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山区地方山塘养鱼效率
山区流水的养鱼技术

山区流水的养鱼技术利用山区自然落差流水养鱼,可以一水多用,对解决山区“吃鱼难”和脱贫致富具有现实意义。
而且流水养鱼具有节能、节地、节饲料、节工;投资小,收效大等优点。
现将山区流水养鱼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水质和鱼池的要求1、水质条件:流水养鱼的水质要求无工业及农药污染,无臭、无异味、无明显的油膜浮沫,水源充足,一年中要有6个月以上水温处于20-30℃之间。
水温不得低于15℃,如水温过低,应在流水池前增建一个晒水池升温。
水的酸碱度要求是中性或弱碱性。
此外,要防止暴雨后浑水入池。
2、鱼池位置:一般选建在背风向阳的沟溪两岸、水库坝下和村前屋后为宜。
鱼池底质以细沙为好,自然水位落差应在2米以上。
3、鱼池结构:鱼池用碎石砌成,池形无严格要求,面积10-40平方米,池高1.5-2米,水深0.8-1米。
每个池的进出水口都要独立,并设置拦鱼栅。
池内水流要求均匀,循环到角,中央形成滞水区,以便于捞取鱼粪草渣。
二、饲养管理1、放养鱼种:一般选择草鱼为多,搭配少量的鲤、鲫、鳊鱼,规格要求每公斤10尾左右。
2、控制流速:一般要求流速控制在0.3-0.6米/秒之间,流速过大,鱼易消耗体力,过小则鱼易缺氧致死。
流速随着季节气温而变化,一般春季缓流,夏季急流,秋季缓流,冬季微流。
3、人工投喂:流水养鱼完全依靠人工投喂,饲料一般以青饲料为主,如青草、南瓜叶、山芋藤和豆叶等,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种草养鱼和投颗粒饵料。
青料每天按鱼体重1∶1投喂,在30-40分钟内吃完为好。
颗粒饲料一般每小时投喂一次,夜间减少两次,水温23℃以下时按鱼体重的3-5%投喂,23℃以上时按鱼体重的5-10%投喂。
4、注意防病:鱼种投放前,最好进行免疫注射或用盐水浸泡处理。
在冬春季要用3%的食盐防治水霉病,在夏季要注意草鱼烂鳃、肠炎、赤皮三病的防治,发病期要每天投喂一次蓖麻叶和大蒜叶。
青饲料投喂前要用20ppm的漂白粉液浸泡10分钟。
每周用10ppm漂白粉液浸洗消毒鱼体一次(在鱼池内进行),根据水面大小投喂50-100公斤含有痢特灵药物的颗粒饲料(每50公斤饲料中含痢特灵0.3-1克)。
如何提高山区地方山塘养鱼的效率

如何提高山区地方山塘养鱼的效率为了提高山区地方山塘养鱼的效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1. 选择适宜的鱼种:在山区地方山塘养鱼,应该选择适应高寒山区气候和水质条件的鱼种,如鲤鱼、鳊鱼等。
这些鱼种具有抗寒、抗病能力强的特点,能够适应山区的环境条件,提高养殖效益。
2. 优化山塘水质:山塘的水质是养鱼的关键因素之一。
可以通过改善水源水质、增加水的流动性等方式来提高山塘水质。
首先,应该选择清洁、无污染的水源,避免污染物进入塘水。
其次,可以通过引入清流或通过水泵等设备增加水的循环流动,提高水质的氧气含量,促进鱼体健康成长。
3. 加强塘底管理:山塘养鱼,塘底的管理非常重要。
塘底的积淤物会消耗水质中的氧气,并产生有毒气体,对鱼类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需要定期清理塘底的积淤物,保持水质清洁。
可以采用人工撒网、机械清淤等方式进行清理,保持塘底的通气通畅。
4. 合理投喂饵料:饲料是山塘养鱼的重要补充,合理投喂饵料能够提高养鱼效率。
首先,要确定鱼类的喂养量,根据鱼的数量和生长情况合理投喂,以避免过度喂养导致浪费和环境污染。
其次,要选择适宜的饵料类型和品种,根据鱼的口感和饲料营养成分进行选择,既满足鱼类的营养需求,又能够降低饵料的浪费。
5. 控制养殖密度:山塘的面积有限,鱼类的养殖密度是有限制的。
过高的养殖密度容易造成鱼类疾病传播、水质恶化等问题。
因此,需要合理控制养殖密度,保证每尾鱼都有足够的生活空间和氧气供应。
根据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塘的面积,合理安排鱼的存养量,避免过度密集养殖。
6. 预防和控制病害:山区地方山塘养鱼,会面临一些常见的鱼类疾病,如水霉病、细菌性疾病等。
为了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定期检查塘水和鱼体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饵料卫生管理,避免因饵料污染引起疾病传播;定期消毒塘水和养殖设备等。
7. 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养鱼业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行业,通过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可以提高山区地方山塘养鱼的效率。
山区池塘春放鱼苗四注意

山区池塘春放鱼苗四注意山区池塘大多数都以老塘、山塘、死水塘居多;排灌方便、标准化成片的池塘毕竟较少。
要想养鱼获得稳产、高产、高值的效果,需把握好下列几个环节:1、清塘消毒首先捕完原池塘内的各种鱼类,然后放干水曝晒几天,再将塘堤进行整理加固,堵塞漏洞。
其次用药物消毒鱼塘。
常用的药物及用法用量为以下几种。
①生石灰,每亩塘面(仅剩少量水)用50~70公斤溶水后全池泼洒,如果不能放干塘水,按每亩水面约1米深用150公斤生石灰计算,全池泼洒。
②茶麸,按每亩水面1米深用50公斤计算,称好后将茶麸打碎,浸泡48小时;然后,再加3~5公斤生石灰连渣带汁全池均匀泼洒。
③强氯精加生石灰混合清塘,每亩水深1米时,用生石灰70~80公斤,强氯精1.5~2.0公斤,各自溶水后全池泼洒。
上述各药物消毒鱼塘后均需7天左右才能放鱼,最好先放几尾鲢(鳙)鱼试水,从早晨放入池塘中到晚上看放入的鱼会不会死亡,如鱼活动正常,证明毒性消失,可进行大量投入鱼苗。
2、合理混养比例一般以养草鱼为主的鱼塘以每亩水面,平均水深1米计算,投放6~8寸的草鱼苗200~250尾;4~5寸鲢、鳙苗分别100尾和25~30尾;10朝左右的丰鲤60尾;野鲮(或麦鲮)60尾;湘云鲫或丰产鲫50~60尾;单性罗非鱼30~40尾;8~10厘米长的淡水白鲳80尾;4~5寸的鳊鲫50~60尾;9朝左右的土鲮鱼500~600尾。
投放搭配各种鱼苗,视池塘的条件而定,若排灌方便的新塘,密度可大些:若肥水塘或死水塘,密度应小些,但可适当增加鲢、鳙鱼,少放草鱼。
3、注射疫苗养殖户在选购鱼苗时,务必挑选大小均匀、体质健壮、无伤无病的鱼苗,但投放前草鱼苗必须进行免疫注射,此法是防止鱼病发生最有效的措施。
一般4~5寸的草鱼苗每尾注射0.2毫升疫苗(个体大者,可适当增加剂量)。
但苗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防治效果,现有许多小商贩为了自身的利益,擅自购买劣质或保管不当或过期的疫苗,欺骗农户。
提升池塘鱼苗培育及饲养管理的效率技巧与方法

提升池塘鱼苗培育及饲养管理的效率技巧与方法在池塘鱼苗培育和饲养管理上提高效率至关重要,能够帮助养殖户实现更高产和更高效益。
本文将介绍一些提升池塘鱼苗培育及饲养管理效率的技巧和方法。
首先,控制水质是鱼苗健康成长的基础。
在培育池中,养殖户应确保水质清洁、透明,并控制好水的温度、PH值和氧气含量。
水温一般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不同品种的鱼苗对水温的要求不同,要根据鱼苗的需求来进行调节。
PH值则应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一般在6.5-8之间。
此外,必须提供足够的氧气供给,可以通过增加水流、增加水面搅拌、增加氧气供氧设备等方式来改善。
其次,合理选择和管理鱼苗种群是提高效率的关键。
养殖户应根据自身需求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鱼苗品种。
同时,在鱼苗的投放和管理上,要注意鱼苗数量的控制,避免过度密度养殖导致鱼苗死亡率的增加。
投放时,应保持鱼苗的均匀分布,避免大量聚集在一处。
第三,合理的饲养管理和饲料配方也是提高效率的重要因素。
根据不同鱼种的需求和生长阶段的差异,饲养户应选择适宜的饲料,合理配比,并定期调整饲料用量。
对于水产动物而言,饲料的种类和营养成分需要进行综合考虑,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并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同时,饲养过程中要定期检测鱼苗的生长情况和饲料的消化率,根据情况调整饲喂策略,提高饲养效果。
第四,定期清理池塘和预防疾病是提高效率的一项重要工作。
定期清理池塘,清除池底积泥和杂草,清理并修复水下设备,保持水质清洁,并定期更换或清洗过滤器和增氧设备。
此外,应定期检查池塘中是否有病害,一旦发现疾病较早,立即进行治疗和隔离,避免疾病在整个养殖群体中蔓延。
第五,科学管理和追踪记录也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手段。
养殖户应建立鱼苗培育和饲养管理的相关数据记录表,包括饲料投喂量、鱼苗生长情况、水质监测数据等,通过记录和分析这些数据,可以了解鱼苗的生长状况和饲养效果,并进行及时调整和优化。
综上所述,提高池塘鱼苗培育及饲养管理的效率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调整和优化。
山塘高产养鱼技术

山塘高产养鱼技术摘要介绍了山塘高产养鱼技术,包括提高山塘质量、避开秋旱、培肥水质、合理混养、加强日常管理、鱼病防治等方面的内容,以为山塘养鱼提供参考。
关键词山塘;高产;养鱼技术1提高山塘质量对浅水塘要通过挖深、加高、培厚塘埂、彻底清除树根和杂草,使水深达到2 m以上;对漏水塘,要查明原因,及时堵塞漏洞,夯实池塘斜坡和坝脚,达到保水保肥的要求;要配套修筑进排水设施,满足灌排水需要;高产山塘的水面面积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一般以0.2~0.3 hm2为宜。
2避开秋旱影响2.1提早投放大规格鱼种,缩短养殖周期应在每年11—12月提早放养鱼种,放养规格为0.75 kg/尾以上。
这样不仅可提高成活率,增加产量,而且能赢得时间,使在旱情严重的10月能将达到上市规格的成鱼轮捕上市,减少鱼塘压力,避开秋旱影响。
2.2轮捕轮放轮捕轮放就是分期捕鱼和适当补放鱼种,即“一次放足,分期捕捞,捕大留小,捕大补小”[1]。
这种生产方式能提高水体及饵料利用率,有利于鱼类生长及鱼类均衡上市,促进资金周转,是池塘养鱼中效益较好、应用最普遍的一种生产方式。
具体做法:每次捕鱼后及时补放鱼种,捕多少尾补多少尾,保持适当的放养密度,以利于小规格鱼类生长,确保成鱼在翌年秋旱前达到上市规格。
3勤施肥,培肥水质通过施肥增加水体浮游生物量,为滤食性鱼类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
同时根据水质、天气、水温灵活增减[2]。
追肥要避开暴雨天气,以免肥水随洪水流失而浪费。
施肥实行浅水施肥,施经发酵后的蔗渣滤泥及有机粪肥,既作饵料,又可肥水。
鱼池的水通常需要保持“肥、活、嫩、爽”的状态,透明度保持在25~40 cm,pH 值在7.0~8.5。
4因塘制宜,多品种合理混养鱼种放养应根据山塘自然条件和饵料来源情况,结合预期经济效益和市场需求确定,一般水、草丰富,饵料较充分的山塘,草、鳊鱼占60%,鲢、鳙鱼占30%,鲤、鲫鱼占10%;若保水性好,肥源广的塘口,可适当增加肥水鱼的放养比例;鱼种规格及放养量:草鱼20~25 cm,鲢、鳙鱼16 cm以上,总放养量一般为6 000~7 500尾/hm2;还可在6月投放草、鲢、鳙夏花鱼种1.50万~2.25万尾/hm2,培育来年鱼种。
山塘水库高产高效渔业养殖方法与制作流程

山塘水库高产高效渔业养殖方法与制作流程一、准备工作1.选择适合养殖的水库:选择水质清洁、水深适宜、泥沙含量少的山塘水库。
2.选购养殖设备:包括养殖网箱、通水设备、氧气供应设备等。
二、安装养殖设备1.在适宜的水域位置安装养殖网箱:根据水库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网箱尺寸和数量。
2.安装通水设备:确保养殖网箱内水流通畅。
三、施肥1.水中增氧:为了提高水体中的溶氧量,安装氧气供应设备,保持水中氧气含量。
2.施肥:在网箱中加入合适的有机肥料,如鱼粪、畜禽粪便等,提高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
四、选购鱼苗1.选择适合养殖的鱼种:如草鱼、鲈鱼等,根据市场需求和养殖环境选择合适的鱼种。
2.选购健康的鱼苗:鱼苗应具有健康的体态、明亮的眼睛、鳞片光滑等特征。
五、投放鱼苗1.合理投放数量:根据养殖网箱的大小和水体的负荷能力,确定合理的鱼苗投放数量。
2.适时投放:选择适宜的季节和水温,确保鱼苗的适应能力。
六、定期管理1.监测水质:定期检测水体中的溶氧量、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保持水质稳定。
2.饲料投喂:根据鱼的需求,合理投喂饲料,控制投喂量,避免过度喂养。
3.疾病防治:注意观察鱼群的健康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
七、收获1.合适的收获时机:根据鱼的生长速度和市场需求,确定合适的收获时机。
2.合理的收获方法:使用合适的渔网或捕捞设备进行收获,避免鱼的损伤。
八、清理和消毒1.收获后清理网箱:清除残余鱼粪、死鱼等杂质,延长网箱的使用寿命。
2.消毒:定期清洗养殖设备,并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疾病传播。
九、再次投放鱼苗1.根据养殖计划,合适的时间再次投放鱼苗,循环养殖。
以上就是山塘水库高产高效渔业养殖方法与制作流程的一般步骤。
需要注意的是,养殖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水质、饲料投喂和疾病防治等,确保鱼类的健康成长。
小型山塘水库鱼禽综合高效养殖技术

小型山塘水库鱼禽综合高效养殖技术背景介绍小型山塘水库鱼禽综合高效养殖技术是指将水库、池塘等水源资源进行综合利用,通过科学规划、使用科技手段进行集约养殖,实现提高水产养殖效益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
水质调控技术水质是影响水产养殖的重要因素,而水库的自然水质通常较为复杂,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进行调控。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配方饲料的使用。
根据不同的水质情况,调整饲料中的营养成分比例,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养殖池塘污染。
- 循环水排放。
使用循环水排放技术,通过反复循环使用鱼塘中的水,达到节水的目的,并避免水池内底泥和物质对水质的影响。
- 鱼禽组合养殖。
鱼与禽类在养殖过程中能够互动,通过吃掉彼此的积淀物,达到减轻养殖池塘压力的效果。
水生态环境管理技术水生态环境管理技术是指通过人工干预手段对养殖池塘的生态环境进行管理和调控。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浮游植物的控制。
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可以作为一种饵料,鱼可以通过食用浮游植物从中获得养分。
但是过多的浮游植物会带来水体的浑浊度提高,影响养殖效果。
因此需要通过人工控制的方式调节浮游植物数量。
- 细菌的控制。
细菌在水池内能够分解底泥,能够提高养殖池塘中废弃物的降解效率,但是过多的细菌会引起水中氧气的消耗,降低鱼类养殖的效率。
因此需要通过人工控制的方式调节细菌数量。
- 水草的种植。
适当地种植一些水草对于维持生态环境良好非常重要。
水草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防止水中氧气的过度消耗,保持水池内部环境的平衡。
高效养殖技术高效养殖技术对于提升鱼禽养殖质量和收益非常关键。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毒饵钩的使用。
毒饵钩主要用于捕捉池塘中的害虫,疾病和杂草等,使鱼塘无害化,保证鱼的健康养殖环境。
- 农药、饵料的合理使用。
养殖过程中需要进行农药、饵料等物质的施用,但是过量的使用会对水体环境造成污染,降低养殖效益。
因此需要进行适量的使用,防治害虫,提高养殖效益。
- 医疗技术。
池塘养殖增效八大措施

池塘养殖增效八大措施在水产养殖技术中养殖户都知道养好鱼是关键,但有时候往往用错了方法和措施,养好鱼也是有技巧的,如何轻轻松松的养好鱼,挣到钱至关重要,专家给大家分享几点提高养殖效益的措施。
1、优化放养模式,合理搭配品种结构合理的放养模式是提高产量、增加养殖效益的关键技术。
以优质吃食鱼为主的养殖技术能够合理利用水体空间,品种之间优势互补,从而取得好的养殖效益。
养鱼:鱼病高效投药五技巧2、改良池塘水环境,形成优良的鱼生存生态系统一是提高水中溶解氧量,降低水中养殖对象的代谢物是改善鱼类生存水环境的有效措施。
二是合理利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减少消毒次数,降低水电和药物成本。
3、选择优良品种及优质鱼种在池塘条件及投喂相同质量、数量饲料的情况下,生长速度快30%。
鱼种质量要求的指标:规格达到规定的标准,大小整齐,体质肥满健壮、鳞片完整,无病无伤、色泽正常,种质遗传性状好,抗病力强。
4、选择优质饲料并广辟饲料来源,节省人工饲料投入。
饲料有天然饲料、人工饲料两大类。
目前大多以人工饲料为主,要正确合理选用质量和规格与养殖对象相适应的优质配合饲料。
饲料费用一般约占养鱼成本的60%左右,节省饲料是提高养鱼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5、实行套养轮捕,充分利用资源鱼类实行轮捕轮放,改变过去年底一次性干塘起捕的习惯,常年根据市场鱼价适时起捕销售,卖个好价钱。
可以一次性放足,捕大留小,可以多次放养适当规格的鱼种,捕大补小。
6、依靠现有池塘,放大规格鱼种养殖我们常见的水产养殖品种,如果能养至超大规格其市场价格往往很高,一般情况下,上市规格与养殖效益成正比关系,即规格大售价高,经济效益就高;反之,效益就差。
7、加强鱼病防治搞好鱼病预防和及时治疗、减少鱼病发生和鱼类死亡损失是提高池塘养殖效益的重要途径。
鱼病防治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
实行“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重点抓好预防工作。
严格搞好“四消”:鱼塘消毒、鱼种消毒、食场消毒、工具消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高山区地方山塘养鱼效率
农村山塘水资源十分丰富,并且山塘养鱼具有收益大,生产成本低,见效快等特点,是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之一。
贵州思南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多平地少的丘陵地区,小山塘星罗棋布,到处都是。
如果将这些山塘利用好,用来养鱼,是十分理想的养鱼水面,也是农村的一跳致富门路。
本人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认为要提高山塘养鱼的效率,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1 山塘养鱼的准备工作
1.1 清理塘底消毒在每年的冬季(山塘的枯水期)应将塘底的主要障碍物清楚,以利于养殖成鱼的捕捞,还要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杀死野杂鱼和水生昆虫。
生石灰用量:带水庆塘每亩100~150 kg,干水清塘每亩50~75 kg。
1.2 做好栏鱼设备一般山塘的位置都比较低,特别是暴雨季节要注意防洪、防逃,应在进口安装好相应的拦鱼设备,以防逃鱼,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 鱼种放养
2.1 放养种类、密度及规格应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肌肉丰满、无病无伤的鱼种放养,要尽量投放规格大一些的鱼种。
如果山塘水较肥,应以炼玉、鳙鱼为主,适当搭配一顶草鱼、鲤鱼和鲫鱼,每亩放养20 kg。
鲢鱼、鳙鱼、草鱼投放比例为:鲢、鳙鱼占60%(鳙鱼占鲢、鳙鱼总数的40%),鲤鱼20%,草鱼15%,鲫鱼或其它鱼占5%,大规格鱼种放养成活率高,当年就能产生效益。
如果山塘水质好,
就以草鱼,团头鲂为主。
搭配其它的鲢.鳙鱼和鲤鱼.鲫鱼,放养密度规格与上面相同,其放养比例为草鱼,团头鲂占50%(团头鲂占草食性鱼类总数的10%),鲢.鳙鱼占30%,鲤鱼占15%,鲫鱼或其它鱼占5%。
2.2 放养时间总的要求是在养殖鱼类开始摄食以前,把鱼种投放完毕,最迟在3月底之前,最好在初春放养,初春水温低,10℃左右,鱼类活动力弱,损伤小,发病少。
早放养早适应环境,早开食,早生长。
应选择晴天无风天气投放,投放时用3~5%的食盐水浸泡10~20 min,进行鱼体消毒杀菌,应采取多点投放,投放温差不能超过3℃。
并做好各种数据记录。
3 饲养管理
3.1 投饵一般投放4~5 d后,就可以开始投喂,山塘养鱼的饵料主要是各种青饲料,各种农家饲料和人畜粪便,也可以投喂一定的颗粒饲料。
各种青饲料必须新鲜,清洁,当天投喂当天吃完,不喂腐烂变质饲料,草料要投放到漂浮的草食架内,高温季节要用漂白粉挂在草食架上,进行鱼体消毒杀菌。
精饲料应投放到饵料台上。
一般5~9月每天投喂两次,上午8~9时,下午5~6时各喂一次,喂草量为草鱼体重的20~30%。
精饲料为鲤鱼体重的2~5%。
5月前和9月后应根据天气条件,水温变化和鱼吃食情况决定投喂量。
3.2 早晚巡塘注意观察鱼的吃食情况和活动情况,根据天气和鱼的活动情况,水质变化及时调整投喂种类和数量。
随时检查上下进.出水口的栏鱼设备是否牢固,在暴雨季节更应该注意,发现损坏要及
时修补,发现病鱼,死鱼要及时捞出检查情况,查找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大于治”的原则,要及时捞出草食架内吃剩的残饵。
4 成鱼捕捞
山塘面积不大,水位不深,用罩网或拉网都可以捕捞,应采取轮捕轮放,主要有捕大留小和捕大补小两种方式,要根据市场情况和鱼类的生长情况来确定捕捞数量和捕捞时间。
山塘水库的塘坎较宽,较长,塘中养鱼是主体。
要提高山塘的利用效率,可以采取鱼鸡,鱼鸭结合等。
在塘坎上建鸡,鸭圈舍,塘坎上养鸡,鸭,鹅等。
鸡,鸭,鹅的粪便发酵后又可以肥水养鱼。
还可以在塘埂上种植瓜果,葡萄等经济作物,从而增加养殖者的经济收入,形成“塘中鱼儿跳,塘上鸡鸭叫,塘埂瓜果掉”的综合立体养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