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对本溪市盘活土地资产积累城建资金的思考

文\ 本溪 市 国土 资源局
巴在 仁 刘赤 军 任 冰
源 开 发 和 利 用 , 大力 推 进 土 地 出让 、作 价 人 股 、授
权经 营和租赁等有偿使用方式。2 0 ~ 0 ,全市 09 2 1年 1
共 出 让 土 地 4 3 ,面 积 10 . 顷 , 土 地 出 让 金 1宗 71 公 3
地 利用是否合理 ,集 约与否 ,事关城市建设 的健康 发展 。如何坚持节约 、集 约用地 ,配置有 限土地资
源 ,盘 活 土 地 资 产 ,使 投 入 、消 耗 与 产 出之 间保 持
适 当转换 比例关 系 ,直接 影响到经济增长 的效 率和 效 益。为确保全市经 济快 速发展 ,为城市建设 提供 强大的资金支持 ,必须大力推进土地集 约利用 ,盘 活土地资产 ,科学合理供地 。 为更好地盘 活土地资源 ,本溪市加 强了土地资
解 决 办 法 和 措 施
1健 全 完 善供 地 制 度 .
首 先 是 严 格 执 行 经 营 性 用 地 招 拍 挂 和 工 业 用 地 出让 最 低 价 制 度 。不 断完 善 规 划 设 计 、联 席 会 议 、
底价 确定以及信息发 布等招拍挂配套制 度 ,确保土
地 出 让 过 程 公 开 、公 正 、透 明 。第 二 是 积 极 规 范 和 培 育 二 、 三 级 土 地 市 场 ; 进 一 步 规 范 国有 土 地 转 让 、出 租 、抵 押 的 办 理 程 序 ,压 缩 办 理 时 限 ,提 高
本溪市社会经济特征

本溪市社会经济特征(1)行政区划及人口特征本溪市辖本溪、桓仁两个满族自治县和平山区、明山区、溪湖区、南芬区4个城区,含28个镇、11个乡(含2个民族乡)、23个街道办事处,289个村民委员会、22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2012年末,全市总户数569286户,比上年减少1387户,总人口1531931人,比上年减少11503人,户平均人口2.69人。
其中男性767253人,占总人口数的50.08%;女性764678人,占总人口数的49.92%; 2012年末,全市非农业人口为1035583人,占全市总人口数的67.60%。
(2)土地利用现状本溪市行政辖区土地总面积841130.9 hm2,按照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规定的用地分类标准分为:农用地面积762211.1 hm2。
占土地总面积的90.6%,其中:耕地面积表2-1本溪行政区划Table2-1 Partition of Benxi administrative area区、县街道办事处乡镇居委会村委会本溪县0 3 11 29 98桓仁县0 5 10 22 109平山区8 0 1 75 11明山区7 0 2 43 22溪湖区 6 1 3 46 26南芬区 2 2 1 14 23 70086.9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8.3% ,园地面积12384.5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5%,林地面积653928.7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77.7%,牧草地面积4487.9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0.5%,水面面积为21323.1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2.6%;建设用地面积为40824.8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4.9%,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34113.4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4.1%,交通用地面积为6009.6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0.7%,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701.8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0.1%;未利用地面积为38095.0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4.5%,其中末利用土地面积26007.9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3.1%,滩涂面积12087.1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4%。
本溪: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全部获批准

少 ,较 好地 完成 了工 作 任 务 。 联 合 检 查 组 对 阜 新市 的耕 地 保 护
工 作 给 予 了 充 分 肯定 ,并 且 针 对 今 后 的 工作 提 出 了建 议 。 ( 阜
新 市局 )
报审 工作 ,为全市经 济又好 又快发展 提供 强劲 的资源保障 。
( 琳 ) 杨
抚顺 : 清原县局普治结合
打牢法治根基
彰武县局成功举办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拍卖会
日前 ,彰 武 县 国 土 资 源局 举 办 了2 1 年 首 次 国 有 建设 用地 00
清 原 满 族 自治 县 国 土 资 源 局 为 进 一 步 提 高 依 法 行 政 的 能 力 , 日前 对 全 系统 人 员 进行 了法 律 知 识 培 训 。 培 训 班 上 ,针 对
两 个 标 准 化 国 土所 ,并 对 个 别 国土 所 重 新 修 缮 ,全部 配备 了巡
日法律知识竞赛活动 。2 0 0 8—2 0 两年间 ,共投入资金1 余万 09 0 元 印制 《 国土资 源宣传 册 》15 .万册 、宣传 单 1 万份 、宣传 伞
1 O 、设 立 永久 性 宣传 标 语 牌3 。 ( 把 5 个 清原 县局 )
联 合 检 查 组 认 为 :阜 新地 区各 级 政 府 对 这 项 工作 都 给 予 了
小 组 ,并 在 经 费 上 给 予 保证 。历 时一 年 时 间 ,完 成 了规 划 修 编 前 期 工 作 七 个 专题 报告 和 本 轮规 划 实施 评 价 工 作 及 规 划 大 纲 文 本 、 说 明 、 数据 册 、 图集 的编 制 。 各 县 ( ) 划 大 纲 编 制 充 区 规
本溪地区本溪组上段沉积环境分析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0前言国内对区域沉积环境的研究日渐成熟,就辽宁地区而言,多数文献资料主要研究古生物的特征、生存环境及生物礁的特征,对沉积岩沉积环境的研究则相对缺乏。
本研究以本溪组牛毛岭实测剖面及横向对比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从沉积岩层演化的角度对本溪地区本溪组上段区域进行分析研究,总结由老到新岩层的海陆变迁,古气候变化,古地理特征,生物礁特征。
1地质概况工作区位于辽宁太子河流域本溪地区,是华北型石炭系主要发育区之一。
晚石炭世初期,本区开始了由南至北的海侵,沉积环境由扇形三角洲到峡湾海岸再演化为碳酸岩台地,堆积了近陆特征明显,近东西向展布的各沉积相带。
本溪组平行不整合覆于中奥陶统上马家沟组之上。
本组岩性下部为黄绿、黄、紫色页岩夹G、F 两层铝土页岩、薄煤层;上部为青、黄绿、黄色页岩、砂岩、灰岩透镜体和E 层铝土页岩,局部夹薄煤层。
本组腹足类、腕足类古生物化石甚多,生物礁发育且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具有很大的理论研究价值。
2本溪组上段牛毛岭剖面辽宁本溪市本溪组地层发育较好,本剖面位于本溪市区西北部的牛毛岭上,东距本溪湖公园约1km,呈近东西向沿山脊延伸。
牛毛岭剖面为国内本溪组岩层的典型剖面之一,本人对该区本溪组上段岩层进行了地质考察,并采集了大量的岩石标本,牛毛岭剖面主要以砂岩、泥岩为主,夹有5层生物碎屑灰岩。
其中砂岩为河流、湖泊、沼泽相沉积,岩层之间为渐变式接触。
生物碎屑灰岩为近海相或滨海相沉积,含有腕足、蜓等化石。
剖面地层大致呈南北向展布,各岩层间呈平行整合接触,岩层间多为渐变的接触关系,没有断层展布,岩层大致向西倾斜,倾角一般小于30°。
全段共划分为19层,测量部分总厚度84.83m。
3碎屑岩沉积环境分析牛毛岭剖面最底层为厚层微层理构造中细粒杂砂岩,有极少量的铁质,处于弱氧化、中性至弱酸性环境,判断其为稳定的河流相沉积环境,再往上,沉积环境变的不稳定,难以形成较厚的岩层,可能是水流加大,使沉积物的物源减少,也可能是因为河床底部向顶部变化,河流变浅。
本溪市旅游地学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

第17卷第1期Vol 117No 11辽 宁 地 质LIAONINGGEOLOGY2000年3月March,2000收稿日期:1999-12-231作者简介:杨绍南(1963-),男,高级工程师,现从事水工环地质工作1①辽宁省地质矿产局1本溪市城市地质系列图说明书119851198~2081 ・旅游地质・文章编号:1000-6273(2000)01-0072-06本溪市旅游地学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杨绍南(辽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辽宁大连116037)摘 要:本溪市具有丰富多彩的旅游地学资源,本文阐述了已知的旅游地学资源的特点,提出了加强旅游地学资源重点景观区的开发及开发利用建议。
关键词:本溪市;旅游地学资源;开发;利用中图分类号:P968;P931 文献标识码:A0 引 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向往旅游的兴致被逐渐带动,尤其是近几年假期的增多和双休日的实行,越发引起人们旅游的兴趣和实践,对旅游的品味也越来越高。
因此,旅游业备受关注,其中旅游地学资源是当今社会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旅游地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发展旅游业的宝贵财富,也是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当务之急。
以下结合本溪市旅游地学资源状况介绍其旅游地学及资源的涵义、特点和开发利用建议。
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章程第二条表明,“旅游地学”(TourismEarthScience )是运用地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旅游资源调查、研究、规划、开发、改造与保护服务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1]。
从这一概念中延伸其旅游地学资源的内容涵盖了自然景观中的山水名胜,如高山、江河、峡谷、湖泊、岩洞、水库、地热、森林、瀑布、喷泉、草原、海岛、海滨等都是各种地质作用的产物。
由于地质因素本身的错综复杂性,才形成了地球上自然景观的千姿百态。
能够观光的风景区是由多种地质、地理、水文气象、人类活动等旅游地学要素构成的,其要素细化为:11地形地貌景观要素;21风景地质要素;31风景天气和气候要素;41风景动植物要素;51人文景观要素;61古人类遗迹。
地块现状利用情况分析报告

地块现状利用情况分析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某地块的现状利用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地块未来的开发利用提供可行性建议。
通过详细调查和研究,本报告将对地块的地理位置、土地利用情况、交通状况、环境条件以及附近配套设施等方面进行评估和分析。
二、地块概况1. 地理位置该地块位于城市中心商业区的东部,拥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发达的城市基础设施。
周边主要道路包括A街、B路和C路,距离公交站、地铁站仅步行10分钟的路程。
2. 土地利用情况该地块目前主要为一片荒地,无明确的土地利用功能。
根据初始调查,该地块的土地质量属于中等水平,无任何地质隐患。
土地利用率较低,可进一步开发利用。
3. 交通状况该地块附近道路密集,有便利的交通条件。
主要道路上有公交车和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方便居民和商业活动的出行。
此外,距离地铁站也非常近,可方便快捷地前往城市其他地区。
4. 环境条件该地块周边环境整体良好,空气清新,无明显污染源。
水源供应充足,可满足日常生活和商业用水需求。
5. 附近配套设施该地块周边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包括购物中心、学校、医院、餐厅等生活和商业设施。
附近还有公园和运动场所,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三、利用情况分析1. 商业开发潜力由于地块位于城市中心商业区的东部,交通便利,附近有大量商业设施的存在,因此该地块具有开发商业用途的潜力。
可以考虑建设购物中心、写字楼或酒店等商业项目,以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商业需求。
2. 住宅建设可行性该地块周边交通便利,生活配套设施完善,适合开发住宅项目。
可以考虑建设高层住宅小区,以满足城市居民对优质住房的需求。
3. 农业利用前景尽管该地块的土地利用率较低,但考虑到持续城市化进程中对食品供应的需求,可以考虑将该地块用于农业开发。
可以种植蔬菜、水果等农作物,满足城市居民对本地绿色食品的需求。
4. 其他利用方式除了商业、住宅和农业利用外,该地块还可以作为公共设施和文化娱乐设施的开发项目。
可以建设公园、图书馆、博物馆或体育馆等,提供城市居民的休闲和文化活动空间。
纵横在“八山一水半分田……”——《本溪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修编工作侧记

要性 是 无 可 替代 的。 因 为伴 随 着 沈 阳经 济 区 的发 展 ,沈 本城 际 连 接 带上 的 “ 三都 五 城 ”建 设 ,将 给 本 溪经 济 腾 飞 插 上双 翼 , 而 改 造 主城 区和 开 发 新城 区 ,用地 矛盾 将
一
故 r ,就 做排 头兵 ,
l
文 ◎ 苏 梅
● ● ●
● ● ●
》修编 工作 侧记
行,就做 先 行者 。 辽 宁 省 土 地 利 用 国省 级 国土 资
狗前 列 。 而在 辽 宁省 1 个 市 、县 级 4 土地 利 用总 体规 划修 编 工 作 中,本 “ 导 重 视 、 工 作 到 位 、进 度 提 领 主要 特 点 ,规 划 修 编 工 作 名 列 前
一
缸 了一部 高质 量 、 高水 准 的 《 献 本
包 用 总体规 划 ( 0 — 0 0 》( 利 2 6 2 2年) 以 0
部 《 划 》在 国土 资 源管 理 工 作 中 的重 规
《 划 》) 规 。 千山叠 翠 , 大地 葱茏 的季 节 里 ,记 - 山城 本 溪 ,走 近 曾 经 为 这 部 《 规
“ 一 轮土 地 利 用 总体 规 划 修 编 工作 事 关 新 发 展 ,非 常重 要 。 本 溪要 抓 住 机 遇 ,加速 发 展 ,就要 借 助 《 划 》修 编 的机 遇 。土 规 地 利 用 总体 规 划 是加 强土 地 宏 观调 控 、落
国 土 资 源 局 所 有 工 作 中 的 重 中 之 重 , 给 人 、给 钱 、 给 时 间 ,可 以说 是 一 路 绿灯 。
这一轮 《 规划》编制工作 ,他告诉记者 , 本溪市委、市政府对新~轮 《 规划 》修编
辽宁本溪地区土壤地力现状及对策

辽宁本溪地区土壤地力现状及对策作者:来源:《农民科技培训》2010年第10期随着大量使用化肥造成的土壤地力下降,以及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开展,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提高土壤地力水平被提到日程上来。
本文即是基于此目的,根据辽宁省本溪县近几年的土壤养分变化分析,指出了本溪地区的地力水平下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
一、本溪县土壤地力现状与成因本溪县位于辽宁省东部山区,地块零散,面积较少,一步三换土是山区土壤的突出特点。
土壤种类多,养分含量差异大。
人多地少已成为农业发展的突出矛盾,所以有效地利用土地,提高地力意义重大。
通过这几年的测土配方施肥的实施,经过我们多年多点的下乡采集土样、调查、分析发现,本溪地区的土壤地力普遍下降,出现了土壤硬化、板结,土壤化肥污染。
土壤养分现状: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时,我县耕地土壤有机质为16.3~21.2克/公斤,速效氮为85~100毫克/公斤,有效磷为10~15 毫克/公斤,速效钾为100 毫克/公斤,pH值为6.2~7.2之间。
通过近两年的土壤化验分析,全县土壤有机质为9.7~12.5 克/公斤,速效氮为100~125 毫克/公斤,有效磷为25~31 毫克/公斤,速效钾为60~80 毫克/公斤,pH值变化不大,从有机质这一土壤肥力特征来看,耕地土壤肥力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农民多不施用有机肥。
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 传统的积造有机肥受到强烈的冲击, 有机肥施用量逐年下降,农民只用地不养地。
耕地土壤有机质的高低是土壤肥力好坏的重要标志,全县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16.3~21.2克/公斤,下降到当前的9.7~12.5 克/公斤左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机肥的使用数量在减少。
2.随着农业生产和化肥工业的发展, 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农民盲目过量施用化肥,以求获得高产。
由于不懂得科学施肥,结果适得其反,成本增加了,产量却没有提高,还造成了土壤化肥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溪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本溪市土地利用主要特点及本溪市土地利用现状的描述,以十年(2000-2010年)动态变化对比分析,来探讨其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本溪市动态变化土地利用现状
土地利用现状是自然客观条件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
它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在受到地理自然因素制约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类改造利用行为的影响。
1、本溪市土地利用主要特点
(1)本溪市土地资源以山地为主,山区特点决定了以林地为主的利用特色。
林业主要是以生态型利用涵养水源为主,是辽东绿色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2)工矿用地比重大,城市用地紧张,农村居民点用地较宽松。
本溪市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土地资源特点决定了本溪是以矿产、冶金、建材、化工为主导产业格局的重工业城市,也决定了工矿用地比重大的客观现实。
(3)耕地紧缺,质量贫瘠。
据统计数字可知,2010年我市旱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90.4%,水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9%,水浇地面积仅占耕地总面积的0.6%;中低产田面积大,占耕地总面积的50%。
(4)作为辽宁东部山区的本溪,林地资源丰富,林下牧草,灌木草丛,疏林草地规模较大,专业性牧草地比重低。
(5)水资源丰富,水面用地比重较高。
本溪境内有太子河、浑江、草河三大水系贯穿全境,区域属余水区域。
观音阁水库的建成,使本溪市水资源用地比重明显提高。
(6)后备资源贫乏,可肯耕地极其有限。
截止到2010年底,全市未利用地面积仅占土地总面积的0.1%。
2、土地利用现状与动态变化
本溪市土地总面积为84.1394万公顷,其中:未利用土地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0.1%;耕地面积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0.2%;林地面积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8.6%;水域面积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6%;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1%;园地、牧草地、交通用地占地最小,分别为0.9%、1.3%、1.2%。
根据本次调查统计,2010年我市未利用土地面积、园地面积、居民及工矿用地面积有所减少,比2000年分别减少3.07万公顷、0.51万公顷、0.1万公顷,降幅分别达96%、39.2%、2.9%,前二者降幅程度较大;耕地、林地、水域、牧草地、交通用地均有所增加,分别增加1.57万公顷、0.75万公顷、0.88万公顷、0.24万公顷、0.36万公顷,增幅分别为22.4%、1.1%、41.1%、28.2%、57.9%。
我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见图1。
图1本溪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
3、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本溪市耕地后备资源枯竭,即将出现无米之炊的局面,在城市建设急骤扩张的情况下,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将成为制约城市建设发展的瓶颈。
(2)城郊土地资源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突出。
特别是由于高新区药园工程的建设和桥头产业园区、明山工业园区的建设,对平山、明山、溪湖三个区土地资源结构和规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3)土地利用与产业结构联系松散,不尽协调。
由于近年来,在本溪市多种经济建设项目的快速发展的同时,市委市政府又在大力推动本溪向旅游型城市发展,因此我市的土地利用效率明显降低,生态型建设项目与经济型建设项目并举,缺乏统一协调的规划性指导,这也从客观上影响了本溪市土地利用情况,占补平衡工作补充的耕地尽管在数量上达到了占一补一的标准,但是在新造地的初期,耕地质量远远不如原来的农田质量。
(4)掠夺式经营,土地质量下降,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本溪市城市以重工业为主,城市郊区工农业生产布局混乱,环境污染得不到彻底治理,使土地环境日趋恶化.另外由于短期行为的影响,矿产资源的掠夺性开发,指标破坏严重,水土流失现象加剧,土地质量明显下降。
(5)粮食用地与其他部门用地矛盾突出。
优质土地资源适合粮食生产而被非农业建设挤占,由于农业结构调整还有相当数量的林地和园地占据优质土地,这些都成为本溪市农业与建设用地之间,农业内部利用之间矛盾最为尖锐和突出的部位。
因此,我们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推动本溪市的城市发展。
注:文章内的图表及公式请以PDF格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