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活动公开课教案:按简单规律排序
2023年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按简单规律排序(精选3篇)

2023年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按简单规律排序(精选3篇)教案一:按大小排序的简单规律教学目标:1. 能按照简单规律排序一组数字。
2. 能够理解和运用整数大小的概念。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或白板。
2. 学生练习纸。
教学过程:Step 1:介绍简单规律排序的概念(5分钟)向学生解释简单规律排序的含义,即按照某种规律将数字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进行排列。
Step 2:示范练习(10分钟)教师举例演示如何按照大小规律进行排序。
例如:给出数字卡片“3, 7, 2, 9, 5”让学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Step 3:学生练习(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出一组数字,让学生按照大小规律进行排序。
教师逐个小组进行指导和纠正。
Step 4:总结和归纳(5分钟)与学生一起总结规律排序的方法和技巧,强调整数大小的概念。
教案二:按位数递增排序的规律教学目标:1. 能按照位数递增的规律排序一组数字。
2. 能够理解和运用数字的位数概念。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或白板。
2. 学生练习纸。
教学过程:Step 1:介绍按位数递增排序的概念(5分钟)向学生解释按位数递增排序的含义,即按照数字的位数递增的顺序进行排列。
Step 2:示范练习(10分钟)教师举例演示如何按照位数递增排序。
例如:给出数字卡片“34, 97, 56, 122, 9”让学生按照位数递增的顺序排列。
Step 3:学生练习(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出一组数字,让学生按照位数递增的规律进行排序。
教师逐个小组进行指导和纠正。
Step 4:总结和归纳(5分钟)与学生一起总结按位数递增排序的方法和技巧,巩固数字的位数概念。
教案三:按个位数递增排序的规律教学目标:1. 能按照个位数递增的规律排序一组数字。
2. 能够理解和运用个位数的概念。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或白板。
2. 学生练习纸。
教学过程:Step 1:介绍按个位数递增排序的概念(5分钟)向学生解释按个位数递增排序的含义,即按照数字的个位数递增的顺序进行排列。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按规律排序》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按规律排序》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按规律排序》「篇一」活动目标:1.教会幼儿正确地说出小动物的名称,准确地发出“咕、汪、喵、呷、叽、蹦”等音,并能协调的模仿小动物动作。
2.提高幼儿参与集体游戏搅拌站渣油泵的积极性,并要求它们做到在集体面前说话响亮。
3.教幼儿学会倾听教师讲解游戏要求和规则,掌握游戏方法,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1.背景图(画有草地、蓝天、白天)2.教具:小鸡、小鸭、小花猫、小黄狗、小白兔、小鸽子。
3.汽车挂件1个,汽车方向盘1个。
4.小鸡、小鸭、小花猫、小黄狗、小白兔等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出示背景图,教师:“今天,有很多小动物要到我们班作客,看看谁来了?”2.教师一一出示小动物教具①小鸽子:是怎样来到我们班的?(飞来的)怎样飞呢?请个别幼儿表演,小鸽子的本领可大了,能飞重油煤焦油泵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送信还能飞回来,不会迷失方向,小鸽子怎样叫?(咕咕咕)②小鸭:身上的毛是什么颜色?它的嘴巴长的什么样子?(扁扁的);它有什么本领?(游泳);它喜欢吃水里的什么?(小鱼和小虾),小鸭怎样叫?(呷呷呷)③小鸡:鸡的嘴巴和小鸭的嘴巴长的不一样,小鸭的嘴巴长的扁扁的,小鸡的嘴巴是什么样的?(尖尖的);它喜欢吃什么?(虫和米);它会怎样叫?(叽叽叽)④小花猫:它有什么本高温导热油泵领?(捉老鼠);它是怎样叫的?(喵喵喵)⑤小黄狗:它喜欢吃什么?(肉骨头);它会怎样叫?(汪汪汪)⑥小白兔:它的耳朵(长长的);眼睛(红红的);它们怎样走路?(蹦蹦跳跳)那么多小动物到我们班来作客,我们小朋友非常高兴、特别开心。
3.教幼儿学习儿歌《可爱的小动物》,知道小动物的名字、叫声和动作。
①教师师范儿歌,并配合动作,让幼儿仔ZYB增压燃油泵细听和看。
②幼儿学习儿歌,并认读“咕、汪、喵、呷、叽”等字。
③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4.游戏儿歌《可爱的小动物》④老师说小动物的名字,小朋友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并做动作。
幼儿园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按规律排序(精选10篇)

幼儿园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按规律排序(精选10篇)幼儿园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按规律排序(精选10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按规律排序,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按规律排序篇1活动目的:1、乐于帮助他人,在观察、操作中体验发现的快乐。
2、感知探索按物体大小排序的规律。
3、愿意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发现排序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对《喜羊羊灰太狼》有一定的了解物质材料准备:课件《帮助喜羊羊》、人手一份大小脚印操作卡若干。
活动过程:一、课件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演示ppt第3页,播放喜羊羊着急求救的课件,鼓励幼儿帮助他人,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二、顺应情境,探索按物体的大小排序的规律。
1、播放课件二(1)师:到羊村要经过树林,小朋友仔细看下,这些树是怎么排的呢?(2)幼儿观察、讨论,讲述自己的发现。
(3)师幼共同小结:树是从标记红旗下面开始,按一棵小一棵大一棵小一棵大的规律排列的。
2、播放课件三观察石头的排序,幼儿讨论、讲述石头的排序规律。
3、播放课件四(1)观察、讨论、讲述蘑菇的排序。
小结:树、石头、蘑菇是从标记红旗下面开始,按照一个大一个小,或者一个小一个大的规律排序的。
三、幼儿操作活动。
1、师:哎呀,不好了,美羊羊被灰太郎和红太狼抓走了,看,这是灰太狼、红太狼留下的脚印,大脚印是灰太狼的,小脚印是红太郎的,我们要救美羊羊,就要找出脚印的排列规律,才能跟着脚印走。
2、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
四、结束播放课件。
1、师:我们跟着脚印找到灰太狼的家了,美羊羊救出来了。
2、喜羊羊觉得这个排序的方法很好,还能运用到哪些地方呢?幼儿园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按规律排序篇2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学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序,能用语言表述排序规律。
2、培养幼儿有初步的推理能力,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小班《按规律排序》数学教案

小班《按规律排序》数学教案第一章:认识排序1.1 教学目标:了解排序的概念,知道排序是一种将物品按照某种特定的规律进行排列的方法。
能够观察并发现物品之间的规律,进行简单的排序活动。
1.2 教学内容:讲解排序的概念,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物品之间的规律。
进行简单的排序活动,如按照大小、颜色、形状等规律进行排列。
1.3 教学方法:采用实物展示、图片引导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排序的概念。
1.4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幼儿在排序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排序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二章:数字排序2.1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能够将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
2.2 教学内容:讲解数字的大小顺序,通过数字卡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数字之间的规律。
进行数字排序活动,如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数字卡片。
2.3 教学方法:采用数字卡片、实物展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数字排序的方法。
2.4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幼儿在数字排序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数字排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三章:形状排序3.1 教学目标:能够识别不同的形状,能够将形状按照某种特定的规律进行排列。
3.2 教学内容:讲解形状的分类和排序方法,通过形状卡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形状之间的规律。
进行形状排序活动,如按照形状的大小、颜色等规律进行排列。
3.3 教学方法:采用形状卡片、实物展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形状排序的方法。
3.4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幼儿在形状排序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形状排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四章:颜色排序4.1 教学目标:能够识别不同的颜色,能够将颜色按照某种特定的规律进行排列。
4.2 教学内容:讲解颜色的分类和排序方法,通过颜色卡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颜色之间的规律。
进行颜色排序活动,如按照颜色的顺序进行排列。
幼儿园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按规律排序

幼儿园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按规律排序幼儿园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按规律排序「篇一」活动目标:1、学习4的形成2、在操作的基础上尝试用语言来表达4的形成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超市用的柜台,里面有各种玩具、食品、文具等、篮子若干、小兔的家背景。
活动过程:1、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今天我们去超市买东西好不好?你们喜欢去吗?超市中有许多好东西,你们每人买3个,要一边买一边数数。
幼儿操作,提醒幼儿一边买一边数。
幼儿可以互相交流自己买的什麽,买了几个。
2、你们买了东西以后还要赠送你们一个。
一边赠送一边问幼儿:你买了几个?(3个)3个在添上一个是几个?幼儿尝试用语言回答:3个再添上1个是4个。
把买来的东西摆放在桌子上数一数有几个(点数)3、我们把买的东西送给小兔子好不好?(一边送一边说:我送小兔子4个玩具)4、让幼儿自己添数刚才我们把买的东西送给了小兔子。
现在我们自己来买喜欢的东西好吗?请小朋友每人拿3个你最喜欢的玩具,一边拿一边数。
回来摆在桌上。
老师问:你们有几个玩具?(点数)老师想让你们每人有4个玩具,在添上几个就是4个了?请你们去拿。
(幼儿自己去拿)。
告诉我3个添上1个是几个?(尝试回答:3个添上1个是4个)教学反思:认识数字4是一节园本教研活动课。
备课前我考虑较多的是幼儿的倾听力和注意力,怎样设计才能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又可达到教学的效果。
因此我抓住幼儿好动好玩喜欢小动物这一特点,设计较多的动物图片、食物卡片、游戏等来辅助教学。
上课的时候自己感觉还好,可是课后一想,与老师们的交流,觉得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的。
幼儿园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按规律排序「篇二」活动目标:1.学习将两种实物按标记有规律地交替排序,会在操作中讲述出排列的序列,并能正确使用单位量词。
2.激发操作学习的兴趣,发展观察力、比较力和初步的判断推理的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小班教案 - 小班数学活动:按规律排序

小班数学活动:按规律排序一、活动目标1.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发现物品的排列规律。
2.培养幼儿按照规律进行排序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活动重难点1.重点:让幼儿掌握按规律排序的方法。
2.难点:引导幼儿发现并创造出不同的排序规律。
三、活动准备1.物品准备:各种颜色、形状、大小的物品,如小石子、玩具、图片等。
2.环境准备:布置一个温馨、有趣的活动场地。
四、活动过程1.热身活动(1)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手指游戏,活跃气氛。
(2)教师与幼儿互动,引导幼儿关注活动主题。
2.导入活动(2)教师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物品是怎样排列的呢?”3.探索活动(1)教师分发物品,让幼儿自由探索,尝试按照规律排序。
(2)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给予适当提示。
(3)教师邀请部分幼儿展示自己的排序成果,并让其他幼儿评价。
4.拓展活动(1)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更多排序规律,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2)教师与幼儿一起创造新的排序规律,并展示给全班幼儿。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五、活动延伸1.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协助幼儿在家中继续进行排序练习。
2.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一些按规律排序的物品,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自然接触和学习。
具体活动过程如下:1.热身活动(1)教师组织幼儿玩“抓手指”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熟悉彼此,活跃气氛。
(2)教师:“小朋友们,我们今天要来玩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你们准备好了吗?”2.导入活动(1)教师展示一排颜色相同的玩具车,引导幼儿观察:“你们看,这些小汽车是怎样排列的呢?”(2)教师提问:“谁能告诉老师,这些小汽车有什么共同的地方?”3.探索活动(1)教师分发小石子,让幼儿自由探索,尝试按照颜色、形状、大小等规律排序。
(2)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适时给予提示:“你可以试着自己找出这些小石子的共同点,然后按照规律排列哦!”(3)教师邀请部分幼儿展示自己的排序成果,并让其他幼儿评价:“谁来说说,他是怎样排列这些小石子的?你们觉得他的排列方法怎么样?”4.拓展活动(1)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更多排序规律,如颜色、形状、大小等:“小朋友们,除了刚才我们排列的小石子,你们还能找到其他的排序规律吗?”(2)教师与幼儿一起创造新的排序规律,如“颜色渐变、大小渐变”等,并展示给全班幼儿:“老师现在给大家展示一个颜色渐变的排序,你们看看,从左到右,颜色是怎样变化的?”(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谁能告诉老师,你在今天的活动中学会了什么?”六、活动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积极性,能够主动参与探索和创造排序规律。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按规律排序》附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按规律排序》附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发现物品的排列规律。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教学物品:颜色、形状、大小不同的玩具、图片等。
2.教学方法:观察、操作、交流、游戏。
三、教学过程1.引导幼儿观察物品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这些玩具,它们有什么不同?幼:颜色不一样,形状不一样,大小也不一样。
师:那你们能不能按照颜色、形状、大小给它们排排队呢?2.教学示范师:我们先来试一下按照颜色排序。
我把红色、蓝色、黄色的玩具分别放在三个盒子里,你们仔细观察我是怎么做的。
(教师示范将红色玩具放在第一个盒子,蓝色玩具放在第二个盒子,黄色玩具放在第三个盒子)师:现在你们来试试吧!(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4.按照形状排序师:我们再来按照形状排序。
这次我准备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玩具,你们能帮我把它们分别放在三个盒子里吗?(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师:你们真聪明!按照形状排序就是将相同形状的玩具放在同一个盒子里。
6.按照大小排序师:我们一起来按照大小排序。
这次我准备了大小不同的玩具,你们能帮我把它们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排队吗?(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师:你们真厉害!按照大小排序就是将相同大小的玩具放在同一个盒子里。
8.游戏环节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叫做“找规律”。
我会在地上摆一些玩具,你们要找出它们的规律,并按照规律摆放。
(教师摆放玩具,幼儿找出规律并摆放)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掌握了按规律排序的方法。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幼儿发现规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游戏环节,教师设计了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1)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在游戏环节,要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其中,避免部分幼儿被边缘化。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按规律排序》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按规律排序》教案:《按规律排序》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按规律排序的方法;2. 学生能够应用按规律排序的方法解决相关问题;3. 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2. 学生准备相关课本和笔记。
教学内容与步骤:Step 1:导入新知识(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数字顺序不完整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按规律排序。
2. 教师提问学生可能会按照什么规律进行排序,并逐一听取学生回答。
Step 2:讲解排序规律(15分钟)1. 教师通过演示几个例子,介绍按规律排序的方法。
2. 教师着重讲解数列等差或等比的排序规律,包括顺序数列、倒序数列等等。
Step 3:练习按规律排序(20分钟)1. 学生自主完成几道按规律排序的练习题,并记录下解题过程和答案。
2. 教师逐一检查学生的答案,解答学生对于排序规律可能遇到的疑惑。
Step 4:拓展应用(15分钟)1. 教师设计一个较为复杂的按规律排序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规律并解答问题。
2. 学生尝试解答问题,并向教师请教。
教师根据学生答案和回答情况给予指导和反馈。
Step 5: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2.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按规律排序的方法,并能够应用该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通过导入新知识、讲解排序规律、练习按规律排序、拓展应用、总结与反思等步骤,我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和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让学生自主解答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结束后,我帮助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好地运用。
整体上,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按规律排序有了初步的理解,并能够解决一些较为简单的排序问题。
此外,我也注意到一些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仍存在困难,下节课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更多的练习和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数学活动公开课教案:按简单规律排序设计意图:皮亚杰说过:数概念是幼儿在事物间建立两种关系的总和,其中的一种就是顺序关系,它是幼儿学数学前的准备阶段。
我在数学区准备了红片片和绿片片,请幼儿给它们排队。
在活动中我发现,有的幼儿已会按一定规律排序,但大部分幼儿还不知道按一定规律排序,为此,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此活动。
我尝试在简单、轻松的活动中,让幼儿自主地探索,学习。
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物体排序的规律,学习按物体的一种规律进行排序。
2、愿意大胆表述排序的规律。
活动准备:各种卡片(动物、水果)、各种积木、作业本人手一册活动过程:一、幼儿感知物体的排序规律。
1、小动物们要去参加运动会,大家决定排好队伍再出发。
教师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有哪些小动物参加运动会,它们是怎么排的。
如小狗、小猫、小狗、小猫……教师按这一规律继续在队伍后面继续排图片。
2、老师给小动物准备了很多五角星,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规律,请幼儿继续排序。
二、幼儿操作教师提供插塑积木、雪花片、卡片等,请幼儿进行排序。
1、引导幼儿观察每组有什么物品?有什么不一样?2、引导幼儿说出一两种物品可以按什么规律进行排序。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按哪种规律进行排序的。
2、幼儿操作用书举例:让幼儿说一说书上有什么图形,这些图形有什么区别,接下去该排什么?幼儿使用操作用书,教师观察指导。
反思:一、内容的选择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排序”是一项比较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需要他们运用有限的数、量、形方面的知识,进行一番系统、连贯的思考,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就是我们称之为“规律”的东西。
排序活动不仅能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简单的判断力、初步的推理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目标的定位这是我们班小朋友第一次接触排序活动,我将目标定位在初步感知物体排序的规律,学习按物体的一种规律进行排序;愿意大胆表述排序的规律。
三、材料的准备此次活动提供的材料很丰富,有卡片、木珠、插塑积木、雪花片,孩子想选择什么材料就操作什么材料,同时我还考虑到孩子的能力差异以及不同发展水平为他们准备了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
有些是“半成品”,已经按照一定的规律给积木排序了,要求孩子继续按照此种规律排序;有的是让幼儿设计不同的规律来排序。
难易程度各不相同,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
完成快的幼儿还可选择第二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
这样在活动中就解决了能力强的孩子等待能力弱的孩子的现象,让孩子们既能享受到操作活动的乐趣,又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活动的组织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活动中作为老师的我要给孩子最少的干预、最多的观察和最大的耐心。
现在提倡让幼儿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学习,这就需要我们更多的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给孩子自由的学习空间和足够的时间。
活动中我欠缺的是教育机智,引题时,我让孩子找彩旗规律,“彩旗是按怎样的顺序挂的?”有个孩子说“后面那面旗是黄色的。
”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他怎么就回答了我的第二个问题呢。
我肯定了他的回答后就又回到第一个问题。
其实事后想想,我为什么不顺势引导,马上问“你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这样一个问题,也可以达到我绕了一个弯路要幼儿得出的结论。
又如在给雪花片排队的时候,小朋友出现了很多种不同的排法,其实教师在幼儿已有了发散的思维以后,只要点拨一下即可,而我在这里就浪费了很多的时间,造成后面的环节在时间上有些紧张。
有一个幼儿设计了一种规律:将5红5黄的雪花片围成一个圈,其实这是一个循环的排列规律,而我当时就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所以在活动中变得不知所云。
我在应对幼儿给出的结果时,思维的反应还不够敏捷,平时需注意在活动中不断磨练。
示范时我出示的是最简单的排序方法,“一红、一绿、一红、一绿……”对大部分幼儿来说都很简单。
然而孩子的模仿性很强,操作时,很多孩子只是在模仿我的排序,但我发现他们的能力远不止这些。
于是我让孩子选择多种颜色进行排序,发现个别孩子能排出“两红、一绿、两红、一绿……”,“一红、两黄、一绿、一红、两黄、一绿……”。
既然将操作过程完全放手交给幼儿,那么在活动过程中就应该让孩子大胆尝试不同的排序方法。
活动中教师更多应该以一个观察者、支持者的身份,关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支持、推动幼儿的主动学习。
活动过程体现了幼儿在前,老师在后的学习方法。
首先让幼儿自己自由的进行排序,然后让孩子自由的进行展示,在孩子展示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把孩子的原有的经验进行提升。
再让孩子学习新的排序方法,获得多种的排序经验,得到发展。
五、活动的效果设计意图:皮亚杰说过:数概念是幼儿在事物间建立两种关系的总和,其中的一种就是顺序关系,它是幼儿学数学前的准备阶段。
我在数学区准备了红片片和绿片片,请幼儿给它们排队。
在活动中我发现,有的幼儿已会按一定规律排序,但大部分幼儿还不知道按一定规律排序,为此,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此活动。
我尝试在简单、轻松的活动中,让幼儿自主地探索,学习。
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物体排序的规律,学习按物体的一种规律进行排序。
2、愿意大胆表述排序的规律。
活动准备:各种卡片(动物、水果)、各种积木、作业本人手一册活动过程:一、幼儿感知物体的排序规律。
1、小动物们要去参加运动会,大家决定排好队伍再出发。
教师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有哪些小动物参加运动会,它们是怎么排的。
如小狗、小猫、小狗、小猫……教师按这一规律继续在队伍后面继续排图片。
2、老师给小动物准备了很多五角星,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规律,请幼儿继续排序。
二、幼儿操作教师提供插塑积木、雪花片、卡片等,请幼儿进行排序。
1、引导幼儿观察每组有什么物品?有什么不一样?2、引导幼儿说出一两种物品可以按什么规律进行排序。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按哪种规律进行排序的。
2、幼儿操作用书举例:让幼儿说一说书上有什么图形,这些图形有什么区别,接下去该排什么?幼儿使用操作用书,教师观察指导。
反思:一、内容的选择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排序”是一项比较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需要他们运用有限的数、量、形方面的知识,进行一番系统、连贯的思考,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就是我们称之为“规律”的东西。
排序活动不仅能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简单的判断力、初步的推理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目标的定位这是我们班小朋友第一次接触排序活动,我将目标定位在初步感知物体排序的规律,学习按物体的一种规律进行排序;愿意大胆表述排序的规律。
三、材料的准备此次活动提供的材料很丰富,有卡片、木珠、插塑积木、雪花片,孩子想选择什么材料就操作什么材料,同时我还考虑到孩子的能力差异以及不同发展水平为他们准备了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
有些是“半成品”,已经按照一定的规律给积木排序了,要求孩子继续按照此种规律排序;有的是让幼儿设计不同的规律来排序。
难易程度各不相同,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
完成快的幼儿还可选择第二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
这样在活动中就解决了能力强的孩子等待能力弱的孩子的现象,让孩子们既能享受到操作活动的乐趣,又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活动的组织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活动中作为老师的我要给孩子最少的干预、最多的观察和最大的耐心。
现在提倡让幼儿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学习,这就需要我们更多的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给孩子自由的学习空间和足够的时间。
活动中我欠缺的是教育机智,引题时,我让孩子找彩旗规律,“彩旗是按怎样的顺序挂的?”有个孩子说“后面那面旗是黄色的。
”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他怎么就回答了我的第二个问题呢。
我肯定了他的回答后就又回到第一个问题。
其实事后想想,我为什么不顺势引导,马上问“你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这样一个问题,也可以达到我绕了一个弯路要幼儿得出的结论。
又如在给雪花片排队的时候,小朋友出现了很多种不同的排法,其实教师在幼儿已有了发散的思维以后,只要点拨一下即可,而我在这里就浪费了很多的时间,造成后面的环节在时间上有些紧张。
有一个幼儿设计了一种规律:将5红5黄的雪花片围成一个圈,其实这是一个循环的排列规律,而我当时就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所以在活动中变得不知所云。
我在应对幼儿给出的结果时,思维的反应还不够敏捷,平时需注意在活动中不断磨练。
示范时我出示的是最简单的排序方法,“一红、一绿、一红、一绿……”对大部分幼儿来说都很简单。
然而孩子的模仿性很强,操作时,很多孩子只是在模仿我的排序,但我发现他们的能力远不止这些。
于是我让孩子选择多种颜色进行排序,发现个别孩子能排出“两红、一绿、两红、一绿……”,“一红、两黄、一绿、一红、两黄、一绿……”。
既然将操作过程完全放手交给幼儿,那么在活动过程中就应该让孩子大胆尝试不同的排序方法。
活动中教师更多应该以一个观察者、支持者的身份,关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支持、推动幼儿的主动学习。
活动过程体现了幼儿在前,老师在后的学习方法。
首先让幼儿自己自由的进行排序,然后让孩子自由的进行展示,在孩子展示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把孩子的原有的经验进行提升。
再让孩子学习新的排序方法,获得多种的排序经验,得到发展。
五、活动的效果设计意图:皮亚杰说过:数概念是幼儿在事物间建立两种关系的总和,其中的一种就是顺序关系,它是幼儿学数学前的准备阶段。
我在数学区准备了红片片和绿片片,请幼儿给它们排队。
在活动中我发现,有的幼儿已会按一定规律排序,但大部分幼儿还不知道按一定规律排序,为此,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此活动。
我尝试在简单、轻松的活动中,让幼儿自主地探索,学习。
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物体排序的规律,学习按物体的一种规律进行排序。
2、愿意大胆表述排序的规律。
活动准备:各种卡片(动物、水果)、各种积木、作业本人手一册活动过程:一、幼儿感知物体的排序规律。
1、小动物们要去参加运动会,大家决定排好队伍再出发。
教师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有哪些小动物参加运动会,它们是怎么排的。
如小狗、小猫、小狗、小猫……教师按这一规律继续在队伍后面继续排图片。
2、老师给小动物准备了很多五角星,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规律,请幼儿继续排序。
二、幼儿操作教师提供插塑积木、雪花片、卡片等,请幼儿进行排序。
1、引导幼儿观察每组有什么物品?有什么不一样?2、引导幼儿说出一两种物品可以按什么规律进行排序。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按哪种规律进行排序的。
2、幼儿操作用书举例:让幼儿说一说书上有什么图形,这些图形有什么区别,接下去该排什么?幼儿使用操作用书,教师观察指导。
反思:一、内容的选择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排序”是一项比较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需要他们运用有限的数、量、形方面的知识,进行一番系统、连贯的思考,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就是我们称之为“规律”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