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影视改编的话语分析
新《三国》从真实历史到影视艺术跨越的解读

新《三国》从真实历史到影视艺术跨越的解读摘要:四大名著一直都是国家的文化瑰宝,从四大名著中人们可以学到许多知识、精神,对人们的精神文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三国》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对国家的影响意义深远重大,但是目前,社会发展出了对新《三国》的解读,许多人从已推出的书籍观点来看,说新《三国》已经严重偏离了历史的轨道,但是从史实来看,新《三国》电视剧是比较尊重历史的。
它的出现填补了目前这段历史的空白,新《三国》的改编是顺应当下社会发展的潮流,是一个新颖的角度。
从影视艺术来看,新《三国》的拍摄是基于历史,但又不完全遵从历史,它只是艺术的体现,在观看的过程中,不能把它直接当作历史,而要把它作为艺术的创造。
从艺术方面来看,它的服化道精美、台词合适,是一部很好的艺术品。
关键词:影视艺术;改编;新《三国》历史的发展是必要的趋势,任何事物都有可能是历史,作为一个热爱历史、热爱文化的民族,国家对于历史的发展有很深的研究,对历史的解读也非常深化。
国家中每个人对历史都有深厚的情结,每个人都能在历史长河中获得优良的精神。
历史中的文人墨客是受人们热爱的,历史中的三国给艺术带来了无限的激情与热爱,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尽管许多人对新《三国》的意见很大,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出现为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感悟。
1、历史中的三国,影视中的新《三国》1.1新《三国》对历史的填补三国是我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朝代,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它既遥远又熟悉。
它的朝代已经结束,但它流传下来的精神、流传下的文化还一直影响着国家社会的发展。
在书籍《三国志注》中,我们可以全面了解真实历史中的三国,这本书对三国历史的发展来说,具有深厚的权威性,并且由于历史深远,当代人对三国的了解少之又少,因此,这本书描述的三国就更为珍贵了。
长久以来,文人研究《三国志注》,但文章里面的语言精短、文字简练,蕴含的信息量不大,内容不够完善,因此,给后人留下了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让后人在做影视的时候有广泛的发挥空间。
评新旧三国

1.演员角色表现不好。
曹操:表情一直很严肃,麻木,呆板。
一个表情从头到尾。
笑的时候太僵硬,哭得时候太勉强。
比如割须弃袍时候,表情呆板,面无表情。
其父之死时的哭声,大家听听就知道。
赤壁逃跑时候,大笑时候,笑得多么僵硬。
许攸之死,想表现大怒的太勉强。
三国的曹操脸上应该是时刻挂着笑的,有那种是暗含内心心机的笑,或说阴笑、奸笑。
新版的饰演曹操的演员给人表现力很好,话语强劲有力,给人很正直的感觉,他比较适合演光明磊落,严肃威严的判官之类,不适合演曹操。
老版里的曹操,就演的很好。
新版打分:70 老版打分:96(新版或许想表现曹操是一个正直的君子,但通过在三国的各个事件中,他表现出来的应是充满心机,狡诈。
正直脸面的曹操出现在三国中就不合适剧情。
)刘备:总挂着笑面。
处事淡定,轻易不改笑容。
读过三国的都知道,当时国家衰败,刘备是一个忧心国家命运的人,而且非常想自己能匡扶汉室,可自己年龄已高。
所以应是成天忧叹,对国家大事关心相当急切的。
因为自己的出身,他还应该平易近人,谦逊朴素,不会摆架子的。
在十八路诸侯会盟时,来到后,他挂着淡定笑容的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请问你来这会盟是干什么的,这里在讨论国家大事,你难道不急切地想知道诸侯的计划,参与进来,就只是来摆个架子的么。
老版的刘备这些品性就演的比较好。
不过形象没有得到大家的满意。
新版打分:80 老版打分:90孙权:呆板表情。
总是沉着脸,很少笑。
凡是开国帝王,无一不是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
新版的孙权给人的感觉心机太重,甚至和大都督之间都在猜忌。
为什么他整天沉着脸呢?咋感觉他和部下都这么疏远呢?给人年轻无知的感觉,太缺乏成名帝王的风范了。
老版三国的孙权演绎的很好。
新版打分:75 老版打分:922.冗余台词。
比如:曹操行刺董卓未遂,仓皇逃去。
董卓:不好,曹操是来行刺咱家的。
吕布:义父,您别多疑了董卓:多疑这年头就是多疑救了咱家的命。
只要刺客一接近,咱家就能问出味来。
我想起来了,方才曹操举止慌乱,献刀的时候手都有一些发抖,还有,他既然诚心献刀给我,为什么不在刚见面的时候把刀献给咱家呢?非要咱家在这睡觉打瞌睡的时候才拔刀相献呢?要不是这铜镜中闪出刀光,被咱家大喝了一声,说不定这刀就插进咱家的后背心了。
三国演义改编史影视评论

《三国演义》影视改编《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后来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大型历史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总投资1.7亿元人民币,该剧描绘了三国时代的一幅政治风云的彩色画卷,是一部龙争虎斗的战争史诗。
着重表现的是从东汉末年到晋朝将近一个世纪多个政治集团间错综复杂、紧张尖锐的斗争,这种斗争发展成为连接不断的对政治权力的争夺和军事冲突,展示出一幅幅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战斗风云图。
该剧尊重小说《三国演义》和三国历史,被誉为最经典的三国题材影视剧。
其中塑造的艺术形象堪称经典,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该作品也斩获了许多奖项,如:1995年第15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优秀男主角奖(鲍国安)、优秀美工奖;1995年第13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长篇电视连续剧奖、最佳男主角奖(鲍国安);1995年度第四届“五个一工程”获奖电视剧作品;2008《国剧盛典·回响30年》最具影响力电视剧。
《三国演义》总片长达84集,堪称鸿篇巨制,开播后引发一波收视热潮。
据统计,《三国演义》首播时,在全国收视率高达46.7%,这就意味着有近5亿观众围坐在电视机旁,收看这部代表着民族文化精华的电视剧。
人们不但看电视剧,还就电视剧中的人物、主题、思想内涵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三国演义》的成功跨越了国界,当时在日本、香港、台湾地区等整个亚洲都掀起了一阵三国文化热。
《三国演义》由5位导演共同拍摄而成,其中:蔡晓晴执导(1—7集)(24—44集)沈好放(8—23集)张中一(45—47集)(48—52集)(78—84)孙光明(53—64集)张绍林(第65―77集),是部难得的好作品!之后在2008年由高希希执导,开始翻拍《新三国》,新三国在故事情节上做了很大的改动,如:新三国中,陈登父子从吕布手中骗得徐州是为了曹操,可在小说中陈登父子从吕布手中骗得徐州是为了刘备。
三国演义电视剧与原著对比

三
国
演
义
》
——
原
著
与
电 视
隆
剧中
对 比
对
原著
“自董卓已来,豪杰 并起,跨州连郡者不 可胜数。曹操比于袁 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 为强者,非惟天时, 抑亦人谋也。今操已 拥百万之众,挟天子 而令诸侯,此诚不可 与争锋。孙权据有江 东,已历三世,国险 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 图也。
建立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
原,此乃亮为将军谋划之大业
原 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 著 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
,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 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 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此乃上天赐予将
电
军之地,难道将军无意于此吗?荆州的西部是益州 视
,道路险阻,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 帝业;而今刘璋暗弱,虽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军 民,故而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是帝室之胄 ,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能跨有
剧 台 词
荆州益州之地,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
外结东吴,内修政理;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原
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
“自董卓造逆以来, 天下豪杰并起。曹操 (的)势不及袁绍, 而竟能克绍者,既靠 天时,更得益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挟天子以令诸侯, 此诚不可之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 三世,国险而民附, 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 也。
电视剧台词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 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 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
经典名著《三国演义》的“非经典”改编

经典名著《三国演义》的“非经典”改编作者:徐丕文冯智强来源:《电影评介》2016年第02期自影视诞生时人们就对古典文学作品进行了大量的改编,我国早期电影脱胎于戏曲戏剧,以明清一代话本、小说、套曲为对象的二度创作,题材上包括历史演义小说、才子佳人小说、世井生活、反应的是历史兴衰、人间百态,在封建统治时代具有官方意识形态或伦理教义的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
[1]而在当下消费文化语境下,对经典的解读、结构使得古典文学重新焕发生机,跳出历史局限以新的思考审视历史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因此,对古典文学作品影视化改编既要尊重原著内容中呈现出的历史事实,要符合当时时代、社会风貌的历史背景,也要符合人物心理活动发展逻辑,同时还要尊重影视艺术自觉性,即对文字文本影像化表达的思考。
然而,当下很多影视作品对古典文学的解构、后现代的表现往往存在歪曲历史事实,形式大于内容、主旨失焦,艺术水准低下的弊端。
麦庄版《关云长》是由甄子丹、孙俪、姜文等演员主演的历史人物传记型电影,影片讲述了官渡战役之后,关云长为存忠义和保护刘备家人被迫降曹以及千里走单骑护送嫂子追寻先主的故事。
对比《三国演义》原著,电影版《关云长》剧情集中在关羽与曹操以及虚构出的三嫂关系上,影片对经典名著进行了既合乎情理又突破创新的改编,而叙事方式和功夫元素也满足了电影的商业诉求。
以下,本文从角色塑造和叙事方式两个角度来论述该片的“非经典”的表现。
一、角色塑造的非经典(一)传统英雄史观的不同黑格尔在《小逻辑》里以“绝对理性”为理论前提,指出历史英雄“理性”精神执行任务,历史英雄身上集合了整个民族的品质,是整个民族的精神化身,虽然黑格尔模糊甚至对立了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根本推动作用,但黑格尔这里的英雄史观无疑是站在纯粹的、抽象的、单一化的,一种基于古希腊悲剧精神传统的理解,这和我国古典传统历史演义小说人物形象塑造上可谓异曲同工。
学者蔡东洲、文廷海:《关羽崇拜研究》中指出,民间对关羽的崇拜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心理反映,是建立在民众的文化消费和崇拜需求基础之上的,华夏民族拥有共同文化心理,尤其是儒家伦理文化在明清时期被视作正统显学,因此关羽更是一种高度抽象的、符合传统道义的圣人形象。
四大名著改编电影解析

四大名著改编电影解析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其中《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被誉为经典之作。
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界享有盛誉,也成为了电影界的宝贵资源。
许多导演和制片人都尝试将这些经典著作改编成电影,以展现其中的丰富故事和深刻思想。
本文将对四大名著改编电影进行解析,探讨其成功之处以及可能的不足之处。
首先,四大名著改编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们能够将原著中的精华内容转化为视觉艺术形式,使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故事的魅力。
例如,《红楼梦》的电影版将贾宝玉、林黛玉等角色形象化,通过精美的场景和服装设计,再现了原著中的繁华富丽的宫廷生活。
观众可以通过电影欣赏到原著中的诗词歌赋,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和哲理。
同样,《西游记》的电影版通过特效和动作场景,将孙悟空等角色的神奇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幻的世界中。
其次,四大名著改编电影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它们能够注入现代元素,使故事更加贴近观众的生活。
电影《水浒传》的改编版本中,将宋江等人的英雄形象与现代社会中的正义与勇气相结合,使观众对这些角色产生共鸣。
电影《三国演义》的改编版本中,将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的忠诚与智慧与现代社会中的领导能力相结合,使观众对这些角色的崇敬之情更加深厚。
然而,四大名著改编电影也存在一些可能的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原著的篇幅较长,改编电影往往需要删减部分情节和人物,导致故事的连贯性和完整性有所损失。
例如,《红楼梦》的电影版往往只能呈现原著中的部分章回,无法完整地展现整个故事的发展和结局。
其次,由于原著中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与现代观众有一定的距离,改编电影往往需要进行适度的修改和解释,以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然而,这样的修改和解释可能会引发争议和争论,甚至失去原著的独特魅力。
综上所述,四大名著改编电影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既需要保持原著的精华,又需要注入现代元素,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这些改编电影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地将原著中的故事和思想转化为视觉艺术形式,使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其中的魅力。
新三国影评

新三国影评第一篇:新三国影评今天终于把新版三国看完了95集!首先我说说哪些论坛上面的观后感都是在骂这部电视,说没有老版三国拍得好,这点我就首先否定,哪些为什么要把新版跟老版来做比较,这里首先就是对新版的不公平,因为老版已经深入人心了,而且很多人都没看过原著,就拿老版做产考来说新版(公平吗)?还有个时间跟人物都已经不同了,下面我解释一下时间人物,时间就是老版拍的时间是1990年,而新版的是2010两者相差20年,下面说说人物了,拍戏的导演,在戏的演员,看戏的观众,都不一样了,首先是导演对戏的理解肯定跟以前的导演不一样(换十个十个都不一样),然后是演员跟导演一样换了他们对人物的理解也跟以前哪些演员肯定也是不一样的(换十个十个都不一样),最后说说观众了,观众里面有看过老版的也有没看过的,首先从时间上来说20年前人们的审美观跟20年后的审美观肯定不一样了,而且新版三国拍出来主要看的人群是70.80.90后看的,你们说说新版拍出来跟老版一样里面很多文言文跟一些古话,他们会看吗,能看懂吗,看起来累吗,所以新版里面大多都是简单易懂的白话,这样看起来才更轻松。
如果新版跟老版拍出来差不多一模一样,很多人又会说什么没新意之内的话了!废话不多说了,下面说说我对这部连续剧的观后感,主要说说演员,其实开始我觉得陆毅来眼诸葛亮这个角色根本不合适,陆毅看上去太嫩了,但是恰恰相反看完我对陆毅演绎的这个角色最满意,因为他把诸葛亮的神演的太像了,而且在化妆、服装方面也很合适。
下一个就是我三国里面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曹丕,他的扮演者是于滨,以前也看过他的一些作品都是比较正派的角色,没想到他既然把曹丕演得老奸。
下面说说他父亲曹操的扮演者陈建斌,陈建斌来演这个人物不错, 说真的, 把枭雄的气势体现出来了, 原版的曹操可以看出足智多谋, 但是没有新版那么有气场。
下面说说赵子龙的扮演者聂远,这个人物跟演员我都喜欢,他把子龙的忠勇演得敲到好处,刚刚好不夸张,而且特别帅,这也是我对这个人物的理解!下面说说吴国的孙权是张博演的,说实话吴国里面我就只喜欢张博演的孙权,他把孙权的忧虑跟果断演得相当的好!吴国还有一个鲁肃霍青演的,鲁肃足智多谋,鞠躬尽瘁在他的表演下很接近原著人物,再其他版本根本的三国里面看不出来!这就是我个人的对新版三国里面演的最好的几个人点评了一下,其他人也演得不错,还有我们没看到的导演也相当的不错!最好没我在这里推介这不连续剧,没看过三国的可以看看,理解理解这个名著第二篇:《新三国》观后感《新三国》观后感95集的新三国终于看完了。
原创: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人物对话赏析

原创: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人物对话赏析第一篇:原创: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人物对话赏析[摘要]语境的作用,就在于排除语义的模糊性,从而准确地理解话语的意义。
但语境包含由各种因素决定的一系列可能的语境而非单个的语境,从这一系列可能的语境中选择某一具体的语境的决定因素是关联性。
本文试图从语境关联理论的角度对根据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三国演义》改编的同名电视剧里“煮酒论英雄”故事中曹操和刘备的对话进行语言学的分析,通过话语分析来品评英雄人物特征,从而达到赏析电视剧的目的。
中国论文网[关键词]语境;关联;《三国演义》;话语分析“煮酒论英雄”是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所讲述的一则脍炙人口的故事,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曹操、刘备都可称得上大英雄,这点毋庸置疑。
不过《三国演义》将曹操定为奸雄,将刘备定为正统英雄,历来也是备受争议。
把《三国演义》搬上银幕所改编成的同名电视剧,较为忠实地再现了原著的风格,在人物的刻画上基本保持了原作人物的形象。
本文试图从语境关联理论的角度对电视剧《三国演义?煮酒论英雄》中曹操和刘备的对话进行语言学的分析,通过话语分析来品评英雄人物特征。
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将上述电视剧中的人物对话整理如下: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备(面现惊异之色):……操:在家种菜灌园,玄德有此闲情,真是不易!备(方才放心):无事消遣。
丞相有请,不知何事?操:玄德,刚才看见枝头梅子已青,忽有所感,……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
(二人来到小亭,饮酒之际,纵论当世英雄,刘备所举人物都被曹操否定……)备:舍此之外,备实不知。
操: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备:谁能当之?操(以手指备,后自指):当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备(吃了一惊,手中拿的筷子不觉掉到地上,正巧雷声大作,于是从容低身拾起筷子):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操(笑曰):大丈夫亦畏雷乎?备:圣人迅雷烈风必变,安得不畏?一、语境及其对语义的厘清作用语境指某一交际情景中的所有因素:语词和非语词语境,给定话语场景的语境,还有反映说者听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知识和态度的社会语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存在 形 式 既是 对作 品 本 身存 在 的 强化 ,又促进 了文本 的生成和 发展 。 在 视 觉媒 介 兴 起 ,印刷 媒 介式 微 的 背 景 下 ,改 编 行 为本 身 与 改编 作 品 的存 在 即具 有其 对 文学 名著 进 行 解 读和完形构建 的合法性 。 2 、从有机 统一 的情节 到碎 片化 情节 ( 话语与 内部语境 ) 我们 所讨 论 的语 境 除 了文 本 在 不 同传 播 媒 介 中的 存在 与 变化 的外 部 语 境外 ,还 包括 文 本 自身 的 内部 语 境 ,其 中 人物 、故 事 等 构成 因素 都 融合统 一到 了情 节 的结 构安排 中。 小说和影视剧 大都 属于叙 事艺术 ,所 以情 节结 构 起 到统 摄全 篇 的重要 作 用。纵观小说名著 电影改编的历史 , 前 人对 于情 节 、结 构 改编 的态度 经 历 了一个变化的过程 ,简单说来就是 神 圣化 不可 随 意 改动情 节一 可根 据 具 体 需 要适 当修 改一 相 对 自由开 放 的情节观 ( 如可不改动 , 亦可 少改动 , 甚至可以解构、 戏拟 ) 1 9 从 9 4版 《 三 国演 义 》到 2 1 0 0版 ,我们 也可 以看 到 改编 观念 从 不 可随 意 改动 到逐 渐 多元化 的发展倾 向,但 由于 《 三国演 义》 是历史性 的小说 , 有其依 据可考 , 故 而 改编 是 否 忠实 于原 著 或历 史 事 实引起 的争议 自然 比一般小说 更大。 传 统 意 义 上 的 “ 节 ”有 两 种 情 倾 向 :其一情节是一个有时间顺序 、
语 实 践 的主 体 ,话 语获 得 合 法,  ̄ 幕。 聚 焦小 说 《 国演 义 》全本 的 1f "n 4 : 三 有 效 性 的语 境 ,意 在说 明文 学应 当 作品都在其推 出后引起 了 “ 国热”, 三 是 一 种 构成 而 非 本质 ,文 学作 品 自 如 1 7 年袁 阔成 的评书《 国演 义 》 9 9 三 、 身 的呈 现 方式 及我 们 对作 品 的考 察 1 9 4年王扶 林导 演 的 电视剧 《 国 9 三 都 是存在 于现 时框架 中的历 史产物。 演义 》和 2 1 0 0年高希希 导演 的 电视 传 统 与异 端 ,文学 与 非 文学 的 文本 剧 《 国演义 》。影视 剧导致的 “ 三 三
同时 ,也 在寻 求 一种 与 旧有认 知 对
( ) 语 与 语 境 ~ 话
部 语境 )
1 、作 为过程 的文本 ( 语与外 应 的认 同感;另一 方面 , 9 话 在 4版 《 三 国演 义 》播 出 的时 候 , 电视 已进 入 就流传载体 的多元化来看 , 《 三 越来越 多的家庭 ,影响面 日益扩大 , 国志通俗演义 》给我们 提供 了一个较 互联 网普及 之后 ,传播与讨论平台变 为 全面 的范 本。其 所 述材 料在 口头 得 更为开放 。 由于 《 三国志通俗演义 》 文学 、通俗演义 、 剧、评书 、电影、 小说在 文学史上 树立 了经典 的地 位 , 戏 电视剧 、 动画、 游戏 中皆有体现。“ 当 接 受者便 习惯 与 以其 为标 准来 评 判 北宋说话产生长篇 的 ‘ 讲史 ’ ,‘ 时 说 其它形式的作 品。所 以他们在最开始 接触 改 编 作 品时 ,总 会带 着 审视 和 三 分 ’便是其 中特别受欢迎的节 目, 因其 地 位显 赫 , 以至于 独 立 出来 列 批 判 的眼 光来 看 待 它。但 是 我 们 眼 为专科。元代刊 印的 《 国志评话 》 三 中的经典不是定格的 ,一成 不变的 , 和 《 分事略 》就是依据 民间艺人的 经典之永恒不代表其媒介的永恒 ,在 三 口头 讲 述而 整理 出来 的。 ”… 也有 媒 介 更替 的 过程 中,它 在每 个 阶段
d i O3 6 /.s .0 2 6 1 .0 11 .2 o: .9 9j s 1 0 — 9 62 1 .30 7 l in
个体
自19 9 4年改编 的 电视剧 《 三国 演 义 》播 出 以来 ,其 影 视 改编 问题 成 为 《 国演 义 》研 究 领 域 中 的一 三 个 重 要 话 题。 本 文 以 《 国演 义 》 三 的影 视 改 编 为研 究 对 象 ;从 文 学文 本 和 影 视 文本 入 手 ;通 过 分 析其 话
之 间存 在差 异 却 又不 可 割裂 地相 互 流通 。 文学传 统是 一 个 不 断遭 遇竞 争而不断得 以更新 的过程。
一
国热 ”一方面 是由于作 为古典小说 四
、
话语分析
大名著 之一 的《 三国演 义 》 广为流传 , 其 中的故 事和 情 节 为诸 多读 者 耳 熟 能详 ,人们 被 新 的 艺术 形 式吸 引的
嚣萝 冀r = r 罄 ’ j
三国演义 影视改编的话I分析 1
【 摘要 】自 19 年 改编的电视剧 《 国演义 》播 出以来 ,其影视改编 问题成 为研 94 三 究领域 中的一 个重要话题 。 虽说 阐释 的行 为没有 高下之分 ,但是 其 阐释 的效果 及其 艺术成就 则有 高下之分 ,将 《 国志通俗 演义 》作 为原典 ,后 来戏仿 、改 三 编和运 用材料重新整合 的作品都 可称 为阐释 性文本 , 它们的发挥 受到特殊 时间、 空 间和 目的 的限制 ,使得 最初被视 为经典 的文本 长久性地保 留在我们 的视 线之 中,其具有不可替代 的价值 ,但更 有无限阐释 的可能性。 [ 关键词 】 《 国演 义》 影视 改编 话语 语境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