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

合集下载

菊花简介

菊花简介

菊花简介:菊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

学名(Dendranthemamorifolium)英文名(Florists Chrysanthemum)别名:菊华、秋菊、九华、黄花、帝女花。

菊花属菊科类。

菊花有30多余种,中国原产17种,主要有:野菊、毛华菊、甘菊、小红菊、紫花野菊菊花脑等。

为多年生草植物。

菊花喜凉爽、较耐寒,在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中皆能生长。

菊花为短日照植物,在每天14.5小时的长日照下进行营养生长,每天12小时以上的黑暗与10℃的夜温适于花芽发育。

菊花株高20-200cm,茎色嫩绿或褐色,基部半木质化。

单叶互生,卵圆至长圆形。

边缘有缺刻及锯齿,头状花序顶生,舌状花为雌花。

筒状花为两性花。

舌状花分为下、匙管、畸四类。

筒状花发展成为具各种色彩的"托桂瓣"花色有红、黄、白、紫、绿、粉红、复色、间色等色系。

菊花为园林应用中的重要花卉之一,广泛用于花坛、地被、盆花和切花。

菊花【别名】寿客、金英、黄华等【学名】Dendranthema morifolium【科属】菊科菊属【生态习性】菊属30余种,我国原产的有17种。

菊花适应性强,喜凉爽,较耐寒,生长适温18~21摄氏度,最高32摄氏度,最低10摄氏度,地下根茎耐低温极限为-10摄氏度。

花期最低夜温17摄氏度,开花中后期可降至13~15 摄氏度。

喜充足阳光,也稍耐阴。

较耐旱,忌积涝,喜地势稍高、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

在微酸至微碱性土中皆能生长,而以pH6.2~6.7最好。

秋菊为短日性植物,在每天14.5h的长日照下进行营养生长,每天12h以上的黑暗与10摄氏度的夜温适于花芽发育。

但夏菊能在夏季长日照下进行花芽分化和开花。

菊花为多年生草本花卉。

【栽培管理】菊花可用种子繁殖和营养繁殖。

种子发芽适温25摄氏度,2~4月播种,可当年开花,此法仅用于育种。

营养繁殖包括扦插、分株、嫁接、压条及组织培养等,生产中以扦插法为主,此法又分根蘖插、嫩枝插、单芽插及带蕾插等。

菊花的作用和功效

菊花的作用和功效

经典诗句
诸如“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等脍炙人口的诗 句,展现了菊花与自然的 和谐之美。
菊花的情感寄托
诗人常借菊花抒发对时光 流逝的感慨和对隐逸生活 的向往。
菊花在绘画艺术中的体现
菊花的绘画传统
菊花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题材 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 文化底蕴。
绘画技法与风格
画家们运用不同的笔法和墨色表 现菊花的形态和神韵,形成了各 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与其他文化的交流
随着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菊花逐渐 传播到海外,成为世界文化共享的 艺术瑰宝。
06
菊花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菊花产业现状分析
1 2
产业规模
菊花产业已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涵盖了种植、 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年产值逐年增长。
品种多样性
菊花品种繁多,包括杭菊、贡菊、滁菊等,不同 品种具有不同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
降血压
菊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还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对高血压患者有一定 的疗效。长期饮用菊花 茶可以降低血压、改善
心血管功能。
抗氧化
菊花中含有丰富的抗氧 化物质,如维生素C、 维生素E、黄酮类化合 物等,可以清除体内自 由基,延缓细胞衰老,
保持皮肤弹性。
缓解疲劳
菊花中含有多种对人体 有益的氨基酸和微量元 素,可以促进人体新陈 代谢,缓解疲劳。同时 ,菊花茶还有一定的镇 静作用,可以改善睡眠
禁忌
虽然菊花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但是使用时仍需注意适量饮用,避免出现不良反 应。同时,菊花并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如果患有疾病,还应及时就医。
04
菊花的观赏价值
观赏菊花的主要种类
秋菊
野菊
甘菊
秋季开花,花色丰富, 形态各异,是观赏菊花

古诗《菊花》(作者元稹)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古诗《菊花》(作者元稹)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菊花元稹[唐代]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标签咏物、抒怀、菊花译文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注释秋丛:指丛丛秋菊。

舍:居住的房子。

陶家:陶渊明的家。

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遍绕:环绕一遍。

篱:篱笆。

日渐斜:太阳渐渐落山。

斜,倾斜。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尽:完。

更:再。

赏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

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

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

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

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

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

“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

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

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

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

诗人从菊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爱菊花的理由。

描写菊花。

描写菊花。

1、最可敬的是菊花那不畏霜寒的精神。

深秋,天气凉了,可它却在这个时候盛开了。

寒风越狂,菊花开得越旺,它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勇敢地迎着狂风。

菊花是如此坚强!
2、在一朵紫色菊花上,缀满了晶莹的露珠,如同一颗颗闪闪发亮的钻石,摇摇欲坠。

几个花骨朵星星点点的躲藏在青翠欲滴的绿叶间,仿佛是一个害羞的女孩儿。

3、小亭子边的菊花五颜六色,那红的似火;白的如雪;粉的像霞。

在阳光照耀下,花叶上的露珠晶莹透亮,色彩斑斓,随着阵阵秋风刮过,露珠在枝叶上摇曳着,像少女在舞动着芭蕾。

4、菊花的叶子呈碧绿色,毛茸茸的外表。

有了它的衬托,菊花才会显得更加美丽、更加明艳了。

5、睢,这一盆鸳鸯菊,叶子有的大,有的小,边缘还有一圈齿轮,叶子同别的叶子比起来,它的叶子显得十分狭长。

叶子是绿色的。

鸳鸯菊开的花真是太漂亮了!它的花十分大,特别有趣的就是它的花了,一半是黄的,一半却是红的,分得十分清楚,它的花蕊是黄色的。

花瓣十分细长,每片花瓣都是卷的,像特意去卷成的。

盛开的鸳鸯菊就像一个小太阳。

我想鸳鸯菊的名称得来是因为它像一对鸳鸯在一起吧!
6、菊花虽然错过了美好的春天,但它却在百花凋零的秋季,欣然绽放,展现出它不同寻常的美。

菊花的品种很多:有乳白色的银菊,它的花瓣洁白,菊叶翠绿,看起来就像绿色海洋中的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有金灿灿的金菊,它花黄如金,一朵朵、一簇簇,开得如微笑般
灿烂,在阳光下熠熠闪光!。

菊花

菊花

品名:菊花别名:节华、金精、甘菊、真菊、金蕊、家菊、馒头菊、甜菊花、药菊等。

概述:菊花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有2 000多年的应用历史,公元7世纪就输出日本,是国内外药材市场的重要商品。

本品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

由于产地不同,商品分别称为亳菊、滁菊、贡菊、杭菊及怀菊、川菊、资菊。

菊花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谓:"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名医别录》记载了菊花"正月采根,三月采叶,五月采茎,九月采花,十一月采实,皆阴干"。

明·《本草纲目》对菊花的名称、品种、形态、生长习性、性味、功效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菊之品凡百种,宿根自生,茎叶花色,品品不同。

"又曰:"其茎有株蔓紫赤青绿之殊,其叶有大小厚薄尖秃之异,其花有千叶单叶、有心无心、有子无子、黄白红紫、间色深浅、大小之别,其味有甘苦辛之辨,又有夏菊秋菊冬菊之分。

"产地分布:药用菊花主要分布于安徽、浙江、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四川、山东、陕西、广东、天津、山西、江苏、福建、江西、贵州等省。

亳菊主产于安徽亳县、涡阳。

滁菊主产于安徽全椒、滁县。

贡菊主产于安徽歙县。

杭菊主产于浙江桐乡、海宁、嘉兴、湖州市郊。

怀菊产于河南武陟、鹿邑、沁阳、博爱;河北安国、辛集、安平、定县;四川中江、苍溪、仪陇、开江;陕西蒲城、大荔;广东吴川、澄海、连县等。

亳菊、滁菊、杭菊、怀菊为我国四大药用名菊。

形态特征:菊花为多年生草本,高50-140厘米,全体密被白色绒毛。

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边缘通常羽状深裂。

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总苞半球形,苞片3-4层,绿色,被毛。

舌状花雌性,位于边缘,舌片线状长圆形,白色、黄色、淡红色或淡紫色,雌蕊1。

管状花两性,位于花序中央,黄色,雄蕊5,雌蕊1,子房下位,短圆形,花柱线形,柱头2裂。

30个菊花品种

30个菊花品种

30个菊花品种1 绿牡丹传统菊花名种,花朵芍药型,初开时,花色碧绿如玉,晶莹欲滴;日晒后绿中透黄,光彩夺目。

2 绿云花属舞环舌状型,花瓣呈细管状,内部花瓣向内卷曲,不露花心,花色浓绿晶莹;外部花瓣开敞后稍下垂,瓣端有勾环卷曲,花色稍泛白。

3 墨菊墨菊初花期为荷花型,盛花期为反卷型,花瓣质薄,颜色黑里透红、有光泽并有绒光,花中心有筒状花。

4 雪珠红梅花总体浅紫红色,同时还具有黄、绿、白色。

花瓣细管状,顶端匙状,外围瓣较长,飘散或垂,显得很有垂感。

5 鬃掸佛尘鬃掸佛尘的花色呈檀香色,它的花瓣细管如丝(瓣端有极小匙钩),或直立、或飘散,看起来毛茸茸的。

鬃掸佛尘属于品种较为珍贵的名菊,也是展出时的珍品。

6 西湖柳月西湖柳月在花型分类上属于匙球型,花色是十分纯正的浅黄色,整个花体非常的丰满,花完全开放以后花冠会像向日葵一般偏垂,显得如此与众不同。

7 凤凰振羽花属舞环型,中细管瓣,外部花瓣棕红色,基部黄色,花开的时候花瓣向四周伸展,远远望去犹如凤凰展翅一般。

8 帅旗帅旗花瓣较宽,瓣端圆阔或略尖,花瓣上有深浅条沟、凹沟。

花瓣正面紫红色,背面金黄色,露心,整个花体色泽明快,花姿雄劲,美观奇特犹如古代军事统帅的一面旗帜。

珍贵名菊,不过难以养植,数量奇缺。

9 十丈珠帘“十丈珠帘”,又名“十丈垂帘”,是传统名菊中花瓣最细最长的品种。

花瓣是细管或针细管瓣和管匙瓣,外围管瓣极长,下垂或长飘,先端有极小匙钩、大匙钩及钩状,花开似瀑布,花色白色或粉白色,略有浅淡黄绿色,花开似瀑布。

10 绿衣红裳“绿衣红裳”,中国传统的菊花品种,舌状花平瓣、芍药型。

花色丰富,花瓣的最前端为黄绿色,中间为白色,尾端为红色,是少有的一花多色品种。

11 白毛刺白毛刺,舌状花中直管瓣多轮,开足呈扁平状,花白色,花心黄色,整个花白如脂玉,高贵优雅!这个品种还有黄色款哦,名“黄毛刺”。

12 飞鸟美人飞鸟美人的花瓣为细管状(花瓣顶端呈小匙状),外围花瓣平展飘逸。

美丽的菊花作文(通用30篇)

美丽的菊花作文(通用30篇)

美丽的菊花作文美丽的菊花作文(通用30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

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丽的菊花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丽的菊花作文篇1每逢秋天来临,树叶脱落了,鲜花凋谢了,惟有菊花迎风而立,傲霜怒放,五彩缤纷,千姿百态。

看,那菊花红的似火,白的似雪,粉的似霞,大的像一团团彩球,小的像一盏盏精巧的花灯。

菊花在百华凋零的季节独自开放,美丽极了。

我看见田里长满了五颜六色的菊花,它的叶子绿的那么鲜艳,密密麻麻的,没有重叠起来的,也没有一点儿空隙,像无数只小手掌,郁郁苍苍的叶子,真好看。

它那含苞未放的,真像一位小姑娘,不肯象我们露出半点笑脸。

半开着的,像一位纯洁的小少女,用白嫩的小手托着脸庞。

那完全盛开的,更加动人,她开朗的像我们露出美丽的笑容。

菊花的叶柄有无数的根,像千万根金箍棒撑着美丽的菊花,让它渐渐长大。

我曾听妈妈说:菊花依自然花期可以分为春菊、夏菊、秋菊、寒菊。

夏菊花期为5月下旬至7月,秋菊的花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寒菊更是不畏严寒傲立在风雪中……我仿佛听见菊花在叫我,把它带回家,放在家中观赏,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听说菊花还能泡茶,它的香味清香迷人,喝了它能让人精神百倍。

美丽的菊花作文篇2我家种了许多美丽的菊花。

有红的、黄的、粉红的……一朵朵菊花摆出不同的造型。

花苞像沉思的少女;花朵像一群舞蹈的仙女,好似俏丽的化身我最喜欢那朵全开的。

它外面的花蕊是白中带粉的,如同仙女白嫩的皮肤;里面是深粉红的,犹如古代千金小姐用的深色手绢。

从深粉红到白中带粉见又有无数种粉红,深浅不一,美丽动人。

深深地藏在叶丛中的那朵也很美。

虽说它是橙色,其实它是由多种颜色组成的。

红中带黄、黄中带粉、粉中带金……可远远一看还是橙色。

菊花的样子也很美。

有的像无数个调皮的孩子捂着嘴巴,互相提醒,不要说话,不要说话,但在眉间已经显露出了心中的小秘密。

50种菊花名字大全,值得收藏!

50种菊花名字大全,值得收藏!

01、墨牡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02、胭脂点雪▼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

03、紫龙卧雪▼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04、朱砂红霜▼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05、玉翎▼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06、瑶台玉凤▼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07、雪海▼此生只是偿诗债,白菊开时最不眠。

08、玄墨▼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09、羞女▼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10、香山雏凤▼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11、仙灵芝▼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12、天鹅舞▼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13、清水荷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14、清水的闲▼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15、轻见千鸟▼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16、泥金香▼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7、墨菊▼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8、绿水秋波▼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19、龙吐珠▼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20、礼花▼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21、冷艳▼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

22、金皇后▼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23、金红交辉▼黄菊散芳丛,清泉凝白雪。

24、金背大红▼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25、兼六香黄▼不畏风霜向晚秋,独开众卉已凋时。

26、黄香梨▼秋色苍茫人欲醉,寒香冷落蝶先知。

27、黄毛刺▼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

28、黄半球▼菊裳荏苒紫罗衷,秋日融融小院东。

29、花红柳绿▼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30、红杏山庄▼廊下阶前一片金,香声潮浪涌游人。

31、国华大进行▼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

32、古龙须▼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33、粉旭桃▼一种浓华别样妆,留连春色到秋光。

34、粉女王▼能将天上千年艳,翻作人间九月黄。

35、粉毛菊▼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36、 白毛菊▼采得菊花做枕囊,曲屏深幌闷幽香37、 草舍如篱▼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用名称】菊花【其他名称】菊花(《本经》)【异名】节华(《本经》),金精(《金匮玉函方》),甘菊、真菊(《抱朴子》),金蕊(《纲目》),家菊(《群芳谱》),馒头菊、簪头菊(《医林纂要》),甜菊花(《随息居饮食谱》),药菊(《河北药材》)。

【来源】为菊科植物菊的头状花序。

【植物形态】菊多年生草本,高50~140厘米,全体密被白色绒毛。

茎基部稍木质化,略带紫红色,幼枝略具棱。

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5~5厘米,宽3~4厘米,先端钝,基部近心形或阔楔形,边缘通常羽状深裂,裂片具粗锯齿或重锯齿,两面密被白绒毛;叶柄有浅槽。

头状花序顶生成腋生,直径2.5~5厘米;总苞半球形,苞片3~4层,绿色,被毛,边缘膜质透明,淡棕色,外层苞片较小,卵形或卵状披针形,第二层苞片阔卵形,内层苞片长椭圆形;花托小,凸出,半球形;舌状花雌性,位于边缘,舌片线状长圆形,长可至3厘米,先端钝圆,白色、黄色、淡红色或淡紫色,无雄蕊,雌蕊1,花柱短,柱头2裂;管状花两性,位于中央,黄色,每花外具1卵状膜质鳞片,花冠管长约4毫米,先端5裂,裂片三角状卵形,雄蕊5,聚药,花丝极短,分离,雌蕊1,子房下位,矩圆形,花柱线形,柱头2裂。

瘦果矩圆形,具4棱,顶端平截,光滑无毛。

花期9~11月。

果期10~11月。

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

本植物的根(白菊花根)、嫩茎叶(菊花苗)、叶(菊花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霜降前花正盛开时采收,其加工法因各产地的药材种类而不同。

白菊:割下花枝,捆成小把,倒挂阴干。

然后摘取花序。

滁菊:摘取花序。

经硫黄熏过,晒至六成干时,用筛子筛成球状,晒干。

贡菊:摘取花序,烘干。

杭菊:有杭白菊、杭黄菊两种,杭白菊摘取花序,蒸后晒干;杭黄菊则用炭火烘干。

【药材】干燥头状花序,外层为数层舌状花,呈扁平花瓣状,中心由多数管状花聚合而成,基部有总苞,系由3~4层苞片组成。

气清香,味淡微苦。

以花朵完整、颜色鲜艳、气清香、无杂质者为佳。

各种菊花商品,其性状互有差异:①白菊呈不规则的球状或压扁状,直径约2厘米,瓣多紧密。

花序的绝大部分为白色舌状花,长约18毫米,宽约3毫米,中央为极少数短小的淡黄色管状花。

主产安徽亳县,称亳菊,品质最佳。

另有怀菊(河南)、祁菊(河北)、川菊(四川)也属白菊一类。

但质量较次。

②滁菊呈球状,形较小,瓣紧密。

舌状花白色,长约15毫米,宽约3毫米,中央管状花黄色。

主产安徽滁县,品质亦佳。

③贡菊形似滁菊,瓣细而厚。

舌状花白色,长10~12毫米,宽约2毫米,中央有少数黄色管状花。

主产安徽歙县,亦称徽菊。

过去浙江德清亦产,称德菊。

④杭菊㈠杭白菊,又名白茶菊(《纲目拾遗》)。

呈不规则压扁状,朵大,瓣宽而疏。

舌状花较少,类白色,长约22毫米,宽约6毫米,中央有少数深黄色管状花。

㈡杭黄菊,又名黄甘菊(《圣惠方》)。

形与杭白菊相似,但舌状花黄色至淡棕色。

均产浙江。

【化学成分】花和茎含挥发油,并有腺嘌呤、胆碱、水苏碱等。

花又含菊甙、氨基酸、黄酮类及微量维生素B1。

挥发油主要含龙脑、樟脑、菊油环酮等。

黄酮类有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大波斯菊甙、刺槐甙。

尚含丁二酸二甲基酰肼。

【药理作用】①抗病原体作用菊花在体外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β-溶血性链球菌)、人型结核杆菌有某些抑制作用。

其水浸剂(1:4)对某些常见皮肤致病性真菌亦有些抑制作用。

高浓度在体外还有抗病毒(PB8株)及抗螺旋体作用。

②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菊花提取物刚、鼠腹腔注射,可使皮内注射组织胺之局部台盼蓝之扩散较小,显示其能抑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而有抗炎作用。

其提取物10毫克相当芦丁2.5毫克之效力。

【炮制】菊花:拣净叶梗、花柄及泥屑杂质。

菊花炭:取拣净的菊花,置锅内炒至焦褐黄色,但须存性,喷洒清水,取出晒干。

【性味】甘苦,凉。

①《本经》:"味苦,平。

" ②《别录》:"甘,无毒。

" ③《天宝单方图》:"白菊:味辛,平,无毒。

" ④《随息居饮食谱》:"甘,凉。

"【归经】入肺、肝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肝、肾四经。

"【功用主治】疏风,清热,明目,解毒。

治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疔疮,肿毒。

①《本经》:"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利血气。

" ②《别录》:"疗腰痛去来陶陶,除胸中烦热,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

" ③陶弘景:"白菊:主风眩。

" ④《药性论》:"能治热头风旋倒地,脑骨疼痛,身上诸风令消散。

" ⑤《日华子本草》:"利血脉,治四肢游风,心烦,胸膈壅闷,并痈毒,头痛;作枕明目。

" ⑥《珍珠囊》:"养目血。

" ⑦《用药心法》:"去翳膜,明目。

" ⑧王好古:"主肝气不足。

" ⑨《纲目拾遗》:"专入阳分。

治诸风头眩,解酒毒疔肿。

""黄茶菊:明目祛风,搜肝气,治头晕目眩,益血润容,入血分;白茶菊:通肺气,止咳逆,清三焦郁火,疗肌热,入气分。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泡茶或入丸、散。

【宜忌】①《本草经集注》:"术、枸杞根、桑根白皮为之使。

" ②《本草汇言》:"气虚胃寒,食少泄泻之病,宜少用之。

"【选方】①治风热头痛:菊花、石膏、川芎各三钱。

为末。

每服一钱半,茶调下。

(《简便单方》) ②治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杏仁二钱,连翘一钱五分,薄荷八分,桑叶二钱五分,菊花一钱,苦桔梗二钱,甘草八分,苇根二钱。

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三服。

(《温病条辨》桑菊饮) ③治风眩:甘菊花暴干。

作末,以米馈中,蒸作酒服。

(徐嗣伯·菊花酒) ④治热毒风上攻,目赤头旋,眼花面肿:菊花(焙)、排风子(焙)、甘草(炮)各一两。

上三味,捣罗为散。

夜卧时温水调下三钱匕。

(《圣济总录》菊花散) ⑤治眼目昏暗诸疾: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一斤半捣罗取末)一斤,甘菊花(末)一斤。

上二味和匀,取肥地黄十五斤,切,捣研,绞取汁八、九斗许,将前药末拌浸,令匀,暴稍干,入盘中,摊暴三、四日内取干,候得所即止,勿令大燥,入炼蜜二斤,同捣数千杵,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空心日午,热水下。

(《圣济总录》夜光丸) ⑥治肝肾不足,虚火上炎,目赤肿痛,久视昏暗,迎风流泪,怕日羞明,头晕盗汗,潮热足软:枸杞子、甘菊花、熟地黄、山萸肉、怀山药、白茯苓、牡丹皮、泽泻。

炼蜜为丸。

(《医级》杞菊地黄丸) ⑦治肝肾不足,眼目昏暗:甘菊花四两,巴戟(去心)一两,苁蓉(酒浸,去皮,炒,切,焙)二两,枸杞子三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温酒或盐汤下,空心食前服。

(《局方》菊睛丸) ⑧治病后生翳:白菊花、蝉蜕等分。

为散。

每用二、三钱,入蜜少许,水煎服。

(《救急方》) ⑨治疔:白菊花四两,甘草四钱。

水煎,顿服,渣再煎服。

(《外科十法》菊花甘草汤) ⑩治膝风:陈艾、菊花。

作护膝,久用。

(《扶寿精方》)【临床应用】①治疗冠心病以菊花煎剂观察61例,对心绞痛症状的总有效率为80%,其中显效43.3%,改善36.7%,以轻度者疗效较好;对胸闷、心悸、气急及头晕、头痛、四肢发麻等症状,亦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心电图的总有效率为45.9%,其中显效18.8%,好转27.1%。

对部分高血压患者有降压作用;对心率无明显影响;对血清胆甾醇、三酸甘油酯未见明显的规律性变化。

服药期间除1例有上腹痛、1例有轻度腹泻外,均无其他副作用。

即使原有溃疡病的患者,亦多无影响。

制剂及用法:白菊花10两,加温水浸泡过夜,次日煎2次,每次半小时;待沉淀后除去沉渣,再浓缩至500毫升。

每日2次,每次25毫升。

2个月为一疗程。

②治疗高血压病每日用菊花、银花各0.8~1两(头晕明显加桑叶全钱,动脉硬化、血清胆甾醇高者加山楂4~8钱),混匀,分4次用沸滚开水冲泡10~15分钟后当茶饮。

一般冲泡2次后,药渣即可弃掉另换。

不可煎熬,否则会破坏有效成分。

据46例观察,服药3~7天后头痛、眩晕、失眠等症状开始减轻,随之血压渐降至正常者共35例,其余病例服药10~30天后,自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名家论述】①《本草衍义补遗》:"菊花,能补阴,须味甘者,若山野苦者勿用,大伤胃气。

" ②《纲目》:"菊花,昔人谓其能除风热,益肝补阴。

盖不知其尤多能益金、水二脏也,补水所以制火,益金所以平木,木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用治诸风头目,其旨深微。

" ③《本草经疏》:"菊花专制风木,故为去风之要药。

苦可泄热,甘能益血,甘可解毒,平则兼辛,故亦散结,苦入心、小肠,甘入脾、胃,平辛走肝、胆,兼入肺与大肠。

其主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者,诸风掉眩,皆属肝木,风药先入肝,肝开窍于目,风为阳邪,势必走上,血虚则热,热则生风,风火相搏故也。

腰痛去来陶陶者,乃血虚气滞之候,苦以泄滞结,甘以益血脉,辛平以散虚热也。

其除胸中烦热者,心主血,虚则病烦,阴虚则热收于内,故热在胸中,血益则阴生,阴生则烦止,苦辛能泄热,故烦热并解。

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利血气者,即除热,祛风,益血,入心,入脾,入肝之验也。

生捣最治疔疮,血线疔尤为要药,疔者风火之毒也。

" ④《药品化义》:"甘菊,取白色者,其体轻,味微苦,性气和平,至清之品。

《经》曰,治温以清。

凡病热退,其气尚温,以此同桑皮理头痛,除余邪。

佐黄芪治眼昏,去翳障。

助沙参疗肠红,止下血。

领石斛、扁豆,明目聪耳,调达四肢。

是以肺气虚,须用白甘菊。

如黄色者,其味苦重,清香气散,主清肺火。

凡头风眩晕.鼻塞热壅,肌肤湿痹,四肢游风,肩背疼痛,皆繇肺气热,以此清顺肺金,且清金则肝木有制。

又治暴赤眼肿、目痛泪出。

是以清肺热须用黄甘菊。

" ⑤《本草新编》:"甘菊花,气味轻清,功亦甚缓,必宜久服始效,不可责以近功,惟目痛骤用之,成功甚速,余则俱于缓始能取效也。

近人多种菊,而不知滋补之方间有用之者。

又取作茶茗之需,以为明目也。

然而甘菊不单明目,可以大用之者,全在退阳明之胃火。

盖阳明内热,必宜阴寒之药以泻之,如石膏、知母之类,然石膏过于太峻,未免太寒以损胃气,不若用甘菊花至一,二两,同元参、麦冬共剂之,既能平胃中之火,而不伤胃之气也。

" ⑥《本草经百种录》:"凡芳香之物,皆能治头目肌表之疾。

但香则无不辛燥者,惟菊不甚燥烈,故于头目风火之疾,尤宜焉。

" ⑦《本草便读》:"甘菊之用,可一言以蔽之,曰疏风而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