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抗菌药物合理应用PPT课件

合集下载

如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ppt课件

如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ppt课件

(六)不同生理情况抗菌药物的应用
1、老年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避免采用肾毒性药物-氨基糖苷类,万
古, 必须采用时按肾功能调整给药方案 剂量宜适当减少,或用最小有效量 宜选用杀菌剂
2、抗菌药物在新生儿患者中的应用
药物的给药间期通常较成人或年长儿为长
主要经肝脏代谢的抗菌药(如氯霉素、磺胺
药敏试验的临床意义
高度敏感(S)-常规剂量时的平均血浓度超
过MIC的5倍以上,用常规剂量通常有效 中度敏感(I)-常规剂量时的平均血浓度等 于或略高于MIC,需用高剂量或对药物浓 缩部位的感染可能有效 耐药(R)-药物的MIC高于其常规剂量时的 血浓度,通常治疗无效
(三)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
新形隐球菌 肺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菌
不合理联合用药的后果
使耐药菌株增多
使疗效减低
不良反应增多(毒性反应,过敏反应)
二重感染发生的机会增多 浪费药物,增加医药费用 给人以虚假的安全感,贻误正确治疗
(五)抗菌药物的投药法
1、给药途径-抗菌药物全身应用有口服,肌注或静脉 给药 口服-适用于轻中度感染患者,应采用口服吸收完全、生物
2、肾功能减退时剂量的调整依据
肾功能损害程度
抗菌药物肾毒性的大小
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药物经血透或腹透清除的程度
肾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选用
1. 用正常剂量或剂量略减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麦迪、螺旋、柱晶白霉 素)、利福平、克林、多西环素、青霉素类和头 孢菌素类的部分品种。氯霉素和两性霉素B则宜 根据病情权衡利弊决定用药,并减量应用。 2. 剂量须适当调整者 3. 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多数品种、氧氟及 左氧氟。 3. 剂量必需按肾功能减退程度而调整,有条件时 及某些患者做TDM。氨基糖苷类、多黏(少用) 4. 不宜应用-四(多西环素除外)、呋喃类、萘啶酸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ppt课件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ppt课件
0.5-1:相加 1-2:无关效应 >2:拮抗作用
10、首次接触效应(the first-exposure effect):氨基糖苷类初次 接触细菌有强大杀菌活性,但当再次或连续接触时, 并无这种明显的抗菌效应,而需间隔长时间后才能起 作用。因此氨苷类采用单次/日剂量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PPT课件
16
4、抗菌谱(antibacterial spectrum): 抗菌药物的抗菌范围(窄谱,广谱)。 球菌:G+(金葡、溶链、肺链)
G-(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 杆菌:G+(白喉、破伤风、炭疽、气疽)
G-(大肠、痢疾、流感、绿脓)
PPT课件
17
5、据对细菌作用性质,将抗菌药物分:杀菌剂和抑菌剂 杀菌剂:不仅能抑制细菌生长繁殖,而且 能杀灭细菌的
绿 脓 杆 菌
PPT课件
7
白色念珠菌
酵母菌
PPT课件
8
主要病源微生物
沙 眼 衣 原 体
脲 解 支 原 体
PPT课件
9
艾滋病病毒
PPT课件
10
二、机体、抗菌药物 及病原微生物(致病菌)间相互作用关系
PPT课件
11
抗菌药物作用靶点:致病菌,非人体组织 给药方案的决定因素:人体、药物、致病菌 依据:药动学(PK ,体内过程)+药效学(PD,作用)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课件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课件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需谨慎使用,避免对胎儿或婴儿造成不良影响
儿童: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避免过量使用
老年人:需注意肝肾功能,避免药物蓄积导致不良反应
过敏体质者:需谨慎使用,避免出现过敏反应
根据感染部位和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确定合适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制定合理的用药时间和疗程
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肾功能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用药
新抗菌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根据感染部位和病原体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是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重要原则之一。
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考虑感染部位和病原体,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对于不同的感染部位和病原体,需要选择不同的抗菌药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医生还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遵循规定的用药剂量和时间,避免超量或不足量使用
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减少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产生
定期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肾功能损害:部分抗菌药物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应避免长期使用
过敏反应:如皮疹、药物热等,应立即停药并给予抗过敏治疗
肝损害: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应定期检查肝功能
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的副作用问题
缺乏有效的抗菌药物管理和监管机制
抗菌药物滥用现象严重
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
抗菌药物研发创新:加强新药研发,提高抗菌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加强临床用药监管,推广合理用药理念,减少抗菌药物滥用
耐药性监测与控制:建立耐药性监测体系,及时掌握耐药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耐药菌株的传播
公众教育与宣传:加强公众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识和意识,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和用药水平

抗菌药物分类及合理应用ppt精品医学课件

抗菌药物分类及合理应用ppt精品医学课件
对 β- 内酰胺酶稳定性差,对肾有一定毒性。对绿脓杆菌、 变形杆菌、不动杆菌等无效。其中头孢唑林\拉定较常用。
第二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呋辛\克罗\孟多\替安\美唑\ 西丁等。对 G+ 球菌包括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 与第一代相似或略弱,对 G- 杆菌较第一代强,但不如第 三代。
对流感杆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尤其是头孢呋辛\孟多, 对绿脓杆菌、沙雷菌、阴沟杆菌、不动杆菌无效。除头孢 孟多外,对 β- 内酰胺酶稳定。
速效抑菌剂与繁殖期杀菌剂不宜联合应用,如大环内 酯类与 β- 内酰胺类,因为速效抑菌剂可迅速抑制细菌 蛋白质合成而使其不能进入繁殖期,从而导致繁殖期 杀菌剂活性减弱, 产生拮抗作用。
泰能与哌拉西林合用治疗绿脓杆菌感染可出现拮抗作
3.抗生素的后效应与给药间隔 时间
抗生素的后效应(PAE)指高浓度药物与细菌接 触后,随着体内代谢,药物浓度逐渐降低,当浓 度低于 MIC 时抗菌药物仍可持续抑制细菌生长, 这种现象称为 PAE。
各种抗菌药物对 G+ 球菌都有不同程度的 PAE。 但对 G-杆菌,只有氨基糖苷类与喹诺酮类药物有 满意的 PAE;碳青酶烯类及第四代头孢菌素对 G- 杆菌有中等程度的 PAE,而青霉素及第一、 二、三代头孢菌素则几乎没有 PAE。
抗菌药物的投药间隔时间取决于药物的半衰期、 有无 PAE 及其时间长短以及抗菌作用是否有浓度 依赖性,原则上浓度依赖性抗生素应将其 1 日剂 量集中使用,适当延长给药间隔时间,以提高血 药峰浓度。
对其他呼吸科常见病原体的抗菌活性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如司帕沙星对结核杆菌抗菌活性较环丙沙星强 4 ~ 8 倍, 对其他分支杆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及 MRSA 均具 有相当活性。
临床上多用于院内感染,尤其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 G- 杆 菌及 MRSA 感染等。本类药物可使细菌在各品种间产生交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ppt课件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ppt课件
14
手术切口分类
卫计委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2什么情况下需要预防性应用抗感染药物
15
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 清洁切口(Ⅰ类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 清洁-污染切口为7% 污染切口为20% 污秽-感染切口为40%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剖宫产
第一、二代头孢菌,可加用甲硝唑(结扎脐带后给药)
20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20
注:所有清洁手术通常不需要预防用药,仅在有前述特定指征时使用。1.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一代头孢主要为头孢唑啉,二代头孢主要为头孢呋辛。2.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 1-2g;头孢拉定 1-2g;头孢呋辛 1.5g;头孢曲松 1-2g;甲硝唑 0.5g。3. 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5
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微生物检验科、药学部门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药师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抗菌药物专业临床药师担任。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证,并应当于24小时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
2.4 给药方法之给药途径
22
赶在污染发生之前,“严阵以待”。过早给药无益,属无的放矢。 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0.5~1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在输注完毕后开始手术,保证手术部位暴露时局部组织中抗菌药物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沾染细菌的药物浓度。溶媒体积≤100ml,对没有禁忌症的患者,一般应30分钟滴完以达到有效浓度。万古霉素或氟喹诺酮类由于需输注较长时间,应在手术前1 ~ 2小时开始给药。剖宫产:一般应在钳夹脐带后立即静脉应用。应在手术室给药而不是在病房。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PPT课件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PPT课件

抗厌氧菌
03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原则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原则
1. 准确诊断,合理选药:根据患者的病情、感染部位和可能的病原 体,选择最合适的抗菌药物。2. 剂量适当,疗程合理:根据患者的 年龄、体重、病情等调整剂量,并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病原体类 型确定疗程。3. 联合用药,谨慎换药:在需要的情况下联合使用抗 菌药物,并避免频繁更换药物。4. 观察疗效,及时调整:密切观察 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5. 预防滥用,注意耐药性: 避免不必要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THANKS
谢谢大家!
05
如何避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如何避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1.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培训和教育,提 高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水平。2. 实施严格的抗 菌药物管理制度,包括处方审核、药品库存 管理等。3. 对患者进行宣传教育,提高患者 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认识和依从性。4. 开 展耐药性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掌握耐药 性的发生和发展趋势。5. 鼓励研发新型抗菌 药物和其他替代治疗方法,以应对耐药性的 挑战。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课件框 架)
目的:提高疗效并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汇报人: 2023-11-10
目录
• 什么是抗菌药物 • 抗菌药物的种类 •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原则 •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现象 • 如何避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引言
尊敬的各位听众,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一个重要的话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在医疗领域, 抗菌药物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近年来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已经引发了严重的公
共卫生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了解并遵循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PPT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PPT

胆汁、脑脊液浓度高
同时使用头孢曲松和钙剂

脑脊液浓度高 大部分肾脏排出
+++
炎性脑膜炎可达有效浓度 大部分肾脏排出
关注凝血功能(用药期间
在体内不代谢,主经胆汁排泄,胆 观察出血症状、关注监测
+++
汁浓度高
PT、APTT、INR 等凝血功能
不易透过血脑屏障(BBB)
指标),需要时应另外补
充维生素K1
第4代头孢菌素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的安全性
• 万古霉素、1代头孢、呋塞 米、非甾体抗炎药、顺铂 等
• 克林霉素、多粘菌素、肌 松药、镇静催眠药等
注意一日1次与一日多 次的监测方法不同
因为安全性问题,通常不单药治疗 ⚫ 与β内酰胺类等其他药物联合用于重症、耐药菌感染等34 情况
(八)大环内酯类
第2代头孢菌素
共性
抗菌谱: G+菌较第一代略差;对金葡菌抗菌作 用较头孢唑啉差 G- 菌较第一代强,对多数敏感肠杆
菌有较好活性 药动学:t1/2短;大部分原型经肾脏排出,肾毒 性小于1代,部分可过血脑屏障 临床应用:敏感菌所致的皮肤软组织、上下呼 吸
道等感染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
个性
◆ 口服头孢通常用于轻度感染或作为序贯治疗 大多生物利用度低 ◆ 头孢呋辛:能透过炎性血脑屏障
2004年
2009年
卫生部、中医药管 理局和总后卫生部 联合发布《抗菌药 物临床应用指导原 则》
2011年
2012年
卫生部开展为期3 年的全国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专项整治 活动
2015年
2016年
修订并重新颁布 《抗菌药物临床应 用指导原则》
2018年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PPT医学课件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PPT医学课件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与处理
严格掌握适应症
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应 充分了解其适应症,避
免不必要的用药。
遵循医嘱
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抗 菌药物,不要自行增减 剂量或更改用药方式。
观察不良反应
在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 ,应密切观察可能出现 的不良反应,及时向医
生报告。
合理停药
一旦症状得到控制,应 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停药 ,避免突然停药导致病
单一用药
在病原体明确且敏感药物单一的情况 下,应尽量使用单一抗菌药物治疗。
联合用药
对于严重感染或病原体不明的复杂感 染,可以考虑联合使用抗菌药物。但 需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产 生耐药性和不良反应。
CHAPTER 03
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耐药性的产生与传播
1 2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不规范地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病菌产生耐药性, 如长期、大量使用抗菌药物,或使用不当,如剂 量不足、用药时间过长等。
保抗菌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品流通
03
对药品流通环节进行监管,防止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和滥用
现象的发生。
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培训
医务人员培训
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 药物的认知水平和用药技能。
患者教育
对患者进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教育,让患者了解抗菌药物的正 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0世纪中期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逐渐增多,促使人们不断研发新 型抗菌药物。
21世纪
针对多重耐药菌的抗菌药物不断涌现,同时新型抗菌药物的作用机 制和给药方式也在不断探索中。
抗菌药物的重要性与挑战
重要性
抗菌药物在控制和治疗细菌感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挽救了无数生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菌药物选用:针对可能发生的病原菌,低 毒、安全药物,少用广谱、高效
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唑啉、拉啶) 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 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 克林霉素 甲硝唑
14
清洁手术
通常不需用抗菌药,仅下列情况考虑预防用药 1. 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2. 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
8
内科(儿科)预防用药可能有效者
➢ 流感病毒感染流行时对易感者(老年、婴幼儿); 器官移植受者预防乙肝 拉米夫定
➢ 接触含HIV血或体液(接触尿液不需) ➢ 风湿热复发-风心儿童,风湿热或链球菌咽峡
炎儿童及成人 ➢ 流脑流行时-集体机构(部队,托儿所,学校)
中密切接触者及家庭儿童 ➢ 结核病-与开放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儿童,结核
内科(儿科)预防用药可能有效者
➢ 实验室意外感染-布鲁菌属、鼠疫杆菌、 炭疽
➢ 菌尿症-妊娠期,老年,婴幼儿(<5岁) ➢ 肝硬化腹水预防腹膜炎 ➢ 脑脊液鼻溢或耳溢患者 ➢ 复发性急性中耳炎 ➢ 疟疾-进入疫区者
11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 目的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根据手术种类不同包 括下列
✓ 切口感染 ✓ 手术涉及的器官和腔隙感染 ✓ 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
2
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什么是合理用药——安全、有效、经济的使用药物。 永恒的主题。
安全性:是用药的基本前提,用药应权衡利弊(药 物的双重性),要考虑风险(药物不良反应、用药 失误、滥用药)和效益,用最小的风险获取最大的 效果。
有效性:是用药的首要目的。 经济性:以尽可能降低成本换取尽可能大的治疗效
预防用药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手术时间(<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
清洁-污染手术
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 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
18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执行标准
卫生部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 的通知(38号文件)
口咽部大手术 经阴道子宫切除术 经直肠前列腺术 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 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
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 预防用药。
16
污染手术
➢ 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 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 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各类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桦甸市人民医院 迟丽萍
1
概述 General overview
点击输入本栏的具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内容,请根据您 的具体内容酌情修改。
Click to enter the specific text in this column to explain the sub item content briefly. Please modify it according to your specific content.
后果,如头颅、心脏、眼内手术等 3. 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办植入,人工关节置
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等 4. 高危人群手术-高龄或免疫缺陷等患者 5. 重点是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常用头孢唑啉,
亦可用头孢呋辛,不宜用第三代头孢
15
清洁-污染手术
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 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
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 果选用抗菌药物。
3.制定一个合理的治疗方案,包括品种选择,剂量, 给药途径,给药的次数,疗程, 联合用药等。
6
抗菌药物的治疗性应用
门、急诊感染患者病原菌以敏感菌多见,以 青霉素为首选,不宜选用超广谱抗菌素
新生儿期禁用四环素类、喹诺酮类,避免用 磺胺药和呋喃类
菌素试验新近阳转者
9
内科(儿科)预防用药可能有效者
➢ 新生儿预防淋菌或衣原体眼炎 ➢ 流感杆菌脑膜炎-患者家中幼儿,或与患者
有密切接触者 ➢ 卡氏肺孢菌-AIDS患者CD4<200/mm3,骨
髓及某些肝移植患者 ➢ 霍乱密切接触者 ➢ 百日咳7岁以下密切接触者 ➢ 新生儿可能感染B组溶血链球菌者
10
7
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原则
➢ 预防一、二种特殊细菌引起感染时可能有相当效果 ➢ 如目的为防止任何细菌侵入,往往徒劳无功 ➢ 在一段时间内预防感染可能有效;如长期用药预防
常不能达到目的 ➢ 原发疾病可以恢复(或纠正)者,预防用药可能有效;
如原发病症不能治愈或纠正,或用于免疫缺陷病人, 预防用药应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可于出现感染征兆 时作各种培养和药敏试验,并及早给予经验治疗
➢ 手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腹腔脏穿孔 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 抗菌药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17
外科预防用药给药方法
清洁手术
术前0.5~2小时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 露时局部组织已达到足以杀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 浓度
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 术中给予第2剂。
抗菌药物的应有两个方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治疗性应用:
二、预防性应用:1、儿科及内科预防用药
2、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5
抗菌药物的治疗性应用
治疗性应用原则:诊断为细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 用抗菌药物。
1.根据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 等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结果,给予抗菌 药物的经验治疗。
益。
3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04年8月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 施行。要求各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认真学 习,贯彻执行。
出台的背景:据统计我国是世界上抗菌药物 滥用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出台的目的是:推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规 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用药行为。
4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什么是抗菌药物——是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 的药物,可以治疗由细菌、真菌等所致的感 染性疾病。
感染
➢ 基本原则 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 防用抗菌药
12
手术前预防用药的适应证
手术野有显著污染 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大 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移植 手术涉及重要器官,如发生感染将造成
严重后果,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 高龄或免疫缺陷患者
13
抗菌药物在外科领域中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