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名著考点之《西游记》_名句名著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复习西游记知识点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复习西游记知识点

2019-2020 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复习西游记知识点一、填空。

1.《西游记》,长篇章回体神话小说,是古典神话小说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

它有历史真切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取经的事件,《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尽的记录。

玄奘取经的故事经民间文艺演出,成为此后小说的素材根源。

此刻《西游记》是依据明朝万历年间的金陵世德堂版本整理加工而成的。

2.《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字汝中,号射阳隐士,明朝人。

3.《西游记》全书一百回,基本由两大多数构成,第一至十二回是全书的引子,此中前七回写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穷追乞降斗争最后失败的惨剧,表现出了人性的自由实质与现实生活的拘束的矛盾处境;第八至十二回写唐僧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代取经的缘起。

第十三回至一百回写唐僧师徒历经八十一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终于取到真经,他们自己也修成正果。

包含着人一定经历困难才能最后获取幸福成功的人生真理。

4.《西游记》中所写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别是:东胜神州、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

5.《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描述了一个巧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川帘洞洞口的春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6.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祖师,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唤如意金箍棒,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

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行者。

为西天取经立下丰功伟绩,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7.猪八戒又叫悟能,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云栈洞为妖,后经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净坛使者。

8.沙僧也叫悟净,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被贬下界,在流沙河为妖,后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金身罗汉。

9.白龙马原是西海龙王之三太子小白龙,因违逆父命被囚鹰愁涧,后化作白马驮负唐僧取经,被封为八部天龙。

后在化龙池中得还原身,环绕在大雷音寺的擎天华表柱上。

10.《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等神通,又从龙宫讨取金箍棒作为兵器。

西游记里的名言

西游记里的名言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作家吴承恩所著。

这部小说不仅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寓意,还包含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言名句。

以下是一些《西游记》中的经典名言:1. "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

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 ——表达了善恶有报的道德观念。

2.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 ——说明只要有决心和勇气,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3.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 ——意味着只有经历过困难和挑战,才能获得成功和成就。

4. "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 ——强调了修行和悟性的重要性。

5. "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

" ——比喻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偶然性。

6.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 ——鼓励人们勇于探索和前行,道路就在自己的脚下。

7. "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

" ——说明一切烦恼和障碍都源于内心,内心的平静是克服一切的关键。

8. "尿泡虽大无斤两,秤砣虽小压千斤。

" ——说明外表和形式并不重要,内在的价值和力量才是关键。

9. "秋千锁冷空留影,羌笛声残静四方。

" ——描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和淡泊。

10. "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

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

" ——形容了流沙河的险恶和难以逾越。

这些名言不仅体现了《西游记》中的哲学思想,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修行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西游记》摘抄10好句+10理由

《西游记》摘抄10好句+10理由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以其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享誉世界。

在其中,作者吴承恩运用传统文化、宗教与神话传说,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等形象,展示了他们在取经路上的种种奇遇和历险,以及他们面对困难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善良的品质。

在整部小说中,吴承恩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塑造出了一系列充满智慧、幽默和趣味的好句,以下将对其中部分好句进行摘抄,并给出相应的解读理由。

1. “忽闻空灵坠云端,回首罗列九重山。

”这句好句展现了作者对峰峦叠嶂的描绘,通过“空灵”、“云端”等词语,将山的高远、巍峨形象立体地展现在读者眼前,给人一种神秘、神圣的感觉。

2. “山中无历险,只恐一失传家业。

”这句好句体现了人物在面对困难或险境时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显示了对家族传统的珍视和责任感。

3. “江流似绕舞,蝶影恰嬉戏。

”这句好句以自然风景和动物为比喻,将江流和蝴蝶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赋予了水流和蝴蝶灵动、活泼的特性,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

4. “飒飒两泉流,心知向道意。

”这句好句体现了主人公内心深处对道义的向往和追求,表现了对正义和善良的追求。

5. “三世唐僧结善缘,九泉二属说前因。

”这句好句用“结善缘”、“说前因”等词语,展现了唐僧三世结善缘的道义和命运,充满慈悲与智慧。

6. “古往今来人到齐,一桥风日共长悲。

”这句好句用“古往今来”、“风日共长悲”等词语,描绘了一种悲壮、悠远的氛围,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沉思和感慨。

7. “雾锁黄山多暮雨,雨沾青草半年苔。

”这句好句通过描绘黄山的山雾和暮雨,展现了山的清新和湿润,表现出一种宁静与恬静。

8. “满天星斗皎洁明,被散流沙谷路行。

”这句好句以星辰为喻,展现了星辰皎洁明亮的形象,表现了星空的壮丽和美丽的意趣。

9. “黄颜幽草举一苗,鲜绿挺人映乱崖。

”这句好句以自然风景为喻,展现了草木春色的生机和青翠的美丽,给人一种清新、和谐的感觉。

名著《西游记》好句摘抄

名著《西游记》好句摘抄

名著《西游记》好句摘抄1. "若有人兮山之阿,白云深处有人家"——开篇描写孙悟空的出身,展示了他的神奇与独特。

2. "九九归一,一归九九"——观音菩萨解救悟空后,教授他“九九归一”的咒语,这是悟空得以克服困难的关键。

3. "能人不可惜舍他人,取舍在你自己心"——如来佛祖对悟空的唤醒,教导他懂得择人而不可被别人利用。

4. "人这一生,既为修德,又为助道"——八戒醒悟后的自省,明白了人活着的真谛。

5. "青霞几点到金塔,一点苍松火照间"——修行归真,解脱牵挂,八戒在修行中体悟到的生命的真理。

6. "秀发盘云作头髻,明眸喷火转蓝红"——形容观音菩萨威严庄重,神奇非凡的形象。

7. "战意横空仗剑舞,仁者心声铿锵中"——描写悟空为保护师傅一战,用智慧与勇气征战四方的场面。

8. "豁耳埋身悬铁树,铁树开花变凡草"——形容悟空为保护师傅被压在山下500年后,平凡转化为神奇的场景。

9. "人间惡世尘纷纷,莫敌厄运挺孙猴"——描写悟空在人间陷入种种困境,但他顽强不屈的精神与勇气迎战厄运。

10. "富贵三千人中有,修行万古天地间"——悟空在菩提祖师和如来的指导下,修行成仙的奋斗目标。

11. "公道世间唯白骨,心田尘土终成体"——八戒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经历几次生死考验后终于得悉了修道者的真理。

12. "人间炎火,磨洗光明"——三藏师徒在困境中,经受磨炼后更加坚定信仰的意志。

13. "入骨三分冰,化作一片心"——形容悟空对三藏师徒的真诚与奉献的情感。

14. "九阳真火何须炬,水患滔天自成桥"——悟空在河神的试炼中,以神奇的本领化解了人间苦难,展现了他的智慧与慈悲。

西游记100句经典名言

西游记100句经典名言

西游记100句经典名言西游记100句经典名言如下,欢迎借鉴参考:1、又见那洞门紧闭,静悄悄杳无人迹。

忽回头,见崖头立一石碑,约有三丈余高,八尺余阔,上有一行十个大字,乃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美猴王十分欢喜道:“此间人果是朴实。

果有此山此洞。

”看勾多时,不敢敲门。

且去跳上松枝梢头,摘松子吃了顽耍。

少顷间,只听得呀的一声,洞门开处,里面走出一个仙童,真个丰姿英伟,像貌清奇,比寻常俗子不同。

2、他与木叉离了此处,一直东来,不一日就到了长安大唐国。

敛雾收云,师徒们变作两个疥癞游僧,入长安城里,早不觉天晚。

行至大市街旁,见一座土地神祠,二人径入,唬得那土地心慌,鬼兵胆战。

知是菩萨,叩头接入。

那土地又急跑报与城隍、社令及满长安各庙神,都知是菩萨,参见告道:“菩萨,恕众神接迟之罪。

”菩萨道:“汝等切不可走漏一毫消息。

我奉佛旨,特来此处寻访取经人。

借你庙宇,权住几日,待访着真僧即回。

”众神各归本处,把个土地赶在城隍庙里暂住,他师徒们隐遁真形。

3、风月佯狂山野汉,江湖寄傲老余丁。

清闲有分随潇洒,口舌无闻喜太平。

月夜身眠茅屋稳,天昏体盖箬蓑轻。

忘情结识松梅友,乐意相交鸥鹭盟。

名利心头无算计,干戈耳畔不闻声。

随时一酌香醪酒,度日三餐野菜羹。

两束柴薪为活计,一竿钓线是营生。

闲呼稚子磨钢斧,静唤憨儿补旧缯。

春到爱观杨柳绿,时融喜看荻芦青。

夏天避暑修新竹,六月乘凉摘嫩菱。

霜降鸡肥常日宰,重阳蟹壮及时烹。

冬来日上还沉睡,数九天高自不蒸。

八节山中随放性,四时湖里任陶情。

采薪自有仙家兴,垂钓全无世俗形。

门外野花香艳艳,船头绿水浪平平。

身安不说三公位,性定强如十里城。

十里城高防阃令,三公位显听宣声。

乐山乐水真是罕,谢天谢地谢神明。

”4、寒风飒飒,怪雾阴阴。

那壁厢旌旗飞彩,这壁厢戈戟生辉。

滚滚盔明,层层甲亮:滚滚盔明映太阳,如撞天的银磬;层层甲亮砌岩崖,似压地的冰山。

大捍刀,飞云掣电,楮白枪,度雾穿云。

方天戟,虎眼鞭,麻林摆列;青铜剑,四明铲,密树排阵。

西游记中的名言名句

西游记中的名言名句

西游记中的名言名句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以唐僧师徒取经的故事为主线,通过描写四位主要角色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的历险和修行,展现了人性的善恶、道德的重要性以及人性的追求等主题。

而在《西游记》中,有许多经典的名言名句,以下是其中几个:
1. '人心隔肚皮' - 这句话出自第三十回,形容人的内心和外貌之间的差异。

意味着不能以貌取人,外表并不代表一个人的真正内心。

2. '人若无名,便可无功' - 这句话出自第五十一回,意味着人们应该不求名利,专心致志地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而不是追求虚名和功利。

3.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 这句话出自第七十回,强调缘分的重要性。

意味着有缘分的人会在千里之外相遇,而没有缘分的人即使面对面也无法真正相逢。

4. '一念成魔,十念成佛' - 这句话出自第九十五回,强调念头的重要性。

意味着一个负面的念头可能导致腐化,而十个正面的念头可以使人成为佛。

5.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这句诗出自第一百二十七回,表达了人生的无奈和离愁别绪。

形容了人生中的离别和流逝的无法挽回。

这些名言名句在《西游记》中起到了点睛之笔的作用,它们不仅具有哲理和深意,而且也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经典引用。

这些名言名句不仅让人们对故事和人物有更深刻的理解,还能引导人们的思考和行为。

它们不仅仅是一部小说中的话语,更是一种智慧的传承。

中考四大名著西游记整理知识点

中考四大名著西游记整理知识点

中考四大名著西游记整理寒窗苦读十余载,今朝考试展锋芒;思维冷静不慌乱,下笔如神才华展;心平气和信心足,过关斩将如流水;细心用心加耐心,努力备考,定会考入理想院校。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考四大名著西游记,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语文必考名著练习:《西游记》一、《美猴王》1、情节概括:傲来国有一花果山,山顶一灵石,产下一猴----众猴山涧避暑戏耍,寻看源头----相约钻入瀑布不伤身体者为王----石猴时来运通,进洞显芳名---众猴序齿(长幼)排班,拜称“千岁大王”2、“美猴王”的称号是怎么得来的?他为什么又叫“孙悟空”?他还有哪些称号?分别是怎么得来的?a、因为石猴发现了花果山上的水帘洞,大家尊之为“千岁大王”,贡献大的应该有美好的称号,于是隐去“石”字,称“美猴王”。

b、《西游记》第一回后半写他见到菩提祖师,祖师根据他是猴子(猢狲),为他取姓“孙”,法名“悟空”。

c、孙悟空被玉帝招安后,玉帝授予其一个“不入流”的“弼马温”称号,孙悟空一怒之下回到花果山,鬼王建议其称为“齐天大圣”。

d、后来唐僧又给孙悟空取个“混名”,称为“行者”。

e、因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能够看透一切,手上的金箍棒威力无穷,被如来佛授予“斗战胜佛”的称号。

二、《孙行者一调芭蕉扇》1、情节概括:悟空求扇过火焰山,罗刹为子怀恨刀剑砍----相斗逢扇扇,落至小须弥山---告求原委,灵吉相赠定风丹---罗刹慌忙闭山洞,化作虫子钻入肚----借来假扇,火扇旺---土地告知真假,寻大力王(牛魔王)。

2、孙悟空为什么要借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孙行者一调芭蕉扇”时想出了哪两个办法以便确保借到芭蕉扇的?(哪两件事体现了孙悟空有勇有谋的?)因为前方有火焰山挡路,悟空便向牛魔王的妻子铁扇公主──罗刹女借扇。

孙悟空到灵吉菩萨处借得“定风丹”,变成小虫子钻到铁扇公主的肚子里。

(铁扇公主被迫将扇借给悟空,悟空扇火不熄,方知是假扇。

)3、铁扇公主为什么不肯把芭蕉扇借给孙悟空?孙悟空为什么称铁扇公主为嫂嫂?铁扇公主与孙悟空有仇,孙悟空曾经与她的孩子──红孩儿发生过冲突,为了搭救师傅唐僧,还请求南海观音降伏了红孩儿。

名著西游记中的经典句子

名著西游记中的经典句子

名著西游记中的经典句子《西游记》中的经典语句: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

〔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出其言善, 则理之外应之;出其不善, 则理之外违之。

〔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君子不念旧恶。

〔第二十六回《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龙游浅水遭虾戏, 虎落平原被犬欺。

〔第二十八回《花果山群妖聚义黑松林三藏逢魔》〕不受苦中苦, 难为人上人。

〔第三十二回《平顶山功曹传信莲花洞木母逢灾》〕君子行不更名, 坐不改姓。

〔第五十三回《禅主吞餐怀鬼孕黄婆运水解邪胎》〕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

〔第八十一回《镇海寺心猿知怪黑松林三众寻师》〕遇方便时行方便, 得绕人处且饶人。

〔第八十一回《镇海寺心猿知怪黑松林三众寻师》〕打虎还得亲兄弟, 上阵须教父子兵。

〔第八十一回《镇海寺心猿知怪黑松林三众寻师》〕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

〔第八十三回《心猿识得丹头姹女还归本性》〕教训不严师之惰, 学问无成子之罪。

〔第八十八回《禅到玉华施法会心猿木母授门人》〕《西游记》这本书出自明代小说家之手, 出版署名: 华阳洞天主人。

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 深入描述了社会现实, 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

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 唐僧从投胎到取经归来共碰到八十一难, 一路降妖伏魔, 化险为夷, 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取材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民间传说、元杂剧。

宋代《大唐三藏取经实话》〔本名《大唐三藏取经记》〕是西游记故事见于说话文字的最早雏形。

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 各种各样的版样层出不穷, 明代刊本有六种, 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 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

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大量被译为西文, 西渐欧美, 已有英、法、德、意、西、世〔世界语〕、斯〔斯瓦希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文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中考名著考点之《西游记》_名句名著
《西游记》主要内容1、故事梗概:《西游记》生动叙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历尽艰险曲折,胜利到达西天取经的故事。

2、作者概况: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3、主题思想:小说通过唐僧取经的故事,刻画了孙悟空的形象。

表现了他蔑视权威,不畏强暴,除恶务尽的战斗精神,这个形象鲜明地反映了人们战胜邪恶和征服自然的崇高理想。

4、艺术特色:①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故事情节曲折,扣人心弦。

②善于塑造人物,如孙悟空、猪八戒刻画得栩栩如生。

③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

5、精彩名句: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6、精彩情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调芭蕉扇7、人物性格:号称美猴王齐天大圣孙悟空,是一个桀骜不驯,敢作敢当的英雄,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出生入死,制服无数妖魔鬼怪,为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

他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幽默,深深赢得人们的喜爱。

考题练习 1.《西游记》,长篇神话小说,是古典神话小说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着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取经的事件。

有《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

玄奘取经的故事、经民间文艺演出,成为以后小说的素材来源。

现在《西游记》是根据明代万历年间的金陵世德堂版本整理加工而成的。

2.全书100回,基本由两个故事组成,第1至7回,写孙悟空出世至大闹天宫,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体现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质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处境。

第8至100回总写唐僧师徒历经八十一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蕴含着修成正果的人生真谛。

3.《西游记》中所写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别是:东胜神州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

4.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老祖,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唤如意金箍棒,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

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行者。

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5.猪八戒又叫悟能,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云栈洞为妖,后经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净坛使者。

6.沙僧也叫悟净,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被贬下界,在流沙河为妖,后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金身罗汉。

7.白龙马原是西海龙王之三太子小白龙,因违逆父命被囚鹰愁涧,后化作白马驮负唐僧取经,被封为八部天龙。

后在化龙池中得复原身,盘绕在大雷音寺的擎天华表柱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