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必备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必备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1)请用“/”画出下面这句诗的朗读节奏。

半江瑟瑟半江红。

(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

【答案】(1)半江/瑟瑟/半江红。

(2)“可怜”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没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张精巧银弓没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

【解析】【分析】(1)七言绝句属于格律要求比较严格的近体诗。首先是篇幅固定。全诗四句,每句七字,总共二十八字。其次是押韵严格,表现为通常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还要讲究平仄,即要求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故划分为:半江/瑟瑟/半江红。或根据诗歌的意思划分,“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意思是“半江碧绿半江艳红”。故划分为:半江/瑟瑟/半江红。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的意思是“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水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首先要明确“可怜”是“可爱”之意,围绕诗歌中描写的景物,抓住“可爱”这条情感主线,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⑴半江/瑟瑟/半江红。

⑵“可怜”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没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张精巧银弓没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

【点评】⑴本题难度不大,考生在平时注意对七律的朗读即可划分节奏。

⑵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和诗人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注意诗歌中的景物,整体感悟诗人的情感。在理解时要反复朗读。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艾青诗选﹒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岸

(1)诗中的“礁石”象征了什么?

(2)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全诗采用了________的艺术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歌咏,寄寓了深沉的生活哲理内涵。诗歌形象________、________,洋溢着一种________情绪。

【答案】(1)“礁石”象征了敢于面对一切厄运而又顽强不屈的人。

(2)拟人、比喻、对偶。

(3)象征;明朗;纯净;昂扬奋发的乐观

【解析】【分析】(1)《礁石》此诗所描绘的礁石的形象,正像一个久经斗争考验的人,无论东西南北风,无论多少的伤害打击,都不能让它移动一步,都不会让它失生活的信念和信心。经受刀砍浪打的礁石,依旧微小地面对海洋、历经磨难的斗士依旧勇敢坚强地活着。故象征一切被压迫的民族,一切被压迫的人民抗击旧世界的力量。

(2)①它的脸上和身上——运用拟人,把礁石当成人写。②含着微笑,看着海岸——运用对偶,对仗工整。③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一样。——把浪打在礁石身上的状态比喻成刀砍一样。④用“扑过来”描写浪花,无疑,是把浪花比喻成“人”的写法,本来没有生命的浪花,好像也有主观意志,能主动对礁石发起攻击。而接下来的是:写礁石“打碎”浪花,同样把礁石拟人化了,客观事物的相磨相荡,仿佛是人与人的斗争。这里,就有了比喻、拟人,同时,在更深的层次上,有“移情”的作用。

(3)①“海洋”:象征着各种困难的根本,象征着人类劣根性和罪恶的源泉。②“礁石”:象征了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身,也象征了我们民族的那种不可或缺的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顽强斗争精神。③“微笑”的含义:在艰难困苦面前是一种自信,在残酷的敌人面前是一种强者的藐视,在欢乐与胜利的时刻是一种舒畅。④《礁石》告诉我们要以微笑的方式生活,无论你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挫折,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强调表达了那种坚韧、不折不挠的精神。

故答案为:⑴“礁石”象征了敢于面对一切厄运而又顽强不屈的人;

⑵拟人、比喻、对偶;

⑶象征;明朗;纯净;昂扬奋发的乐观。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和诗歌思想情感的鉴赏评价的能力。分析诗歌形象应走好三步:①分析形象描写,识别性质。②概括描述形象特征。③展示形象的意义。因此,简答题答案也应有以下三部分构成:①诗歌塑造了(描述了)什么形象(意境)。②形象(意境)的基本特征(如何展现的)。③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明白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是答题关键;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3.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各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唐)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这首诗的体裁属于近体诗中的________,题目中能涵盖全诗内容的词语是,触动诗人情思的景物有________

(2)这首诗的巧妙之处在于眼前之景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七言绝句;春风、柳条、藤蔓、黄莺

(2)诗人写自己与湖上亭道别,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景物以人的感情。亭边的杨柳和藤蔓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来牵扯自己的衣服,黄莺俨然已成了故友,频频啼叫着和他告别,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解析】【分析】(1)这首诗共有四句话,每句话有七个字,属于七言绝句。结合全诗内容分析,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这情景真叫人愁牵恨惹,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据此可知题目中能涵盖全诗内容的词语是别,触动诗人情思的景物有春风、柳条、藤蔓、黄莺。

(2)结合诗句分析,诗中的一切,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诗人对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是如此深情,以致在他眼里不只是自己不忍与柳条、藤蔓、黄莺作别,柳条、藤蔓、黄莺也象他一样无限痴情,难舍难分。他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交融、彼此两忘的地步。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七言绝句,春风、柳条、藤蔓、黄莺

⑵诗人写自己与湖上亭道别,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景物以人的感情。亭边的杨柳和藤蔓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来牵扯自己的衣服,黄莺俨然已成了故友,频频啼叫着和他告别,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有关诗歌的文学常识和理解诗歌内容和感情的能力。平时学习是要熟练记忆有关诗歌的文学常识。然后再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筛选出恰当的内容即可。

⑵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情景交融表现手法的能力。情景交融法,是指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融入作者主观感情的写作方法。运用这种方法作文,能使情与景高度融合,所写的景融入感情色彩,所抒发的感情又寄托在景物之中,从而达到景中有情、情以景显、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答题时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军城早秋

严武(唐)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