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旅游发展案例
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例子

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例子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例子近年来,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下面是一些乡村旅游成功案例,展示了其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1. 黄果树瀑布旅游区,贵州省位于贵州省的黄果树瀑布旅游区以其壮观的瀑布景观和独特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游客。
当地政府利用这一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通过建设旅游设施,丰富旅游项目和提供精心策划的旅游活动,这个地区成功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到访。
乡村旅游活动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2.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湖南省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以其奇特的石柱地貌和壮丽的自然景观而闻名。
当地政府将这个自然资源转化为乡村旅游业的机会,通过打造多样化的旅游项目和富有特色的文化体验,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的兴趣。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且鼓励他们发展农家乐、农产品加工和民宿等业务。
农民们可以通过直接参与乡村旅游业,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
3. 平遥古城,山西省平遥古城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以其古老的建筑、独特的文化和丰富的历史遗产而闻名。
当地政府通过修缮古城建筑,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并发展了乡村旅游业。
乡村旅游带动了当地手工艺品销售、特色美食和文化活动的发展,为农民创造了新的经济机会。
许多农户开设了农家客栈和特色餐饮,增加了收入。
乡村旅游的繁荣使得平遥古城成为一个旅游热点,并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显著的推动力。
总之,以上案例展示了乡村旅游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增加、农产品销售增长以及农民收入提高,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动力。
观光农业案例

观光农业案例观光农业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它将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为游客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农村体验方式。
观光农业不仅能够丰富农村旅游资源,还能够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观光农业的成功案例。
首先,浙江省的西塘古镇就是一个典型的观光农业案例。
西塘古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资源。
近年来,西塘古镇充分利用自身的历史文化和田园风光,开发了观光农业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田园风光、品尝农家美食、参与农耕体验等活动,深入了解农村生活,感受乡村田园的宁静与美好。
西塘古镇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的观光农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其次,广东省的阳江市也是观光农业的成功典范。
阳江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阳江市在发展观光农业时,将农业与休闲度假相结合,打造了一批特色农庄和乡村旅游景点,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游客可以在这里享受农家乐、采摘水果、参与农耕体验等活动,感受农村生活的乐趣。
阳江市的观光农业项目不仅丰富了农村旅游资源,还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最后,湖南省的张家界市也是观光农业的成功范例。
张家界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
近年来,张家界市积极发展观光农业,打造了一批特色农庄和乡村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田园风光、参与农耕体验、品尝农家美食等,感受农村生活的美好。
张家界市的成功经验表明,观光农业不仅能够丰富农村旅游资源,还能够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观光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模式,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过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发展观光农业不仅能够丰富农村旅游资源,还能够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业的发展。
因此,各地区可以借鉴成功的观光农业案例,积极发展观光农业,推动农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乡村旅游成功经典案例

乡村旅游成功经典案例乡村旅游是指游客前往乡村地区进行休闲、度假、体验农耕文化等活动的旅游方式。
随着人们对于城市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环境、乡村文化的向往,乡村旅游在过去几年逐渐兴起,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以下是一些乡村旅游成功经典案例。
1.丹霞山:丹霞山位于中国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市,是中国东南地区最著名的丹霞地貌景区之一、丹霞山以其壮丽的山水景色、丰富的植被和独特的文化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探索。
当地政府和社区居民积极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通过打造独特的民俗旅游、生态旅游等项目,将丹霞山打造成为一座融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和乡村生活于一体的乡村旅游胜地。
2.大观园:江苏苏州的大观园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被誉为“东方维多利亚式庄园”。
大观园通过保护和修复传统园林建筑、植物等资源,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手工艺品的展示,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同时,大观园也积极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通过开展农事体验、传统文化表演等活动,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3.九寨沟:四川九寨沟是中国最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而闻名于世。
九寨沟通过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当地政府和社区居民积极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通过开展藏民风情展示、特色美食体验等活动,将九寨沟打造成为一座集自然风光、民族文化和乡村生活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4.十八洞村:位于浙江丽水的十八洞村是中国乡村旅游的典范之一、通过保护传统村落建筑、挖掘乡村文化和民俗艺术,十八洞村成功打造了一个融历史文化、农耕生活和艺术创作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这里的茶艺表演、民族舞蹈、手工艺品制作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5.西递、宏村:安徽黄山市的西递和宏村是中国乡村旅游的代表之一、这两个古村落以其独特的明清建筑风格和传统手工艺品而闻名于世。
通过保护古建筑、开展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和展示等活动,西递和宏村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休闲农业村庄特色案例

休闲农业村庄特色案例
1. 福建九龙村:这个位于福建泉州的村庄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发展休闲农业。
村庄拥有大片的茶园和果园,提供茶叶采摘和水果采摘等体验活动,同时还提供民宿服务,让游客可以感受到乡村的宁静与自然的美好。
2. 浙江奇园:这个位于浙江宁波的村庄将农业与旅游结合起来,打造了一个拥有多个主题园区的休闲农业村庄。
村庄里拥有花果山、水果乐园、农耕体验和农家乐等项目,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种植、采摘等农事活动的乐趣。
3. 江苏周庄:这个位于江苏苏州的古镇以其独特的水乡风情和休闲农业为特色,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村庄里有许多农田和荷花池塘,游客可以进行田园体验,参与到农作物的种植、养殖等活动中。
4. 广西阳朔:这个位于广西桂林的村庄以其壮美的自然景观和农田景观闻名。
村庄附近有大片的田园和竹林,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稻田耕种、鱼塘钓鱼等活动,同时还能欣赏到美丽的田园风光。
5. 四川都江堰:这个位于四川成都的村庄以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农田景观而闻名。
村庄里有着古老的灌溉工程和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游客可以参观这些景点,并在村庄里体验农田耕种、品尝当地美食等活动。
农旅三产融合发展的5个优秀案例

农旅三产融合发展的5个优秀案例农村发展的三产融合,就是所谓的“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市场服务业”三个产业融合发展。
这是一种对传统农业经济模式的改革,也是一个交叉发展的概念,就是说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上,将一二三产业进行交互,将第二产业的“标准化的生产理念”和第三产业“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引入第一产业的发展,从而做到全面发展。
接下来,就与大家分享这种“三产融合发展”的优秀案例。
01农业内部有机融合模式案例即以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加快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相统一的模式。
案例:湖南宁乡湖南宁乡近年来凭借县域经济实力跻身全国百强县排行榜。
其中,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在农业内部融合方面独具特色,在国内颇具典型性: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已趋成熟,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逐步优化。
一开始,村里就是稻谷+稻草,没有产业,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地还得花钱请人种。
后来,他们开始尝试从土地改革入手,把村里的零散田块整合起来,再组建土地合作社,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统一将耕地对外租赁。
为了让土地增值,他们将耕地划分成生产片区,租赁给新型职业农民耕种。
采用“水稻+生态”的种植模式,将虾、鳖、鱼与水稻混合种养,建设葡萄、柑橘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并发展起农业休闲旅游。
全村4500多亩土地全部实现“双种双收”,抛荒现象基本杜绝。
现如今,村民既可以拿租金,还能享受土地合作社的二次分红,如果愿意种地,还能再有一笔劳动工资,收入比往年翻番。
02全产业链发展融合模式案例指从建设种植基地,到农产品加工制作,到仓储智能管理、市场营销体系打造,再到农业休闲、乡村旅游、品牌建设、行业集聚等,一步步走下来,就形成了一条龙“全产业链”。
案例:苏州震泽苏州震泽镇是以丝绸成为文化地标的小镇,他们围绕蚕桑,建立了一条集农业观光、工业旅游、美食体验、生态休闲等元素于一体的绿色经济产业链。
养殖业与旅游业结合案例

养殖业与旅游业结合案例养殖业与旅游业的结合是一种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观光为特色的产业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下面列举了十个养殖业与旅游业结合的案例,展示了不同地区和不同养殖品种的成功实践。
1. 精品鱼塘旅游:在湖南岳阳洞庭湖边,一家养殖农场将鱼塘打造成一片风景如画的旅游景点。
游客可以观赏美丽的鱼儿,还可以亲自体验捕鱼的乐趣,享受乡村度假的悠闲时光。
2. 果园农家乐:在江苏苏州周边地区,一些果农将果园打造成旅游景点,游客可以亲自采摘新鲜的水果,并在农家乐中品尝农家特色菜肴,体验农村的生活方式。
3. 牛羊养殖观光:在新疆伊犁地区,一些养殖户将牛羊养殖场打造成旅游景点,游客可以观赏草原上的牛羊群,还可以参与放牧、喂养等活动,了解牧民文化。
4. 蜜蜂养殖旅游:在云南丽江地区,一些养蜂户将蜜蜂养殖场打造成旅游景点,游客可以观察蜜蜂采蜜的过程,品尝纯天然的蜂蜜,还可以参与蜜蜂养殖的培训课程。
5. 羊绒产业旅游:在内蒙古地区,一些养殖户将羊绒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游客可以参观羊绒加工厂,了解羊绒的生产过程,还可以购买高质量的羊绒制品。
6. 鱼虾养殖园观光:在广东珠海附近的海域,一些养殖场将鱼虾养殖园打造成旅游景点,游客可以乘船游览养殖场,观赏海洋生物,还可以品尝新鲜的海鲜。
7. 马术养殖农庄:在北京房山地区,一些农庄将马术养殖与旅游业相结合,游客可以学习马术知识,参与骑马表演,还可以住在农庄里,享受乡村生活。
8. 渔家乐旅游:在浙江舟山群岛,一些渔民将自家渔船打造成旅游船,游客可以乘船出海捕鱼,还可以品尝新鲜的海鲜美食,感受渔民的生活方式。
9. 蟹农庄观光:在山东威海地区,一些蟹农庄将蟹养殖场打造成旅游景点,游客可以观赏螃蟹的生长过程,品尝鲜美的蟹肉,还可以参与蟹的养殖和加工。
10. 鸟类养殖观光:在湖北襄阳地区,一些养殖户将鸟类养殖场打造成旅游景点,游客可以观赏各种珍稀鸟类,了解鸟类的生态习性,还可以参与鸟类保护活动。
恩施州乡村旅游案例

恩施州乡村旅游案例
恩施州乡村旅游的一些成功案例包括:
1.恩施大峡谷景区周边乡村旅游:该景区吸纳了周边村民近1500人就近就业,还带动了周边300户民宿的发展,拥有床位3000余张。
村民通过销售农特产品、经营农家乐和民宿等方式参与到旅游业中,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和致富的目标。
2.牛洞坪村乡村旅游:该村依托3000余亩梯田,打造了“千亩油菜、千亩水稻、千亩茶园”特色产业基地,传承了“春赏菜花、夏品香茗、秋闻稻香”的最美乡愁。
同时,通过整体开发,牛洞坪村先后被授予恩施州“十大长寿村”,入选国家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被评为“湖北省最美油菜花海”“湖北省优质油菜示范基地”“国家级油菜种植示范基地”,获得湖北省武陵山区首批民族文化旅游村寨建设试点单位等荣誉。
村民通过参与乡村旅游和相关产业,实现了收入的增加和生活的改善。
3.其他民族村寨旅游:在恩施州,还有许多其他少数民族村寨也开展了乡村旅游,如宣恩彭家寨、宜昌车溪村、神农架兴隆寺村等。
这些村寨通过挖掘自身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这些案例表明,恩施州的乡村旅游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也需要注意在开发过程中保护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乡村旅游成功经典案例

乡村旅游成功经典案例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在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乡村旅游成为了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以下是乡村旅游成功的五个经典案例。
1.桂林漓江。
桂林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其以漓江风光著称。
漓江沿岸的村庄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地村民将自家的房屋改造成旅游客栈,提供旅游住宿服务,同时还开发了漓江漂流、乡村体验等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2.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是云南省著名的旅游城市,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游客。
当地村民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将传统的藏族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推出了多种文化体验项目,如藏式风情表演、藏式美食品尝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旅游。
3.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一条古老的贸易路线,连接了中国西南和西藏地区。
如今,这条古道已经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点。
当地村民在古道沿线建设了旅游基础设施,如客栈、博物馆等,并开发了多种旅游项目,如茶马古道徒步、茶马驿站文化体验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访。
4.张家界。
张家界是湖南省著名的旅游城市,其自然风光以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而著名。
当地村民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开发了多种旅游项目,如观光索道、玻璃桥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5.桐乡乌镇。
桐乡是浙江省著名的旅游城市,其乌镇古镇是中国著名的水乡景点之一。
当地村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将传统的水乡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推出了多种文化体验项目,如水乡古镇漫步、水乡文化表演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旅游。
此外,当地还建设了旅游基础设施,如客栈、美食街等,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
6.以上是乡村旅游成功的五个经典案例,这些地区都在不断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为游客提供独特、丰富的旅游体验。
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也促进了乡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7.安徽黄山:黄山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其景区包括了黄山风景区、宏村、西递等,这些地方以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古村落而闻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2013年相关文献
邹慧
一、农业旅游研究相关文献
1.陈享尔,蔡建明.基于资源类型及空间特征的城郊观光农业旅游线路研究——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J).经济地理,2013.33(9):161-168.
2. 王琪延,张家乐.国内外旅游业和农业融合发展研究.(J).调研世界,2013,(3):61-65.
3. 孙其勇.国外农业生态旅游对苏州农耕文化旅游发展的借鉴意义. (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 7) : 421 -422.
4. 王琪延,徐玲.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的北京旅游业与农业融合研究. (J).旅游学刊,2013,28 (8):102-110.
5. 王中雨.旅游伦理视域下我国生态农业旅游研究. (J).农业经济,2013(5):20-21.
6. 赵仕红,常向阳.休闲农业游客出游行为分析——基于江苏南京市的调查. (J).农村经济,2013(7):97-100.
7. 郑耀星,阮永明.基于“家庭农场”视角的现代农业旅游发展创新策略. (J).2013,41(11):430-433.
二、观光旅游研究相关文献
1. 范文静,唐承财.地质遗产区旅游产业融合路径探析——以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为例. (J). 资源科学,2013,35(12):2376-2383.
2. 黄璜,国外养老旅游研究进展与我国借鉴. (J).旅游科学,2013,27(6):13-38.
3. 尹菲,美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农业观光旅游研究. (J).世界农业,2013(8):100-103.
4. 孙琨,钟林生,唐承财.青藏地区草原旅游活动环境影响比较研究——以玛曲草原为例. (J).2013,35(11): 2209-2216.
三、休闲农业研究相关文献
1. 杨荣荣,博士生,王红姝.日本休闲农业的发展及其启示. (J). 产业观察,2013(19):128-129.
2. 杜兴军,陈曦.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及对大陆的启示. (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4(2):198-201.
3. 王树进,陈宇峰.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J). 农业经济问题,2013(9):38-45.
4. 闰红霞.体闲农业:优化旅游产业结构的探索. (J).农业经济.2013(8):50-52.
5. 陈水雄,陈炫,范武波.休闲农业及其旅游安全特性研究——兼谈海南休闲农业旅游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 (J).生态经济,2013(12):158-161.
6. 孔庆书,李洪英,师伟力.基于DEA 的河北省休闲农业评价研究——以河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为例. (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21(4):51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