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现象

合集下载

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子 翻 译 的影 响 进 行 了阐述 。
【 关键词 ] 词语 ; 句 子; 孔雀尾 式; 狮子 头式 [ 中图分类号 】 H 3 1 5 . 9 [ 文 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 】 1 0 0 8—8 0 9 1 ( 2 0 1 3 ) O l一 0 1 1 4— 0 3
纵 观我 国的翻译史 : 从东 汉 时期 的佛 经 翻译 至新 中 国翻译 时 期 , 我 国 出
一 文

史 Biblioteka ● 哲 中 西 方语 言 文化 差 异 对 英 汉 翻 译 的影 响
口毕 玉 娟
[ 内容提要 ] 语言是文化 的载体 。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 间的相 互转换 , 更应该是 两种不同民族 之间思想 内容 的
对等交流。 中西方 国家 的人 们使用 两种 不同的语 言。 中国使用 的是 汉语 , 而西方 国家大部分 讲的是英语。英汉 两
种语言都具有独特 的文化背景和悠 久的历史。 由于 中西 方 国家 人们 的思维 方式和 价值观 不 同, 导致 了人们对语 言 内涵 的理解存在偏差 , 影 响 了人 们之间 的交流。 因此 , 研 究中西方 语言文化差异 , 实现 两种语 言之间的意义对等 转换 , 对促进 中西方 国家人们之 间的交流具有重要 的现 实意 义。本文 着重从 中西方语 言 文化差异 对词语 翻译、 句
( 1 ) A l l t h e p e o p l e i n C h i n a a r e a c t i v e i n S —
p o r t s n o w.

a t s e v e n o’ c l o c k e v e r y da y .


我父 亲 每 天 早 上 七 点 打 开 收 音 机 收 听 新 闻。

文化差异视角下的隐喻理解和英汉互译

文化差异视角下的隐喻理解和英汉互译

差异, 因此他们在选择词汇去描述某一现象时就有各 1 o e m r y l e . e ae hi ei ad m n e l a r t v v t r xs n w e p y s h h e t
的意思 , 例如龙凤指才能优异的人 ; 龙虎比喻豪杰之 } l es) ( )把 隐喻转 化 意义 (ovro f p s s e ;5 u n cne i o sn 士。在许多成语中都有“ 这个词, 龙” 例如 : 龙飞凤舞、: e po t s s)() m t hr o e e ;6删略法(e tn ; ) a n dli )( 再现源 eo 7
金如土 ” 比喻花钱浪费 , 手大脚 , 大 而在英语 中表达是 -

三、 隐喻的英汉互译
s n oe i a r,这 是 因为英 国是一 个 岛 f p dm nyl ew t ” e k e
隐喻 的认知和 翻译涉及 到两种语 言、 两种文化的
同, 四面环海 , 渔业 、 船业 、 造 海运业 在他们 的经 济 中 I 转化 , 翻译 要处理好 语言 与文 化的关 系 , 要 隐喻 不仅 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 以当他们 用语 言表达思想时所 : 出原文 的形象 、 所 译 喻义 , 还要译 出其 民族 特色 和地 域
凶狠, 令人讨厌。
4 . 思维方式差异的影响
l 语的表达方式。直译法不仅体现了文化的可容性, 而
l 且能达到保持原隐喻意义 、形象和结构 的最佳效果 。
世界上每一 个 民族都 有 自己独特 的语 言理解 和 l : 如
思维方式 , 在观察、 理解思维方式上都存在着一定的 【
( )l t 0 d i a s g,n l m n ad 1A1 h wr s t ead a e n e i a l

文化差异在英汉翻译中的重要性

文化差异在英汉翻译中的重要性
(4)搭桥铺路。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应给予点拨和引 导。铺设解决问题的台阶,使学生的思路豁然开朗。
(5)加强辨析。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规律的时候。由于受知 识的负迁移、前概念及思维定式的消极影响,往往会出现一些障 碍。这就要求教师针对学生认识模糊、易混淆的地方,抓住关键词 为突破13。设计问题。经过对问题的辨析,进一步揭示概念、规律 的内涵.帮助学生将片面、孤立的认识转化为全面、辩证的认知结 构。例如.在学习了欧姆定律之后,由于受数学知识负迁移的影 响,不考虑科学实质.从数学公式R=U/l得出。电阳值与电压成正 比、与电流强度成反比”这一错误结论。教师可以这样设问:导体 的电阻R会随着两端的电压和导体中的电流变化吗?从而使学生
从译文所产生的效果上看.都更切近、自然.对等再现了原文的意 思。以上例子表明。文化的差异对语义的理解有着直接的影响。
三、文化差异对英汉习语翻译的影响 习语是文化的产物,它们不是受某种文化制约,便是为某一文 化所特有。人们很难把习语里包含的所有成分.从表面意义和形象 到深层内涵的文化特征,全都保留在一个译文里。但了解英汉文化 差异,对英汉习语的理解及翻译大有裨益。比如,Child’S play和 。儿戏”。表面上看,二者简直一字不差。但它们却不是对应的习语. 因为。child‘S play”的真正意思是“非常容易做的事情、不大重要 的事情”.而。儿戏”是用来比喻。对重要的工作或事情不负责任、不 认真”。又如。do口__eat—dog”单从字面意思上来看.人们很容易误 译为。狗吃狗”。正确的翻译应是。残酷争夺、人吃人的关系”。。eat ones words”很容易让人将其与汉语的。食言”对应起来,因为它 们在表面形象和语义上非常接近。可是。Eat ones words的意思是 收回说过的话。承认前言有失,说错了,而且还带有一定的感情色 彩,表示。retract them in a humiliating manner”(羞惭地、不光彩 地)认错。汉语“食言”是说一个人说话不算数.不守信用。不履行诺 言。曾经有人把“胸有成竹”译成。have a bamboo in his stem— ach”,结果闹出了笑话。。胸有成竹”源自苏轼原话,意思是说画家 在画竹之前.先必须在脑子里产生竹的形象.比喻在做事之前心里 已经有了全面的考虑。因此,奠翻译应为。to have a thought--out plan before doing something”或“to have a card up one。S sleeve”。。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受过中国文化教育的人都知 道。这个习语说的是众人智慧出奇招。但如果读者对中国文化一无 所知.看到这样的译文“Three cobblers together have more wit than Zhuge Liang”。一定会百思不得其解。其实这里有一个中国 文化信息内涵在里面。皮匠在中国的古代是一种不懂多少知识,只 通晓技艺的手艺人,而诸葛亮是中国古代满腹智慧的代表人。这个 习语的文化内涵是指人多智慧多。另外,由于汉语的韵律(匠和亮 具有相同的韵音)故才选择了皮匠。所以上面的译文如果是给中国 读者尚可,但如果给外国人。应该译为。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三个和尚没水吃”,有汉语文化背景的人都能理解这 句汉语习语的内涵,也绝对不会认为这句话是在讨论三个和尚没 水吃,如何才能弄到水的同题,所以如果将这句话译为Three monks have no water to drink,汉语原有的深刻内涵就完全损失 了。这种翻译不仅造成了翻译的信息障碍,也彻底否定了翻译本 质。如果我们把这句习语译成Too many cooks spoil the broth或 。Everybody’S business is nobody’S business”就比较符合英 语习语的内涵了.使得译文的读者容易理解得多。 结束语:翻译既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之间的交流。从 跨文化交流的角度看,原作和译作都是文化的产物。在翻译中,我 们常常根据上下文来确定一个词或一句话或一句习语的真实含 义,而文化因素就是一种非语境的上下文。只有充分地了解东西方 文化差异,弄清词语的真实含义,把握好翻译的原因和尺度,才能 使得译文最切近而又最自然。

中英词汇翻译不对等现象

中英词汇翻译不对等现象

中英词汇翻译不对等现象话题:教育学习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语言摘要: 词汇作为语言的基础,与文化因素紧密相连。

在翻译实践中,常常出现中英文词汇不对等现象。

本文通过实例呈现这种现象并分析其成因,最后再加以总结,希望对今后的翻译实践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 中英词汇词汇翻译不对等一、语言、文化、词汇与翻译的相互关系萨皮尓(Sapir)认为,语言具有“文化功能而非什么生物遗传功能”。

语言具有民族性,特定的民族都有特定的语言,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特征性的语言。

没有两种语言是完全类似的,语言的异质性成为不同民族文化的基因。

刘宓庆教授在其翻译论著《文化翻译论纲》中将文化源流、语言结构和思维方式归纳为语言文化异质性的根源。

同样任何语言的词语意义都处在特定的语义构成环境中,包括民族历史文化、心理和观念形态、社会经济形态和自然环境等。

譬如同样是一种物质“糖”,中文里常会用名称“红糖”以区别“白糖”,而英文中却叫brown sugar,即为棕褐色的糖,是根据它的真实颜色来据实称呼。

中文里常用红、白、黑、蓝、绿、黄等基色作为与名词一起出现的象征或修饰意义,很少使用其他色彩词,如刚刚所提到的褐色。

翻译是跨语音、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活动,翻译家尤金·奈达指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

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可见,词汇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语言的翻译不仅是语符表层指称意义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相互沟通和移植。

因此,我们可以说从事翻译实践者是跨文化交流的“使者”。

翻译实践中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不仅涉及语言,而且不可避免地会涉及文化及类相关的各种要素,语言背后所负载的文化词汇的理解是成功翻译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一大难点。

二、不对等的实例及分析比较中英词汇的内涵都是极为丰富的,因此必然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等现象。

两种语言中只有少数几个不是多义词的对应词才真正有完全相同的词义。

文化差异背景下英汉互译的增加与删减

文化差异背景下英汉互译的增加与删减
约 。在 翻译 过 程 中 , 者 对 某 段 文 字 的 理 解 的 正 确 与否 . 很 译 在 大 程 度 上 取 决 于他 对文 化 的 了解 。 译 者来 说 , 对 没有 两 种 文 化 的对 比知 识 , 无 从 谈起 对语 言 文 字 的 准 确理 解 与 表 达 。 量 就 大 的 文化 信 息 是 可 以 等值 传递 的 ,这就 是有 关 两 种 文 化 共 性 的 东西 , 于 与两 种 文 化 的 差 异 相 联 系 的 内 容 , 构 成 了翻 译 中 至 它 的难 题 。 汉 语 和 英 语 是 两种 截然 不 同 的符 号 系 统 .两 种 语 言 在 句 法 和词 汇 、 辞 等 方 面 都 有 很 大 的 差 别 , 修 因此 在 进 行 英 汉 互 译 时必 然 会 遇 到 很 多 困难 。 其 它 系 统 一 样 , 像 汉语 和英 语 这 两 个 独立 的系 统 内 部保 持协 同有 序 、 相 制 约外 . 系 统 又 作 为 一 互 各 个 整 体 一 同 与 外 部 系统 发生 联 系 . .当我 们 只从 信 息 交 换 的 角 度 考 虑 时 , 们 便 构 成 了一 个 信 息 系 统 。 汉互 译 使 汉 语 和 英 它 英 语 系 统 之 间互 相作 用 , 现 了 系统 之 间 的 信息 传 递 。 实 任 何 信 息 系统 在进 行 交 换 时 ,总 免 不 了受 到 一 些 冗 余 信 息 或 文 中缺 乏 信 息 的 干 扰 。 冗余 信 息 和缺 乏 的信 息 主 要 是 干 扰 准 确 传 递 的 信号 . 种 类 繁 多 。 在 互 译 的 过程 中 , 自系 统 其 各 会 产生或缺少各种冗余信息 , 成理解 困难 , 造 降低 交 际 效 率 。 因此 我们 有 时 需 要 删 除 冗 余 信 息 , 时则 需 要 添 加 增 加 一 些 有 信 息 , 以提 高 交 际 效 率 。但 是译 文 的增 加 删 减 都 是 为 了更 确 切 、 忠 实地 表 达 原 文 的 含 义 和精 神 。 文 中 添 加一 些 原 文 中 更 译 没有 的词 句 . 面 上 看 是 不 忠 实 于 原 文 , 仔 细 分 析 就 会 发 现 表 但 这 些 增 加 的 词 句 所 表 达 的 意 思并 非无 中生 有 ,而 是 隐 含在 原

汉英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应对策略——以红色文化为例

汉英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应对策略——以红色文化为例

- 245 -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汉英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应对策略——以红色文化为例河南工学院外语系/张利【摘要】汉英翻译中,不可避免会遇到文化差异问题。

基于此,以我国红色文化为例,对汉英文化差异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汉英翻译应对策略。

【关键词】汉英翻译 文化差异 红色文化随着时代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加快,中西方交流的频率和深度在不断上升。

在此背景下,汉英翻译已经成为促进中西方交流的关键技术之一。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在汉英翻译中存在着差异,严重影响着汉英翻译的质量。

一、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1.汉英语言文化的地域差异。

一定的文化实体总是存在于一定的地域空间,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反映该地域独特的地理特征,也深刻体现在语言风格上的差别。

在用地理特征来做比喻时,语言表达上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例如,毛泽东说过:“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我们知道泰山以奇峻险要而著称,被誉为五岳之首。

汉语中用泰山等地域的地理特征,来比喻那些重要的人或物。

同样,英语中的“10 Downing Street ”(唐宁街10号)常代表着英国政治权力中枢。

因此要充分翻译原文,就必须先了解语言中用作比喻对象的地域文化内涵。

2.汉英语言文化的习惯差异。

人们对语言色彩的使用都受到各自文化习惯的规定,对不同文化的习惯认知会大相径庭。

在汉语中,红色的文化意义多为褒义。

人们习惯性用红色表示正义、伟大和吉祥。

与红色相关的词语不胜枚举,如:红军、红旗以及红歌等。

与汉语相反,在英语中,红色词语的文化意义多为贬义。

对于red 的贬义在英语中非常多。

英语中red 是不受欢迎的颜色,常用来比喻厌恶的人或物,如“red-neck ”被用来称呼非常猥琐的人;“red-skin ”被用来指代北美印第安人;而一些充斥低俗、色情和暴力的地方则称为“red light district ”。

3.汉英语言文化的价值观差异。

每种文化受价值观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因为价值观也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汉英语言表达也自然地受其影响。

跨文化交际-浅谈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

跨文化交际-浅谈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

跨文化交际—浅谈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摘要: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映像。

语言和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只有对文化有了的充分了解之后,了解到它们之间的文化差异,才能实现对原文的原貌再现。

英汉文化差异主要在于受价值观念、文化心理与象征、审美取向、宗教意识等特征的影响,因此译者必须十分熟悉英汉语言文化的差异,提高双语的文化修养,才能更完整地传递文化信息。

关键词:文化差异语言翻译《圣经·旧约·创世纪》中有记:大洪水过后,诺亚的子孙在示拿地安下身在,其时人们言语相同,口音相通,然而安身并非意味着立命,为了给自己扬名,以免被驱散于地之四级,众人便决定建造一座城,城中竖起一座塔,塔顶高耸入云,名曰通天塔(the Babel,或译为“巴别塔”);忤逆之举一出,耶和华大为震怒,于是上帝变乱了人类的语言,并将其遣散于地之四方,以示惩戒。

至此,上帝借以命名万物的纯语言(pure language)不复存在,人类再也无法以同样的言语相互交流,而要实现彼此间的沟通,就只有借助于翻译来重建那传说中的通天塔了。

然而又谈何容易,翻译从来就不是以举手之劳所能成就的事情或事业,谓翻译之难,难于上青天,此言并非空穴来风,亦无些微渲染之嫌,如其不然,英国学界之执牛耳者瑞查兹(I.A.Richards)当年概不至于作如下感发:在宇宙演化过程中,翻译堪称最为复杂之事件,亦未可知。

语言是意义的载体,因此要完整的把一国语言翻译为另一国语言,译者则必须了解这两国的双语文化知识。

不同的语言转换必须服从特定的文化要求,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信息的传递,语言的转换只是翻译的表层,而文化信息的传递才是翻译的实质。

因此,要更深刻,更贴切地传递原文的内在信息,译者必须探明英汉双语的文化特征及其差异,并将双语的文化内涵适当对接,真实地再现原文的面貌。

由此可见,译者的双语文化知识在其成功的翻译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广告语在英汉互译中的语用失误

广告语在英汉互译中的语用失误

212广告创意广告语在英汉互译中的语用失误李炎书(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外语与通识教研部,辽宁 沈阳 110167)摘 要:广告作为交际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现代社会中应用广泛,然而很多广告语翻译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语用失误现象。

本文旨在说明文化差异是造成广告翻译过程中语用失误现象的主要原因。

本文将托马斯的语用失误理论作为分析翻译广告语言的基础,从跨文化语用学的角度,就国内报纸杂志上发表的英文广告及一些英汉对照产品广告、宣传册、招牌等进行分析,从语用失误角度探讨跨文化差异对广告语翻译的影响,以期增强译者的广告翻译语用意识,尽量避免语用失误现象。

关键词:广告;语用失误;跨文化差异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13-0212-02一、简介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渊源不同,导致人们对语用规则的关注也不同。

最明显的是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比如一位外教可能会称赞一位女生“你的衬衫让你今天这么漂亮”,而中国学生可能出于谦虚回答“不,这是一件普通的衣服”;一位外国客人可能会以“谢谢你的美味晚餐”来感谢中国主人的热情款待,而中国主人可能会以“如果我没有照顾周到,请原谅”来回应。

以上两个例子说明了人们在不同文化中关注的语用规则是不同的。

英语使用者遵循礼貌原则的认可准则和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准则;中国人一贯恪守谦虚的格言,表现礼貌,故意违反质量准则(如上述例子中获得赞美时否认漂亮的衣服和周到的服务)。

根据英语文化,人们应该对恭维表示赞赏和同意,而不是拒绝和否认。

语用规则和原则的矛盾在语言学习者不能更好地处理第二语言、不了解文化差异时经常出现。

说英语的人通常倾向于接受称赞或表扬,而中国人则习惯于拒绝,尽管他们也喜欢被表扬。

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把谦虚作为一种美德。

相反,讲英语的人则持实事求是的观点。

这种非个人化的态度使他们更加注重合作原则的质量准则和礼貌原则的一致性准则。

正如Leech 曾经提到的,“语用规则基本上是普遍的,但它们的相对重要性可能因不同的文化而异”[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现象
[摘要]语言同文化是相互依存的,而翻译不仅仅是用来交流的语言活动过
程,更是两种不同文化之间进行转化的方式。因此翻译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文化
差异的制约与影响。本文将从地域文化差异,历史文化差异,宗教文化差异,风
俗习惯文化差异,思维方式差异,五个方面进行讨论。

[关键词]地域文化差异;历史文化差异;宗教文化差异;风俗习惯差异;思
维方式差异

当今世界,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发展迅速,不同地域间文化的传播与交
流也变得更为广泛和深入。翻译作为语言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是运用一种语言
将另一种语言所要表达的思想认识、情感、风格等以我们所能正确理解的语言符
号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过程。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变换,更是语言所承载的
文化信息的移植。因此翻译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与制约。通常而
言主要涉及到地域文化差异、历史文化差异、宗教文化差异、风俗文化差异和思
维方式差异这五个方面。

一、地域文化差异
地域文化差异是指由于所处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的不同从而形成的某一地区
所特有的文化表达方式。受地理位置的影响,中国位于太平洋的西面,受东南季
风的影响,所以在中国,有“借……的东风”之说,东风在我国的意思是好的意思,
吹起东风代表着春天就要来了。春天绿意盎然春风和煦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西风
则正好相反,马致远的“古道西风瘦马”有一种贬人肌瘦的意思。冬季我国受到西
伯利亚的寒流影响气候寒冷干燥。所以西风的寓意在我国与东风相反。然而英语
的情况刚好与汉语相反。英国为岛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受到来自东部
欧洲大陆的寒风刺骨,而夏天则是受到来自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候温暖宜人。
所以我们会看到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抒情诗《西风颂》,诗的结尾千古流传,“O,
wind,if winter conies,call spring be far behind”(哦,西风,如果冬天来了,春天
还会远吗?)。而东风我们会读到Samuel Buffer的《biting east winds》(刺骨东风)。
所以地域文化的不同造成了语言表达上的差异。

二、历史文化差异
每个国家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些不同的历史沉淀了相异的文
化环境和氛围。这种历史文化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造成了难题。中国是四大文明
古国之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
明的文化个性。其中孕育了无数的个性化成语和历史故事。中国的古典兵书《孙
子兵法》中的“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若直译成“Of the thirty-six strategies,the best is
to quit”不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人就不会领会它的本意。这里我们可以采用意译的
方法,可翻译为“The best thing to do now ig to quit.”这样就会让译文的读者真正理
解了。中国文化如此,西方文化也是如此。莎士比亚的戏剧《威尼斯商人》中的
高利贷夏洛克,原文的话为“Many took to gambling and get in over their
heads.borrowing from Shylocks to pay their debts”这句话已经作为典故,来比喻那
些借债如山的赌徒只能靠借高利贷来还债。这里可以意译为“向高利贷借钱还
债”。如果直译为向夏洛克借钱还债的话,对于没有读过原著的人是不会了解此
话的寓意的。

三、宗教文化差异
中国的宗教文化主要由儒教、道教和佛教三大教组成。西方国家则普遍信仰
基督教。而随着宗教文化的深入发展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
中国的教义里,普遍认为天最大,“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老天爷”等都是对天的
敬畏。而在西方的圣经中,认为世界是由上帝创造的,世间的一切都是上帝的安
排。而龙与dragon虽然表面上意义相同,但是其引申义和背后所蕴含的宗教文
化却是截然相反的。在中国“龙”是一种瑞兽,位列四大灵兽之首,更是皇族的象
征。中国人普遍认为龙是“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鳞似鱼、爪似鹰、
掌似虎、耳似牛”,“口旁有须,颌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的神兽,善变化能兴
云雨有利于万物。中国神话中的龙一般居于深渊或大海中,不食人间烟火,如果
环境不清幽,则腾空而去。而西方的“dragon”则正好相反。西方人认为:它有毒、
能喷火,长着蝙蝠状的大翅,腆着大肚子,怪模怪样而且贪财、狡诈、残暴。而
西方的龙则喜欢居住在巨大的洞穴、火山口以及湖泊或海洋中,常以人或动物为
食,喜欢呆在储藏金银和宝藏的地方,如果有人侵犯了它,就会进行疯狂的报复。
在《圣经》故事中,魔鬼撒旦化成一条大红龙,尾巴扫过了1/3的天上星辰,它
有七个头,每个头上都戴着王冠,贪婪地吞吃着新生的婴儿。所以在西方人的眼
里“dragon”是邪恶的代名词,是魔鬼撒旦的化身。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遇到此类词
汇就应该注意避免造成读者误解。

四、风俗习惯差异
在西方人眼中白色代表纯洁无暇,新娘在婚礼上要身着纯白色的礼服,而在
中国,只有在葬礼上祭奠死者的人才会身着白衣。中国人认为红色为吉祥色,所
以逢年过节或是喜事都要挂红,中国传统婚礼上新娘则是全身上下均为红色,象
征幸福吉祥。除了颜色上的不同理解外在交际活动中也存在差异。中国人见面打
招呼都是“干什么去您?”“上哪里了?”等涉及到个人隐私的问题。而在西方人严重
则很避讳这些,所以他们见面打招呼“Hello”“Hi”见面交谈也是谈论天气、运动、
实事等比较中性的话题,例如“Lovelyweather,isn’t it?”。在待客之道上中西方也
存在着不同。中国人待客热情周到,餐桌上为客人夹菜让客人多吃,而西方人则
说“make yourself at home”。

五、思维方式差异
西方人注重自己的利益,而中国人则更加注重感情。西方人不仅在政治上法
律上有人人平等的原则,在经济上也有“在金钱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西方人做
买卖是生人熟人一个价,谁出的钱多,就给谁更好的服务。而中国在经济上也讲
究人情第一,中国人做买卖时生人和熟人价格就不一样,往往是熟人比生人付出
的钱少,却能得到更好的服务。在西方是纯粹的市场经济,到了中国就加入了很
多“人情”色彩:既讲金钱,又讲人情;既依靠市场,又依靠关系;既提倡顾客第
一,又不忘朋友至上。

总之文化间的差异在翻译中是一件复杂的事情,没有规律可循,只有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和对两种语言的背景文华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恰当地表达出原文的
思想,保持其特有色彩和风格,使原文不会“失真”。

[参考文献]
[1]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许余龙.对比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