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愈奇病集成

合集下载

中医治愈奇病集成【44】

中医治愈奇病集成【44】

中医治愈奇病集成【44】急性骨化肌炎[病案]胡某,男,53岁。

1980年11月4日就诊。

左肩部被石头砸伤月余,疼痛逐渐加重,不能活动,动则痛甚,伴发寒热,头昏口渴。

检查,x 线摄片见左肱骨大结节有4×0.5厘米致密阴影,边缘毛糙不整,阴影沿骨干排列,血白细胞总数18×109/L(18000/立方毫米);体温39.6℃,左肩部肿痛灼热,触之痛甚,功能受限,舌红,苔黄,脉弦数。

诊断为外伤性急性骨化肌炎。

[治则]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方药]柴胡6克,黄芩9克,天花粉12克,炮山甲6克,乳香9克,没药9克,红花9克,蒲公英12克,银花10克,紫地丁10克。

服4剂后,肿痛大减,唯夜间感刺痛,伴腹泻,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此瘀热尚存,脾失运化,继以清热化瘀,健脾利湿。

方用:柴胡6克,红花6克,黄芩6克,陈皮6克,甘草6克,乳香9克,没药9克,生白术9克,桃仁9克,天花粉12克,银花藤12克,茯苓12克。

服2剂后痛止,腹泻亦停。

原方又进数剂后热退,功能恢复正常。

但感心悸纳少,此乃瘀去正虚,以八珍汤加减3剂。

次年元月11日摄片复查,骨化肌炎消失。

(见《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年第5期)[评析]本病属中医学的“骨痹”范畴。

多系骨折的并发症,软组织损伤并发骨化肌炎为少见,而急性骨化肌灸更为罕见。

本案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治之,使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关节得以气血之濡养,收效颇著。

(黄宣能)骨质增生[病案]王某,男,51岁。

1978年11月就诊。

腰及下肢疼痛,伴双上肢麻木无力,头晕体倦两年余。

X光摄片示,颈3~5,胸3~4,腰3~4椎骨质增生。

经理疗、按摩、针灸等多种方法治疗均无好转。

观症腰腿疼痛,行动困难,两上肢疼痛麻木向无名指放射,阴雨天更重,平素怕冷,肢冷体倦,气短,舌质淡,苔白,脉细弦。

[治则]补肾壮骨,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方药]独活12克,桑寄生12克,杜仲12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秦艽9克,防风9克,熟地9克,川芎9克,茯苓9克,细辛3克,肉桂3克,牛膝15克,党参10克,甘草6克。

中医特效专科秘方集

中医特效专科秘方集

中医特效专科秘方集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名。

中医特效专科秘方集,汇集了中医特效秘方,具有独特的疗效,在特定的疾病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中医特效秘方,以及它们在不同专科领域的应用。

Ⅰ. 心脑血管疾病专科秘方1. 降脂通脉汤降脂通脉汤是治疗高血脂、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经典秘方。

它由黄芪、山楂、茯苓等中草药组成,具有降血脂、扩张冠状血管等作用。

该方药疗效显著,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并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2. 血栓通络胶囊血栓通络胶囊是中医治疗脑梗塞、中风的特效秘方。

它由丹参、川芎、赤芍等中草药制成,具有活血化瘀、通络开窍的功效。

临床研究表明,该方能够快速溶解血栓、恢复血液流通,为脑梗塞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Ⅱ. 呼吸系统疾病专科秘方1. 止咳平喘丸止咳平喘丸是中医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特效秘方。

它由炙甘草、半夏、葶苈子等中草药组成,具有祛痰、止咳、平喘的作用。

该方药通过调理肺气,舒缓呼吸道症状,已成为患者的良好选择。

2. 清肺化痰油清肺化痰油是中医治疗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特效秘方。

它由百部、薏苡仁、金银花等中草药制成,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的疗效。

临床证实,使用该方能够有效减轻肺部炎症,改善患者的呼吸症状。

Ⅲ. 消化系统疾病专科秘方1. 胃复安胶囊胃复安胶囊是中医治疗胃溃疡、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的特效秘方。

它由白术、黄连、连翘等中草药组成,具有抗炎、止痛、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该方药广泛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显著疗效。

2. 化湿消食片化湿消食片是中医治疗慢性胃炎、胃肠功能紊乱的特效秘方。

它由陈皮、山楂、炒麦芽等中草药制成,具有健脾消食、祛湿化痰的功效。

临床研究发现,患者服用该方后,胃肠道功能有效恢复,消化问题得到改善。

总结:中医特效专科秘方集中蕴含了丰富的中医药智慧,针对不同专科的疾病,具备独特的疗效。

上述介绍的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专科秘方,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例子。

中医治愈奇病上肢痿废不举

中医治愈奇病上肢痿废不举

中医治愈奇病上肢痿废不举
上肢痿废不举
[病案]贾某,男,28岁。

1979年9月诊。

两上肢痿废不能举动已逾三月,饮食眠溺均需人服侍。

患处无痛痒,肤色正常,只感精神不振,睡眠不好,余无不适。

舌质红少津、舌心有细裂纹、无苔,脉细涩。

[治则]健脾胃,养阴血,治痿废。

[方药]阿胶12克,枸杞子15克,麦冬10克,当归10克,潞党参12克,玉竹12克,肉苁蓉15克,红枣12克,太子参15克,黑芝麻12克,早莲草15克,服6剂后,精神好转,肩头略有活动感觉,原方加生、炙甘草各5克,川红花10克。

续服4剂,从肩至手已略能轻微抬动。

以后酌情加黄精、山药、茜草、桑椹子、鹿角霜等,约服40余剂,上肢恢复运动如常。

(见《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82年第4期)
[评析]《灵枢·经脉篇》云:“手太阴肺脉、手少阴心脉二经之脉及支络,从腑下循臂,从腕后抵掌”,而“足少阴肾脉之支者从肺络心上”。

此三阴经之阴血虚,虚火乘其脉络失养而流注之;消灼津液,阴血愈伤,不能营贯经脉,以致上肢痿废不举。

故用养营育阴汤治之,使之健脾胃,养阴血,是谓“治痿者,独取阳明”之意。

本病如延久失治,则肌肉枯萎,将成难治之废疾。

(吕志连)。

中药秘方治愈顽疾

中药秘方治愈顽疾

中药秘方治愈顽疾中药作为我国传统的医疗方式,流传千年并被世界认可。

中药秘方以其独特的配方和药效,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尤其在治愈顽疾方面显示出了极大的潜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药秘方,着重探讨其在治愈顽疾上的应用和效果。

一、秘方一:黄连饮黄连饮是一种由黄连、黄芩、黄柏等药材组成的中药秘方。

黄连饮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消炎的功效,尤其对于顽固性疾病有着显著的疗效。

黄连饮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只需将黄连、黄芩和黄柏等药材研磨成粉末,用开水冲泡后饮用即可。

每天饭前饮用一杯,可帮助清除体内湿热,加速疾病康复。

二、秘方二:玄参汤玄参汤是一种由玄参、丹皮、当归等药材制作而成的秘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

在治疗顽疾方面,尤其对于皮肤病、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疾病有着独特的疗效。

制作玄参汤非常简单,只需将玄参、丹皮、当归等药材放入煮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煎煮后,饮用其汤剂。

每天饭后饮用一次,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加速康复过程。

三、秘方三:陈皮煮鸡蛋陈皮煮鸡蛋是一种中药秘方,利用了陈皮和鸡蛋的药效相互结合,对于久治不愈的疾病有着显著的疗效。

陈皮具有理气开胃、化痰止咳的作用,而鸡蛋则富含多种营养成分,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

制作陈皮煮鸡蛋非常简单,只需将陈皮洗净切碎后,与鸡蛋一起放入开水中煮熟即可。

每天食用一个陈皮煮鸡蛋,既可以调理身体,又能够加快康复速度。

四、秘方四:天麻醒脑汤天麻醒脑汤是一种中药秘方,由天麻、酸枣仁、川夏等药材制成,对于顽疾引起的疲劳、失眠等症状有着显著的改善作用。

天麻具有安神定志、提高记忆力的功效,酸枣仁和川夏则具有清热止痒、宁心安神的作用。

制作天麻醒脑汤很简单,将天麻、酸枣仁、川夏一起放入煮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10分钟即可。

每天饭后饮用一次,可以改善顽固性疾病引起的失眠、疲劳等问题。

综上所述,中药秘方在治愈顽疾方面有着独特的效果。

无论是黄连饮、玄参汤、陈皮煮鸡蛋还是天麻醒脑汤,都是通过药材的独特配方和药效发挥治疗作用。

民间中医治愈疾病案例

民间中医治愈疾病案例

民间中医治愈疾病案例
民间中医治愈疾病案例,不仅让人们对中医的疗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证明了中医在治疗某些疾病方面的高效性。

以下是一些民间中医治愈疾病的案例:
1. 风湿病:一位老年人患有风湿病已经多年,吃药效果不显著。

后来,他去看了一位中医师,中医师用艾叶和姜黄制成的温灸,每天治疗一个星期。

结果,老人的疼痛明显减轻,手脚也能灵活运动。

2. 糖尿病:一位年轻女性患有糖尿病,服用西药并注意饮食,但血糖仍然居高不下。

后来,她听朋友介绍去看了一位中医师,中医师用草药和针灸治疗,同时指导她坚持适当运动,并调整饮食。

几个月后,她的血糖正常,身体状况也明显改善。

3. 失眠症:一位年轻男子因失眠多年,尝试了各种药物和疗法,但效果都不佳。

后来,他去看了一位中医师,中医师用针灸和草药治疗,并指导他调整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

最终,他的失眠症状得到了有效治疗。

以上案例仅是民间中医治愈疾病的众多例子之一。

民间中医的疗效已经被证明,但是在实践中仍需要正确的方法和专业的医生指导。

- 1 -。

中国传出中药秘方重大疾病特方收藏

中国传出中药秘方重大疾病特方收藏

中国传出中药秘方重大疾病特方收藏『原创』[ 2011-03-10 12:10:42 ]标签:无阅读对象:所有人神州传出中药秘方重大疾病特方收躲2010-12-11 21:48神州传出中药秘方重大疾病特方收躲2010-09-05 21:29神州传出中药秘方!一、洗目仙法山西太原府姓清人70岁,双目失明,看不见19年了,偶遇一异人,教授此方,用青皮五钱,皮硝五钱,煎水两碗,洗之无不该验,每月逐日洗三次,辰午酉时,各洗一次,岁首初三日,仲春初一日,三月初三日,四月初九日,五月初五日,六月初六日,七月初三日,八月二十五日,玄月十二日,十月十三日,十一月十四日,十仲春初九日,无论男女老幼,花目翳障,风火虚眼,一切眼痛,洗之即愈,此方洗好万余人,江西南昌府张廷之双目不明,虔心斋戒,依期洗之,一年复明。

南昌广福庵僧人,双目不明八年,依期洗之,一年病好了。

此方千金不卖,但送有缘,传知与人,不可受财,不可贪心,虔诚抄送,福寿双全。

二、治癌症秘方1、主治各类癌症,根据服方结果,已经治愈肠癌、肝癌、子宫癌、乳癌、胃癌等,其中乳癌较差外,其他癌症服之都大好,特别是肠癌,只服四五小时,即孕育发生特殊效果。

2、服法:到中药店购,半枝莲一两,白花蛇草二两,共为一剂,用水十五碗煎至六小时,昼夜当茶饮,日常平凡每一月之中,煲一次服食。

因该药方,对躲腑之热毒及生痔疮屙血热咳等症服后都很效验。

本港曾有数的所在位置人士服愈。

半枝莲清凉无毒,是排污草药,服后不能饮开水,因恐水冲淡药汁之效能。

假如癌症生化,即是外貌看见烂处,可将刚生长的鲜草药椿烂,取汁敷于癌症处。

并同时取鲜草药汁用水热热当茶饮,这药方不分男女老幼,愈后还得用三至四个月方能彻底病好了,服后大小便常有脓血派出,这是正常反应,断根后即好。

三、半枝莲,上海、广州等都有得卖。

4、以上药方,假如患病人好转,要寄一信到天津市车子人民法院与李为录犯人灭罪,由于此方是犯人在执行死刑前的三天供出来的,他怕死后没有流传下来,到目前为止已经治愈二百多人。

中医治愈奇病集成

中医治愈奇病集成

中医治愈奇病集成手掌汗疱症[病案]栾某,男,42岁。

1964年4月初诊。

两手掌皮肤起白疱疹已有三年多,初起时两手掌潮红热胀,稍痒3~4天即起白疱,以后一层一层脱屑。

每年春天发作为剧,伴五心烦热,神疲食少。

患者曾去他院就医,长期内服维生素、激素、抗生素及涂敷消炎杀菌等药膏,药水均无效。

检查两手掌皮肤起白疱如粟之大小,疱内无浆液,干瘪。

舌淡红,脉弦而虚。

[治则]养血祛风,调和肝脾。

[方药]当归25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柴胡10克,荆芥15克,防风15克,甘草10克。

服2剂后白疱减少,心烦热、手掌热胀改善,饮食正常。

守原方再服2剂,两手掌皮肤恢复正常,以后随访未见复发。

(见《中医函授通讯》1982年第5期) [评析]手掌汗疱症为肝脾不和,影响运化,化源不足,则血虚,血虚生风,风胜则燥,另血虚不能滋润肌肤亦会皮肤干燥,皮肤干燥则脱屑作痒。

方用荆防逍遥汤治之,以达调和肝脾,养血祛风之目的,故该病治愈。

(李祥云)皮肤阵发性潮红[病案]胡某,男,46岁。

患者一年来时常突然全身皮肤发红发热,活动或看书后明显,开始一月发作1~2次,数天后自退,近来发作频繁,甚则持续数天不退,以面部、胸部,上肢潮红为著,伴发麻发烫。

曾去医院进行诊治,诊断为“划痕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进行脑电图检查,拟为“癫痫”。

舌紫,脉数。

[治则]清营化瘀。

[方药]丹参18克,红花9克,穿山甲9克,桃仁9克,赤芍9克,丹皮9克,川芎9克,泽兰12克,生地12克,牛膝9克,生首乌12克,广犀角粉3克(冲服)。

另每日肌注丹参注射液2毫升,共用药50剂,阵发性潮红愈。

(见《上海老中医经验选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评析]皮肤阵发性潮红症属罕见,面红,颈、胸、肢红为热甚,属血分之热;舌紫肢麻为瘀阻脉络。

古人有“病久必有瘀”之说,故用桃红四物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味,清营化瘀并镇肝育阴,使瘀祛热清,阴液复,气血通畅,阴阳调和,病乃愈。

(李祥云) 指甲青紫症[病案]陈某,男,28岁。

中医治愈奇病集成【27】

中医治愈奇病集成【27】

中医治愈奇病集成【27】大舞蹈病[病案]范某,男,36岁。

1977年12月某日就诊。

患者四肢进行不自主动作已八年,还有扭颈、耸肩、伸舌、咀嚼等动作,有时上下牙之间咬得“格格”作响。

由于不能控制伸舌、蛆嚼动作,舌及唇被咬伤多处,甚至咬得鲜血淋漓,剧痛难忍。

家族无同样病史。

神经系统检查:神清、颅神经阴性,语言含糊,四肢肌张力明显降低,肱二头肌、三头肌、桡骨膜反射、膝踩反射均消失,肌力4.5度。

头面、颈项、四肢不停地挤弄、扭动、伸屈。

全身肌肉未见明显萎缩,深浅感觉无异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拟诊大舞蹈病。

[治则]平肝熄风,豁痰镇痉为主。

[方药]煅石决30克,广郁金15克,黑白丑15克,北细辛15克,天竺黄15克,石菖蒲15克,白僵蚕15克,制南星15克,广陈皮15克,全蝎15克,蜈蚣15克,蝉蜕15克。

上药焙干,共研细末吞服,每次1.5~3克,每天3次。

服药三个月不自主动作明显减少,服药四个月起伸舌、咬牙动作停止,其他扭颈、耸肩等动作虽未完全停止,但较服药前明显减少,至今稳定。

(见《上海中医药杂志》1980年第1期)[评析]舞蹈病分为小舞蹈病、大舞蹈病和老年性舞蹈病。

目前大多应用西药及针灸等方法控制其症状,但对大舞蹈病来说则疗效很差。

本方取石决、全蝎、蜈蚣、蝉衣均为平肝熄风要药,天竺黄、白僵蚕、制南星化痰宁神,广郁金理气化痰,细辛、黑白丑分别布祛风散寒、利水化痰的作用,与上述平肝熄风、豁痰镇痉药同用、能增强抗抽搐作用,陈皮用以保护胃气,以利久服。

(黄宣能)多动症[病案]易某,男,51岁。

1971年11月27日就诊。

10月上句开始,时感左侧面部及左侧上、下肢发麻,肌肉跳动,拿不住东西,数分钟至数小时自愈。

10月30日开始突然左侧上、下肢不自主向外侧呈舞蹈样甩动,发作不规则,从一天数次,到十几次、几十次,约经一周后,逐渐发展至持续性,有时也有短暂间歇,睡眠时停止,但有时夜间也突热发作。

曾在某医院神经科检查,诊断为: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多动症,帕金森氏综合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愈奇病集成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中医治愈奇病集成手掌汗疱症[病案]栾某,男,42岁。

1964年4月初诊。

两手掌皮肤起白疱疹已有三年多,初起时两手掌潮红热胀,稍痒3~4天即起白疱,以后一层一层脱屑。

每年春天发作为剧,伴五心烦热,神疲食少。

患者曾去他院就医,长期内服维生素、激素、抗生素及涂敷消炎杀菌等药膏,药水均无效。

检查两手掌皮肤起白疱如粟之大小,疱内无浆液,干瘪。

舌淡红,脉弦而虚。

[治则]养血祛风,调和肝脾。

[方药]当归 25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柴胡10克,荆芥15克,防风15克,甘草10克。

服2剂后白疱减少,心烦热、手掌热胀改善,饮食正常。

守原方再服2剂,两手掌皮肤恢复正常,以后随访未见复发。

(见《中医函授通讯》1982年第5期) [评析]手掌汗疱症为肝脾不和,影响运化,化源不足,则血虚,血虚生风,风胜则燥,另血虚不能滋润肌肤亦会皮肤干燥,皮肤干燥则脱屑作痒。

方用荆防逍遥汤治之,以达调和肝脾,养血祛风之目的,故该病治愈。

(李祥云)皮肤阵发性潮红[病案]胡某,男,46岁。

患者一年来时常突然全身皮肤发红发热,活动或看书后明显,开始一月发作1~2次,数天后自退,近来发作频繁,甚则持续数天不退,以面部、胸部,上肢潮红为着,伴发麻发烫。

曾去医院进行诊治,诊断为“划痕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进行脑电图检查,拟为“癫痫”。

舌紫,脉数。

[治则]清营化瘀。

[方药]丹参18克,红花9克,穿山甲9克,桃仁9克,赤芍9克,丹皮9克,川芎9克,泽兰12克,生地12克,牛膝9克,生首乌12克,广犀角粉3克(冲服)。

另每日肌注丹参注射液2毫升,共用药50剂,阵发性潮红愈。

(见《上海老中医经验选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评析]皮肤阵发性潮红症属罕见,面红,颈、胸、肢红为热甚,属血分之热;舌紫肢麻为瘀阻脉络。

古人有“病久必有瘀”之说,故用桃红四物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味,清营化瘀并镇肝育阴,使瘀祛热清,阴液复,气血通畅,阴阳调和,病乃愈。

(李祥云) 指甲青紫症[病案]陈某,男,28岁。

1982年11月24日初诊。

两手指甲青紫已年余,经中西药治疗无效,诊断不明。

症见手指甲青紫如猪肝色,触之凉感,无肿痛,脉细涩。

[治则]益气和营,温经通脉。

[方药]炙黄芪2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大枣7枚,白术10克,制附子6克,当归10克,细辛5克,3剂后青紫已去大半,原方续服3剂,指甲红润有泽。

(见《江西中医药》1988年第3期)[评析]本例罕见。

依据症状推理,为脾阳不振,卫阳不充,肝血不足,爪失所养之故;又因阳虚血亏不能温养四肢,血寒凝滞则脉行不利,故指甲青紫。

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温经,和营通痹,加附子、白术温肾暖脾,当归、细辛温补肝血,散寒通脉。

辨证得当,药到病除,竟6剂而收全效。

(吕志连)手掌发黄[病案]潘某,女,28岁。

1986年1月2日就诊。

两手掌皮肤突然发黄已一个月,前医曾投麻黄连翘赤小豆汤2剂无效。

证见两掌皮肤如桂圆壳样黄染,手心黄于手背,无痒痛,局部欠温少汗。

两腕关节后及全身皮肤均正常,巩膜、小便、尿三胆及肝功能正常。

舌苔白,脉缓。

[治则]调和营卫。

[方药]桂枝6克,芍药6克,生姜3片,炙甘草6克,红枣10枚,茯苓皮10克。

2剂后皮肤黄染减退。

半月后复诊,述近两天手掌又黄染,仍予上方3剂治愈。

随访至今未发。

(见《江西中医药》1991年第2期)[评析]本例病因不明,根据症状表现通过辨证,从营卫不和入手考虑,以桂枝汤加茯苓皮治疗,使营卫调和而病愈。

(吕志连) 手足黄染[病案]陈某,女,18岁。

月经愆期已半年余,手足黄染。

经治疗后月事正常,但手足黄染反而加深。

作肝功能、超声波等检查无阳性反应。

刻诊见两手足黄如橘色,鼻及唇口处亦轻度黄染,经来量少挟血,少腹胀满,大便干,小便正常,口苦纳差,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沉涩。

[治则]通下逐瘀,清热利湿。

[方药]茵陈30克,制大黄10克,黑山栀10克,元明粉(冲)10克,郁金10克,丹皮10克,桃仁10克,桂枝5克,甘草3克。

5剂后,加入柴胡5克,枳实3克,赤芍10克。

又服10剂,黄染明显减退,大便已行,经来色红,量中等,腹满减,唯手足足趾多处疮疖,搔痒流水。

乃瘀热外达,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服5剂而愈。

(见《浙江中医杂志》1985年第4期)[评析]此病起于经闭,瘀血内宿,新血不生,必碍脾之运化,水津不布,聚而成湿,湿蕴化热,瘀热内蓄,即可发黄。

四肢为脾之主,故黄染以四肢为主。

治当逐有形之宿瘀,引湿热外出,初用桃核承气汤合茵陈蒿汤,次诊又加四逆散疏肝解郁,最后因势利导,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解表散邪,仅服数剂而愈。

(吕志连)小腿红绀病[病案]胡某,女,38岁。

1990年10月29日就诊。

一年前自觉双膝以下对称性暗红色斑,不规划片状,不高出皮肤,无搔痒疼痛,遇冷红斑增多,遇热红斑减退。

曾服多种西药无效。

红斑上沿至大腿内侧,行走后下肢酸痛无力,四肢厥逆,面萎黄。

平素白带多,味腥,舌淡夹青,苔腻中淡黄,脉沉细无力。

西医诊为小腿红绀病。

[治则]益气补血,调和营卫,温经散寒,化瘀通络。

[方药]当归15克,桂枝15克,杭白芍15克,细辛6克,通草10克,红枣5枚,炙升麻6克,鳖甲20克,黄芪30克,麻黄6克,杜仲10克,木瓜6克,焦山栀10克,赤芍12克,苡仁30克,桃仁6克,生草6克。

上方加减服12剂,并配合针灸,两下肢红斑减少转淡,四肢渐温,行走有力,白带减少,基本痊愈。

(见《云南中医杂志》1991年第2期)[评析]本病应属中医阴毒范畴,病理为气血两虚,营卫失调,寒湿内蕴,经脉瘀阻。

究其病因,可能与免疫功能低下,寒冷侵袭有关。

故治疗以当归四逆汤合升麻鳖甲汤化裁,配合针灸疗法,取得一定疗效。

(吕志连)面颊黄褐斑[病案]王某,女,21岁。

1974年秋初诊。

半月来两颧骨处发生黄褐色斑块,不痒不痛,面积逐渐扩大,因妨碍面容要求诊治。

[治则]温经祛风,消瘢除疵。

[方药]白芨6克,白芷6克,白蔹克,白附子6克,白丁香(即雀粪)克,密陀僧3克。

上药共研极细末,每次用少许药末放入鸡子清或白蜜内搅调成稀膏,晚睡前先用温水洗脸,然后将此膏涂于斑处,晨起洗净。

治疗一月斑除而复本来面容。

(见《新中医》1980年第6期)[评析]面颊部黄褐斑,多发于女青年鼻梁两旁,其色颇似妊娠斑,只是色素较淡。

此“五白药”制成之“五白膏”系有效验方,方中白附子祛风痰,逐寒湿,除一切风冷之气,除面部皮干瘢疵,消面部百病,白芷祛风燥湿解表,消肿排脓;白芨入肺经,肺主皮毛,入肺经助药力,消肿生肌,白蔹解毒消痈疽,白丁香化积消翳。

全方配伍,可温经祛风,消瘢生新除疵,故而药后有效。

医者共治疗二十余例,均收到较好的效果。

(李祥云)黑斑[病案]程某,男,18岁。

1990年10月11日就诊。

两大腿内侧皮肤有手掌大黑色斑块已二月余,不痛不痒。

黑斑8×4厘米,对称性,其黑如煤,枯暗不泽,边界清楚,或长或斜,形似地图,不高出皮肤,无鳞屑。

述高考未中,性情暴躁,曾去精神病院治疗半月余,现情绪仍不安,纳退,苔薄腻,脉弦数。

[治则]清热疏肝治其内,解毒消斑治其外。

[方药]丹皮15克,白芍15克,茯苓15克,生山栀12克,柴胡12克,佛手12克,郁金12克,生白术12克,当归12克,薄荷6克,生甘草3克。

每剂服二日,日服3次。

外用:芫花12克,狼毒20克,大枫子30克,生半夏30克,苍耳子30克,苦参30克,黄柏30克,花椒30克,土槿皮30克,斑螯10克,郁李仁60克。

用上等醋煎半至一小时,取汁搽患处,日3~5次。

用药七日后情绪转佳,食增,黑斑边缘呈淡黑色,中部棕褐色,舌脉复常。

去内服药,外用药再1剂,法如前。

一周后,黑斑全消。

随访未复发。

(见《四川中医》1992年第2期)[评析]本病现代医学称黑癣。

大腿内侧为肝经所过,情志不舒,肝郁气滞,肝之气血不能内通外达,肝郁化火,浊气溢于股阴而成黑斑。

故内用丹栀逍遥散清热疏肝,加佛手、郁金以增强疏肝理气之功;外用解毒化浊之法治已生毒浊之邪,醋煎增强疗效。

如此内外合治,故效甚佳。

(吕志连)黑变病(一)[病案]张某,男,24岁。

1977年8月4日初诊。

患者皮肤进行性发黑已三月余,皮肤干燥,无痛痒。

检查:面色黧黑,耳下颈部和两下肢股内侧黑色素沉着较深,整个躯干均现黧黯,牙龈舌质见瘀斑,苔薄白,脉细涩。

曾去某院治疗无效,诊断为黑变病。

[治则]理气活血化瘀。

[方药]当归1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枳壳10克,桔梗6克,柴胡6克,牛膝15克,生牡蛎15克,甘草3克。

服药数剂病愈。

1978年5月随访全身皮肤均正常。

1981年5月随访亦未见复发。

(见《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3年第4期)[评析]该病属中医所指的“黑疸”。

《金匮要略》云: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韭状,大便正黑,皮肤爪之不仁,其脉浮弱,虽黑微黄,故知之。

黑色属肾,肾虚则肤黑,青色主肝,肝血不足,不能外荣,故目赤面黑,便黑,肌肤爪不仁,均为瘀血之症。

今患者症状表现为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为肝肾不足之症,面肢黧黯,皮肤干燥,舌质紫斑为瘀血内阻之症。

肝郁气滞、脉络受阻、气滞血瘀而致本病。

今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活血化瘀,脉络通畅,故而病愈。

(李祥云)黑变病(二)[病案]胡某,女,46岁。

1980年4月初诊。

患者自1976年生第四胎后月经闭止,随即颜面、额部皮肤灰黑色,并逐渐加重,以后弥漫至颈部、腰腹、四肢、背部均呈灰黑色,肌肤甲错,病已三年余。

1979年病理切片:表皮部分棘层变薄,基底细胞液化变性,下方为噬色素细胞及游离色素。

曾多方求医罔效。

自觉肢冷指麻,头晕心悸,食少便溏,脘部冰冷,精神萎靡,腰骶酸胀,小便混浊,近二月来皮肤搔痒难忍。

检查:上下肢呈均匀一致的灰青色或灰黑色,皮肤干燥脱屑,大腿内侧皮肤有块状血痂,舌质黯淡,边有齿印,苔薄腻,脉沉细弱。

诊断为黑变病。

[治则]温中健脾,和血化瘀。

[方药]党参15克,焦白术15克,苡仁15克,炙甘草6克,丹参30克,干姜10克,制附片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山楂10克。

服15剂,脘冷减,精神好转,皮肤沿血管有如蚁行。

故上方加肉桂6克,加服大黄廑虫丸,日服2丸。

服20剂脘冷止,全身搔痒有所缓解,再以上方加减:制附片10克,破故纸10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巴戟天12克,熟地12克,菟丝子12克,枸把子12克,党参15克,焦白术15克,肉桂6克,炙草6克,黄芪20克,丹参30克,大黄廑虫丸一日服2丸。

先后服45剂,肌肤干燥变润,面部灰黑色退之八、九,脱屑好转,身痒已止,肢末转温,经水复行,四天净,精神转佳,体力增。

以后又服养血补肾,益气健脾之剂调理巩固疗效,病愈。

一年后随访未复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