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简表
魏晋南北朝朝代更替表

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朝代更替表东汉(25—220)│┌————————————————————┐│↓│蜀(221—263)———→魏(220—265)吴(222—280)↓│西晋(265—316)←—————┘│┌————————————————————————————————┐│││││十六国(304—439)│││┌———————————————─———————————————┐││↓│││┌——————【成汉】(氐)【汉(前赵)】(匈奴)代(鲜卑)│││(304—347)(304—329)(338—376)│││↓││││后赵实现了北方地区的部分统一←—【后赵】(羯)→冉魏(汉)→【前燕】(鲜卑)│【前凉】(汉)││与前燕、前凉并存(319—351)(350—352)(337—370)│(320—376)││↓↓↓││———————│↓↓东晋(317—420)————→前秦于382年进驻西域实现了北方地区的统一←—————【前秦】(氐)│↑ 383年淝水之战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351—394)│││││┌—————————————————————————————————┤│││││││└—西蜀(汉)【西凉】(汉)【后凉】(氐)西燕(鲜卑)│(405—413)(400—421)(386—403)(384—394)││││││┌—————————————┐││↓││↓↓│【北凉】(匈奴)【南凉】(鲜卑)【后秦】(羌)→东晋【后燕】(鲜卑)│(401—439)(397—414)(384—417)↑(384—409)│││││││││││┌—————┐││↓│││↓↓│【西秦】(鲜卑)【夏】(匈奴)【南燕】(鲜卑)【北燕】(鲜卑)├————┐│(385—431)(407—431)(389—410)(409—436)││↓↓↓↓││┌———————————————————————————————↓││↓宋(420—479)南(420—589)北(439—581)北魏(386—534)—→北魏于439年重新统一北方地区│││││││┌————————————┐↓││││齐(479—502)朝朝西魏(534—557)东魏(534—550)↓││↓↓梁(502—557)│└——北周(557—581)←—————北齐(550—557)↓││陈(557—589)→┴——————————┐│↓↓隋(581—618)注:①“↓、↑、←、→”表示该政权被谁所灭,“│”表示该政权由前一政权分裂而来。
三国、魏晋南北朝年表示意图

500-510510-520400-410410-420420-430430-440440-450450-460340-350350-360360-370370-380380-390390-400229-280,建邺,51年吴蜀魏三国460-470470-480480-490490-500280-290290-300300-310310-320320-330330-340220-230230-240240-250250-260260-270270-280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前赵成汉前凉220-265,洛阳,45年221-263,成都,42年384-417,长安,23年,羗北齐三国、魏晋南北朝年表示意图西晋266-316,洛阳,50年东晋317-420,建康,103年 304-329,长安,25年,匈奴306-347,成都,41年,汉族318-376,姑藏(武威),58年,汉族北燕代冉魏西燕北魏东魏后凉南凉南燕西凉北凉夏后赵前燕570-580580-590590-600600-610610-620386-534,平城(大同)、洛阳,148年,鲜卑公元纪年520-530530-540540-550550-560560-570五胡(匈奴、鲜卑、羗、氐、羯五个民族)十六国北朝407-431统万24年匈奴407-436龙城29年匈奴338-376,盛乐,32年,鲜卑,北魏前身 汉10年鲜卑西魏385-431,金城、苑川(兰州西固),46年,鲜卑386-403,姑藏,17年,氐397-414,乐都、西平,17年,鲜卑398-410广固12年鲜卑502-557,建康,55年,汉隋东汉557-589建康32汉隋自581年建,589年统一中国,承北周东汉终于220年,禅于魏534-550邺16,鲜卑550-577邺27鲜卑535-556长安21鲜卑557-581长安24鲜卑420-479,建康,59年,汉族 479-502建康23汉北周宋齐梁陈南朝422-421敦煌21年汉族397-460,姑藏,63年,匈奴319-351,襄国(邢台)、邺(安阳),32年,羯352-370,邺,18年,鲜卑351-394,长安,43年,汉族384-407,中山(定州),23年,鲜卑。
南北朝时间表

三国(魏)220年-265年曹丕洛阳三国(蜀)221年-263年刘备成都三国(吴)229年-280年孙权建业西晋265年-316年武帝(司马炎) 洛阳东晋317年-420年元帝(司马睿) 建康
十六国304年-439年/ 洛邑附:五胡十六国(匈奴、鲜卑、羯胡、氐、羌)
前赵304~329 刘渊国号汉,刘曜改为赵,史称前赵。
成汉/前蜀304~347
后赵319~350
前凉324~376
前燕337~370
前秦351~394
后秦384~417
后燕384~409
西秦385~431
后凉386~403
南凉397~414
南燕398~410
西凉400~420
北凉401~439
夏407~431
北燕409~436
南朝
宋420年-479年刘裕建康齐427年-482年萧道成建康梁464年-549年萧衍建康陈557年-589年陈霸先建康北朝
北魏386年-534年拓跋圭平城→洛阳东魏534年-550年元善见(高欢立) 邺(今河北省临漳县)
西魏535年-557年元宝炬(宇文泰立) 长安
北齐550年-577年高洋邺
北周557年-581年宇文觉长安。
中国古代王朝简介和纪年表

人物猜猜看(游戏)
夏朝(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夏朝(约公元前2070—约公元前1600 )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 一个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 家。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年代约在新石 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夏朝历史上惯称为“夏” 。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 了原始部 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王位之先河。夏族的十 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 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夏西起 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 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师、 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夏朝都斟鄩(今洛阳)共传十四代,十七后(夏朝统治者在位时 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后人常 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唐朝(中国历史朝代 )
唐朝(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 之一。618年由李渊建立,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并且设东都洛阳,武周 时期洛阳神都,北都太原等陪都 。626年,李世民登基后开创了“贞观之 治”,唐高宗以后,武则天以周代唐,史称武周,705年神龙革命后恢复大唐 国号。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政治清明,经济雄厚,军事强盛,四夷宾服, 万邦来朝,开创了全盛的“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后,国力日趋衰败。907 年朱温篡唐,唐朝灭亡,从此中国了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唐朝共历274年(包 括武周是289年),20位皇帝。唐朝声誉远及海外,与南亚、西亚和欧洲国家 均有往来。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唐朝文化兼容并蓄,接纳 各个民族与宗教,进行交流融合,成为了开放的国际文化。唐诗、科技、文 化艺术极其繁盛,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与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争夺四方霸权。 借由羁縻制度控制回纥、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 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并且让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 海国和日本等国家吸收唐朝的文化与政治体制。唐朝的经济富盛,结合华北、 关中与江南的经济,到后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唐朝文化兼容并蓄,接纳各 个民族与宗教,进行交流融合,成为了开放的国际文化。其文学发展达到高 峰,以诗最有兴盛。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历史地位重要,到明清时期海外 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
两晋南北朝年表及地图

301年
304年
316年 亡于前赵
317年
319年
329年
333年
347年
350年
351年
352年
370年
376年
383年
384年
385年
386年
394年
395年
397年
398年
400年
403年
407年
409年
410年
414年
417年
420年
421年
431年
437年
439年
479年
502年
534年
535年
589年
武王张轨 光文皇帝刘渊 武帝李雄 高祖石勒 灭前赵 文明帝慕容皝 武悼天王冉闵 350-352 惠武帝符洪 灭西晋 改国号为赵 (前赵) 亡于后赵 亡于东晋 亡于冉魏 灭冉魏 亡于前燕 灭前燕 亡于前秦
亡于前秦
灭前凉
淝水之战 济北王慕容泓 成帝慕容垂 泰武帝姚苌 懿武帝吕光 宣烈王乞伏国 仁 亡于后燕 灭西燕
266年 西晋 (216-316) 前凉【汉】 (301-376) 前赵【匈奴】 (304-329) 成汉【氐】 (304-347) 后赵【羯】 (319-351) 前燕【鲜卑】 (333-370) 冉魏 (350-352) 前秦【氐】 (350-394) 西燕【鲜卑】 (384-394) 后燕【鲜卑】 (384-407) 后秦【羌】 (384-417) 后凉【氐】 (386-403) 西秦【陕西鲜卑】 (385-431) 南凉【河西鲜卑】 (397-414) 北凉【匈奴】 (397-439) 南燕【鲜卑】 (398-410) 西凉【汉】 (400-421) 北燕【汉】 (407-437) 胡夏【匈奴铁弗】 (407-431) 北魏【鲜卑】 (386-534) 东魏【鲜卑】 (534-550) 西魏【鲜卑】 (535-557) 北齐 (550-577) 北周 (557-581) 隋 (581-618) 东晋 (317-420) 宋 (420-479) 齐 (479-502) 梁 (502-557) 陈 (557-589) 武帝司马炎
(完整word版)魏晋南北朝朝代更替表

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朝代更替表东汉(25—220)│┌————————————————————┐│↓│蜀(221—263)———→魏(220—265)吴(222—280)↓│西晋(265—316)←—————┘│┌————————————————————————————————┐│││││十六国(304—439)│││┌———————————————─———————————————┐││↓│││┌——————【成汉】(氐)【汉(前赵)】(匈奴)代(鲜卑)│││(304—347)(304—329)(338—376)│││↓││││后赵实现了北方地区的部分统一←—【后赵】(羯)→冉魏(汉)→【前燕】(鲜卑)│【前凉】(汉)││与前燕、前凉并存(319—351)(350—352)(337—370)│(320—376)││↓↓↓││———————│↓↓东晋(317—420)————→前秦于382年进驻西域实现了北方地区的统一←—————【前秦】(氐)│↑383年淝水之战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351—394)│││││┌—————————————————————————————————┤│││││││└—西蜀(汉)【西凉】(汉)【后凉】(氐)西燕(鲜卑)│(405—413)(400—421)(386—403)(384—394)││││││┌—————————————┐││↓││↓↓│【北凉】(匈奴)【南凉】(鲜卑)【后秦】(羌)→东晋【后燕】(鲜卑)│(401—439)(397—414)(384—417)↑(384—409)│││││││││││┌—————┐││↓│││↓↓│【西秦】(鲜卑)【夏】(匈奴)【南燕】(鲜卑)【北燕】(鲜卑)├————┐│(385—431)(407—431)(389—410)(409—436)││↓↓↓↓││┌———————————————————————————————↓││↓宋(420—479)南(420—589)北(439—581)北魏(386—534)—→北魏于439年重新统一北方地区│││││││┌————————————┐↓││││齐(479—502)朝朝西魏(534—557)东魏(534—550)↓││↓↓梁(502—557)│└——北周(557—581)←—————北齐(550—557)↓││陈(557—589)→┴——————————┐│↓↓隋(581—618)注:①“↓、↑、←、→”表示该政权被谁所灭,“│”表示该政权由前一政权分裂而来。
三国两晋南北朝简表

384-417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
东晋
后燕
慕荣垂
鲜卑
384-409年
中山(今河北定州)
北燕
西秦
乞伏国仁
385-431年
苑川(今甘肃榆中)
金城(今甘肃兰州)
枹罕(今甘肃临夏)
夏
后凉
吕光
氐
386-403年
姑臧(今甘肃武威)
后秦
南凉
秃发乌孤
鲜卑
397-414年
乐都(今青海乐都)
西平(今青海西宁)
西秦
南燕
东魏、西魏
东魏
元善见
534-550年
邺(今河北临漳)
北齐
西魏
பைடு நூலகம்元宝炬
535-556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
北周
北齐
高洋
550-577年
邺(今河北临漳)
北周
宇文觉
557-581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
隋
十六国简表
政权
创建者
民族
起止年代
都城或政治中心
亡于何国
成-汉
李雄
巴寅
304-347年
成都(今四川成都)
东晋
汉-前赵
三国两晋南北朝简表
时代
政权
创建者
起止年代
都城
亡于何国
三国
魏
曹丕
220-265年
洛阳(今河南洛阳)
西晋
蜀
刘备
221-263年
成都(今四川成都)
魏
吴
孙权
222-280年
武昌(今湖北鄂州)
建业(今江苏南京)
西晋
西晋
司马炎
南北朝时间表

三国(魏)220年-265年曹丕洛阳三国(蜀)221年-263年刘备成都三国(吴)229年-280年孙权建业西晋265年-316年武帝(司马炎) 洛阳东晋317年-420年元帝(司马睿) 建康
十六国304年-439年/ 洛邑附:五胡十六国(匈奴、鲜卑、羯胡、氐、羌)
前赵304~329 刘渊国号汉,刘曜改为赵,史称前赵。
成汉/前蜀304~347
后赵319~350
前凉324~376
前燕337~370
前秦351~394
后秦384~417
后燕384~409
西秦385~431
后凉386~403
南凉397~414
南燕398~410
西凉400~420
北凉401~439
夏407~431
北燕409~436
南朝
宋420年-479年刘裕建康齐427年-482年萧道成建康梁464年-549年萧衍建康陈557年-589年陈霸先建康北朝
北魏386年-534年拓跋圭平城→洛阳东魏534年-550年元善见(高欢立) 邺(今河北省临漳县)
西魏535年-557年元宝炬(宇文泰立) 长安
北齐550年-577年高洋邺
北周557年-581年宇文觉长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前赵
刘渊
匈奴
304-329年
平城(今山西大同)
长安(今陕西西安)
后赵
后赵
石勒
羯
319-350年
襄国(今河北邢台)
邺(今河北临漳)
冉魏
前凉
张茂
汉
320-376年
姑臧(今甘肃武威)
前秦
前秦
前燕
慕荣皝
鲜卑
337-370年
龙城(今辽宁朝阳)
邺(今河北临漳)
前秦
苻健
氐
351-394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
后秦
后秦
姚苌
羌
384-417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
东晋
后燕
慕荣垂
鲜卑
384-409年
中山(今河北定州)
北燕
西秦
乞伏国仁
385-431年
苑川(今甘肃榆中)
金城(今甘肃兰州)
枹罕(今甘肃临夏)
夏
后凉
吕光
氐
386-403年
姑臧(今甘肃武威)
后秦
南凉
秃发乌孤
鲜卑
397-414年
乐都(今青海乐都)
西平(今青海西宁)
亡于何国
后梁
朱温
汉
907-923年
开封
洛阳
后唐
后唐
李存勖
沙陀
923-936年
洛阳
后晋
后晋
石敬瑭
沙陀
936-947年
开封
契丹
后汉
刘知远
沙陀
947-951年
开封
后周
后周
郭威
951-960年
北宋
吴
杨行密
892-937年
南唐
南唐
徐知诰(李昇)
937-976年
北宋
吴越
钱镠
893-978年
楚
马殷
896-951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简表
三国两晋南北朝简表
时代
政权
创建者
起止年代
都城
亡于何国
三国
魏
曹丕
220-265年
洛阳(今河南洛阳)
西晋
蜀
刘备
221-263年
成都(今四川成都)
魏
吴
孙权
222-280年
武昌(今湖北鄂州)
建业(今江苏南京)
西晋
西晋
司马炎
265-316年
洛阳(今河南洛阳)
十六国-前赵
东晋
司马睿
317-420年
南唐
闽
王潮、王审知
893-945年
南汉
刘隐、刘岩
905-971年
北宋
前蜀
王建
891-925年
后唐
后蜀
孟知祥
926-965年
北宋
南平
高季兴
907-963年
北汉
刘崇
951-979年
洛阳(今河南洛阳)东魏、Fra bibliotek魏东魏
元善见
534-550年
邺(今河北临漳)
北齐
西魏
元宝炬
535-556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
北周
北齐
高洋
550-577年
邺(今河北临漳)
北周
宇文觉
557-581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
隋
十六国简表
政权
创建者
民族
起止年代
都城或政治中心
亡于何国
成-汉
李雄
巴寅
304-347年
成都(今四川成都)
建康(今江苏南京)
南朝-宋
十六国
304-439年
南朝
宋
刘裕
420-479年
建康(今江苏南京)
南朝-齐
齐
萧道成
479-502年
建康(今江苏南京)
南朝-梁
梁
萧衍
502-557年
建康(今江苏南京)
南朝-陈
陈
陈霸先
557-589年
建康(今江苏南京)
隋
北朝
北魏
拓拔珪
386-534年
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
平城(今山西大同)
西秦
南燕
慕荣德
398-410年
广固(今山东青州)
东晋
西凉
李暠
汉
400-421年
敦煌(今甘肃敦煌)
北凉
北凉
沮渠蒙逊
匈奴
401-439年
张掖(今甘肃张掖)
北魏
夏
赫连勃勃
407-431年
统万(今陕西靖边)
吐谷浑
北燕
冯跋
汉
409-436年
龙城(今辽宁朝阳)
北魏
五代十国简表
朝代和国名
创建者
民族
起止年代
都城或政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