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复习提纲

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复习提纲

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复习提纲
一、古代文学的概述
1.古代文学的时期划分和特点
2.古代文学的基本体裁和代表作品
3.古代文学的意义和价值
二、《诗经》
1.《诗经》的特点和内容
3.《诗经》的主要传世版本和研究意义
三、《楚辞》
1.《楚辞》的特点和分类
2.《楚辞》的代表作品赏析
3.《楚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四、《论语》
1.《论语》的背景和作者
2.《论语》的思想和主要内容
3.《论语》的意义和影响
五、唐诗
1.唐诗的时期背景和特点
2.唐诗的基本体裁和代表作品
3.唐诗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六、宋词
1.宋词的时期背景和特点
2.宋词的基本体裁和代表作品
3.宋词的艺术特色和意义
七、元曲
1.元曲的时期背景和特点
2.元曲的基本形式和代表作品
3.元曲在中国戏剧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八、明清小说
1.明清小说的时期背景和特点
2.明清小说的基本形式和代表作品
3.明清小说的题材和艺术成就
九、古代文学的研究方法和阅读技巧
1.古代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2.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3.如何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艺术之美
十、古代文学对现代文学的影响和启示
1.古代文学作品在现代文学中的影响和传承
2.古代文学对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启示和反思
3.古代文学的价值和意义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
以上是一个关于古代文学作品选读的复习提纲,可根据需要进行细分
和扩展,重点掌握每个部分的基本概念、代表作品和相关研究内容。

同时,通过阅读原著、研究相关文献和参加讨论,加深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
欣赏,提高复习效果。

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复习资料

一、背诵古诗1、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2、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3、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4、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5、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6、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7、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8、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9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1、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12、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1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5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6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17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18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19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20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2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23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24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25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6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27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8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29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30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3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2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3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4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35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3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7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3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9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40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41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4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3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4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45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46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7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48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49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50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5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考试重点6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考试重点6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考试重点六四、汉代古诗1、《古诗十九首》是指《文选》中编在一起的19首汉代文人五言诗。

是汉代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

2、《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无名文人的作品,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表现人际关系和探讨人生意义两类。

表现人际关系的作品都以感伤离别为主题,多写夫妻或情人之间的相互思念,是东汉时期文人士子远离家乡亲人外出求取功名时的真情实感;探讨人生意义的作品拥有一个共同的前提,那就是人生短促。

至于如何度过这短暂的人生,除了一两首诗说要谋名夺利以外,大部分作品都鼓吹及时行乐。

透露出这些文人对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个人前途的极度失望。

3、重点作品:※《行行重行行》:①解释: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胡马:北疆所产的马。

依:依恋。

越鸟:南疆的鸟。

巢南枝:在南向的树枝上筑巢。

句意为:北疆的马到了南方,仍然依恋北风,南疆的鸟飞到北方,也要筑巢于南向的树枝。

鸟兽尚且不忘故土,难道远行的游子能不思家吗?②本诗的艺术特色本诗写思妇对离家日久的游子的思念。

语言朴素自然。

全诗无一奇字奇句,甚至以穿衣吃饭之事入诗,全是家常口语,但却表达了极深沉曲折的感情。

抒情缠绵深挚。

本诗先忆别时情景,再说路远难会,后写相似之状,最后以无可奈何的自我排遣作结。

通过对思妇感情的发展、曲折的描写,十分细腻地表现了她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恰切运用比兴。

诗中用“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来比喻在外的游子宁不思家,隐含着思妇对游子的抱怨之情;用“浮云蔽白日”来比喻游子可能在外受到诱惑而薄幸不归,写出了她的相思之情的颤栗。

这两处比兴含义丰厚,更深一层地表现了思妇的情感,增强了本诗的感染力。

《上山采蘼芜》反映汉代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地位的地下。

《十五从军征》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无休止的战争给人民所造成的灾难。

测试题1.以《诗经》作品为例,说明什么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简析《卫风·氓》中的弃妇形象。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重点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重点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资料《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资料先秦部分《诗经》:1.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先秦时通称“诗”或“诗三百”,汉代被奉为经典,称作《诗经》。

《诗经》根据音乐的不同,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诗经》是我国诗歌的光辉典范。

“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方法更给后代以巨大影响,是形成中国诗歌特色的要素之一。

《氓》1.《氓》选自《诗经•卫风》,属弃妇诗,即弃妇的怨诗。

也可视为叙事诗。

2.氓:民。

诗中指弃妇过去的丈夫;“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中的“淇”指淇水,在今河南省。

3.理解识记下列诗句:(1)反映当时的婚姻习俗:“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根据卜筮的卦象,没有不吉利的言辞)(2)具有告诚意味的诗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表现女主人公婚后辛勤操劳的诗句是“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早起晚睡,没有一日不如此)(4)表现女主人公被弃后绝决之情的诗句是“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夫妇共同生活到老,老使我怨)(5)“总角之宴”含有未成年女子的欢乐。

4.《氓》的思想:反映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

5.分析《氓》的比兴手法及其喻意: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两人之间感情的前后变化;用“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可沉湎于爱情;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反喻自己的痛苦没有边际,这些比喻不仅生动形象。

而且切合人物所在环境,富有生活气息。

(简或选)《君子于役》选自《诗经•王风》,是一首思妇诗,写一位农家妇女对久役在外、不知归期的丈夫的深切怀念。

言情写景,真实纯朴。

君子:这里指丈夫。

《将仲子》1.选自《诗经•郑风》,是一首爱情诗,写一位少女劝告她的恋人不要翻墙越院与她相会,因为害怕父母、兄长的责骂,也怕旁人的闲言碎语。

2.这首诗用女子的第一人称口吻来写,生动地展示了她内心激烈的矛盾冲突。

《硕鼠》1.选自《诗经•魏风》,揭露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同时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和理想境界的热烈向往。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考试重点7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考试重点7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考试重点七魏晋南北朝部分一、建安诗赋1、基本常识:(1)建安是魏晋南北朝诗歌创作最为辉煌的时期。

建安诗歌的代表作家是“三曹”、“七子”,还有女诗人蔡琰,曹操是开建安文学风气之先的作家。

曹操善于用乐府旧题写时事。

最早出现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

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是曹植。

钟嵘《诗品》评价曹植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披文质”。

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王粲。

王粲被刘勰《文心雕龙》誉为“七子之冠冕”。

蔡琰的代表作是五言《悲愤诗》。

(2)何谓“建安风骨”?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

当时的代表作家“三曹”、“七子”等都曾经历社会动乱,饱尝战争的忧患和颠沛。

他们的创作继承了汉乐府叙事和《古诗十九首》抒情的传统,一方面反映社会灾难和人民痛苦,一方面表达建功立业、拯世济民的雄心壮志和实现国家安定统一的理想。

作品词采壮丽,骨气奇高,形成了“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

这种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的创作原则和审美特征,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它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久远的优良传统之一。

2、重要作家及作品※曹操《短歌行》:(1)解释: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厌:满足。

周公:名姬旦,西周初政治家。

吐哺:吐出口中的食物。

传说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人才而“一饭三吐哺”。

归心:民心归附。

句意为:山不会满足于它的高,水不满足于它的深,我也不会满足于人才的多。

我要像古代的周公那样虚心接纳人才,使天下民心都归向于我。

(2)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①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本诗抒写了作者渴望招纳贤才以统一天下的急切心情表现了作者宽广的胸怀。

作者的远大抱负和开阔胸襟奠定了本诗激越高昂的基调,但他是在对人生短暂的感伤和不得贤才的忧思中来表现自己的抱负和胸襟的,所以笔调显得沉郁顿挫,形成了慷慨悲凉的风格。

②曲折跌宕、反复咏叹的情感表现本诗在谋篇构思上独具匠心。

诗人一面饮酒听歌,一面凭空作想,想出诗中这许多曲曲折折,絮叨说来,似连贯,似不连贯,却围绕着一个中心——思得贤才。

古代文学复习重点

古代文学复习重点

古代文学复习重点一.解释加点词(填空题)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王绩《野望》陈子昂《感遇》(其一)李商隐《夜雨寄北》温庭筠《菩萨蛮》李白《塞下曲》二.名词解释唐传奇:中国小说史文体概念,指唐人创作、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一般篇幅较长,事情奇异,文采较美,多叙爱情、历史、豪侠、世情故事。

因其搜奇猎异,讲述奇异故事,文情奇幻,而有“传奇”之称。

其名始于晚唐裴铏的志怪小说集《传奇》一书。

宋以后,遂以此名来概称唐人创作的传奇体的文言短篇小说。

作为一种唐代新兴的小说体裁的类名,以与汉唐笔记体的稗官小说、志怪小说相区别。

其中“传”是讲述的意思。

“奇”一指题材内容、故事情节之奇(离奇、少见),二指文情语言之奇(奇异、绚丽)。

代表作李朝威《柳毅传》、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曲子词:词是在初盛唐产生、从中唐以后流行起来的新诗体。

词即歌词,它跟乐府歌辞的辞是一个字,本指一切可以合乐歌唱的诗体。

唐代称当时流行的杂曲歌词为“曲子词”,后来简称为词。

小品文:形式短小的议论文,以晚唐和晚明比较多见,具有思想深刻,见解独到,艺术精湛,有战斗性的写作特点,此为其主体。

也有主于记事,写景独到的记叙性小品文,不占主流。

代表诗人罗隐、皮日休。

寓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的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者教训。

柳宗元继承并发展了《庄子》《韩非子》传统,多用寓言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推陈出新,造诣奇特,善用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哲理,表达政见。

代表作《三戒》。

嬉笑怒骂,因物肖形,表现出高度的幽默讽刺艺术和深刻的思想、新颖的见解。

初唐四杰:指初唐高宗、武后时期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个年轻诗人。

他们名高位卑,官小才大,少年才俊,齐名天下。

心中充满博取功名的激情,郁积着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

在诗歌创作上有着共同的追求:他们反对当时纤巧绮靡浮艳的诗风,提倡刚健骨气。

诗中始见壮大的气势,具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又不失六朝文风的骈俪色彩,被称为“王杨卢骆体”或“唐初体”。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复习要点.doc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复习要点.doc

)o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复习要点一、【单项选择题】1、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出自([A ]贺铸《青玉案》 )。

2、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融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这首词写于([B ]元宵节 )o3、 姜夔《扬州慢》小序中说,其中“《黍离》”所用典故出自([A ]《诗经》 )<>4、 姜夔《扬州慢》“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中的“杜郎”是指([B ]杜牧 )。

5、 下列词人与词集归属正确的是([C ]周邦彦《片玉词》 )o6、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人是([B ]欧阳修 )o7、 陆游《关山月》一诗的题目是([A ]乐府旧题 )o8、 王禹偶《村行》是一首([B ]七言律诗 )诗。

9、 被刘克庄称为宋诗开山之祖的是([B ]梅尧臣 )o 10、范成大《四时111园杂兴》“胡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描写是([A ]春天 11、欧阳修《戏答元珍》中抒发自慰之情的是([D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不须嗟)。

12、末代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是([A ]江西诗派 )o13、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驳斥“征利”的话语是([C ]为天下理财 )o14、 《五代史伶官传序》引用的“满招损,谦得益”出自([A ]《尚书》 )o15、 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作于([B ]南京 )o16、 陆游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更著风和雨”写的是[D ]梅花17、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描写的是([A ]南京 18、 柳永雅词在艺术上的特点之一是([C ]以赋为词 )o 19、 柳永《望海潮》“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描写的是([B ]杭州20、 元代作家萨都剌的集子是([A ]《雁门集》 )o21、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这两句诗出自([D ]《村行》 )o22、 f l “张三影”之称的文学家是([C ]张先 )o23、 作者在《岳阳楼记》中,所流露的思想感情是([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o24、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作者是([B ]晏殊 )o25、 下列《八声甘州》词句中,用了领字的一句是([B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 )<>26、 “重湖叠爆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所描写的地方是([B ]杭州 )o27、 下列“苏门四学士”中,后来称为江西诗派宗师的是([D ]黄庭坚 )<>28、 贺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描写的是([C ]忧郁孤独的感受 )<>29、 下列词人中,被认为是北宋文人词集大成者的是([C ]周邦彦 )o30、 《项脊轩志》以庭中枇杷树“亭亭如盖”作结,其目的是表达([D ]对亡妻的思念)<>31、 元杂剧中表现王昭君故事的剧作是([B ]《汉宫秋》 )o32、 《朝天子》(咏喇叭)中“喇叭”喻指([C ]宦官 )<>33、 《朝天子》(咏喇叭)采用的艺术手法是([B ]嘲讽夸张34、 我国第一部供案头阅读的长篇通俗小说是([A ]《三国演义》 )o35、 美汉卿《窦娥冤》中揭示窦娥悲剧的根本原因是([B ]封建统治腐败 )o36、 张养浩《潼关怀古》“山河表里潼关路”中的“山”指([A ]华山37、 《窦娥冤》中窦娥发誓“三伏天飞雪”所用典故是([D ]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 )o38、 王实甫《西厢记》“淋漓襟袖啼红泪“司马青衫更湿”出自([B ]《琵琶行》)。

古代文学复习重点

古代文学复习重点

【重点复习题目及类型】一.名词解释1.花间词派2.沉郁顿挫3. 新乐府运动4. 唐传奇5. 晚唐小品文6. 话本7. 大历十才子8、张王乐府9、郊寒岛瘦10、三吏三别11、古文运动12、变文13、俗讲14、三十六体15、韩孟诗派16、元白诗派花间词派:“花间词派”因后蜀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而得名。

赵崇祚编选十八家词人的词五百首为《花间集》,这是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选集。

十八位词人中温庭筠、皇甫松生活于晚唐,未入五代。

孙光宪仕于荆南,和凝仕于后晋,其余皆仕于西蜀。

他们的词风大体一致,后世因此称他们为“花间词人”和“花间词派”。

花间派尊温庭筠为鼻祖。

词的内容主要写闺阁情事、男女离别相思之情,歌舞宴乐之事。

其风格浓艳香软,词藻华丽。

沉郁顿挫:“沉郁顿挫”见于杜甫的《进雕赋表》,后人用它来形容杜甫的主要艺术风格。

沉郁,是就思想内容而言,指意境的开阔壮大,感情的深沉苍凉;顿挫,是就表达方式而言,指语言、韵律的曲折有力,即起伏跌宕。

沉郁顿挫的感情基调是“悲慨”。

新乐府运动:“新乐府”一名是白居易所提出的,是指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

“新乐府运动”是中唐贞元、元和年间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

这场运动是在作家群体的共同理论追求和创作实践下所发起的,以批判现实为宗旨,以现实主义精神为旨归。

晚唐小品文:在古文走向衰落的过程中,晚唐小品却异军突起,大放光彩。

这是韩、柳杂说、寓言小品等类文体在新形势下的继续和发展,也是晚唐日趋尖锐的各种社会矛盾下的产物。

晚唐小品有三个基本特点:篇幅短小精悍,多为刺时之作,有的放矢,批判性强;情感炽烈,生气贯注。

其代表作家有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人。

唐传奇: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

“传奇”之名,起于晚唐裴铏小说集《传奇》。

发展到后来,传奇逐渐被认为是一种小说的体裁。

古文运动:古文的概念是韩愈首先提出来的,主要是针对骈文而言,指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复习重点绪论总结:我们今天的新闻缺什么从新闻人的文学修养看:文学文化修为好的不一定能作优秀的新闻人,但优秀的新闻人通常都具备扎实深厚的文学文化功底有技术更要有艺术有想法更要有表达法有观点更要有深度有新闻更要有语言第一章先秦文学第一节《诗经》一、《诗经》概说风、雅、颂“经”的身份“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周礼、仪礼、礼记)》《易》《春秋(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粱传)》;“十三经”《孝经》《尔雅》;学习《诗经》有什么作用?1.颂美2.讽谏3.典礼4.“赋《诗》言志”,即引用《诗经》中的诗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1.普通人2.外交场合5.按照孔子的说法,可致人“温柔敦厚”,“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即学到侍奉长辈和君主的道理。

二.《诗经》的内容1、爱情诗《周南·关雎》《邶风·静女》——细腻真挚的感情表达1.“静女其姝”、“静女其娈”——“搔首踟蹰”2.普通的牧羊女——赠送之物3.“汝”的称呼4.诗歌感情的美感表达5这种绝少幻想色彩、而多实实在在的生活描写的现实精神是《诗经》最显著的特色。

弃妇诗2、战争徭役诗——丰富的人性和情感《诗经》中写作这类主题的诗歌主要从两个角度来表现,一个是出外征战的“征人”的角度,写他的经历和内心感受;另一个则是从在家中苦苦等待、盼望“征人”归来的妻子。

①思妇诗在《诗经》当中,描写在家中苦苦等待、盼望“征人”归来的妻子的战争诗我们习惯上称为“思妇诗”。

②士兵征人中从出外征战的“征人”的角度来写的战争徭役诗。

《小雅﹒采薇》3、颂赞诗颂赞诗中有些作品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大雅》中的《生民》和《商颂》中的《玄鸟》等,分别记载了商、周两个民族的发展史。

4、怨刺诗《二雅》对现实的批评主要集中在朝政方面。

诗人为国事而忧愤,对当权者提出激切的劝谏。

《国风》中的怨刺诗反映社会下层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如《魏风·伐檀》、《魏风·硕鼠》。

三.《诗经》的艺术——赋、比、兴“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喻,《诗经》中比喻的手法富有变化。

《诗经》中大量用比,表明诗人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够以具体形象的诗歌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再现异彩纷呈的物象。

“兴”字的本义是“起”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

进一步,“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

第一章先秦文学第二节楚辞一、何谓楚辞(一)“楚辞”一词具有三重涵义:第一,是诗体,指出现在战国时代楚国地区的一种新的诗体;第二,是作品,指战国时代一些楚国人以及后来一些汉人用上述诗体所创作的一批作品;第三,是书名,指汉人对楚国人、汉人所写诗歌辑选而成的一部书——西汉末年刘向所编《楚辞》。

(二)楚辞与诗经见笔记(三)中国文学史上的“楚辞”屈原是《楚辞》的代表作家。

“楚辞”的主要特点是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二、楚辞的形成《诗经·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越人歌》其他楚地歌曲——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等三、屈原的生平与创作屈原的创作第一类:《离骚》类,自传体政治抒情诗。

第二类:《天问》类,展现屈原的学术思想和哲理智慧的抒情诗。

第三类:《九歌》类,是对南楚民间文学的继承与创造。

四、《九歌﹒湘夫人》见笔记第二章两汉文学第一节《史记》汉代文学概述见笔记1、司马迁其人2、《报任安书》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司马迁对朝廷怀抱一腔忠诚,甚至因此“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3、司马迁其书《史记》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①《史记》的思想内容:“无韵之离骚”②《史记》的体例:“史家之绝唱”——沟通天人、贯通古今的宏大历史构架记载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计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A.“本纪”十二篇:以天下时势变迁为依据,以史事编年为形式,顺次叙录历代传说或实际掌握国家最高权力者的事迹。

B.“表”十篇:以表格的形式,按年月国别纵横谱系历史事件的出没与重要人物的浮沉。

C.“书”八篇:以专题的形式,系统地叙录一事的制度及其变迁。

D.“世家”三十篇:以编年、传记或二者结合的形式,叙写历史上各重要诸侯大姓的家族史。

E.“列传”七十篇:以传记的形式,传写古今各式独具代表性的人物、民族的事迹。

③《史记》的写作目的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报任安书》④《史记》体例的开创性和影响使百代之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六经之后,惟有此作。

4.《史记》的文学成就《李将军列传》一、英勇善战。

李广一生转战疆场,为保卫祖国建立了丰功伟绩,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崇高的人格。

李广一生正直廉洁、体恤士兵、忠实诚信。

三、命运悲剧。

原因就在于统治者苛薄寡恩、赏亲罚疏、奖惩徇私,压抑人才。

四、寄托孤愤。

司马迁带着自己的爱憎感情写的,寄寓着主观判断和孤愤。

(1)一种方式为穿插议论(2)另一种方式,通过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自然流露。

史记的文学成就——无韵之离骚人物塑造见笔记第三章魏晋文学第一节建安文学一、建安文学概说♦在中国文学史上,魏晋文学是从汉末建安开始的。

东汉献帝的最后一个年号叫“建安”(196-220)。

♦在这个时代中,诗歌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文人诗的创作高潮。

鲁迅认为这是“文学的自觉时代”♦“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桢建安文学特点见笔记二、慷慨悲凉的曹诗1.曹操的诗歌风格见笔记3.曹诗的成就见笔记三、“七子之冠冕”——王粲《七哀诗》(其一)四、曹丕与曹植1、曹丕风格等见笔记《燕歌行》2.曹植曹植诗歌见笔记曹植辞赋《洛神赋》①对于女性美的前所未有的细致描摹②人神相遇而终不能接近的愁怨③“诗赋欲丽”五、建安风骨◆建安时代的文学(以五言诗为主)以风骨遒劲著称,被后人尊为典范。

“建安风骨”是指怎样的文学风貌呢?见笔记第三章魏晋文学第二节正史文学一、正史文学概述1.政治上•20多年,政坛一片恐怖,此时文人的命运与建安时大不相同;2.思想上•玄学盛行,文人谈玄,追求自由超脱的境界;3.文学上⏹诗歌内容——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诗歌风格——“正始之音”,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

二、魏晋风度见笔记三、正史之音代表⏹嵇康⏹善于写四言诗,峻切中有雄秀之气;阮籍《咏怀》第四章唐诗一、唐诗概述•明高棅《唐诗品汇》:唐诗的流变划分为“初、盛、中、晚”四个阶段(教材唐代诗歌的阅读顺序)•初、盛唐与中晚唐之间的区分•盛唐诗歌–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李白、杜甫第一节边塞诗一、岑参、高适的边塞诗1、岑参累佐戎幕,往来鞍马烽尘间十余载,极征行离别之情。

城障塞堡,无不经行。

——《唐才子传》壮美意境由景到情,情景交融2、高适《燕歌行》三、王维的边塞诗•景象开阔、气势雄浑、优美细腻第四章唐诗第二节山水诗一、山水田园诗与盛唐的隐逸之风隐逸情节“终南捷径”卢藏用(664-713)孟浩然(689-740)诗风平易清幽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一)王维的生平与思想王维(701-761),字摩诘。

官与隐宋之问(656-712)p.329“沈宋”,沈佺期。

沈宋对诗歌的贡献,主要在声律方面思想以40岁左右为界,分前后两期(二)王维的诗作(三)几点疑问一、关于王维诗的艺术效果二、关于王维诗的内容:三、关于王维的“内心”(四)禅宗思想的影响北宗禅:“法有我空”⏹“法”:现象世界⏹“我”:主观世界⏹“空”:人排除了对现象世界的一切虚妄认识以后所产生的一种清静状态。

⏹如何空?渐修⏹二分的世界南宗禅:“法空我空”没有“自性”《心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雁无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

水无沾月之心,月无分照之意。

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三、李白、杜甫的山水诗李白(701-762)、杜甫(712-770)的山水诗,非常充沛地写出了祖国山水的壮美。

两人有所不同:1、李白喜欢虚写,他的山水诗中有很多虚构、想象;《梦游天姥吟留别》p.358 《蜀道难》p.3492、杜甫喜欢写实,真正看到这些山河才写,多名句。

《登岳阳楼》p.376第四章唐诗第三节咏怀诗一、李白的咏怀诗见笔记二、杜甫的咏怀诗见笔记第五章宋代文学第二节宋词一、“词”与“诗”的区别抒情表现上的特征:个人性“词”的语言:浅显、委曲“软性”的文学词创作形成风气之起始:中唐二、晚唐词温庭筠(812?-970?)对后世文人词的语言、题材、风格有重大影响题材——集中描写美丽女子及其感情生活艺术创造:精致的意象与语言;与诗不同的语言三、五代词赵崇祚《花间集》(940年)1、以温庭筠词为首2、题材以女性感情为中心,语言追求艳丽精美李煜(937-978)1.“人生愁恨”2、题材内容:对美好事物容易凋零的感慨和失去它之后由追忆所引起的哀伤。

3. 王国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四、宋词诗词的分野社会需求文人创作的个人化、世俗性情感晏殊1、以高级士大夫的雅趣为主调2、雍容闲雅与感伤——闲情、闲愁3、连接五代与南唐、北宋,奠定了疏淡清丽、精致柔婉风格在宋词中的地位. 柳永1。

以体现市井社会的趣味为特色2.柳词内容:女性;都市繁华;人生失意、羁旅行役永3柳词的艺术成就:打破小令习惯,大量创作长调词五、苏轼与豪放派词(一)苏轼(1037-1101)生平字子瞻,号东坡“三苏”——苏洵、苏辙不愿将政见分歧与党派之争相混淆的正直态度思想豁达、心胸开阔的背后是儒、道、释三教合一的人生观——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结合起来。

(二)《赤壁赋》卢生、吕翁仕宦如梦的命题(南宋)辛弃疾《水龙吟》——“苏辛”“豪放”《赤壁赋》——苏轼的具体作为和人生态度寄情山水之间苏轼与之不同三、苏轼词的价值1.宋词意境风格的真正改变2.以诗为词3.宋词题材和情感内容的开拓六、李清照与“婉约词”1.前期词中常有一种贵族化的生活气息2。

爱情尤其离别相思之情是李清照前期词中最重要的题材3.后期词充满了愁苦悲凉之情第六章元明清戏剧一. 汤显祖与《牡丹亭》一.《牡丹亭》的思想内容激烈的矛盾冲突二、《牡丹亭》的艺术特色成功塑造了杜丽娘等人物形象优美的唱辞——美丽的诗剧三.作者汤显祖为什么要在《牡丹亭》中表现这样的主题?为什么要塑造杜丽娘这样一个人物形象?——汤显祖的生平和他的“至情论”1. 汤显祖(1550-1616)的生平科考——为官——创作汤显祖的“至情论”与《牡丹亭》的文化意义(1)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2)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情”(3)最有效的“至情”感悟方式是借戏剧之道来表达意义:(1)以情反理(2)崇尚个性解放二、中国古代戏剧发展概述一.元杂剧1.元曲剧曲——杂剧(新歌剧)元曲(韵文文体)小令散曲——新诗体大令(套数)2、元杂剧的基本特点我国的戏剧艺术在元代走向成熟以北曲演唱为主一本四折剧本:曲词、宾白、科(介)角色:末、旦、净代表作家作品: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王实甫《西厢记》纪君祥《赵氏孤儿》王实甫《西厢记》张君瑞闹道场杂剧崔莺莺夜听琴杂剧•内容张君瑞害相思杂剧草桥店梦莺莺杂剧张君瑞庆团圆杂剧•戏剧冲突崔莺莺•人物张君瑞红娘二.明清传奇1. 以演唱南曲为主2. 明嘉靖到清乾隆年间最为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