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15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参考

合集下载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实验名称: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仪器分析技术,对样品进行分析和定性定量测定,并掌握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仪器分析是基于物理、化学和光电原理的一种分析方法,通过利用仪器仪表的测定功能,对样品中所含化合物的性质和含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常见的仪器分析方法包括:光谱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

实验仪器:本实验使用的仪器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实验步骤:1. 打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并进行预热。

2. 调节仪器的波长和光程,根据待测样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波长和光程。

3. 准备待测样品溶液,按照规定的方法和配比将样品溶解并稀释至适当浓度。

4. 将样品溶液倒入光度计试管中,注意不要溢出。

5. 调节样品的基线,即让光度计读数稳定在零点附近。

6. 启动仪器测量功能,记录样品的吸光度读数。

7. 根据测得的吸光度数据和标准曲线,计算样品的浓度。

8. 定性判断样品中的化合物,可以根据吸光度谱和特征峰的位置进行判断。

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仪器时要仔细阅读仪器操作手册,并熟悉仪器的安全操作方法。

2. 样品溶液的配制要准确,避免影响实验结果。

3. 光度计试管和仪器的光路要保持清洁,避免污染和漂白。

4. 测量数据要准确记录,避免失误或遗漏。

5. 实验后及时关闭仪器,清洁试管和仪器,保持仪器的正常使用。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步骤和操作,得到待测样品的吸光度数据,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的浓度。

通过定性判断,可以确定样品中的化合物种类。

根据实验结果对样品进行分析和讨论,比较实验结果和预期结果之间的差异,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

结论:通过仪器分析实验,有效地对样品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获得了样品的浓度和化合物种类。

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基本吻合,证明了仪器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仪器操作和数据记录的准确性,避免误差的引入。

同时,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也十分重要,可以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仪器分析实训报告

仪器分析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仪器分析实训,使学员掌握常见的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方法,提高学员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仪器分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时间与地点实训时间:2021年X月X日至2021年X月X日实训地点:XXX大学化学实验室三、实训内容1. 原子吸收光谱法(1)实验原理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是基于物质蒸气相中基态原子外层电子对紫外光或可见光辐射的吸收强度来定量分析物质的方法。

当特定波长的光通过含有被测元素的原子蒸气时,原子外层电子会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此时吸收相应波长的光。

根据比尔定律,吸光度与被测元素浓度成正比,从而实现定量分析。

(2)实验步骤① 标准溶液配制:按照实验要求,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② 仪器调试:开启原子吸收光谱仪,调试仪器,包括预热、校准、背景扣除等。

③ 样品测定:将标准溶液和待测样品分别进行测定,记录吸光度值。

④ 数据处理:利用标准曲线法或标准加入法,根据吸光度值计算待测样品中目标元素的含量。

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实验原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是利用物质在紫外光和可见光区吸收光谱的特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当特定波长的光通过含有被测物质的溶液时,溶液中的物质分子会吸收相应波长的光,导致光强减弱。

根据比尔定律,吸光度与溶液中物质浓度成正比。

(2)实验步骤① 标准溶液配制:按照实验要求,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② 仪器调试:开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调试仪器,包括预热、校准、背景扣除等。

③ 样品测定:将标准溶液和待测样品分别进行测定,记录吸光度值。

④ 数据处理:利用标准曲线法或标准加入法,根据吸光度值计算待测样品中目标物质的含量。

3. 气相色谱法(1)实验原理气相色谱法(GC)是利用气态流动相(载气)携带样品,通过固定相(色谱柱)进行分离,然后检测分离出的各个组分的方法。

根据各组分的沸点、极性、分子量等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实现分离。

仪器分析实习报告

仪器分析实习报告

仪器分析实习报告导读:本文仪器分析实习报告,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实验一原子吸收光谱(1)、原子吸收测量条件的选择1. 实验目的:了解原子吸收原子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及使用方法,掌握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测量条件的选择方法及测量条件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确定各项条件的值。

2. 实验仪器与试剂:2.1 WFX-1型双光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2.2 铜空心阴极灯2.3 铜标准溶液5μg mL-13. 实验步骤3.1 初选测量条件:铜吸收波长:324.8nm;灯电流:3mA;狭缝宽度:0.7mm;空气流量:5L min-1;乙炔流量:1.8L min-13.2 燃烧器高度和乙炔流量的选择:吸光度(A)燃烧器高度(mm) 乙炔流量(L min-1)1.4 1.6 1.82.0 2.24.0 0.2815.0 0.3176.0 0.3307.0 0.339 0.345 0.341 0.340、0.338 0.3368.0 0.3383.3 灯电流的选择:灯电流(mA) 1.0 2.0 3.0 4.0吸光度(A) 0.425 0.378 0.346 0.2174. 实验结果测定铜的仪器参数为:铜吸收波长(nm):324.8 空气流量(L min-1):5乙炔流量(L min-1):1.4 燃烧器高度(mm):6.0灯电流(mA):1.0 单色器狭缝宽度(mm):0.7(2)、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矿石中的铜1. 实验目的: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矿石中铜的分析方法,学会正确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2. 实验仪器与试剂:2.1 WFX-1C型双光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2.2 铜空心阴极灯2.3 100μg mL-1铜标准溶液:移取1mg mL-1铜标准储备液5mL于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宽度,摇匀。

2.4 分析纯盐酸、硝酸3. 实验步骤3.1 仪器工作条件:3.2 标准系列溶液的配制:分别移取100μg mL-1铜标准溶液配制成0,0.5,1,2μg mL-1 5%盐酸介质的标准系列。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引言仪器分析是现代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仪器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从而为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仪器分析技术,探索物质的特性和变化。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使用光谱仪器对不同样品进行分析,了解不同样品的组成和性质,以及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实验方法1. 准备样品:收集不同类型的样品,包括有机物、无机物和混合物。

确保样品干净、纯净,并根据需要进行预处理。

2. 使用光谱仪器:使用光谱仪器对样品进行分析。

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光谱范围和检测方法。

记录下样品的光谱图,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3. 变化条件: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压力、光照等条件,观察样品的变化。

记录下不同条件下的光谱图,并进行对比分析。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对不同样品的分析,我们得到了一系列有关样品组成和性质的数据。

以下是一些实验结果的讨论:1. 有机物分析:我们选择了一种有机染料作为样品进行分析。

通过光谱仪器,我们得到了该有机染料的吸收光谱图。

根据光谱图的峰值位置和强度,我们可以推断该有机染料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在不同温度下,有机染料的吸收峰位置发生了变化,这可能与分子内部的振动和转动有关。

2. 无机物分析:我们选择了一种金属合金作为样品进行分析。

通过光谱仪器,我们得到了该金属合金的X射线衍射图谱。

根据衍射峰的位置和强度,我们可以确定该金属合金的晶体结构和成分。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在不同压力下,金属合金的衍射峰位置发生了变化,这可能与晶体结构的压力效应有关。

3. 混合物分析:我们选择了一种复杂的环境样品作为样品进行分析。

通过光谱仪器,我们得到了该环境样品的质谱图。

根据质谱图的峰值位置和强度,我们可以推断该环境样品中的化合物种类和含量。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环境样品的质谱图发生了变化,这可能与光照引起的化学反应有关。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引言:仪器分析是现代科学研究中重要的一环,它通过使用精密的仪器设备,结合相应的分析技术,对物质的成分、结构和性质进行准确而全面的研究与分析。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某种物质的全面分析,展示仪器分析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多种常用仪器设备进行物质分析,包括质谱仪、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等,以便全面了解目标物质的结构和组分。

二、实验原理1. 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一种利用质谱仪分析目标物质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的方法。

它通过将物质分子中的粒子进行电离,并根据其质量-电荷比进行区别和测量。

通过分析质谱图,可以判断样品的分子量、它的含量等。

2. 红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基于物质吸收不同波长的红外辐射的特性。

通过红外光谱仪,可以分析物质中的化学键类型,识别功能团,从而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3. 核磁共振分析核磁共振分析利用物质中原子核的共振吸收来研究物质的结构和组成。

该方法通过让样品在强磁场中受到长度和频率固定的射频脉冲照射,从而获得样品吸收的一维、二维、多维数据,用于分析分子间的连接关系、原子间的距离和角度,以及确定各原子之间的化学环境等。

三、实验过程1. 样品制备选取目标物质,并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样品制备,以保证样品的纯度和适配性。

2. 质谱分析将样品注入质谱仪进行分析,获取质谱图。

根据质谱图的峰位置和峰强度,可以初步判断样品的分子量和组成。

3. 红外光谱分析将样品放入红外光谱仪,检测物质吸收红外辐射的情况。

比对样品的吸收峰位和峰形,可以初步推断物质中的化学键类型和官能团。

4. 核磁共振分析将样品放入核磁共振仪,利用核磁共振吸收信号进行分析。

通过解析核磁共振谱图,可以进一步推断样品的结构和力学性质,例如化学环境、原子位移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所得的数据,我们得到了目标物质的质谱图、红外光谱图和核磁共振谱图。

通过对谱图的解析和比对,我们初步确定了样品的组分、化学键类型、官能团等重要信息。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使用仪器分析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获
取样品的成分和含量信息,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实验仪器和试剂:
本次实验所用的仪器为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试剂为甲醇、乙醇、水等。

实验步骤:
1. 样品制备,将样品粉碎并过筛,取适量样品称重。

2. 样品提取,采用适当的提取方法,将样品中的目标成分提取出来。

3. 色谱条件设置,根据实验要求,设置色谱柱、流动相、检测波长等参数。

4. 样品分析,将提取得到的样品溶液注入色谱仪进行分析。

5. 数据处理,根据色谱仪输出的数据,进行峰面积积分计算,得到目标成分的
含量。

实验结果:
通过HPLC分析,得到了样品中目标成分的含量信息,同时也确定了样品的成
分组成。

实验结果表明,样品中含有较高的目标成分,达到了预期的分析要求。

实验结论:
本次实验通过仪器分析的方法,成功地对样品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获得了
有意义的数据结果。

这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仪器分析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HPLC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

在今后的实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实验操作的技术水平,为科研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
仪器分析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本次实验,我对仪器分析的意义和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能够更好地运用仪器分析的方法,为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仪器分析学生设计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学生设计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学生设计实验报告引言仪器分析是化学分析的重要分支,它通过利用各种仪器设备,对样品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而学生设计实验则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实验旨在通过选取某一具体问题,设计并完成相应的仪器分析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仪器分析方法的应用能力。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中,选择了某食品中某特定成分的定量分析问题进行研究。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分析目标和研究的对象。

然后,根据已有的仪器设备和分析方法,设计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流程。

最后,进行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实验目标本次实验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仪器分析方法,对某食品中某特定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并确定该食品中特定成分的含量。

研究对象本次实验中,我们选取了某品牌的饼干产品作为研究对象。

我们将针对其中的某特定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并与其他品牌的饼干进行比较分析。

仪器设备和分析方法本次实验将使用以下仪器设备和分析方法来完成定量分析:1. 气相色谱仪:用于分离和定量某特定成分,具有高灵敏度和精确度。

2. 高效液相色谱仪:用于分离和定量其他成分,具有全面的分析能力。

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用于测定某特定成分的吸收光谱,以便定量分析。

4. 标准溶液:用于构建标准曲线,确定待测样品中某特定成分的含量。

实验步骤和操作流程1. 样品的准备:选择合适的样品,并将其制备成适合分析的形式,如提取物、溶液等。

2. 标准曲线的构建:利用标准品和已知浓度的溶液,按一定比例制备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通过测定吸收光谱,制定标准曲线。

3. 仪器调试和校准:根据仪器设备的要求,对仪器进行调试和校准,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样品的分析:将样品注入气相色谱仪或高效液相色谱仪中,进行分离和定量。

5.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利用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特定成分的含量。

6. 结果的验证和比较:将实验结果与其他品牌的饼干进行比较,验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实验一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混合样品溶液中苯甲酸钠的含量一、目的1.熟悉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二元混合物中待测组分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选择测定波长(λ1)和参比波长(λ2)的方法。

二、原理混合样品溶液由苯酚和苯甲酸钠组成,在0.04mol/LHCl溶液中测得其吸收光谱,苯甲酸钠的吸收峰在229nm处,苯酚的吸收峰在210nm处。

若测定苯甲酸钠,从光谱上可知干扰组分(苯酚)在229和251nm处的吸光度相等,则ΔA=KC苯甲酸钠ΔA仅与苯甲酸钠浓度成正比,而与苯酚浓度无关,从而测得苯甲酸钠的浓度。

三、仪器与试剂紫外分光光度计苯酚苯甲酸钠蒸馏水盐酸四、操作步骤及主要结果1.样品的制备(1)标准储备液的配制精密称取苯甲酸钠0.1013g和苯酚0.1115g,分别用蒸馏水溶解,定量转移至5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浓度为200μg/ml的储备液,置于冰箱中保存。

(2)标准溶液的配制分别吸取标准苯酚储备液5.00ml和标准苯甲酸钠储备液5.00ml至100ml容量瓶中,用0.04mol/LHCl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浓度为10μg/ml的标准溶液。

2.样品的测定(1)波长组合的选择于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上分别测定苯酚和苯甲酸钠标准溶液的吸收光谱(检测波长200~320nm),确定双波长法测定苯甲酸钠含量时的参比波长(λs=257.5nm)和测定波长(λm=231.2nm)。

(2)苯甲酸钠工作曲线的绘制配制不同浓度的l苯甲酸钠/0.04MHCl 溶液。

以0.04mol/L HCl溶液为参比溶液,测定系列浓度的苯甲酸钠/0.04M HCl溶液在λm和λs处的吸光度差值(见表1),计算其回归方程Y=0.0652X+0.0311(R2=0.999)。

(3)测定以0.04mol/L HCl溶液为参比溶液,测定混和溶液的吸光度值( n=3 ),根据回归方程计算混和溶液中苯甲酸钠的含量(X,RS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本实验报告参考仅供参考,请不要简单抄袭,否则退回重写同学间亦不要互相抄写,内容雷同者,记零分实验一气相色谱定性分析(实验报告不得直接粘贴图片数据,需自己抄写)一、实验目的:1.熟悉仪器和基本操作2.练习基于色谱图的基本计算;2.练习基于保留值和用已知物对照的的定性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自己书写)三、仪器和试剂(自己书写)四、实验步骤(自己书写)五、结果与数据处理1、色谱图(从下列图表中选择自己需要的,数据是多次实验的结果,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不必全部使用)图1:纯甲醇的色谱图图2:纯乙醇的色谱图图3:白酒的色谱图图4:白酒的色谱图(原件供参考)图5:白酒的数据(参考数据)图6:白酒的色谱图(原件供参考)图7:白酒的数据(参考数据)2、分析(自己书写)六、讨论(自己书写)实验二苯系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实验报告不得直接粘贴图片数据,需自己抄写)一、实验目的(以下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自己写)1.掌握高效液相色谱仪器的构造及基本使用方法。

2.理解和掌握归一化法对组分含量的测定。

二、基本原理(以下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自己写)采用非极性的十八烷基键合相为固定相和极性的甲醇-水溶液为流动相的反相色谱分离模式特别适合于同系物如苯系物的分离。

苯系物具有共轭双键,但因共轭体系的大小和极性不同,因而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导致在柱内的移动速率不同而先后流出柱子。

苯系物在紫外区有明显的吸收,可以利用紫外检测器进行检测。

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将测得的未知物的保留时间与已知纯物质对照进行定性分析。

当试样中的各组分都能流出色谱柱,并在色谱图上显示色谱峰时,可用归一化法定量分析。

设试样中有n个组分,各个组分的质量分别为m1,m2,……..mn,其中组分i的质量分数wi可按下式计算:w i = mi/m×100%= mi/m1+m2+…+mn×100%=Aifi/ A1f1+ A2f2+…Anfn×100%f i 为质量校正因子,得质量分数,Ai为峰高(峰面积)。

若个组分的f值相同,例如同系物中沸点接近的各组分,上式可简化为:wi= mi/m×100%= mi/m1+m2+…+mn×100%=Ai/ A1+ A2+…An×100%三、仪器及试剂(以下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自己写)1.高效液相色谱仪(配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54nm)2.超声波清洗机3.25µL平头微量注射器4.苯、甲苯、联苯5.流动相的体积配比为:甲醇:水=80:20四、实验步骤:(以下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自己写)1. 打开输液泵电源,仪器自检。

2. 从输液泵显示屏输入流动相流速,启动泵。

3.打开紫外检测器电源及氘灯。

4.打开色谱工作站及采集器电源,建立方法。

5.用流动相冲洗色谱柱,察看基线,基线稳定进样。

6.实验完成后按顺序关机。

五、结果与数据处理(从下列图表中选择自己需要的,数据是多次实验的结果,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不必全部使用)(具体内容自己写)六、讨论(具体内容自己写)实验三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苯甲酸和聚苯乙烯一、实验目的(以下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自己写)1、掌握红外光区分析时固态试样的制备方法。

2、了解如何从红外光谱图中识别基团以及如何从这些基团确定未知化合物的主要结构。

3、了解Perkin-Elmer 红外光谱仪的操作规程及使用。

二、红外光谱定性分析原理(具体内容自己写)三、红外光谱仪操作规程(以下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自己写)1.开机打开电源→开主机→开计算机→打开Spectrum2.制样(KBr压片法)取100毫克左右干燥的KBr(市售分析纯KBr可满足一般红外分析要求),1毫克左右样品在玛瑙研钵中混合研磨,使平均颗粒尺寸为2um左右。

试样与KBr的比例与试样的结构有关。

对于具有强极性官能团的物质样品与KBr的比例可达1:600,对于极性小的样品KBr 的比例可减少。

3.压片4. 测试四、实验内容(以下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自己写)1、苯甲酸红外光谱测定(KBr压片)2、塑料薄膜的红外光谱五、结果分析(图可使用,以下文字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自己写)1.苯甲酸的红外光谱图(该图需要自己修整或重画,使美观)苯甲酸的各峰请对照书上的表10-3自行分析2. 塑料薄膜的红外光谱图(聚氯乙烯)4000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1001020304050607080716284629251464T %s cm-1分析: 波数为2925处吸收峰为CH 2反对称伸缩振动引起的 波数为2846处吸收峰为CH 2 对称伸缩振动引起的波数为1464处吸收峰为C-C 单键的骨架振动引起的波数为716处吸收峰为(CH 2)n >4面内摇摆振动引起的(以下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自己写)1. 苯甲酸:见苯甲酸红外谱图υ=C -H (Ar )3077,3012 υC=C (Ar )1600,1582,1495,1450 υ(O-H)(形成氢键二聚体) 3000~2500(多重峰)υ(C=O) 1688 δ(O-H)935 δC=O 1428 δC-O-H (面内弯曲振动)1250 2. 塑料薄膜 (自己分析)六、讨论(具体内容自己写)实验四、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以下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自己写)一、实验目的1、了解紫外光谱仪的结构和原理,学习紫外光谱仪的使用方法;2、了解有机化合物的两种主要吸收光谱:n→π*、π→π*,掌握溶剂性质和共轭效应对吸收光谱的影响。

3、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二、基本原理1、分子主要有四种跃迁类型,跃迁所需能量为:σ→σ* > n→σ* ≥π→π* > n→π*π→π*跃迁:π电子跃迁到反键π* 轨道所产生的跃迁,这类跃迁所需能量比σ→σ*跃迁小,若无共轭,与n→σ*跃迁差不多。

200nm左右,吸收强度大,κ在104~105范围内。

2、若体系共轭,E减小,λ增大,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

含不饱和键的化合物发生π→π*跃迁:如C=O ,C=C 等。

n→π*跃迁:含杂原子不饱和基团(—C ≡N ,C= O )能量最小,λ约在200~400nm(近紫外区)三、仪器与试剂: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T6:北京普析通用)。

2.苯,苯酚,乙醇:分析纯。

3.苯酚/水、苯/水、苯/乙醇溶液:~10-4mg/ml。

五、实验步骤1.按实验指导讲义操作仪器;2.以乙醇为参比,建立基线;3.依次扫描苯酚/水、苯/水和苯/乙醇溶液的吸收光谱。

六、结果与讨论: 1.实验结果:(该图可以使用)-0.8-0.6-0.4-0.20.00.20.40.60.81.01.2A (吸光度)波 长图:苯酚/水、苯/水和苯/乙醇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2.讨论:2.1 溶剂的影响:苯的紫外是典型的π→π*跃迁,其波长E1在185nm 左右,由于仪器最低测定波长为190,所以观察不到,E 2在204nm 左右,可以观察到。

B 吸收带在乙醇作为溶剂得到的光谱中,可以清晰的观察到。

水的极性比乙醇大,在以水为溶剂的光谱中,B 吸收带变弱。

2.2 苯酚和水之间可以形成氢键,而且由于-OH 和苯环之间的共轭作用,使得E 2和B 吸收带移向长波方向的变化较为明显。

并且,苯的B 吸收带的精细结构消失。

实验五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水中氟离子(以下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自己写)一、实验目的1、掌握电位测量的基本原理。

2、学会使用离子选择电极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氟离子选择电极是以氟化镧单晶片为敏感膜的电位法指示电极,对溶液中的氟离子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氟电极与饱和甘汞电极组成的电池可表示为:Hg| Hg2Cl2,KCl(饱和)|| F—(试液) | LaF3|[10-3mol/L NaF 10-1mol/L NaCl,AgCl| AgE(电池)= E(F)— E(SCE)=κ—RT/F lnα(F)—E(SCE)=K - RT/F lnα(F)=K - 0.059 lnα(F)式中,0.059为25℃时电极的理论响应斜率,其他符号具有通常意义。

用离子选择电极测量的是溶液中的离子活度,而通常定量分析需要测量的是离子的浓度,不是活度。

所以必须控制试液的离子强度。

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量F—时,最适宜pH值范围为5.5-6.5。

pH值约为6的柠檬酸盐缓冲溶液来控制溶液的pH值。

柠檬酸盐还可消除Al3+,Fe3+的干扰。

三、仪器和试剂1、离子计或pH/ mV计2、电磁搅拌器3、氟离子选择电极4、饱和甘汞电极5、氟离子标准溶液:0.100mol/L;6、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剂(TISAB):0.5 mol/L(用1:1盐酸中和至pH≈6)四、实验步骤1、准备将氟电极和甘汞电极分别与离子计或pH/mV计相接,开启仪器开关,预热仪器。

2、清洗电极取去离子水50-60mL置于100mL的烧杯中;放入搅拌磁子,插入氟电极和饱和感汞电极。

开启搅拌器,2-3min后,若读数大于370mV,则更换去离子水,继续清洗,直至读数不下降。

3、工作曲线法A、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测定。

分别准确移取0.2mL、0.4mL、1.0mL、2.0mL、4.0mL、10.0mL的氟离子标准溶液置于50 mL 容量瓶中,加入0.5 mol/L的TISAB缓冲溶液5.0 mL,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将标准溶液分别倒出部分置于塑料烧杯中,放入搅拌磁子,插入已经洗净的电极,一直搅拌,待读数不变稳定后,读取电位值。

按顺序从低至高浓度依次测量,每测量1份试液,无需清洗电极,只需用滤纸沾去电极上的水珠。

测量结果列表记录。

B、水样的测定取水样25.0mL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0.5 mol/L TISAB缓冲溶液5.0mL,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并摇匀。

倒出部分置于塑料烧杯中,放入搅拌磁子,插入干净的电极进行测定,按操作A中的测定步骤方法读取稳定电位值。

五、结果与数据处理1、用测量出的系列标准溶液的数据,绘制标准曲线。

2、使用标准曲线根据水样测得的电位值,计算出F-的浓度,再换算得到水样中F-的实际含量。

注意表格的书写格式,表号表名等工作曲线:80100120140160180200E /m v-log(c)/mol/L图 :离子选择电极标准曲线注意图的书写格式,图号图名等-六:讨论(具体内容自己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