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通宝昌整理
康熙通宝“样钱”试解

局则依式样铸造。 但从现在钱谱上看 , 铸工精美 , 径大钱重的康熙通宝 , 明是“ 注 样钱” 试样钱” 有一点使人 或“ 。 困惑的是 , 虽说是“ 样钱”但 到底是部颁样钱还是呈样钱? , 或是地方钱局的开炉试样钱? 钱谱没有说清楚 。 康熙 时代户部是否有向地方钱局颁发“ 样钱” 的制度?本人没有资料查阅。 目前 , 收集 2 个局 的康熙通宝 比较容易 , 0 整个钱局所铸的康熙通宝都有 自家 的多种版式 和特点 , 经过 比 较, 如果钱文风格接近一致 , 对该钱 的出处应该是有说服力的。图 3 康熙通宝 , 正面钱文属单点方头 , 背面满文
止 止
“” 芝 的写法, 腰部中间不是通常所书的半圆型状“ , 墨” 而是三角型“ ”而且满文上部写法也与宝泉局的“ ” 芝, 风
格一致 , 只是少一笔 , 否则完全是宝泉钱 了。 查看 已过的宝云局所止
此钱文风格版式的宝云局康熙通宝流通钱。 在清代各朝货币的钱文, 宝云局的满文“ ” 芝 也没有这种写法。 所以
2 0 . 刊 o 7增
维普资讯
< 广西金融研究) o7 2o 年增刊
十六层 , 造型与西安小雁塔相似 , 是典型唐代风格塔 , 受唐代影响之深由此可见。 塔前 的一块大理石上刻有楷书
“ 永镇山川” 四字 , 另两塔较小 , 分居南北方向 , 每塔高 4 . 米 , 21 9 塔有 1 层 , 0 两小塔各距“ 千寻塔” 七十米 , 均为 仿唐建筑 。史学界对南诏国和南诏王 的情况不甚了解 , 但是到了大理国( 与宋代同时代 )由于与 中原地 区来往 ,
康熙宝昌最新版别

梁炳立随着古钱币收藏热的兴起,珍稀古钱的数量越来越少,价格越来越高,以至一般收藏者望尘莫及。
记得三年前,编者就曾撰文《中档钱币的增值潜力》,列举数种当时价格尚且不高的古钱,果然为其言中。
现今“货布”等古钱价格已翻了数番,过去常见品齐“三字刀”价格涨了10多倍。
随着古钱收藏热的不断升温,中低档钱中的“对钱”、“套子钱”、“版别钱”也必然成为新的收藏热点与发展趋势。
“康熙通宝”为常见清钱,过去人们以搜集到全国各省20种不同铸局的钱为目标(“同福宁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临广渐,台桂陕云漳”),而其外“巩”、“西”等极难见真品,这种集藏方法当称之为面较广的一类。
而本文作者却另辟蹊径,专门收集江西省局的不同版别,居然搜集到近40种不同的宝昌局康熙钱。
当然,这些是否都能构成严格意义上的“版别”,还可探讨。
但这种精神,这种“细化”的方向,应当是很有意义的。
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清朝顺治皇帝第三子。
顺治十八年(1661年),J帧治皇帝驾崩,8岁的玄烨即位,次年改元康熙。
康熙六年(1667年),14岁的康熙皇帝开始“躬亲大政”,他智擒鳌拜,真正掌握了国家大权,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康熙皇帝励精图治,采取了奖励垦荒、兴修水利、轻徭薄赋、惩治贪污等一系列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国家的财政收入大为好转,国库充裕,整个国家出现了安定繁荣的局面,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自此发端。
设置钱局,开铸钱币,是国家金融之大事。
清代没局铸钱,系由户部根据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代表朝廷题准设置,铸币机构常设在国都、省会所在地,所需原料均从外地运入。
顺治四年(1647年),清政府准许江西省开局铸钱。
康熙元年(1662年),颁行“康熙通宝”钱,因产铜有限,各省局停止铸钱,只保留户部宝泉局和江苏江宁局照旧设炉铸钱。
康熙六年(1667年),户部题准,复开各省炉座,并添设苏州、巩、昌等处铸局,照式铸字。
清代钱币纵横谈(二)康熙通宝的故事

清代钱币纵横谈(二)康熙通宝的故事清代康熙皇帝的帝号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之意。
康熙皇帝叫爱新觉罗·玄烨,顺治帝第三子。
他8岁登基,14岁亲政。
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在中国的历史上,康熙帝无疑是一位英明的君主,杰出的政治家(见图一、康熙皇帝像)。
图一、康熙皇帝像康熙皇帝的历史功绩很多,如擒鳌拜、撤三藩、废圈地、治黄河、收台湾、逐沙俄、平定准噶尔叛乱、编辑《康熙字典》和《四库全书》等等。
这些,史书上面都有,我讲几个关于康熙通宝的故事吧·康熙罗汉钱的故事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康熙皇帝派兵清剿占据西藏北部的准噶尔汗国军队,清军由青海、四川进入西藏。
在进军途中,因短缺军饷,向当地民间和庙宇征集铜料铸钱。
佛寺里的和尚、喇嘛慑于军威,只好把寺庙里的铜佛献出。
为了凑数,有些庙宇甚至将十八金罗汉也献缴出来,交清军一炉熔化铸钱。
后来铸造出来的这批康熙通宝钱特别漂亮,金光铮亮,大家将它们称为罗汉钱,并视为有灵验的珍宝。
很多人把它们收藏起来,有的在过年时作为压岁钱赠送亲友;有的在女儿出阁时将它压在箱底,讨个吉利彩头;还有的人听说罗汉钱是用金罗汉铸的,干脆把它熔化,想提取金子…。
(见图二)图二、康熙通宝罗汉钱其实,罗汉钱的真正由来并不是这样的。
康熙皇帝60岁寿辰的时候,为作纪念,命户部宝泉局选精铜,特制了一批康熙通宝宝泉局小平钱,称为“万寿钱”。
用来赏赐王公贵族和臣民,就像现在的纪念币一样。
因为这批“万寿钱”钱铜质精美,铸造精良,很多人得到后纷纷珍藏起来。
其中有的人就将这样的万寿钱珍藏在家中供奉的罗汉铸像的“佛腔”里,作为“佛脏钱”(佛脏钱盛行于元朝,又称庙宇钱或供养钱)。
在清朝道光年间的时候,杭州净慈寺重修,方丈偶然打开一尊罗汉的“佛腔”,发现里面有一串亮闪闪的铜钱。
解开绳索一看,全是康熙通宝“万寿钱”。
方丈大喜,借机大肆宣传,说“宝钱”有灵,佩在身上有罗汉保佑,可以驱邪避祸,益寿延年。
终于找全了康熙通宝图片及价格一览头条网

终于找全了,康熙通宝图片及价格一览-头条网康熙通宝是古代的钱币之一,康熙年间社会比较稳定,经济发展得很快,当时的商品交换、货币经济等都比较发达,因此在这一时期里铸造的康熙通宝钱币非常精美,规整厚重的钱型和美观大方的文字都使得现在存世的康熙通宝钱币受到收藏家、投资者们的热捧。
纵观康熙在位的六十一年里,全国共开设了铸钱局二十四处。
由于受当时冶铸工本和钱币私铸等问题的影响,每一文的康熙通宝钱币在当时的制造标准分别是重一钱四分、一钱、七分,这样一来便产生了我们今天见到的大、中、小三种不同重量的“康熙通宝”钱。
康熙通宝钱币的背文除工部、户部所设的宝泉、宝源两局所铸均为满文外,其它外地各钱局鼓铸的通宝钱,其背文左为满文纪地,右为相应的汉字纪地。
后人为收藏和研究方便,将满汉文纪地的局名编在一起,形成了一首押韵、顺口的康熙钱“背文诗”。
诗云: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
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
这首诗将“康熙通宝”钱背满汉文的二十局都囊括其中。
所以有人将康熙的这套钱称为“诗文二十品”。
康熙通宝还有俗称的罗汉钱,相传是年羹尧熔黄金罗汉所铸,色泽呈金黄色,康熙的熙字较通俗写法少一竖。
还有背大清及龙凤纹饰的宫钱,为收藏家所钟爱。
另外有福建宝福局于康熙60大寿时起铸有背穿干支的贺寿钱,每年一品,直至1722年康熙帝晏驾,一共十年,共得十品,存世罕见。
最后还有有雕母,样钱等流传于世。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钱币康熙通宝图片。
1.康熙通宝2.康熙罗汉套子浙正面3.康熙罗汉套子浙背面4.康熙通宝罗汉钱正背面5.康熙通宝宝昌局6.康熙通宝背“漳”我们再来看看各种类型的康熙通宝价格:康熙通宝钱币背面为“满文”是价格是每枚10元康熙通宝钱币背面为“同”字样的价格为每枚15 元康熙通宝钱币背面是“福”字样的每枚价格为70元康熙通宝钱币背面为“临”字样的每枚价格为10元康熙通宝钱币背面为“东”字样的价格是每枚10元康熙通宝钱币背面为“江”字样的每枚价格为40元康熙通宝钱币背面为“宣”字样的每枚价格为10元康熙通宝钱币背面为“原”字样的每枚价格为10元康熙通宝钱币背面为“苏”字样的每枚价格为40元康熙通宝钱币背面为“蓟”字样的每枚价格为15元康熙通宝钱币背面为“昌”字样的每枚价格为15元康熙通宝钱币背面为“小南”字样的每枚价格为50元康熙通宝钱币背面为“大南”字样的每枚价格为400元康熙通宝钱币背面为“宁”字样的每枚价格为10元康熙通宝钱币背面为“小广”字样的每枚价格为8元康熙通宝钱币背面为“大广”字样的每枚价格为200元康熙通宝钱币背面为“浙”字样的每枚价格为10元康熙通宝钱币背面为“小台”字样的每枚价格为250元康熙通宝钱币背面为“大台”字样的每枚价格为1000元康熙通宝钱币背面为“桂”字样的每枚价格为65元康熙通宝钱币背面为“陕”字样的每枚价格为20元康熙通宝钱币背面为“小云”字样的每枚价格为8元康熙通宝钱币背面为“大云”字样的每枚价格为20 元康熙通宝钱币背面为“漳”字样的每枚价格为70元康熙通宝钱币背面为“巩”字样的每枚价格为5000元康熙通宝钱币背面为“西”字样的每枚价格为5000元康熙通宝钱币背面为“大清”字样的每枚价格为4000元康熙通宝钱币背面为“干支福”字样的每枚价格为5000元康熙通宝“罗汉套子”的价格在每枚1000元左右康熙通宝“罗汉钱”的价格为每枚150元-------------------------收资讯,涨知识,提供更多美文美图,打造最合适藏友收藏圈!微信搜索“钱币”关注我们,查阅更多精彩美文!。
康熙版别收藏入门

康熙版别钱收藏入门(藏识篇)-集藏天地康熙版别钱收藏入门(藏识篇)康熙——中国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钱自然成为华夏之长寿币,喜欢和偏爱康熙古钱版别研究的收藏爱好者特别多,为了初涉藏河的朋友了解并喜欢上康版,在下特精心搜集了一些康版研究的成果以嗜读者。
以下是转载网友别向我开炮的文章:清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因为当时社会政治比较稳定,经济发展很快。
商品交换、货币经济也非常发达,所以康熙朝的钱币铸造得非常精美,大都很规整,钱型厚重,文字美观大方,而且铸量极大,存世非常丰富。
康熙元年(1662年)清政府下令停铸上代“顺治通宝”钱,而改铸“康熙通宝”钱。
纵观康熙一朝,在全国共开设铸钱局二十四处。
由于受当时冶铸工本和钱币私铸等问题的影响,每一文康熙钱曾分别重一钱四分、一钱、七分,这样一来便产生了我们今天见到的大、中、小三种不同重量的“康熙通宝”钱。
康熙钱的背文除工部、户部所设的宝泉、宝源两局所铸均为满文外,其它外地各钱局鼓铸的通宝钱,其背文左为满文纪地,右为相应的汉字纪地。
后人为收藏和研究方便,将满汉文纪地的局名编在一起,形成了一首押韵、顺口的康熙钱“背文诗”。
诗云: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
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
后来还出现了“巩”字(甘肃巩昌局),又有人说还有“密”、“川”、“贵”、“西”等钱局的康熙钱。
但是至今我们仅见有“巩”、“西”两字,其它尚未见到实物,目前对此还有一定的争议。
康熙通宝还有俗称的罗汉钱,相传是年羹尧熔黄金罗汉所铸,色泽呈金黄色,康熙的熙字较通俗写法少一竖。
其中还有背大清及龙凤纹饰的宫钱。
另有福建宝福局于康熙60大寿时起铸有背穿干支的贺寿钱,每年一品,直至1722年康熙帝晏驾,一共十年,共得十品,存世罕见。
明清时期,晋商和山西票号的崛起,著称中外。
尤其清朝时期票号的发达,以至于山西民间流传至今仍有大量清朝古钱。
据传还有清朝山西曾有许多铸钱工匠在京城钱局工作,由于种种原因带回到山西大批漂亮的钱币。
什么是康熙通宝“手类钱”与“套子钱”,钱币收藏进阶必备常识

什么是康熙通宝“手类钱”与“套子钱”,钱币收藏进阶必备常识古钱币收藏,研究到康熙通宝的手类钱与套子钱,这是进阶之前的征兆。
如果正在研究这个,那么恭喜你。
整懂了,你就要进阶了。
首先,分析一下,什么叫康熙通宝手类钱与套子钱?康熙通宝大家都熟悉吧,就像这样。
康熙老爷子在位61年,其间共有20多个钱局铸行康熙通宝,除中央的泉、源两局外,各地方局有21个,而且在背面都用满、汉文写着局名。
21局是以下20局+巩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由于宝巩局比较稀少,因此凑齐上面20局就算一套。
套子钱其实,收集康熙通宝20局并不是从今天开始的,早在清嘉庆、道光时期,就有很多人收集康熙通宝。
于是,为了迎合这种收藏风。
清中晚期的一些钱局,干脆直接铸一套20枚,这就是套子钱的由来。
康熙通宝套子钱不是康熙本朝的,它与康熙朝有很大区别,如道光朝云南宝东局曾大量铸制套子钱,背左满文、右汉文,满文均为“东“,而汉文为各局名。
套子钱有如下特征:1、正面“康熙通宝”面文都是一样的。
2、形制相同、重量相近、铸工精良。
3、并非所有局都铸套子钱,只有“同”、“宁“、“昌“、“东“等少数局常有铸制。
手类钱康熙21局,每局都有其特征,体现在铸造工艺和文字上。
如果面文形制和背后的局名对不上,那么,这就是一枚“手“类钱。
看面文,这是康熙通宝宝源局,对吧?而看背文,它是宝泉局。
这就叫康熙通宝“源手泉”。
同样道理,下面这个,大家看一下,是什么局?宝字下面两点是“人足宝”,这是康熙通宝宝泉局的特征。
而背面,则是明显的宝源。
因此,它是泉手源。
最早以“手“类钱进行命名这类钱币的是日本人,所以叫什么什么手,我们的东西他们非要命名,让我非常生气,应该以10万块一个的价格,全卖给他们。
类似泉手源、源手泉这样的手类钱太多了,比如:河手东、东手河、东手临、泉手苏等等,少说得有几十种。
这是康熙通宝宁手河手类钱是怎么出现的呢?目前有三种说法,但都是猜测。
4古钱币收藏必备知识点系统讲解——康熙通宝(四)

古钱币收藏必备知识点系统讲解清朝入关后的钱币——康熙通宝康熙通宝(一)在古泉界,提到那种钱币最受欢迎、知名度和认知度最高,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看法,我认为非康熙通宝莫属。
因为,收藏古钱币的人,几乎没有不玩康熙通宝的。
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69岁),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他平定了三藩叛乱,收复了台湾,驱逐了沙俄势力,又平息蒙藏地区动乱,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在经济和文化建设上,康熙也创下对后世产生积极影响的重大业绩,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通宝”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
我个人比较喜欢康熙通宝,因此对康熙通宝关注会稍微多一些。
我查过康熙通宝的存世量,正清康熙皇帝在位61年,期间社会稳定,经济发达,货币发行量很大。
清张廷玉等编著的《清朝文献通考》曰:"康熙元年(1622年)颁行‘康熙通宝’,因产铜有限,停,工部差人办铜,统由各关差购送……是年铸钱二亿九千七百八十九万六千三百八十。
"可见康熙元年铜料缺乏,但是也铸了近3亿枚铜钱。
据史料统计康熙年间每年铸钱量一般有3亿至5亿枚。
也就是说康熙在位61年里,初步估算国家铸造康熙通宝超过200亿枚,可谓铸期之长、存世之丰,这是历史仅有。
但真么有那么多康熙通宝存世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康熙皇帝始铸康熙通宝,重量达到1钱4分,也就是大概5.3克左右,钱币厚重、美观、大方。
但是,铜在古代一直是战略资源,国家整体很稀缺。
那里有利润,那里就有投机倒把,古来如此。
当时,百姓把国家铸造的康熙通宝钱币用来制作纽扣或者其他铜制用品,存在着毁坏钱币的风潮。
导致了市场上流通的康熙通宝锐减。
因为百姓私自毁坏钱币,加强国家铸造1钱4分重的康熙通宝一直处在亏损状态,所以,在康熙22年开始对钱币减重,开始铸造七分康熙,就是重量是以前康熙通宝大钱重量的一半,当然钱币直径也小了很多,导致了现在市场上七分康熙的大量存在。
清钱之雍正通宝(三):武、昌、济三局,美品价格高

清钱之雍正通宝(三):武、昌、济三局,美品价格高今日说说雍正通宝的宝武、宝昌、宝济三个钱局,这仨应该是排在雍正通宝所有钱局的第二梯队,属于比较稀少局。
虽然普通品价格也许和第三梯队、第四梯队的钱局拉不开档次,但就美品来说,价格毫不逊色。
这些局的普品2000年左右大约也就十几二十几块钱,由于升值太快,到2010年就不下一百了,现在普品价格至少200以上,美品则基本上是翻几倍收购。
雍正通宝宝武局是在湖北武昌铸造,雍正七年(1729年)始铸,雍正十一年(1733年)停铸,数量比较少。
宝武局的面文主要体现在通字的变化上,有角头、方头两种,其中角头又分单点通和双点通两种,后者尤少一些。
宝武局一般的缘比较宽,这也是其特征之一,但发现不少在当时就剪边流通,疑为偷铜所致,这种的价值大大降低,尽量避免收购此类。
雍正通宝宝昌局是在江西南昌铸造,雍正七年(1729年)始铸,雍正十三年(1735年)停铸,数量相对较少。
宝昌局的面文不算漂亮,我感觉不算书写太好的,宝昌局的铜质似乎纯度也不高,总是觉得比较别扭。
其实康熙昌、乾隆昌做工还是可以的,就是雍正昌局不令人满意。
可能也正是这个原因,美品昌局要价不低。
按照满文有大字昌、小字昌等等,满文昌字与康熙通宝、乾隆通宝均有很大的区别,这也是满文演变的体现。
雍正通宝宝济局是在山东济南铸造,时间与昌局的大致相当,也是雍正七年(1729年)始铸,雍正十三年(1735年)停铸,数量较少。
山东人实在,在山东各局铸造的清钱都比较精美工整。
宝济局的美品应该比宝昌相对多一些。
目前美品价格在400-600元,极美品至少800元,普品近些年涨幅不大。
这几个局都算是雍正通宝中比较少的,而且现在价格比较透明,收藏者必须认真考虑品相的差异,尽量买到物美价廉的真品。