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思维差异视角下英语翻译的研究
英汉思维差异及对翻译的影响

英汉思维差异及对翻译的影响
英汉思维差异及对翻译的影响
思维支配着语言,影响着翻译.英汉思维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在语言上也有诸多不同的表现.英汉翻译时应考虑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尤其是词、句子层面的翻译,以提高译文的质量.
作者:杨社英盖会双 Yang Sheying Gai Huishuang 作者单位:杨社英,Yang Sheying(河北经贸大学,外语部,河北,石家庄,050091) 盖会双,Gai Huishuang(河北经贸大学,市场经济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61)
刊名: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S TRADE(COMPREHENSIVE EDITION) 年,卷(期):2008 8(3) 分类号:H315.9 关键词:思维方式差异影响翻译。
中英思维模式差异对汉英翻译的实践性指导

F B 在 T e r0附 n 日 一 书中认 为汉语 用词具 体( nr e、 1c eb h t f A l Tk c ct 0 e) 表达 清晰 (P 、 言形 象 ( c鹏 qe, d埘’语 pl j t u)而英语 措辞 抽象 8 I l 妇c 、 b )
辩 证。 在语 言中主要体现为 : 汉语 句子重心在后 , 为头大尾小的 “ 狮 子头” 句式 ; 英语重心 在前 , 为头小尾大 的 “ 孔雀 尾” 句式。在汉英 翻译的句子处 理 中, 应该确 定重心 , 进行旬 序调整 , 即采用句 法翻
程度上体现了英语对 “ 论事” “ 和 物为” 的强调。 总之, 中英 思维不 同 , 如果 在翻译实 践 中照搬 主语 , 使译文 会
行文生硬 , 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 造成意义误解。汉译英 时, 要对主 语 的确定慎重考虑 , 强调客观时 , 采用主语物化的翻译方法。
1 中国的形象思 维和英美 的逻辑思维
wo I a ef e n1v i agl udh v 枷 ni 0 eⅥ 山 I ym0eta 0y as0de h s ei. r h n2 e r l rt锄 h s
唯恐不周 。 日 ” 陈宏薇 的《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 中具体列出了中英思
维四个方 面的对 比。综合 中外学者的有关论述 , 结合翻译教学的实 践 总结 ,概括 出中英 思维四个方面 的差异在汉英语 言中的具体表
直觉 、 具体 和圆式 为特征 , 是一种 曲线型 的思维方式 。中国人习惯 于绕弯子 , 常常从 宽泛 的空间和时 问人手 , 整体 到局部 , 大到 从 从 小, 由远及近 ; 往把 主要内容和关键 问题 保留到最后 。而英美人 往
受“ 天人 相分 ”。 与 自然 对立 的思想影 响 , 人 对待 事物习惯 分析与
英汉语篇思维模式差异对翻译能力影响的研究

我认为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对于原文理解和译
文 内容及表 达方式有很大影响作用。
我认为汉语 注重话题 . 在翻译 时. 句子主题/ 速题 40 .6 关 系不能完全与英语的主谓语结构等同起 来。 我认为语篇逻辑连接能力和翻译能力的高低密 切相关。 4 1 .7 .4 5 3 .0 7 0
思 维 模 式 差异 成 为 影 响 翻 译 能力 、 翻译 方 法 和 质 量 的 重要 因素 。
种 提 高 外语 能力 的手 段 ,导 致 学 生对 自身 翻 译 能力 缺乏 正 确 的
认 识 和 评估 。然 而 , 查 数 据 ( 下 表 ) 调 见
i 问卷题项 平均值 标准差
必须 深 入 研究 与语 言 与 文 化 均 有密 切 关 系 的 思维 方 式 。”1 决 f l 它
定着 人 们 “ 待 问 题 ” 方 式 和方 法 。 翻译 实 践 中 , 为翻 译 的 看 的 在 作
基本 单 位 ,语 篇 所 体 现 的 思 维 特征 对 于 学 习 者 的英 汉 互 译 能 力 往 往 会 产 生 干 扰 和 负 迁 移影 响,如 果 忽 视 两 种 语 言 的 思 维 模 式 差 异 ,会 使译 文 受 众 对 于 译 文 的反 应 无 法 达 到原 文 受 众 对 原 文 的反 应 的对 等 , 阻 碍 了文 化 的传 播 , 影 响 了译 文 的可 读 性 。 这 也
摘 要 : 汉语 篇 在 结 构 上存 在 差 异 , 英 而这 种 差 异 则反 映 了英语 的直 线 性 思 维模 式和 汉 语 的 非 直 线 性 思 维模 式 。 在 翻 译 中 . 如 果 忽视 了这 种 差异 , 会影 响译 文 的 可读 性 。 维模 式 是 影响 翻 译 能 力 的 重要 因素 。 文 对 中 国地 质 大 学英 语 专 业 学 生 则 思 本
英汉思维差异对大学生英语翻译的影响

英汉思维差异对大学生英语翻译的影响思维依靠语言来表达,语言则是思维的载体。
当我们用英语结结巴巴说话时,我们明显能感到自己先用汉语把意思想好,然后翻译成英语说出来。
这样我们不得不思考在我们从源语言向目标语转换时,是什么影响着我们的翻译,下面我们将从英汉思维差异四个方面来分析。
1.综合型思维与分析型思维分析型思维和综合型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两种基本形式。
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反映在语言上就是:分析型的思维方式使英语具有明显的词形变化和较为灵活的语序结构,而综合性的思维方式使得汉语无词形的变化,语序比较固定。
表达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如:take、takes、took、taken。
同样一句汉语却可以通过词形变化,改变词性,用不同英语的句子表达出来。
如:He passed the exam successfully./He made success of passing the exam.这两个英语句子同样表达了“我成功地通过了考试”的意思,但词形都有变化。
中国学生往往把词形混淆,活用动词时用成名词,活用名词时又用成形容词。
所以词形转换是大学生英语学习中最薄弱的方面之一,翻译中的此类错误更是屡见不鲜。
归根结底,是受母语思维方式的影响,没有词形变化。
2.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总的来说,传统的中国文化思维方式偏重于形象思维,而西方文化思维方式偏重于抽象思维,从英汉两种文字的发展和意义就可见一斑。
汉字从原始图画而逐渐演化为象形文字,后又发展为会意字,这都是形象思维的结果。
西方字母的形成与发展就是一个不断从具体物象中抽象概括的过程,因而字母不像汉语文字那么直观形象。
英汉民族两种思维方式的不同在语言上有直接的反映,尤其是在用词方面。
英语大量使用抽象名词,这类名词涵义概括,往往有一种“虚”、“范”、“略”、“曲”和“隐”的味道,而汉语用词倾向于具体,常常以实的形式表达虚的概念,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内容。
因而显得“实”、“明”、“直”、“显”、“性”、“象”,往往措辞具体,涵义明确,叙述直接,多用比喻。
思维差异对汉英翻译的影响

思维差异对汉英翻译的影响张培基说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活动准确而整体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张培基,1980:7) 。
因此,我们在翻译时,不仅要遵循语言规律,也要注意不同语言之间的思维差异,把握每种语言的特点,成功的实现语际之间的转换,使得译文熠熠生辉。
一、理性概译和感性直译首先,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以下两段汉语文字:(一)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片段)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
河的名字是葛兰大(Granta),也有叫康河(Kiver Cam)的,许有上下流的区别,我不甚清楚。
河身多的是曲折,上游是有名的拜伦潭——“Byron’s Pool”——当年拜伦常在那里玩的;有一个老村子叫格兰骞斯德,有一个果子园,你可以躺在累累的桃李树荫下吃茶,花果会掉入你的茶杯,小雀子会到你桌上来啄食,那真是别有一番天地。
(二)陈从周的《说园》(片段)园有静观、动观之分,这一点我们在造园之先,首要考虑。
何谓静观,就是园中予游者多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
二者说来,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庭院专主静观。
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
在(一)中,徐志摩笔下的康桥以记述为主,强调作者个人感受,多感性印象少理性印象。
对康桥的直录多于对其的宏观理性思索。
而在(二)中,陈从周对园林的描述中则多了几分理性的分析,提炼。
由此可见,同样是景物的描写,但上文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且在写法上的妙处各有千秋。
在写法上,称之为感性直录和理性概录。
相同的是,翻译也存在两种主要的思维支配模式:理性概译和感性直译。
不同的是,笔者认为,在汉英翻译当中,理性概译比感性直译更胜一筹。
从具体到抽象,从综合到分析,从整体到个体。
下面就具体结合冯骥才的《拒绝句号》的英译文,一一举例说明。
1.句号表示一种完成,一种圆满,一种有志者事竟成,一种成果与收获,或者干脆把这溜圆的句号看成一个个饱满的果实。
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作为语言学习者,我们都知道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每种语言都反映了其所在文化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翻译过程中,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不可忽视。
本文将从不同层面探讨这一问题。
一、语言层面英汉两种语言的基础词汇和语法结构有很大差异。
例如英语的动词时态非常丰富,而中文则使用助词表示时态。
这就导致了在翻译过程中,英文句子可能需要在语法和逻辑层面做出调整才能更准确地表达中文原意。
同时,两种语言的词汇中也存在很大差异。
中文中通常使用成语、典故等表达方式,而英语的表达方式更倾向于实用性。
在翻译过程中, translators 需要注意不能只字翻译,而要根据目标语言读者习惯进行适当调整和转换。
二、文化层面除了语言差异之外,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也会对翻译造成影响。
首先,英汉两种文化的思维方式有所不同。
中文文化注重人际关系的建立,而英语文化更强调个体主义。
因此在翻译中,如果将一个英语句子中的个体主义理解为中文文化中的人际关系,就会使原意产生严重误解。
其次,不同文化中存在着很多不同的象征意义。
例如中文中的“狗尾巴草”就有“愚弄人”的意思,而在英语中“dog's tail grass”则只是一种植物的名字。
在翻译过程中, translators 需要对这些差异进行挖掘和理解,才能更好地传达原意。
三、社会层面不同的社会背景、习惯和风俗也会对翻译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
例如,在英语中“United Nations”通称为“UN”,而在中文中则通常直接称为“联合国”。
这是因为中文中通常不使用缩写,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也不能直接将英语缩写翻译成中文。
此外,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英国,男女年龄相差较大的情侣被称为“couple”,而在中国这种情况通常被称为“老少配”。
在翻译过程中,translators 需要对这些区别进行注意和把握。
结论总的来说,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不可避免。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差异对比分析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差异对比分析英汉语言作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有着很大的不同。
要在翻译中灵活转换,就很有必要首先弄清楚其思维模式方面的差异。
标签:思维模式;思维差异;英汉互译很多学者认为,思维方式与语言密切相关,“思维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是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
思维以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之中”。
(连淑能,2002)。
东方和西方属于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因而形成两大类型的思维模式。
东方和西方的思维模式从总体上看具有不同的特征,如东方人偏重人文,注重伦理、道德西方人偏重理性、逻辑、实证等等。
英汉互译中语言转换很大程度上受英汉思维模式的影响,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整体思维VS 分析思维(Synthetic thought VS Analytic thought)一般来看,中国人倾向于整体思维。
而英语国家的人则恰恰相反,会将整体分解成具体的部分,然后分析其特征、功用、关系等。
中国人计算时间一般按照年-月-日-小时-分钟从大到小的顺序,而英语中则从小到大,分钟-小时-日-月-年;中国人的名字一般将姓置于前,名放在后,而英语国家的人名顺序是先名后姓。
二、形象思维VS 抽象思维(Imaging thought VS Abstract thought)中国人往往选择形象思维,西方人选择的抽象思维。
中国的文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人会选择形象思维,例如,“人”、“田”、“山”等;而英语是一种字母文字,其需要借助于抽象思维的方式来表达含义。
例1:Now that the merger of “dot and com” has created so many young millionaires,there’s a new topic:venture capital.译文:既然网络公司的兼并造就了如此多的年轻百万富翁,我们面临一个新话题:风险资本。
浅谈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浅谈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The Influence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English Thinkings upon Translation一、引言不同的民族,不仅有各不相同的民族文化,而且还有彼此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特征、思维风格等,这便是思维差异。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世界上讲汉语的人最多,而英语的分布最广。
因为英汉两民族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而两民族的思维差异所带来的困扰一直影响着两民族间的对话。
翻译作为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转换的活动,本质上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还是一种思维活动。
笔者拟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入手,通过思维差异的表现形式,揭示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二、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是人类交际最重要的工具,它是人类所特有的、用任意创造出来的符号系统来表达感情和愿望、交流思想的方法。
简单地说,它是人们思维和认识的组织者。
思维即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具体地说,它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它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作为构成思维模式的材料符号中的一个部分,语言通过音、形、义的结合,系统地储存于人脑的皮层细胞内,参与思维活动。
由此可见,思维和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思维离不开作为材料的语言。
倘若没有语言,思维则无以定其形,无以约其式,无以证其实。
反之,若没有思维,语言也不具备其多功能性和丰富性。
因此,我们可以说,思维作用于语言,语言也作用于思维。
思维的发展推动着语言的发展,而语言的发展同时也推动着思维的发展。
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三、中英思维方式对比思维方式是主体在反应客体的思维过程中,定型化了的思维形式、思维方式和思维程序的综合和统一。
思维形式有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思维形式,也有借助直觉、灵感、想象的非逻辑思维形式。
常用的思维方式有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思维差异视角下英语翻译的研究
作者:魏宇昕宋术玲
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32期
摘要: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重要载体,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大趋势,使得各类语言的翻译更为重要,然而不同国家的人们,其语言思维又存在着差异,这就使得翻译不仅仅是字对字的简单转换,需要译者更加深刻地分析不同语言思维方式存在的不同,通过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思维差异,提高今后翻译工作的准确性,从而提高翻译的翻译质量和翻译效率。
该文试以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不同思维方式为出发点,通过对比分析来探究英汉思维之间的各种差异及这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关键词:英汉思维;英语翻译;语言转换
思维方式及其风格特征,对语言的生成有着密切关系,其影响着人们的说话方式及行为习惯,由于东西方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因此造就了不同的思维方式,这也就决定了英汉语言的不同特点。
该文就思维与语言的关系上,对比分析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在语言上的表现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
1.中英文思维差异
在国内,英汉思维差异的比较研究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语。
荣开明(1989)提出“思维方式是主体在反映客体的思维过程中,定型化了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的综合和统一。
”思维是语言产生的基础,它支配着语言。
语言依附于思维,它是思维的载体。
方梦之(2002)在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转换的翻译过程中,原作与译者的沟通依靠共同的思维规律。
思维活动的规律及内容制约着确译活动的全过程。
在理论的运用上,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对英汉思维差异与语言关系的研究。
美国学者Robert Kaplan (1972)认为:英语思维模式是直线式的,以主题句(topic sentence)开始,一层层展开主题,而后分点论述;东方人的思维模式是螺旋式,即说话时“绕弯子”,往往绕着主题外围转而不从主题直接入手展开讨论。
在国内,张培基(1980),陈宏微(1998),冯庆华(2002),陈定安(1998)等在专著中辟专章讲解了思维差异对翻译技巧的影响。
1.1 直接与委婉
众所周知,西方人的思想比较直接和开放,相对于国人来说他们比较善于表达自己的内心的真实想法和真情实感,他们有一说一,不懂迂回;反之,国人比较委婉和含蓄,在进行表达时常常不大直接表达,试图用一种间接方式来说明,比较拘谨和害羞。
正是因为中英两种思维
的差异,才导致中文中的句子总是习惯先说清时间、地点、背景和环境等,一点点逐级深入,最后才进入要表达的主题,汉语中句子的后半部分往往才是句子的重心部分,前面一半都是铺垫成分,非主要部分。
但英语就不同,英语中的句子一般都是直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句子一开始就交代最重要的信息,其次再一点点添加其他次要的信息。
(1)I am very glad you came here.
译文:你能来这我很高兴。
从这个句子就可以看到,英语中的句子是一开始就直接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先把最想传达的信息(我很高兴)交代清楚,然后再交代引起这种情感的原因(你能来)是什么,而汉语却相反,汉语一开始先交代原因(你能来),原因就是给后面的表达做铺垫,然后再表达我的情感(我很高兴)。
1.2 意合与形合
中英兩种语言在句式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汉语中的很多句式是都是由多个小的短句组合在一起形成的,且汉语中很少使用连词来表明句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我们通常说汉语重“意合”;但是在英语中就不同,英语的句子之间会使用很多的连词,连词在英语句子中起了很大作用,正是这些连词才让我们弄懂各个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翻译起来层次更加分明,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英语重“形合”。
中英语言之间的这种差异就是两种思维方式之间存在的不同体现到两种语言的句法特征上的表现。
尤金奈达曾说过,意合与形合是英汉两种语言之间最为显著的语言差别。
其实这并不难理解,汉语一般没有太长的句子,大都是短句子构成,犹如竹竿一样,信息也按照一定的规律编排。
但英语存在大量的连词、介词等,英语句子的连接方式多样,结构也是富于变化,盘根错节,句式一般稍长,逻辑安排、语义重心的布置都比较灵活,让初学者常常感觉找不到头绪都是常有的事。
2.总结
在做翻译实践时,一方面,我们要需要意识到英汉思维的差异,自觉转换思维方式,从而提高翻译质量;另外一方面,我们比需要善于分析总结出由于思维上的差异从而导致翻译实践容易出错的地方,更加具有针对性,提高翻译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中西思维方式:悟性与理性——兼论汉英语言常用的表达方式[J]. 连淑能.;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07)
[2] 洪堡特与人类语言学[J]. 姚小平.;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5(02)
[3] 论中西思维方式[J]. 连淑能.;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02)
[4]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指导老师:宋术玲:山东协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