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出奇兵
陆战经典之四渡赤水出奇兵导游词3篇

陆战经典之四渡赤水出奇兵导游词3篇四渡赤水是1935年初中央红军长征中,在贵州、四川、云南3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
下面是学识网为大家带来的陆战经典之四渡赤水出奇兵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四渡赤水是1935年初中央红军长征中,在贵州、四川、云南3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
1935年1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遵义地区。
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这时,蒋介石为阻止中央红军北进四川同红四方面军会合或东出湖南同红2、红6军团会合,调集其嫡系薛岳兵团和黔军全部、滇军主力和四川、湖南、广西的军队各一部,向遵义地区逼进,企图"围剿"中央红军于乌江西北、川黔两省边境地区。
在敌人各路大军分进合击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北上,在宜宾、泸州之间北渡长江,进入川西北,同红四方面军会合,创建新苏区。
1月19日,中央红军分3路向土城、赤水方向前进。
26日,毛泽东在向土城行军途中,同朱德、周恩来等察看地形,建议在土城以东青杠坡山谷地带,围歼尾追的川军。
28日,红3、红5军团对川军2个旅经过几个小时激战,没有取得较大战果。
朱德要求到前线直接指挥,毛泽东不同意。
朱德把帽子一脱说:"老伙计,不要光考虑我个人的安全。
只要红军胜利,区区一个朱德又何惜!"毛泽东终于点头。
朱德到达前沿阵地,给苦战中的红军指战员以极大的鼓舞。
毛泽东令已到赤水的红1军团急速返回增援,令陈赓、宋仁穷领导的干部团急赴前线,发起反冲锋,终于打退了川军的进攻,予敌以重创。
此时,川军后续部队4个旅迅速增援。
毛泽东等决定,立即撤出战斗,西渡赤水河,向古蔺以南地区前进,寻机北渡长江。
1月29日,红军分3路从元厚、土城地区一渡赤水河,向古蔺、叙永地区前进。
陆战经典之四渡赤水出奇兵讲解词

陆战经典之四渡赤水出奇兵讲解词四渡赤水是1935年初中央红军长征中,在贵州、四川、云南3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
1935年1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遵义地区。
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这时,蒋介石为阻止中央红军北进四川同红四方面军会合或东出湖南同红2、红6军团会合,调集其嫡系薛岳兵团和黔军全部、滇军主力和四川、湖南、广西的军队各一部,向遵义地区逼进,企图”围剿”中央红军于乌江西北、川黔两省边境地区。
在敌人各路大军分进合击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北上,在宜宾、泸州之间北渡长江,进入川西北,同红四方面军会合,创建新苏区。
1月19日,中央红军分3路向土城、赤水方向前进。
26日,毛泽东在向土城行军途中,同朱德、周恩来等察看地形,建议在土城以东青杠坡山谷地带,围歼尾追的川军。
28日,红3、红5军团对川军2个旅经过几个小时激战,没有取得较大战果。
朱德要求到前线直接指挥,毛泽东不同意。
朱德把帽子一脱说:”老伙计,不要光考虑我个人的安全。
只要红军胜利,区区一个朱德又何惜!”毛泽东终于点头。
朱德到达前沿阵地,给苦战中的红军指战员以极大的鼓舞。
毛泽东令已到赤水的红1军团急速返回增援,令陈赓、宋仁穷领导的干部团急赴前线,发起反冲锋,终于打退了川军的进攻,予敌以重创。
此时,川军后续部队4个旅迅速增援。
毛泽东等决定,立即撤出战斗,西渡赤水河,向古蔺以南地区前进,寻机北渡长江。
1月29日,红军分3路从元厚、土城地区一渡赤水河,向古蔺、叙永地区前进。
毛泽东等鉴于川军已加强长江沿岸防御,决定暂缓执行北渡长江计划,挥师西向进至川滇边的扎西(今威信)地区集中,这时,川军潘文华部、滇军孙渡部从南北两个方向逼近扎西,毛泽东等又决定东渡赤水河,向国民党军兵力薄弱的黔北地区发动进攻。
中共中央告诉全军,为了有把握求得胜利,红军必须经常地转移作战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不时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
【微党课】红军为什么要四渡赤水解析

但是狡猾的 敌人并没有 如红军的愿 望那样孤军 深入,军情 对我十分不 利,地形条 件反过来也 成为对我军 不利的因素。
一场双方损失惨重的战斗
敌军情报:
川军只有两个旅四个团正向 土城方向前进; 中革军委会议 毛泽东形象地说: 现在敌人有几路来 追击我们,我们要消灭 他们,但不是一下子能 消灭的。我们吃东西要 一口一口地吃,先吃少 的,后吃多的。想一口 吃下是不行的。
军委纵队抵达东皇殿。从东皇殿到土城 的行军途中,毛泽东等人边走边察看沿 途地形。
1月27日
左路纵队红三军团经仁怀向北进抵土城。 红五军团担任后卫,紧紧跟在红三军团 后面。
从东皇殿到土城的行军途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 承等人边走边察看沿途地形。
道路两边都 是山谷地带。 如果敌人孤 军深入,进 到土城以东 一线,我军 可以集中优 势兵力,利 用两边山脊 居高临下的 有利地形, 合围歼灭敌 人。
今天,我们学习长征精神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 义和现实意义。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 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事业从胜利 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回顾长征,缅怀先烈,就是 要继承红军的光荣传统,凝聚中国力量,为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新的辉煌。
红军为什么要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出奇兵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 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党史系列学习内容:
了解“遵义会议”后红军为什么要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在长征中具有哪些历史意义。
撤离遵义后的部署
陆战经典之四渡赤水出奇兵讲解词

陆战经典之四渡赤水出奇兵讲解词(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导游词、主持演讲、策划方案、心得体会、自我鉴定、工作总结、文秘知识、条据书信、行政公文、活动报告、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shop. I hope that after downloading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guide speeches, presiding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self-identification, work summary, secretarial knowledge, letter of regulation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activity report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正文内容四渡赤水是1935年初中央红军长征中,在贵州、四川、云南3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
四渡赤水出奇兵(简谱)

歌曲分为两个部分。首先请同学们聆听第一部 分,第一部分可分为几个段落?
第一部分可分为两个段落
请聆听第一部分第一段。这一段采用了哪几种演 唱形式?描绘了什么场景?
女声独唱、女声领唱与合唱 描绘了横断山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情景
请聆听第一部分第二段。这一段采用了哪几种演 唱形式?表现了什么场景?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完整聆听歌曲。
歌曲《四渡赤水出奇兵》选自《长征组歌——红军 不怕远征难》。
1964年,为纪念长征胜利30周年,肖华将军 以红军长征为题材,根据长征中的真实经历,历 时半年,创作了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组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随后,作曲家晨耕、生茂、 唐诃、遇秋选择其中10首创作了《长征组歌—— 红军不怕远征难》。作曲家巧妙地把各地民间音 调与红军歌曲音调融合在一起,以丰富的音乐构 思,生动地描绘了红军战士的战斗、生活场面, 展示了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谱写了一部宏伟壮 丽的英雄史诗。
请聆听歌曲《走向复兴》。歌曲分为几个乐段? 风格是怎样的?
请聆听歌曲《走向复兴》。歌曲分为几个乐段? 风格是怎样的?
歌曲由两个乐段构成。 歌曲节奏铿锵有力,旋律昂扬向上,为进行曲风格。
聆听歌曲,随录音哼唱歌曲第二乐段。
再次完整欣赏歌曲《走向复兴》。
请欣赏歌曲第一部分。请注意这个部分两个乐段 的情绪对比,是通过哪些音乐要素来表现的。
请欣赏歌曲第二部分。请注意这个部分两个乐段 的情绪对比,是通过哪些音乐要素来表现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随录音哼唱歌曲第一部分。
选听
走向复兴
混声合唱 李维福 印 青 词 曲
请欣赏歌曲《走向复兴》。歌曲分为几个乐段? 情绪有何不同?
四渡赤水出奇兵 主持词

四渡赤水出奇兵主持词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出席今天的活动,我是今天的主持人。
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是为了再次回顾那段令人感动的历史,那段关乎中国革命的四渡赤水之战。
在1935年的红军长征中,四渡赤水之战是红军所经历的重要一战。
这次战斗发生在贵州省遵义市的赤水河畔,因此得名四渡赤水之战。
这场战斗无论是在战术上,还是在策略上,都是毛泽东等红军领导者的一次精彩发挥。
在这场战斗中,红军士兵采取了多次渡河的策略,以牵制和消耗国民党军队的力量。
他们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出色的战术,最终成功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重围,进一步巩固了红军的地位。
四渡赤水之战代表了中国革命战争中优秀的战术和领导能力。
我们不仅要铭记这段历史,更要从中汲取力量和勇气,继续努力为民族复兴而奋斗。
让我们共同纪念四渡赤水之战,向那些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和平而奋斗的先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感谢大家!。
红军四渡赤水故事

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故事一渡赤水1935年1月29日拂晓前,我军除以少数部队阻击敌人外,主力分三路从猿猴场(今元厚)、土城南北地区西渡赤水河,向古蔺、叙永地区前进。
川敌立即以8个旅分路向我追截,以4个旅沿长江两岸布防;薛岳兵团和黔敌也从贵州分路向川南追击;滇敌3个旅正向毕节、镇雄急进,企图截击我军。
2月2日,我右纵队红一军团先头第二师进攻叙永不克,后卫第一师在三岔河遭敌截击。
3日至6日,我军在继续西进中,一军团又先后在叙永、毛坝、大坝等地遭川敌截击;左纵队红三军团在天堂坝同川敌两个团发生战斗。
这时,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鉴于敌人已经加强了长江沿岸防御,并以优势兵力分路向我进逼,乃于2月7日决定暂缓执行北渡长江的原计划,改取“以川滇黔边境为发展地区,以战斗的胜利来开展局面,并争取由黔西向东的有利发展”的方针;并命令各军团迅速脱离四川追敌,改向川滇边的扎西(今威信)地区集中。
红军在扎西进行了整编。
全军除干部团,共编为16个团,红一军团缩编为2个师6个团,红三军团缩编为4个团,红五、红九军团各编为3个团。
为了加强川南的革命力量,党中央派原红五师政治委员徐策、军委纵队干部团上干队政委余鸿泽等组成中共川南特委,率几百人在扎西东南的石坎予成立了中同工农红军川南游击队,积极活动于川滇黔边地区,策应主力红军作战。
川南游击队在红军主力转移后,继续在当地坚持斗争。
我军进入川滇边境后,蒋介石重新调整部署,将湘军改为第一路军,在湘西“围剿”红二、六军团,薛岳兵团和滇黔两省敌军组成第二路军,龙云为总司令,薛岳为前敌总指挥,辖4个纵队,以吴奇伟部4个师为第一纵队;周浑元部4个师为第二纵队;滇军孙渡部4个旅为第三纵队;黔军王家烈部5个师为第四纵队,与川军潘文华部一起,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长江以南、叙永以西、横江以东地区。
2月7日,龙云命令第三纵队由镇雄、毕节向扎西以南之大湾子推进;第一、二两纵队主力集中黔西、大定(今大方),一部向叙永推进;第四纵队留赤水河以东之遵义、桐梓、赤水等地区。
四渡赤水出奇兵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四渡赤水出奇兵主题班会教案三篇四渡赤水出奇兵主题班会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讲解、分析、学习,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组歌的概念和特点,体验力度、速度的变化在作品中的作用。
2、通过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让学生在音乐中了解历史,以及体会长征精神。
在讨论、探究、合作的愉悦过程中掌握演唱、演奏技巧,以达到对作品的深层感悟和理解。
3、通过欣赏《长征组歌》,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战胜政治上、军事上以及自然界的无数困难,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的英雄壮举,进而对学生进行热爱党、热爱人民军队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讲解,使学生懂得组歌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难点速度、力度的变化在作品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上课的时候,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歌唱祖国》,讲解:同学们在演唱时候注意咬字要清晰,唱的时候每个字要阴阳顿挫,要有爆发力,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劲。
导入:同学们,在这首曲子的歌词中: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以及我们领袖毛泽东,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你们能联想到什么历史事件?(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征组歌中的第四个乐章《四渡赤水出奇兵》。
三、新课教学1、创作背景介绍。
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曾参加过长征的一位名叫肖华的将军回顾他在长征中的真实经历,写成了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史诗。
随后,晨耕、生茂、唐轲、遇秋等作曲家选择其中的10首谱成了组歌,分别描绘了10个环环相扣的战斗生活场面,并巧妙地把各地区的民间曲调与红军传统歌曲的曲调融合在一起,最终汇成了一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
整个组歌共分为《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芒》、《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和《大会师》10个部分,接下来我们简要的来看看红军长征的经过!(PPT展示路线图)今天我们要欣赏的《四渡赤水出奇兵》,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编写的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当中的第4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渡赤水出奇兵
教学要点
1. 了解有关萧华的文学常识和《长征组歌》的创作背景。
2. 了解长征和四渡赤水的历史知识。
3. 理解诗歌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与乐观豪迈。
4. 学习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电视《长征组歌》演唱片段。
2.导入;同学们,刚才我们观看了萧华作词,晨耕、生茂、唐轲、遇秋作曲的《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片段。
这是萧华同志在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的佳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
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①告别②突破封锁线③遵义会议放光辉④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飞渡大渡河⑥过雪山草地⑦到吴起镇⑧祝捷⑨报喜⑩大会师。
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成,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发展,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
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四渡赤水出奇兵》。
二、作者简介
萧华(1916—1985),江西兴国人。
1930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第四军的团政委、总政治部青年部长、少共国际师政委。
长征中任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是中共第八、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
1965年,他抱病写作完成了12首长征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
三、解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长征中在川黔滇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了运动战,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急行军渡过金沙江,摆脱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战略转移中决定性的胜利。
《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途中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次渡过赤水河,牵着敌人走,调敌人的兵力出云南,为红军北上摆脱敌人围追堵截的得意之作,因为用兵出神入化,所以说“出奇兵”。
四、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听范读,学生自由朗读,感受语言,体味情感。
五、学习《四渡赤水出奇兵》
㈠、思考问题:
1、歌词内容包括哪两部分?歌词的中心句是哪句?
2、红军面临的困境有哪些?红军克敌制胜、战胜困难的原因是什么?对这些困
境的渲染有什么作用?
3、哪些内容表现了毛主席的用兵如神?这首歌词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1、歌词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5行),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和亲人送水解渴的军民鱼水深情。
第二部分(第6—17行),表现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
这一部分分两层。
第一层(6——9行),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
第二层(10—17行),展现红军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调动敌军最终摆脱其围追堵截而进行的几次重大战斗画面,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
歌词的中心句是最后一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一句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地盛赞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2、红军面临的困境:①自然环境的恶劣(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
②敌军的凶猛攻击(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
红军克敌制胜的原因:毛主席用兵如神,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还有人民群众的拥戴和支持。
对这些困
境的渲染为后文突出红军的神勇作了铺垫。
3、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袭(巧渡)金沙(江)等,展现红军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调动敌军最终摆脱其围追堵截而进行的几次重大战斗画面,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
主题: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二)、品味语言
1、自由朗读歌词,找出喜欢的句子,交流喜欢的原因。
喜欢的诗句:
例如:“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
”(极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
“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写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交代了红军四渡赤水、克敌制胜的群众基础。
)
再如:“天如火,水似银”,用比喻生动再现天气的酷热和缺水的景象,从而渲染红军行军的艰辛。
再如:“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再现红军不仅面临严酷的环境,而且处于被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艰难处境,从一个“压”字即可看出来。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这两句突出了四渡赤水河战役中红军巧妙运动、出奇制胜的特点。
从第10――16行,这几行文字生动形象的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场场敌我之间的运动战。
让人深刻的感受到红军战士的顽强、勇敢、机智的英雄形象,也表现了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军事家的风采。
2、赏析
(1)、《四渡赤水出奇兵》用词非常准确生动,请你从敌人、红军两方面各找出一些用得好的动词,分析其作用或妙处。
〖参考〗“压”写敌军来势汹汹,“弃”、“丢”写敌人狼狈不堪、望风而逃,前后对比鲜明,反衬我军的神勇;“出、飞渡、临、逼、赶、袭”写红军作战机动灵活,“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走”古义是跑,这里既说明红军徒步长征的艰难,又写出红军运动的快捷,表现了红军的大无畏精神;“飞”写出红军再渡乌江天险的神速。
(2)、这首歌词都恰当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你任选一种举例说明并谈谈其表达作用。
〖参考〗
①“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
”用比喻、夸张极写红军转战川
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②“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把军民关系比作鱼水关系,说
明红军和人民群众之间相互依存的深厚情谊。
③反复吟唱“横断山,路难行”,强调突出红军行军的艰难。
(三)、小结
1、中心意思
这首诗描写红军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活剧,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2、写作特点
歌词长短相间,适当反复,语言高度概括,巧用动词。
还多处运用贴切的比喻。
增强了表达效果。
六、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学唱这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