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古诗词曲鉴赏16饮酒(其五)(含答案解析)
陶渊明《饮酒》其五阅读答案以及译文赏析

陶渊明《饮酒》其五阅读答案以及译文赏析《饮酒》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至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
全诗情味深永,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是传统诗歌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参考!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2分)2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2分)答案21.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
2分)22.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意思对即可。
2分)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偶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注释①结庐:构筑屋子。
人境:人间,人类居住的地方。
②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嚣声。
③君:作者自谓。
尔:如此、这样。
这句和下句设为问答之辞,说明心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居住在偏僻之地。
④悠然:自得的样子。
南山:指庐山。
⑤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这两句是说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⑥此中:即此时此地的情和境,也即隐居生活。
真意:人生的真正意义,即“迷途知返”。
这句和下句是说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用语言表达。
意思是既领会到此中的真意,不屑于说,也不必说。
作品赏析大致在魏晋以前,以儒家学说为核心,中国人一直相信人类和自然界都处于有意志的“天”的支配下。
这一种外于而又高于人的个体生命的权威,在东汉未开始遭到强烈的怀疑。
陶渊明《饮酒》其五原文翻译赏析与阅读答案

陶渊明《饮酒》其五原⽂翻译赏析与阅读答案 引导语:陶渊明《饮酒》其五表现了作者悠闲⾃得的⼼境和对宁静⾃由的⽥园⽣活的热爱,对⿊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下⾯是⼩编整理的原⽂与阅读练习题,欢迎⼤家学习。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境,⽽⽆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远地⾃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
译⽂: 居住在⼈世间, 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 只要⼼志⾼远,⾃然就会觉得所处地⽅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 悠然间,那远处的南⼭映⼊眼帘。
⼭中的⽓息与傍晚的景⾊⼗分好, 有飞鸟,结着伴⼉归来。
这⾥⾯蕴含着⼈⽣的真正意义, 想要辨明,却忘了怎样⽤语⾔表达。
【鉴赏】 陶渊明(365~427),浔阳柴桑⼈。
陶诗以其冲淡清远之笔,写⽥园⽣活、墟⾥风光,为诗歌开辟⼀全新境界。
《饮酒》组诗共⼆⼗⼆⾸,此为第三⾸。
前有⼩序,说明全是醉后的作品,不是⼀时所写,并⽆内在联系,兴⾄挥毫,独⽴成篇。
这⾸主要表现隐居⽣活的情趣,于劳动之余,饮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此时情味,何其深永!陶诗的⼀⼤特⾊就是朴厚,感觉和情理浑然⼀体,不可分割。
他常常⽤“忘⾔”“忘怀”等词语阻断对情理规律的探索和揭⽰,这或者就是诗歌回归⾃然的⼀种表现。
起⾸四句:“结庐在⼈境,⽽⽆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远地⾃偏”,何等平淡,何等⾃然,似乎是诗⼈不经意地在与你谈话,然⽽,那内涵、那滋味却⼜是相当丰富的。
⾸先,它蕴涵着诗⼈对⽥园⽣活深深的喜爱。
“结庐在⼈境”,⽽⼜能不受车马之喧的侵扰,这⾥满含着诗⼈对⼈境之喧闹、官场仕途的厌恶和对安静⽥园之赞美;其次,诗⼈对“结庐在⼈境,⽽⽆车马喧”这⼀⽭盾状况所作的解答,是“⼼远地⾃偏”,这⾥⾯包含着两层意思,⼀是只要“⼼远”,就⾃会去寻求偏远之地,从⽽达到⽆车马之喧的境界;再是只要“⼼远”,⽆论地之实际上的偏远与否,都会达到⼼灵的宁静,这与佛教思想特别是禅宗境界已很相似。
2019广西中考语文《诗词基础过关》16饮酒(其五)

2019年广西中考语文复习《诗词》基础过关试题含答案1 饮酒(其五)16.饮酒(其五)1.(2016·广州)“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描写了在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返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随性而动。
表现出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
2.谈谈你对“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理解。
此情此景中的田园生活含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实际上,作者的真正意思是这其中含有生活的真意,又何必去辨别清楚、去用语言表达呢?3.(2014·遵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好,为什么? “见”字写出诗人采摘菊花时无意中看到南山的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
4.下列对《饮酒》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 .诗歌首句的节奏停顿应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了傍晚时分,山上的气象愈发美好,在这从容而浑然的暮色里,飞鸟一群群结伴而还,作者从中悟出了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
C .诗中的“心远”“悠然”表明了诗人的心境。
D .全诗热情地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而末句“欲辨已忘言”则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5.下列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A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身居闹市,但门庭冷落,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B .“心远地自偏”是指远离官场和世俗,自然就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C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出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D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诗人由景悟出无法言说的真意,足见诗人归隐田居的悠然自得。
2019-陶渊明《饮酒(其五)》中考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1页)

2019-陶渊明《饮酒(其五)》中考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陶渊明《饮酒(其五)》中考阅读答案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请从这首诗中选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写下来,并简要分析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
9.答案示例: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诗人虽身居闹市,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表达了诗人内心宁静,脱离尘俗的思想感情。
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达了诗人超凡脱俗、毫
无名利之念的思想情感。
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诗人东篱采菊,抬头见山,表现了他悠然自得,
物我两忘的思想境界。
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诗人通过黄昏中飞鸟结伴归林的美好景色,表达
了诗人摆脱束缚,自由自在的思想情感。
⑤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人从大自然中悟到了无法言说的人生真谛,表
达了诗人陶醉其中,悠然忘我的境界。
(3分,分析1分,情感2分)。
《饮酒其五》阅读答案

《饮酒其五》阅读答案《饮酒其五》阅读答案「篇一」原文饮酒・其五魏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注释结庐:构筑房屋。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君:指作者自己。
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悠然:自得的样子。
见:看见(读jiàn),动词。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真意:从大自然里领会到的人生真谛。
相与还:结伴而归。
阅读题及答案16、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行行失故路:人走着走着,往往会迷失最初的方向。
B、任道或能通:顺应内心的想法,或许能将路走通达。
C、觉悟当念还:觉悟到走错方向,应及时地回到旧路。
D、鸟尽废良弓:鸟打尽弓会废弃,英雄已无用武之地。
17、古人诗词中常会托物言志,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此手法的一项是(3分)A、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屈原《橘颂》)B、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陶渊明《饮酒(其八)》)C、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陈子昂《感遇(其二)》)D、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18、唐朝韩愈曾作《幽兰操》一歌,其中有四句:“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请你谈一谈韩诗与陶诗前四句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6分)答案:16、D17、D18、相同点:陶渊明和韩愈在诗中都通过兰花来喻指君子的高贵品格,表达了自己内心对高洁品性的坚守。
中考必考40首古诗词曲逐篇梳理(推荐)

2019年中考语文必考古诗词曲总复习(名师总结40首古诗词,建议下载练习)一、摹景状物、直抒胸臆类1.《饮酒》(其五)(1)结庐①在人境②,而无车马喧。
(我)居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没有世俗交往的喧闹。
问君③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问我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心既然远离尘俗,自然觉得所处之地也远离尘世了。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我)在东边篱笆下采摘菊花,怡然自得间无意中看见了南山。
山气④日夕⑤佳,飞鸟相与还。
傍晚山间的云气更加秀丽,飞鸟结伴飞回树林。
(3)此中有真意⑥,欲辨已忘言。
这里边有隐居生活的真正意趣,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注释①庐:简陋的房屋。
②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③君:陶渊明自谓。
④山气:山间的云气。
⑤日夕:傍晚。
⑥真意:真正意趣。
重点词语在人境结庐:建造房舍。
结庐..问君何能尔.尔:如此,这样。
还相与:相伴。
飞鸟相与..赏析点评(1)返回自然是诗人的人生理想,他把这一理想落实在“人境”,于朴素的田园生活中追求精神的自由完满。
“车马喧”指有地位的人家门庭若市的情景。
“心远”指精神上对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疏远、超脱、漠然的态度,故“地自偏”。
(2)这两句诗通过对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表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天真自然的意趣,遂成千古名句。
“见”字用得精妙,它以山为主体,衬托出人的风雅。
(3)“真意”指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具体来说既指未受官场污染的淳朴民风,也指作者所追求的“安贫乐道”的人生真谛。
2.《观沧海①》(1)...东临碣石②,以观沧海。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边。
(3)...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吹来,发出瑟瑟的声响,海上涌起了巨大的波涛。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发出的;星汉③灿烂,若出其里。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来自这浩渺的海洋之底。
饮酒其五翻译饮酒其五阅读答案

饮酒其五翻译饮酒其五阅读答案饮酒其五阅读答案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一、选择。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
饮酒其五阅读答案B.“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的极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了眼帘。
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
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2、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3、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饮酒》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
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饮酒》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饮酒》含答案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9.下列对“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忘言”二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和自然之趣,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B.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刚要把它说出来,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
C.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人生真意,这种乐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会意者无须叙说。
D.“忘言”指找不到合适的语言表达,知音难觅,对不明白人生真意的人无须多说。
10.在“经典诵读”诗会活动中,小豫认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以改成“望”,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答案】9.D 10.示例:我不赞同。
“见”字写出了此时诗人不是有目的地刻意远望,而是以纯粹的心灵意外发现、不期而遇,这样才能达到和自然融为一体的闲适淡泊的效果。
“望”字带有目的性和刻意成分,不符合诗人当时的心境。
【解析】9.本题考查对诗歌词句的理解。
D.“知音难觅,对不明白人生真意的人无须多说”理解错误;这里“忘言”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故选D。
10.本题考查诗歌炼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是: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情怀。
“见”字描写诗人采菊时无意间偶见南山,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与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相融合,营造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自由和惬意。
而“望”是有目的性的,比较刻意,不符合诗中诗人无意间所看到的景象的场景,因此“见”字更合适。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版本导航:◎统编八上第24课;◎语文七下第17课;◎苏教九下第一单元诵读欣赏。
【主旨:这首诗融情入景,写出了人与自然相契合的场景,表达诗人归隐田园后,悠然自得的心境及其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超脱世俗的高雅追求。
】
金题演练
1.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自己归田后的生活状况:虽身居闹市,但门庭冷
落,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B.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以“心远”二字回答了“无车马喧”的原因,
反映了诗人超凡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C.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空灵之美。
句中“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
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风格吻合。
D. “此中有真意”中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之“景”和悠然自得之“情”;“真意”与“但使愿
无违”的“愿”指的都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2.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 这是诗人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抒情小诗,该诗前四句从哲理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
,借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的景象,表达出诗人
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诗人在东篱采菊,无意间一抬头,南山映入眼帘。
这两句是妙手偶得之
笔,可谓浑然天成,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
C.“山气日夕佳”一句承上启下。
其中“佳”字,写出了诗人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这一景象的赞美,表
现了诗人渴望仕途生活和对归隐田园的厌倦情怀。
D. 这首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质朴的美。
它是一首具有鲜明形象和悠远境界,
又蕴含某种宇宙人生之理的哲理诗。
16. 饮酒(其五)
1.(2分)A 【解析】前两句写诗人住在众人聚居的闹市,却没有世俗交往的喧闹,表现出诗人超凡脱俗
的精神境界。
A项中“虽身居闹市,但门庭冷落,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赏析有误。
2.(2分)C 【解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仕途生活的厌倦之情。
C项中“表现
了诗人渴望仕途生活和对归隐田园的厌倦情怀”赏析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