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农产品出口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合集下载

中国农产品“走出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中国农产品“走出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中国农产品“走出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农产品“走出去”已成为大势所趋。

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品牌建设等问题。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提高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实现农产品“走出去”的目标。

一、挑战一:质量安全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质量安全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生产加工环节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和声誉。

2.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如瘦肉精、有害添加剂等事件,这些事件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造成了严重影响。

对策一:加强监管和管理。

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的监管,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对策二: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

加大投入,提升农产品生产、加工等环节的技术和管理水平,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产品质量。

对策三:加强宣传和教育。

加强对农民、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大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倡导“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理念。

二、挑战二:市场准入1. 贸易壁垒:一些国家对中国农产品设置了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限制了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进入。

2. 质量认证标准不统一:国际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质量认证标准,中国农产品需要满足不同国家的不同认证标准才能被允许进入其市场。

对策一:积极参与国际谈判。

加强与各国的贸易谈判,争取更多的市场准入机会,推动各国建立统一的农产品质量认证标准。

对策二:提高农产品质量。

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满足各国的质量认证标准,增强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对策三:加强国际合作。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强合作,共同推动质量标准的统一,打破贸易壁垒,促进中国农产品“走出去”。

三、挑战三:品牌建设1. 品牌知名度不高: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知名度相对较低,缺乏国际知名度的优质品牌。

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困境与对策

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困境与对策

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困境与对策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农产品对外贸易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面临着一系列困境,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一、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面临的困境1、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是影响对外贸易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些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农药残留超标、化肥使用不当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也容易引发贸易伙伴的担忧和限制。

此外,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水平较低,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难以满足国际市场的高标准要求。

2、贸易壁垒的增加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纷纷设置贸易壁垒,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了巨大压力。

例如,一些国家对我国农产品实施严格的技术标准、检验检疫措施和绿色壁垒,增加了出口的难度和成本。

同时,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摩擦也时有发生,使得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环境更加严峻。

3、农业产业化水平低我国农业生产大多以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产业化水平较低。

这种经营模式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不高,难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生产。

同时,农产品供应链不够完善,物流成本高,保鲜技术落后,影响了农产品的及时供应和品质保持,降低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4、品牌建设不足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知名品牌,品牌附加值低。

很多农产品只是以初级产品的形式出口,缺乏品牌包装和市场推广,难以获得较高的价格和市场份额。

相比之下,一些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品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优势地位。

5、市场信息不对称在农产品对外贸易中,市场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至关重要。

然而,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往往难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价格波动和竞争对手的动态等信息,导致决策失误,错失市场机会。

此外,国内农业生产者与出口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也影响了农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安排。

二、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对策1、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生产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管理,推广绿色、环保的生产技术和方法,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我国农产品出口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产品出口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产品出口问题及对策分析中国农产品出口面临一系列问题,包括市场竞争力不足、质量标准不符合国际要求、农业生产成本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当前,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面临来自其他国家的激烈竞争。

为了提高竞争力,可以通过提高农产品品质、改进包装和运输方式、增加产品附加值等手段,使中国农产品在质量、价格和服务方面更具有竞争力。

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

提高农产品质量可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且符合国际贸易标准也是出口的必要条件。

可以通过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推行有机农业等措施,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使其符合国际质量标准。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中国农业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这给农产品出口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可以通过提升农业技术水平、推广农业机械化、加强农产品加工等措施,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第四,加强农产品营销策划。

农产品的市场营销是提高农产品出口的关键环节。

可以通过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参加国际农产品展览会、开展市场调研等方式,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出口量。

第五,加强跨国合作与交流。

中国可以积极参与国际农业合作与交流,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提升自身的农产品出口水平。

可以加强与国际农产品贸易组织和国际贸易展会的合作,开展农产品贸易洽谈和合作项目,拓宽农产品出口渠道。

为了解决中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问题,可以采取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加强营销策划和加强跨国合作与交流等对策。

只有通过综合措施,才能提升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力,提高农产品出口规模和质量。

我国农产品出口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产品出口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产品出口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农业出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然而,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产品质量不稳定。

我国一些农产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不够,存在着品种单一、规格不一致、质量偏低等问题,导致有些商品无法达到国际市场的要求,影响了出口。

二是缺乏品牌优势。

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缺乏知名度和品牌效应,严重制约了产品的市场拓展和竞争力提升。

而一些国际知名品牌,如新西兰的Anchor牛奶、澳大利亚的Kangaroo肉等,更是凭借自身品牌优势占据了重要市场份额。

三是技术落后。

我国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技术相对欠缺,特别是在农产品加工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较大,导致在产品的附加值和质量升级方面受到限制。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农产品出口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提升产品质量和增强市场竞争力。

具体策略如下:一是加强质量监管。

政府需要推行严格的公共监管措施,督促企业加强产品质量管理。

同时,也需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是培育品牌优势。

政府需要加强对农产品品牌制定、推广和保护的支持,扶持鼓励优质品牌的培育和发展。

企业可以加强营销,在世界知名的展会上进行展示和推广,开展多形式的品牌推广活动,让外国消费者了解和认识我们的优秀品牌。

三是推进技术升级。

政府需要推出一系列技术创新引领政策,支持和鼓励农产品技术升级,引导企业采用世界先进的生产和加工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综上所述,要想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和市场份额,关键在于提高产品品质和竞争力。

政府需要加强对农产品出口的支持和引导,推出一系列鼓励政策,对于企业而言,需要加强对市场动态的观察和分析,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我国农产品出口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产品出口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产品出口问题及对策分析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质量问题我国部分农产品在外销过程中存在着质量不稳定、质量不符等问题。

这不仅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也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出口市场占有率。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加强质量监管和管理,完善质量检测制度。

二、价格问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相对较低,这主要是由于生产成本低和竞争激烈造成的。

为了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必须从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开展市场营销推广等方面入手,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竞争力。

三、贸易保护主义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保护主义呈上升趋势,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在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时,我国应该采取多种手段,如加强政策沟通、扩大市场多元化、加强贸易协调和加强国际合作等。

四、绿色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是指一些国家或地区通过政策手段或技术标准等手段,以限制或防止低质量或低环保的产品进口。

加强环保措施,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环保标准和认证,并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是解决绿色贸易壁垒的有效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我国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监管,建立质量检测制度,强化对农产品生产、收储、销售和运输全过程的质量监督检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优化产品结构以优势产业为主,培育新的产业优势,通过推进农产品优质高效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可靠性和附加值,同时优化产品结构,扩大出口市场的占有率,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三、拓展出口市场积极发展多元化的出口市场,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参加国际性的农产品展览和交流活动,开拓新的合作渠道,推广产品品牌,增强产品的市场形象,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四、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积极引进和推广大数据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信息技术等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使农产品生产更加具有竞争力,提高出口质量和市场占有率。

中国农产品“走出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中国农产品“走出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中国农产品“走出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中国农产品“走出去”是指中国农产品面向国际市场进行销售和推广。

随着中国农业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开放,越来越多的中国农产品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农产品“走出去”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应对。

本文将就中国农产品“走出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中国农产品“走出去”面临的挑战1. 质量安全问题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质量安全问题。

由于中国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和管理,部分农产品存在着质量安全隐患,例如农药残留超标、重金属污染等问题。

这不仅给国际市场消费者带来身体健康上的风险,也影响着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信誉。

2. 品牌建设难度大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建设和推广也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目前,国际市场上的农产品品牌竞争激烈,大多数国际知名农产品品牌来自发达国家。

中国农产品要在国际市场上打造出有竞争力的品牌,需要进行品质升级、形象改造、市场营销等工作,这需要资金、时间和精力的投入。

3. 市场营销和渠道拓展难度大在国际市场上进行市场营销和渠道拓展是中国农产品“走出去”面临的另一个挑战。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消费习惯、市场规模等各方面因素差异较大,如何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找准市场定位,建立和拓展国际渠道,需要企业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和丰富的国际市场经验。

4. 遭遇贸易壁垒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还存在着贸易壁垒问题。

一些发达国家采取贸易限制措施,如反倾销、反补贴等,对中国农产品实施限制和打压,导致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受到歧视和不公平对待。

5. 大国形象不佳中国是一个大国,国际上有一些人对中国农产品品质和食品安全存在疑虑,认为中国农产品质量不过关,影响着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形象和信誉。

对中国农产品“走出去”面临的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对策一:提高质量安全水平针对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的质量安全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农产品生产全程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对农药、化肥等生产和使用的监管,减少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等污染物的超标现象,确保农产品的食品安全。

我国特色农产品出口现状与对策分析

我国特色农产品出口现状与对策分析

我国特色农产品出口现状与对策分析一、概述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悠久的农业历史。

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扶持,我国特色农产品出口规模逐渐扩大。

特色农产品是指具有地域特色、品质优势的农产品,如茶叶、食用菌、水果等。

这些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支柱。

本文将对我国特色农产品出口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出口现状1. 贸易壁垒我国特色农产品出口面临着诸多贸易壁垒。

这些壁垒主要表现在技术壁垒、关税壁垒、检验检疫等方面。

一些发达国家对我国农产品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限制了我国特色农产品的出口。

此外,有些国家还设立了高额关税和附加税,导致我国特色农产品在出口时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2. 市场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要求越来越高。

我国特色农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由于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以及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我国特色农产品出口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需求压力。

3. 竞争优势我国特色农产品出口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首先,我国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多样化的气候条件,为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其次,我国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为特色农产品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成本条件。

此外,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特色农产品出口,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三、对策建议1. 市场拓展为应对贸易壁垒和市场需求压力,我国特色农产品企业应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首先,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和政策,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

其次,积极参加国际展览和会议,与国际买家建立联系,拓展销售渠道。

此外,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合作等方式,建立海外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降低出口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2. 品牌建设品牌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资源。

我国特色农产品企业应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首先,加强产品质量控制,保证产品的安全和优质。

中国农药业的出口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中国农药业的出口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中国农药业的出口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简介本文旨在分析中国农药业的出口现状、问题以及可能采取的对策。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对保障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中国农药业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农药生产和供应国家之一。

然而,中国农药业在出口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寻找合适的对策来推动其出口质量和竞争力的提升。

现状分析中国农药业的出口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出口数量居全球前列:中国农药产量巨大,使其成为全球农药出口大国之一。

2. 出口市场广泛:中国农药出口至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3. 出口产品种类多样:中国农药业产品涵盖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等多个品种。

4. 出口价格竞争力强:中国农药产品价格相对较低,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然而,中国农药业在出口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1. 产品质量不稳定:部分中国农药产品存在质量波动问题,质量不稳定影响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2. 创新不足:中国农药业在研发和创新方面相对滞后,缺乏高科技产品。

3. 环境友好性有待提升:一些中国农药产品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不符合部分进口国对环保要求。

4. 贸易壁垒和法规限制:一些发达国家对农药进口采取了严格的标准和法规,增加了中国农药出口的难度。

对策建议为了提高中国农药业的出口质量和竞争力,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对策:1. 加强质量控制:推动中国农药业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2. 鼓励创新研发:加大对农药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农药产品向高科技、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

3. 加强行业合作:促进中国农药企业与国际同行合作,借鉴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在产品研发、品牌推广等方面加强合作,提高整体竞争力。

4. 推动环境友好型产品:鼓励中国农药企业研发和生产对环境友好的农药产品,满足国际市场对绿色环保产品的需求。

5. 与相关国际组织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农药监管和标准制定,提升中国农药行业在全球农药市场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农产品出口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浅析中国农产品出口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现状据2008年《中国粮食经济》报道,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农产品进口国和第五大出口国,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有重大的地位。

2007年我们国家粮食总产达到10030亿斤,实现了自1985年以来首次4年连续增产。

但是,受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大大打击,我国农产品现在的出口额同不断出现滑坡的趋势。

造成农产品也难逃危机。

比如番茄酱出口价难以上升,果品出口也受到了严峻的阻拦。

难以想象,在拥有世界第四大农产品进口国和第五大出口国的名誉竟会出现农产品现在的出口额同不利的现象。

这又是为什么呢?二、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负面影响第一节绿色壁垒的含义绿色壁垒是指那些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

虽然我国拥有世界第四大农产品进口国和第五大出口国的名誉,但我国农产品出口水平却是非常的低下。

其中,我们明确知道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外部制约因素归结于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使得农产品出口贸易增长速度放慢了;虽会给出口产品的成本提高了一点,但是同时大大的增加了农产品在国际竞争企业出口风险。

第二节案例分析——番茄酱下面,我们就拿番茄酱做详细的解释。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席卷而来,已经影响到实体经济,导致企业海外市场订单减少或已签合同执行放缓,我国番茄酱出口也难以幸免。

至10月,我国出口番茄酱56.4亿公斤,同比下降8%。

截至11月26日,共检验各类出口番茄制品23.67万吨,比去年的44.39万吨下降53.3%。

与去年同期相比,番茄酱每个月的出口数量都有下降,去年每个月平均出口7万吨左右,今年在5万吨左右。

另外,对于已经签订的出口合同,有些进口商因资金问题要求放慢执行。

我国产品出口的最主要形式为原料型大包装番茄酱,产品单一,又多为贴牌生产,产品附加值低。

绿色壁垒是促进技术进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

绿色壁垒是调节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杠杆。

国内该类产品供给大大多于需求,使得价格下跌,产量减少。

三、技术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负面影响第一节技术壁垒的含义技术贸易壁垒,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或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生命和健康、生态环境,或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为由,采取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

虽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也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但由于竞争激烈,一些国家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对我国实施技术壁垒。

那么,这些国家为什么要对我国实施技术壁垒呢?下面我们将从畜产品加工和果蔬加工进行浅析我国农产品的技术情况。

第二节案例分析——畜产品、果蔬加工畜产品加工我国养殖业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肉、蛋产品均占世界首位。

但从每一个畜禽生产性能,畜禽死亡率、饲料转化率,草地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来说呢,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尤其在高产品加工业上差距更为明显。

果蔬加工多年以来,我国在果蔬加工方面有很大的提高,但就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都比发达国家落后很多。

一般地,果汁加工厂的生产规模在1吨/h以下,很少或者几乎没有先进的加工技术,都是用很传统的生产技术进行加工。

果品加工业忽视基地建设,也没有贮藏、保鲜与加工环节,无法拥有优质的原料,技术和装备水平落后,造成产品质量有些达到标准有些却达不到。

质量达不了标准,这就给一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有借口采取技术壁垒的政策。

对我国农产品的发展极其不利。

第一、严重限制了我国农产品的外贸出口额。

第二、严重削弱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

第三、造成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成本农产品类别与农业区域发展不均衡。

四、数字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负面影响第一节数字化的含义"数字壁垒"又叫信息技术壁垒,是指与贸易有关的信息的表述不衔接、不接轨,不符合进口国的要求,造成贸易的障碍。

第二节数字化的作用专家指出,“数字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及“数字地球”的重要内容,将是21世纪农业的重要标志。

“数字农业”具有巨大的作用:1、信息传播量大、内容广泛。

2、农业技术及时到位。

3、解决生产疑难针对性较强。

4、农业技术资料调阅便利。

5、农技人员之间交流更为直接。

第三节我国农产品数字化不高的原因就目前我国的农业发展状况来看,我国农产品的数字化正处于萌芽阶段。

只有东部发达城市才拥有一些数字化农业基地。

为什么数字化农业在我国不能普遍发展呢?首先,农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农业产品质量不高,大路货多,名优产品比例低;二品种多,专用品种少;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精深加工产品更少;区域比较优势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其次,我国是人口大国,大多数农民耕种呢只是为了养家糊口,或者是减少家庭负担。

他们都是靠自己的劳力和体力耕种的,即使有一些家庭拥有某些耕种技术,但这些技能早已经落伍了。

想美国用飞机来灌水的技术只有在东部和东北某些地方有。

正由于我国的农业数字化不高,农贸忽视了土地、气候等自然因素对农产品供给能力的约束。

他们很少懂得农作物生长的客观规律,只会一句传统的经验,一味盲目进行生产,不会根据土壤性质、微气候条件造成投入成本过大。

造成农业生产率不高,农产品质量差。

严重限制我国的农产品的出口额。

五、我国农产品的对策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是第二第三产业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农产品在出口总额占有重大的比例,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推动、就业机会的创造、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的升级,尤其是在农民就业渠道的拓宽、收入的增加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竞争力的提高上都是有极为深远的战略意义的。

所以,我们务必要认清农产品现阶段的状况,处理好农产品现存的问题,以确保我国的经济稳定持续增长。

首先,我们必须处理好绿色壁垒的难题。

1、树立环保意识,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2、建立优质农产品认证、标志制度。

3、构筑我国自己的农产品绿色保障系统。

其次,我们还得处理好技术壁垒的问题。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警示出口企业积极应对。

2、,狠抓从源头把关,确保出口产品质量。

3、建立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及时应对。

最后,我们得处理好数字化壁垒的问题。

1.建立健全信息化体制。

2、大力发展创新人才。

3、普及新机器新设备。

【天涯博客】1-12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921.3亿美元,同比下降7.1%。

其中,出口395.9亿美元,同比下降2.3%;进口525.5亿美元,同比下降10.4%。

贸易逆差为129.6亿美元,同比下降28.6%,连续六年呈逆差走势。

12月,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05.3亿美元,同比增长31.3%。

出口额为44.8亿美元,同比增长18.2%,环比增长19.1%;进口额为60.5亿美元,同比增长43.1%,环比增长36.6%。

逆差为15.7亿美元,同比增长256.8%,环比增长134.3%。

一、谷物进口量增加一倍,出口量减少两成多1-12月,谷物进口315.1万吨,同比增长104.5%;进口额9.0亿美元,同比增加22.7%。

出口137.1万吨,同比下降26.3%;出口额7.4亿美元,同比下降5.7%。

逆差1.6亿美元,2008年顺差0.5亿美元。

大米、玉米出口持续下降。

大米出口76.1万吨,同比下降19.6%。

玉米出口12.9万吨,同比下降48.9%。

小麦、大麦进口大幅增加。

小麦进口89.4万吨,而2008年仅进口3.2万吨。

大麦进口173.8万吨,同比增加61.5%。

二、棉花进口量下降近三成,食糖进口量增加近四成棉花:1-12月,进口量159.8万吨,同比下降27.0%;进口额21.5亿美元,同比下降39.0%。

出口8831.0吨,同比下降58.8%;出口额1884.8万美元,同比下降54.9%。

逆差21.3亿美元,同比下降38.8%。

食糖:1-12月,进口106.4万吨,同比增长36.5%;进口额3.8亿美元,同比增长18.8%。

出口6.4万吨,同比增长2.4%;出口额3365.2万美元,同比增长18.2%。

逆差3.5亿美元,同比扩大20.7%。

三、油籽及食用油进口量增近两成,饼粕出口增一倍多食用油籽:1-12月,进口4633.1万吨,同比增长18.8%;进口额206.8亿美元,同比下降9.6%。

出口109.4万吨,同比下降7.9%;出口额11.3亿美元,同比下降20.1%。

逆差195.5亿美元,同比缩小8.9%。

其中,大豆进口4255.2万吨,同比增长13.7%;进口额187.9亿美元,同比下降13.9%。

油菜籽进口328.6万吨,同比增长152.3%;进口额13.9亿美元,同比增长84.5%。

食用植物油:1-12月,进口950.2万吨,同比增长16.3%;进口额66.7亿美元,同比下降25.8%。

出口11.6万吨,同比下降53.6%;出口额1.6亿美元,同比下降61.6%。

逆差65.1亿美元,同比缩小24.1%。

其中,豆油进口239.1万吨,同比下降7.5%;进口额18.4亿美元,同比下降44.7%。

棕榈油进口644.1万吨,同比增长21.9%,进口额42.2亿美元,同比下降19.1%。

菜油进口46.8万吨,同比增长73.3%,进口额3.8亿美元,同比增长6.2%。

饼粕:1-12月,出口167.2万吨,同比增长122.2%;出口额6.3亿美元,同比增长94.2%。

四、蔬菜出口相对平稳,水果进口快速增长蔬菜:1-12月,出口802.7万吨,同比下降2.0%;出口额67.7亿美元,同比增长5.2%,呈量减额增态势。

进口8.8万吨,同比下降15.3%;进口额1.0亿美元,同比下降10.9%。

贸易顺差66.7亿美元,同比扩大5.5%。

水果:1-12月,出口525.5万吨,同比增长8.5%;出口额38.3亿美元,同比下降9.3%,呈量增额减态势。

进口230.9万吨,同比增长36.5%;进口额16.3亿美元,同比增长37.0%。

贸易顺差22.0亿美元,同比缩小27.6%。

五、畜产品贸易萎缩,水产品贸易平稳畜产品:1-12月,出口额39.1亿美元,同比下降10.9%;进口额66.0亿美元,同比下降14.6%;贸易逆差26.9亿美元,同比缩小19.2%。

水产品:1-12月,出口额107.0亿美元,同比增长1.1%;进口额52.6亿美元,同比下降2.6%;贸易顺差为54.4亿美元,同比扩大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