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

合集下载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屏护的概念
如开关电气的可动部分一般不能包以绝缘,因此需要屏护。
对于高压设备,由于全部绝缘往往有困难,因此,不论高压设备是否有绝缘,均要求加装屏护装置。
室内、外安装的变压器和变配电装置应装有完善的屏护装置。
当作业场所邻近带电体时,在作业人员与带电体之间、过道、入口等处均应装设可移动的临时性屏护装置。
10kV高压架空线路每个绝缘子的绝缘电阻应不低于300MΩ;35kV及以上的应不低于 500MΩ。
运行中6~10kV和35kV电力电缆的绝缘电阻分别不应低于400~1000MΩ和600~1500MΩ。干燥季节取较大数值;潮湿季节取较小值。
电力变压器投入运行前,绝缘电阻应不低于出厂时的70%,运行中的绝缘电阻可适当降低。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1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绝缘电阻是衡量绝缘性能优劣的最基本指标。
2
兆欧表的测量原理
磁电式流比计的工作原理如右下图示。在同一转轴上装有两个交叉的线圈,当两线圈通有电流时,两个线圈分别产生互为相反方向的转矩。其大小分别为 M1 = K1f1(α)I1 M2= K2f2(α)I2
01
概念
绝缘是指利用绝缘材料对带电体进行封闭和隔离。绝缘是防止电气事故的重要措施,良好的绝缘是保证电气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
绝缘材料又称为电介质,其导电能力很小,但并非绝对不导电。工程上应用的绝缘材料电阻率一般都不低于1×107Ω·m。绝缘材料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对带电的或不同电位的导体进行隔离,使电流按照预定线路流动。
兆欧表的测量原理
在接入被测电阻 Rx后,构成了两条相互并联的支路,当摇动手摇发电机时,两个支路分别通过电流 I1 和 I2 。可以看出 :α=f(Rx)
对于电力变压器、电力电容器、交流电动机等高压设备,要测量其吸收比。吸收比是加压测量开始后60s时读取的绝缘电阻值与加压测量开始后15s时读取的绝缘电阻值之比。由吸收比的大小可以对绝缘受潮程度和内部有无缺陷存在进行判断。绝缘材料加上直流电压时都有一充电过程,在绝缘材料受潮或内部有缺陷时,泄漏电流增加很多,同时充电过程加快,吸收比的值小,接近于1;绝缘材料干燥时,泄漏电流小,充电过程慢,吸收比明显增大。

直接电击的防护措施

直接电击的防护措施

直接电击的防护措施引言电击是一种常见的事故和伤害形式,特别是在电力行业、工业生产和家庭生活中。

遭受电击不仅会给人体带来不可逆的伤害,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因此,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来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生命和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讨论直接电击的防护措施,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并预防与电击相关的事故。

直接电击的概念直接电击是指人体直接与电流形成闭合回路,从而导致电流通过人体传导的现象。

通常情况下,直接电击会对人体造成电击伤害,可能使人体感到疼痛、烧伤甚至死亡。

因此,采取措施来防止直接电击的发生至关重要。

直接电击的防护措施1. 接地保护接地是防止电流在人体中形成闭合回路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导体等与大地形成良好的接触,可以将电流释放到地中,从而保护人体免受电流侵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接地保护措施:•设备接地:确保所有电气设备都与地线连接,以将可能产生的故障电流传导到地中;•人体接地:在一些特殊工作环境中,如实验室、医院手术室等,人体接地可能是必要的。

通过合理配置接地装置,可以有效地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

2. 保护装置保护装置是一种可以在电流异常时切断电路的装置,以减少对人体的伤害。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保护装置:•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器是一种检测电流是否有异常流出电路的装置。

当检测到电流泄漏时,漏电保护器会迅速切断电路,以减少对人体的伤害;•短路保护器:短路保护器主要用于防止电路短路引发火灾等事故。

当电路发生短路时,短路保护器可以迅速切断电路,以保护人员的安全。

3. 个人防护装备个人防护装备是直接电击防护的最后一道防线,可以有效地减少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一些常见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绝缘手套:绝缘手套是一种具有良好绝缘性能的手套,可以有效地防止电流通过手部传导到身体。

在进行高风险电工作业时,佩戴绝缘手套是必要的;•绝缘鞋:绝缘鞋是一种能够将脚部与地面隔离开的鞋子,可以有效地防止电流通过脚部穿过身体。

触电防护技术

触电防护技术

触电防护技术一、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1. 绝缘用绝缘材料对带电体封闭和隔离,任何情况下绝缘电阻不得低于每伏工作电压1000欧,并应符合专业标准规定。

2. 屏护采用护罩、箱闸、遮拦等将带电体与外界隔离;金属屏护装置应可靠接地;遮拦应挂标示牌,必要时配备光电报警连锁装置。

遮拦高度不应低于1.7m,下部边缘离地不超过0.1m,栅遮拦高度户内不低于1.2m,户外不低于1.5m。

栏条间距不应大于0.2m。

对于低压设备,遮拦与裸导体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8m。

户外变配电装置围墙高度一般不小于2.5m。

3. 间距①线路间距②用电设备间距,常用开关电器安装高度为1.3~1.5m,开关手柄与建筑物之间应保留150mm的距离,室内灯具高度应高于2.5m,低于2.2m应采取安全措施,人碰不到的地方可减为1.5m,户外灯具应高于3m,安装在墙上时可减为2.5m③检修间距,低压操作中,人体与带电体的距离不小于0.1m;二、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1. IT系统保护接地适用于各种不接地配电网,对保护接地电阻有要求,380V不接地系统要求≤4欧,配电变压器或发电机容量不超过100kV.A时,要求≤10欧,不接地配电网,如果高压设备与低压设备公用接地装置,要求接地电阻不超过10欧且≤120/IE2. TT系统(配电网接地,电气外壳接地) 主要用于低压用户,且必须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或过电流保护装置,优先使用前者。

3. TN系统保护接零要求:在同一接零系统中,不允许部分设备只接地不接零的做法(只能接地的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重复接地合格。

零线上除工作接地以外的其他点的再次接地(位置:电缆或架空线进入车间或大型建筑物处、配电线路的最远端及每1km处。

接地电阻:RS≤10Ω )。

工作接地合格。

减轻各种过电压的危险。

工作接地电阻RN≤4Ω。

发生对 PE线的单相短路时能迅速切断电源。

(手持式电气设备不超过0.4s,固定式电气设备不超过5s);PE线和PEN线上不得安装单极开关和熔断器。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
直接接触电击是一种常见的电击事故,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甚至致命。

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必须采取一些防护措施。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
1.穿戴工作服和手套:工作服和手套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绝缘保护,减少电流对人体的直接影响。

2.使用绝缘工具:使用绝缘工具可以有效地隔离电源和工具操作者之间的电流流动,防止电流通过人体。

3.使用安全开关和保护装置:安全开关和保护装置可以在电流异常或故障时迅速切断电源,减少电击的风险。

4.正确接地:正确接地可以将电流导入地面,降低电击的危险性。

5.遵守操作规程:遵守操作规程可以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安全性。

以上是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的一些基本方法,但是在工作中仍需格外小心谨慎,时刻保持警惕。

如果发现电气设备存在问题或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相关人员。

- 1 -。

触电防护技术知识(电气安全)

触电防护技术知识(电气安全)

触电防护技术知识(电气安全)一、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1、绝缘:工程上应用的绝缘材料电阻率一般都不低于107Ω•m。

绝缘材料的电阻通常用兆欧表(摇表)测量。

任何情况下绝缘电阻不得低于每伏工作电压1000ω。

2、屏护和间距:1)屏护装置应有足够的尺寸,与带电体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

2)遮栏高度不应低于l.7 m,下部边缘离地不应超过0.1 m。

栅遮栏的高度户内不应小于l.2 m、户外不应小于l.5 m,栏条间距离不应大于0.2 m;对于低压设备,遮栏与裸导体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8 m。

户外变配电装置围墙的高度一般不应小于2.5 m。

遮栏、栅栏等屏护装置上,应有“止步,高压危险!”等标志。

3)用电设备间距:明装的车间低压配电箱底口距地面的高度可取1.2 m,暗装的可取l.4 m。

明装电度表板底口距地面的高度可取1.8 m。

常用开关电器的安装高度为l.3—l.5 m;开关手柄与建筑物之间应保留150mm的距离,以便于操作。

墙用平开关离地面高度可取1.4 m。

明装插座离地面高度可取1.3—l.8 m,暗装的可取0.2—0.3m。

室内灯具高度应大于2.5 m;受实际条件约束达不到时,可减为2.2 m;低于2.2 m时,应采取适当安全措施。

当灯具位于桌面上方等人碰不到的地方时,高度可减为1 5 m。

户外灯具高度应大于3 m;安装在墙上时可减为2.5 m。

起重机具至线路导线间的最小距离,l kV及1 kV以下者不应小于1.5m,10 kv者不应小于2 m。

4)检修间距:低压操作中,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的距离不应小于0.1m。

高压作业,10 kv无遮拦作业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的距离不应小于0.7m;线路作业,1.0M。

二、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1、IT系统(保护接地)将电气设备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位经接地线、接地体同大地紧密地连接起来。

通过低电阻接地,把故障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内;在380V不接地低压系统中,一般要求保护接地电阻RE≤4Ω;用于各种不接地配电网。

浅谈交流电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

浅谈交流电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

浅谈交流电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摘要:在现代化工业大生产过程中,离不开电力机械的动力电气装置,有电气设备就一定会发生交流电直接接触电击事故,预防直接接触电击伤害的基本防护措施,就是绝缘、屏护和间距,其作用就是防止人体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造成触电事故以及防止短路、故障接地等电气事故。

关键词:交流电直接;电击;措施电气危险因素是由于电能非正常状态形成的,电气危险因素分为触电危险、电气火灾爆炸、静电、雷电、射频电磁辐射危害和电气系统故障等。

按照电能的形态,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雷击、静电、电磁辐射和电气装置事故。

1、触电事故触电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伤害形式,本文主要分析交流电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

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刺激肌体组织产生针刺感、压迫感、打击感、痉挛疼痛、血压异常、昏迷、心律不齐、心室颤动等造成伤害的形式。

严重时会破坏人的心肝、肺部、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形成危及生命的伤害。

1.1、电击伤害机理。

人体在正常能量之外的电能作用下,肌体容易遭受破坏。

电流作用于心脏或管理心脏和呼吸机能的脑神经中枢时,能破坏心脏等重要器官的正常工作。

1.2、电流效应的影响因素(以下不加说明电流均指工频)。

电流对人体伤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种类、持续时间、通过途径及人体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

1)电流值①室颤电流。

指引起心室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

心室颤动在短时间内会导致死亡,室颤电流与电流持续时间关系密切。

当电流持续时间超过心脏周期时,室颤电流仅为50mA左右;当持续时间短于心脏周期时,室颤电流为数百mA。

当电流持续时间<0.1s时,电击发生在心室易损期,50mA以上的电流能够引起心室颤动。

当电流持续时间>0.1s时,就会导致触电死亡的发生。

为此,《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中8.2.10条规定,开关箱内漏电保护器额定动作电流≤30mA,动作电流时间≤0.1s,比较安全可靠。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是指在接触电源导体而导致的电路中的电流经过身体时所发生的电击伤害。

为了防止电击事故的发生,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员工应该接受专业的培训和指导,了解电气设备的基本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

2. 在电气设备周围应该设置明显的标示,警示员工注意安全。

3. 在使用电气设备时,应该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用品,如绝缘手套、绝缘鞋等。

4. 在进行电气设备维修时,应该切断电源并锁定电源开关,防止误操作导致电击事故。

5. 在电气设备维修过程中,应该使用专业的维修工具和设备,避免使用金属工具和设备直接接触电源导体。

6. 在进行高压电气设备维修时,应该使用专业的绝缘杆和绝缘手套等防护设备,避免直接接触高压电源导体。

7. 在电气设备维修过程中,应该配备专业的急救设备和人员,一旦发生电击事故能够及时采取救护措施。

总之,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是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把防范措施做好,才能保障员工的安全。

- 1 -。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第二章直接接触电击防护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防护原则是:应当使危险的带电部分不会被有意或无意地触及。

本章所介绍的是最为常用的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即绝缘、屏护和间距。

这些措施是各种电气设备都必须考虑的通用安全措施,其主要作用是防止人体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造成触电事故以及防止短路、故障接地等电气事故。

第一节绝缘绝缘是指利用绝缘材料对带电体进行封闭和隔离。

长久以来,绝缘一直是作为防止电事故的重要措施,良好的绝缘也是保证电气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

一、绝缘材料的电气性能绝缘材料又称为电介质,其导电能力很小,但并非绝对不导电。

工程上应用的绝缘材的电阻率一般都不低于1×107 Ω·m 。

绝缘材料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对带电的或不同电位的导体进行隔离,使电流按照确定线路流动。

绝缘材料的品种很多,一般分为:①气体绝缘材料,常用的有空气、氮、氢、二氧化碳和六氟化硫等;②液体绝缘材料,常用的有从石油原油中提炼出来的绝缘矿物油,十二烷基苯、聚丁二烯、硅油和三氯联苯等合成油以及蓖麻油;③固体绝缘材料,常用的有树脂绝缘漆,纸、纸板等绝缘纤维制品,漆布、漆管和绑扎带等绝缘浸渍纤维制品,绝缘云母制品,电工用薄膜、复合制品和粘带,电工用层压制品,电工用塑料和橡胶、玻璃、陶瓷等。

绝缘材料的电气性能主要表现在电场作用下材料的导电性能、介电性能及绝缘强度。

它们分别以绝缘电阻率ρ( 或电导γ) 、相对介电常数εr、介质损耗角 tanδ及击穿强度E B四个参数来表示。

本节暂先介绍前三个参数。

1.绝缘电阻率和绝缘电阻任何电介质都不可能是绝对的绝缘体,总存在一些带电质点,主要为本征离子和杂质离子。

在电场的作用下,它们可作有方向的运动,形成漏导电流,通常又称为泄漏电流。

在外加电压作用下的绝缘材料的等效电路如图 2-1a 所示;在直流电压作用下的电流如图 2-1b 所示。

图中,电阻支路的电流 Ii 即为漏导电流;流经电容和电阻串联支路的电流Ia 称为吸收电流,是由缓慢极化和离子体积电荷形成的电流;电容支路的电流 I C称为充电电流,是由几何电容等效应构成的电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
绝缘、屏护和间距是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防护措施。

其主要作用是防止人体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造成触电事故以及防止短路、故障接地等电气事故。

1.绝缘
绝缘是指利用绝缘材料对带电体进行封闭和隔离。

良好的绝缘也是保证电气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

(1)绝缘材料的电气性能
绝缘材料又称为电介质,其导电能力很小,但并非绝对不导电。

工程上应用的绝缘材料电阻率一般都不低于107Ω•m。

绝缘材料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对带电的或不同电位的导体进行隔离,使电流按照确定的线路流动。

绝缘材料的品种很多,一般分为:
1)气体绝缘材料。

常用的有空气和六氟化硫等。

2)液体绝缘材料。

常用的有从石油原油中提炼出来的绝
缘矿物油,十二烷基苯、聚丁二烯、硅油和三氯联苯等合成油以及蓖麻油。

3)固体绝缘材料。

常用的有树脂绝缘漆、胶和熔敷粉末;纸、纸板等绝缘纤维制品;漆布、漆管和绑扎带等绝缘寖渍纤维制品;绝缘云母制品;电工用薄膜、复合制品和粘带;电工用层压制品;电工用塑料和橡胶;玻璃、陶瓷等。

每种绝缘材料都有其极限耐热温度,当超过这一极限温度时,其老化将加剧。

电气设备的寿命就缩短。

在电工技术中,常把电机电器中的绝缘结构和绝缘系统按耐热等级进行分类。

表2—1是我国绝缘材料标准规定的绝缘耐热分级和极限温度。

(2)绝缘检测和绝缘试验
1)绝缘电阻试验
绝缘电阻是衡量绝缘性能优劣的最基本的指标。

在绝缘结构的制造和使用中,经常需要测定其绝缘电阻。

通过测定,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定某些电气设备的绝缘好坏,判断某些电气设备如电机、变压器的绝缘情况等。

以防因绝缘电阻降低或损坏而造成漏电、短路、电击等电气事故。

2)绝缘电阻的测量
绝缘材料的电阻通常用兆欧表(摇表)测量。

这里仅就应用兆欧表测量绝缘材料的电阻进行介绍。

兆欧表主要由作为电源的手摇发电机(或其他直流电源)和作为测量机构的磁电式比率计(双动线圈比率计)组成。

测量时实际上是给被测物加上直流电压,测量其通过的泄漏电流。

在表的盘面上读到的是经过换算的绝缘电阻值。

3)绝缘电阻指标、
绝缘电阻随线路和设备的不同,其指标要求也不一样。

就一般而盲,高压较低压要求高;新设备较老设备要求高;室外设备较室内设备要求高,移动设备较固定设备要求高等。

任何情况下绝缘电阻不得低于每伏工作电压1000Ω,并应符
合专业标准的规定。

2.屏护和间距
屏护和间距是最为常用的电气安全措施之一。

(1)屏护
屏护是一种对电击危险因素进行隔离的手段,即采用遮栏、护罩、护盖、箱匣等把危险的带电体同外界隔离开来,以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所引起的触电事故。

屏护还起到防止电弧伤人、防止弧光短路或便利检修工作的作用。

尽管屏护装置是简单装置,但为了保证其有效性,须满足如下的条件:
1)屏护装置所用材料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耐火性能。

为防止因意外带电而造成触电事故,对金属材料制成的屏护装置必须可靠连接保护线。

2)屏护装置应有足够的尺寸,与带电体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