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监护操作操作规范新
心电监护操作技术

心电监护操作技术(一)评估评估患者病情、心率、脉搏、皮肤情况、心理情况、合作程度、大小便情况。
(二)操作前准备1.操作者准备着装规范。
术前核对床号、姓名,向患者作好解释工作,说明心电监护的目的、必要性、步骤取得合作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向患者告知术中注意事项。
2.患者准备了解操作的目的、知晓注意事项并配合坐位或平卧体位,松解衣服纽扣。
3.用物准备心电监护仪、纱布、电极片、导联线、记录单、接线板。
4.环境准备病室清洁,温度适宜,屏风遮挡,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和保暖。
(三)操作流程和步骤1.协助患者取舒适坐位或平卧位。
2.接电源,打开主机开关,选择监护模式。
3.心电监测:暴露胸前区,纱布清洁皮肤,粘贴电极,选择导联,调节振幅。
右上(RL):胸骨右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左上(LA):胸骨左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左下(LL):左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右下(RL):右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胸导(V):胸骨左缘第四肋间4.无创血压监测:选择合适体位,进行血压监测,按测量键,设定测量时间间隔。
5.监测 SpO2:将 SpO2 传感器夹在患者手指上。
6.体温探头夹于病人腋下。
7.调节报警参数:设定心率、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的报警范围,打开报警系统,观察患者神志、主诉及伴随症状,判断各项数值是否正常。
8.调至主屏,监测异常心电图。
(四)操作后护理1.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2.整理监护仪导线和床单位。
3.记录监护时间和各项数值。
4.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五)注意事项]1.协助患者穿好衣服,注意保暖2.定时记录心电监护情况,观察各项指标,做好记录。
3.告知患者及家属妥善保护电极片及导联线,不得随意移动摘除。
心电监护技术操作

心电监护技术操作一、心电监护技术的操作流程:1.准备工作:(1)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告知心电监护的目的和过程;(2)检查设备的完好性和准确性;(3)适当的准备检查环境,保持安静、整洁。
2.签署知情同意书:为了保护病人的合法权益,要求病人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3.准备病人:(1)病人脱去上身衣物,保持胸部裸露;(2)若有胸部粘贴剃毛,要确保清洁干净,避免伤害皮肤。
4.粘贴导联:(1)先清洁皮肤,可用清水或酒精消毒棉球擦拭;(2)将导联仪插头插入导联线插座,插入导联线的导线插头插入导联夹上;(3)将导联夹压住导联仪侧面的导联插槽,确保导联与导联仪连接良好;(4)粘贴导联贴片,首先粘贴右肩导联,然后依次粘贴右胸导联、左胸导联和左腹导联。
5.调校检查设备:将导联接入设备,检查设备是否工作正常。
遇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6.记录基础心电图:(1)确认导联与设备连接正确;(2)善用设备功能键,调整监护时间、增益和滤波等参数;(3)点击记录键,开始记录基础心电图。
7.记录活动过程心电图:(1)告知病人可以恢复正常活动;(2)定期检查心电监护仪,确保导联和设备正常连接;(3)记录活动过程中的心电图,包括病人活动状态的变化。
8.记录活动结束心电图:(1)结束监护时,确认病人已经停止活动;(2)点击结束记录键,记录活动结束心电图。
9.导出并保存心电图:将记录的心电图导出保存,方便后续的查看和分析。
二、心电监护技术的注意事项:1.操作规范: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按照规范的操作手法进行操作。
2.导联贴片:粘贴导联贴片时,要注意导联夹的正确握持和粘贴的顺序,确保导联粘贴牢固且不易脱落。
3.皮肤准备:要正确清洁皮肤,避免皮肤表面污垢和油脂影响导联的粘贴和导电。
4.导联连接:导联连接应牢固可靠,避免导联脱落或松动,影响信号的传输。
5.监护时间:不同情况下的监护时间不同,要根据需要合理设定监护时间,避免过长或过短。
心电监测技术操作流程

⑥SPO2模式设置正确:位置正确,设定报警上下限,调节报警音量。
⑦血压模式设置正确:位置正确,设定报警上下限,调节报警音量。
⑧呼吸:进入监护界面,设定报警上下限,调节报警音量。
6、查对、记录
①协助病人扣好衣扣,取舒适体位。
②洗手。
③再次核对患者身份。
7、宣教
①正确记录生命体征。
②告知患者不要自行移动或者摘除电极片。
③避免在监测仪附近使用手机,以免干扰监测波形。
④指导患者学会观察电极片周围皮肤情况,有痒痛感及时告知。
⑤根据病情进行健康教育。
8、整理、记录
①整理(用物、床单位),分类处理用物。
②洗手,记录,做好交接班(口述)。
心电监测技术操作流程
一、仪表:着装规范,整洁,戴口罩,洗手
二、环境准备: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光线充足。
三、用物准备
①心电监护仪及导联线。
②一次性电极片,酒精,棉签。
四、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
步骤解读
1、评估环境
环境安全、安静、整洁、光线适中,无电磁波干扰(口述)。
2、核对患者
使用两种及以上方式识别患者身份 (姓名,住院号)。
3、解释、评估
①解释操作目的,问大小便。
②评估患者病情及配合能力。
③评估患者皮肤。
④进行手消。
4、安全、舒适
取合适体位,防止暴露,注意保暖和安全。
5、连接、设置心电监护仪① Nhomakorabea查监测仪功能及导线连接情况。
②清洁患者皮肤,保证电极与皮肤表面接触良好。
③将电极片连接至监测仪导联线上。
④正确选择导联,按照监测仪标识要求贴于患者胸部正确位置。
床边心电监护仪操作规范

床边心电监护仪操作规范一、准备工作1.检查心电监护仪是否工作正常,包括电源是否接好、屏幕是否显示正常等。
2.检查心电导联线是否完好无损。
3.清洁心电导联线和心电贴片。
二、操作步骤1.将心电导联线的插头插入心电监护仪的插槽中,确保插入牢固。
2.将心电贴片附着在患者胸部,确保贴片与皮肤紧密贴合。
3.打开心电监护仪,按照仪器的指示进行设置,包括选择监护模式、导联选择等。
4.检查心电监护仪屏幕上是否能显示患者的心电信号,确保显示正常。
5.调整屏幕上的心电波形,确保波形稳定和清晰。
三、监护操作1.运行监护仪的同时,保持仪器线路的稳定,避免牵拉导致信号干扰。
2.定期检查心电监护仪的电源和电池电量,确保仪器可以正常运行。
3.监护过程中,定期检查心电波幅度和频率,如果异常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4.心跳骤停或其他紧急情况发生时,立即通知医生和抢救人员,并按照他们的指示进行处理。
四、维护与保养1.使用完心电监护仪后,要及时关闭电源,确保其正常关机。
2.定期清洁心电导联线和心电贴片,确保无污垢和使用寿命。
3.若发现心电导联线损坏或贴片失效,应及时更换以确保监护的准确性。
4.心电监护仪应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五、安全注意事项1.在操作心电监护仪时,要注意患者隐私,避免他人观察患者的心电波形。
2.在插入心电导联线时,应避开患者的伤口或其他敏感部位,避免二次伤害。
总结:床边心电监护仪的正确操作是保证患者安全和医疗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操作规范包括准备工作、操作步骤、监护操作、维护与保养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
在使用心电监护仪时,需要注意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以及患者安全和隐私的保护。
同时,定期维护和校准心电监护仪,确保其长期稳定可靠的工作。
心电监护仪操作程序规范【最新版】

心电监护仪操作程序规范心电监护的目的: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进行持续不断的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医护人员感觉器官不能判断或来不及判断的危急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心电监护仪操作流程:(一)使用对象:凡是病情危重需要进行持续不间断的监测心搏的频率、节律与体温、呼吸、血压、脉搏及经皮血氧饱和度等患者。
(二)心电监护操作程序:1 准备物品。
主要有心电监护仪、心电血压插件联接导线、电极片、生理盐水棉球、配套的血压袖带。
2 连接电源,打开主机。
3心电检测:将电极片连接到导连线上。
4用纱布擦拭皮肤去脂,用酒精棉球清洁皮肤。
5 将电极片贴于正常位置。
6选择清晰导连,调节振幅。
7 血压监测选择合适的部位,绑袖带,设定测量间隔时间,按启动键。
8 血氧饱和度将传感器安放准确,指示灯在甲侧,与血压袖带不在同一肢体,经常更换传感器手指。
9设定心率、血压、血氧报警上下线。
打开报警系统,检测异常心电图并记录。
(三)使用心电监护仪时各电极安放的位置有五个电极安放位置如下。
右上(RA):胸骨右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
右下(RL):右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
中间(C)或(V):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左上(LA):胸骨左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
左下(LL):左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
(四)监测心电图主要观察指标:1.定时观察并记录心率和心律。
2.观察是否有P波,p波的形态、高度和宽度如何。
3.测量p—R间期、Q—T间期。
4.观察QRS波形是否正常,有无“漏搏”。
5.观察T波是否正常。
6.注意有无异常波形出现(五)心电监护仪使用注意事项1 注意用电安全2 正确安放电极位置3 安放电极时要使皮肤脱脂,减低皮肤电阻4 电极应与皮肤密切接触,出汗时随时更换,定期更换电极片的位置,防止皮肤过敏或破溃。
5 报警系统始终打开,出现报警及时处理。
6 对频繁测血压患者,定时松开袖带片刻,以减少频繁充气对血液循环造成的不适感。
必要时更换测量部位,血氧饱和度传感器定时更换手指。
心电监护仪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颠倒程序一次-2
每超过30秒-1分,累计扣分
提问
5
回答错误-5
1、电极片粘贴位置:
右上 (RA) ---胸骨右缘锁骨中线第二肋间;右下 (RL) ---右腋前线平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中间 (C)---胸骨左缘第四肋间;左上 (LA)---胸骨左缘锁骨中线第二肋间;左下 (LL) ---左腋前线平第五肋间。
●评估监测血压的位置
●绑袖带,测血压
●评估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部位
●监测血氧饱和度
●妥善固定并有序放置各导线
●整理床单元,拉起床栏,规范处置用物
●洗手,设置报警参数(设置心率、血压、SpO2的上下限,提问心率、血压、SpO2的正常值)、导联模式,告知注意事项
●观察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血压,发现异常报告医师
未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有无异常-3
停用
2
取下顺序错误、未用酒精擦拭粘贴部位皮肤各-1
整理
12
未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2
未整理床单位-2
未拉起床栏-2
未整理用物-2
未按七步洗手法洗手或洗手不认真,程序错误-2
未记录-2
整体评价
态度沟通
4
态度不认真-2
沟通技巧欠佳-2
整体计划操作时间16分
6
整体操作不流畅-2
项目
标准分值
扣分内容
扣分
得分
操作准备
操作者
5
着装不规范-3
未按七步洗手法洗手或洗手不认真,程序错误-2
查对
6
未查对医嘱、患者、腕带及床头卡各-1.5
评估
8
未评估患者病情、皮肤情况等各-2
未解释目的、配合方法各-2
心电监护使用操作规范

患儿:生命体征、病情、皮肤情况
环境:室内温指甲、洗手、戴口罩
用物:心电监护一套、75%酒精、棉签、电极片等,开机检查仪器是否在功能状态
患儿:核对、清洁局部皮肤
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儿,协患儿取平卧位或半卧位
开机:连接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心电监护的性能及导线是否正常,输入病人一般信息,设置监护通道
设置并调节各种参数,观察心电监护仪是否正常
设置报警参数,评估检测时间
整理固定各种导线,不得有折叠
发现警报及时处理,观察记录患儿生命体征变化
停心电监护:遵医嘱停机,关闭监护仪,取下各种导线,清洁皮肤
关机:切断电源
用物:整理用物、终末消毒
护士:洗手、记录、签名
患儿:患儿舒适、安全
患儿感觉无不适,无操作并发症
操作效果:操作熟练,动作轻柔,注意保暖,有爱伤观念
心电监护的规范使用流程

心电监护的规范使用流程1. 准备工作在进行心电监护之前,需要确保以下准备工作已完成:•确保心电监护仪设备正常运行,并接通电源。
•确保心电监护仪的电极贴片干净、完整,没有损坏。
•清洁患者的皮肤,确保其干燥且无污垢。
•准备好所需的导联线、胶带等辅助材料。
•确保进行心电监护的操作者熟悉相关操作流程。
2. 安装导联线将心电监护仪的导联线连接到相应的导联插孔上。
根据不同的导联类型,确定正确的导联插孔并将导联线连接到相应位置。
确保连接牢固,避免松动或者断开。
3. 贴附电极贴片将心电监护仪的电极贴片贴附在患者的胸部、四肢等相应位置上。
根据医生或护士的指示,粘贴电极贴片,使其与患者的皮肤充分接触,并保证导电良好。
注意,电极贴片应贴附在肌肉平坦的区域上,避免贴附在骨头或脂肪丰盈的区域。
4. 启动心电监护仪接通心电监护仪的电源,根据设备说明书上的指示,按下开关按钮,启动心电监护仪。
确保设备正常开机,并进入监护状态。
根据需要,设置合适的心电波形显示模式、增益和滤波器参数。
5. 开始心电监护根据医生或护士的指示,开始进行心电监护。
监护过程中,观察心电波形的变化、异常,记录相关数据。
注意,操作者需要保持专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6. 结束心电监护心电监护结束后,根据医生或护士的指示,正确停止心电监护仪的工作。
首先,将导联线逐一拔出,避免过快或过力的操作。
然后,将电极贴片从患者的皮肤上缓慢、轻柔地取下,避免对皮肤造成不必要的刺激或伤害。
7. 清洁和储存设备心电监护结束后,需要对设备进行清洁和储存。
首先,关闭心电监护仪的电源,断开电源线。
然后,用干净柔软的布或纸巾轻轻擦拭设备外表面的灰尘和污垢。
注意,避免使用含酒精或刺激性化学物质的清洁剂,以免对设备造成损害。
最后,将设备妥善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避免长时间未使用。
8. 数据处理和记录心电监护过程中生成的数据应及时进行处理和记录。
操作者可以使用相关软件或系统,将心电波形数据保存并进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监护类(*.*)型号:PHILIPSMP60
组稿者:.王琴审核者:孙国珍批准者: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执行时间:2012.6.1
心电监护仪操作流程
1.检查监护仪,包括与之连接的所有测量服务器、模块、测量服务器扩展件、外部电缆、
插件和配件;
5
6“报警与(1
(
(4
(6)转动旋钮,选定屏幕下排“主设定”一栏,进入“监护仪设置”设置“起搏状态”。
7.观察病情及各参数的变化;
8.停止监护,按下“On/Standby(通/待机)开关,处于待机状态,按下任意键则恢复监护;
9.拔掉电源线,切断电源。
10.撤除患者身上所有连接管、传感器、电极片、袖带等装置,终末处理。
11.监护装置清洁、消毒,整理用物,收藏备用。
心电监护仪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措施
7.严禁在患肢、动静脉造瘘肢体、静脉输注和循环不良的肢体测量血压;
8.关于血氧监测:(1)不要将探头传感器放在动脉导管、静脉输注或有血压计袖带的肢体
上;(2)选择循环良好的肢体,皮温不能太低,局部皮肤不能太厚;(3)指(趾)甲下无血肿、破损、感染,无指甲油涂抹。
(4)注意肢体保暖。
9.不要在监护仪附近使用手机和电脉冲治疗仪,以免干扰监测数字机波形显示;10.每2小时检查一次血压计袖带及血氧传感器贴附部位的皮肤,定时更换位置或松解,以
免皮肤发红、起水泡、或形成压疮。
心电监护仪清洁消毒与维护
1
2
3
4
5
(1、3%过氧(2
(3
使电缆绝缘层加快老化,而且残余物可能会导致患者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