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优美的汉字》教学反思1
优美的汉字课堂教学设计及反思讲课讲稿

优美的汉字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洛南中学余社存教材依据人教版语文必修1《梳理探究》中的《优美的汉字》设计思想实现新课标下三维教学目标;提升学生思考的层次,学会主动学习,研究探讨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积累并树立汉字的起源、形体、文化等知识能力目标:以作课件的形式,进行研究性学习,侧重于对汉字文化内蕴的了解。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
教学重点积累并梳理汉字的起源、形体、文化等知识教学难点以作课件的形式,进行研究性学习,侧重于对汉字文化内蕴的了解。
教法选择探究、交流法。
学法指导学生听歌曲,聆听汉字的音美;欣赏书法艺术,感受汉字的形美;趣解汉字,感受汉字的意美。
用研究探讨交流的方式解决学习重点,用研讨与交流的方式突破学习的难点。
教学准备1.布置预习:通读教材,初步把握汉字的几种构字方法2、学生准备自己的书法作品3. ppt课件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放歌曲《中国娃》“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
”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这是汉字的声音美;汉字的方方正正、横平竖直是它的字形美;汉字还有区别于其它文字的显著特征:表意。
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汉字,感受它的美。
二、探讨汉字的起源1.仓颉造字说相传上古黄帝时期,史官仓颉根据日月星辰、鸟兽足迹等自然现象创造了汉字。
(展示洛南仓颉园汉字相关图片)2.劳动创造说其实,文字并不是一人所独创。
正如《荀子•解弊》所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作为记录语言符号系统的文字,是先民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不断创造,逐渐积累而形成的。
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
三、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1、发展变化: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现在新增字体有:勘亭流、少女字体、电脑字体等(学生看书了解汉字形体的变化)2 、用动画幻灯片展示“鱼” “鸟”“羊”的演变过程1、探究发现: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汉字演变规律。
《优美的汉字》的活动教案

《优美的汉字》的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知道汉字是由甲骨文、金文等演变而来的。
2. 使学生认识到汉字是一种艺术,感受汉字的美。
3. 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2. 感受汉字的美,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的理解。
2. 学生对汉字美的感悟和书写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2. 采用欣赏法,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美。
3. 采用实践法,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汉字起源和演变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2. 汉字美的实例。
3. 练习书写汉字的纸和笔。
六、教学内容1. 学习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2. 分析汉字的美,学习欣赏汉字的美。
3. 进行汉字书写练习,提高书写能力。
七、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展示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的图片和资料。
2. 讲解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3. 分析汉字的美,让学生欣赏和感悟汉字的美。
4. 进行汉字书写练习,给予学生指导和建议。
八、作业布置1. 练习书写本节课学习的汉字。
2. 收集一些自己认为美的汉字,下节课分享。
九、教学反思1. 学生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汉字美的感悟和书写能力的提高程度。
3.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否得当,是否需要改进。
十、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书法展览,感受汉字的艺术美。
2. 开展汉字书写比赛,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3. 邀请书法家到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汉字的美。
六、教学内容1. 学习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2. 分析汉字的美,学习欣赏汉字的美。
3. 进行汉字书写练习,提高书写能力。
七、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展示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的图片和资料。
2. 讲解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3. 分析汉字的美,让学生欣赏和感悟汉字的美。
4. 进行汉字书写练习,给予学生指导和建议。
《优美的汉字》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优美的汉字》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优美的汉字》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导言:汉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
从笔画的构造到词义的内涵,每一个字都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
为了传承和弘扬汉字文化,我们学校在高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开设了《优美的汉字》的课程。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和发展过程,掌握一定的汉字书写规范。
2. 能够感受并欣赏汉字的艺术魅力,从中领略汉字文化的丰富内涵。
3. 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热爱和对汉字文化的自豪感,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和传承汉字文化。
二、教学内容:1.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2. 汉字的构造和书写规范。
3. 汉字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课堂教学教师通过讲述汉字的起源、演变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了解汉字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
2. 课件展示教师通过PPT、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美的汉字,并让学生通过观看、感受来领略汉字的艺术魅力。
3. 实践操作教师在讲解笔画的构造和书写规范的同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体验、手写,落实操作性教学,加深学生对汉字书写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过程:1.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教师通过PPT和图片的展示,讲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使学生了解汉字的基本特点。
与此同时,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汉字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特点,并通过讨论来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理解。
2. 汉字的构造和书写规范教师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笔画的构造和书写规范,分配学生到黑板前来模拟汉字的书写,检查学生对笔画和书写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书写规范、字形美观。
3. 汉字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教师通过PPT、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美的汉字,并要求学生欣赏和体会汉字的艺术魅力和内涵。
同时,教师组织学生以汉字为主题,设计和制作一些图文作品,以此来表现对汉字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效果:1. 学生了解了汉字的起源、演变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了一定的汉字书写规范。
《优美的汉字》教学反思

《优美的汉字》教学反思
这堂课作为一节梳理探究课,在结构上中规中矩,循着教材的内容安排走,没有惊喜,也没有太大的纰漏。
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及课堂容量,没有详细去讲汉字的起源及形体演变,把重点放在了学生自主与合作探究汉字构成上。
学案是提前发给学生完成的,课堂时间主要用在讨论答案上。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集体讨论,真正地理解汉字的“象形符号为主”的特征。
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可以说,三屏同步的确给课堂展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一是老师展示内容给学生,“屏幕广播”功能很好地解决了以前那种因为光线或位置等原因导致有的学生看不清屏幕的问题。
“屏幕展示”可以让展示的同学直接控制大屏幕,也解决了直接指点屏幕的不便。
最便利的功能是“测试”,学生将答案上传到平台,老师端马上可以在大屏上展示每一个提交上来的答案,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加以更正,避免了延后处理带来的遗忘和时间的浪费。
对新技术还不够熟练,还没能针对学科的特点发挥它更大的功能,还要多多操练。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并梳理汉字的起源、形体、构成、文化等知识。
(重点是汉字的构成。
)2、让学生认识汉字的“优美”,增强学生对汉字和中华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3、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学好汉字、传播汉字文化的使命感。
【教学准备】1、结合课本、网络、工具书等资源,梳理汉字的起源,汉字形体的演变及其演变规律,汉字的构成方法等知识。
2、学生查阅工具书或网络资源,搜集自己名字中各个字的本义,探究其构成的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展示相关图片。
中国文明的源远流长,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优美的汉字》,感受它的无穷魅力。
二、汉字的起源1、了解仓颉造字说。
展示仓颉以及仓颉庙图片,解释“倉”的含义(人下一君,君上一人),引导学生理解造字是集体的功劳,而非一人的贡献。
2、由甲骨文是汉字的雏形,过渡到汉字的演变。
三、汉字的演变1、幻灯展示汉字演变过程图、表,让学生形成对汉字演变的总体印象。
2、逐一展示每一种汉字形体的图片,并播放视频。
提问:通过图片以及视频的展现,你能总结一下汉字演变的规律吗?学生讨论发言。
老师总结:由繁到简,由具体到抽象。
四、汉字的构成1、幻灯展示4种主要构字方式2、逐一分析每种构字方式,配图说明。
五、汉字游戏1、汉字字义的探讨。
2、汉字听写。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说说自己名字的本义以及尝试分析其造字方式。
七、课堂小结汉字优美的形态,端庄沉稳的结构,和谐的音韵,丰富的意蕴,给我们以无限的想象力。
翻开书本,你会觉得每一个汉字都是鲜活的,一个个汉字犹如一幅幅精美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
“日”的形状像太阳,“月”的形状像月牙,“山”像高高隆起的连绵山峰,“川”像飞流直下的悬崖瀑布,“鸣”似鸟儿在引吭高歌。
三人为“众”,日月为“明”,“步水(三点水)”为“涉”,双“木”成“林”⋯⋯几乎每一个汉字都能为我们插上一双想象的翅膀,让我们在汉字的世界里自由畅想,在汉字艺术的画廊里得到形象真实的美感。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优美的汉字》

汉字的形体演变
小组交流展示分享学习成果
北京市语文学科改进意见
语文学科还将增加优秀传统文 化内容,例如重视汉字书写、书 法、楹联等内容的学习。
——摘自《北京日报》
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铁书银钩 冠绝古今 龙跳天门 虎卧凰阁
点画飞动、笔情墨趣、奇逸潇洒、 气势磅礴,宛若无言的诗篇。
汉字与文化
学习目标
了解汉字的构成及形体的演变, 品味汉字优美,感受文化魅力。
汉字的构成
学习成果检测:
石盥 川 材本 花 山既 即 园凶 上
象形:石 川 山 会意:即 既 盥 指事:凶 本 上 形声:花 材 园
汉字是由视觉符号直接表示概念……所 以在中国一个学生只要学会了4000个左右的 汉字,几千年的文献就立刻展示在他面前, 而一个学习古希腊文献的学生需要掌握多 种方言才能欣赏诸如《荷马史诗》一类的 经典。……如果引入一种字母文字,充其 量不过为小学生省出一两年的时间,但为 了这点微小的收获,中国就会失掉他们保 持四千年的丰富的文化典籍继承权。
颜真卿
赵孟頫Biblioteka 柳公权书法欣赏楷草行 书书书
结变流 构化畅 严丰自 谨富如
横线匀 平条称 竖优漂 直美亮
作业:
选一幅自己喜欢的书法作品,结合 今天学习的内容,写一段欣赏文字。
200字左右。
谢谢!
《优美的汉字》的教学设计及启示

学习目标:1.识记并介绍汉字的起源、形体、构成方面的知识;2.搜索并写出自己姓名的字体演变并判断其构成分类;3.设计出自己的小篆字体的印章。
学习重点:搜索并写出自己姓名的字体演变并判断其构成分类。
学习难点:设计出自己的小篆字体的印章。
教学准备:电子白板,手机。
教学时数: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字谜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会猜字谜吧?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两个,用一分钟试试看?注意交流时要同时说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
(PPT显示)幸福土无边,瘸羊跑下山,打去一条腿,再往门内关;——南 如何作“嘘”状;——中学生交流。
教师适时点拨猜字谜的方法:1组合法。
组合法是根据谜面的暗示,把字的笔画或部件作加减,凑成一个字。
比如:“一口吃掉牛尾巴。
”(告)第一个谜面。
2.象形法。
象形法是把汉字的笔法比拟成事物,猜这种字谜需要观察力和想象力。
比如:第二个谜面。
“河边一蜻蜓,天上双雁飞。
”猜两个字是:(汗、丛)3.意会法。
意会法要求猜谜的人根据谜面的意思去联想。
比如: “客满”客满就是人太多,谜底就是“侈”。
(二)识记知识,丰厚自我第一,阅读文本,圈点勾画,识记汉字起源、形体、构成的基本知识。
PPT识记提纲:1.汉字的创造者、创造时间;2.汉字的八种形体的特点及其使用朝代;3.“六书”中的独体字、合体字及用字情况。
第二,同桌之间相互介绍汉字的起源、形体演变、构成分类的基本知识。
第三,请1~2名学习中等的同学介绍汉字的起源、形体演变、构成分类的基本知识,教师作出判断和点评。
(三)“九书”姓名,认识“自我”用手机上网搜索自己姓名所含的汉字从甲骨文演变到楷书的字形,并手写在笔记本上(如果该字某种字形没有就为空),同时判断自己姓名所含汉字属于汉字构成的哪类。
在教材所列的八种字体外,还写出自己的签名,共计九种字体。
方法点拨:比如百度“周”的小篆,就有该字的在线汉语转换。
搜索书写完后请部分同学(7人左右)到电子白板展示并讲解构成分类,师生共同判断并点评。
《优美的汉字》教学反思(最终定稿)

《优美的汉字》教学反思(最终定稿)第一篇:《优美的汉字》教学反思《优美的汉字》教学反思2009年新乡市语文学科优质课大赛落下了帷幕,我以极其微弱的优势取得了胜利,可以说这是我的幸运。
本课是中学语文课本必修一中梳理探究板块的第一篇,梳理重在积累与整合,侧重于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探究重在发现与创新,侧重于文学与文化。
从性质上看,梳理探究属于活动课。
讲课之前,我认真阅读文本,仔细揣摩编者的编写意图,因此,我倾向于从设计思路的条理性和连贯性上、从活动的有效性上入手,争取做到整节课浑然一体,使学生学有所获,老师和学生共同提高。
从教学的效果和评委的评价两个方面来看,有些得到认可,有些还有待提高,我得到了很多平时教学中没有注意或没有刻意要求自己的宝贵的教学理念。
第一:设计思路及反思当前语文教学当中对汉字的介绍是个盲点,简化字在方便的同时也损害了汉字的美感,因而教材的编写也试图通过对古文字的学习让学生对汉字本身的美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了解一些中华民族的文化。
本节课的重点我放在了汉字的构造上,意图在于让学生对汉字的构造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产生对汉字的兴趣,并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从整体结构上看,本节课分为三个板块——汉字的字体、汉字的构造和汉字的文化。
第一个板块设计思路为重点突出汉字七种字体的形体特征,并选择一些比较具有艺术价值的书法作品供学生欣赏。
第二个板块的设计思路是用连贯的层次分析甲骨文中汉字的构造原理,将六书形象地展示给学生;第三个板块思路为从汉字的构造、用汉字书写的文学形式以及汉字的创新使用当中表现汉字的文化内涵。
现在反观自己的设计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对教材进行了丰富和创新,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教材对这方面的说明只是一个框架,如何将这个框架丰满起来需要我们付出很多的努力。
我在今后的梳理和探究教学中会更加注意。
第二:活动设计思路及反思汉字是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生活的艺术和文化的沉淀。
本节课我力求使得理论结合现实生活,从学生的童趣入手,不让教学过程囿于理论的说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本节课的多媒体应用中,我认为还可以加入一些动画,可以来展示文字如何由过去走向现在,还可以通过3D效果让同学有穿越的感觉,能更直观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文字的优美!
《优美的汉字》教学反思
学校
课名
优美的汉字
教师
学科
语文
效果如何?
运用了电子白板,使用了音频和视频,展示了大量的书法作品。本节课信息量大,恰当的使用多媒体,使课堂容量变大。学生也能更直观的感受到汉字的优美。
2.在教学活动应用新媒体新技术的关键事件
本堂课是学生熟悉但又陌生的课,虽然同学已经认了许多字,并且每天都在书写汉字。但是学生对于汉字本身并没有多少了解。又由于所教对象为高一新生,所以同学的审美能力也有所欠缺。所以在课堂设置中把理论的知识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成为本课的重点。在同学互动环节中,学生对自己的名字解析较好。特别是第一个字谜和第三个字谜,同学表现很好,准确、快速且能举手发言。本节课作业的设置,是一个开放思维的训练,让学生有东西可写,但若要写出好东西,就必须要下大功夫!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事情。训练感悟和表达的能力。
3.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创新点及效果思考(教学组织创新、教学设计创新等)。
在本节课的多媒体应用中,我以两点为创新点。一 、对比的应用 在赏析音美时候,为了更好感知开口音的豪迈、奔放,闭口音的细密、绵长,我精心选择了豪放派代表作品《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婉约派代表作品《声声慢》,通过对比让学生感知到汉字既可以让人喜上眉梢,也可以让人黯然旗泣下。二、大量的图片。书法是汉字的美容师,汉字的形体美太专业,但对于高一学生而言难度太大,所以我用大量的图片来展示,形成视觉冲击,让学生便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