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歌剧院流线分析

合集下载

广州歌剧院作品分析 ppt课件

广州歌剧院作品分析 ppt课件
广 州 歌 剧 院 作 品 分 析
姓名:陈旋 学号:1041401068 10级土建三班
广州歌剧院
项目信息:
建筑师: 扎哈哈迪德建筑师 事务所
大小: 70000平方米
程序: 1800座的大剧院,入 口大堂及酒廊,多功能厅,其 他辅助设施和支持场所。
地址:珠江新城
与周边高楼林立的现代都 市形象构成鲜明的对比
1.概念与场地 2.功能流线 3.室内与室外的环境与交通 4.空间分析
1.概念与场地
“圆润双砾”
它隐喻由珠江河畔的流水冲来两块漂亮的石头, 这两块原始的、非几何形体的建筑物就像砾石 一般置于开敞的场地之上,极富后现代性的形 体寓意。
珠江
广州歌剧院
R&F中心
广州少年宫


周边环境及人流分析

广州市图书馆
乐队排 练室
弧形体量在三层高度与观演区 脱开,与观众厅主体建筑共同 围合成一个连续室外空间,并 从广场引入台阶和绿化,加强 了这个空间与广场的视觉联系 。弧形体量三层平面主要布置 有艺术展廊、艺术商店、艺术 书店、表演艺术研究交流部和 空中咖啡廊等高品位的文化艺 术休闲设施,两侧庭院成为良 好的露天展示及交流活动的场 所。广场活动的民众可以自由 地拾级而上,直接通过两侧庭 院进入三层公共艺术主题区域 ,形成公共开放空间的延续和 高潮。
排练室 餐厅
办公



观众厅
入口大厅
排练室



排练室 录音室 设备室
多功 能厅
门厅 餐厅
3.室内外环境与交通
场地中的“水”,与珠江呼
应,形成“水落石出”
的效果。
广州歌剧院的交通空间处理

广州歌剧院分析

广州歌剧院分析

logo 公司名称
(2)“小石头”。小剧场舞台可移动
。 400座的多功能厅位于“小石头”内, 具有独立的辅助及后台设施,兼顾室内 乐、小型话剧、曲艺、新闻发布和演员 排练等多功能使用要求,还可兼作小型 电影放映场,举行时装表演等。该厅的 观众座位采用机械移动式,使空间具有 较大的可调性,舞台和观众席可根据功 能变换成不同类型,满足不同的演出要 求,并可作为“黑匣子”实验剧场。
为中国设计-广州歌剧院
——扎哈·哈迪德(英国)
它有着颠覆常规的梦幻空间, 它将成为一座承载梦想的先锋建筑,
这座造型奇异的歌剧院, 出自一位伊拉克裔女建筑师之手。
她被称为建筑界的时尚女魔头, 她的设计常常因惊世骇俗而难以实现。 她是世界上唯一获得建筑界诺贝尔奖的女建筑师!
logo 公司名称
历时6年建设、即将于近日竣工的广州歌剧院,以其独特的造型、复杂 的结构,为世人瞩目。 › 方案及设计总负责:英国扎哈 ·哈迪德建筑师事务所 › 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配合单位:广州珠江外资建筑设计院 › 舞台机械及灯光音响设计: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 建筑声学设计:澳洲马歇尔戴声学有限公司(Marshall Day Acoustics) › 视线设计模拟分析: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logo 公司名称
› 功能组织
由“大石头”、“小石头”和“草坡”结合组成建筑空间,功能分区明 确,而又交织成为一体。
(1)“大石头”。1800座的歌剧院及其配套的设备用房、剧务用房、演出用房、行政
用房、录音棚和艺术展览厅位于“大石头”内,各种音阶的主角都将在这里粉墨登场。前厅、 休息厅借助大面积的玻璃与室外景观内外交融,以连续、流畅的墙面及廊道获得拉伸而充满 张力的视觉效果,构成功能交织、景观渗透的动态空间,成为观众欣赏演出之前营造艺术氛 围的场所。

广州歌剧院作品分析

广州歌剧院作品分析

4. 空间分析
在广州歌剧院的内部空间,
也同样使用混凝土,建筑 风格会变得多样而统一
精品
实与虚通过材质的 交替变换表现,也 体现内外的融合感。
精品
曲线的设计延伸到了大厅内部, 既是对整个外观造型的呼应,配 合材料又可起到反声和吸声作用。
精品
没有一个大灯,整个大厅 内都用的小灯照明,给人 一种漫天繁星的感觉。
1.概念与场地 2.功能流线 3.室内与室外的环境与交通 4.空间分析 精品
1.概念与场地
“圆润双砾”
它隐喻由珠江河畔的流水冲来两块漂亮的石头, 这两块原始的、非几何形体的建筑物就像砾石 一般置于开敞的场地之上,极富后现代性的形 体寓意。
精品
珠江
广州歌剧院
精品
R&F中心
广州少年宫


周边环境及人流分析
精品
演员休息室
乐队排 练室
弧形体量在三层高度与观演区 脱开,与观众厅主体建筑共同 围合成一个连续室外空间,并 从广场引入台阶和绿化,加强 了这个空间与广场的视觉联系 。弧形体量三层平面主要布置 有艺术展廊、艺术商店、艺术 书店、表演艺术研究交流部和 空中咖啡廊等高品位的文化艺 术休闲设施,两侧庭院成为良 好的露天展示及交流活动的场 所。广场活动的民众可以自由 地拾级而上,直接通过两侧庭 院进入三层公共艺术主题区域 ,形成公共开放空间的延续和 高潮。
广 州 歌 剧 院 作 品 分 析
姓名:陈旋 学号:1041401068 精品 班级:10级土建三班
广州歌剧院
项目信息: 建筑师: 扎哈哈迪德建筑师 事务所 大小: 70000平方米 程序: 1800座的大剧院,入 口大堂及酒廊,多功能厅,其 他辅助设施和支持场所。 地址:珠江新城

广州大剧院分析参考课件

广州大剧院分析参考课件

羊城古都有镇宝三 石: 东为海印石、 中为海珠石、 西为浮丘石。
广州大剧院的设计突破了以往建 筑的结构特点,外形似砾石,一 大一小,一黑一白,形成鲜明对 比。外围护结构强烈的凹进凸出 的不规则几何形体和内部大跨度、 大悬挑、倾斜的剪力墙柱形成复 杂的不规则建筑空间。也正因为 此,室内的光影效果也极好。而 地面与斜柱间最大的倾斜角度达 到78度。使习惯了方方正正的人 们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
剧院0.00层的休息厅,通过架空层与位于草坡部分的咖啡厅、售票中心和表演艺术 研究交流部,及位于多功能厅首层的餐厅形成完整又相对独立的公共配套设施,有利 于非演出期间的经营管理。演职人员专用的主入口门厅位于后台区。后台区一层及地 下一层局部用于安排演员化妆、演员上下场、布景和道具装卸等功能。化妆间设计采 用大小相结合的方式, 既有大型的团体化妆间, 又有设施齐全的贵宾化妆 间,可满足200多人同时 化妆的需求。剧院后台部 分的上部用作排练厅。此 外,还设置了供演员休息 的空中大厅(Sky Lounge),以丰富多变的 空间激 发艺术表现力。
建筑由上百个立面构成,每个立 面都不一样,且都以不同角度连 接,柱子也没有一个是垂直的。 因此建筑结构特立独行采用“铸 钢结构”,每一个钢件都是分段铸 造再运到现场拼接,每一个节点 从制造、安装均要在空中准确三 维定位。
广州歌剧院的构思独特巧妙的
外帷幕表皮:三角形石材、玻璃 幕墙系统;国内首创的结构体系: 三向斜交网格组合折板式单层网 壳;浑然一体的室内表面连续曲 面装饰;颠覆传统形式的非对称 观众厅声学设计等都是其结构的 创新。
时至今日中孚泰文化集团俨然成为了 “大剧院建设专家与领导者”广州歌剧 院总建筑面积约70000平方米,最大长 度约120米,最大高度43米。整个歌剧 院包括大剧场36400平方米、多功能剧 场7400平方米、其它配套建筑26100平 方米,总占地面积约42000平方米。其 中,“大砾石”是1800座的大剧场和 录音棚、艺术展览厅等,“小砾石”则 是400座的多功能剧场等。

广州歌剧院案例分析

广州歌剧院案例分析
强了这个空间与广场的视觉联系。弧形体 量三层平面主要不在有艺术展廊、艺术商 店、艺术书店、表演艺术研究交流部和空 中咖啡廊等高品位的文化艺术休闲设施,
三 层
两侧庭院成为良好的露天展示及交流活动
的场所。广场活动的民众可以自由地拾级 而上,世界通过两侧庭院进图三层公共艺 术主题区域,形成公共开放空间的延续和 高潮。
C
材料选取
建筑表皮主要以花岗岩,清水 混凝土和钢化节能玻璃为材料,室内主 要用白色墙板来为何。室内大剧场和多功能厅的表面是用玻璃和石材安装, 大剧场的石材为黑色,多功能厅的石材为白色。两栋建筑上钢结构和龙骨 横竖交错,龙骨之上要安装玻璃和石材,镶嵌在龙骨上的主要是天然石材,
局部为采光节能所以采用玻璃。该种玻璃为双侧,以惰性气体填充玻璃层
广州歌剧院
姓名:周国旺 班级:13建筑学4班
2015
学号:1310641422
目 录 / contents
01
扎哈·哈迪德简介
02
设计特点及理念
03
外形设计分析
04
交通流线分析
05
内部空间分析
01
建筑联盟(AA,Architectural
扎哈·哈迪德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伊拉克裔英国女建筑师。2004年普 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在黎巴嫩就读过数学系, 1972年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学习建筑学,1977年毕业获得伦敦 Association)硕士学位。此后加入大都会 Koolhaas)和埃利亚〃增西利斯 建筑事务所,与雷姆〃库哈斯(Rem 作室,直到1987年。
在楼梯的设计 与布置上,设计师 特意模糊了交通空 间与试用性空间之 间的界限,楼梯的 交通空间与使用性 空间之间的界限, 楼梯的交错与各类 链接平台形成了天 然的开放性场所, 与室外完美结合。

广州歌剧院设计方案

广州歌剧院设计方案

广州歌剧院设计方案1. 引言广州歌剧院是一个具有世界级水平的艺术演出场所,位于广州市中心,是一个集演出、培训和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艺术中心。

广州歌剧院旨在为广大观众呈现高品质的音乐剧、歌剧、舞蹈和戏剧等艺术演出。

本文将介绍广州歌剧院的设计方案,包括建筑外观设计、内部布局、声学设计和舞台设备。

2. 建筑外观设计广州歌剧院的建筑外观设计以现代简约风格为主,采用玻璃幕墙和金属质感材料的组合,展现出现代艺术的气息。

整个建筑呈曲线状,流线型的外观给人一种流动而优雅的感觉。

建筑顶部设计了一个大型的屋顶花园,供观众在休息期间欣赏城市景观。

3. 内部布局广州歌剧院的内部布局合理且多功能。

其中,主要演出大厅位于建筑的中心位置,具备2000个座位,采用了阶梯式座椅设计,确保每个观众都可以获得良好的视觉体验。

大厅的舞台使用可升降和自动旋转的设计,以满足不同类型的演出需求。

此外,广州歌剧院还设置了多个大小不一的剧场和会议室,用于举办各种大小的演出、培训和研讨活动。

剧场和会议室的布局灵活可变,能够根据不同需求进行调整。

4. 声学设计好的声学设计对于一个歌剧院的演出质量至关重要。

广州歌剧院注重声学设计,采用了各种技术手段来提升音质和声音的传播效果。

建筑内部采用了吸音材料和隔音设施,以消除回音和外界噪音的干扰。

此外,演出大厅的天花板和墙壁上还布置了特殊的声学板,用于调节声音的反射和扩散,使观众无论在哪个座位上都能获得清晰、自然的音质。

5. 舞台设备广州歌剧院装备了现代化的舞台设备,以满足各种不同类型的演出需求。

舞台上设置了动力升降机和旋转舞台,可以实现快速的舞台转换和道具布置,提高演出效率。

舞台下方设有大型的储物空间,方便演员存放舞台服装和道具等物品。

此外,广州歌剧院还拥有先进的灯光和音响设备,以及多功能的控制系统。

这些设备可以根据不同演出的需求进行调整和操作,以确保演出效果的最佳化。

6. 结论广州歌剧院的设计方案充分考虑了建筑外观、内部布局、声学设计和舞台设备等方面的要求。

广州歌剧院的艺术解读

广州歌剧院的艺术解读

广州歌剧院的艺术解读广州歌剧院集高雅艺术与高层建筑于一体,当今最有才华的建筑设计师之一的哈迪德主持设计了该歌剧院,她巧妙地融合了周围地形,营造出涡旋式的动感与空间。

这块开阔无比的地面上,歌剧院既象是天外来物,又像是这一块独特地形的冲积物。

歌剧院的构思是珠江冲积出的两块砾石。

灰色花岗石编织出的“大砾石”是大剧场;而黑色花岗石包裹的“小砾石“则是多功能剧场所在,两者比例颇为协调。

两幢建筑之间,地势渐趋升高,情不自禁地把观众从规划的都市吸引至这分割的流线形几何状歌剧院来,面对流淌不息的珠江、眼花缭乱的建筑风格,以及地处翻腾变化的景区中心,它似乎都坦然处之。

整个建筑风格都让人非常惊叹,歌剧院的外体用的是钢架结构,一股阳刚之气就被凸显出来,在两侧还有两潭三角形的水潭,刚与柔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而整体的非几何造型也给人一种自由奔放的感觉,倾斜扭曲之处比比皆是,其复杂的钢结构在国内没有先例,觉得身处在异次元,非几何造型近几年在国际上也成为了一种潮流趋势。

说到歌剧院的里面也是内容非常丰富的“品字形”舞台、“双手环抱形”观众席、“满天星”天花板,不规整、不规则布局,打造了一个富有节奏感、独具个性的艺术厅堂。

“小石头”内的舞台、布景及观众座位均可根据演出需要自由改造场地。

不但可以举行多种类型的文艺演出,如小型音乐会、戏剧等,还可变成T台举行发布会。

歌剧院对声学环境要求最高。

广州歌剧院舞台四周墙体都设置有一定高度的吸音材料,避免在舞台区有过多的混响。

而观众席更是从地毯到座椅再到天花板,都有吸音功效。

观众厅采用平面不对称的座位设置,避免了回声干扰,墙面凹凸的形状和角度变化,都考虑到反射、吸声的需要,以确保听众享受到最佳的演出效果。

《广州歌剧院分析》课件

《广州歌剧院分析》课件

供演员化妆和休息使用,配备基本化 妆和卫生设施。
储存和管理演出道具和布景,提供道 具的存储和运输服务。
服装间
储存和管理演出服装和布景,提供更 衣和换装的空间。
其他设施
餐厅
提供各种美食和饮品,满足观众 和工作人员的餐饮需求。
休息区
供观众在演出前或中场休息时休息 和放松的区域。
票务中心
提供票务服务,包括售票、退票和 换票等。
03
广州歌剧院的运营与管理
演出安排
演出策划
根据市场需求、观众口味和艺术 家的创作,策划各类演出活动,
包括音乐会、歌剧、舞剧等。
演出合作
与国内外知名艺术团体、艺术家 建立合作关系,引进高品质的演 出项目,提高剧院的艺术品质和
影响力。
演出宣传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演出活动,吸 引观众关注和参与,提高票房收
以“珠江之贝,时空 之舟”为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
以音乐和艺术的结合为主题 强调建筑与自然、人文环境的和谐统一
提供世界级的表演艺术中心和公众文化交流平台
02
广州歌剧院的功能与设施
演出设施
01
02
03
音乐厅
配备高质量音响设备和舞 台装置,适合举办交响乐 、室内乐和声乐演出。
歌剧厅
专为歌剧表演设计,配备 先进的声音系统和舞台技 术,提供沉浸式的观演体 验。
广州歌剧院的建成,为本地艺术团体提供了更好的演出平台,促 进了本地艺术的发展和推广。
经济影响
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广州歌剧院的建成,吸引了大量人流和资金流,带动了周边区域的 商业和旅游业发展。
创造了就业机会
广州歌剧院的运营和管理,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包括演 出策划、舞台设计、票务销售等方面的工作岗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型设计

材料选取 建筑表皮主要以花岗岩,清水混泥土和钢化节能玻 璃为材料,室内主要用白色墙板来围合。室内大剧场 和多功能厅的表面是用玻璃和石材安装,大剧场的石 材为黑色,多功能厅的石材为白色。两栋建筑上钢结 构和龙骨横竖交错,龙骨之上要安装玻璃和石材,镶 嵌在龙骨上的主要是天然石材,局部为采光节能所以 采用玻璃。该种玻璃为双层,以惰性气体填充玻璃层 中,能够较好的吸收阳光热量,减低温度,达到降温 的作用。
基地分析

自然条件:位于广州珠江新城南部华夏路,紧邻珠江新城临江大 道,场地位于珠江岸边

社会背景:广州大剧院的建造就是要使之成为广州市的新地标, 无论是从形式含义还是功能上来说,他都承载着其特殊意义。在 规划设计中,广州歌剧院、博物馆分别位于新城轴线起点的两侧, 与中央广场、滨江绿带共同形成文化艺术广场,成为一个开放、 自信的国际都市展示自身魅力的舞台。艺术广场的设计秉承了广 州珠江新城城市设计的精神与理念,在整合都市界面、丰富都市基地分析 ---- 自然条件
社会背景 交通条件

流线分析----人行、车行与主出入口
内部功能布局与交通空间

外型设计----体块
结构 材料

室内设计
设计特点及理念


扎哈说:“我觉得美学中最重要的不是对称,而是动感。 我希望在动态中寻找平衡。就像舞蹈一样,它有美感和平 衡,但不存在完全的对称。美是你能认识到那种复杂中的 秩序。”她的设计大胆运用空间和几何结构,空间在她手 中就像橡胶泥一样,任由她改变形状:落差极大的地板, 倾斜的墙壁,高吊的天花等等,故被称作 “解构主义大 师”。与此同时,她也在一些“随形”和流动的建筑设计 方案之中流露出贴近自然的浪漫品位。 广州歌剧院的设计理念源自一种激情:在广州市建立一个 新的文化焦点,“圆润双砾”,其立意来源于传说中屹立 于珠江中的珠海石——广州的镇城之石。一大一小、一黑 一白的两块奇石安然座落于珠江江畔,源自被江水冲刷形 成的“圆润双砾”的设计构思。建筑造型组合成为一个有 视觉冲击力的形体。
室内设计



外部的流线与折线设计,延伸到内部则是流动的曲线, 内外合一,形成有机整体 与一般的矩形平面、钟形等平面设计不同,广州歌剧 院的观众厅设计采用多边形,产生独特的“行云流水” 般艺术效果,为演员营造了一种围和感和亲密感,室 内的色彩方案正在研究之中。 观众厅池座两侧的升起部分和楼座挑台交错重叠,看 台犹如“双手环抱”,避免了回声的干扰,内墙的形 状和角度有利于提供侧向反射声。乐池改成“倒八字 形”,增加台上演员和乐池演奏者的沟通。歌剧场采 用国际上常用的“品”字形舞台的工艺布置形式。
总结

该建筑采用几何形态及钢材结构,阳刚之美呼 之欲出,不仅如此,建筑师还在剧院两侧设计 了三角形湖水,刚柔并济,完美结合。建筑及 其广场由外缘向中心下倾的连续变化,加之地 面微妙的起伏,柔化了都市界面,实现了与自 然界面轻柔的接触。而两块石头一样的建筑与 周围造型相对规矩的高楼大厦形成鲜明对比, 从繁华的摩天大楼过渡到宁静的歌剧院,再到 缓缓的珠江,布局和谐。

楼梯
外型设计

体块设计 广州大剧院的设计突破了以往建筑的结构特点, 外形似砾石,一大一小,一黑一白,形成鲜明 对比。外围护结构强烈的凹进凸出的不规则几 何形体和内部大跨度、大悬挑、倾斜的剪力墙 柱形成复杂的不规则建筑空间。也正因为此, 室内的光影效果也极好。而地面与斜柱间最大 的倾斜角度达到78度。使习惯了方方正正的人 们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
外型设计

结构设计: 建筑由上百个立面构成,每个立面都不一样,且都以 不同角度连接,柱子也没有一个是垂直的。因此建筑 结构特立独行采用“铸钢结构”,每一个钢件都是分段 铸造再运到现场拼接,每一个节点从制造、安装均要 在空中准确三维定位。 广州歌剧院的构思独特巧妙的外帷幕表皮:三角形石 材、玻璃幕墙系统;国内首创的结构体系:三向斜交 网格组合折板式单层网壳;浑然一体的室内表面连续 曲面装饰;颠覆传统形式的非对称观众厅声学设计等 都是其结构的创新。
流线分析
地 下 层
地 上 层
流线分析

内部功能布局与交通空间 大剧院主入口面向中心广场,歌剧院的主要 附属用房和公共服务设施均布置于环形体量之 中。地下车库与其他设备用房布置在基地的地 下一层并与东侧广场地下空间贯通。弧形体量 在三层高度与观演区脱开,与观众厅主体建筑 共同围合成一个连续室外空间,并从广场引入 台阶和绿化,加强了这个空间与广场的视觉联 系。

进入大剧场的入口大厅后,可直接通过楼梯上 到楼上,然后再进入观众厅,与从入口平台进 入的人流合流。然后通过沿建筑边的通道和楼 梯,可以进入到舞台背后的餐厅部分。建筑的 外围大部分是参观人流可以进入的。充分利用 了景观视线良好的区域给主要使用人员,功能 安排巧妙。
弧形体量三层平面主要布置有艺术展廊、 艺术商店、艺术书店、表演艺术研究交流 部和空中咖啡廊等高品位的文化艺术休闲 设施,两侧庭院成为良好的露天展示及交 流活动的场所。广场活动的民众可以自由 地拾级而上,直接通过两侧庭院进入三层 公共艺术主题区域,形成公共开放空间的 延续和高潮。
公共建筑分析
广州歌剧院
设计师—扎哈 哈迪德
广州歌剧院

广州市歌剧院由世界著名设计师扎哈•哈迪德(英国) 主持设计,位于珠江新城J4地块。其外形如“圆润双 砾”,就像置于平缓山丘上的两块砾石,在珠江边显 得十分特别。这座濒临珠江,坐落在广州城市新中轴 线上的标志性文化建筑,总用地面积约4. 2万平方米, 工程总建筑面积约4.6万平方米,歌剧院包括1800座 的大剧场,4000平方米的前厅及休息厅,2500平方 米的多功能厅及其它辅助设施与配套设施,工程总造 价(不含地价)约8.5亿元。歌剧院建成后,将满足 大型歌剧、芭蕾舞剧、大型综合文艺演出的需要,成 为广州市的标志性建筑。“圆润双砾”方案被称为 “一个功能、形式与可行性三者俱佳的优秀方案”。


室内交通流线主要采用一条主要通道环绕建筑, 以便让游客能完整的欣赏建筑魅力。每一个功 能区都有一个分入口,使演员和观众能更快的 到达目的地。室内还有很多曲折路线,既增加 了空间趣味,又让游客全方位的观赏建筑 在楼梯的设计与布置上,设计师特意模糊了交 通空间与使用性空间之间的界限,楼梯的交错 与各类连接平台形成了天然的开放性场所,与 室外完美结合
引入公共活动三个方面丰富并深化了城市设计的成果。
基地分析

交通条件
流线分析

人行、车行与主出入口


建筑四面环路,交通便利,地下车库入口设在 北面和东面 主入口层在地下,从四面都有入口进入建筑, 地下用一个大的公共的开放空间连接“大石 头”、“小石头”和“草坡”,参观人流只要 从东西面和南面进入,而后勤人员则要从北面 进入,贵宾有单独出入口,各类人流分流,互 相独立,互不影响。地上则通过入口广场分别 进入大剧场和多功能剧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