压方法。
12.未观察监护仪工作状态。
10.选择血压监测方法(自动或手动),如选择自动,设定测量间隔时间。
11.其它监测:呼吸、体温等。
12.观察监护仪工作状态。
13.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有没有异常,并交代注意事项。
14.帮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未整理用物
4.未记录
5.|
6.未按六部洗手法洗手或洗手不认真、程序错误
态度沟通
4
1.态度不认真
2.沟通技巧欠佳
整体计划操作时间6分钟
6
1.整体操作不流畅
2.无规划性
3.颠倒程序一次
4.每超过30秒-1分,累计扣分
提问
5
1.回答错误
总分 100
评委考号得分
项目
标准分值
扣分内容
扣分
"
得分
操作者
5
1.着装不规范
2.未按六部洗手法洗手或洗手不认真、程序错误
查对
~

1.未查对医嘱、患者
评估
8
1.评估患者病情、皮肤情况
2.未解释目的、配合方法
/
用物
8
1.少一件
2.乱放置
$
连接各种导联线
24
1.未协助患者取正确卧位
2.为清洁皮肤、棉球过湿
3.暴露患者过多
7.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心电监护导联,调节心电示波至适宜波幅
8.!
9.设定各检测标准的报警线
10.选择血压监测方式,如选择自动,应设定测量时间间隔
1.观察监护仪工作状态
2.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有无异常
3.交代注意事项
1.整理床单位,用物放回原处备用
2.,
3.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1.洗手、记录

(二)评分标准
@
2015年心电监护仪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一)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
准备


评估

告知
%

实施
*

观察


整理

记录
操作方法
1.&
2.护士;着装整洁、洗手
3.查对:医嘱、患者、腕带
4.用物:心电监护仪、电极片、各种监护导联、乙醇酒精罐、污物罐
5.患者:遮挡患者、注意保暖
1.患者病情、合作程度、皮肤情况、心理反应
4.心导联连接部位不正确
5.血压袖带位置、松紧度不合适
6.—
7.血氧饱和度指夹位置错误
调参数
16
1.未输入患者基本情况
2.未校准时间
3.未选择清晰的波形
4.!
5.未设置报警值或设置错误一项
6.未选择测压方式
观察
8
1未观察监护仪工作状态
2.未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有无异常

整理
10
1.未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2.未整理床单位
1.解释目的,讲解配合方法
1.协助患者取正确卧位
2.固定监护仪,接通电源,打开监护以电源开关,校准监护仪上的时间,选择成人或小儿模式,必要时输入患者的基本情况
3.将电极片与导联链接
4.解开衣扣,乙醇棉球清洁皮肤,将电极片贴于患者相应部位,整理固定导线
5.将监测血压袖带缠于患者左上臂
6.将无创血氧饱和度指夹夹在患者食指,选用指甲甲床条件好的食指,选用指套应松紧度适宜,2~4小时更换一次,避免造成局部压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