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中特读书笔记
毛中特读书笔记推荐书籍

毛中特读书笔记推荐书籍毛中特的政治观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并受经济基础制约。
毛中特读书笔记推荐书籍;一本是《毛泽东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另外一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毛中特的核心内容就是研究和回答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中国处在什么样的社会发展阶段?中国为什么能够保持稳定和发展?其中的两本教材是回答这些问题的主要依据。
有了这些知识基础再来看待毛中特这门课就比较简单了。
至于近代史纲要可以说是高中历史的一个浓缩版,考试的时候一般不会超过二十分钟的时间讲授,重点放在那几个关键点上。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是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是在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下编写的一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材,该书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开始,到党的十六大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为止,涵盖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理论观点,系统而简明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该书既适合作为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使用,也可供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年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使用。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进程中,改革和开放的政策都取得了巨大成功。
其中关键的因素之一就是党坚持走自己的路,形成了与苏联模式根本不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一些弊端逐渐显露出来。
如市场经济模式尚未完全确立,干部的素质需要提高,腐败现象严重,社会风气不正,国际影响力还很低。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构想。
这一构想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四个方面。
具体地讲,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毛中特笔记(10)

(二)发展教育和科学
• 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民族 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 用。 •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现在和未来的发 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推动历史发展 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 灵魂解决的是举什么旗的问题,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 和方向,是理论基础,居于统领地位。从根本上说,是由马克思主义 鲜明的阶级立场,严密的科学体系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 • 马克思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的进步和社会发 展指明了正确方向。马克思产生于19世纪,但作为一个开放的理论体 系,160年来始终与时俱进,与实践同步。 •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正确 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 才能看清本质,明确方向。 •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这一点要坚定不移,毫不含糊;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 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毫不含糊。
毛中特复习笔记

毛中特复习笔记(一)总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提出(1)必要性:1。
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2。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2)过程:1.李大钊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的思想;2。
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中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3。
延安整风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共识;4.刘少奇在七大中进一步从理论上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5。
党的七大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二、内涵1。
与中国实践相结合:革命、建设、改革三大实践2.与中国历史相结合:a总结中国历史经验b总结中国实践经验3.与中国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角度分析中国文化,中国文化角度表达马克思主义三、进程I毛泽东思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II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
三个代表思想: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3.科学发展观: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二者共同点: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四、三个特色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方向与性质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3。
中国特色社会会主义理论体系五、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I历史背景1时代背景: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2。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II形成过程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2.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期间,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3.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4。
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理论提出,是毛泽东思想的具体发展。
毛中特笔记.ppt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笔记(六)
• 一.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 二.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 三.发展战略
一.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 (一)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 (二)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 (三)长期性
(一)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 马恩把共产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对第一阶段没有进一 步分析。列宁把第一阶段成为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分为初级形式的和发达 的。1956年,知识分子大会,毛泽东说我们的社会主义是刚刚建立还没有完 全建成。6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不发达的和比较 发达的。前一阶段的时间更长。
•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 两步走:20世纪末的20年分为两个阶段,两步走到小康社会。三步走 1981-1990翻一番,1991-2000翻一番,2000-2050中等发达国家水 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是把社会主义现代化目的 具体化为可行的步骤。
毛中特笔记重点内容完整版(专升本可用)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1.第一个: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2.指南: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财富: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二章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特点:1.中国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的半殖民地,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控制了中国。
2.中国社会具有典型的半封建性,封建剥削制度依然存在,民族资本主义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形式。
3.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端不平衡,中国人民经济上贫困和政治上不自由的程度世界罕见。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政治纲领:1.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的终极前途的社会主义。
经济纲领: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2.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3.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或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的关系:1.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2.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3.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1.创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具有独创性的革命理论。
2.揭规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解决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
3马克思: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
4.革命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5.世界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产生了重大的世界影响。
毛中特第二次实践作业——读后感

毛中特第二次实践作业——读后感第一篇:毛中特第二次实践作业——读后感《毛中特》第二次实践作业—读《围城》有感学生姓名:徐凯学号: 2010104322学院专业: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测绘工程读《围城》有感闭门读经典。
发觉,经典就是经典。
全文贯穿“围城”这个关键词,叙述长篇,主人公穿梭于一个个围城中,爱情的围城,事业的围城,最后到婚姻的围城,可以说他从来没有逃出来过,亦或者他的懦弱的个性决定了他一直游走于围城中而看不到围墙外的色彩。
方鸿渐是本小说的主人公。
他是在1937年这个战事混乱的年代里过着较为平静生活的中上层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他似乎代表着先进代表着新兴的力量,却又做着妥协,迂腐,忍耐的种种事情。
他的出场是以这样一种姿态,在孙太太的口中,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喜欢招惹美女,爱赌钱。
而接下来的描述里,我们却是发现方鸿渐是一个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与探险精神的人,这里的新鲜事物当然包括“赤裸裸的真理”抑或“局部真理”。
他追求新鲜却又不敢明目张胆地追求,他既满足于鲍小姐的大方主动带来的刺激与快感,却又在心里暗暗地恐惧这样的行为太过分。
13页,方鸿渐听鲍小姐说他像她的未婚夫,又得意又害羞,但是其实在他的心里,真正的爱情是高尚的,是尊贵的,所以他一直不敢把爱字说出口,或者他心里并不觉得鲍小姐配得上他的爱情,他只是要他,这其实也反映了大多数男人的一种心理,很多情况下,他们会疯狂的追求一个女人,但是他们的心里很清楚,这个女人在心里是怎样的位置,比如在夜店,对于一面之交的女人,也许他们会爱上,爱的一塌糊涂,但是大多数男人还是会在早晨一切尘埃落定的时候买好早餐给自己正在熟睡的妻儿。
后来与鲍小姐的未婚夫碰面,说明两点,第一,他并不是真心喜欢鲍小姐或者说爱并没有那么深,第二,他并不是个霸气的男人,他自知理亏,不敢与李先生直视。
他有一点阿Q精。
神,安慰自己反正自己没吃亏,也许还占了便宜,没得什么可怨方鸿渐真正的爱情应该是唐晓芙,这是他最真心爱的一个女人,却还是惨淡收场,唐晓芙的每一句话每个动作他都小心在意着,决定着他的悲喜,我想这是好几座围城,是爱情的围城,方鸿渐逃不开苏文纨追求的围城,却又进不去唐晓芙的围城。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跟我读书笔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跟我读书笔记经过这学期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学习,这一路走来,我对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都有了深刻的认识。
这些思想理论与中国紧紧联系在一起,与时俱进。
2020年本该是美好的一年,可是却被“新型冠状病毒”打破了这一份美好,它入侵了我们的生活,入侵了我们的世界。
从疫情暴发开始,中国全国就上下一心共同抗疫。
在与疫情艰难困苦的斗争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深刻道理和巨大优势充分体现出来。
制度优势是我们在抗疫战争中取得必胜的法宝。
优势体现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集中制,中央集权有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
党中央对于国家大事具有绝对的领导权,具有强大的公信力。
广大人民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在疫情暴发初期,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做好各种抗疫准备,紧急发布各种通知等。
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执政为民、对民负责,时刻为人民生命健康着想,仅仅用了十余天,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拔地而起,世界都在为中国速度感到惊叹。
在面临巨大灾难之时,国家能有强大执行力,集中国家力量全力奋战,推动整个疫情向好发展。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一条心,做到足不出户;人民军队高效运输物质到抗疫前线;各地区医务人员都奔赴前线,做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党一心一意为人民,认真对群众负责,时刻为群众的利益着想。
这场抗疫阻击战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重大考验。
我相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党和人民一条心,一定会战胜这次疫情,春天一定会来临。
世界也会为中国奇迹、中国力量、中国速度感到惊叹。
高天德毛中特课堂笔记

毛中特课堂笔记第十一章PS:(知识点)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把它归纳为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核心,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
实事求是(涵义):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P268)实事求是(内容):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群众路线(涵义、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独立自主(涵义):包括三方面的涵义,一、无产阶级革命是国际性的事业,需要各国无产阶级相互支援。
但是,完成这个事业,首先需要各国无产阶级立足于本国,依靠本国的力量和人民群众的努力,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把本国的事情做好。
二、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不能孤立于世界之外,我们在任何时候都需要争取外援,特别需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三、在国内统一战线问题上坚持独立自主,就是坚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就是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独立自主(内容):1、独立自主地领导本国革命和建设。
2、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3、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问题怎样才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用以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
(接P271 第一到第五,每个后面的第一句话。
)第十二章问题1 正确认识毛泽东的历史功绩(P300——P304)问题2 正确认识毛泽东的晚年错误(P304——P307)问题3 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意义(P308,P309)[未必会出有关的考题,故略]说明:1、本课程授课老师史文锐没有给出考试的题目范围,亦未进行考前串讲。
但提供了考试的题型,即:A、判断题,10题10分;B、选择题,10题20分;C、简答题:30分;D、论述题:20分,(选取第二、四和七章内容作为考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近代中国国情①认请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认请国情②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③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2)时代特征:属于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略)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提出(1)总路线提出:①提出概念②完整表述(2)表述内容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和动力(1)对象:①包括帝/封/官②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帝③近代中国社会贫困落后的总根源:帝④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封建主义⑤官僚资本主义是对象之一(2)动力:①包括:工农小民②最基本的动力:工人阶级③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农民问题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质: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⑤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内涵⑥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革命性和动摇性,是革命的动力之一,但不是主要力量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1)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问题,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领导权问题(2)中国无产阶级自身的特点和优点:①革命性最坚决②分布集中,便于团结战斗③便于组成工农联盟(3)无产阶级实现革命领导权的两个条件:①率领同盟者与敌斗争并取得胜利②给同盟者以利益并教育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1)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2)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与联系①区别:时代特征不同//领导力量不同//指导思想不同//革命前途不同②联系:革命对象和任务相同(3)前途:社会主义革命(4)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①区别:性质不同//目标不同②联系:必要准备//必然趋势(5)在中国革命问题上的两种错误观点:①一次革命论②二次革命论5.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1)提出: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2)政治纲领:①内容②国体③政体(3)经济纲领:①内容②土地革命路线③没收官僚资本的双重性质④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原因:是由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决定的(4)文化纲领:①内容②民族的含义③科学的含义④大众的含义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1.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1)艰难探索①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著作:中~井~②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著作:星~③整体战略思想的形成:战~(2)主要内容①依据:国情//村情//敌情②条件:5个//其中根本原因是:不平衡③内容: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基本内容//主要形式//战略阵地](3)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提出:发刊词//三大法宝是:~:之间关系是~/////论人民民主专政:对基本经验作了概括(1)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主要经验①必然性:阶级状况:两头大中间小//经济政治革命力量发展的不平衡性②可能性:众多矛盾交织③内容:两个联盟:工农联盟//与资产阶级的联盟④经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独立自主原则//策略方针⑤形式:4个,根本经验:处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①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②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党指挥枪③人民军队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④强调武装斗争,但不意味着忽视其他斗争形式(3)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经验①背景:民主革命时期影响党的建设主要的是:小资产阶级思想②经验:A.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思想建设的基础上,加强组织建设和作用建设//与政治路线结合起来B.三大传统作用:理论联系实际//批评自我批评//密切联系群众[中国共产党区别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1)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2)建国,为中国的繁荣富强和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3)增强了世界人民争取和平的力量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1)性质:过渡性质的新民主主义社会(2)特点:①经济上: 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国营//合作//个体//私资//国资领导地位的是: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的是:个体经济②政治上: 阶级构成:工//农//小//民土地改革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基本内容(1)提出:53(表述)(2)基本内容:“一化三改”(3)提出的必然性:①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②三大改造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客观要求(4)提出的可能性:①国营经济已经建立②土地改革后农民有走合作道路的要求③已经具有初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的经验④有利的国际环境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1)道路:合作化(2)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3)阶级政策:依靠//团结//限制(4)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5)步骤:三个阶段①互②初③高手工业:(1)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2)步骤:供销小组//供销合作//生产合作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道路:和平赎买必要性:①有利于私人工商业发挥作用②有利于争取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巩固发展统一战线③有利于发挥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作用可能性:①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②统一战线合作的经验③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的确立(2)过渡形式:①初级: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②高级:公私合营步骤:①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四马分肥)②个别企业公私合营③全行业公私合营(定息)(3)对企业的改造与人的改造结合起来3.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1)坚持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采取了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式进行改造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1)确立的标志: 三大改造的完成①经济上: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②政治上: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③社会生活:主要矛盾变化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1)为中国一切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2)使劳动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3)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的伟大胜利(4)对马列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探索成果:①论十大关系②中共八大③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2.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1)毛:社会主义两个阶段(2)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1)提出:①南方谈话②表述③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公有制/共同富裕(2)内涵:①把解放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之中②突出社会主义发展目标(3)意义:①新水平②指导实践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发展才是硬道理(1)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2)发展才是硬道理①提出:南方谈话②依据:A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B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最重要的结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C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2.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提出:江泽民(2)原因:①巩固执政地位的需要②解决初段各种矛盾和问题的需要③是改革开放中党的一条重要经验3.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1)原因:是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要求(2)措施:党要始终代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需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邓:第一生产力//江: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内涵:①科技对经济发展起着第一位的变革作用②是生产力诸要素的主要推动力③使管理日益现代化战略:①科教兴国战略②人才强国战略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最早提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列宁(2)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可分为两个阶段:不发达和比较发达(3)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是在:十一届六中全会(4)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十三大(5)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是在:十五大(6)中国当前最大的实际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①含义:性质上:属于社会主义社会//程度上:处于初级阶段②空间:不是泛指,而是特指③时间:三大改造完成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阶段④与新民主主义社会比较:相同点: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不同点:经济基础不同//社会性质不同⑤与共产主义比较:相同点:社会性质相同不同点:发展程度不同(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略):十三大//十五大//十七大进行总结(3)科学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①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②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方面均需要完善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1)八大对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认识(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①表述②主要方面③意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1)提出:十三大(2)主要内容①表述②分析:领导力量依靠力量//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及动力外部条件: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优良传统和根本立足点 //奋斗目标③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兴国之要;立国之本;强国之路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纲领(2)党是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1.“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周恩来最早提出全面建设四个现代化是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2)第一次使用“小康”概念的是:邓小平(3)“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的具体内容(4)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意义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十六大(2)十七大对小康社会建设的新要求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1.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1)改革开放的标志: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2)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①改革开放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与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完全可以称作一场革命②但这又是一场地”新”的革命,”新”主要表现在:a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b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c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d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的理论:①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②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其特点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③社会基本矛盾可以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④社会主义主义制度建立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矛盾的理论①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②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③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④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二、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1.改革的全面性(1)改革的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2)改革的历史进程:①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启了改革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