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人生三境界

合集下载

品味王国维的人生三种境界

品味王国维的人生三种境界

品味王国维的人生三种境界王国维是晚清时期的一位大学问家,他在《人间词话》中说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重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三种什么境界?又该如何理解呢?下面咱们就一起来慢慢品味吧。

王国维通过深入思考和仔细琢磨,发现每个人在创业、做学问时,如果想取得大的成就,就必须经历三个阶段。

所谓三种境界就是借用宋词里的词句,来形容这三个阶段。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选自――宋晏殊[蝶恋花]。

王国维以寒风吹来,树叶凋零,表示人在创业或做学问初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迷茫和求索无门的痛苦。

这时候,需要的是头脑冷静,明确目标,坚定信念,总结学习前人的知识和经验,排除干扰,一往直前。

作用:第一境界也就是立志、下决心的阶段,为实现第二、第三境界奠定基础。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句选自――宋柳永[凤栖梧]。

描述人生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人瘦了、憔悴了,仍然无怨无悔。

遇到再大的困难,都要坚持奋斗,不懈进取。

为了心中的理想,百折不挠,赴汤蹈火,亦在所不惜。

作用:第二境界也是前进路上最困难、最漫长、最不容易坚持的阶段,第二境界的实质是执着追求,忘我奋斗。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过,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句选自――宋辛弃疾[青玉案]。

则是经过几多周折、多年磨练之后,逐渐成熟,终于豁然开朗,苦尽甘来,风雨过后看见彩虹,找到了事业成功的钥匙。

作用:第三境界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在第一第二阶段基础上的提升阶段,也是取得辉煌成就的成功阶段。

这三个阶段,可以概括为迷惘-求索-顿悟,细细品味,真是人生事业成功必然经历的客观规律。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的深层含义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的深层含义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句词出北宋晏殊的《蝶恋花》。

白话文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
此句描绘一种孤独寂寞之感,然登楼远眺,一条道路伸向遥远的天际,似含无尽之希望。

意喻治学之始,必须耐得住寂寞,高瞻远瞩,不断求索。

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

原词白话文原意是: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此句道尽情人间的相思之苦,情有所钟,虽形容憔悴、衣带渐宽,亦无怨无悔。

意喻治学之过程,须坚忍不拔,执着隐忍。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王国维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

白话文原意是: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她却在,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此句本来是说与伊人相会之欢悦心境,于灯火明灭闪烁之处,终于见到意中之人,自是大喜过望。

意喻经过艰辛探索,终有所悟,犹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意喻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

南宋词境浅说

南宋词境浅说

南宋词境浅说
南宋词是北宋词的继承者,以宋代词人苏轼、欧阳修为代表,集性情
逸志、哲学思考和宗教信仰的感受于一体,用细腻的语言交融在一起,形
成特色鲜明的宋词体。

宋词的境界浅析,可以说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性情逸志,宋词生动抒发诗人对家乡、宗教信仰和社会
环境的情怀,如苏轼的《江城子·卜算子》中的“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对家乡的思念深深;
第二个层次是哲学思考,宋词以形而上的思考方式,思考人生的意义,反思社会的命运,如欧阳修的《出塞·乌衣巷》中的“日暮苍山远,天寒
白屋贫”,反映了人们对世俗的反思;
第三个层次是宗教信仰,宋词关注宗教信仰,赞美神灵,通过神赋抒
发自己对神灵的敬畏,如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穷途末路,西林漫漫”,表达了人们对神灵的崇敬。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核心观点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核心观点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核心观点
20世纪最伟大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人生的三种境界,古今凡成大事者,必经此三境。

这三种境界皆出自宋词之中,自经出现便成为有大志,大抱负者的人生指导思想。

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它出自北宋大词人晏殊的《蝶恋花》,由词人被宋真宗赏识时所写。

这一句要告诉我们的是要想成功必须先立志,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只有站的足够高你才能看清远方的路。

一个“独”字也写出了在立志变强的过程中必定是孤独的,这跟尼采的观点相同,只有孤独的人,才会有真正的时间去思考。

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它出自北宋大词人柳永的《蝶恋花》。

这句看似在写至死不渝的爱情,但王国维要告诉我们的是坚持。

当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后,就要坚持走下去,为了理想,就算满身伤痕又如何。

自古成大事者,哪个不是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若无坚韧不拔之志怎会轻易成功。

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一句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此句也是写爱情。

王国维称其是人生最终之境与于辛弃疾之意有些矛盾,但也恰到好处,成大事者,注重积累,积小步,而千里。

只要努力去做,达到一定程度,便会豁然开朗,成功便在眼前。

境界之说只可意会,玄之又玄。

要想达到这人生三境的确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与其一天碌碌无为,何不由此一试,感受王国维大师所说的境界之说。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的意思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的意思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的意思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人间词话》这部名著,但是你知道它里面探讨的有三种境界吗?这三种境界代表着人生追求的意义。

今天,我们就来更加深入地聊聊这三种境界,也许这样能对你们有所帮助。

首先,第一种境界就是“凡尘”。

《人间词话》是由宋朝的陆游编纂而成的,在这部名著中,作者提出了“凡尘”这一概念,把了解宇宙的缘起摆在人们的生活中。

凡尘有四种,即果熟、果熟法、果熟言、果熟物,它们都是指我们所处的世界以及我们生活中的一切。

凡尘和天人形成了对立的两种境界,它们是再特定情况之下统一起来的一个整体。

因此,凡尘的本质是一种哲学思想,也代表着一种生活态度。

换句话说,凡尘就是要提醒我们不要遗忘自己的凡夫俗子本性,把我们的生活放在物质的视野里。

第二种境界就是“披星戴月”,也称为“超越凡尘”。

它是一种超越现实生活的境界,指的是通过思想、行为一般人所不能触及的深层次体验和意识。

披星戴月提倡我们要洞悉自己的内在并一心修炼精神,以达到超越凡尘的境界。

披星戴月强调的是明晰自己的伟大抱负,修行清心、共享慈悲,以此达到超超凡尘之目标。

第三种境界就是“寂寞苍生”,指的是我们在凡尘与披星戴月之间的一种承受。

它的意思是在承受苦难的同时,我们应当维护我们的灵魂,在忠于自己的同时也要保持一份对周围的关爱。

因此,在“寂寞苍生”的境界中,我们可以更加真诚的体会到生命的真谛以及宇宙的秩序,探索自己的灵魂,忠于自己的价值观以及信仰,这也就是《人间词话》所指出的“寂寞苍生”这一境界状态。

总之,《人间词话》里,提出了三种境界,即凡尘、披星戴月以及寂寞苍生,它们代表了我们追求的意义,也提醒着我们要忠于自己,不要忘记自己的本性。

到这里,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你们带来一些启发,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人生,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人生的三阶段,心境不同,词风发生了很大变化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人生的三阶段,心境不同,词风发生了很大变化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人生的三阶段,心境不同,词风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女词人,她为宋的文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她就是李清照。

说到她的词,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她在每一个阶段的心境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她的每一阶段的词风也是不一样的。

才女的家庭条件是很好的,即使不是大富大贵,也是书香门第。

她的父亲还有她的母亲都是文人,她们的涵养很高,所以培养出来的女孩儿,也是非常优秀的!她的家庭环境是有一种自由的氛围。

不会像别的家庭里面的女孩子,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所以她在嫁人之前,活泼可爱,率真又自然。

她从很小的时候,就很聪明,再加上自己的父母非常会引到她,所以她小小年纪就开始了她的创作生涯。

每个人写诗或是做事,其实都会被你的心情主导。

因为那个时候的李无忧无虑,所以她写的诗清新明快。

有一种欢乐的感觉!其实就是她当时生活的写照!然后嫁人之后,与丈夫有共同的话题。

一起写词。

生活非常愉快!之后,因为他父亲在政治上受挫,她在婚后的第二年就得南渡,她不再是以前活泼俏皮的少女了。

词风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变成了一个思念丈夫的少妇。

愁肠绵绵,为思念所困。

在两年之后与丈夫团圆了,她的词又恢复了从前的样子。

但是后来丈夫的仕途不顺,心情不好。

可是李不一样,她可以整天与丈夫在一起,她觉得非常开心。

留下了很多的词作,让人读起来感到非常幸福。

但是对于男人而言,仕途还是很重要的,所以之后她的丈夫有返回仕途。

所以李又开始忧愁了。

最后一个阶段是国破家亡的时期,李的词风又一次发生了改变。

她的心里充满了愤慨,词风变得有了阳刚之气。

她此时的心境非同一般。

很是沉重。

她将“家恨国仇”,写的词愁情满满!她最有名的那首词,就是声声慢了,我们都学过,里面运用了许多的叠字,整个词的笔调是那种凄婉又陈郁的。

这也是与词人的心态一致了。

她过着飘零的生活,整首词愁情不断。

让人看的想要落泪!其实,她在自己每一个阶段的时候,都会赏梅,可是因为每一次赏梅的心境不一样,所以导致词的风格也不一样。

一首写雨的宋词,道尽人生三个阶段

一首写雨的宋词,道尽人生三个阶段

一首写雨的宋词,道尽人生三个阶段在电视剧《闯关东》中,牛莉饰演的那文,在读到李煜的《虞美人》时,潸然落泪,不可自抑,丈夫在一旁迷惑不解。

原来,那文本是清朝皇族的格格,家道中落后,嫁作人妇。

读到李煜的《虞美人》,想到了自己也曾是皇族,如今却斗转星移,物是人非。

其实,许多诗词是诗人的血泪之作,当我们面对与诗人同样的遭际时,再读这些诗词时,忍不住为之掬一把泪。

在宋代时,一位词人写听雨,写出了人生的三个阶段,其中最后一句流传最广,读来潸然泪下,直击心灵。

这首词就是南宋诗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是蒋捷最为著名的一首诗,词中叙述人生中的三个场景,可以说是蒋捷一生的写照。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1274年,蒋捷考中进士,美好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此的蒋捷春风得意,与歌女唱和为伴,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多么美好的雨,多么美好的夜晚。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1274年,蒋捷考中进士。

可是,五年后,南宋灭亡,蒋捷的梦骤然破灭,沦为亡国之人,从此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人到中年的蒋捷,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着蒙蒙细雨,江水茫茫,西风中,那离群的大雁发出阵阵哀鸣。

此时的蒋捷就像那只西风中哀唤的孤雁。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暮年的蒋捷已经白发苍苍,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

处境之萧索,心境之凄凉,在十余字中,一览无余。

江山已易主,壮年愁恨与少年欢乐,已如雨打风吹去。

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自己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

少年,中年,暮年,三个时期,三种心境,读来令人凄然。

所有物是人非、无可奈何的情感,在最后一句中了结。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从少年在歌楼听雨、中年在船中听雨、暮年在僧舍中听雨,物是人非、凄凉之感在最后一句达到顶峰。

晨读·人生的三种境界和五个纬度

晨读·人生的三种境界和五个纬度

晨读·人生的三种境界和五个纬度
囗人生的三种境界:知、行、得。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描述了人生的三种境界:
第一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第二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囗人生的五个维度:高度、角度、尺度、宽度和深度。

一、高度决定视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角度改变观念:“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三、尺度把握人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四、宽度展现胸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大肚能容,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五、深度彰显境界:大爱无形,水深无声。

囗人生维度另解:
之一:长度、宽度、高度、厚度和深度。

长度决定生命,宽度决定人生,高度决定成就,厚度决定质量,深度决定境界。

之二:一富、二贵、三雅、四仁、五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词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引三首宋词描述了人生的三种境界,故称人生词三境界.
第一种境界的诗句引自晏殊的《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立志: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的《蝶恋花》第一种境界:昨天晚上,猛烈的西风刮来,碧绿的大树上,一片一片树叶凋落。

有一点迷茫,有一点凄凉。

这是一种变化的意象,时序在变,物象在变,世事在变,心态也在变。

在“一叶”的飘零中觉察到秋的到来,“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仿佛看到了秋后的冬以及紧接着的烂漫的春。

第二种境界的诗句引自柳永的《凤栖梧》: 独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追求过程之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的《凤栖梧》第二种境界:这是一种执着地在既定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追求真理,而为之“不悔”,而为之“憔悴”。

这里不仅有躯体上之苦乏,亦有心志之锤炼,甚至如王国维所说
的可以“不悔”到“牺牲其一生之福祉”。

第三种境界的诗句引自辛弃疾的《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娥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获得:“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第三种境界:元宵佳节,游人如织,灯火如海,鲜花如潮,就在这样的情景千百度地寻觅,可怎么也找不到,最后在蓦然的一次回首时,却发现佳人就在灯火阑珊处。

换言之,寻找到方向对头的道路,又执着地追求,经过千辛万苦,最终豁然开朗,求得“真”与“是”,从而将自己的发现汇入真理之长河中,这是何等的欣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