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1-变性淀粉糊粘度的检测方法比较与在线粘度计(黏度-)
粘度检测方法

粘度检测方法一、引言粘度是指流体内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表现,是流体阻力的量化指标,也是流体性质的重要参数之一。
粘度的大小与流体的黏性有关,测量粘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流体的性质和行为。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粘度检测方法。
二、几种常用的粘度检测方法1. 杯式粘度计法杯式粘度计是一种常用的粘度测量仪器。
它由一个具有精确容积的杯子和一个标准的流量控制器组成。
在测试时,首先将杯子装满待测液体,然后打开流量控制器,使液体从杯子底部流出。
根据流出的速度和杯子的容积,可以计算出液体的粘度。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大多数液体的粘度测量。
2. 球式旋转粘度计法球式旋转粘度计是一种利用液体的粘度与液体黏度之间的关系来测量粘度的方法。
它由一个旋转的球和一个外部固定的容器组成。
在测试时,将球放入容器中,通过旋转球来测量液体的阻力。
根据旋转的速度和阻力的大小,可以计算出液体的粘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测量高粘度液体或含有颗粒的液体。
3. 滴定粘度计法滴定粘度计是一种利用液滴的滴落速度来测量粘度的方法。
该方法需要一个滴定管和一个容器。
在测试时,将液体滴入容器中,通过滴落的速度来测量液体的粘度。
根据滴落的速度和液滴的大小,可以计算出液体的粘度。
这种方法对于低粘度液体的测量比较方便,但对于高粘度液体不太适用。
4. 旋转粘度计法旋转粘度计是一种利用旋转圆柱体来测量粘度的方法。
它由一个旋转的圆柱体和一个外部固定的容器组成。
在测试时,将液体放入容器中,通过旋转圆柱体来测量液体的阻力。
根据旋转的速度和阻力的大小,可以计算出液体的粘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测量各种粘度的液体。
三、实验操作注意事项1. 在进行粘度测量之前,应确保仪器和容器的清洁度,以避免杂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 在测量过程中,应保持温度的稳定,因为温度会对粘度的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3. 在进行粘度测量之前,应先进行仪器的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 在进行粘度测量时,应注意液体的流动状态,避免液体的剪切变形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淀粉和变性淀粉的粘度测定方法及在线粘度计

性质 ,同粘度一样都是物质的流变特性 。流 品氏粘度计 , 分度值为 0. 1s 的秒表进行测
度计 是 一 种 漏 斗 式 毛 细 管 粘 度 计 , J . A. 定 ,能轻易地区别开 。粘度更大的 3 # 样 ,温
Radley 介绍其规格标准及测定方法 ,并指出 度对流度测定的影响较大 ,用内径 2. 0mm 的
温度 样品
/℃
品氏粘度计内径/ mm 恩氏
流度计
1. 0
1. 5
2. 0 粘度计
大力摇动 1. 37 1. 84 1. 78 1. 62 1. 95 1. 75 1. 76 1. 74 对比相差 0. 06 0. 27 0. 23 0. 04 0. 17 0. 16 0. 24 0. 19
从表 1 的数据可见 ,产品糊粘度高者 ,大 力摇动的影响更大 ,有些样品甚至导致 E25小 于 1. 80 ,按粤 Q/ QB9 - 85 的标准 ,达不到特 级粉的指标要求 ,产品售价降低 。
此外 ,若淀粉糊液的摇动不当 ,对其粘度 的测定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正确的做法是用
26
《广东造纸》 1999. No . 1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食指按紧容量瓶瓶塞 , 将其倒置 , 在 6 ~ 9s 控制流度较小或接近的产品的质量 。因此 ,
此外 ,也用乌氏粘度计进行淀粉糊液特
另外 ,福特怀 、涂氏粘度计实际为漏孔型 性粘度的测定 ,只要正确制样 ,精心操作 ,可
漏斗 ,也用来测定淀粉制品的粘度性质 ,如纸 取得精确的结果 。
板 、标签纸的胶粘剂 、造纸或建筑涂料 、纺织
淀粉糊化及其检测方法

淀粉在食品工业应用,主要是利用淀粉糊性质,要使其颗粒达到糊化后方能使用,因此要相当熟悉淀粉糊化过程。
未受损伤淀粉颗粒不溶于冷水,但能可逆吸水,即它们能轻微吸水膨胀,干燥后又可回到原有颗粒大小。
当在水中加热、淀粉颗粒糊化时,颗粒中分子有序破坏,包括颗粒不可逆吸收膨胀、双折射及结晶区消失。
糊化过程中直链淀粉分子溶出,但有些直链淀粉也能在糊化前溶出,完全糊化发生在某温度范围内,一般较大颗粒首先糊化,糊化初始表观温度和糊化温度范围与测定方法、淀粉与水比例、颗粒类型、颗粒内部分布不均匀有关。
因此,研究淀粉糊性质极为重要。
1 淀粉糊化及糊化特性淀粉糊化过程实质是微晶束溶融过程。
淀粉颗粒中微晶束之间以氢键结合,糊化后淀粉分子间氢键断裂,水分子进入淀粉微晶束结构,分子混乱度增加,糊化后淀粉―水体系行为直接表现为粘度增加。
淀粉颗粒包括结晶结构和非晶结构(无定形结构)。
淀粉结晶结构都与淀粉组成结构、天然合成、糊化过程、化学反应活性及变性淀粉性质应用等密切相关。
在淀粉改性处理过程中,若其结晶结构被破坏,即非晶化后,将其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时,偏光十字消失。
图1中天然木薯淀粉颗粒具有明显对称偏光十字,说明存在晶体结构。
预糊化木薯淀粉由于经历高温糊化过程,从而导致其颗粒膨胀,晶体结构消失。
同样相类似,天然糯玉米淀粉颗粒偏光十字明显,而预糊化糯玉米淀粉晶体结构完全被破坏,无偏光十字。
上述例子表明,淀粉经糊化后颗粒膨胀,晶体结构消失,无偏光十字〔1〕。
图1 糯玉米淀粉和木薯淀粉偏光显微照片天然糯玉米淀粉预糊化糯玉米淀粉天然木薯淀粉预糊化木薯淀粉图2 小麦淀粉生物显微照片和透射电子显微照片A、B分别为小麦原淀粉和糊化后小麦淀粉生物显微照片;C、D分别为小麦原淀粉和糊化后小麦淀粉透射电子显微照片。
DBAC淀粉糊化及其检测方法叶为标(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 广东广州 510641)摘 要:淀粉糊在食品工业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淀粉糊性质直接影响食品品质。
糊化后淀粉粘度检测方案

糊化后淀粉粘度检测方案测糊化后的淀粉粘度是由于糊化过程会导致淀粉的物理性质发生变更,包含分子结构和粘度的更改。
在食品工业和其他工业领域,糊化后的淀粉粘度是一个紧要的品质指标,对产品的质量和加工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譬如:糊化特性:淀粉在加热过程中糊化,即由固态变为胶体态,形成糊状物质。
糊化后的淀粉具有较高的粘度,这对于食品加工中的稠化、胶凝等工艺是至关紧要的。
稳定性:淀粉的糊化后粘度与其稳定性紧密相关。
粘度越高,其稳定性越好,能够更好地保持产品的质量和口感。
纹理:淀粉糊化后的粘度能够影响产品的纹理和口感。
不同粘度的淀粉可用于制备不同口感的食品,如浓稠的酱汁、蛋糕的松软度等。
储存稳定性:糊化后的淀粉粘度也与产品的储存稳定性有关。
高粘度的淀粉有助于防止分层和沉淀,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加工性能:在食品加工和工业生产中,淀粉糊化后的粘度会影响产品的流动性、黏性和可加工性,从而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那么如何测试糊化后淀粉的粘度值?测试糊化后的淀粉粘度通常通过旋转粘度计来实现。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测试方法:准备样品:取确定量的糊化淀粉样品,将其稀释到特定浓度。
确保样品充足搅拌均匀,以除去可能的不均匀性。
预热:将旋转粘度计预热至测试温度,并在测试之前等待一段时间,确保温度稳定。
设置粘度计:将预热后的旋转粘度计放置在样品容器中,并依据设备说明设置适当的测试参数,如转速和测试时间。
测试:启动旋转粘度计,让其旋转在样品中确定的时间。
测试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样品的性质和要求的精准程度。
记录结果:测试完成后,旋转粘度计会供应一个粘度数值,表示样品的粘度。
将结果记录下来,通常以cps(厘帕秒)为单位。
需要注意的是,测试糊化后的淀粉粘度时,应当保持恒定的温度和湿度,由于这些因素会影响测试结果。
同时,在测试前应确保仪器校准精准,以确保得到牢靠的测试数据。
技术有荐:糊化淀粉专用粘度计FDVC简易淀粉粘度测量仪,符合国标GB/T1209889.功能:单点温度下测量淀粉粘度值。
淀粉黏度的测定方法:

淀粉黏度的测定方法:
取淀粉10克,蒸馏水90毫升,取出20ml 将淀粉稀释,剩余水加热煮沸,将淀粉浆加入沸水中继续煮沸,待温度降至60℃时在NDJ-1型黏度计上用3号转子测定溶液黏度。
注:1.本公司所使用的NDJ-1型黏度计产地为上海精密天平厂
2.测定过程中温度的控制对黏度值有很大影响.
淀粉黏度的测定方法:
取本品适量,用沸水制成10.0%(g/g)的溶液,充分搅拌,置60℃水浴中冷却,冷却过程中继续搅匀,逐去气泡并调节重量;使用NDJ-1型旋转式黏度计3号转子,每分钟60转,在60℃±0.1℃进行测定。
注:1.本公司所使用的NDJ-1型黏度计产地为:上海精密天平厂
2.测定过程中温度的控制对黏度值有很大影响.
质量部
2005、12、30。
玉米淀粉胶的黏度检测方法

玉米淀粉胶的黏度检测方法
1. 测量黏度计法:将一定量的玉米淀粉胶溶液倒入黏度计的杯中,然后启动黏度计进行测量。
通过测量得到的黏度数值可以评估玉米淀粉胶的粘稠程度。
2. 转速法:将一定量的玉米淀粉胶溶液倒入旋转转子的容器中,然后在一定的转速下旋转一定的时间。
根据转速和旋转时间的相关数据,可以计算得到黏度数值。
3. 流变法:使用流变仪进行测量。
将一定量的玉米淀粉胶溶液放入流变仪的测量槽中,然后通过施加切变力,在不同剪应力下测量其流变性质,从而得到黏度数据。
4. 水浴法:将一定量的玉米淀粉胶溶液放入温控水浴中加热,然后观察其在一定温度下的流动性,根据观察得到的流动速度来评估黏度的大小。
在进行黏度检测时,需要注意控制实验条件的一致性,如温度、浓度、pH值等,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淀粉和变性淀粉的粘度测定方法

中有广泛的应用 。在室温下用碱液即能使稀 从表中的数据可见 ,粘度较小的 1 # 样 、2 # 样
糊淀粉糊化 ,可用流度计测定其流度 。流度 的流度相差很小 ,几乎处于量筒允许的误差
(fluidity ,F) 是粘度的倒数 ,表示流体的流动 范围之内 。但选用内径 1. 0mm 或 1. 5mm 的
流度计 、涂氏杯这类粘度计的测定虽然 体的粘滞阻力所需的转矩 ,与液体的粘度成
简单方便 ,但影响因素较多 ,误差较大 ,不易 正比 。旋转粘度计在测定流体粘度时 ,液体
《广东造纸》 1999. No . 1
27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各部分所受的剪切速率较均匀 ,便于直接测 定剪切应力 ,旋转粘度计在研究和测量非牛 顿流体方面具有优越性 ,也适于测量高粘度 的流体 ,填补毛细管粘度计的不足 ,常用来测 量流体的流变曲线 ,所得数据便于比较 ,测量 方便 。
旋转粘度计种类多 ,常用的有同轴双重 圆筒和单一圆筒式两类 ,如美国的 Brookfield 旋转粘度计 、国内出产的 NDJ 和 N XS 系列 的旋转粘度计 。每台仪器还配有多个转筒或 转子 (4~9 个) ,或者多种配件 ,可切换多种 转速 (3~7 种) ,扩大了仪器的使用场合和测 量范围 ,量程范围一般为 10 - 4 Pa·S~106 Pa· S。 在 GB8883 - 88 食用小麦淀粉国标中 , 粘度以 6 %浓度的淀粉糊 ,参照 GB12098 89《淀粉粘度测定方法》执行 ,所用的粘度计 为旋转式粘度计 。测定所得的数据做粘度值 与温度的变化曲线 ,找出其最高粘度值及当 时温度值 ,即为小麦淀粉样品的粘度 。其实 , 这种做法比较落后 , 误差 也 大 , 用 下 述 的 Brabender 连续粘度计可方便准确地获得淀
淀粉糊化及其检测方法

淀粉糊化及其检测方法一、本文概述淀粉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多糖类物质,其糊化特性在食品、医药、化工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淀粉糊化是指淀粉颗粒在加热过程中吸水膨胀,最终破裂溶解形成糊状物的过程。
这一过程伴随着淀粉颗粒内部结晶结构的破坏和直链淀粉的溶出,使得淀粉的性质发生显著变化,如粘度增加、透明度提高等。
本文将对淀粉糊化的原理、影响因素及其检测方法进行详细阐述,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淀粉糊化的基本概念和检测方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淀粉糊化的基本原理淀粉糊化是淀粉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这些变化使淀粉颗粒吸水膨胀,从固态转变为半固态或液态的胶体状态。
这一转变过程主要由淀粉的分子结构和热力学性质决定。
淀粉是由多个葡萄糖分子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其分子内部包含结晶区和无定形区。
在淀粉糊化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淀粉颗粒开始吸水膨胀,结晶区逐渐解体,无定形区则开始溶胀。
这一过程中,淀粉分子间的氢键断裂,分子链展开,使得淀粉颗粒体积增大,透明度增加,粘度升高。
糊化过程中的关键温度是糊化温度(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也称为起始糊化温度。
当淀粉颗粒达到这一温度时,结晶区开始解体,淀粉颗粒开始吸水膨胀。
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淀粉颗粒完全解体,形成粘稠的胶体溶液。
除了温度外,糊化过程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水分含量、pH 值、离子浓度等。
这些因素通过影响淀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水分子的运动状态,从而影响糊化过程的速率和程度。
了解淀粉糊化的基本原理对于掌握淀粉的加工技术、优化产品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控制糊化过程中的温度、水分等条件,可以实现对淀粉糊化程度的精确控制,从而生产出满足不同需求的淀粉产品。
三、淀粉糊化的检测方法淀粉糊化的检测是食品加工、淀粉工业以及相关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准确而有效的检测方法对于确保产品质量、优化生产工艺以及推动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变性淀粉糊粘度的检测方法比较
作者:黄强, 罗发兴, 扶雄, HUANG Qiang, LUO Fa-xing, FU Xiong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东省广州市,510640
刊名:
中国胶粘剂
英文刊名:CHINA ADHESIVES
年,卷(期):2005,14(12)
被引用次数:4次
1.张力田变性淀粉 1993
2.Belliott快速粘度分析仪:应用与发展方向
3.钱建亚三种常用淀粉糊化测定方法的比较[期刊论文]-西部粮油科技 1999(4)
1.刘祥.吕伟.李谦定.蔺志鹏.LIU Xiang.LV Wei.LI Qian-ding.LIN Zhi-peng高粘度复合变性淀粉的流变性与降滤失性能[期刊论文]-钻井液与完井液2006,23(6)
2.王秀艳.董丽松.Wang Xiuyan.Dong Lisong变性淀粉结晶性和形态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粮油学报2005,20(3)
3.袁毅.张黎明.王书军.高文远.YUAN Yi.ZHANG Li-ming.WANG Shu-jun.GAO Wen-yuan穿龙薯蓣淀粉的理化性质研究[期刊论文]-中草药2008,39(7)
4.吴伟都.施文蓉.贲东旭.冯玉红.朱慧取代度对醋酸酯变性淀粉及新鲜湿面品质的影响[期刊论文]-粮食与食品工业2010,17(2)
5.聂大任.白卫东.王耀球.NIE Da-ren.BAI Wei-dong.WANG Yao-qiu变性淀粉在蠔油增稠中的应用研究[期刊论文]-食品与机械2007,23(5)
6.李应华.LI Ying-hua变性淀粉在哈尔滨红肠中的应用[期刊论文]-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28(10)
1.林秀玲.公茂利超声制备凹凸棒土型分散剂的研究[期刊论文]-硅酸盐通报 2010(5)
2.刘国琴.陈洁.韩立鹏.李琳干法合成硬脂酸小麦淀粉酯的特性研究[期刊论文]-农业机械学报 2009(8)
3.彭佳莹.周露.杨椰.钟耕新型氧化剂微波干法制备氧化淀粉及其性能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粮油学报 2012(5)
4.史巧玲微波法硬脂酸玉米淀粉酯的制备及应用[学位论文]硕士 2006
引用本文格式:黄强.罗发兴.扶雄.HUANG Qiang.LUO Fa-xing.FU Xiong变性淀粉糊粘度的检测方法比较[期刊论文]-中国胶粘剂 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