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尔晋小儿推拿法常见手法介绍

合集下载

小儿推拿的手法及技巧

小儿推拿的手法及技巧

小儿推拿的手法及技巧
小儿推拿是将推拿手法与小儿特点相结合,采用一些较为温和的手法进行操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小儿推拿手法和技巧:
1. 抚摸:用手掌或指腹轻轻触碰、抚摸婴儿的皮肤,通过触觉刺激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2. 揉擦推:用手掌或指腹的揉、擦、推动作,按摩婴儿的背部、腹部和四肢,有助于舒缓婴儿的肌肉紧张和促进血液循环。

3. 推拿:采用手指的指力和指压的方式,按摩婴儿的穴位和经络,促进体内气血的平衡和运行。

4. 轻拍:用手掌或手指的轻拍动作,轻轻拍打婴儿的背部和四肢,有助于刺激婴儿的肌肉和神经系统。

5. 拉伸:用手指或手掌轻轻拉伸婴儿的四肢和关节,促进肌肉和骨骼的发育和伸展。

6. 捏捏:用手指的捏捏力度,轻轻捏捏婴儿的肌肉或穴位,有助于缓解婴儿的肌肉疲劳和舒缓紧张。

在进行小儿推拿时,需要注意手法温和轻柔,力度适中,避免给婴儿造成不适或伤害。

另外,推拿前需要确认婴儿的身体状况良好,没有明显不适和疾病。

如遇到特殊情况或不确定的情况,最好由专业的小儿推拿师进行操作。

周尔晋小儿推拿术1精品PPT课件

周尔晋小儿推拿术1精品PPT课件
2、肝木穴:在食指指端(掌面),旋推为补,直推为清,但本穴宜清不宜补, 补之恐动肝火,清肝木,是凉性,可以退热、消炎,清肝火,除郁闷,有助 于养肝;如清补结合,需清多补少,如:补100次再清200次。
3、心火穴:在中指指端(掌面),旋推为补,直推为清,本穴宜清不宜补, 补之恐动心火。清心火,可以退热、消炎;清心火,去燥热,有益于养心; 如清补结合,需清多补少,如:补100次再清200次。
脉)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9
周氏按摩手法之一推五经
Company Logo
1、脾土穴:在手大拇指头(掌面),大拇指面顺时针方向旋推为补,由指面 直推向指尖方向为清法。补法,带有温补性质,有止泻、止呕吐,健脾强胃 功能,脾为后天之本,本法对健康十分有益;清法,带有凉泻性质,可以用 于便秘与退热,清除积食。
4、揉高骨: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下凹陷中,用于头痛、 感冒、惊风、烦躁不安,多与开天门、 推坎宫、揉太阳 合用,称之为头部按摩四法。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6
Company Logo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Company Logo
周氏小儿推拿术
深圳 2011.12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1
❖第一部份:周氏小儿推拿术 Company Logo
▪ “周氏小儿推拿术”是著名的民间中 医、“人体X形平衡法”的创始人周 尔晋先生在长期的中医推拿按摩实 践中,结合人体X形平衡法的特点, 又吸收历代小儿推拿法的精华,简

小儿推拿治疗的常见手法

小儿推拿治疗的常见手法

小儿推拿治疗的常见手法小儿推拿是中医传统疗法中的一种重要手法,主要用于治疗小儿常见病症和一些特殊的疾病。

小儿推拿通过按摩、拍打、推拿等手法,刺激穴位、调整气血、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从而达到调理气血、益肾壮阳、调整脾胃等疾病治疗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小儿推拿常见的手法及其具体操作方法。

1.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是小儿推拿中最常见的手法之一,它是通过对特定穴位的按摩来调整和改善气血循环,解除疼痛、促进营养物质的代谢。

按摩时需要掌握正确的力度和频率,以达到理疗效果。

常用的穴位包括:肾俞穴、脾俞穴、关元穴等。

2.拍打拍打是小儿推拿中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法,它能够刺激皮肤、肌肉、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操作方法是用手掌或手指轻轻地拍打患儿的背部、胸腹部、四肢等部位,力度要适中,频率要均匀,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

3.推拿推拿是小儿推拿中常用的手法之一,它主要通过手法的推拉、揉捏、拨松等动作来调整机体气血运行,活动经络,改善肌肉的松弛,增加关节的柔软度。

在推拿时,按摩师要掌握好力道和节奏,避免过度刺激患儿的身体。

4.刮痧刮痧是一种通过手法刮擦患儿身体表面来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的手法。

刮痧时使用的工具一般是一块平滑的翡翠板或铜板,先在患儿的皮肤上涂抹一些中药或植物油,然后用力刮擦患儿的身体表面,以达到刺激经络、消除疾病的目的。

刮痧时间一般为10-20分钟。

5.摩擦摩擦是小儿推拿中一种较为温和的手法,它通过手法的轻轻揉擦来活动患儿的肌肉、经络,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

摩擦的力度要适度,频率要均匀,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6.揉捏揉捏是一种对患儿身体部位进行揉捏的手法,它通过揉动患儿的肌肉、经络,刺激体表穴位,调整气血循环,消除疲劳、缓解疼痛。

揉捏时要注意手法的节奏和力度,避免损伤患儿的身体。

小儿推拿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但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进行小儿推拿的人员一定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确保患儿得到正确的治疗。

周尔晋-火柴棒医生手记-6-小儿推拿退高热

周尔晋-火柴棒医生手记-6-小儿推拿退高热

周尔晋-火柴棒医生手记-6-小儿推拿退高热17.救治大女儿学医的收获是无价的,我这个“半吊子”医生用小儿推拿法,用自己的双手,从死神的魔掌之中,救出了我的大女儿。

我不迷信,却相信心灵感应。

在农场,我每个周六下午,都要走10华里路,回到九龙岗家中与妻子度周末。

只是有一天才是星期五,我在农场却不知怎么的,总是感到心烦意乱,坐立不安,潜意识中似乎感到有什么灾难会降到我家中。

就突然提前一天回家,见到妻子便问:“女儿还好吗?”因大女儿出麻疹,故有此问。

妻子说:“已经睡了!”我进入房中,一看摇篮中的大女儿,只见她张着小嘴,呼吸急促,原来是发高烧休克了,我当即抱起她,与爱人和邻居等人拼命向矿工医院跑去挂急诊,经医生诊断,乃是中毒性肺炎,我们立即办理住院手续,医生给家长发出病危通知单,医生说若再迟送一个小时,小孩必死无疑。

我若不提前一天回家,大女必死无疑,冥冥之中似乎有神保佑,女儿才得以及时送医院。

但此时她高烧41℃ ,就是降不下来,仍然面临死亡危险。

先入院与女儿同房一男婴,也是中毒性肺炎,进院时比我女儿形势好,并未休克,只是高热不退。

此后,我的女儿病好出院,他却夭折了。

我的女儿是我用小儿推拿法,使退热生效,脱离险境。

可他,一个可爱的两岁男孩,就那么走了!我十分心痛,也感到惭愧,又有什么办法呢?他住在医院,我又不是医生,当然不敢用小儿推拿法为他清热。

即使你想插手,又有谁会相信你呢?这是我第一次偷偷地插手为心爱的女儿治病,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

等医生、护士不在跟前时,我采取先清肺金300次、清脾土、肝木、心火各300次,补肾水400次,揉外劳宫200次,推上三关300次,清天河水300次,退六腑300次,推脊300次(从上向下推),看起来一切不过是摸摸手指,推推手臂与脊梁而已,结果却出现奇迹,女儿高烧由41℃ ,降到38℃ ,3天之内,体温恢复正常,一周之内,女儿办了出院手续。

实质上我只给大女儿治疗了3次,而且完全是保密性的,不仅医院无人知晓,就连我妻子我也没敢和她说。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及常用穴位件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及常用穴位件
• 3.分推法 用两手拇指桡侧或螺纹面,或用 两食指,或中指螺纹面,自穴中向穴之两 旁做“←·→”或“↙·↘”方向分开推移,称分 推法。
• 【动作要领】 • 1、“轻而不浮,快而着实”; • 2、指推时穴部有推移感,但不推动皮下组
织;
• 3、速度宜快,每分钟150~200次。
• 【临床应用】
• 推法是小儿推拿的主要手法,它的功能特 点是推以通之,即开通关窍,疏通经络, 祛除邪气,调节脏腑,适宜于小儿各种病 症的治疗,主要用于五指螺纹面。
用力自然。 • 3.摩动时要缓和协调,每分钟速度120次左右。 • 指摩稍快,掌摩稍重缓。 • 总之,“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 【临床运用】
• 摩法刺激轻柔和缓,常用于胸腹胁肋部。
• 功能特点是摩以解之,即能和中理气,缓解 疼痛,消积导滞,多用于治疗脘腹疼痛,食 积胀满,气滞及胸肋迸伤等症。
五、揉法
• 直推法重在祛邪,多为泻(清)法,常用 穴(部)位有:天门、太阳、膻中、肺俞、 七节、五经、三关、六腑;
• 旋推法着重补虚,多用于虚证,常用的穴 (部)位有脾经、肺经、肾经;
• 分推法即分阴阳,重在调和阴阳,常用穴 (部)位有:坎宫、手部阴阳、肺俞等
• 二、拿法
• 用拇指指端和食、中两指指端或用拇指指 端与其余四指指端相对用力;提拿一定部 位和穴位,进行一紧一松的拿捏,称拿法。
• 【临床运用】
• 搓法适用于腰背、胁肋及四肢,一般 常用于推拿手法结束时。
• 一般用于推拿治疗作为结束手法。具有调 气和血,疏通脉络,放松肌肉的作用。
• 主治关节疼痛、麻木、肿胀、屈伸不利等 病症。
八、捏法
用拇、食指两指或拇食中三指捏某一部分, 称捏法。 • 【动作要领】 • 1、捏拿肌肤不宜过多,捏时手法不宜过重, 捏拿时不宜拧转肌肤 • 2、操作时当先(捏肌)拿-提-捏;次推 动,随提随放,随着向前推进犹如波浪似, 动作交替协调。

小儿推拿按摩的基础手法

小儿推拿按摩的基础手法

小儿推拿按摩的基础手法
小儿推拿按摩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疗法,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来刺激和调节婴幼儿体内的气血流动,增强其免疫力和抵抗力。

下面是小儿推拿按摩的基础手法:
1.捏法:用指腹或者整个手掌握住肢体或者穴位,轻轻地用力捏动,有助于促进局部气血
循环。

2.推法:以手指为主要推动力,沿着肢体方向缓慢推动,可以帮助提高肌肉张力。

3.揉法:将手掌放在需要揉捏的部位上,用掌心缓慢地旋转和揉捏,有助于舒解疲劳和促
进局部血液循环。

4.摸法:用拇指或中指按压在特定的穴位上,可以刺激经络、调整气血循环和促进身体健
康。

5.按法:以手指和掌面为主要按压力,按压局部的组织和穴位,有助于缓解肌肉疼痛和平
衡体内气血流通。

以上是小儿推拿按摩的基础手法,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确保按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如需进行小儿推拿按摩,建议前往正规医疗机构或由专业人员指导进行操作。

周尔晋神奇的

周尔晋神奇的

周尔晋神奇的周尔晋慈爱温厚的音容笑貌,他是一个来自民间且栖息于民间的大师。

他的×形平衡疗法为更多的平民带来健康福音。

×形平衡法主要手法一压灵是指只取一个穴位,或一对、两对穴位,指压或棒压即可治愈之疾病。

因取穴少而精,指压时间,可以用半小时或一小时,特殊情况下,可压数小时。

只要不发生晕针、头昏心慌冒冷汗,并注意保护皮肤,就可以不限时间,而晕针则要立即休息,一般平卧休息,喝些温开水即可。

以压穴时间长和痛感强烈为最有效果,疗程亦不加限制,愈后要做较长期的保健按摩,尽可能使其不再复发。

而复发之病,治疗是比较艰难的,要比未发过之病,多用一倍甚至数倍的时间,特殊情况下,可转化为不治之症。

(1)×形平衡法治疗坐骨神经痛和坐骨神经炎本病乃是古今中外中西医都难治愈的最为顽固的慢性病,痛苦异常,而且致残率高,尤其不易根治。

如何迅速根治该病,已成为中西医最迫切的问题。

本法乃是古今中外最简单、容易、安全、速效、长效治疗该病的方法,具有普遍推广和使用的价值,会为人类作出重大贡献。

取穴要领:左侧坐骨神经痛取右肩,右侧坐骨神经痛取左肩,以手心紧贴肩头,大拇指头到处的肩后下侧是穴,可压痛取穴,以最敏感最痛点为准。

按摩要领:一般自压不易发力,有待于他人帮助按压;但合肥秦先生以木棍抵在墙上,以肩后就棍头而压,以一周时间,治好了自己的坐骨神经痛,应是创举。

一般压穴半小时以上,不限时间和疗程,以压穴时间长、痛感强为最有效,愈后要做较长期的保健按摩以巩固疗效。

本法亦可用于股骨骨折止痛、股骨坏死止痛、股部受各种外伤、疮疖、脓肿、烫、冻伤、皮肤病,即可通治股部诸疾。

(2)×形平衡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此疾实属顽固慢性病,最不易于根治,致残率高而痛苦异常,乃为医界难题。

取穴要领:左肩取右脚,右肩取左脚,在脚背四、五趾基关节后寸许处,压痛取最痛点,只需取一个点,亦即健侧脚背的点。

按摩要领:将指甲剪净,取指压,压出强烈痛感,压住不要揉动,以保护皮肤,压穴在半小时以上,不限时间和疗程,以压穴痛感强、时间长为最有效。

周尔晋小儿推拿法1+新颖完整版

周尔晋小儿推拿法1+新颖完整版

周尔晋小儿推拿法小儿百脉汇集于掌,适宜于5岁以下小儿的推拿法有多个版本,而以周老的最为简单、实用。

今将周老小儿推拿法的有关容从《火柴棒医生手记》中单独抽出,并参考其他版本作了少量补充,供人们试用。

一、小儿推拿手法1.清、补脾土部位:拇指指腹(即末节螺纹面)。

操作:顺时针旋推为补,名“补脾土”,中医功效等于吃人参、白术;从螺纹面根部推向指尖(即离心方向——编者注)的直推为清,名“清脾土”。

脾土多用补,而少用清。

2.清、推大肠部位:食指外缘(即食指桡侧——编者注),自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从食指端直推至虎口,名“推大肠”,为补,止泻;从虎口推向食指端,名“清大肠”,治便秘。

3.揉板门部位: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用中指尖作揉法,名“揉板门”。

揉法为补,自掌根推向指根(即离心方向——编者注)为“清”,作用同清推大肠。

4.清肝木部位:食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肝木”。

注意:“肝木”宜清不宜补,补之恐动肝火。

5.清心火部位:中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心火”。

注意:“心火”也宜清不宜补,补后恐动心火。

清肝木与清心火有清火、降热功能。

6.清、补肺金部分:无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肺金”;旋推为补,名“补肺金”。

“肺金”实热症用清法,虚症用补法。

7.补肾水部位:小指脂腹。

操作:肾水与肝木、心火、肺金的手法不同,直推为补,名“补肾水”。

注意:“水”宜补不宜清,补肾水相当吊盐水与葡萄糖,也有健体与降热作用。

8.揉外劳宫部位:第三掌骨背侧,腕横纹至掌骨小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用指尖作揉法,名“揉外劳宫”。

有清热、镇静、止痛作用。

9.推上三关部位:小臂前侧,自腕横纹至肘部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两指自下向上推,名“推上三关”或“推三关”,有发汗降热作用。

10.清天河水部位:小臂侧,自腕横纹中点至肘横纹中点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侧推或用食、中指指腹向上直推,名“清天河水”,是退热重要手法,还有宁心与安眠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尔晋小儿推拿法常见手法介绍
一、头部按摩四法
二、开天门:两手拇指交替从眉心推至发际,用于头痛、发热、感冒等。

三、推坎宫:两手拇指从眉心同时分推向眉梢,适用于外感发热,多与开天门、揉太阳合用,也适用于眼疾。

四、揉太阳:眉梢后凹陷处即太阳穴,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眼疾,也可以消除疲劳、安神健脑、对偏头痛也有很好的疗效。

五、揉高骨: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下凹陷中,用于头痛、感冒、惊风、烦躁不安,多与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合用,称之为头
部按摩四法。

手穴:
X形法中讲的上、下、左、右、中,也即是心、肾、肺、肝、脾。

周尔晋老人大刀阔斧,将小儿推拿法加以简化, 精化,通俗化,大众化,深化,即以小儿左手的脾、肝、心、肺、肾为基础,去掉一些繁琐难记认的穴位,普遍用之于常见病与多发病。

更可贵的是用之于疑难病甚至是白血病。

二、周尔晋小儿推拿术的手法介绍
小儿百脉汇集于掌,适宜于5岁以下小儿的推拿法有多个版本,而以周老的最为简单、实用。

今将周老小儿推拿法的有关内容从《火柴棒医生手记》中单独抽出,并参考其他版本作了少量补充,供人们试用。

一、小儿推拿手法
1 •清、补脾土部位:拇指指腹(即末节螺纹面)。

操作:顺时针旋推为补,名“补脾土”,中医功
效等于吃人参、白术;从螺纹面根部推向指尖(即离心方向一一编者注)的直推为清,名“清脾土”。

脾土多用
补,而少用清。

2 •清、推大肠部位:食指外缘(即食指桡侧一一编者注),自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从食指端直推至虎口,名“推大肠”,为补,止泻;从虎口推向食指端,名“清大肠”,治便秘。

3 •揉板门部位: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用中指尖作揉法,名“揉板门”。

揉法为补,自掌根推向
指根(即离心方向一一编者注)为“清”,作用同清推大肠。

4 •清肝木部位:食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肝木”。

注意:“肝木”宜清不宜补,补
之恐动肝火。

5.清心火部位:中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心火”。

注意:“心火”也宜清不宜补,
补后恐动心火。

清肝木与清心火有清火、降热功能。

6 .清、补肺金部分:无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肺金”;旋推为补,名“补肺金”。

“肺
金”实热症用清法,虚症用补法。

7 .补肾水部位:小指脂腹。

操作:肾水与肝木、心火、肺金的手法不同,直推为补,名“补肾水”。

注意:“水”宜补不宜清,补肾水相当吊盐水与葡萄糖,也有健体与降热作用
8.揉外劳宫
部位:第三掌骨背侧,腕横纹至掌骨小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用指尖作揉法,名“揉外劳宫”。

有清热、
镇静、止痛作用。

用自己的双手救助自己。

小儿推拿交流园地(Q群):107917431
9 .推上三关
部位:小臂前侧,自腕横纹至肘部成一直线。

“推三关”,
有发汗降热作用。

10•清天河水部位:小臂内侧,自腕横纹中点至肘横纹中点成一直线。

腹向上直推,名
“清天河水”,是退热重要手法,还有宁心与安眠作用。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两指自下向上推,名“推上三关”或
操作:用拇指侧推或用食、中指指
1
J
11 .退六腑
部位:小臂后侧,自腕横纹至肘部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两指指腹自肘部向前推向腕部,名“退六腑”。

注意:退六腑大寒,相当于中药之犀角、羚羊角,非40C以上之高热,不可轻用。

12.分推肩胛骨操作:沿肩胛骨骨缝从上向下推如弯月,名“分推肩胛骨”(如箭头所示),本手法宣肺止咳, 对久咳急
气患儿适用。

(待续)
13•揉肺俞部位:第三、四胸椎间,正中线旁开1. 5寸处。

操作:用双手拇指指尖作揉法(右手为
顺时针,左手为逆时针)。

14 •推脊柱部位:上起大椎穴,下至尾骨之间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指指腹由上而下直推,名“推
脊柱”,为退热重要手法。

15•推尾椎部位:自第4节腰椎到尾骨之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指指腹向上直推,为补,又
名“推七节”;下推为“清七节”。

补法止泻,清法治便秘。

16 •揉长强部位:肛门与尾骨之间。

操作:
17•捏脊操作:以双手拇指与食指并拢,从尾椎骨沿脊柱两侧向上捏(成人高血压患者从颈部向下捏至尾椎骨)连皮带肉用力捏起即放下,一起捏至颈部发际处为止,以脊柱两侧皮肤微有潮红为有效。

说明:捏脊多用于治疗小儿积聚一类的疾患,如食积、疳积、呕吐、便秘、泄泻等,故又称“捏积”;还可消除肝、脾肿大,并有医治百病与抗癌作用。

2寸(以患者的手量)两筋之间。

有宁心安神,镇静止吐作用。

19•揉、压足三里部位:外膝眼下3寸(用患者的手取),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说明:在周老小儿推拿
诸多病例中,唯有“急救中毒性菌痢患儿”一例,用的是指压双足三里附近的“高升点”,其余皆按揉足三里。

有强壮、消炎、治胃肠道疾病作用。

20 •揉三阴交部位:内踝尖上3寸(用患者的手取),胫骨后缘稍后。

附:小儿推拿用润滑剂为减轻摩擦,避免损伤小儿皮肤,损伤时可将姜汁、葱白汁、酒精或清水等涂于推拿部位,这些润滑剂可根据病
情、时令选用。

有强壮、消炎作用,对治肠炎、泌尿系统疾病也有一定的成效。

(续完)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