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王澍)作品介绍31页PPT

合集下载

王澍详细资料及生平ppt课件

王澍详细资料及生平ppt课件

部陈列闭馆时,公共服
务部分照样可以对市民
开放,体现出博物馆的
开放性和市民性。
形态模型
12
设计理念
山体建筑、水、船以及码头
13
首层平面
平 面 设
二层平面
计 图
三层平面
14
交通流线
将博物馆的报告厅等宣传教育和休闲娱乐空间架设在 库藏部分形成的”基座”的上方,这样一方面能形成一个 比较有气势的入口,一方面能在二者之间形成一个线性 的流通空间,作为博物馆的公共大厅。
4
代表作
王澍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 导师。王澍喜欢阅读、听箫管、品山水画,擅长书法, 执着践行中国本土建筑学理念,享有“中国最具文人气 质的建筑家”美誉。
代表作品有世博会宁波滕头案例馆、宁波博物馆、 宁波美术馆、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和中国美术学院 象山校园等。
宁波博物馆
中国美术学院象 山校园
9
博物馆概况
10
简介
主体建筑长144米,宽65米,高24米散布 局的独特方式。
整个设计以创新的理念,将宁波地域文化特征、传 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形式和工艺融为一体,使之造 型简约而富有灵动,外观严谨而颇具创意,同时,充 分体现 “独特性、艺 术性、经济性、超前性、 功能性、安全性”。
18
空间设计
•桥 •径 •廊 •院 •台
19
• 桥:
宁波深得江南水乡特色,江河湖泊星罗密布,桥梁纵 横交错。宁波的桥的种类多种多样,漫步其上,颇有一 番情趣。
在包括报告厅、多媒体室、休闲茶座、影视厅等在内 的宣传教育和休闲娱乐区的空间设计中,我们汲取了 “桥”的意向,通过天桥、栈桥将西南侧的鄞州区历史 发展馆和东北侧的专题展区连接起来,编织出饶有情趣 的漫步空间,把参观 展览功能和教育休闲 功能有机的整合在一 起。

王澍及其作品简介

王澍及其作品简介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王澍对传统的运用并不拘泥,所有的 合院都不是闭合的;在有的院子里,王澍 把面山的一面彻底打开,而在图书馆这 处院落里,围合处会有一个缺口,种上 一棵树。而在建筑的内部,所有的内部 设计,都非常现代主义:线条感极强的灯 、屋顶的水泥质感、管道和线路的裸露 。
在象山建筑中,王澍最大的突破, 在于尺度。中国传统合院尺度是很小的 ,但王澍的建筑尺度观念即使在现代建 筑里也是相当大胆的。
宁波博物馆——材料的运用和细部构造
除此之外,
吊顶的构造也颇有 新意,金属件固定 的混凝土条,随意 交错排列,有一种 竹条编制的吊顶的 错觉。
17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南方民居中常见的砖、瓦 、檐、竹、木,让王澍的 建筑充满了江南的灵性。 另外,瓦檐还有着奇妙的 实用价值。瓦片间充满了 交叠出的缝隙,这是天然 的空调机,夏天的时候, 风从缝隙间吹出来,自然 地形成习习凉风;而冬天 ,这些缝隙又会对风力形 成自我调节。
宁波博物馆——材料的运用和细部构造
瓦爿墙的面积是1.2 万平方米左右,约占整个博物馆外墙的一半。立面外墙面整体垂 直中又各具微妙倾斜.其中垂直处采用瓦爿墙,倾斜处是特殊模板成型的清水混凝土墙, 全长144 米,最高处达24 米,每平方米需要100 块左右的旧砖瓦。这也就是说,宁波博 物馆所用的旧砖瓦在百万块以上。
25
26
27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在象山校园中,刻意简化处理的立面、为满足功能要求而略显庞大的建筑体量,都与自 然和土地有一种亲近的交接,普遍种植的燕麦增进了环境的“中国”品质。黑瓦、石墙 、长草、斑驳的泥土、水渍和青苔、有意营造的粗犷,这一切都在灰绿色的天空下塑造 着淡远的荒疏。这是有节制的荒凉,有别于日本式园林的无所不在的精致,是地道的中 国风味。与自然风物之间的对话,并不是观光客般的欣赏、或风水先生般的推算。场所 感的营造需要的不是理性而是感触,这一点,在王澍 不乏诗意的自述中,我们可以清楚的读到。

建筑师王树作品总体介绍

建筑师王树作品总体介绍

主要参展记录:
■ 2005 多件作品应邀参加第二十二届世界建协大会中国建筑展,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 2005 多件作品应邀参加意大利帕尔玛国际建筑节中国新建筑展 ■ 2004 作品《垂直院宅-钱江时代》参加第十届全国美展,获银奖, 中国美术馆 ■ 2004 作品《瓷屋1》,应邀参加金华“建筑艺术公园—国际小型公共建筑展” ■ 2004 作品《三合宅/南京》,应邀参加南京“中国国际建筑实践展” ■ 2003 作品《HZ093—728》,参加“地之缘”亚洲艺术展,中国美院美术馆 ■ 2003 作品《拆筑间》应邀参加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中国馆在北京,中央美院美术馆。 ■ 2003 作品《拆筑间》应邀参加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中国馆在广州,广东美术馆。 ■ 2003 多件作品应邀参加法国巴黎篷皮杜艺术中心“Alos La Chine”中国当代艺术展 ■ 2002 作品《六分之一》应邀参加上海美术馆“都市营造—上海艺术双年展” ■ 2001 多件作品应邀参加德国柏林依德斯美术馆“土木--中国新建筑展” ■ 2001 作品《不断建造的》应邀参加 “梁思成建筑艺术双年展”, 中国美术馆 ■ 2001 作品《一分为二》应邀参加“2001年西湖国际雕塑邀请展”,杭州孤山 ■ 2001 作品参加“变更通知—中国房子五人建造文献展”, 上海顶层画廊 ■ 2000 作品《墙门》应邀参加“2000年西湖国际雕塑邀请展”,杭州太子湾 ■ 1999 作品应邀参加第二十届世界建协大会“中国青年建筑师实验建筑八人展”,北京
王澍之建筑观
“我不做“建筑”,只做“房子”。房子就是业余的建筑。 业余的建筑是无限接近自发性秩序的建筑,在它的视野中,自发的
建造,违章的建造,临时的拼接有着和专业建筑学平等的地位。 业余的建筑只是不重要的建筑,专业建筑学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题之一就是把建筑

大师作品分析ppt课件

大师作品分析ppt课件

14
15
16
17
多米诺住宅 - 柱与板结构 - 男性化的建筑风格
Monol 住宅 - 柱与墙结构 - 女性化、不受主观控制
18
立面元素和平面各个功能的尺寸 成比例布置 对角线互相平面和垂直 将立体主义的构成设计运用在立 面设计和平面构成上
19
柯布西埃从人体尺度出发,选定 下垂手臂,脐,头顶,上伸手臂 四个部位为控制点,与地面距离 分别为 86,113,183,226厘米。 这些数值之间存在着两种关系: 一是黄金比率关系;另一个是上 伸手臂高恰为脐高的两倍,即226 和113厘米。 利用这两个数值为基准,插入其 他相应数值,形成两套级数,前 者称“红尺”,后者称“蓝尺”。 将红、蓝尺重合,作为横纵向坐 标,其相交形成的许多大小不同 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称为模度。
55
宁波历史博一位重要的
日本当代建筑师,曾获得日本建筑学院奖和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金狮奖。2013年3月18日, 获得2013年普利兹克建筑奖,是第六位荣获 普利兹克建筑奖的日本建筑师。
1965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系后,曾于 菊竹清训(Kiyonori Kikutake)建筑师事务 所工作;在1971年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原先 称为URBOT(Urben Robot),在1979年正式 改名为伊东丰雄建筑事务所。此后推出了许 多重要的日本建筑作品,从早期带有现代主 义理性的线条(如1976年的中野本町之家 (White U)和1984年的银色小屋(Silver Hut)),到后期大量的玻璃穿透效果,风格 相当明显。
风之塔
仙台媒体中心 58
2014
坂茂 2014年获奖者,将该建筑奖的精
神发挥得淋漓尽致。作为一名杰出的建筑师, 二十年来,他不断创新,用创造性和高品质 设计来应对破坏性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极端状 况。他的建筑对于那些遭受巨大损失、流离 失所的人们就是庇护场所、社区中心还有精 神领地。每当灾难发生时,他常常自始至终 地坚守在那里,例如在卢旺达、土耳其、印 度、中国、意大利、海地,还有他自己的祖 国,日本。

王澍 建筑分析课件

王澍 建筑分析课件
• 2000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获博士学位(导师:卢济威),建筑设计与理论专业城市 方向。
• 2000年,王澍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取得博士学位后开始担任中国美术学院建 学院院长,扎根杭州深度耕耘。
• 2002年,他出版了专著《设计的开始》。
• 2011年,王澍成为第一位担任哈佛大学研究生院"丹下健三客座教授"的中国本土建筑师
2.宁波博物馆概况
3.设计理念
山体建筑,水、船以及码头
4.功能分布及流线分析
首层平面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儿童馆 观景楼梯 报告厅 咖啡厅
院子
休息厅 展厅 商店 办公区
儿童馆
放映厅



临时展区
服务区
天台
院子天井廊道
内院
天井
大厅
入口
儿童馆 观景楼梯 报告厅 咖啡厅
院子 休息厅 展厅 商店 办公区
•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
• 双年展上,王澍以"衰变的穹顶"获得特别荣誉奖,成为了首位以 个人名义登上该世界第一大建筑展领奖台的中国建筑师。(美国 《时代》杂志年度全球100位最有影响力人物名单,每年都会评 选一次,从政界、商界到体育界、文化界,涵盖了各行各业具 影响力的人物。到2013年底,《时代》周刊已经连续10年进行
下一片片江南翠竹纹理,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仿佛置身古老街巷,神 江南竹林,这正是设计师“新乡土主义”建筑理念的表达。
• 庭院:在博物馆入口,建筑内
部和屋顶的庭院,包括真实的竹
子庭院,也包括虚拟的“竹影”
庭院(毛竹作为模版的清水混凝 土庭院)。
宁波博物馆
• 将宁波这个地区收集 到的各种旧建筑材料 再次利用,与新材料 一起在新的建筑上混 合建造。王澍想要间 奏一个有自我生命的 小城市,让它能唤醒 这个城市的记忆。

作品介绍-王澍

作品介绍-王澍

宁波五散房---画廊
五散房是5处小公建,一共才2000平方米,是一次小实验。五散房分为茶室、画 廊、咖啡厅、管理用房等。分别用了5种不同的建筑类型和建造方法。 画廊背丘面湖,屋顶一波三折, 檐下空间具有典型江南建筑的 气候特征,建筑前后各设两条 砾石干铺带,可以作、为户外 盆景的展示场地。 外墙的外层是各种砖 块堆砌的
不规则窗的开启
宁波五散房---茶室2
另一个茶室的屋面由钢构玻璃建造, 南面有一小荷塘,经一小桥直入
水景 主楼 黄颜色的墙是土墙 入口 茶室室内
砖的砌筑是宁 波本地传统民 居的建造工法
宁波五散房---管理用房
管理用房以平屋顶立方体建 筑为原型,屋中人可穿越建 筑一直看到湖面
管理用房的入口
砖的排列
随地形起伏的建筑或随建筑起伏的景观
作为三江文化长廊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波 美术馆也是国内乃至国际上为数不多的拥有码 头的江边美术馆。据了解,该馆总投资1.2亿元, 分大小展厅9个,占地面积1.58万平方米,建筑 面积2.31万平方米,集收藏保护、陈列展览、 学术研究、艺术交流、艺术教育、文化休闲等 功能于一体,是现代化、高品位的造型艺术博 物馆,同时也是一座既有港口特色、富有现代 气息,又具备中国气派的公共建筑。 由宁波航运大楼改建的宁波美术馆。在长宽 各4米、高1米的红砖展台上,六只模型演绎 着整个设计的过程。而看上去,这些美术馆 的木制模型比老的航运大楼更像航运楼,一 些标志性的符号,譬如码头,不是被抹去, 而是被强化了。在王澍看来,码头是宁波这 座港口城市最有活力的东西,体现着城市生 活的延续性。
顶层画廊
顶层画廊是一個親手擺弄才會明白的東西,是那種去尋找一種親身經 歷、一個過程、一次行動、一場自我實踐的東西。 頂層畫廊基本上就控制在兩個詞內︰進與出、開與閉、正與反、黑與白、 明與暗、靜與動、粗與細、等等,它們有時甚至就是一個詞,一個比一個更 純粹一點。不是從外部強加進來,第一次在現場擊中我的那些東西︰混凝土、 玻璃、金屬,完工後更明顯,一樣不多、一樣不少。這里甚至連觀念也沒有, 只有對我們一向知道並因此而不太注意的東西︰門、窗、牆、頂、地、椅子、 桌子本身的好奇,以及如何使用它們的琢磨。

王澍的山水建筑PPT课件

王澍的山水建筑PPT课件
第8页/共48页
每层每户基本都有 自己的前院和后院, 而且还有一部分的 公共院子,为了找 回原来的城市邻里 之间的生活习惯。
第9页/共48页
钱江时代标层平面图
第10页/共48页
南宋御街
南宋御街是杭州 市中心的一条古 街道,曾经一度 荒废到了拆除的 危险,后经由王 澍接手设计,在 保有原有居民和 建筑的情况下, 进行修复性保护。 体现了传统建筑 和现代化进程的 融合。
茶室 美术长廊
管理用房
第22页/共48页
茶室
餐厅 美术长廊
第23页/共48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存
王澍对传统文化非常喜爱,也影响了他的建 筑风格,可以说王澍的建筑注重点是在传统 文化这一块。王澍把传统建筑的建筑形式有 机的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另外王澍能运用 传统建筑遗留下来的材料到自己建筑的材料 中,从而使传统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同 时保留下来。
第5页/共48页
在讲他的建筑之前,希望给他的建筑一个定性,王澍的建筑 因该被称作为实验性建筑,每个建筑是对一种新的建筑方式 或者建筑构件的探讨。
第6页/共48页
王澍对城市化进程的回答
现状:传统文化几乎被现代化进程所摧毁 王澍做法:通过自己的实验建筑对城市内 生活场所的重建 案例分析:钱江时代、南宋御街、象山 校区、
从整个设计方案看,宁波博 物馆的建筑形体为长方形, 像一艘在海上行驶着的大船。 如果从地面去仰视,它的侧 面又像一座山脉。
第43页/共48页
王澍的爱好非常中国风,他喜欢箫管,擅长书法和山水画, 并执着践行中国本土建筑学理念,也因此被誉为“中国最具 人文气质的建筑家”。王澍在屋顶层设计的时候采用了一种 山水的意向,把上面一个个体块当成一座座高大的山,把人 的行走流线比喻成曲折的流水

王澍-水岸山居ppt课件

王澍-水岸山居ppt课件
24
园林意境——类型提取
太湖石 园林中的假山出现—水岸山居“门洞、景框、高台市建筑小品”
廊道 在园林建筑中,廊道作为路径的方式将整个园林各个景联系在一起,这些廊道渗透室内外空 间,打破室内外空间界限。 水岸山居-打破建筑垂直方向上的限制,将建筑不同标高的楼层联系在一起。
25
小结
“水岸山居”的园林意境营造: (1)抱以“情趣”的态度,营造出一种邀游人进入的空间,以园林意境标准
(2)山内观山 中部进入一组
建筑,建筑在小桥的 后面,在建筑内部游 人需要走进去,那里 异常丰富,居停外望 象山称为山内观山。
(1)山外观山 从河边的小桥
开始下部,居停仰望。
28
山水画——山水长卷
“水岸山居”全长130m,游人在杜家浦河的对面而望,只能望到“水岸山居”局部,必须沿着河边一边游走一边 观看。
1平面 在合院与合院之间留白,将自然“塞”进建筑之间,建筑与自然的面积比基本维持在1:1;
3空间 水街行走片墙之间 小和虚实的对比。
2墙体 22道墙分为18段,片墙之间根据场所功能进行疏密布置。
20
园林意境——疏密得当
3空间 水街行走片墙之间的空间大小和虚实的对比。
21
园林意境——曲折尽致
“曲折尽致”呈现整体布局阶段 (1)有明显曲折的长廊以及曲折的坡道;(2)有多种路径选择曲折;(3)又有像迷宫一样 的迂回曲折;
(1)25堵墙,包括瓦爿墙、夯土墙、竹编混凝土、斩假石等。
(2)根据功能,将栏杆进行分类。铁栏杆、钢骨竹栏、混凝 土框加大圆竹管,不同材质的栏杆直接碰撞交接。
16
小结
“水岸山居”对于传统村落的借鉴: (1)布局的借鉴传统村落的重返“自然之道“布局理念,以及对待自然的态度。 (2)对传统村落的整体结构进行再现,以及对村落平面形态自发性的生长的模拟; (3)以类型学的方式,对乡村生活场所空间进行重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