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分断能力相关知识

合集下载

断路器的极限短路分断能力

断路器的极限短路分断能力

断路器的极限短路分断能力1.不同的负载应选用不同类型的断路器最常见的负载有配电线路、电动机和家用与类似家用(照明、家用电器等)三大类。

以此相对应的便有配电保护型、电动机保护型和家用及类似家用保护型的断路器。

这三类断路器的保护性质和保护特性是不同的。

对配电型断路器而言,它有A类和B类之分:A类为非选择型,B类为选择型。

所谓选择型是指断路器具有过载延时、短路短延时和短路瞬时的三段保护特性。

万能式(又称框架式)断路器中的DW15系列、DW17系列、AH系列和DW40、DW45系列中大部分是B型,而DZ5、DZ15、DZ20、TO、TG、CM1、TM30及HSM1等系列和万能式DW15、DW17的某些规格因仅有过载长延时、短路瞬时的二段保护,它们是属于非选择型的A类断路器选择性保护。

当F点短路时,只有靠近F点的QF2断路器动作,而上访问的QF1断路器不动作,这就是选择性保护(由于QF1不动作,就是未发生故障的QF3、QF4支路保持供电)。

如果QF2和QF1都是A类断路器,则F点发生短路,短路电流值达一定值时,QF1、QF2同时动作,QF1断路器回路及其下的支路全部停电,就不是选择性保护了。

能够实现选择性保护的原因是,QF1为B类断路器,它具有短路短延时性能,当F点短路时,短路电流流过QF2支路,也流过QF1回路,QF2的瞬时动作脱扣器动作(通常它的全分断时间不大于0.02s),因QF1的短延时,QF1在0.02s内不会动作(它的短延时≥0.1s或0.2、0.3、0.4s)。

在QF2动作切断故障线路时,整个系统就恢复了正常。

可见,如果要达到选择性保护的要求,上一级的断路器应选用具有三段保护的B型断路器。

对于直接保护电动机的电动机保护型断路器,它只要有过载长延时和短路瞬时的二段保护性能就够了,也就是说它可选择A类断路器(包括塑壳式和万能式),DZ5、DZ15、TO、TG、GM1、TM30、HSM1及DW15等系列除有配电保护的性能外,它们的630A及以下规格均有保护电动机的功能。

关于低压断路器分断能力的详解

关于低压断路器分断能力的详解

关于低压断路器分断能力的几个概念极限短路分断能力(Icu),是指在一定的试验参数(电压、短路电流、功率因数) 条件下,经一定的试验程序,能够接通、分断的短路电流,经此通断后,不再继续承载其额定电流的分断能力。

它的试验程序为0—t(线上)C0 (“0”为分断,t 为间歇时间,一般为3min,“C0”表示接通后立即分断)。

试检后要验证脱扣特性和工频耐压。

运行短路分断能力(Ics),是指在一定的试验参数(电压、短路电流和功率因数) 条件下,经一定的试验程序,能够接通、分断的短路电流,经此通断后,还要继续承载其额定电流的分断能力,它的试验程序为0—t(线上)C0—t (线上)C0。

短时耐受电流(Icw),是指在一定的电压、短路电流、功率因数下,忍受0.0 5、0.1、0.25、0.5或1s而断路器不允许脱扣的能力,Icw 是在短延时脱扣时,对断路器的电动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的考核指标选择断路器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断路器的短路分断能力≥线路的预期短路电流,这个断路器的短路分断能力通常是指它的极限短路分断能力。

低压断路器的电流参数摘要:本文分析低压断路器的各个电流参数的概念,提出选择低压断路器时就标定的电流参数和标定方法。

断路器是配电系统中主要的保护电器之一,也是功能最完善的保护电器,其主要作用是作为短路、过载、接地故障、失压以及欠电压保护。

根据不同需要,断路器可配备不同的继电器或脱扣器。

脱扣器是断路器总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继电器,则通过与断路器操作机构相连的欠电压脱扣器、分励脱器来控制断路器。

低压断路器一般由脱扣器来完成其保护功能。

标明低压断路器电流特性的参数很多,容易混淆不清。

在设计文件中,常常在标明断路器的电流值时,不说明电流值的意义,给定货造成混乱。

要完整准确的选择断路器,清楚地标定断路器的各个电流参数是必要的。

1 断路器的额定电流参数国标《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低压断路器》GBl4048.2—94(等效采用IEC947—2)对断路器的额定电流使用两个概念,断路器的额定电流1n和断路器壳架等级额定电流1nm,并给出如下定义:——断路器的额定电流1n,是指脱扣器能长期通过的电流,也就是脱扣器额定电流。

低压断路器的极限分断能力

低压断路器的极限分断能力

低压断路器的极限分断能力低压断路器是一种用于保护电路以及电气设备的重要电器元件,其主要功能是在电路发生过载或短路时,能够迅速切断电流,以保护电气设备和人身安全。

而低压断路器的极限分断能力是衡量其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

所谓极限分断能力,指的是低压断路器在规定的条件下,能够可靠地切断电路中的电流的最大能力。

一般来说,低压断路器的极限分断能力越高,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就越好。

低压断路器的极限分断能力与其断路能力有密切关系。

断路能力是指低压断路器在短路故障发生时,能够安全切断电路中的电流的能力。

断路能力受到电路中的故障电流大小以及短路电流的持续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而低压断路器的极限分断能力则是在不同故障电流和时间条件下,能够可靠地切断电流的最大能力。

低压断路器的极限分断能力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

首先是断路器内部的电气结构和材料的选择。

优质的材料和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提高低压断路器的极限分断能力。

其次是断路器的额定电流和额定工作电压。

一般来说,额定电流越大,额定工作电压越高,断路器的极限分断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此外,低压断路器的操作方式和触发机构的设计也会对其极限分断能力产生影响。

为了确保低压断路器的极限分断能力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制造商通常会对其进行严格的测试和验证。

常见的测试方法包括短路试验、过载试验和断电试验等。

这些测试能够模拟实际使用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故障情况,以验证低压断路器在不同故障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在实际应用中,正确选择合适的低压断路器对于保护电气设备和人身安全至关重要。

根据电路的负载特性和故障情况,合理选取具有适当极限分断能力的低压断路器,能够有效地保护电气设备免受过载和短路的危害。

同时,低压断路器的极限分断能力还需考虑电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以确保电路在故障发生时能够及时切断电流,避免进一步的损坏和危险。

低压断路器的极限分断能力是评价其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严格的测试,低压断路器能够在不同故障条件下可靠地切断电流,保护电气设备和人身安全。

直流断路器的极限短路分断能力

直流断路器的极限短路分断能力

直流断路器的极限短路分断能力是指断路器在电路中出现短路故障时,能够承受并分断的电流大小。

这个能力决定了断路器在保护电路和设备免受短路电流破坏的能力。

具体来说,直流断路器的极限短路分断能力可以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1. 材料与设计:断路器的材料和设计对它的极限短路分断能力有重要影响。

例如,触头的设计、材料的导电性能和耐热性能等都会影响断路器的分断能力。

高质量的材料和设计可以提高断路器的分断能力,同时也能保证触头的稳定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2. 额定工作电流:额定工作电流是断路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值。

提高额定工作电流可以增强断路器的承载能力,但也会增加其热负荷,需要更好的散热设计。

3. 分段能力试验:这是对断路器进行的一种特殊测试,模拟电路短路的情况,测试断路器在短路时的反应速度和分断能力。

通过分段能力试验,可以确保断路器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断开电路,避免电路和设备的损坏。

在实际应用中,直流断路器的极限短路分断能力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的应用场景需求。

例如,在一些高电压、大电流的场合,需要使用具有更高分断能力的直流断路器来保护电路和设备。

同时,为了确保安全,在实际使用中,还需要根据电路和设备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断路器类型,并按照正确的安装和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此外,直流断路器的极限短路分断能力还需要与相应的保护设备如熔断器和继电器等进行配合使用,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保护系统。

当电路中出现短路故障时,该系统可以迅速切断电源,防止故障扩大,保护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

总之,直流断路器的极限短路分断能力是衡量其保护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选择合适断路器的重要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电路和设备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直流断路器,并确保其正确安装和使用,以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断路器的分段能力

断路器的分段能力

断路器的分段能力:极限分段能力(icu):额定极限短路分断能力指的是低压断路器在分断了断路器出线端最大三相短路电流后还可再正常运行并再分断这一短路电流一次,至于以后是否能正常接通及分断,断路器不予以保证。

运行分段能力(ics):而额定运行短路分断能力Ics指的是断路器在其出线端最大三相短路电流发生时可多次正常分断。

无论是哪种断路器,虽然都具备Icu和Ics这两个重要的技术指标。

但是,作为支线上使用的断路器,可以仅满足额定极限短路分断能力即可。

现在出现的较普遍的偏颇是宁取大,不取正合适,认为取大保险。

但取得过大,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同类型断路器,其H型—高分断型,比S型—普通型的价格贵1.3倍~1.8倍)。

因此支线上的断路器没有必要一味追求它的运行短路分断能力指标。

而对于干线上使用的断路器,不仅要满足额定极限短路分断能力的要求,同时也应该满足额定运行短路分断能力的要求,如果仅以额定极限短路分断能力Icu来衡量其分断能力合格与否,将会给用户带来不安全的隐患。

IEC947—2《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低压断路器》标准规定:A类断路器(指仅有过载长延时、短路瞬动的断路器)的Ics可以是Icu的25%、50%、75%和100%。

B类断路器(有过载长延时、短路短延时、短路瞬动的三段保护的断路器)的Ics可以是Icu的50%、75%和100% 。

因此可以看出,额定运行短路分断能力是一种比额定极限短路分断电流小的分断电流值,Ics是Icu的一个百分数。

断路器的1P,2P的意思:1. 1P表示直控制火线的输出。

就是我们常用的空气开关。

2. 2P表示同时可以控制火线和零线的。

但不是漏电保护器。

漏电保护器要控制底线的。

2.3P是指三相电的,可控制三相电的3根火线。

4. 4P是指可以控三根火线和1根零线。

1P、2P、3P、4P指断路器的极数,电相序的排序是A、B、C、N。

ABC指三相电的火线,N指三相四线的零线。

1P断路器可接任意一相火线,2P断路器可接任意一相火线和一零线,3P断路器接三相火线,但前后相序要正确,即ACB。

断路器短路电流分段能力

断路器短路电流分段能力

断路器短路电流分段能力
断路器的短路电流分段能力是指断路器能够承受及断开的最大短路电流的分段能力。

短路电流是指在电路中出现故障时,电流突然增大的现象。

当发生短路时,电流会急剧增大,可能达到非常高的水平,如果断路器无法承受这种高电流,就会导致断路器的烧毁或故障,无法正常保护电路和设备。

为了确保断路器能够正常工作并安全地断开短路电流,断路器必须具备足够的分断能力。

这个能力通常通过断路器的额定短路分断能力来表示,单位是千安(kA)。

断路器的短路电流分段能力是指断路器在不同短路电流等级下的分断能力。

根据电气设备的需求和安全要求,断路器的短路电流分段能力通常分为几个等级,如10kA、20kA、30kA等。

不同等级的断路器具有不同的分断能力,能够安全地断开对应等级以下的短路电流。

断路器的短路电流分段能力是根据电路中的短路电流大小、电气设备的额定电流和电源的供电能力等因素来确定的。

在设计电路和选型断路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分段能力,以保证电路和设备的安全运行。

断路器分断能力计算公式

断路器分断能力计算公式

断路器分断能力计算公式
断路器分断能力是指断路器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安全地切断电路的能力。

它是电气系统中非常关键的参数,直接影响到电气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断路器分断能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断路器分断能力 = 故障电流 × 额定电压
其中,故障电流是指电路中发生故障时的电流值,额定电压是指断路器所能承受的最大电压值。

在实际应用中,断路器分断能力的计算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要确定电路中可能出现的故障类型和故障电流,这需要通过对电力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计算。

其次,要根据断路器的额定电压来确定其分断能力。

一般来说,断路器的额定电压应大于电路中的最高电压,以确保断路器能够正常工作。

在电力系统设计和维护中,断路器分断能力的计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它能够帮助工程师评估断路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为电气设备的选型和电路的布置提供依据。

同时,合理计算断路器的分断能力也能够降低故障发生时对电气设备和人员的危害。

断路器分断能力的计算是电力系统设计和维护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合理计算断路器的分断能力,可以确保电气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并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断路器的分断能力是什么?是不是越大越好?

断路器的分断能力是什么?是不是越大越好?

断路器的分断能⼒是什么?是不是越⼤越好?
断路器的分断能⼒是断路器的⼀项重要指标,是指断路器安全切断故障电流的能⼒,⼀般分
为额定极限短路分断能⼒ICU和额定运⾏短路分断能⼒ICS。

分断能⼒有35KA、50KA、
60KA、80KA等多种规格,⽽国内的⼩型断路器其极限短路能⼒⼀般在4-6KA之间,⽽且分断可
靠性不⾼。

假如ICU=50KA,那么当电路中发⽣50KA故障电流时,断路器可以安全的切断电路,⽽不会
发⽣触头粘接、爆炸等状况,但发⽣极限短路分断的断路器不可以再使⽤。

⽽假如IUS=50KA,
当发⽣50KA故障电流时,断路器可以安全切断电路,在故障排除时可以再合闸使⽤,当然最好
也是更换断路器。

选择断路器的⼀项重要原则就是断路器的极限短路分断能⼒要⼤于线路的预期短路电流。


论哪种断路器,它的极限短路分断能⼒都⼤于或等于其运⾏短路分断能⼒。

断路器的分断能⼒是否越⼤越好呢,那是肯定的。

分断能⼒越⼤,安全性越⾼。

例如当选择
ICU为35KA时,如果线路中短路电流为20KA时为及时安全切断;但如果ICU为20KA,则短路
电流为35KA时就⽆法断开了。

虽然分断能⼒越⼤越好,但是价格也会越⾼,还是要根据⾃⾝使
⽤情况在保证⾜够安全的前提下,经济的选择合适的断路器。

留⾔处⼤家可以补充⽂章解释不对或⽋缺的部分,这样下⼀个看到的⼈会学到更多,你知道的
正是⼤家需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路器分断能力相关知识
定义
Icu----极限短路分断能力
Ics----运行短路分断能力
Icw----额定短时耐受电流(Rated short-time withstand current)
极限短路分断能力Icu:
是指在一定的试验参数(电压、短路电流、功率因数)条件下,经一定的试验程序,能够接通、分断的短路电流,经此通断后,不再继续承载其额定电流的分断能力。

试验程序为0—t(线上)CO(“O”为分断,t为间歇时间,一般为3min,“CO”表示接通后立即分断)。

试检后要验证脱扣特性和工频耐压。

经此通断后,不再继续承载其额定电流的分断能力。

其具体试验是:把线路的电流调整到预期的短路电流值(例如380V,50KA),而试验按钮未合,被试断路器处于合闸位置,按下试验按钮,断路器通过50KA短路电流,断路器立即开断(OPEN简称O)并熄灭电弧,断路器应完好,且能再合闸。

T为间歇时间(休息时间),一般为3min,此时线路处于热备状态,断路器再进行一次接通(CLOSE简称C)和紧接着的开断(O)(接通试验是考核断路器在峰值电流下的电动和热稳定性和动、静触头因弹跳的磨损)。

此程序即为CO。

断路器能完全分断,熄灭电弧,并无超出规定的损伤,就认定它的极限分断能力试验成功;
注意做过极限分断的断路器不允许再用(往往失效了),必须更换。

运行短路分断能力Ics:
是指在一定的试验参数(电压、短路电流和功率因数)条件下,经一定的试验程序,能够接通、分断的短路电流,经此通断后,还要继续承载其额定电流的分断能力(其次数为寿命数的5%),因此它不单要验证脱扣特性、工频耐压,还要验证温升。

试验程序为O—t(线上)CO—t(线上)CO。

C—close O—open
断路器的运行短路分断能力(Ics)的试验程序比Icu的试验程序多了一次CO。

经过试验,断路器能完全分断、熄灭电弧,并无超出规定的损伤,就认定它的额定进行短路分断能力试验通过。

IEC947_2(以及1997新版IEC60947_2)和我国国家标准GB140482规定,Ics可以是极限短路分断能力Icu数值的25%、50%、75%和100%(B类断路器为50%、75%和100%,B类无25%是鉴于它多数是用于主干线保护之故)。

A类断路器即塑壳式,B类断路器,即万能式或称框架式。

额定短时耐受电流Icw:
是指在一定的电压、短路电流、功率因数下,忍受0.05、0.1、0.25、0.5或1s而断路器不允许脱扣的能力。

也叫热稳定电流。

Icw 是在短延时脱扣时,对断路器的电动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的考核指标,它是针对B 类断路器的,通常Icw的最小值是:当In≤2500A时,它为12In或50kA,而In>2500A时,它为30kA(DW45_2000的Icw为400V、50kA,DW45_3200的Icw为400V、65kA)。

万能式断路器,绝大部分都具有过载长延时、短路短延时和短路瞬动的三段保护功能,能实现选择性保护,因此大多数主干线(包括变压器的出线端)都采用它作主开关,因为主干线切除故障电流后更换断路器要慎重,主干线停电要影响一大片用户,所以发生短路故障时要求两个CO,而且要求继续承载一段时间的额定电流,因此万能式断路器偏重于它的Icu 值;而使用在支路上的塑壳式断路器,经过极限短路电流的分断和再次的合、分后,已完成其使命,它不再承载额定电流,可以更换新的(停电的影响较小),一般只注重其Ics值。

但是,无论是万能式或塑壳式断路器,都有必须具备Icu和Ics这两个重要的技术指标。

只有Ics值在两类断路器上表现略有不同,塑壳式的最小允许Ics可以是25%Icu,万能式最小允许Ics是50%Icu,有些断路器应用的设计人员,按其所计算的线路预期短路电流选择断路器时,以断路器的额定运行短路分断能力来衡量,由此判定某种断路器(此断路器的极限短路能力大于线路预期短路电流,而运行短路分断能力则低于计算电流)为不合格。

这是一个误解。

接通电流试验(“C”试验),是以峰值电流来考核触头和其他导电体承受的电动斥力和热稳定性的能力,有什么样的有效值电流(分断电流),在其相应的功率因数下,便有什么样的峰值电流,使用者毋须去考虑峰值电流这个参数。

如何来选择断路器的分段能力
按线路预期短路电流的计算来选择断路器的分断能力
精确的线路预期短路电流的计算是一项极其繁琐的工作,因此便有一些误差不很大而工程上可以被接受的简捷计算方法:
1.对于10/0.4KV电压等级的变压器,可以考虑高压侧的短路容量为无穷大(10KV侧的短路容量一般为200~400MVA甚至更大,因此按无穷大来考虑,其误差不足10%)。

2.GB 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的2.1.2条规定:“当短路点附近所接电动机的额定电流之和超过短路电流的1%时,应计入电动机反馈电流的影响”,若短路电流为30KA,取其1%,应是300A,电动机的总功率约在150KW,且是同时启动使用时此时计入的反馈电流应是6.5∑In。

3.变压器的阻抗电压UK表示变压器副边短接(路),当副边达到其额定电流时,原边电压为其额定电压的百分值。

因此当原边电压为额定电压时,副边电流就是它的预期短路电流。

4.变压器的副边额定电流=Se/1.732U式中Se为变压器的容量(KVA),Ue为副边额定电压(空载电压),在10/0.4KV时Ue=0.4KV因此简单计算变压器的副边额定电流应是:1.44~.50Se。

5.按(3)对Uk的定义,副边的短路电流(三相短路)为I(3)对Uk的定义,副边的短路电流(三相短路)为I(3)=Ie/Uk,此值为交流有效值。

6.在相同的变压器容量下,若是两相之间短路,则I(2)=1.732I(3)/2=0.866I(3)以上计算均是变压器出线端短路时的电流值,这是最严重的短路事故。

如果短路点离变压器有一定的距离,考虑到线路阻抗,短路电流将减小。

例如SL7系列变压器(配导线为三芯铝线电缆),容量为200KVA,变压器出线端短路时,三相短路电流I(3)为7210A。

短路点离变压器的距离为100m时,短路电流I(3)降为4740A;当变压器容量为100KVA时其出线端的短路电流为3616A。

离变压器的距离为100m处短路时,短路电流为2440A。

远离100m时短路电流分别为0m的65.74%和6
7.47%。

所以,用户在设计时,应计算安装处(线路)的额定电流和该处可能出现的最大短路电流。

并按以下原则选择断路器:因此,在选择断路器上,不必把余量放得过大,以免造成浪费。

例如一台容量为1600kVA的变压器,其副边的额定电流为2312A,阻抗电压百分数uK取6%,最大预期短路电流应为38.5kA,作保护用的断路器额定短路分断能力应是³40kA,若选DW15 -2500Y的2500A或DW45 - 3200的2500A作主开关是能胜任的。

由于现代的动力中心的变压器与配电柜相距很近,甚至安装在一起,因此即使是支路,额定电流在100A,它的预期短路电流也是很大的。

因此,也要求线路中的塑壳断路器的短路分断能力应达到380V、40kA。

有文章断定某一新型塑壳式断路器(壳架等级电流160A,Icu380V、50kA,Ics380V、35kA)不能选用,理由是它的Ics仅35kA,小于线路预期电流38.5kA。

这是一种误解。

该型号断路器使用于支路,即使通过支路的短路电流为38.5kA,但此断路器Icu大50kA,完全可以胜任。

因此判断塑壳式断路器能否胜任某一线路保护开关,是看它的Icu能否大于线路的预期短路电流。

而它的Ics即使小一点,也无碍于它的作用的发挥。

因为短路事故多种多样,例如两相短路(其短路电流为三相短路值的二分之根号三),或者离电源较远的地方,如50m、100m,即使是三相短路,由于阻抗的原因,三相短路时,事故电流大约是50%~60%的三相最大预期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